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未知
类型:纪录片记录导演:赵德胤 状态:HD 年份:2023 地区:台湾 语言:其它 豆瓣ID:36591235热度:0 ℃ 时间:2025-01-13 13:26:44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耐观影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mIKlkKQztUV3f_iS_im5Q
缅甸裔台湾导演赵德胤最新纪录长片《诊所》(The Clinic)在第60届金马电影节正式亮相之前,便在IDFA的国际竞赛单元让阿姆斯特丹现场的观众们提前尝到鲜。影片以迟迟现身的片头为分界点分成两个部分,前段以旁观的角度描绘了缅甸仰光的一家小诊所。两位医生夫妻在此为当地居民诊疗的日常场景。随后影片借由片中Aung Min医生想要拍片到最终成品入围影节的创作经历,而逐渐走入Aung Min影片讨论的更大维度层面的问题——缅甸社会动荡、种族问题以及紧张的政治局势。
多年来,赵德胤导演以独特和执着的视角观察着台湾、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范围内离乡青年迷茫的生活状态。他以纪实或虚构的镜头冷静记录着这些青年徒劳的挣扎,以及只能沦陷和被吞噬的残酷现实(以“归乡三部曲”为例:《穷榴莲,麻药,偷渡客》、《冰毒》、《再见瓦城》)。赵德胤的序列影片,因成为台湾新电影乃至亚洲电影中缺少的文化拼图,并展现着现实性与政治性共存特点,而显得格外可贵。导演留学台湾的背景以及缅甸华裔的身份,让他在早期创作的短片,如《白鸽》与《家书》中常表达为缅甸侨生思乡与思家的情绪。
缅甸是他情感生长的土壤,但同时也让他成为《归来的人》中的故乡异客。这种怅然的情绪随即转化他成思考与观察的动力,正如第66届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的开幕影片《翡翠之城》中赵德胤与哥哥呈现的兄弟两面,离开或出逃缅甸的人,拥抱的是庆幸的重生还是坠落的开端?这类影片中不断涉及的人物包括贫穷者、偷渡者、贩毒者、卖淫者、拐卖犯......但在《诊所》中,赵德胤关注的人群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偏移,从“病人”转向“医者”,从被拍摄者转向拍摄者。
影片的前端部分纪录诊所日常,就像美国纪录片导演Frederick Wiseman观察波士顿警察局内部结构一样,它们都用稳定的长镜头寻找客观的距离。看似凌乱的街角小店,在黑夜中亮起招牌,观众才得知此处原来是医生Aung Min和San San Oo的私人诊所。店内塑料凳整齐靠墙一字排开,注射器与药剂收纳在角落的纸箱里,带着卡通图案的被单铺在让病人躺下的平床上。等待区、看诊室、配药房都被挤到同一处,比起说是专业的医疗机构,“诊所”似乎更像社区活动空间。老练、不拘一格的诊断风格,让Aung Min医生与洁净公共医院里穿白大褂的医生不太一样,他检查治疗着社区居民的伤口,也同时以干脆与幽默的方式关心他们的生活。腿上溃烂的伤口与内心焦灼的心理健康同等重要,酗酒或头疯似乎成为缅甸生活中无法摆脱的压力与面对混乱局势的无力的反作用力表现。
一场白日里的大雨引出影片的后半段。雷声骤响后,淅淅沥沥的雨滴让乡间小道的泥土变得柔软,穿着僧侣衣衫或完全赤裸的小孩挥着双手从画面中穿行而过,后景里慌忙收衣的妇人似乎与远处的歌声相呼应。这一画面持续了很久,没有多余的介绍,甚至并不涉及任何关键信息,但却增加了影片有韧度并饶有趣味的民族志质感。最朴质的生活被做成切片,此时的自然对于人类不再是身体感受的迷宫,居民们与丛林和谐共存着。这份稳定和惬意在赵德胤以往的影片中是很少见,于是《诊所》似乎不再那么“疼痛”,更像伤口与草药。
所谓伤口,实则对应2017年缅甸军方回应罗兴亚武装分子致命的镇压袭击,超过50万罗兴亚穆斯林人被迫越过边境逃亡至孟加拉国。联合国随后称这是一次“种族清洗的教科书式事例”。Aung Min医生的剧本讨论着军事统治下的缅甸社会,即若开邦地区(Rokhine)的罗兴亚人(Rohingya)因种族主义而受到的暴力威胁,以及几乎被禁止的自我认同引发极具争议的族裔身份冲突。所谓草药,则是影片中提到的“艺术创作”对诊所的精神治疗,对Aung Min医生的电影创作,甚至对赵德胤创作的提问:在面临政治、民族、种族等社会话题时,影像的力量与艺术创造的位置到底是什么?并更进一步更直白刨析艺术创作与渗透缅甸人民生活的佛教文化对生活的价值。
当Aung Min医生与友人在窗前袒露自己拍片的初衷与计划时,赵德胤的影片中少见的美学在画面中变得考量,变得具体。很多生活细碎的瞬间被记录成有电影感的瞬间,小诊所隔间里挂满墙面的涂鸦画更是对混沌精神的轻抚按摩,那么生活中的艺术或诗意感到底是被创造的还是被捕捉的?
杰瑞斯普林格 脱口秀劲爆内幕揭秘
一代爱国高僧圆瑛
机关枪凯利的粉色人生
月球:通往宇宙之门
新型荒野
特种部队之挑战极限 第一季
该节目由胡歌、刘涛和陈龙携手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
播放指数:990℃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耐观影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mIKlkKQztUV3f_iS_im5Q
缅甸裔台湾导演赵德胤最新纪录长片《诊所》(The Clinic)在第60届金马电影节正式亮相之前,便在IDFA的国际竞赛单元让阿姆斯特丹现场的观众们提前尝到鲜。影片以迟迟现身的片头为分界点分成两个部分,前段以旁观的角度描绘了缅甸仰光的一家小诊所。两位医生夫妻在此为当地居民诊疗的日常场景。随后影片借由片中Aung Min医生想要拍片到最终成品入围影节的创作经历,而逐渐走入Aung Min影片讨论的更大维度层面的问题——缅甸社会动荡、种族问题以及紧张的政治局势。
多年来,赵德胤导演以独特和执着的视角观察着台湾、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范围内离乡青年迷茫的生活状态。他以纪实或虚构的镜头冷静记录着这些青年徒劳的挣扎,以及只能沦陷和被吞噬的残酷现实(以“归乡三部曲”为例:《穷榴莲,麻药,偷渡客》、《冰毒》、《再见瓦城》)。赵德胤的序列影片,因成为台湾新电影乃至亚洲电影中缺少的文化拼图,并展现着现实性与政治性共存特点,而显得格外可贵。导演留学台湾的背景以及缅甸华裔的身份,让他在早期创作的短片,如《白鸽》与《家书》中常表达为缅甸侨生思乡与思家的情绪。
缅甸是他情感生长的土壤,但同时也让他成为《归来的人》中的故乡异客。这种怅然的情绪随即转化他成思考与观察的动力,正如第66届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的开幕影片《翡翠之城》中赵德胤与哥哥呈现的兄弟两面,离开或出逃缅甸的人,拥抱的是庆幸的重生还是坠落的开端?这类影片中不断涉及的人物包括贫穷者、偷渡者、贩毒者、卖淫者、拐卖犯......但在《诊所》中,赵德胤关注的人群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偏移,从“病人”转向“医者”,从被拍摄者转向拍摄者。
影片的前端部分纪录诊所日常,就像美国纪录片导演Frederick Wiseman观察波士顿警察局内部结构一样,它们都用稳定的长镜头寻找客观的距离。看似凌乱的街角小店,在黑夜中亮起招牌,观众才得知此处原来是医生Aung Min和San San Oo的私人诊所。店内塑料凳整齐靠墙一字排开,注射器与药剂收纳在角落的纸箱里,带着卡通图案的被单铺在让病人躺下的平床上。等待区、看诊室、配药房都被挤到同一处,比起说是专业的医疗机构,“诊所”似乎更像社区活动空间。老练、不拘一格的诊断风格,让Aung Min医生与洁净公共医院里穿白大褂的医生不太一样,他检查治疗着社区居民的伤口,也同时以干脆与幽默的方式关心他们的生活。腿上溃烂的伤口与内心焦灼的心理健康同等重要,酗酒或头疯似乎成为缅甸生活中无法摆脱的压力与面对混乱局势的无力的反作用力表现。
一场白日里的大雨引出影片的后半段。雷声骤响后,淅淅沥沥的雨滴让乡间小道的泥土变得柔软,穿着僧侣衣衫或完全赤裸的小孩挥着双手从画面中穿行而过,后景里慌忙收衣的妇人似乎与远处的歌声相呼应。这一画面持续了很久,没有多余的介绍,甚至并不涉及任何关键信息,但却增加了影片有韧度并饶有趣味的民族志质感。最朴质的生活被做成切片,此时的自然对于人类不再是身体感受的迷宫,居民们与丛林和谐共存着。这份稳定和惬意在赵德胤以往的影片中是很少见,于是《诊所》似乎不再那么“疼痛”,更像伤口与草药。
所谓伤口,实则对应2017年缅甸军方回应罗兴亚武装分子致命的镇压袭击,超过50万罗兴亚穆斯林人被迫越过边境逃亡至孟加拉国。联合国随后称这是一次“种族清洗的教科书式事例”。Aung Min医生的剧本讨论着军事统治下的缅甸社会,即若开邦地区(Rokhine)的罗兴亚人(Rohingya)因种族主义而受到的暴力威胁,以及几乎被禁止的自我认同引发极具争议的族裔身份冲突。所谓草药,则是影片中提到的“艺术创作”对诊所的精神治疗,对Aung Min医生的电影创作,甚至对赵德胤创作的提问:在面临政治、民族、种族等社会话题时,影像的力量与艺术创造的位置到底是什么?并更进一步更直白刨析艺术创作与渗透缅甸人民生活的佛教文化对生活的价值。
当Aung Min医生与友人在窗前袒露自己拍片的初衷与计划时,赵德胤的影片中少见的美学在画面中变得考量,变得具体。很多生活细碎的瞬间被记录成有电影感的瞬间,小诊所隔间里挂满墙面的涂鸦画更是对混沌精神的轻抚按摩,那么生活中的艺术或诗意感到底是被创造的还是被捕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