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廖琴韦兴坤李龙俊
类型:喜剧导演:刘冰鉴 状态:正片 年份:2002 地区:韩国 / 法国 / 加拿大 / 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豆瓣ID:1432013热度:504 ℃ 时间:2022-10-02 16:40:33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虽然这个姐姐说出轨就出轨 说跟局长睡就脱衣服 为了钱说哭就去哭 n但老公再不争气 她还是去挣钱去给警察局长睡 孩子妈跑了她也没直接甩手不管孩子死活 n她身上有一股洒脱劲 你不敢做老娘敢做 不管敢做老娘还敢承认
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被骂婊子甩手就回对方一个大嘴巴子、被收光盘后扭头拧着屁股就走的样子
但是她其实也渴望着归属和幸福 陈庚死后 她立刻就要去赚钱 她质问小明就没有想过要娶她 小明也回说 你也没有想过要嫁我
我觉得她可能想过吧 花钱舍身子救老公是义气是情分 对小明应该也有爱吧 因为我觉得她真的是一个很独立的人 但从攒钱救老公和问小明的话里能看出来 她还是想要一个归属 不论是陈庚还是小明 都有一个信念支撑着她
毕竟人生没有了奔头 就很难活啊
这个姐姐 身材好好啊
萌犬好声音2
来日方长
空心大少爷
追影
死爱面子
隔墙有耳
落魄的乡镇发廊老板刘更生,在妻子王艳花去世后陷入...
播放指数:996℃
昨晚没有睡好,原因除了自身一以贯之的衣食之忧外,主要还是受到外物的干扰——彻夜的喧嚣,小区又走了一位老教师。
然而这喧嚣不是来自于主客嚎啕之哀哭,而是笑语喧哗加上麻将噼啪。这样的场景不是第一次见闻了,只因这次的灵棚与我这小院只有一墙之隔,所以动静就感觉分明了许多。我不知道最最讲究孝道、讲究慎终追远的中国人,面对丧事,是怎样演化出这样的景观的?我在辗转反侧之中侧耳谛听,没有一丝微弱的哭泣,各种嘈杂的声音之外,唯一能够指示这是一场丧事的能指是音响中单调的“阿弥陀福”之声。
早晨起来,出外一看,七八桌麻将散乱的铺开,昨夜喧嚣的人们也归去了,只是换了新的一拨,于是喧嚣依旧。驻足细看那一排排花圈,挽联上分明写着与死者相关的亲友们的“哀挽”“敬挽”之词,来自其弟子的最多,一幅幅挽联在晨风中无力的飘荡。灵棚深处,镜框中一个模糊的老人在一声声“阿弥陀佛”中打量这个已经远去的世界中的一切。
只是没有人哭,我于是想起了早年看过的一部电影,名叫《哭泣的女人》,讲述一个哭丧婆的故事,心想既然自己哭不出来,雇个哭丧婆来代哭总是可以塞责的。在北京打工的贵州女子王桂香,丈夫因赌博而动手打瞎了别人的眼睛,结果被抓了去坐牢。而王则被迫回到了家乡小镇,丈夫的离开,让这个脆弱的女人感到辛苦:除了要挣钱养家还有一个三岁的小孩要带。王桂香心里盘算着攒钱去把丈夫赎出来,但这对不懂任何手艺的她来说也不是件容易事。她过去的情人现在是镇上做殡葬买卖的老板,他就叫王桂香去做哭丧婆。王桂香早年习过曲艺歌舞,有功夫底子,于是哭死人的名气越来越大。就这样,请她的人多了,钱也挣的多了,她开始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还能时常给千里之外监狱里的丈夫寄去些补品。王桂香将足够的钱交给了监狱长,在家安心的等着丈夫回来的时候,结果噩耗传来,丈夫因为越狱,半路拒捕,被公安击毙。消息传到镇上,人们都在想这回王桂香可得大哭一场了,谁知她只是发呆,无声无息。但是第二天,在一个老板的葬礼上,她哭的死去活来,挣了不少红包……
故事大抵如此,其中某次哭丧,县里有名的企业家新近丧父,于是找到了王桂香,王列出了各类哭法的相应价格,其中有山崩地裂、四邻不安、绕梁三日、倾盆大雨、美声花腔等等名目。阔气的老板选择了最贵的美声花腔,700大洋,红包另计,并反复叮嘱钱不是问题,一定要哭的全县皆知,要让所有人知道他们弟兄是最最孝顺的。
结尾的那个场景当然是最具震撼力的,除了卖力歌舞的王桂香的身影,就是那四围大方摆开的一桌桌麻将。因为丈夫的暴毙,王桂香的哭泣感动得众人也是第一次流下了眼泪,一个个红包递到了她的手中。
哭丧婆其实古已有之,有钱人家死了人,照例是要大办丧事的。一来显示死者家族的势力,表明都是孝顺之辈。二来可以收很多财物,丧事可以办成喜事,俗称“喜丧”。上百人聚集在灵堂前,呼啦啦摆开几桌酒席,为制造气氛,让来人知道先苦后甜,哭丧婆就派上了用场。考之于典籍,《礼记》、《仪礼》不愧是中国礼仪之集大成者,对主人主妇何时哭,如何哭,是抚尸而哭还是跳起脚哭,规定得十分详细,但若要严格执行,没有相当的功力是很难让人承受的,故请人代哭,起初是出于无奈。《仪礼·士丧礼》“代哭”下原注:“代,更也。孝子始有亲丧,悲哀憔悴,‘礼’防其以死伤生,使之更哭,不绝声而已。”于是代哭成为了一种礼仪习俗被传递了下来,其初衷是为了防止主人哀痛太过伤害了身体。
可是中国人不愧是“名教”的子孙,名教就是重名而轻实,重形式而损内容,于是不管是真哀痛还是假哀痛,都可以借由哭丧婆来换取孝顺的美名。发展至今,登峰造极,连哭丧婆也不需要了,虽然哭丧婆不管哭的如何感人,其自身毕竟与死者没有关系,但好歹她还是一个人。现在,聪明的人们知道,只要摆上一台音响,让电流和磁带去代人发声,就同样达到了长歌当哭的效果,真正是又好又省又方便。
不仅如此,当着死人,有生者更能感到生之可贵,于是各种生的激情都被调动了起来,大吃大喝有了更好的胃口,棋牌麻将有了更激烈的博弈。我躲进蜗居,想到了那个最讲究慎终追远的人的话:“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外面的喧嚣声还要持续几日,我更加害怕起来,因为我知道我们都是会死的。
说到这里只是一个引子,或者说是一个县城文化凋敝去北漂,历经种种“生活”处处受挫的背景。这就又回到县城里来了。
回乡做什么呢?剧团早就散了,只有一间宿舍还可栖身。于是去找过去的相好,他已经结婚了,开了家“好发财”丧葬用品店。他倒是还有些旧情,也有些商业头脑。想及她不是唱的好吗?何不为其他人“哭丧”“好发财”呢?
王桂香在初次受挫以后砥砺了一阵,操练各种民间丧曲。果不其然,她一唱而红了,声名渐播,价码也逐渐抬高。王的哭丧按小时计费,明码标价。最高级别的是哭得“山崩地裂”500元,其次有什么“绕梁三日”等等价目不等。
接下来的情节就是中国县乡的一幕幕社会众生像了。有不肖子孙来花大价钱给他们父亲送行,目的当然是要显示他们多孝顺;有死了爱犬,一干队伍排了长队送葬,王轮着唱了好几首流行歌曲,一泣一回头,“离开你我可怎么过……”,唱的贵妇人眼泪涟涟……县城的死人信息传向他们,她们就立刻行动起来,丧曲、殡葬一条龙。按她前男友的话说,这是旱涝保收的行业啊。
王辛辛苦苦地赚钱,好赔被打伤人的钱,也把她狱中的丈夫早点保出来,因为中国的“监狱”太苦了。生活一切都在继续,不想传来丈夫越狱逃跑被击毙的消息。
王签了死亡通知书的家属一栏时也是默然无语。她说“反倒轻松了”,我相信这是真的。一切都来不及,她还要忙着去赶早就约好的一摊“大活”。她在祭奠那里照例哭唱了起来,但没来由地,她唱着唱着悲从中来,嚎啕……凝噎……
虽然这个姐姐说出轨就出轨 说跟局长睡就脱衣服 为了钱说哭就去哭 n但老公再不争气 她还是去挣钱去给警察局长睡 孩子妈跑了她也没直接甩手不管孩子死活 n她身上有一股洒脱劲 你不敢做老娘敢做 不管敢做老娘还敢承认
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被骂婊子甩手就回对方一个大嘴巴子、被收光盘后扭头拧着屁股就走的样子
但是她其实也渴望着归属和幸福 陈庚死后 她立刻就要去赚钱 她质问小明就没有想过要娶她 小明也回说 你也没有想过要嫁我
我觉得她可能想过吧 花钱舍身子救老公是义气是情分 对小明应该也有爱吧 因为我觉得她真的是一个很独立的人 但从攒钱救老公和问小明的话里能看出来 她还是想要一个归属 不论是陈庚还是小明 都有一个信念支撑着她
毕竟人生没有了奔头 就很难活啊
这个姐姐 身材好好啊
后记:
之前没看片子的时候,想着会是个什么样悲剧的故事,以哭泣的女人来定名,看了之后是大跌眼镜,也真是不一般的哭啊。
记得很久前听到有雇专门哭丧的事,但只是听说不真实,觉得这样的事情也许是少数的吧,很快就忘记了。今儿看了电影之后,对那时听说的记忆加深了许多。王桂香时髦流俗的打扮,以及扭摆走路的姿势,是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形象的缩影。还有在京卖碟片叫买卖的形态,还租人家孩子当掩饰,能赚钱的,什么方法都能想得出来。后来孩子的爸妈跑了,把孩子落下了,这现实中这样没人情的爸妈还是有一部分的,真是没良心!!后来王桂香和别人的厮混卖哭,是她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迎合的一种过法,为了生活,哭丧对她来说除了嗓子上的难受是没有感觉的,对她来说就是个会赚钱的买卖。这和请她去哭丧的人家,都看成是一种形势,着实冷。当看到王桂花唱着流行歌曲的调子哭丧的时候,首先是真新奇,当发现镜框里面是个狗的头像的时候,有些崩溃,这世道,不过很真实。对于王桂香的不同花样的哭丧,是亲情变浅后的需求,需求的多了,大家都如此了,就流于一种肤浅的风气了。王桂香虽然市井不甩别人的闲话,但不会抛弃别人丢给她的小孩,还是善良的,以及由哭丧所表现出来的乡村的一种生活面貌,都很很真实生动的,也表现出生活中的冷漠,不管你是谁。
刘冰鉴的[哭泣的女人],李扬的[盲井],贾樟柯的[任逍遥],王小帅的[二弟],这四部相对近期的青年导演作品虽然故事风格迥异,地理背景遥远,独自呈现的现实批判力量也有限,但当它们汇集在一起,却形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相似语境:时代变迁造成的乡村窘境。前张艺谋、陈凯歌时代电影对乡土生活的过度传奇化,以霍建起为代表的对乡土生活的唯美描述,及更多当代导演对真实乡土生活的漠视,在这里得到了创作心态与视角都完全不同的延续。在他们的这些电影里,无聊的日常生活代替了强烈的戏剧冲突,枯燥乏味的生活弥漫在乡间,现实的无奈远大于空洞的憧憬,乡村生活的残忍也被毫不犹豫地展示出来。在[哭泣的女人]里,王桂香旧情人的不可托付,老公的神秘猝死,同乡人的鄙视和仇恨,这些无处不在的挫折越来越令人绝望,有时候会使人感到这甚至比在贪婪的城市更令人绝望。中国人最看重的所谓土地的根,在这里已经被切断了。
家中死人,为什么要请人来打麻将,为什么要请外人来哭丧,人们在坚守和维持的究竟还是不是传统的乡土文明?这所谓的乡土文化早已形如躯壳,仅仅是以惯性来维持的一场场闹剧,但最大的悲剧却在于,没有人能逃的出去。城市拒绝他们融入,乡村也同样在拒绝他们,哭泣变得毫无意义。
关键词:哭丧、乡土的溃败、现代主义
出外闯荡的“乡下人”遭到故土的拒绝,他们成为最为痛苦的漂泊的一代,他们的尴尬处境,是这整个时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