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小林聪美伽奈罇真佐子光石研盐见三省美波市川实和子加濑亮岸惠子
类型:剧情日本导演:松本佳奈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13 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豆瓣ID:24321344热度:6 ℃ 时间:2024-12-07 18:39:52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01
煎蛋卷三明治
材料(2套分量)
原味土司……4片
黄油……适量
芥末……适量
〈煎蛋卷〉
鸡蛋……3个
鲜奶油……1大匙
盐……1/3小匙
胡椒……少许
色拉油……适量
做法
STEP 1:
在大碗中打入鸡蛋,加入鲜奶油、盐、胡椒后搅拌均匀。
在已经预热的锅中放入黄油和色拉油,然后倒入1/2蛋液,轻轻地整理成四方形。剩余的蛋液也用同样的方法制作。
STEP 2:
在面包上涂上黄油和芥末,夹入方形的煎蛋卷。
切去面包边,四等分装盘即可。
02
火腿、奶酪和菊苣三明治
材料(2人份)
喜欢的面包……2个
火腿……4片
奶酪……4—6片
〈菊苣沙拉〉
菊苣……1/2个
核桃……适量
调味汁(★)……适量
盐……少许
欧芹……适量
莳萝……适量
★〈调味汁/方便制作的分量〉
醋……50ml
盐……2/3—1小勺
法式黄芥末酱……1/2大勺
橄榄油……75ml
沙拉油……50ml
糖……1小撮
STEP 1:制作调味汁。
将醋、盐和胡椒混合,慢慢地混入橄榄油和色拉油。添加法国芥末酱和糖,使其充分融合。
逐片剥下菊苣,切成1cm宽。烤熟核桃之后将其弄碎。
将菊苣放入大碗中,在做好的调味汁中加入切碎的欧芹和莳萝拌制,然后加入盐和胡椒调味。
最后撒上核桃末即可。
STEP 3:
将面包中间切一个开口,涂上黄油和芥末酱。
STEP 4:
在面包里夹入火腿、奶酪和菊苣沙拉,切成方便食用的大小即可。
蔬菜浓汤
培根……2片
卷心菜……1—2片
黄辣椒……1/4个
西葫芦……1/4根
蕃茄……1/2个
芹菜……1/2个
洋葱……1/4个
红芸豆(或混合豆)……100g
意面……50g
市售鸡汤……400ml
番茄汁……200ml
橄榄油……1大匙
盐……适量
胡椒……适量
帕尔马干酪……适量
将卷心菜切成厚片;培根切成条状;黄辣椒、西葫芦、芹菜、洋葱切丝;番茄切成1cm大小的块状。
在锅中加入鸡汤煮沸,放入培根、黄辣椒、西葫芦、芹菜、洋葱、番茄后继续煮制。
意面和卷心菜折断后在煮制到一半的时候加入汤中。
意面煮熟、蔬菜煮软之后,加入番茄汁、盐、胡椒调味,同时加入橄榄油。
将煮好的汤盛到容器中,撒上帕尔马干酪即可。
03
那不勒斯式意面
意面……200g
青椒……1个
葱……1/4个
水煮蘑菇……1罐
德国香肠……3—4根
色拉油……1/2大匙
番茄酱……3大匙
黄油……1/2大匙
按照包装袋上的指示时间把意面煮熟,倒入滤筛中去除水分。
番茄汁煮制5分钟,待汤汁熬干后和番茄酱混合。
将青椒、洋葱切成薄片,德国香肠则斜切成小段。吸干水煮蘑菇附着的水分。
在煎锅中抹上一层色拉油,将德国香肠、洋葱、青椒、蘑菇炒制后一起装入盘子中。
STEP 5:
在预热过的煎锅里融化黄油,然后炒制意面,再将4中的配料加入,一起翻炒。
最后,加入番茄酱汁、盐和胡椒调味。
蛋包饭
牛奶……2大匙
〈鸡肉炒饭〉
米饭……300g
鸡胸肉……80g
番茄汁……4大匙
番茄酱……6大匙
STEP 1:n将鸡胸肉切成1cm大小的块状,洋葱切末。
吸干水煮蘑菇附着的水分。
将番茄汁和番茄酱混合均匀,做成番茄酱汁。
在预热过的煎锅里抹上一层色拉油,加入少许黄油,然后再放入鸡胸肉、洋葱、蘑菇炒制。
加入三大匙番茄酱汁混合后,再加入米饭继续炒制,然后用盐和胡椒调味。
在大碗中打入鸡蛋,将蛋液搅拌均匀后,加入牛奶混合均匀。
在预热过的煎锅里抹上一层色拉油,溶解黄油后,倒入一半的蛋液,搅动至半熟后,放入一半的鸡肉炒饭,然后用鸡蛋将其包在里面即可。
将制作好的蛋包饭盛装到容器中,淋上番茄酱汁。另外的1人份用同样的方法制作。
04
金枪鱼、烤彩椒三明治
金枪鱼(★)……适量
烤彩椒(☆)……适量
鲜嫩蔬菜……适量
★〈金枪鱼/方便制作的分量〉
旗鱼(或金枪鱼)……300g
盐……1大匙
水……500ml
黑胡椒(粒)……3粒
月桂皮……1片
☆〈烤彩椒 /方便制作的分量〉
红椒……1个
黄椒……1个
橄榄油……50ml
西洋醋……25ml
制作金枪鱼。在锅中放入所有材料,沸腾后用小火煮制10分钟。静置待冷却,然后切成方便食用的大小。
制作烤彩椒。去除彩椒的根部和种子,然后整个放在烤网上,烤至出现微微的焦痕,彩椒本身的水分也基本烤干。
剥去彩椒的薄皮,吸干水分,切成方便实用的大小,在橄榄油、西洋醋和盐混合制成的调味汁中浸泡腌渍。
将1的金枪鱼、2的烤彩椒和鲜嫩蔬菜加入其中,切成方便食用的大小。
依据喜好可以加入一些葡萄酒醋。
胡萝卜浓汤
材料(3—4人份)
胡萝卜……1/2根
苹果……1/2个
洋葱……1/2个
土豆……1个
番薯……1/3个
黄油……15g
鸡汤……500ml
牛奶……100—200ml
酸奶油……适量(依据喜好添加)
胡萝卜、洋葱、土豆、番薯切成薄片,苹果削皮后同样切成薄片。
在预热过的煎锅里溶解黄油,炒制1,加入鸡汤,将所有食材煮制变软。
冷却后倒入搅拌器,搅拌至柔滑后倒回锅中,用牛奶稀释,用盐、胡椒调味。
盛装到器皿中,配上几片另外煮制的胡萝卜(分量外)和酸奶油即可。
《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是一部短短四集的治愈系日剧。女主角小林聪美,在许多日剧迷眼中,大概早已成了一张名片。 n
她主演的日剧日影:《眼镜》《西瓜》《海鸥食堂》《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就像梭罗《瓦尔登湖》的当代影视版。剧中人不被消费主义的洪流裹挟,独立于功利纠缠的人际关系之外,探索内心,尝试更加自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n
《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的女主角——亚纪,原本是一家出版社的资深编辑,人到中年,忽然面临两个重大人生变化:相依为命的母亲忽然去世,被迫放弃热爱且投入多年的编辑工作。 然而她并未自此败下阵来,陷在挫败中郁郁寡欢,而是获得了一个契机,去探索新的可能性。新的工作、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际关系,一切都焕然一新,危机,成了转机。她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尊重自己的感受,大概是亚纪最令人佩服的地方。n做编辑时,她就十分忠于自己。有一次,后辈向她请教书籍封面的事,她说:“与人合作的时候,就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对方。不过,要做到这一点,或许会多少吃点苦,但是比起什么都不做、随波逐流要有趣得多。”
公司要换她的岗位,而她决定不能做书就辞职,哪怕是要升职也不行。不能做书的话,继续留在这个公司也没有意义。
开午餐店后,她也只卖固定的几样三明治和例汤。不做早餐、晚餐,不卖酒、咖啡。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就打算自己一个人干,绝不将就。哪怕隔壁的咖啡馆老板娘一次次语重心长地教育她,必须要努力上进,否则就没有将来了,她也依旧我行我素。 n
n 有趣的是,她做编辑时,深受合作作家的器重,赢得了晚辈的信任。开店后,也不久就有了忠实稳定的客人,还和员工以及商店街的各家店主建立了舒服清淡的友谊。
不迎合、不讨好,只是真诚坚定地做自己,却也不激烈地抗议不同的意见。“了解自己喜好的人,能享受各种各样的力量。”剧中一位作家老师如此评价亚纪。
了解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是获得自由的第一步。真正尊重自己的人,也会尊重他人。
花店老板多次评价亚纪:“好清爽干脆啊。”
的确,无论是面对母亲的突然辞世,还是不得不放弃喜爱的编辑工作时,她都没有一丝拖泥带水。不倾诉,不抱怨,只是接受现实,处理情绪,迎接挑战。
她不仅懂得为自己的事情和情绪负责,也懂得体会他人的善意和难处。
店里来了一个挑剔的母亲,说是不让女儿吃奇怪的食物,要求把食材的产地和是否含农药详细写给她,店员抱怨为何不干脆不要外食,她却体谅母亲因担心女儿而过分紧张的心情。
心理学家梅兰妮·克莱因把人的心理体验分成“抑郁位”和“偏执分裂位”。当人处于偏执分裂位时,对人和事物的看法是分裂的,非黑即白。当处于抑郁位时,则可以相对整合地看待世界,知道爱与恨、好与坏常常彼此相伴,人是复杂的,真实世界是具体的。偏执分裂位可以将一切情绪发泄出来,归因给外部。但人总得回到抑郁位,明白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个体,分清楚哪部分责任属于自己,哪部分属于别人。
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总结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时说:“谎言是一切人类疾病的根源。”人不愿意面对真相,在逃避的过程中,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变得疯狂和邪恶。只有勇敢地面对真相,不逃避自己的问题,承担该承担的责任,我们的心灵才会成长,心智才能成熟。
n亚纪的这种“清爽干脆”,正是因为她坦然接受现实,不对自己撒谎,不扭曲真相,不恶意揣测他人。如此,便可不内耗,也减少人际纠缠。内在和外在都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呼吸的自由。
咖啡馆老板娘出于好心,跟亚纪提了许多建议,都得到了尊重,却也未被采纳。
“要时刻警觉,懒惰就完了。”
只卖午餐,不卖酒和咖啡,还总是休息。在咖啡馆老板娘看来,简直是神经大条得不可思议。
只是人人都有做事情的方式,又何必将自己那套强加于人呢?
反观安安心心按自己的节奏和喜好去做事的亚纪,既不勉强,也不松懈,反倒收获了更多忠实的客人。 n
亚里士多德曾定义运动和活动:运动,如跑步,重要的是到达终点;而活动,如舞蹈,关键是享受过程。
那么:“人生是活动,还是运动?”
日本心理学家岸见一郎在《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一书中说:人生自然应该是一场活动。就像一趟旅程,终点早已知晓,但不该以到达终点为目标。否则人一生下来,就死去,难道不是最高效的吗?
那么工作呢?不也是如此吗?不急切寻求某个结果,才能不被外界声音绑架,找到自己的节奏,像一棵树一样自由地生长,尽情投入地体会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就像剧中的作家老师说的:“人不管活多少年,重要的是此时此刻正在做什么。”
剧中有个场景,亚纪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坐在寺庙的缘侧(日式庭院与房间相接的走廊),喝着茶,听着鸟鸣,观赏着日式庭院,随意地闲聊着。 n
弟弟说,是一位认识许久的园艺师帮忙打理庭院:
“比起让人一见倾心的庭院,还是建一个让人放松的庭院吧。如果太完美的话,植物也好,泥土也好,那些原本让人很轻松的东西,反而会让在这里居住进出的人,感到疲倦。”
我们总以为爱能带给被爱的人益处,却忽略了一个前提,给出爱的人本身必须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个内心扭曲的人,只会让被爱的人痛苦煎熬。 n
日本人相信人与人之间是有“气场”的。日语中把合得来叫作“気が合う”。气场合了,人自然合得来。气场不合,再如何勉强都无济于事。相同气场的人,会吸引来相似的人。所谓“物以类聚”,就是这个意思。
亚纪的食堂,吸引来的人,似乎也都有着相似的气场。起初的客人们就像初开店的她:安静缄默中带些拘谨和紧张。比如面临生产而不安的年轻妈妈,担心孩子吃到不健康食物的妈妈,等等。
而当她真正自由了,客人似乎也有了微妙的变化。
在剧的末尾,她给作家老师写信说:
“我觉察到,是我一直将自己束缚住了。老师,我之前太过较真了。我今后要做一名不良学生。我发现自己变自由后,与他人的时间才真正开始。妈妈肯定了解这点。今后我会按照自己所想所爱的方式继续这家店。老师,请一定要再次光临迟来的不良学生开的小店。您一定会发现它有所改变。” n
人们常常惧怕孤独。究其本质大约是对无人应答的恐惧。无人应答之地,就是死亡。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一切人类活动的本质,就是对死亡焦虑的逃避。”孤独、挫败、不被认可……背后通通是死亡焦虑。人们为了逃避它,制造了更多别样的痛苦:纠缠不休的人际关系、消费主义的陷阱……n
我们用太多东西逃避面对自己,与自己独处片刻竟是如此之难。但孤独有时是必要的,也是高贵的,治愈的。
就像剧中亚纪所说:“人悲伤的时候哭泣,开心的时候喜悦,脆弱的时候想与人相互依靠,有时候也会突然想要一个人。在日落,四周都静下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就这么昏昏沉沉地睡去。”
再亲密的人,都有分离的一天。就像亚纪与母亲。她曾无比渴望逃离母亲,最终却像被母亲推开般突然变成了一个人。
再喜欢的工作,也有不能做的一天。就像亚纪必须面临要么接受公司的安排转岗,要么辞职的抉择。编辑这个工作,她是如此热爱,投入了许多,也终究要迎来告别。
日本茶道常说的“一期一会”正是这个道理。
没有任何一段关系,一种寄托会真正长久。临到生命结束的时候,这世上的一切都带不走。孤独,伴随着人出生,陪同人经历生命,直到死亡,它都是最忠诚的朋友。
对这份必然的孤独的接纳,何尝不是终极的自由呢?就像亚纪,面对时就好好面对,离开时也可以坦然接受。不纠缠,不沉湎,但可以怀念,可以带着记忆继续向前。
n疫情当前,不知有多少人正在面临亚纪的困扰,也许这部剧,能给我们一些重新启程,化危机为转机的启发。正如剧中亚纪敬重的作家老师所说:
n“人遇到某些人,经历某些事之后,会发现自己正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前进,所以活着真是有趣的事情。”nn
n清泉浅井
日文译者,日语私塾先生,阅读喝茶写作爱好者,重度猫奴。译有《深夜食堂》系列等。
合奏
我是整形美女
香草的每天
法庭之龙
我有点心机的前女友
愤怒小队 第零章
以松坂桃李酝酿多年的原案为基础,邀请了松居大悟、...
播放指数:913℃
01
煎蛋卷三明治
材料(2套分量)
原味土司……4片
黄油……适量
芥末……适量
〈煎蛋卷〉
鸡蛋……3个
鲜奶油……1大匙
盐……1/3小匙
胡椒……少许
色拉油……适量
黄油……适量
做法
STEP 1:
在大碗中打入鸡蛋,加入鲜奶油、盐、胡椒后搅拌均匀。
在已经预热的锅中放入黄油和色拉油,然后倒入1/2蛋液,轻轻地整理成四方形。剩余的蛋液也用同样的方法制作。
STEP 2:
在面包上涂上黄油和芥末,夹入方形的煎蛋卷。
切去面包边,四等分装盘即可。
02
火腿、奶酪和菊苣三明治
材料(2人份)
喜欢的面包……2个
黄油……适量
芥末……适量
火腿……4片
奶酪……4—6片
〈菊苣沙拉〉
菊苣……1/2个
核桃……适量
调味汁(★)……适量
盐……少许
胡椒……少许
欧芹……适量
莳萝……适量
★〈调味汁/方便制作的分量〉
醋……50ml
盐……2/3—1小勺
胡椒……少许
法式黄芥末酱……1/2大勺
橄榄油……75ml
沙拉油……50ml
糖……1小撮
做法
STEP 1:制作调味汁。
将醋、盐和胡椒混合,慢慢地混入橄榄油和色拉油。添加法国芥末酱和糖,使其充分融合。
STEP 2:
逐片剥下菊苣,切成1cm宽。烤熟核桃之后将其弄碎。
将菊苣放入大碗中,在做好的调味汁中加入切碎的欧芹和莳萝拌制,然后加入盐和胡椒调味。
最后撒上核桃末即可。
STEP 3:
将面包中间切一个开口,涂上黄油和芥末酱。
STEP 4:
在面包里夹入火腿、奶酪和菊苣沙拉,切成方便食用的大小即可。
蔬菜浓汤
材料(2人份)
培根……2片
卷心菜……1—2片
黄辣椒……1/4个
西葫芦……1/4根
蕃茄……1/2个
芹菜……1/2个
洋葱……1/4个
红芸豆(或混合豆)……100g
意面……50g
市售鸡汤……400ml
番茄汁……200ml
橄榄油……1大匙
盐……适量
胡椒……适量
帕尔马干酪……适量
做法
STEP 1:
将卷心菜切成厚片;培根切成条状;黄辣椒、西葫芦、芹菜、洋葱切丝;番茄切成1cm大小的块状。
STEP 2:
在锅中加入鸡汤煮沸,放入培根、黄辣椒、西葫芦、芹菜、洋葱、番茄后继续煮制。
意面和卷心菜折断后在煮制到一半的时候加入汤中。
STEP 3:
意面煮熟、蔬菜煮软之后,加入番茄汁、盐、胡椒调味,同时加入橄榄油。
将煮好的汤盛到容器中,撒上帕尔马干酪即可。
03
那不勒斯式意面
材料(2人份)
意面……200g
青椒……1个
葱……1/4个
水煮蘑菇……1罐
德国香肠……3—4根
色拉油……1/2大匙
番茄汁……200ml
番茄酱……3大匙
黄油……1/2大匙
盐……少许
胡椒……少许
做法
STEP 1:
按照包装袋上的指示时间把意面煮熟,倒入滤筛中去除水分。
STEP 2:
番茄汁煮制5分钟,待汤汁熬干后和番茄酱混合。
STEP 3:
将青椒、洋葱切成薄片,德国香肠则斜切成小段。吸干水煮蘑菇附着的水分。
STEP 4:
在煎锅中抹上一层色拉油,将德国香肠、洋葱、青椒、蘑菇炒制后一起装入盘子中。
STEP 5:
在预热过的煎锅里融化黄油,然后炒制意面,再将4中的配料加入,一起翻炒。
最后,加入番茄酱汁、盐和胡椒调味。
蛋包饭
材料(2人份)
鸡蛋……3个
牛奶……2大匙
黄油……适量
色拉油……适量
〈鸡肉炒饭〉
米饭……300g
鸡胸肉……80g
洋葱……1/4个
水煮蘑菇……1罐
番茄汁……4大匙
番茄酱……6大匙
色拉油……适量
盐……少许
胡椒……少许
做法
STEP 1:n将鸡胸肉切成1cm大小的块状,洋葱切末。
吸干水煮蘑菇附着的水分。
STEP 2:
将番茄汁和番茄酱混合均匀,做成番茄酱汁。
STEP 3:
在预热过的煎锅里抹上一层色拉油,加入少许黄油,然后再放入鸡胸肉、洋葱、蘑菇炒制。
加入三大匙番茄酱汁混合后,再加入米饭继续炒制,然后用盐和胡椒调味。
STEP 4:
在大碗中打入鸡蛋,将蛋液搅拌均匀后,加入牛奶混合均匀。
在预热过的煎锅里抹上一层色拉油,溶解黄油后,倒入一半的蛋液,搅动至半熟后,放入一半的鸡肉炒饭,然后用鸡蛋将其包在里面即可。
将制作好的蛋包饭盛装到容器中,淋上番茄酱汁。另外的1人份用同样的方法制作。
04
金枪鱼、烤彩椒三明治
材料(2人份)
喜欢的面包……2个
黄油……适量
芥末……适量
金枪鱼(★)……适量
烤彩椒(☆)……适量
鲜嫩蔬菜……适量
★〈金枪鱼/方便制作的分量〉
旗鱼(或金枪鱼)……300g
盐……1大匙
水……500ml
橄榄油……1大匙
黑胡椒(粒)……3粒
月桂皮……1片
☆〈烤彩椒 /方便制作的分量〉
红椒……1个
黄椒……1个
橄榄油……50ml
西洋醋……25ml
盐……适量
做法
STEP 1:
制作金枪鱼。在锅中放入所有材料,沸腾后用小火煮制10分钟。静置待冷却,然后切成方便食用的大小。
STEP 2:
制作烤彩椒。去除彩椒的根部和种子,然后整个放在烤网上,烤至出现微微的焦痕,彩椒本身的水分也基本烤干。
剥去彩椒的薄皮,吸干水分,切成方便实用的大小,在橄榄油、西洋醋和盐混合制成的调味汁中浸泡腌渍。
STEP 3:
将面包中间切一个开口,涂上黄油和芥末酱。
将1的金枪鱼、2的烤彩椒和鲜嫩蔬菜加入其中,切成方便食用的大小。
依据喜好可以加入一些葡萄酒醋。
胡萝卜浓汤
材料(3—4人份)
胡萝卜……1/2根
苹果……1/2个
洋葱……1/2个
土豆……1个
番薯……1/3个
黄油……15g
鸡汤……500ml
盐……少许
胡椒……少许
牛奶……100—200ml
酸奶油……适量(依据喜好添加)
做法
STEP 1:
胡萝卜、洋葱、土豆、番薯切成薄片,苹果削皮后同样切成薄片。
STEP 2:
在预热过的煎锅里溶解黄油,炒制1,加入鸡汤,将所有食材煮制变软。
STEP 3:
冷却后倒入搅拌器,搅拌至柔滑后倒回锅中,用牛奶稀释,用盐、胡椒调味。
STEP 4:
盛装到器皿中,配上几片另外煮制的胡萝卜(分量外)和酸奶油即可。
一口气看了三集,在观剧途中毫无想要快进的感觉,而是巴不得这部剧长一点,再长一点,这样我就能在这样美好的安谧中再多停留一会儿,晚点回去自己的世界,去思索只会让人抓狂的问题。
我对朋友说
上大学也好,做记者也好,总觉得自己是个不擅长也不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人,因此只希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房子里面有小小的院落,每天只是捏捏饭团,研究怎样做出好吃的食物,写字,看书,时不时出门旅行,不打扰别人,也不被别人打扰。
然后朋友说。那你要嫁个有钱人才行啊。
我在屏幕这边因为她的一句玩笑话而感到深深的自我鄙夷。
被你看出来我的不现实了啊。
我们都希望生活长成自己喜欢的那个样子。而如果在抵达它的路途中,我们背离了自己,我们逃避了真实的世界,我们没有经过那些迂回曲折,以及欢笑泪水满满镌刻的过程,那我们即便实现了它,是不是也不会觉得多么幸福?
小林聪美在里面说了一句话。
【我发现自己变自由后,与他人的时间才真正开始】
这近似于《爱在黎明破晓前》里那个神神叨叨的算命师对Celine说的
Only when you find peace within yourself ,can you find true connection with others
之前的她,也许出于惯性做着并不喜欢的工作,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在母亲去世之后,终于下定决心要做一个不良学生,试着冒险闯进另一种看似跌宕的生活里去。
而对活在现实生活里面的我们来说,何尝不想要一个这样的可能,只是我们懒,我们迫于现实,我们缺乏合适的时机,总之一切你可以想到的理由。因此一直把那些想要的拖在后面,一边过着让人炸毛的生活一边对自己许诺,然后就是期望自己活得够长,无常统统闪避,然后我们终于有一天来实现它。
说到底,自由从未拒绝过我们,原因或许仅仅是,我们害怕着自由。
我很喜欢看小林聪美和加奈穿着森森的衣服在小店里静静准备食物的样子。
她们的脸上有那种真正的平静,又好像有一种勇敢和释然的味道。
阿花以前写过一篇叫《双生花》的文章。
她说她的体内住了两个自己。
一个,是某纸媒的记者,在每年两会期间都要奔赴人民大会堂细心地听政府工作报告,去分辨那些措辞上细微的变化。
另一个,只是窝在家里,用家乡的辣酱就着吃饭,然后无止境地阅读和写字。
脚踏实地去实现我们自己想要的生活,在这途中会遇见很多人,很多事,有让我们伤心的,有让我们开心到甚至想就此停下不再前进的。而我们终究会在绿灯亮起的时候踩下那一脚油门绝尘而去。
所以不再心烦意乱,即便身在现实,也要保留那个最完整最真实的自己。
《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是一部短短四集的治愈系日剧。女主角小林聪美,在许多日剧迷眼中,大概早已成了一张名片。 n
她主演的日剧日影:《眼镜》《西瓜》《海鸥食堂》《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就像梭罗《瓦尔登湖》的当代影视版。剧中人不被消费主义的洪流裹挟,独立于功利纠缠的人际关系之外,探索内心,尝试更加自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n
《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的女主角——亚纪,原本是一家出版社的资深编辑,人到中年,忽然面临两个重大人生变化:相依为命的母亲忽然去世,被迫放弃热爱且投入多年的编辑工作。 然而她并未自此败下阵来,陷在挫败中郁郁寡欢,而是获得了一个契机,去探索新的可能性。新的工作、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际关系,一切都焕然一新,危机,成了转机。她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尊重自己的感受
尊重自己的感受,大概是亚纪最令人佩服的地方。n做编辑时,她就十分忠于自己。有一次,后辈向她请教书籍封面的事,她说:“与人合作的时候,就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对方。不过,要做到这一点,或许会多少吃点苦,但是比起什么都不做、随波逐流要有趣得多。”
公司要换她的岗位,而她决定不能做书就辞职,哪怕是要升职也不行。不能做书的话,继续留在这个公司也没有意义。
开午餐店后,她也只卖固定的几样三明治和例汤。不做早餐、晚餐,不卖酒、咖啡。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就打算自己一个人干,绝不将就。哪怕隔壁的咖啡馆老板娘一次次语重心长地教育她,必须要努力上进,否则就没有将来了,她也依旧我行我素。 n
n 有趣的是,她做编辑时,深受合作作家的器重,赢得了晚辈的信任。开店后,也不久就有了忠实稳定的客人,还和员工以及商店街的各家店主建立了舒服清淡的友谊。
不迎合、不讨好,只是真诚坚定地做自己,却也不激烈地抗议不同的意见。“了解自己喜好的人,能享受各种各样的力量。”剧中一位作家老师如此评价亚纪。
了解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是获得自由的第一步。真正尊重自己的人,也会尊重他人。
清爽干脆、自我负责
花店老板多次评价亚纪:“好清爽干脆啊。”
的确,无论是面对母亲的突然辞世,还是不得不放弃喜爱的编辑工作时,她都没有一丝拖泥带水。不倾诉,不抱怨,只是接受现实,处理情绪,迎接挑战。
她不仅懂得为自己的事情和情绪负责,也懂得体会他人的善意和难处。
店里来了一个挑剔的母亲,说是不让女儿吃奇怪的食物,要求把食材的产地和是否含农药详细写给她,店员抱怨为何不干脆不要外食,她却体谅母亲因担心女儿而过分紧张的心情。
心理学家梅兰妮·克莱因把人的心理体验分成“抑郁位”和“偏执分裂位”。当人处于偏执分裂位时,对人和事物的看法是分裂的,非黑即白。当处于抑郁位时,则可以相对整合地看待世界,知道爱与恨、好与坏常常彼此相伴,人是复杂的,真实世界是具体的。偏执分裂位可以将一切情绪发泄出来,归因给外部。但人总得回到抑郁位,明白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个体,分清楚哪部分责任属于自己,哪部分属于别人。
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总结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时说:“谎言是一切人类疾病的根源。”人不愿意面对真相,在逃避的过程中,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变得疯狂和邪恶。只有勇敢地面对真相,不逃避自己的问题,承担该承担的责任,我们的心灵才会成长,心智才能成熟。
n亚纪的这种“清爽干脆”,正是因为她坦然接受现实,不对自己撒谎,不扭曲真相,不恶意揣测他人。如此,便可不内耗,也减少人际纠缠。内在和外在都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呼吸的自由。
顺其自然、享受过程
咖啡馆老板娘出于好心,跟亚纪提了许多建议,都得到了尊重,却也未被采纳。
“要时刻警觉,懒惰就完了。”
只卖午餐,不卖酒和咖啡,还总是休息。在咖啡馆老板娘看来,简直是神经大条得不可思议。
只是人人都有做事情的方式,又何必将自己那套强加于人呢?
反观安安心心按自己的节奏和喜好去做事的亚纪,既不勉强,也不松懈,反倒收获了更多忠实的客人。 n
亚里士多德曾定义运动和活动:运动,如跑步,重要的是到达终点;而活动,如舞蹈,关键是享受过程。
那么:“人生是活动,还是运动?”
日本心理学家岸见一郎在《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一书中说:人生自然应该是一场活动。就像一趟旅程,终点早已知晓,但不该以到达终点为目标。否则人一生下来,就死去,难道不是最高效的吗?
那么工作呢?不也是如此吗?不急切寻求某个结果,才能不被外界声音绑架,找到自己的节奏,像一棵树一样自由地生长,尽情投入地体会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就像剧中的作家老师说的:“人不管活多少年,重要的是此时此刻正在做什么。”
自己自由了,与他人的时间才真正开始
剧中有个场景,亚纪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坐在寺庙的缘侧(日式庭院与房间相接的走廊),喝着茶,听着鸟鸣,观赏着日式庭院,随意地闲聊着。 n
弟弟说,是一位认识许久的园艺师帮忙打理庭院:
“比起让人一见倾心的庭院,还是建一个让人放松的庭院吧。如果太完美的话,植物也好,泥土也好,那些原本让人很轻松的东西,反而会让在这里居住进出的人,感到疲倦。”
我们总以为爱能带给被爱的人益处,却忽略了一个前提,给出爱的人本身必须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个内心扭曲的人,只会让被爱的人痛苦煎熬。 n
日本人相信人与人之间是有“气场”的。日语中把合得来叫作“気が合う”。气场合了,人自然合得来。气场不合,再如何勉强都无济于事。相同气场的人,会吸引来相似的人。所谓“物以类聚”,就是这个意思。
亚纪的食堂,吸引来的人,似乎也都有着相似的气场。起初的客人们就像初开店的她:安静缄默中带些拘谨和紧张。比如面临生产而不安的年轻妈妈,担心孩子吃到不健康食物的妈妈,等等。
而当她真正自由了,客人似乎也有了微妙的变化。
在剧的末尾,她给作家老师写信说:
“我觉察到,是我一直将自己束缚住了。老师,我之前太过较真了。我今后要做一名不良学生。我发现自己变自由后,与他人的时间才真正开始。妈妈肯定了解这点。今后我会按照自己所想所爱的方式继续这家店。老师,请一定要再次光临迟来的不良学生开的小店。您一定会发现它有所改变。” n
n享受孤独
人们常常惧怕孤独。究其本质大约是对无人应答的恐惧。无人应答之地,就是死亡。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一切人类活动的本质,就是对死亡焦虑的逃避。”孤独、挫败、不被认可……背后通通是死亡焦虑。人们为了逃避它,制造了更多别样的痛苦:纠缠不休的人际关系、消费主义的陷阱……n
我们用太多东西逃避面对自己,与自己独处片刻竟是如此之难。但孤独有时是必要的,也是高贵的,治愈的。
就像剧中亚纪所说:“人悲伤的时候哭泣,开心的时候喜悦,脆弱的时候想与人相互依靠,有时候也会突然想要一个人。在日落,四周都静下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就这么昏昏沉沉地睡去。”
再亲密的人,都有分离的一天。就像亚纪与母亲。她曾无比渴望逃离母亲,最终却像被母亲推开般突然变成了一个人。
再喜欢的工作,也有不能做的一天。就像亚纪必须面临要么接受公司的安排转岗,要么辞职的抉择。编辑这个工作,她是如此热爱,投入了许多,也终究要迎来告别。
日本茶道常说的“一期一会”正是这个道理。
没有任何一段关系,一种寄托会真正长久。临到生命结束的时候,这世上的一切都带不走。孤独,伴随着人出生,陪同人经历生命,直到死亡,它都是最忠诚的朋友。
对这份必然的孤独的接纳,何尝不是终极的自由呢?就像亚纪,面对时就好好面对,离开时也可以坦然接受。不纠缠,不沉湎,但可以怀念,可以带着记忆继续向前。
n疫情当前,不知有多少人正在面临亚纪的困扰,也许这部剧,能给我们一些重新启程,化危机为转机的启发。正如剧中亚纪敬重的作家老师所说:
n“人遇到某些人,经历某些事之后,会发现自己正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前进,所以活着真是有趣的事情。”nn
作者简介
n清泉浅井
日文译者,日语私塾先生,阅读喝茶写作爱好者,重度猫奴。译有《深夜食堂》系列等。
期初只是觉得这部连续剧的名字奇怪,无聊的时候就想拿来看看。
这部剧不长,只有四集,讲述的是一位叫亚纪子的女性,在母亲突然去世后,把母亲的店铺加以改造,经营自己小店的故事。在经营店铺的过程中,亚纪子与周围的人、事、物进行着沟通。在与咖啡店老板、杂货店老板、花店老板、母亲以前的同事、自己的店员、作家老师、自己的弟弟、随意跑来的猫咪、自己的客人之间看似随意(个人觉得实际上是富有深意)的对话和互动中,渐渐了解了自己的母亲(我想:也许她之前对母亲有些不解和不满吧),也渐渐了解了自己的内心。
印象最深的是,在第四集将近结尾的时候,亚纪子在给自己之前担任出版社编辑时认识的作家老师写信,她说,自己曾经很想离开这座城市,也因为自己从出生开始就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而觉得自己很没出息。但是后来觉得是自己将自己束缚住了,今后将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经营这家小店。她觉得,自己变自由之后,与人的沟通才真正开始。
而自己,也曾很多次的问过类似的问题,生活对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该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度过每一天,度过自己的一生。在已经度过的人生岁月中,回想起来,大多数的时间都用来拼命向前、获得周遭的肯定,但却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忽略了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于是在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时候,心情低落,患得患失。
于是,在看到亚纪子的经历后,开始明白,无论我们身处何处,做着怎样的工作,经历着什么,都需要关照自己的内心。这并不是一句阳春白雪的口号,却是实实在在的需要。也许多数时候,我们需要妥协、退让,但是在必要的、合适的时候,还是要关照自己的内心,这样才是又真正生活了一天,而不是碌碌度过一天,只是日历又往后撕了一页而已。
而且就像亚纪子说的“自己变自由之后,与人的沟通才真正开始”,变自由之后,会用一种新的眼光和态度,去观察周围,以新的方式与周围的人、物、事相处,那样会让自己更舒服,而更加明白生活。
P.S整部剧风格沉静,光线明亮、布置清新自然,每个人的脸部线条都是放松的(咖啡店老板娘除外,不过她也是个有自己坚持的人,很佩服),感觉每个人在每天的日子中,都在深深体会生活。
那个暑假用攒了好久的牙膏皮终于换到一包方便面,十分激动。我记得那天就我一个人在家,拿到方便面后,我锁好院门,在厨房间仔细读了包装上的说明书,然后小心翼翼拆开包装——失望至极。青菜呢?木耳呢?虾仁呢?到哪里去了?
这种心情一直记得,那种失望又带着被愚弄被骗的滋味,有多深刻。
成人之后,对这种性质的欺骗渐渐见怪不怪,有一种成长就是后来所看的不再轻易相信它的真实。这是不是一种悲观主义的态度,我想多少会有一点。但我也觉得这是成长的附赠品, 属性本来应该是好的。
无意间看到一部日剧,只有四集,剧中人物非常少,剧情也不复杂,但想象下去一定还是有更长的故事的。没有爱情,也没有浓烈的亲情,没有眼泪,没有倾诉,一切情绪都收敛到恰到好处,但丝毫感觉不到一丁点的紧张。
我被这部拥有奇怪名字的日剧吸引,不疾不徐地看,算不上是追着——它就在那里,随时点击收看,而且只有四集。
前天傍晚,我和Alen一起去一家十分热闹的米线馆吃饭,饭后一人一瓶饮料,沿着小区后的马路散步,走了很久,找到一个住宅区大门的石墩,两人各占一个,各自曲起腿,一边赶蚊子,一边继续聊。
我们的话题时常会提到独立和自由这两个主题,偶尔会探讨呼应的意义。
独立是什么呢?它是否会产生寂寞与悲观这些副产品?自由呢?自由是代表着身体和心灵都自由吗?还是仅仅代表着双脚可以恣意行走,而心永远在原地停留?
过去是我们永远谈不完的话题。然而,矛盾的是,我们永远在谈过去的时候分明一直都在往前走,一直,我们永远没有回头,也无法回头。但我们都没有遗忘,越走越清晰。
我因此更知道自己拥有什么,哪些值得珍惜。但是,的确有一些人,越走越模糊,越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里的生活有多让人羡慕:一间房、一个人、一份谋生的职业、一只猫(猫咪也可以换为孩子),一份平和的心境,一颗从容淡定面对生活任何变化起伏的心,还有,依然有梦想。
这应该是很多人喜欢这部剧的原因吗?
曾经这样的生活,我和Alen都可以拥有,但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
生活当然不会如此,我们周围的环境造就了必然的聒噪和喧闹,于是我们会主动寻找特定时刻下的特定地点,我们为之定义,定义成我们值得寄托和慰藉的那种意义,在那里,我们可以找寻到安宁和平静。比如我,会把这个地方成为告解地。无人可知。
到电视剧最后结尾时,亚纪子给老师写信,说老师,以前我曾尝试离开母亲,但后来没有想到她突然推开了我,离我而去。母亲去世之后,我曾一度消沉,期间,有新的相遇也有过不舍的分别,多次想离开这个城市,觉得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对自己很不满,后来我意识到是我一直把自己束缚住了。老师,之前我太较真了,今后我要做一名不良学生。
有多共鸣?
有多少人觉得太过于认真给自己带来过不好的结果的?一定有。
而这些教训结果必定要经过很多年的思考和沉淀之后,才必然会清晰明了。其实,人生并非一定要按照A型人格要求的模式排练下去,这有时是身不由己的事。非黑即白的,是药片,是时装,是画,不是生活。
我们势必会渐渐懂得,不太较真,最大的福利是发给自己的。
我们并非一定要成为真正意义的不良学生,秉性如此,教育如此,我们只会长成一棵笔直的树,不会再拥有弯曲的能力。
但我们一定会在一些时候,被迫走一些弯曲的路,只不过我们会一直向前。
偶尔我们会尝试喝一点酒,去K一些走调的歌,说一些粗鲁的话,骂一两个可憎的人,但回来的路上,我们还是会指着圆着的月亮说,真好啊,天渐凉了,月光就会这么美,美到一切都这样不真实。
真实的是我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