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纪录片  »  重生2016

重生2016  Rebirth

316人已评分
神作
10.0

主演:舒斯一赵诚祥陶贤锋郭勐董永马赫赫刘永庆廉倢金靖承盖美刘川张鹏左晓光陈良宗利群陈永敏丁勇徐继江宋波班么扎西陈聪葛兴佳李军吴群达胡宇姜艳明魏天浩张小平陈姗姗张超叶挺于慧涛李自超李占军张文涛张群朱楠焦长顺彭信阳艾祖敬吴枫林王定孝牟凯凯

类型:纪录导演:王新建赵启辰 状态:第5期 年份:2016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 英语 豆瓣ID:26798452热度:58 ℃ 时间:2022-10-04 17:02:54

简介:详情这是一个发生在20世纪中国的故事1921年-1949年对于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28年,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名字叫《重生》。作为第一部全面讲述中国共产党建党(1921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949年),...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这是一个发生在20世纪中国的故事1921年-1949年对于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28年,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名字叫《重生》。作为第一部全面讲述中国共产党建党(1921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949年),二十八年奋斗历程的纪录片。这二十八年里风云变幻, 时代的命运和时代中人物的命运都足够可歌可泣。因此,我们选择了故事化的讲述而非道理式的论述,这也是我们与之前党史类纪录片最大的不同。全片共分五集,每集52分钟,分别截取28年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极具转折意义的历史事件做重点呈现。
  • 头像
    征程

    #纪录片重生# 继《河西走廊》后赵启辰导演原班人马打造的又一部力作。《重生》的优秀不亚于国产大部分电影的制作。无论是旁白,配乐,还是光影变幻都无可挑剔,随意的截图都是一幅美好的画卷,灯光的朦胧柔和,将观众揉入那个时代,仿佛经历了一场梦。以五集情景再现的形式抒展了我党的峥嵘岁月与欣欣历程。一部共产党宣言,激励了多少青年奋进,感动与震撼齐驱,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 头像
    大摩托看书了吗

    五集每一集都讲述了中共在某一阶段面临的困惑和遇到的困难,故事讲述得使人身临其境,中学时期所学的历史知识通过纪录片串了起来,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感动。

    第一集 使命

    推翻帝制,袁世凯复辟,军阀割据,中国该往何处去?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克党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

    俄共来访后,《新青年》从文学杂志到宣传政治理念的杂志

    1921年7月23日

    第二集 火种

    192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当时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与成立了二三十年的国民党相比 多的是无畏的勇气和理想情怀 但欠缺政治和武装斗争经验

    刚刚成立六年的中国共产党 党员人数从高潮时期的6万急剧减少到1万。要不要坚持革命,如何坚持革命?

    1927.8.1 南昌起义

    周恩来总书记,贺龙总指挥 叶挺 刘伯承 朱德

    军心涣散之际,朱德:“我是共产党员,我有义务将火种保留下来”

    8.9 秋收起义

    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称号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然而国民党早有防备

    率领秋收起义余部向井冈山行进,中途遭到阻拦,失败的情绪在部队中传播,中途逃跑的人越来越多

    已不足千人,“三湾改编”:军队永远听党指挥

    准备在农村地区发展武装力量

    1928.4.28

    南昌部队和秋收部队集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赣南 闽西革命根据地——后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格局正在形成

    第三集 抉择

    博古 王明

    新领导李立三 左倾错误,俄共对党的新领导人不信任,派米夫到中国指导革命,中央政治局大更新

    博古任中央政治局总领导人

    1931年11月 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由此,中国共产党积累着如何治党、治军、治国和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经验。

    围绕中国革命的战略之争和路线之争愈演愈烈

    1932.10.3 宁都会议 毛泽东的正确战略遭到错误批判,被解除红军领导职务,一批优秀指挥官与政治委员被迫调离红军的领导岗位

    1933 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方针使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区域的工作遭到严重损失。博古在上海难以立足,不得不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来临,攘外必先安内

    1933 国民党对中共发动第五次围剿,毛泽东被调离红军领导岗位,临时中央担任反围剿任务,李德对中国实际情况不甚了解,阵地战、正规战

    彭德怀指责李德命令错误,教条主义者,纸上谈兵。

    人力物力极度匮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长征 战略大转移

    湘江战役 国民党的第四条防线 中共损失惨重 博古痛苦

    抵达湖南通道县,通道会议:北上湘西还是西去黔北

    李德博古坚持北上(进入敌军的“口袋阵”,有全军覆没风险)

    毛泽东时隔多年收到邀请,提出西进到敌军力量弱的贵州,发展力量,争取主动

    通道会议意义:时隔多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最高决策层亮相

    1934.12.31 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

    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 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 政治局扩大会议,邀请了军团领导,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军团指挥官对此感受最深

    李德不承认指挥错误,认为是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太强大

    周恩来: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的战略战术的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

    毛: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外国人指挥,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成立了14年的政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和抉择,从幼稚走向成熟

    1935年和张国焘会师后,讨论红军应当向哪里发展

    毛和周主张继续北上,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张国焘:西退到人烟稀少的少数民族聚居地(青海、新疆、西康)

    这次巨大分歧,与其说是行军方向之争,更是对中国革命前途构想的分歧

    若按照张的说法,虽然避开了国民党的攻击,却也越来越远离中国的政治舞台。而北上不仅仅是为红军寻找新的扎根土地,更是共赴国难,以便在北方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领导和推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1935.9.9 张国焘无视中央的决定 坚持南下

    防止红军自相残杀,9.10凌晨分批先行北上

    到达甘肃后,长征人数从86000人下降至7000人,毛不禁问:这支军队的落脚点到底应该在哪里?缺乏具体的目标

    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最完整的一片革命根据地

    陕北瓦窑堡会议 确定了抗日救国的路线方针

    成为红军落脚地 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陕甘革命根据地 即将成为中国共产党抗日的出发地

    在陕北的第一个冬天《沁园春·雪》

    第四集 淬炼

    延安时期

    和张学良谈成一致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遵义革命后,中国共产党急需一次总结和思想上的飞升,主要问题是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从大革命到土地革命时期,使中国革命蒙受严重挫折的重要原因就是还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毛泽东阅读大量哲学书籍,总结出要从实践出发,他的课堂笔记被整理为《实践论》《唯物论》

    1936-1939 延安时期,毛泽东从事研究和思考,写下了许多富有洞察力的文章

    思想淬炼的目的,是为了全党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凝聚精神、同心同德地去艰苦奋斗

    八路军 平型关大捷

    新四军

    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采访中共,1941年返回美国时将奇袭战术用于指挥自己的海陆军队,立下赫赫战功

    《论持久战》,重在看清了战争的局势

    抗日战争大学 毛亲自创立 源源不断地为战争培养、输送干部

    六届六中全会,掀起党内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1940年

    国民党政府完全断绝八路军的抗日经费供应,并对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

    日本侵略者更是集中主要兵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

    1939-1941 自然灾害使陕北的粮食供应遇到困难,百姓难以承受公粮的负担

    毛号召全体红军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 大生产运动

    1942 整风运动 抗战后,党员从4万发展到了70多万,要在思想和目标方面保持一致。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是此次运动的主题。中国共产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一次次灾难性的扼杀与重挫,和一次次坚韧顽强的浴火重生,让它已经锤炼成一个政治上成熟起来的政党。

    1942.5.2 文艺座谈会 毛把文艺创作的问题归结为“为什么人”的问题,即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希望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整风运动,写出为人民大众所热烈欢迎的优秀作品

    1943 西北高原 庆祝中美中英废除近代以来中国不平等条约

    1944 美国官方观察团 延安整风运动接近尾声

    《红星照耀中国》

    七大 确认毛泽东思想

    第五集 缔造

    1945.8.28 重庆谈判

    七大中《论联合政府》,主张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蒋介石国民党六大: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

    十四年抗战以后 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建国 反对内战的呼声一片高涨

    1945.10.10 双十协定

    “剿共”密令

    1946 撕破停战协定 解放战争

    1947 从全面进攻转向集中兵力打击延安地区

    王家湾 国民党军队通过无线电发现中共聚居地

    中共遭突袭时中央决定 分三路突围 有一路突出去便是胜利

    当天夜里雷电交加 中央机关冒雨转移 躲过一劫

    山东战场 粟裕

    陕北战略:彭德怀指导沙家店战场,粉碎了陕北的重点进攻

    全国开启战略进攻,要到黄河南边去:

    西北野战军强渡黄河 战略反攻 挺进豫西

    刘邓大军与李先念会师 挺进大别山

    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

    离开陕北 转向河北西柏坡 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战略决战(三大战争)

    七届二中全会 工作中心转移 强调作风保持

    气势磅礴的人民解放战争,进展之快,影响之广,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历史和人民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1949 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也许人们会蓦然记起那首《四世同堂》里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
    也许人们还记得毛泽东撰写的《沁园春·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泪目!

  • 头像
    元气少女悠言
    前阵子空闲下来看到B站推荐就看了,连着看完的,现在有空就点开看看其中一集。说真的上一个让我对画面和色调如此喜欢的还是《我在故宫修文物》,两部片子给我的共同感受是:一方面是镜头有新意有亮点,一方面是这是特别“中国”的感觉,即使气势恢宏,其中也有一丝稳定宁静。当然也可能本身因为我就是国人,所以看本国的片子更有归属感。不过此前一些纪录片更像纯粹的旁观者,这次比较像亲历的“围观者”,仿佛自己就在镜头中人的旁边。
      
      导演在隔壁文中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966272/提到的精心安排的镜头,我在看的时候都有体会,第一集的明珠滑落,噹地一声,掉在很多人心里,随着它的滚落,封建帝制结束了。片头曲部分,基本每次都不会跳过,很喜欢镜头将不同重要事件画面剪接起来的方式。一大的长镜头,看的舒服畅快等等,觉得作为观众还是没有辜负制作团队的用心。
      
      另外,对于国外拍摄团队对党史纪录片的兴趣,我们可能一般都会觉得意外,但是细想之下,纪录没有意识形态,纪录其实就是尽可能还原当时的一些场景。如果场景是重要历史人物当年做过的一些事情,那么它带有某些感染力可能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并非是一种刻意的“行销宣传”,而且这两年越来越佩服欧美国家将所谓意识形态宣传植入于无形中的方式。跑题了一点。
      
      给导演和制作团队点赞,希望以后有更多优秀的纪录片。
  • 头像
    datotoo

    想看非主流叙述的出门右转。在主流纪录片中,没有比这个好的了。如果你受中学历史教科书毒太深,这部片子可以帮你解毒。

    他们拍出了这个party成功的合理性,用逻辑把很多历史事件串联起来。

    我的感受:在这个世俗国家,能干成事靠的是改变命运的决心,这个奋斗故事跟那些下南洋闯世界、改开后做山寨商品发家的如出一辙,根本就是同一个故事。

    中国人自古没有为宗教和意识形态打过仗,不care主义真不真,天生不喜欢思辨和逻辑。但改变命运的渴望是他们心底最深的动力。

    当他们把这个动力投射到民族上时,他们便选择了某个理论,走出了草地。

    决心没有他们坚强的party就被赶到了小岛上。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