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马天宇闵春晓邓莎陶昕然李琳郑毓芝陈鸿梅孙艺洲
类型:爱情古装国产导演:李平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11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ID:3722558热度:795 ℃ 时间:2024-08-14 15:17:07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其实这部剧比之新版红楼梦好太多,且不说这部剧中正常化的造型,就说说宝黛钗的选角就还不错。
这部剧中的林妹妹其实还是有几分书卷气质的,就是比起黛玉多了几分富家千金的傲娇,少了几分书中林妹妹的病比西施的虚弱。总的来说就是剧中林妹妹很漂亮也很有气质,就是和书中林妹妹感觉不是同一人。
剧中的宝玉倒是选得还不错,却有几分脂粉团中少年郎的感觉。还有宝姐姐也确实有着大家闺秀的气质和为人处事的圆滑。
不过剧中的凤姐姐确实没有书中凤辣子的那种感觉,不管是气质还是人物外形。其次就是三春和书中的感觉也不太一样。
其实这部剧比起红楼梦翻拍或者什么的,更像是红楼梦的同人剧。不过这部剧虽然像同人剧,但是却比新版红楼好多了。
之所以说这部剧像同人的主因是因为剧中各个人物的人设和书中不太一样,比书中要乐观开朗一些的林妹妹,比书中还要渣的宝哥哥,少了几分圆滑的宝姐姐。多着人间烟火气息的惜春……
所以看着更像是红楼梦同人。
黎明之前(2011)
追梦—优酷出品青年导演扶植计划
心动警报第一部
新生2024
雪狼
天下第一媒婆 (2006)
这是一个关于第一代民族工业者,实业救国,自强...
播放指数:1275℃
其实这部剧比之新版红楼梦好太多,且不说这部剧中正常化的造型,就说说宝黛钗的选角就还不错。
这部剧中的林妹妹其实还是有几分书卷气质的,就是比起黛玉多了几分富家千金的傲娇,少了几分书中林妹妹的病比西施的虚弱。总的来说就是剧中林妹妹很漂亮也很有气质,就是和书中林妹妹感觉不是同一人。
剧中的宝玉倒是选得还不错,却有几分脂粉团中少年郎的感觉。还有宝姐姐也确实有着大家闺秀的气质和为人处事的圆滑。
不过剧中的凤姐姐确实没有书中凤辣子的那种感觉,不管是气质还是人物外形。其次就是三春和书中的感觉也不太一样。
自从《红雷梦》被疯传之后,我对《黛玉传》的期待并不多,只是不经意看见介绍说,是“音乐才子”林海作曲的,才有些兴致。
【第一 起】
新浪一开始放了五集,我便一口气看了五集,顿时先给了四颗星的评价。
记得当年第一次筹拍《红楼梦》时,正是中学生,一套四本竖排的《红楼梦》早躲着父亲看完了,听着母亲与外公都说,选对了林黛玉,这片子就成功了,心中也是笃定。
而后,自然八七版的《红楼梦》,让人满意的是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其实,那时候,我也喜欢着扮演薛宝钗的张莉和扮演王熙凤的邓婕,此后,当陈晓旭扮演《家》中的梅表姐,我也与他人一样,当她还是林黛玉。
与很多人不一样,我总觉得陈晓旭之后,一定还能找到像林黛玉这样的女子。新版开始海选的时候,我倒没有空去注意了,我只等着看便是,因为这时候,《红楼梦》于我已经是一番过眼烟云了。或可消遣,但已经不那么着迷。
谁料想,好友弦贴出来的新版定妆照,着实让我道尽了胃口。正如与朋友说的,我能接受他们篡改剧情,因为我看过很多版本的《续红楼梦》,但我实在不能忍受那种铜钱头,因为,那妆既不舞台艺术,又不电视艺术,除了先锋探索,恐怕没有别的感觉。更何况那林黛玉扮演者实在让我难以接受,更何况贾母完全背离了慈眉善目变成了目露凶光的老太太,颇为作威作福的样子。
幸好,有了《黛玉传》。
第一眼,便喜欢上了闵春晓所扮演的林黛玉,她的脸儿略圆,脸上有一对酒窝儿,笑起来的时候,显得林黛玉很清纯可爱,减少了她的那些小性儿和刻薄,增添了林黛玉的聪敏伶俐之气。
第二眼,喜欢上了马天宇所扮演的贾宝玉,我甚至觉得他比欧阳奋强更好,因为马天宇身上有一种富贵之气,而当年的欧阳奋强的文人气重了些。实际上,经过了岁月的荡涤,我心中的贾宝玉早已经不是一个旁人“伪造”的大才子,而是一个颇有自由思想的贵胄子弟。
特别值得我点明的是,当看到他听说是妙玉从了忠顺王才让自己得救时,那一仰首,一闭目,纵然无泪,却已经让我感觉到这份细腻而深邃的揪心痛楚。这演技,并不是单纯依靠自己的女孩子气能演出来的,那也是有所体会,有所感受,方才能表演出来的。有此演技,马天宇将来的演艺并不狭窄的。或许,拍摄新版的《金粉世家》时,他就是活脱脱一个金燕西,甚至比陈坤更为有贵族气的金燕西。
第三眼,喜欢上了邓莎扮演的薛宝钗,比之当年的张莉,邓莎少了世故的沉着,显得聪慧端庄。而且,由于剧本的改编,邓莎在片子中段部分的演绎颇有品味之处。
至于,第四眼,是等到结尾我才开始喜欢的,扮演王熙凤的王子瑜,那便是演悲情剧里的那些眼神,那些怨愤和了然的目光。当然,现在看看她最初的定妆照也已经开始喜欢她了。
当然,越往后看,喜欢的人物也越多,挑剔的眼光则越来越少,毕竟,它所遵循的依然是我心中固有的审美方式,而不是先锋派的,看来我还真的是蛮传统,蛮古典的保守看法呢。
【第二 承】
《黛玉传》最早给我的感受是从俞平伯对红楼研究理论的重点——警幻仙景入手,然后沿袭了越剧《红楼梦》的紧凑,略微添加了一些后续结尾需要的小故事,比如贾芸和小红。
随着剧情的推演,总会让我回忆起,当年那些青涩年华里,对《红楼梦》的痴情和对那种美雅世界的向往,以及对当时人生的一些今天看来颇为偏颇的认识。
直到看见王夫人开始设掉包计,便想起来网上看见过的一些红学理论文章,比如:王熙凤是不可能希望薛宝钗来贾府的,因为林黛玉是个不管事儿的人,王熙凤想怎么管事就怎么管事;再比如:贾母从亲疏的观点来说,自然是选择林黛玉而非薛宝钗的,因为贾母一直心疼自己的女儿远嫁林家,从而将对女儿遗憾转嫁在了林黛玉身上,这于亲情是完全说得通的;至于王夫人能有设掉包计的智慧,那是因为在王熙凤没有到贾家的时候,是王夫人管着荣国府的。等等。
随着结尾越来越近,那些现在理性的、逻辑推理严密的红楼结局便越来越清晰。《黛玉传》便在按照“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顺序,交代着整个我认为更为符合曹雪芹原来构思,以及脂砚斋等人交谈中,更为合理的悲剧结尾,而非通常高鹗,或者旁人续成的《红楼梦》。
总体演员来说,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尤氏等人,甚至平儿鸳鸯司棋入画,等等,等你从头到尾看完,自然就会接受他们了,因为,这《黛玉传》实在是很紧凑的结构。
【第三 转】
如今很多人用八七版作为经典范本,其实,我并不认同。
当年王扶林的八七版《红楼梦》是先试播了《黛玉进贾府》还有别的一两集的,结果,很多人都发表了不满的,包括我,我当时是认为陈晓旭模样儿像了我心中的林黛玉,但才气上,便少了很多,因为林黛玉那是《红楼梦》里的头号大才女。
而今,当我看见闵春晓所演的林黛玉,我反而因为她脸上一对梨涡儿便接受了她,却不再计较她是否有让人一见便惊讶的才华横溢,细细想来,其实,林黛玉早已经从当年我聊以自比的角色变成了今天我心怜心疼的一个少女,我为闵春晓的清纯和快乐笑容而感到高兴。
再比如,当年觉得欧阳奋强很像贾宝玉,特别是后期比较成熟后的扮相,感觉是个才子,而今,却因为马天宇那清波流转颇有些女孩子气的眼神儿感动,其实,只因为岁月更迭之后,发现贾宝玉这样向往自由的少年,其实真的不过是“无才补天”的贵胄公子哥儿。
而邓莎的薛宝钗,一双灵动的双眸,聪明外露,端庄略逊于当年就颇有城府的张莉,也同样让我喜欢,因为,《黛玉传》里的薛宝钗变成了一个少女,纵然有些世故,却依然是个清清白白的女孩儿。
更有王子瑜扮演的王熙凤,一开始觉得她少了一些贵气,到后来,发现她演那争强好胜的模样儿还真的颇符合原著人物,直到后来她被休南归,那空洞的眼神,颇让人产生原书里的那句感受——这凤辣子真是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是的,由此可以自然推导出来,《黛玉传》在强调贾宝玉的论调——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女孩儿们,污浊的男人们。
这电视剧,其实并不如当年八七版那般作为学术研究成果那般而拍摄的,具有深邃性的研究作品,但,它依然很明晰地呈现了这些年的红学研究,特别是业余作者的红学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它更青春,更为美丽,更为简洁,也更为单纯。
最后强调一下,林海作曲的《黛玉传》音乐,非常值得一试,虽然我依然有些遗憾曲子少了些。
写完之后,我去豆瓣给《黛玉传》从四星升级到了五颗星。网上有《黛玉传》的很多视频,而且很全,那就不提供链接了。
【原文地址】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2996523&Key=810318618&PostID=28218753&BlogID=150117
关于这么个电视剧呢,要我发表一下我的内心想法,那就是,这绝对不是红楼梦,这B绝对不是红楼梦……还好,黛玉传也并没有穿着防弹背心出来厚颜无耻地告知天下说我忠于原著,只是谦虚委婉地表达了一下借红楼梦的尸,还青春偶像剧的魂的愿望,光是这点谦逊的态度,就不知道比烧红的鬼楼梦强到哪里去了。而且之前泻出的定妆照,除了闵妹妹吓退了百万雄师以外,其他的几个主角虽然不算形神兼备也不算是刺瞎了我们的狗眼,所以,这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就比鬼楼梦好了许多。
其实,当时大家对陈晓旭的黛玉扮相,也不是交口称赞的。再说有了蒋黛玉珠玉在前,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被锻炼得很好了,所以相信不会对这些还算正常的扮相雷得死去活来。马天宇虽然面部棱角此起彼伏,和原著中的面若中秋之月有很大差距,好歹还长得颇有几分姿色,看起来也不算难过。再说,女配角里面还有几个不错的美人儿,尤其是紫鹃,看上去很顺眼,因此,就给个合格吧。如果剧组能好好地让闵妹妹洗个脸的话,我相信得分还会有所提高的。
其实LZ最赞赏黛玉传的地方,还是它的编剧敢于大胆改动原著,塑造出一个让观众耳目一新的故事,这可比什么忠实原著好得多了。87版的红楼梦最让人激赏的地方,就在于对后四十回的大胆改动,不管是批评还是赞赏,但是绝对让观众得到了不一样的震撼。说实话,像要拍出符合所有观众幻想的红楼梦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为什么不能给观众一些满足YY的情节呢?现在LZ只看了前三集,不知道后续情节会如何发展,但是关于秦可卿的那一段可是非常期待的,基本上有把刘心武YY的情节全盘搬上荧幕的倾向,虽然很山寨,可是看得人很欢乐。红楼梦无穷的魅力就在于原著里面N多欲言又止的情节,带给读者无穷的遐想。这本来就是一部冲着商业成绩来的偶像剧,为什么不在满足观众的这一窥秘心理上下功夫呢,我期待着最后编剧能让宝玉和湘云像周汝昌先生说的那样结合成为对贫贱夫妻,还有妙玉舍身救宝玉神马的YY情节也最好给我搬上来,那样,我们观众可真的就是太欢乐了。还有很多细节,尤其是第一集王夫人初见黛玉那些刀子一样的眼神,都让人非常期待,感觉这就是一出发生在大观园里的宫心女孩(宫心计+ GG)的故事呀……
其实,这剧要是放在鬼楼梦之前播出的话,绝对会被齐飞的板砖砸得头破血流,可是,在大家经历了雷阵雨,鬼楼梦等等的天雷攻心以后,心态已经非常好了。正常,我们是不奢望的,欢乐,就是我们能指望国产电视剧能带给我们的唯一东西了。所以,这一切的一切,简直为黛玉传铺平了通向美好未来的光辉大道。就好像有人说得,你永远不需要神一样的队友,你只需要猪一样的对手。
《黛玉传》大胆的结众家之言,观后倒觉得高鹗笔下皇上大赦宝玉中举之云云尤为可笑。真道是一切事皆有因果,引刘心武老师妙玉罪家之女之言,成窑五彩小盖钟为线,呼啦啦地大厦倾。后五集却确过于紧凑,自然也有许多纰漏,但也算差强人意了。晴雯因诽谤含冤而终,虽兄嫂一段有悖原著,但宝玉杜撰芙蓉诔一段也算情真意切。美香菱屈受贪夫棒,染病而终,虽不似高鹗所写,但想香菱也算是书中从始的一条线,结局未免有些轻描淡写,总觉得有所欠缺。探春一段写的倒是尤为感人。前写赵姨娘辱亲女,探春满怀委屈,后写探春远嫁海疆,姨娘本欢心为亲女儿梳妆,却未见的最后一面,探春窗下痛哭,一声娘叫断看官肝肠。
父母之命不可违,仅此一句,写尽了封建家庭无尽的悲凉。王夫人为了保住家业,亲上加亲,调包一计,只害的香消玉损。但片中此处却写得近似矛盾。贾母既对黛玉的疼爱丝毫不减,知道黛玉香魂散去,一声黛玉,寿终而去。这就不解,为何明明最疼的是这两个孩子,却在这两个孩子的终身大事上不再用心,冷眼旁观。哪怕含愤而终也对的起这木石前盟啊。谁又不会对黛玉的死心有不甘呢,昨日仍会交心感慨世事无常,知心不语,幸福犹存,今日却一天人两隔,愿还归天,欲哭无泪。但想想既然是写书,又怎会不有个来去皆因缘注定呢,黛玉一去,贾府被抄,又有哪个女子有的好结局呢,呜呼悲哉。片中宝玉甚至连黛玉的灵柩都没能看到,好似把“宝玉,你好……”的潜台词硬搬了出来,好狠,好无情……未免过于悲切,船夫竹竿一敲,黛玉从此再与贾府无任何瓜葛,挚爱一生,生死却不能相送。宝钗一节权当篇幅有限,演的未免过于简陋,此处不表。妙玉一处演的却真是大彻大爱。云空未必空,妙玉对宝玉之情不尽言表。宝玉落狱,后从蒋玉菡口中得知,卿竟已不惜以洁净之身陷那淖泥之中,换得有情人自由之身,那双幽怨的眼神又再次浮在了宝玉眼前,痛心不已。袭人倒也是善有善终,本同被贩卖掳走,却得优伶相救,相许一生。片中最后刻画最可怜的莫过于凤丫头。贾母寿终,权归邢夫人,染病在身,家里又一无所有。机关算尽了,反算了卿卿性命。无权无势,所有人又都冷眼旁观。一面带病料理着老太太丧事,一面却求着下人做事。昔日光景全然不在,只留得回金陵娘家木船上的一丝悔恨。有人道是恶有恶报,可谁能无过,三春湘云又做错了什么,为何也如此悲惨。哎……只道是十二钗生的飞琼尤羡,世也难容。玩笑,玩笑而矣……其实片中无处不在彰显因果报应。凤姐过寿,唯独大嫂子那份十二两银子凤姐漏过不给尤氏(此处未见有人深究,不知在下这样理解是否妥当),再加上李纨一心只为兰儿,守寡过日,却怎想得为救巧姐竟一毛不拔,守寡之人,槁木死灰,枉与他人作笑谈。而前只因收留小红,帮了贾芸,待姥姥不薄,终使巧姐脱离苦海。而事发缘由又何尝不是刘姥姥把哥儿赏他的杯子卖掉而起呢。世事皆有因果,孰能预料,焉知祸福。
宝玉从狱中出来,从温柔富贵乡到尝尽世态炎凉。失魂落魄,人已空空,只可怜那金簪深埋残雪,纵然是举案齐眉,他却忘不了世外仙妹寂寞林。片中结局唯一那句欣慰处无不是绛珠草那:“我已用一生泪水还了你灌溉之恩,如今在警幻仙姑处等你,日后一同逍遥同归仙境。”何不像西方人所说的我们都是罪人,人来一世是为受苦,受尽了,还是要去天堂的。佛语亦云,人世间一切事物不能久住,都处于生灭成败之中,所谓无常。而我只信得那一切皆要善始善终,红楼终归一梦,不要只顾着悲金悼玉,人生再是无常,我们仍要笑以对之。
其实这部剧比起红楼梦翻拍或者什么的,更像是红楼梦的同人剧。不过这部剧虽然像同人剧,但是却比新版红楼好多了。
之所以说这部剧像同人的主因是因为剧中各个人物的人设和书中不太一样,比书中要乐观开朗一些的林妹妹,比书中还要渣的宝哥哥,少了几分圆滑的宝姐姐。多着人间烟火气息的惜春……
所以看着更像是红楼梦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