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喜剧片  »  琳达想吃鸡肉!

琳达想吃鸡肉!  Chicken for Linda

272人已评分
还可以
6.0

主演:梅利妮·勒克莱尔克洛蒂尔德·埃斯姆利蒂希亚·多施埃斯特班帕特里克·皮诺克劳丁·阿克斯让-马里·丰邦纳安东尼·莫梅皮埃特罗·塞芒蒂斯佳丽·克莱顿阿伦扎·达斯阿娜伊斯·威勒米兰·赛里希尔纳西尔·莫斯特法安娜·帕伦特扬尼斯·阿莫洛克斯洛朗·莫瑟蒂埃里·加勒特罗拉·诺达凯瑟琳·吉昂

类型:喜剧动画歌舞导演:塞巴斯蒂安·劳德巴克奇娅拉·马尔塔 状态:正片 年份:2023 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豆瓣ID:35432330热度:977 ℃ 时间:2024-08-15 11:26:34

简介:详情  琳达的妈妈冤枉琳达偷了戒指,为了弥补琳达,她得在所有商店都罢工的日子给琳达做一盘黑椒鸡肉。这是一部法国出品的小众独立动画电影,导演塞巴斯蒂安·劳德巴克和基亚拉·梅尔特在2020年合作短片后的二度携手,用抽象的画风讲述...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琳达的妈妈冤枉琳达偷了戒指,为了弥补琳达,她得在所有商店都罢工的日子给琳达做一盘黑椒鸡肉。这是一部法国出品的小众独立动画电影,导演塞巴斯蒂安·劳德巴克和基亚拉·梅尔特在2020年合作短片后的二度携手,用抽象的画风讲述现实家庭的矛盾、母女间真挚的感情和由一只鸡引起的街道混乱。简单的手绘风糅合了浓墨重彩的渲染,呈现出惊人又温馨的艺术感染力,让每一帧画面看上去都如一幅优美的现代派画作。入选2023年戛纳电影节“独立电影及发行商联合会”平行单元
  • 头像
    H.1900

    很真诚的一部影片,更多用色彩叙事,但文本上的叙事问题极大。只能说是非常有意思的表现形式,情绪化的色彩描摹每个人的人生状态。如果抛弃充满儿戏,意外,令人感到胡闹的关键性事件可能效果会更好。另外视点跳跃过多,导致叙事不聚焦,凌乱得让人无法深度进入某个单一角色。 人物动机彻底揭露的时间点也过于靠后,导致前中期完全无法进入故事。但令人意外的是,某个瞬间,比如水滴从天花板上落到琳达脸上,仿佛父亲的眼泪,然后带着这份记忆以及母亲曾经为家中琐碎默默付出,尽管粗心大意却依然尽力满足、爱着琳达的情感蔓延到大楼的每个角落,足以让人忽略叙事上的不足,以纯粹的情感为一个孩童对父亲记忆的迷茫同时包裹着眷恋而深深动容。 “尽管我忘记了关于你的一切,但我依然记得你。”琳达耳语道。 总的来说,故事没能撑起情感,也没能展开琳达和母亲对待已故父亲特殊的情感,感觉有些遗憾。令人感动的地方也是靠着台词和情绪化的画面表达托起观众情绪。但好在它足够真诚,对每一个人物都真诚,让他们在这样沉闷又充满鸡飞狗跳都生活中变成有趣的孩子和大人。

  • 头像
    星星之海

    观影的时候很直观地感觉到自己作为J人,一度因为场面失控度过高而忍不住翻白眼或苦笑,烤箱里的彩椒绷紧了我观影大部分时间的敏感神经,粉姨不顾场合地在警察面前暴露黄妈妈偷鸡的秘密也让我直呼坏事,孩子们无脑推警车的片段更是让人拳头硬了……nn情节的熵增之外更感觉到一种生命力的流动,没有人认为琳达想吃鸡肉就多么无理取闹了,而是都在尽力地去满足一个看似没有什么道理的愿望。又需要什么道理呢?人的许多欲望本来就是没有什么道理的。nn体现在具体的人物上面,琳达继承了妈妈的肆意和连环撒娇,连拖鞋放东西的动作都一模一样。黄妈妈发现自己错怪了孩子,连夜去妹妹家给琳达道歉并接回孩子。她在卡车后仓探出脑袋头发垂落,温柔而懵懂,那一刻让蓝叔叔看呆,发言甘愿为此去死。绿娃想给琳达找肉,拜访了很多别的娃,其中一个娃码出了冰箱里所有的肉,哗哗就是摆出了满满一大长桌。警察为了黄妈妈开车打手机而要惩罚她,警察的权威呀!结果自己追车的时候也在打手机,最后还被钓得只剩一条粉裤衩,郁闷地躲在树上品味自己扫地的威严。鸡场哥是一坨大淡人,说不卖鸡就是不卖鸡,最后眼睁睁看着活鸡变成了一锅肉,等着被父母骂,但也只是要求给自己留一口,影片中间他和粉姨对琳达破皮耍赖吐槽的二重奏,真是让人笑惨了。nn基本上每个人都很有生命力,没有太多被规训的痕迹,很法,很好,很喜欢。当然,多次被蠢到也是真的。nn最后红爸爸的回忆中出现的BGM很像《Call Me by your Name》的主题曲《Mystery of Love》。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那会儿有点催泪。看完感觉,对于生活,过于想要控制点什么其实也是一种自负。情感,情绪,欲念,记忆……人多时候可以感受,可以接纳,可以拒绝,可以超越,但是可能恰恰就是不能控制,不能要求,不能外求。它们在人的皮肤、血管、心腔之类的各种容器中流动,留下了一点痕迹。nn然后很莫名想到张颂文的那句话,可以伤心,可以哭,但是一定是在有尊严的前提下。

    是为什么一定要弄成“影评”啊!!!不能就是个人的笔记吗!!!

    Recommend by waterfall

  • 头像
    数梦DDDream

    《琳达想吃鸡肉!》是一部甜美而有趣,适合全家观赏的电影。这部影片从孩童的视角讲述童年,既不夸张也不过分感伤,充满幽默、恶作剧和诗意。

    《琳达想吃鸡肉!》剧照

    在这部电影中,并没有奇幻的世界观:故事发生在当下的一个普通小区,正值全员罢工日。没有女巫,也没有拯救世界的使命,唯一会飞的角色是……一只鸡!

    鸡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一个导火索。它为母女俩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她们共同面对几年前丈夫和父亲去世的悲痛。那时琳达只有一岁。他的死亡在琳达和波莱特之间创造了一道鸿沟,而这部电影将试图弥合这一鸿沟。

    《琳达想吃鸡肉!》剧照

    然而,故事的焦点并非死亡;相反,它是一部关于生活的故事。叙事逐渐呈现出社会的维度:波莱特和琳达像磁铁一样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的探索。我们从一间小小的两居室公寓转移到了小区的庭院里;从一个单亲家庭到整个社区。

    《琳达想吃鸡肉!》剧照

    这片相当宁静的住宅区类似于一个世外桃源,使我们的小主人公们能够在没有父母监督的情况下自由漫步。孩子们把小区视为他们自家公寓的延伸,一个可以交朋友的游乐场。

    《琳达想吃鸡肉!》剧照

    这里的成年人口属于小康阶层。这些人受经济危机影响最严重,他们去市中心抗议生活成本的上涨,迫使孩子们在家里数小时无人看管。

    由于其布局,这个住宅区也是人们反抗当权者的一个平台。尽管《琳达想吃鸡肉!》是一部以琳达和她母亲的个人轨迹为焦点的轻松愉快电影,影片的结尾却是一个色彩斑斓的闹剧场景,一群不到10岁的孩子与警察对峙,在大雾和满地乱滚的西瓜中玩起了大型捉迷藏。

    人们聚集在庭院里发泄情绪,我们之前看到的站在自家阳台上的孩子们都在这里快乐地奔跑,享受着自由。

    《琳达想吃鸡肉!》剧照

    《琳达想吃鸡肉!》是对自由、革命、混乱甚至无政府主义的颂歌。这种活力如同一层油膜一样蔓延开来并覆盖一切:规则、常识、当权者。这部电影带我们回到童年,就像故事中的角色一样,随着情节的发展,他们从负责任的成年人退回了会害怕、会说谎、会作弊,暴露弱点、不怕嘲笑的个体。

    《琳达想吃鸡肉!》剧照

    这是一部带有强烈荒诞感和讽刺意味的另类电影。影片的基调从严肃到惊奇,几经变化,幽默的叙事不时染上忧伤的底色,触动着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童真。

    这是一部坐不住的电影,就像一个躁动不安的孩子;一个不守规矩、童言无忌、因为扰乱课堂秩序而被罚站在角落里的孩子。

    而这样的孩子通常是最敏感,最需要被保护的。

    在影片中,我们根据场景和镜头规模的不同对它们进行了不同的描绘。处于远景的角色可以简笔写意,而特写时则处理得更加真实生动。

    《琳达想吃鸡肉!》剧照

    人物轮廓皆以黑色线条勾勒,通过单一的颜色进行区分:琳达是黄色,波莱特是橙色,安妮特是紫色,卡门是绿色,阿斯特丽德是粉色,阿菲亚是红色。这样,琳达和她的朋友们都是有色人种。这种视觉表现简单有趣,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展示多样性的好方式:不是基于种族起源,而是基于个性和角色的独特性。

    《琳达想吃鸡肉!》剧照

    在远景中,角色有时候会呈现为简单的彩色斑点,就像贴纸一样。而每个孩子都喜欢贴纸!

    由玛戈·杜赛涅(弗洛朗丝·米埃勒执导的《穿越》(2021)的首席布景设计师)绘制的背景,色彩鲜艳明亮,往往经过风格化和简化,更多地用来唤起场景感,而非作为精细的插画。虽然它们并不抽象,但却能让观众的视线自由游走,用想象力填补空

    《琳达想吃鸡肉!》剧照

    我们是联合导演。根据我们共同制定的剪辑指南,塞巴斯蒂安负责动画制作。除了整体的摄制指导外,齐雅拉还负责声音设计的所有方面。首先是对白的录制,其方式接近于真人电影:年轻的演员们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工作,这让他们拥有活动的空间,在剧本之外也有一定的自由度。

    我们坐镇整个剪辑过程、音效录制和混音,还监督了让影片有呼吸空间的插曲的创作方向。

    我们的目标是制作一部既可爱又深刻、寓教于乐、适合广泛观众群体的电影。我们希望通过用心设计的声音和影像,反映出孩子们的心声,让观众们笑中有泪。

    《琳达想吃鸡肉!》剧照


    ©《琳达想吃鸡肉!》(Chicken for Linda!, 2023)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版权方

  • 头像
    罗宾汉

    法国动画片之所以能在迪士尼的强势之下存活,并争取到为数不少的拥趸,全因为它有着独树一帜的美学表现、清醒的现实主义角度,以及不拘一格的想象力,这同样也是日本动画能长期对抗迪士尼的法宝。从《疯狂约会美丽都》到《迪丽丽的奇幻巴黎》再到《我失去了身体》和《小淘气尼古拉》,法国动画给影迷留下了五彩斑斓的印象,而去年获得动画界最高荣誉——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长片的《琳达想吃鸡肉!》又是一部不可错过的佳作。

    影片以小女孩琳达为主角,她的妈妈冤枉她偷了戒指后心生愧意,为了补偿女儿,她在全市罢工日里想尽办法给琳达做一盘甜椒鸡肉,从而闹出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风波。这是导演塞巴斯蒂安·劳德巴克基亚拉·梅尔特继 2016 年一鸣惊人的《无手的少女》后第二部动画长片。极简主义的画风相当犀利,看似简单的人物线条,却具有超越真人的畅快、流动感。以不同色彩区分角色的处理更是匠心独到,水彩画般的色调给人鲜明夺目的轻盈感,这都是迪士尼动画中难以一见的美学设计。

    顾名思义,《琳达想吃鸡肉!》围绕的是妈妈为了满足女儿琳达吃鸡肉的愿望,不惜一切兑现承诺的亲情小品。鸡肉成为了全片最牵动人心的“悬念”:究竟妈妈能否在罢工日里找到鸡肉?在农场偷来的活鸡该如何宰杀?鸡飞到树上了该如何抓回来?它好比电影大师希区柯克诸多作品里的“麦高芬”,以悬念不断的情节推动叙事,牢牢牵引着观众的注意力。

    在母女寻找鸡肉的过程里,不知不觉引出众多次要角色,女孩的阿姨、警察、货车司机、老妇人、邻居小伙伴……影片免不了沾染上法国喜剧片的聒噪、散漫、闹哄哄的气氛,比如警察在公路上追货车,以及一群人涌入老妇家中搞得天翻地覆的情节想必会让人捧腹不已,更出其不意地与新浪潮导演路易·马勒(《扎齐坐地铁》)的轻盈、嬉戏感遥相呼应。不过,这两位导演最出色的是将家常小事与社会现实巧妙结合起来,将背景选择在罢工日是相当出彩的构思,一件发生在母女两人间的家事渐渐牵连进越来越多人,渐渐演变为一场荒诞的疯狂大战

    大人们在为争取自身利益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孩子们在家却不小心把厨房烧焦,烟雾弥漫扩散到整个小区,还乐此不疲地将西瓜当足球乱踢,警察要想控制场面却被喷泉击倒。这些荒诞的情节自然显露出讽刺的意味,再加上那个愚蠢无能的警察,其矛头指向的无疑是政府权力。虽说孩子们未必理解父母罢工为何,影片却透过这场欢乐的闹剧,传递出法国青少年根子里反叛、蔑视权威的天性,这一点与母亲逃避警察查车等疯狂行为可谓一脉相承。看似无伤大雅的小打小闹,实则暗藏着个体对权力与秩序的挑战,也是对自由、反抗精神,甚至是无政府主义的赞颂。这显然是法国人最引以为傲的精神体现。

    回到最核心的题旨,在这场近乎荒诞的闹剧之下,依然饱含着母女间的亲情联系,以及女儿对亡父的思念之深。不管是妈妈对戒指,还是女儿对甜椒鸡肉的执念,又足以体现出法国人极其传统的价值观。一边是为自由、反抗权威的天性,另一边是传统保守的家庭观念,两者并行不悖的存在令人深思,相信这才是这部法国动画独有的魅力。

  • 头像
    Mr. Infamous

    动画片《琳达想吃鸡肉!》成了不少人心头一块温热的柔软的存在,这当然很好,毕竟诚挚换来了诚挚。

    这部电影相对小众,又正因为小众,反而凸显出更多独特之处,像是画风,情感的表达形式等等,都有比较新鲜的妙处。但同时,恰恰是因为相对小众,陌生感带偏了一点它更加突出的精神核心,而那大概比有失偏颇的内容刻画更值得首肯。

    作为一部不错的电影,可以先从珍贵的地方讲起。

    相对美国和日本,法国动画乃至欧洲动画确实观众有限,不过这自然不能抹杀当中许多佳作的存在,从《原始星球》一直数到《艾特熊和赛娜鼠》《昆虫总动员》《大坏狐狸的故事》《我失去了身体》等等,我们会发现法国在亮眼产出上,没有断过。

    《我失去了身体》

    很多画风上没有强烈国别印记的动画片,这些年成为不好归类却也不必归类的一朵朵奇花。

    《琳达想吃鸡肉!》就有这样的属性。画风上,草图形态上粗犷的线条,宽广的色块,跃动、流变、交融,形成颇为大胆的既斑斓又简约的视觉冲击。

    这种画风试验,导演塞巴斯蒂安·劳德巴克在上一部,也是第一部的长片《无手的少女》里面,已经有所区别地尝试过了。我们可以理解为经费使然,更可以认定是劳德巴克试图在当下林立的山头间,竖起自己的旗帜。

    《无手的少女》

    事实上,这两部动画都是先在戛纳亮相,并斩获了一些国际奖项,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这类涂涂抹抹、若有还无的画风,舞台已然慢慢变大。像是本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单元,就出现了同样有法国参与制片的短片《给猪的信》,相对简练的线条,颇能放大信息量不对等的恍惚,能力、权力不对等的惊恐,当笔触随着共情力的提升变得细腻,旨意也由此透显出来。

    《给猪的信》

    说回《琳达想吃鸡肉!》,通过这些带有距离感的朦胧表达,我们一方面是在相对少有的体验里感受五颜六色的人物相互交织、彼此激荡的趣味,而色与色的反差和区别,譬喻了人本质上巨大的不同,也带动了整部电影的活泼基调。

    譬如琳达的母亲波莱特前去抓鸡,红色系到灰色系的横跨赋予每一只鸡强烈但和谐的差异性,它们随着捕捉动作上蹿下跳,就跟远景视野里奔跑的小孩一样,会被处理成球状色块不规则的奔涌跳动,别有野趣。

    于是另一方面也像是我们对他人生活的观照,在互为风景甚或背景的观看过程里,能够幸存的是相对粗线条的单一印象,或者相对片面的感官触动。这很容易被捕捉到,也很容易熄灭。

    我们看电影,看别人的故事,多多少少存在这种隔岸观火的意思。反过来,通过猎奇制造的距离感,战线一旦拉长,不是那么容易持续维系他人的兴趣和注意力。

    对这部电影来说,可能在后段甚或中段,随着故事不断生发、炸裂,就显出了一些不够表达的拮据。至于看过导演其他作品的观众,好奇心甚至可能在《无手的少女》这部相对平淡的电影里折损了。

    这类相对冒险的视觉作品,往往需要更厚实,或者说更通俗更引人的故事来贯通、支撑。

    《琳达想吃鸡肉!》按理说是有的。单亲家庭里,母亲误会女儿,为表歉意,答应为她做出丈夫以前做过的甜椒鸡肉,可惜适逢罢工,为了获取食材,她们闹得鸡飞狗跳,一件小事牵扯越来越多的人,发酵得越来越大。

    这故事很有戏剧性,也很有野心,相比改编格林童话的《无手的少女》,它与当代环境的紧密、巧妙结合,能让它走得更远。

    两则各有残酷元素的少女故事,从古代童话到现代闹剧,共享了一个父亲缺失但无处不在的前提。《无手的少女》里因为贫穷而把女儿卖给魔鬼的父亲,也成了魔鬼,象征着父权的愚昧、野蛮,在少女余生里构成需要顽抗摆脱的巨大阴影。

    《无手的少女》

    到了《琳达想吃鸡肉!》,摆脱贫困遭遇的父亲对家人充满爱意,但是猝死带来整个家庭微妙的隔阂,母女之间交流不够充分、无从体谅,客观上让代表理想亲情的父亲形象成为她们之间不可言说的障碍。

    没有「父亲」的少女在成人世界冒险,是劳德巴克很大的兴趣点。他想测试单纯或纯粹的个体,在去除所谓最强大的依傍之后,如何逼近世间的残酷。

    如果说少女是在暗黑童话里,展现纯洁与邪恶的对抗,带有一种主动的觉醒,那么琳达就是在现实的闹剧中,无意间融合二者,并在混乱中生出自己未必可以清晰辨认的反抗精神。

    亲情在前一部电影里缺席,在后一部电影里成为一个暧昧的背景。

    琳达固然是有得到父母、姨妈的爱,但是,她对婴孩时期就失去的父亲,只有一道菜的模糊记忆,而其他亲人对她而言,已经是带有束缚属性的长辈,被激活的逆反心态拉开了彼此距离。

    很多人为亲情感动,这有道理在,母亲的一诺千金,姨妈的拔刀相助,都有强大的羁绊,更不用说压轴的那首歌曲,唱尽父亲的遗憾与关爱。

    但是很难忽略的一点是琳达的反应。整个过程中,母亲不断受挫,直到被捕,也得不到她的一丁点关心,她关注的重点落在那只总要逃窜的鸡身上,那只鸡要带她开启法国革命传统的心智,超然到可以直接忽略身边具体的苦难。

    这也更显她对父亲的模糊追忆,执着得尽显自我中心的主观热忱、客观冷淡。甚至那都不算是对确切的自己父亲的追忆,而是在对母亲失望过后,挤出的一些对完美、不变的亲情的渴盼,而这跟甜椒鸡肉寄寓的内容是相似的。

    疲惫不堪、沟通失效的大人,钝感力与破坏力十足的小孩,在由此构建的关系网络以及叙述意图里谈论亲情,有些站不住脚。不是说没有,而是说浓度、深度没有达到双向贯通,直插人心。

    与其说电影关乎亲情的爱,并以此勾出友情、爱情等情感的膨胀,不如说,正因为是这样的亲子关系,反而让电影可以驶向另一个方向,更成人,也更现实。

    琳达从婴孩成长到少女的阶段,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开始对周遭带来的钳制感觉不自在。

    父亲突然离世那会儿,琳达年纪尚幼,眼前是甜椒鸡肉,手里是父亲送给母亲的戒指,这两样东西成了她对父亲最直观的感应。在很多场景里,她总是想方设法拿到戒指,带出家门,尽管含有爱美、炫耀的心理,客观上还是对最初场景的照应。不过母亲珍而重之,总是不让她如愿。

    戒指就这样成了母女日常冲突的一个凝聚,时常戒备但疲于奔命的母亲,有心挑衅却往往落败的女儿,终于一天,戒指被猫吞掉,二人因为误会争执,这些年关系的如履薄冰迅速凸显。

    女儿让心怀歉意的母亲做甜椒鸡肉,心愿依然是与父亲相关的,但戒指是父母二人的回忆,甜椒鸡肉却是一家三口共享的美好,意义变动,更有所谓价值,「代价」却是母女钳制与被钳制的位置调换了。

    而且,她见证母亲不得已去偷鸡,在道德上获取某种制高点,打破对权力合法性的认知,并以一种既关联又游离的形态,参与到自我需求的构建过程中。

    于是可以说,「受害者」琳达通过讨价还价并监督执行,取得了对权威的控制,并增长了对权力的驾驭能力与眷恋程度。她主动或被动地调用一切资源,专注于对鸡的获取,且对工具化的母亲颇为漠然,显然可以跳出寻常家庭伦理来看待。

    特别是,电影一直在融合罢工的背景。琳达以及相对无产的孩子们,暗合的是罢工者,母亲、姨妈、卡车司机等等本身的工薪阶级,在这个视角里被调转成罢工声讨的对象。琳达他们以狂欢形式与警察对抗,与权威游戏,有非常明显的对应。

    这里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法国从早期《操行零分》《四百击》等电影开始,甚或「开启」的那种通过反叛小孩来对抗制度、争取自由的传统模式依然兴旺,走到《琳达想吃鸡肉!》,本身契合孩子特质的轻盈、固执、荒谬,仍旧是表意更为纯粹的投射。

    《操行零分》

    不过当每一个大人虽然各有固执或暴躁,本质上又都是可爱好人的时候,「罢工者」小孩同样不能独霸观众好感,加上父爱贯穿始终的遮挡,整部电影在承接这种传统之余,也在事实上调整了批判的角度、广度与深度。

    到这时候,还要咬定亲情才是这部电影最为突出的落脚点,就狭隘了。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