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纪录片  »  三人行必无吾焉
890人已评分
较差
4.0

主演:娜塔丽·梅德洛克SimonLondon扬·奥利弗·卢克斯SiobhanPriceFlorenceNobleJohnBellamyWilliamMcDougallShirinTimmermanPaulineBellamyHolgerTimmerman

类型:剧情纪录片记录导演:扬·奥利弗·卢克斯 状态:HD中字 年份:2021 地区:其它 语言:英语 豆瓣ID:35342307热度:854 ℃ 时间:2024-02-20 13:39:53

简介:详情  Before tying the knot, Ollie and Zoe want to try something new...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Before tying the knot, Ollie and Zoe want to try something new
  • 头像
    shouzhong

    昨天看了部很另类的纪录片,新西兰拍摄的《三人行必无吾焉》,片名念起来拗口,是中国《论语》体,可是内容却很西方,非常的新潮。说的是一对新人订婚了,订了份“开放式协议”:两年后结婚,在这两年期间,双方都可以跟异性“交往”,前提是必须诚实,要及时地、一五一十地、甚至用视频的方式向另一方告知情况。他俩的共识是“一夫一妻制”是扼杀人性的,年轻健康的胴体有着无限的潜力,应该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还有,他们也想检验自己对于嫉妒的承受能力。他们郑重地签字,发誓着对彼此的忠贞,两年后协议到期便结婚,然后白头到老。果然未婚妻跟未婚夫都找到了新的伴侣,用视频传送那些亲热的画面;两男两女还在一起喝酒、歌舞,一起寻欢作乐。虽然两人看着自己的“另一半”有了新欢,难免不悦,但两年过起来很快,估计会看到一个虽然经受了考验、但毕竟圆满的结局,当金童玉女踏上红地毯,花瓣雨将会掩盖一切……

    但结尾不是这样的。一年不到,未婚妻告诉未婚夫,不爱他了;虽然协议在手,但爱情上不能骗自己和对方,何况有那“诚实”的前提呢。他俩原以为“性”和“爱”是可以分离的,却忘了“性”也能产生爱,而爱是具有排他性的。那位准新郎没有享受“生命的美好”,“享受”的却是强烈的嫉妒和无限的失落。“三人行”里,原本是主角的他却被迫出局了。因为是纪录片,影片的后半是请了替身,才得以把它完成。

    这部纪录片让我想到了网上最频繁出现的“金句”——“找到真我,活出真实的自己”。这话很煽情,让许多人觉得一辈子白活了,活来活去都是活的“别人”,至少不是自己想要的“真我”。但是一旦认真,又不免迷茫,什么叫“自己”?怎么活出“自己”:是“为所欲为”?是“肆无忌惮”?……

    我一直觉得,存在一个“真我”,因为种种原因,它被裹上了一件又一件的内衣外套,还有一根根有形无形的绳索,把那个“自己”都层层捆绑得看不见了。但是我今天忽然想,如果剥去那些衣着,解开那些绳索,那个“真我”又会是怎样的呢?婴孩是最自己的了,可也是一瞬间的事情,当他一入世融入家庭以后,就开始和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了。“人”本来便是社会动物,从生到死没有一时不在接受着社会的影响。从原生家庭开始,到学校,到单位,到他人,“自己”不断接受着或积极或消极的“因子”;这里尤其要提到文明,文明便是对“人性”的约束,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高,习俗呀,法律呀,道德呀,都来了。所有的社会影响不是一件衣服可以脱下来的,而成了你的骨、肉、血,成了你的“真我”、你的“自己”的不可分割的部分;不知道算不算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那些绳索非但没有让你觉得被束缚,反倒是松绑后的寸步难行。如果真有什么“为所欲为”、“肆无忌惮”的“真我”,那必然与禽兽无异,而禽兽也有它们的游戏规则,哪里能够想咋样便咋样呢!每个人都玩“真的”,人类社会早就玩不转了。可见这实在是个伪命题。如果有什么“真我”,那绝大部分也是社会填充进去的内容,万变不离其宗。

    有位女士告诉我,她在邮轮上“放纵自己”,深夜去酒吧“半醉方休”,事后非常痛快,有一种“解放感”;她说要不是在船上,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连走过酒吧正眼望一眼都不大敢,更遑论进去干一杯了。我有一次去陈百强在万体馆开的演唱会,演唱时,无数观众站到座椅上,没命地欢叫,震耳欲聋,在巨大的声浪中,我居然也站在座椅上振臂叫好。事后我也觉得“爽”,好像体内另一个自己被激活了。女士 和我是不是找到“真我”了呢?那个矜持鼓掌的观众、还是那个狂热的粉丝才算是“真正的我”呢?细想想,那个欣赏演出、有礼貌地拍几下手的人才是“真我”,才是在社会这口大锅里熬了几十年的“自己”,因为这是我本真的做派;而那个忘情一切的人只是昙花一现,也许一辈子仅此一次。

    开窍了。其实人们通常说的实现“真我”,恰恰是跳出“真我”的羁绊,去尝试另外一种新鲜的、陌生的、“非我”的活法;而尝试以后,还是要活到“真我”里面来,那才是你的安全地、舒适区。12点敲过了,灰姑娘还是灰姑娘,糟老头依旧糟老头。是的,所谓的“实现真我”,不过是去努力实现从前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的愿望,去换一个活法,去体验人生的别一种滋味。这绝对值得努力去做,可千万别说成是“活出自己”。

    再回到那部纪录片,“开放性”是难以为继的,准新郎固然满身伤痕,而准新娘是不是找到了“真爱”呢?即使找到,有一天想起前任,会不会有一丝歉意呢?而且,这两位一定会组建各自的家庭,从此过着平凡的、和每个家庭一样的日子。

  • 头像
    ????

    看完以后我问男友:「如果我们不是试过开放关系的话,看这个还会感觉这么...?」他说,「大概不会吧,可能只会觉得新奇。」

    「不会嫉妒吗」

    当我和别人说起我在开放关系,最经常收到的问题之一就是这个,「你不会嫉妒吗」。

    会啊,当然会。

    影片里Ollie在和异地的未婚妻Zoe视频通话的时候得知她有了新的约会对象,祝福了两句以后他说院子里的鸡好像有些异常要去查看。Zoe说「Why are you doing about the chicken? We're having an actual meaningful conversation」,Ollie才重新把视线转向手机屏幕。

    谈论开放关系的时候总是绕不开嫉妒这个词,但事实上开放关系并不生产嫉妒。即使没有别人我们也会嫉妒,嫉妒对方的前任,嫉妒对方的好友,嫉妒对方的兴趣爱好,甚至是嫉妒对方的工作。当伴侣的注意力不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会感到不安,会感到受威胁,会感到失去控制,我们把这个形容为「嫉妒」。

    Ollie等表现显然有一部分是出于嫉妒的,但也有更复杂的其他情感,比如一些高兴,为伴侣享受了的快乐时光高兴,为这段开放关系的实践迈出了重要一步高兴。同时理智和信念会告诉他应该要支持与祝福对方。理性的规劝与感性的不安互相撕扯,在矛盾复杂的情绪的围攻之下人的下意识反应总是回避,就像Ollie转头看向并不真的在视野之中的院子里的鸡。

    这个镜头过后我对这个片子的猎奇心态少了很多,它太直白也太诚实了。随后Ollie向Zoe宣布自己有新的约会对象时Zoe脸上也出现了同款勉强的笑容。

    嫉妒不仅出现在知道伴侣有新对象的时候。Ollie问Zoe有没有和约会对象说「the L word」,Zoe反问他,他说没有,只是朋友的喜欢。Zoe沉默了一下说,前两天他说了爱我。Ollie问「what did you say」,Zoe犹豫着说,「I said, me too」。

    即便理智上知道爱并不是非此即彼,不是瓶子里的水倒完了就没有了,知道人可以爱不止一个人,但那份嫉妒带来的苦涩却是难以掩藏。

    要怎样化解绕不开的嫉妒呢?坦白说我不知道也不擅长。我和男友之间我是那个更善妒的人。我约会完回家可以像和闺蜜聊天一样和他分享各种让我感到新鲜的小细节,他听得津津有味。而仅仅是知道他正在外面约会都会让我不安焦虑得寝食难安,在家胡思乱想,反复在脑海里推演不同版本的我们分手的场景。他也没有什么化解的良方,似乎在一开始他就不会产生强烈的嫉妒情绪,而不是他擅长把情绪消解掉。

    在我们反复吵架与沟通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观察。我很喜欢冥想课程中常常出现的一个意象:一艘船在水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惊涛骇浪,而冥想就是帮助这艘船找到锚点。我觉得每个人的人格就像一艘船,每个人的船结实程度不一样,有人的船只能呆在小池塘,有人的船可以远渡重洋;而开放关系是在人的情绪之海里放上一个巨型造浪机,如果这艘船不够结实水手不擅长掌舵,那就有翻船的危险。

    我的男友有一艘稳固的船,而我的破船在一个接一个的浪头里岌岌可危。不仅仅是来自情感生活,工作家庭生活中的一切,它们都会形成大大小小的浪花,而彼时我的情感生活之外的部分也并不平静。在无数次争吵后我终于筋疲力尽,在协商以后我们决定暂停约会除彼此以外的人。

    「为什么想要开放关系」

    回到影片的开头,Ollie和Zoe是一对已经订婚的情侣,决定在婚礼之前的异地时间更多地探索,探索性,探索单偶制(monogamy)之外的可能性,也是探索不同版本的自己。

    和他们类似的一点是,我也不信任单偶制,这是我探索开放关系的动机之一。更主要的原因是,我相信人和人之间任何真诚的连接都极其难得,而我不想让已经有的连接成为建立新的连接的束缚。男友的答案和他们更为接近,和不同人相处产生的不同感受让他觉得开放关系是值得尝试的。

    Zoe的男友Tom问她「那么多个版本的你,哪个版本是给我的呢?」Zoe说「你知道哪个版本是你的。」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有点荒谬,但我确实因为「为什么我看不到那个版本的你」和男友吵过不止一次架,并且由自顾自下的结论「另一个版本的你比我眼前这个版本的你更好」而产生「是我不够好我不配」的自我怀疑。「不同版本的自己」和「爱一个人就爱ta的全部」似乎在我身上产生了一种矛盾:如果我都不了解你的全部,我要怎样爱你的全部呢?我的怀疑从我自身开始向外不断蔓延,我开始怀疑起我们之间的感情和信任,怀疑对方对我的爱,而我这种不信任也深深地伤害了男友,使他也对我们之间的感情失去信心。我们会吵架到深夜,筋疲力尽地睡去,白天再继续争执。我开始怀疑起我们进行这个实验的动机,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吗?

    理论上我们想要的东西确实是开放关系能够带来的,但开放关系也会带来其他很多东西,有些我们预料到了,有些我们没预料到,有些我们预料到会有,但没预料到自己难以处理。信任危机就是其中之一。

    我和男友之所以能够开始实践开放关系,依赖于我们之间非常深刻且毫不保留的信任,这种信任表现为我们之间无话不说。但开放关系里必然会有隐瞒。我总是非常好奇男友和其他人约会是什么样的,但这份好奇心很容易过界,有时问到一些问题男友会出于保护对方隐私的考虑而不愿回答,而有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又会让我产生强烈的嫉妒(比如他们一起去做了我们俩没有一起做过的事)。我要么强压自己的好奇,要么承受好奇可能带来的嫉妒情绪。男友也因为顾忌我可能会被点燃的情绪而觉得无法像之前一样和我无话不说,他对我稳固的信任也产生了一丝动摇。和其他人进行的约会到底说多少,怎么说,这些根本没有明确的界限。

    影片里Ollie看过很多Zoe和一些炮友做爱的视频(甚至是直播),他可以毫无芥蒂,但Zoe拍摄的Tom骑摩托的镜头却让他产生了醋意。我想不管是Ollie还是我都无法预知下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不是炸弹,要么不问,要么接受炸弹,然后慢慢疗伤。

    是性,但无关性

    虽然影片标题里写着很大的「Threesome」,可惜并没有任何多人性爱镜头(HBO我对你很失望),两场Threesome也是草草带过。我唯一记得的场景是Ollie对着镜头回忆昨晚的性爱,说他摘下了正在和Zoe做爱的Tom身上的安全套,他形容这个为「It was the last little bit of control I had over their relationship」,因为此前他要求Zoe和Tom必须在做爱的时候戴套。

    看到这个镜头所有人都会明白,这是性,但这无关性。

    我发现自己会给性爱加上很多和性无关的意义,而且非常擅长从这些意义发散到自我怀疑。我会半强迫地问男友和我做爱是不是最爽的(尽管心知肚明这个问题无法回答),甚至追问他和其他人做爱的细节,刻意地在我们之间的性爱中加了一个假想敌。而面对我的约会对象的时候,如果对方想和我做爱,我会想对方是不是在sexualize我,会怀疑对方是喜欢我还是只是想睡我;如果对方拒绝和我做爱,我又会开始想是不是我魅力不够。

    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实践开放关系的人多多少少都含有关于性的期待,不管是和更多的人做爱,或是和更多的人同时做爱(但多人运动不等于开放关系!)坦白来说,我对于和直男之间的性爱已经没有多少探索欲了。我只想和能产生精神连接/灵魂共鸣的人做爱,而有了灵魂共鸣,做不做爱好像也无所谓了。

    不过要我说,最单纯的性只能是朋友之间的性,互相信任的朋友互相取悦,产生一些多巴胺与催产素,带来快乐。而一旦有了浪漫关系,性就不可能只是性。即便我们不去赋予更多的社会文化中的贞操或是生育责任这样的意义,性仍然包含了很多人们对自我,对他人,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认知。

    「你是时间管理大师吗」

    和一些人想象的不一样,在开放关系里带来冲突的很少是时间。举个简单的例子,即使我有两个男朋友,如果他们不找我,我仍然可以有大把时间自娱自乐,会出现冲突的情况一定是因为两个人同时「需要」我了。而「需要」有时不可预知。理想状态下,不管有多少个约会对象,在互相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要规划一个时间表并不是什么难事,时间管理大师的技术只有在隐瞒出轨的时候才有用武之地。

    解决这种冲突的方法大约是调整预期,要接受自己的伴侣可能会为了其他约会对象而降低自己的需求的优先级。如果这样理解这个问题其实也广泛存在于单偶制关系中,我觉得和经典的「你妈和我掉进水里就哪个」没什么区别:两个人同时需要你的时候你要怎样评估优先级。没有标准答案,一切都只是下一个作为伴侣需要沟通与协商的话题。

    理想是我有两个男朋友一三五二四六轮班,现实是我并没有找到任何一个在男友之外的稳定交往对象。这也非常合情合理:单身的时候就没几个人喜欢我,总不能我谈恋爱了还能有更多人喜欢我吧?如果是因为我有男朋友而对我产生兴趣的,我只能说这些人是其心可诛,来一个骂一个。

    男友的情况也没比我好多少。除却和我一样本身就没人喜欢的困境,女生无疑背负了更重的道德压力,从社交媒体上对「知三当三」的女人与对出轨男的谴责力度的差距中可见一斑。加上还有很多男性以开放关系作为遮羞布来出轨,一旦亮出了自己开放关系的身份就显得非常可疑。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关系实在是太难了。

    (但还是欢迎来联系我们。仅限真诚交友。)


    影片有个出人意料的结尾,我就不剧透了。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是一部很诚恳的作品,诚实到有些残酷。虽然我觉得这部片子的标题有「play the victim」的嫌疑,但这实在是人之常情。写这篇东西的中途我回忆了一番和男友高频吵架的时期,他看了以后问我怎么又在骂他,我写完一读发现自己措辞实在是非常幽怨,很有倾向性地在「play the victim」而把他塑造成坏人,于是就把这一段删了。

    开放关系也是一种感情关系,就像恋爱不能解决任何人生危机一样,开放关系也不可能是爱情灵药。我更愿意把这种关系称之为一种冒险和探索,关于自身关于伴侣关于关系关于人的一场探险。我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很深刻的关于自己的认知,这种深刻程度在传统的恋爱关系中大概是很难达到的。不过也和所有的探险一样,队友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附录:

    • 一期播客,关于「成功的」开放关系的分享: 婚姻制度只是人类沧海一粟 对话开放式关系践行者 奶油
    • 一本书,关于开放关系实践的handbook:《道德浪女》
    • 本人的征友帖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