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连续剧  »  欧美剧  »  无所作为

无所作为  祸根 还原人生 假装

182人已评分
神作
10.0

主演:妮可·基德曼休·格兰特埃德加·拉米雷兹诺亚·尤佩唐纳德·萨瑟兰莉莉·拉贝马蒂尔达·德·安杰利斯埃登·亚历山大伊斯梅尔·克鲁斯·科尔多瓦诺玛·杜梅温尼杰里米萨默斯苏菲·格拉宝道格拉斯·霍奇斯陈法拉玛丽亚·迪齐亚范黛特·利姆简·默勒尼贾森·克拉维茨MattMcGrath宗毓华安德鲁·基南-博尔格安娜莱吉·阿什福特罗斯玛丽·哈里斯安德莱内·列诺斯特雷西·齐默杰森·弗拉尼MichaelDevineIrma-EstelLaGuerreMadelineF

类型:剧情悬疑惊悚犯罪欧美导演:苏珊娜·比尔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20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30167662热度:523 ℃ 时间:2024-10-07 23:13:02

简介:详情  Grace Sachs(Nicole Kidman饰)过着心目中理想的生活:Grace是位成功的心理治疗师,有着优秀的医生丈夫及在精英私立学校就读的儿子,而且她正准备出版一本两性议题书《You Should Have...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Grace Sachs(Nicole Kidman饰)过着心目中理想的生活:Grace是位成功的心理治疗师,有着优秀的医生丈夫及在精英私立学校就读的儿子,而且她正准备出版一本两性议题书《You Should Have Known》,书中主要是斥责女人不听从自己直觉,没看出男伴所呈现的意思  然而在出版前几周,一宗致死事件牵涉到突然失踪的丈夫,Grace这才发现自己生活出现巨大裂缝,而且过去早有先兆,只是她没听从自己直觉。而在事情被闹大后,女主得为了儿子放弃现在的生活。  Hugh Grant饰演Jonathan Sachs,他是位广受好评的儿科肿瘤医生,给人忠心丈夫及好爸爸的印象,但其实他失踪前早有不寻常的先兆。Noah Jupe饰演男女主的12岁儿子Henry Sachs。
  • 头像
    春日迟

    本来是抱着种好奇心理点开这部剧的,想看看我们咨询师又怎么在影视剧里花式被黑,结果看完第一集之后发现:卧槽女主居然没有和来访谈恋爱没有谋划杀人没有帮助警察读心,她居然真的是个正经的咨询师!她和剧中三位客户说的话虽然因为电视剧节奏原因显得过于直接,但完全有可能出现在真实的咨询中,可见原作者或者编剧是下了功夫考据的。nn

    片名Undoing的中文翻译“无所作为”非常离奇,大概只能体现翻译者本身的无所作为。Undoing是精神分析中的一个术语,意为当事人因为想要否认/移除某种负面想法或破坏性行为,从而采取了与其完全相反的行动。举例来说,因为父母不让女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位女大学生对他们心生怨恨;当她察觉到这种想法的时候,感到非常恐惧,于是通过迎合父母或关心父母来抵消内心的想法。

    所以与无所作为相反,陷入Undoing状态的人恰恰是非常积极地采取行动的,他们行动的背后存在一种焦虑:我怎么能这么想呢?事情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我一定要做点什么来让一切没那么糟糕。反映在剧中就是女主在最初的惊吓、迷茫与恐惧之后,开始极力寻找丈夫是清白的证据。她跟踪被害者的丈夫,追问负责办案的警察,聘请最昂贵的辩护律师,整个人变得有些歇斯底里,对爸爸和好友的建议也是置若罔闻,背后的动力来源于想要维护自己过去完美生活的假象。维基百科的翻译“还原人生”更贴切地描述了这种状态。

    然而这种行动往往不会带来积极的后果。剧中的Grace越忙越乱,不断的努力后果只是发现越来越多的谎言,相识二十年的丈夫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陌生人。他不仅是谋杀案的头号嫌犯,还是被医院开除的累犯者,害死妹妹毫无罪恶感的问题儿童。

    剧中Grace曾经质问警方,认为他们陷入了tunnel vision,只把嫌疑锁定在一个人身上,而事实上正是她自己陷入了狭隘的思维中,迫切地想找到丈夫是清白的可能性。究其原因,是因为陷入Undoing状态的人内心有一个执念:一定要回到过去的状态。这种执念往往会将人带入歧途,无论能力多强,如果方向一开始就错了那可能会越陷越深。前面举的大学生的例子,若是没有办法降低她心中的愧疚和罪恶感,可能最终会发展为某种神经症(抑郁或焦虑)。nn

    仅从情节来说这部剧不算特别出色,然而几位主演的表现给整体观感加分许多。印象深刻的是剧中好几个场景都给了Grace单只眼睛特写,将人物的细微表情变化暴露在观众的注意中,同时也能制造出一些紧张恐怖的悬疑氛围。

    如果说Grace这个人物从职业背景到情感转变都非常真实的话,Johnathan这角色就比较虚构了。刚开始到处看别人说“反社会”、“PUA”,差点就信了,后来发现剧中明明说的是自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自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点是自我价值感的夸大、以自我为中心,渴望他人的赞美、关心、崇拜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面对批评的第一反应是愤怒及否认,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及缺乏对他人的同理心。正因如此,他们往往很难进入并维持一段亲密关系。在少数的例子里,他们会和另一类患者—边缘人格障碍者—形成牢不可摧又痛苦无比的共生关系。

    当然,我知道大众们都很喜欢“高功能XXX”这种设定,在强大的能力与迷人的外表下,人物所包含的疯狂或异常又能给观者提供一种别样的刺激,因此很能吸引到一部分群体的关注。不过再怎么高功能都是有界限的,如何把握那个界限让人物真实又不会太乏味就考验编剧的功力,一个很好的范例是《神探夏洛克》。

    作为一个高功能反社会人士,夏洛克可以在不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前提下满足自己的一般生存需求,并通过卓越的智识去学习社会规范。然而在人际交往中,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他的偏离规范,那些恰到好处的笑容、左右斡旋的词句、进退两难的分寸他都没有。

    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学得有五六七分像,正如他想要羞辱别人的时候也总能找到一个好的由头。

    只是他不在乎。是的,他从不在乎。

    所以他穷极无聊时靠毒品打发时光,兴奋激动时闯入犯罪现场,出生入死从不为金钱名声。

    因此Jonathan这个角色太不真实了。即使只是一个普通的、没经受过任何心理学训练的女性,也可能从丈夫身上的香水味或自家厕所里的卫生巾推断出老公出轨的事实,一个做了二十几年咨询的女人怎么可能会发现不了朝夕相处的另一半有人格障碍呢?

    事实上,我们在真实工作中往往几次咨询中就能识别出有人格障碍的人。当然,有的人更聪明、更善于伪装,但也不可能瞒天过海二十多年,毕竟伪装都是有限度的。nn

    如果撇开真实性不谈的话,Jonathan这个人物倒是有一种复杂的魅力

    那天晚上,即使他对Elena的怒火有很多来自自恋暴怒:自恋的人不喜欢被人威胁,讨厌失去掌控,同时他恐惧自己苦心经营的好丈夫/好老公会就此破灭;但也难说其中没有掺杂几分对老婆孩子的爱。尤其事后他回到家里,半是留恋半是愧疚地和Grace做了爱(仔细想想其实蛮恶心的...),早上又和孩子告了别,说明内心也是有几分真情的吧。

    莫娘和卷福是开挂的人生,他们并不因自己与众不同而去迁就他人,反倒是完完全全活出了自我。Jonathan这样的人则不然,他的整个成年期或许都活在一种极大的矛盾与纠结中:一方面,清楚自己的本心不为外界所容,且不为此感到内心有所负担;另一方面,理智上又向往着被社会所认可和推崇的那种生活方式,因此要努力经营出另一幅面貌。

    他说的那么多情话、谎话、借口、劝说、威胁中,到了最后结局宣判的那一刻,我想他自己必定也很迷茫:到底这些话力有几分真心,有几分假意?

    Jonathan的人生,正如最后一场追逐戏一样。他不知道要开往哪里,只知道要仅仅握住方向盘,将一切抓在手中。车中只有他最亲近的人,车后是不停追逐的敌人。他努力想要保持云淡风轻的神态,可终有一天他人会识破这张面具。那时无论他如何苦苦哀求或怒吼嘶喊,都只能看到亲近的人越走越远,徒留自己一人站在原地,束手无策。

  • 头像
    陆小鸟

    - 哎,本文我首发在「英美剧漫游指南」公众号,但被「整点电影」抄过去了,现在在投诉中:n整点电影,抄袭了我们写的《无所作为》

    - 我们的播客叫「英美剧漫游指南」,欢迎在各个平台搜索收听


    《无所作为》的主题(或者说底色)在片头就已暗示:戳破虚伪的气泡。

    所谓虚伪就是,看起来很,实际上很。这也对应了故事的两个层面。

    我们先看看美的一面,即Grace(妮可·基德曼)眼里的世界,我们称之为A故事:

    Grace是纽约一位收入很高的理疗师,Jonathan(休·格兰特)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儿童肿瘤医生,还上过《纽约》杂志封面,二人有一段异常美满的婚姻,在曼哈顿过着优渥的生活,孩子Henry在学费5万美金的小学上学。

    开场就cue到了休·格兰特的《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

    Jonathan很爱她,几乎每次聊天都在表白。

    一切都太完美了——至少Grace这样认为。同时,认为生活美好的人往往对世界也抱有善意:

    她很上心孩子的教育,积极参与儿子所在小学的拍卖筹款;

    她从不吝啬关心他人。学校里另一位孩子的妈妈Elena受她照顾,说她是“最善良”的人。

    那么,故事的B面是什么样呢?

    是贯穿整集的,美好生活表象下的,虚伪。

    儿子Henry说,小提琴教练虽然嘴上说些好听的,但心里觉得他没有天赋,希望他放弃。

    Jonathan嫌弃别人和自己共乘电梯,并说这是“深刻存在的恐惧”。

    表面上欢迎新妈妈Elena加入学校的筹款小组,背后很嫌弃她的孩子是靠奖学金入学的。

    学校筹款拍卖现场更把这种虚伪展现到了极致:

    以一杯普通的水拍卖1000美元作为开场。

    “多样性”不再是主张,更像个噱头。

    Jonathan也时不时讽刺几句:

    回到开头所说,善良和伪善的区别是什么?

    前者是being a good person,后者则只是feel like being a good person。

    这种区别,“靠奖学金的妈妈”Elena从一开始就觉察到了:表面上的善意,实际上却是敌意。

    AB两个故事,描绘出了一个虚伪的曼哈顿上流社会。

    有一点点《寄生虫》的味道,只是这里更隐晦。

    当然这里也没有宋康昊一家,只有住在哈林区的Elena。

    而Elena的故事,才是真正的故事。

    故事C。

    【剧透警告】

    以下内容有关键剧情剧透,因为本剧有悬疑成分,建议看剧后再来。

    对我来说,故事C以Elena的死亡开始的。

    在第一集的后半段,明明出场没几次的她,突然被宣告死亡,谋杀。

    本来她只是个有点出挑的配角,一跃成为了故事的中心。

    ‍于是我不由得回忆她的每一次出现。确实次次都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次,她出现在拍卖筹备小组的讨论会,因为被大家排斥,她表露出了不屑,当众给宝宝喂奶。后来,小组成员私下叫她“首席哺乳师”(lactator-in-chief)

    第二次,她出现小组成员Sylvia口中:每次送儿子上学后,Elena都会坐在学校对面的长椅上很久,非常奇怪。

    第三次,Elena与Grace在健身房相遇,并在换衣间全裸站在了她面前,表示羡慕她们的生活,想融入进来。

    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学校筹款拍卖会现场。

    n首先是人群中局促不安的她(疑似)看向Grace。

    接下来在洗手间里,刚刚哭过的她对Grace诉苦,说自己不知所措(overwhelmed)。似乎有些话欲言又止。

    更出人意料的是,在离开拍卖会的电梯里,悲痛的Elena突然吻了一下Grace,然后离开。

    这也是活着的Elena出现的最后一幕。

    接下来剧情突然加速:

    Grace从Sylvia的电话里得知Elena被发现死在工作室。而且是被自己儿子发现的。Sylvia先入为主的怀疑是她的老公所为;

    Grace试图联系在外出差的老公Jonathan却始终联系不上,最后发现他的手机留在家里。

    此刻,相信许多观众都冒出无数问号:

    莫非Jonathan的失踪和Elena的死亡有关?

    于是,我们不得不再次回看Jonathan的戏份,发现可疑的地方也太多了。

    一开始,儿子Henry就发现他最近有压力。

    在快到拍卖会之前,他提前告知Grace,自己明天一早要去克利夫兰,住凯悦酒店。

    拍卖会现场对所有人都极度不耐烦,刚开始就想走。

    收到短信后跟Grace说要提前离开去看病人情况。

    深夜回家,许多秘密化作一声叹气,让妻子误以为病人去世。

    那么,Jonathan是凶手吗?

    因为只出一集,我实在不敢下一个“Jonathan杀小三”的定论,只能说至少警察有一点点的怀疑(警方的头号嫌疑犯应该是Elena老公)。

    但从剧中的许多细节可以看出,Jonathan对成人的世界是充满鄙夷的。

    不过他对小孩子却很不错——

    当儿子Henry说自己不被小提琴老师相信的时候,他告诉孩子不要care老师的话。

    当面病人小朋友问他“我会死吗”的时候,他满眼关爱,并给对方信心。

    和Grace讨论“现代育儿的精髓”,也侧面反应了他的价值观。

    再加上这张Henry拉小提琴的锁屏壁纸。

    所以我倾向于认为,无论Jonathan做了什么,孩子也许会是他的动机

    这时候让我们回看剧名:The Undoing。Undoing既可以理解为心理学层面的“抵消”,也可以理解为事实层面的行为抵消。

    既然要抵消,就意味着之前一定“发生了”什么。What's Done is Done。

    而正在undoing这件事的人,应该是Jonathan。

    当然也基本可以确定,Elena的死亡,就是undoing的一部分

    只是就算确定了他是凶手,事情也远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这里还有许多暗线:

    1. Elena数次接近Grace,应该是想要跟她说什么的,却一直没说出口;

    2. 儿子Henry大概也知道点内幕。理由有二:

    1)镜头从Elena死亡现场切换出来的第一个镜头就是Henry在房间里拼玩具;

    2)当妈妈跟他说了对Elena的看法后,镜头特写了Henry眼神闪烁。

    3. 案发后Elena的老公不见了。他虽然不太可能是凶手,但应该知道真相;

    4.那些看不上Jonathan的人,会不会做了什么?

    1)Sylvia和Sally一直嫌弃他是个癌症医生。

    2)岳父很看不起他。这在前面也有铺垫,学校主要靠岳父捐钱,相比Grace和她爸,Jonathan根本算不上富人。

    当然Jonathan也看不上他们,所以才如此不想参加拍卖会,到现场就想藏起来。

    Grace当然也知道,Jonathan“讨厌”所有人。

    距离看完第一集已过去48小时,我已经从“找人聊剧情找真相”的心情中解脱,但对它的喜爱依然保留。

    哪怕提前看过前5集的几家媒体说它“后面失去了最初的魔力”我也不在意,毕竟还有结局第6集在封存中。

    只有6集,开始看吧。


    【说明】

    写以上内容时我还不知道原著小说《早知今日》(You Should Have Known)的故事,仅知道本剧只有前两集符合原著,后面不太一样。比如加了许多编剧Kelley最擅长的法庭戏。

    后来我去问了看过原著的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小说故事。如果你不怕被透可以跳转了解:原著部分剧透(过去之前点个“有用”呀)


    第六集观后:

    挺失望的,翻来覆去还是这个主题,我在前两集内容里已经分析过了——

    也就是检方律师对Grace说的那些话,即小说本身要表达的意思

    个人看法,三集就够了。


    第五集观后:

    11月24日凌晨补充:

    剧情回归小说想表达的:女主对男人一无所知。

    虽然剧情暗示Henry,不过如果是孩子故意杀人,那我觉得主创的表达不太能立得住。

    我们群里衣柜相信男主是凶手,第四集过后她有个雕塑理论:

    这集能看到老富的画廊里有三个铜像,一个给了特写的是《劫夺希波达米亚(The Abduction of Hippodamia)》希腊神话里半人马抢走已婚妇女的典故(但雕像本身在现实中好像不是名家作品),对应出轨行为;第二个在特写背景里是一个抡棒槌的男像,对应作案手法;第三个在另外的分镜里,是一个跪在地上向女人祈求的男人,对应乔纳森求格雷斯复合。所以我觉得凶手还是乔纳森。

    第四集看完,结局我不猜了……

    第三集后的猜想:

    我胡猜最后一集是:

    Grace的第一视角回顾如何发现Jonathan出轨,然后设计杀死Elena并陷害老公的过程。

    这有两个可能(基本被否定了):

    1. Grace就是《消失的爱人》那种聪明才智,一切都是她计划好的;

    2. Grace人格分裂,事情是另一个人格做的,她平时想不起来。

    我选2。(看完第三集结尾更感觉2是对的了)

    那么她最终能逃脱制裁吗?我认为能。

    所以最后一幕就是,在一切解决以后,Grace露出得意的笑容。

    什么支撑这个推论?

    1. 第二集结尾Grace报警故意说“我很害怕”,有点刻意的陷害(感觉第三集否定了这个设想);

    2. 第二集Grace脑海里的Jonathan和Elena亲热的画面,以及锤Elena的画面,我认为都是她的回忆,第一视角。

    其实不必把重心放在猜测悬疑的部分,心理呈现才是重点

    第三集新的疑点:

    Grace老爹越来越可疑了,去Elena老公家窗户下偷看是什么动机?感觉深意藏在这幅每集都出现的画里,我查了一下:

    是The Harbor of Dieppe: Changement de Domicile,作者英国著名的风景画家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收藏于纽约的The Frick Collection

    画描绘的是1825年

    诺曼底的法国渔港迪耶普

    一对夫妇在搬家


    ——对了,欢迎收听我们的播客:英美剧漫游指南 !!!

    本文所用截图来自人人影视字幕组,他们对本剧的译名是《祸根》


    —— THE WORLD IS BETTER ON TV

    n微信:英美剧漫游指南(KillingTV)

    播客:在小宇宙、网易云、喜马拉雅、荔枝或其它泛用型客户端搜索「英美剧漫游指南」

    微博:@英美剧漫游指南

  • 头像
    酸味果冻抹布

    看完第一集后就迫不及待地去看了原著《You should have known(早知今日)》,相比起悬疑其实更像是都市情感小说,命案只是一个引子,看报道说其实只有前两集有按照原著来,后面编剧改动比较大,可能结局完全不一样,因此决定凭借兴趣整理一下剧集相比原著改编的地方,全凭记忆,有很多遗漏,一些无关紧要的情节我也写上了,有错误的地方请谅解。

    有剧透!!!

    小说里的格蕾丝→个子不高,长相一般,娃娃脸,穿戴很低调。

    小说里的乔纳森→没有剧里那么“社恐”,相反【很容易跟各式各样的人攀谈,很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在小说里他全程几乎没有出场,主要是出现在回忆或者别人的复述里。

    小说里主角一家都是犹太人,格蕾丝她爸算是有资产有老本,格蕾丝本人虽然也算是个出书的心理学家,但是差不多就是中产水平,他们家相比起里尔登学校里的其他家庭来说是最穷的,主要靠格蕾丝父亲的支持才让亨利能够录取,所以拍卖会委员会里其他几位太太其实不太看得上她。

    在书里乔纳森是没有任何异议的凶手,不仅如此还是个冷血,自恋,狂放,满口谎言以及十分会伪装的反社会人格。

    【EP01】

    1. 剧里乔纳森送亨利去上学并且针对小提琴课给出了建议

    小说:格蕾丝负责接送亨利上学和上小提琴课,乔纳森几乎不出现。格蕾丝给出了小提琴课的建议并且希望亨利坚持,乔纳森则是希望儿子“为自己负责”,如果不想学就不学,格蕾丝因此有点生他的气。

    2. 剧里被杀的年轻妈妈叫Elena Alves 埃琳娜·阿尔维斯(后面还是称她埃琳娜)

    小说:年轻妈妈叫Malaga Alves,书里翻译成玛拉嘉,她抱着的女儿那个小婴儿才叫埃琳娜,剧里把名字改成了特蕾莎

    3. 格蕾丝夸小婴儿睫毛很长

    小说:这里在小说中是伏笔,开会的时候太太们先是提到了亨利,说亨利的眼睫毛很长,随后埃琳娜冷不丁的插了一句说自己宝宝的睫毛也很长。(剧里可能不想透露太多让人一开始就知道孩子是乔纳森的所以一笔带过。)

    4. 跟格蕾丝关系比较近的金发女西尔维亚带女儿上芭蕾课

    小说:她是小团体里唯一跟格蕾丝关系比较近的,两人曾经是校友,西尔维亚是律师只有一个亚裔养女

    5. 格蕾丝多次跟乔纳森面对面讨论埃琳娜

    小说:格蕾丝从来没有跟乔纳森提过或者讨论过埃琳娜,因此她在最初面对警察采访的时候坚信丈夫和埃琳娜并不认识

    6. 格蕾丝和埃琳娜(裸体ing)在健身房遇到

    小说:没有这段,剧里加的

    7. 格蕾丝和乔纳森一起去拍卖会,一起和小团体讨论埃琳娜,格蕾丝去上厕所听到埃琳娜哭,两人对话,送埃琳娜亲亲,乔纳森说医院有事离开

    小说:这里改编好多。首先1.格蕾丝自己去的,乔纳森称自己要参加一个病人的葬礼。2.她们在拍卖会前讨论被男人围住的埃琳娜时乔纳森也不在。3.格蕾丝去厕所听到有人哭但是没看到是谁。4.厕所出来格蕾丝收到乔纳森的短信,他说自己刚才到了拍卖会,但是医院临时有事又走了。5.格蕾丝听别人说埃琳娜在找她有话跟她说,没找到格蕾丝后她就走了。

    总结一下:1. 在小说里格蕾丝和埃琳娜的所有接触就只有拍卖会前的聚会,以及拍卖会中看到她被男人围住,基本没有交谈,埃琳娜也没有对格蕾丝说过你是好人等等之类。2.格蕾丝在拍卖会上并没有看到乔纳森

    8. 格蕾丝的爸爸也来到拍卖会,看起来不太喜欢乔纳森

    小说:没有这段,她爸没有来参加过拍卖会,并且在命案发生之前其实一直很喜欢乔纳森,认为格蕾丝嫁了一个好老公

    9. 乔纳森晚上回来跟格蕾丝啪啪啪

    小说:没有这段

    10. 亨利问关于乔纳森狗过敏的事

    小说:亨利没有问,关于狗是格蕾丝其他地方提到的。

    【EP02】

    1. 新闻中说埃琳娜自己被单独一人被杀死在血泊中,发现尸体前是她丈夫在照顾小婴儿并给大儿子做早餐

    小说:埃琳娜被发现死亡时身边还有那个小婴儿,小婴儿安然无恙

    2. 有人给乔纳森的手机打电话然后又挂断

    小说:没有这一段

    3. 格蕾丝去找斯图尔特医生问乔纳森的下落,斯图尔特三缄其口

    小说:格蕾丝一直没有乔纳森的下落所以想去医院看看,正好在医院附近遇到了斯图尔特,斯毫不知情并且亲切地跟格蕾丝拉家常,问乔纳森还好吗,格蕾丝害怕被别人看出来乔纳森已经失踪所以落荒而逃。(这里改编还可以让后面爆出开除的事情有了一点铺垫)

    4. 格蕾丝爸爸一个人住在豪宅

    小说:她爸的确比较有钱,格蕾丝一家现在住的房子是格蕾丝从小长大的房子,后来由她爸转到了她名下,小说里有写如果不是她爸赠送,格蕾丝和乔纳森一辈子都买不起这个地段的房子。另外格蕾丝的妈妈在格蕾丝结婚前就生病去世了,她爸后来有再婚,和第二任妻子一起住在大房子里。

    5. 格蕾丝得知丈夫出轨后回家翻找出丝巾和一瓶香水,跟埃琳娜身上的味道一样

    小说:格蕾丝翻找出一条不是她买的乔纳森的围巾,一件不是她买的乔纳森的衬衫,还在一件乔很久不穿的夹克衫里翻出一个避孕套(书里有写他们夫妻俩从来不用避孕套,都是格蕾丝吃避孕药后来做了宫内节育)

    6. 乔纳森雇了西尔维亚后希望她帮自己脱罪,西劝他承认,乔纳森一周后说指控已经取消了

    小说:乔纳森在西尔维亚劝他承认后大骂西让她见鬼去吧,后来就找了别的律师。

    7. 警察搜家时问格蕾丝她老公手机在哪里,格蕾丝从包里拿出来给了警察

    小说:手机一直被放在床头,格蕾丝本来想藏起来但是她害怕这样做警察会怀疑自己所以就没动。所以她在回家时看到警察还在到处翻找很愤怒,搜查令上只写着要找手机,但她知道警察肯定找到手机了,后来得知警察要做dna鉴定就崩溃了。

    8. 湖边小屋乔纳森出现,格蕾丝报警

    小说:基本从到湖边开始所有都是剧里的原创了。小说中格蕾丝在到达湖中小屋后才开始自我疗愈的过程,与过去道别,而在剧里乔纳森则在这里被捕,剧情逐渐进入高潮,可以想象后面4集的剧情应该会跟小说完全不一样,可能在细枝末节有相同的地方,如果涉及到跟原著对比我会再加上~

    【EP03】

    1. 乔纳森说房子是夫妻共同财产

    小说:他们现在住的房子是格蕾丝爸爸赠给格蕾丝的,湖边小屋也是格蕾丝家族传下来的,都跟乔纳森没关系。书里曾说如果不是格蕾丝爸爸,他们一辈子也买不起这个地段的房子。

    2. 医院里斯图尔特医生告诉格蕾丝,乔纳森的本性根本不是她想象的样子

    小说:原著是一名叫罗伯森·夏普的医生对格蕾丝说的,这个医生是乔纳森的死对头,乔纳森声称罗伯森人品败坏还有学术抄袭现象,其实都是谣言。书里斯图尔特比较憨厚,几乎是医院里唯一喜爱甚至崇拜乔纳森的医生,他们之前还经常带上自己的妻子一起出去社交或者活动,但是后来斯图尔特夫妻就因为某些原因跟格蕾丝和乔纳森疏远了,格蕾丝还有些内疚以为是自己的错。

    3. 乔纳森取光了夫妻俩共同银行账户的钱

    小说:乔纳森只取走了一部分,大概就是10万or20万,具体数字记不清了,另外还拿走了格蕾丝妈妈留给格蕾丝的贵重首饰。

    4. 乔纳森向格蕾丝她爸要了50万美元假称是亨利的学费

    小说:乔纳森要了2万美元后来用来交了埃琳娜儿子的学费。(50万也太敢要了??)剧里的50万加上夫妻账户里这么一大笔钱估计在后面几集有另外的作用。这里引出了另一个伏笔就是父女关系的隔阂,但是在剧中格蕾丝和她爸似乎关系还不错,在书里这种隔阂有更详细的原因:格蕾丝从小一直以自己父母的完美婚姻为榜样,后来母亲去世后父亲再婚,格蕾丝一直对继母有一点敌意所以也跟父亲疏远了。

    越写越短啦,这集绝大部分都是原创,包括最后出现的监控录像,但是关于乔纳森的细节还是根据书里改编的,不是很确定最后剧的走向,总之还要看下一集啦

    【EP04】

    依旧是大部分原创的一集,但是人物情感关系跟原著相比几乎不变,我反而越来越觉得乔纳森可能就是凶手或者说凶手之一,而格蕾丝,格蕾丝她爸和亨利也比原著更多地牵扯到案情中,最后的杀人动机和凶手一定与“家庭”脱不开干系。

    1. 格蕾丝父母的婚姻并不如她想象中完美,她爸曾多次出轨

    小说:这里跟原著基本相同,格蕾丝一直向往父母“幸福”的婚姻,因此在她第一次遇到乔纳森的时候就觉得自己遇到了梦中注定的人可以携手一生,然而实际上父亲在婚姻里不幸福一直出轨。而母亲的性格则有些偏执,她爸曾几次提出过离婚但是她妈都坚决不同意直至去世,一个虚幻的泡沫吧。

    2. 格蕾丝曾在案发现场周围走动

    小说:没有这段,包括律师,监狱戏,法庭戏,电视采访,格蕾丝晕倒,伊莲娜丈夫的所有戏份等等全是剧集原创。

    3. 乔纳森说除了埃琳娜以外没有外遇对象,只有一次一夜情

    小说:乔纳森有不止一位出轨对象,包括很多病人家属,医院的女同事,亨利在学校的好朋友的妈妈等等。也有不止一个私生子(医院的女同事离职后生了一个儿子)。P.S.很多人猜那个一夜情是西尔维亚,在小说里他俩没有这种关系,西尔维亚为人比较正派,还曾因为劝乔纳森承认医院失职行为而被他骂过。

    4. 学校想让亨利退学,格蕾丝她爸前去威胁校长

    小说:没有这段剧情,原著里学校没有主动让亨利退学,但是当格蕾丝带亨利逃离纽约的时候以惊人的效率飞快地同意了亨利的转学申请。

    5. 伊莲娜有格蕾丝的电话号码并且给她打过电话,伊莲娜画过格蕾丝的自画像

    小说:没有这段,剧集原创。

    【EP05】

    重头戏来啦,这一集的后半部分涉及到乔纳森的童年,揭露了关于乔纳森过敏事件的真相,以至于有点担心亨利是不是也遗传到了他冷血爸的反社会人格

    1. 亨利曾在学校看到过乔纳森和埃琳娜站在一起,秒懂他们的关系

    小说:基本符合原著。但是小说里亨利并没有希望父母可以继续生活在一起,相反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及时告诉妈妈,他认为假如自己当时说了格蕾丝说不定很早之前就跟乔纳森离婚,就不会有之后发生的这些事了。

    2. 亨利在三人吃饭时提起养狗的事,乔纳森失态,格蕾丝追问之下得知了乔纳森早逝妹妹的故事,对乔纳森产生了同情。在跟乔纳森母亲的视频通话中得知了乔纳森的童年故事以及和家人疏远的真正原因。

    小说:这里改编不少,在原著中故事的真相是由格蕾丝自己从乔纳森的家人口中得知的。乔纳森从未亲口承认过他口中的“狗”指代的其实是他去世的一个弟弟(不是妹妹),并且一直在格蕾丝面前抹黑自己的家人不让格蕾丝与他们联系。

    首先在格蕾丝最初了解的“版本”里乔纳森一家有父母,乔纳森和他的一个弟弟,就住在离纽约不远的地方,但是由于乔纳森非常疏离甚至憎恨自己的原生家庭,格蕾丝几乎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家人,只有乔纳森的弟弟在他们的婚礼上出现了一次,还有就是亨利出生的时候乔纳森的父母来看望格蕾丝,还带来了一床乔纳森从小盖的被子。在乔纳森的口中他的父母不讲道理从小就对他一味地指责,因为狗的事情痛骂他,而他的弟弟长大后也不学无术无所事事只能寄住在父母的地下室。所以乔纳森自称长大后就逃离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与家人彻底断了联系,靠一个年迈的老妇人资助并且考入了哈佛医学院,后来就遇到了年轻时的格蕾丝。

    在书的前半部分格蕾丝可以说是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年轻时的她几乎对乔纳森一见钟情,另一部分是因为乔纳森的家人在她看来表现得的确特别无情,她曾经试图跟他们搞好关系比如寄去了婚礼的请柬,但是没有一个人出席,只有乔纳森的弟弟短暂的出现了一会就走了。格蕾丝因为乔纳森可怜的身世而对他特别怜爱和同情,她认为乔纳森能从一个特别冷漠的家庭里走出来而依然保持真诚,积极和善良的初心实在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而且她本人自认为是出生在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所以对于乔纳森这种爹不疼娘不爱的格外同情,甚至产生了一种圣母情怀认为乔纳森的家人只有她了,也不难解释她一直生活在虚幻的泡沫中看不到现实。

    在小说的后期格蕾丝逐渐醒悟过来了,她回到纽约准备最后处理一下出售房产的事宜然后就准备永远离开纽约开始新生活,在走之前她突发奇想打算去拜访一下乔纳森的父母,在乔纳森的老家里她见到了乔纳森和蔼的父母和成年的弟弟,才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乔纳森家原本有三个孩子,乔纳森,乔纳森的二弟,乔纳森的三弟。在乔纳森10几岁的时候父母有事出门,需要乔纳森照看他生病的三弟(大概3 4岁左右),但是乔纳森很不爽觉得照顾孩子耽误他出去玩了,后来当父母回来的时候这个最小的弟弟已经被发现在街上出车祸去世了,鉴于这个孩子当时在生病,几乎可以断定即使不是乔纳森故意把他带到街上的,就是他明知三弟在街上却不阻止。一家人都伤心欲绝,但是乔纳森没有一丁点的歉意和愧疚,他长大后离开家接受了一个老妇人的“资助”(其实是包养)并且拒绝跟家人重修于好,还打电话给家人拒绝他们出席婚礼,所以他的二弟当时才只远远看了一眼就走了,亨利出生时他的父母坚持要来看亨利,但是一走乔纳森就把他们送的那床被子扔了。

    此外乔纳森声称一事无成的混混二弟其实学历很高并且温文尔雅,是一家中学的副校长,并且跟父母一起收养了乔纳森和埃琳娜的孩子(埃琳娜老公不要这个孩子,带着大儿子离开美国了),可以说是菩萨转世的一家人了。。。

    在剧中并没有完整的展示乔纳森原生家庭的故事,只出现了乔纳森的母亲,还给她安了个不能容忍语法错误的人设,有点像是烟雾弹,让观众忍不住去想:会不会是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会不会是女主和女主所在的上层社会给他压力大?会不会是“小三”太咄咄逼人精神有问题?好像乔纳森的所作所为都“情有可原”,就像那个邋遢律师说的,【虽然人“烂”但是绝对不会是凶手的那种人】。我还是认为他是凶手,期待下一集吧~

    【EP06】

    终于季终啦撒花~虽然在看完第一集后有写下说如果最终结局跟原著一样会有点无趣,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却越来越希望能够坚持原来的结局,结果不出所料,乔纳森作为一个在原著中几乎从未正面出场、一直存在于别人回忆与口述中的人物,在剧集中有了更加鲜活的形象和更加厚脸皮的演技,休叔的人格魅力也让PUA的成果更有说服力了。这集对比之余主要来说一下主要登场人物在原著和剧集中的结局吧。

    1. 乔纳森解释湖畔小屋发现的锤子很有可能是费南多嫁祸他,因为他和埃琳娜经常去那里偷情

    小说:原著里凶器就在案发现场不存在寻找凶器的问题,乔纳森从一开始就差不多被明确为凶手了。书中并没有提及乔纳森是否会带情妇到湖畔小屋偷情,但是鉴于他出轨的人数相当可观因此不排除有这个可能性,其中之一我上面忘记说了就是乔纳森登上封面的《纽约》杂志主编的亲戚(见EP01,没错他连上封面都是走后门睡来的)。

    2. 米格和费南多出庭作证

    小说:剧集原创。案发后费南多因为有不在场证明很快被排除了嫌疑,他知道小女儿是乔纳森的孩子后不肯认她,只带着儿子离开美国回到了自己原本的国家。小婴儿后来被乔纳森的父母和弟弟一家收养

    3. 闺蜜西尔维亚给律师传话,帮助格蕾丝扳倒乔纳森

    小说:鉴于原著中没有任何法庭戏所以这一段也是原创。小说中西尔维亚不是格蕾丝最好的朋友,但是算是格蕾丝在纽约贵妇太太群里价值观最相近也是唯几的比较亲近的人之一,是一个非常正派的律师和独立坚强的单身母亲。当案情谣言四起所有人都躲开格蕾丝的时候,只有西尔维亚坚定地相信她。

    在原著里格蕾丝心里一直惦记着的是自己从小到大最好的朋友(剧里删了这个角色),这个好朋友跟格蕾丝相识于青少年,关系一直特别要好还一起上了大学,但是当格蕾丝遇到乔纳森后她们就渐渐疏远了,后来好朋友参加完格蕾丝的婚礼后就再也没有了联系。乔纳森一直洗脑格蕾丝,说这个好朋友是嫉妒他们谈恋爱,格蕾丝也因此对好朋友有了怨言。案发后格蕾丝逃离到湖畔小屋,接到了好朋友打来的电话,才发现当时好朋友原来是被乔纳森逼走的,她早就察觉到了乔纳森的不对劲,但是乔纳森一直从中作梗,好朋友害怕格蕾丝会在乔纳森和她之前选择前者,因此只能默默退出。最后两人十几年后终于重修于好,好朋友还给格蕾丝介绍了新工作,两人每周都能见面吃饭。

    4. 格蕾丝在法庭上说自己的全名是Grace Reinhart Fraser格蕾丝·莱因哈特·费雪(莱因哈特是她娘家姓),她在第一次遇到埃琳娜的时候自我介绍叫Grace Fraser格蕾丝·费雪

    小说:这里我漏掉了本来应该在EP01补上的细节,首先剧集不光改了埃琳娜的名字也改了格蕾丝的姓,原著里乔纳森的姓是Sachs萨克斯,全名Jonathan Sachs,格蕾丝的全名是Grace Reinhart Sachs。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读起来好听所以改了 ? 毕竟 Sachs听起来有点像sucks……

    另外一个细节是关于冠夫姓,书里有好几处着重描写格蕾丝大多数情况下都自称自己是Grace Reinhart格蕾丝·莱因哈特,她从来没有单独冠夫姓称自己为Grace Sachs,甚至当别人这样称呼她的时候她会觉得很奇怪不自在。书里没有具体解释格蕾丝为什么不想冠夫姓而是一直保留娘家的姓氏,毕竟在案发之前她一直很爱乔纳森,不知道是否可以当作格蕾丝仅存的直觉在冥冥之中提醒她呢。

    5. 亨利偷藏锤子,为乔纳森隐瞒罪证

    小说: 亨利在原著中的戏份没有那么关键,在乔纳森逃跑后亨利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作为一个12岁的孩子,他在面对这场冲击的时候最大的反应就是沉默,案情发生后格蕾丝带着亨利逃离了纽约来到了祖宅湖畔小屋,在这里度过了圣诞节,并且最终定居在这里,亨利也转学到了这边的学校。格蕾丝一开始还十分担心会耽误亨利的教育,后来发现这里的学校教学质量不输里尔登,亨利不仅在这里交到了新朋友还喜欢上了运动,格蕾丝这才发现亨利实际上并不喜欢小提琴

    另一个有关亨利的插曲是,在小说的开头亨利在因为学校里一个好朋友不跟他说话了而不太开心,后来最后发现原来是乔纳森和那个小男孩的妈妈曾经搞在一起被小男孩发现了所以疏远了亨利(没错又又又是因为乔纳森),后来亨利也知道了真相,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让父母重修于好,即使到了湖畔小屋也没有任何抱怨只是闷闷不乐,他最后悔的是在看到乔纳森和埃琳娜在一起后没有及时告诉格蕾丝。

    6. 格蕾丝和乔纳森的结局

    小说:格蕾丝和亨利一起搬到湖畔小屋后逐渐走出了阴影,她和自己和父亲关系更紧密了,和多年的好朋友重修于好,离开了纽约虚伪的社交圈知道了谁是真正关心自己的人(西尔维亚),终于见到了乔纳森的父母和弟弟并且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有了新工作,和亨利一起养了条狗,还遇见了一个新的男人准备开始慢慢发展,更重要的是,她在小说开头一直在推广的一本指导男女感情、希望人们能看清自己的伴侣的书(对应原著的名字《You should have known早知今日》),居然出版社还想继续出版。

    而在书里一直在逃亡的乔纳森也在最后给湖畔小屋的格蕾丝写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在信里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歉意,通篇只是讲自己有多爱格蕾丝和亨利,并且希望他们能来找他,一家人团团圆圆一起逃到加拿大去。格蕾丝这时候早就清醒了,很快就把这封厚颜无耻的信交给了警察,但是警察却没有在信中约好的地点埋伏等到乔纳森,最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乔纳森最终在巴西落网。最后的最后格蕾丝曾问警察,乔纳森为什么会给自己写这么一封信?他应该明知道自己已经不会相信他了,却故意写了这么一封信,是猜到她会把信交给警察所以故意写了错误的地方,把警察都吸引到加拿大边境然后逃到其他的国家吗?警察耸耸肩说,也许有些人就是想直到最后还要故意恶心你一下

    从书中不难看出格蕾丝和亨利其实在纽约都过得不是很快乐,例如各方面的压力,与自己家人和朋友疏远等等,而乔纳森就是那个毒瘤只不过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格蕾丝曾自白说她发现人生就是一个“失去”的过程,这一点她是在乔纳森身上学到的,因此自然而然地认为这就是所有成年人都要经历的,然而事实是,有时候可能只是因为身边多了一个烂人罢了。

    附,贴一个我在评论区发的原著里最能体现乔纳森影帝级别演技的“爱马仕”事件: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03007233/

    END

  • 头像
    Josemo

    曾凭借瑞典电影《更好的世界》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电视剧《夜班经理》获得艾美奖迷你剧集最佳导演的苏珊娜·比尔这次和开发了许多经典律政题材电视剧的大卫·凯利合作,带来了本该在2020年5月上映的HBO迷你剧《无所作为》。苏珊娜导演的电影和剧集往往都非常注重风景和色彩的运用,如同舞台剧的布景一样,为她要讲述的故事设定一个基本阀值。这回她带领我们领略了冬季日里泛白和夜晚泛黄而又暧昧的纽约,似乎在提醒我们,这繁华如出城市背后的种种,大概都只能一笑而过。

    这部剧讲述的是弗雷舍一家的故事,格蕾丝是一名时薪不菲在纽约上东区执业的心理治疗师和身为肿瘤医生的丈夫及一个喜欢拉小提琴的儿子生活在纽约市区的一幢大房子里。佛雷舍一家的生活看上去如同冬季白天的纽约一样,简单、幸福、纯粹、不时有意无意地向外人展示其无懈可击。然而,这脆弱却又略显乏味的表象之下,就如同华灯初上的纽约一样显得暧昧又充满骚动。儿子学校四年级转来的新生母亲艾莲娜如同夜里向上飞升的烟火一样,冀望以其短暂却明亮的一瞬揭开这暧昧的假象。她就向一个炸弹一样,袭向了格蕾丝的上层生活圈。她在这所学费50000美元一个学年的贵族学校,如同一个入侵者,给了那些名门贵族们一瞥下层人民生活的机会,如同格蕾丝的名媛朋友所说:“谁会在送完孩子上学后,有空在校门前瞎坐呢?这操蛋的可是在纽约!”

    艾莲娜短暂的出场时间,将情节推进的急转直下。先是在学校慈善晚宴的筹备会上当众喂乳,虽然格蕾丝感到不舒服却说不过是一个母亲在喂小孩罢了。接着在运动馆的第二次相遇,艾莲娜一丝不挂、落落大方却又略带挑衅的站在格蕾丝面前,让她显得局促又不安。然而第一集的最后,艾莲娜死亡的消息瞬间将一切带进到一场漩涡之中。格蕾丝被逼不得不直视这个生活入侵者和其可能给她生活带来的影响,她开始焦虑的寻找她那个声称去外地参加研讨会的丈夫。

    格蕾丝身为心理咨询师在谈及两性关系时,认为人们对于他们卷入的情感牢笼是自投罗网。因为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忽略或者逃避了伴侣身上的某些特征,换句话说,对于伴侣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却又无所作为。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他是花花公子、他手脚大方、他自满自大、从你们的第一次交谈、第二次约会时,你心里就明白了。但是,随后你却会下意识地说服自己,忘却那些你对他的评判并以经过更长时间的相处,你比之前更全面地了解他而作为有力的论据。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是不是也时常这样。你第一次和房东聊天,就明白他其实是个难搞的人,却因为找房的压力和随后几次的见面而说服自己,他大概也没那么糟糕?你第一次和雇主聊天,就明白这家公司并不适合你,却因为担心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而鼓励自己这家公司还不错?你第一次和那个人约会,就明白你对他其实并没有什么兴趣,却因为年纪和条件而告诫自己不能眼光太高?

    随着丈夫的失踪,他和艾莲娜死亡之间的关系以及他那不为人知的一面开始慢慢示人的时候,格蕾丝也不得不问自己这个问题:“是不是,我自己一早就知道他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而我却有意识地忽略了他的这些特质呢?”格蕾丝在纽约长大,家庭条件优越,孩子的贵族学校费用由其父亲承担,她的生活经历就建立在这些稳固而又坚硬的金钱关系中,她一生都在享有特权的状态下生活,然而关键的是这种享有特权的状态让她很难意识到自己真的在享有特权。在这种稳定而又积极的世界观中,她们会倾向于将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归因于是其自己努力而来,而其他人要么是不努力、要么是不聪明、要么是没眼界、所以他们没办法过上富足的生活。吊诡的是,格蕾丝似乎从接触到艾莲娜时就明白,这个女人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破坏、这个女人所处的生活状态并非一个她不够努力就能解释,然而她却选择一再地忽视这些细节,从而劝慰自己。

    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对一本好书进行电视改编最为重要的是得在原作基础之上进行适当戏剧化改编。这样可以在保持原著精华之上但是却又有独立的意识表达。所以这部剧虽然是对《You Should Have Known》的改编,但是在其人物设置和核心表达上都有所变化。苏珊娜想通过格蕾丝的故事来探索,如何讲述一个混乱不堪的故事。如何讲述一个充满困惑的故事。如何讲述一个噪杂喧嚣的故事。如何讲述一个即使你一直以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崩塌了,而你却要继续正常或假装可以正常生活的故事。讽刺的是,这些故事并不只是故事,而是你我生活在其中的现实。

    如何讲述好一个混论不堪、噪杂喧嚣、乐此不疲的故事?环顾一下四周、偶尔看下新闻、不时刷刷网路?比戏剧更为荒诞的现实不会让你失望。美国作家乔纳森在他的作品《纠正》里最后如此写道:“然而在他咽气之后,她对着他额头轻轻一吻,随即与丹尼斯和加里出门,走入温暖的春夜。现在她觉得什么也不能扼杀她的希望,无论什么。她已经七十五岁了,她将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

    大卫·凯利几年前就买下来原著的改编权,但是因为原著缺乏影集所需要的情绪冲突而先改编了两季的《大小谎言》,然而原著里对曼哈顿上层1%人群的锋利笔触让其久久不能忘怀。当他向导演交出第一集剧本时,剧情的走向可以偏剧情也可以偏悬疑。而导演青睐对“我到底能相信谁”的追问,于是剧情走向了悬疑风格。然而,太阳底下无新事,大多数人看完首集后即使猜不到结局,大概也都有其内心笃定的剧情走向。虽然导演极其老道地用蒙太奇及手持镜头极力想增加剧情的悬疑性,而这种过度地细节镜头运用也时常会让人略感厌倦和丧失耐心。重要的并不是在于他值不值得你相信,或者说不是在于他做没做。说实话,重要的是你自己。而更为重要的大概是希望在不久的一天,你能走入温暖的春夜,而不是在七十五岁时。

    更新(以下有结局轻微剧透):

    上面的影评是基于第一集及原著的情节基础之上而写的。HBO虽改编较大但核心未变,也印证了导演接受采访时所说的既保持了原著的精华同时也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最后亨利和格蕾丝背对乔纳森的呼喊,头也不回时,算是点题。评论区蒂娜的评论视角独特,观点深刻,谢谢大家!

  • 头像
    射手座恶魔

    诸多地婚姻当中,真正和谐、平等和均衡地关系几乎是不存在的,总有一种微妙的奴役存在着,甚至有一种食物链存在着,总有一方处于被奴役、被压榨和被啃食的地位。

    在《大小谎言》爆火之后,妮可 基德曼又一次出任制片人和主演,和HBO合作,启用苏珊娜比尔和大卫凯利担任导演,推出迷你剧《无所作为》,并且妮可还亲自演唱了片头曲。

    在第一集的前十五分钟,我以为这就是个《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之类的剧情,上东区富有家庭的婚姻、子女教育、事业的冲突和矛盾而已。可没想到,进度条到第18分钟,突如其来的美女祼体吓我一跳,好吧,HBO,不愧是你。

    《无所作为》目前更新到第三集,从第一集开始,节奏和叙事就非常抓眼球,那段小提琴的BGM也是太带感了。

    说说这剧吸引我的点吧,在《大小谎言》中,妮可扮演的是一位高知女性,却深陷在丈夫的家暴中无法脱身,一次次被家暴,一次次又被丈夫的祈求、温柔、爱抚所打动,一次次想离开,一次次又觉得自己没有选择和力量。这种变态和扭曲的爱,蒙蔽了曾经是律师的她的心智,让她觉得可能没有谁的婚姻是完美的,为了孩子选择将就,最终是通过四次心理咨询,心理医生让她逐步地看清了真相,接受了现实,放下面子和虚荣心,开始一步步进行自救。

    而在《无所作为》中妮可扮演的是一位心理医生格蕾丝,她曾经挽救过许多人的婚姻,她能够在谈话中直中靶心,一针见血的指出当事人情感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行为逻辑,从而让她的客户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和情感误区,将一团乱麻的感情生活逐步理顺。

    多复杂、多难搞的婚姻迷宫,其实都有着相对应的情感模式。

    一对同性恋人来找她,解决的是其中一方总是出轨的问题,格蕾丝在与双方交谈之后,指出,一方总是出轨,并且还总是容易被伴侣抓包的原因是:出轨方享受被伴侣发现的感觉,因为这是一种较量,为的是向对方证明,你并不能掌控我。此话一出,一方拂袖而去,出轨方乖觉的坐在沙发上表示,医生你真厉害,直切要害,我们的情况就是这样的,现在我要出去安慰一下他了。

    而另一个女客户则歇斯底里的抱怨着自己的丈夫昨天晚上冲自己发了多大的脾气,而她怀疑丈夫有躁郁症。

    格蕾丝斟酌许久,才缓缓地说出:这是你的第三段婚姻,你平时是我认识的人中最有判断力的人了,你会至少试20双鞋子,才会选择一双,你选择染发师甚至会做背景调查,你选择我,肯定也对我做过背景调查,但唯独对于恋爱这件事,你一旦遇到让你动心的男人,你的那些判断力就消失了。记得你上一次来我这里,我们本来是要谈谈你的第二段婚姻,但那天我清楚记得,你是飘着进来的,一直在兴奋地跟我谈起你刚刚认识的这个男人,也就是你现在的丈夫。也许并不是你的丈夫一定会有躁郁症,也许是你的情感模式出了问题。

    真相往往残酷到让人难以接受,所以人们付高价请心理医生来告诉他们实话,但往往听到真相后又气愤到不愿相信,不愿接受。宁肯指责是心理医生不够专业,比起承认自己的无能、失败,还是指责他人更容易一点。

    看上去多复杂、多难搞的婚姻迷宫,其实都有着相对应的情感模式,很显然格蕾丝是非常擅长找到那把钥匙的人。

    这里必须得赞扬下女神的演技,在《大小谎言》中,她是湾区慵懒迷人的全职太太,她是需要心理医生指点迷津的那个人,在心理医生指出她和丈夫之间是否存在家暴时,她仍然逞强的不愿承认,认为她不是弱者,她也还手,只是之后粗暴的性爱让她难以接受。在真相面前,妮可扮演的瑟莱丝特紧张、抗拒、痛苦,不愿承认自己是受害者。但最终,在咨询师的包容下,她回顾了他们的婚姻历程,意识到这就是家暴。 然后,泪流满面,几近崩溃。 哭着说不止一次强烈地想要离开佩里,但当真的想到分开时,心里却是撕心裂肺的痛。以前我不觉得妮可的演技有多好,但正是这段表演征服了我。

    而在《无所作为》里,她又化身为纽约客,她是心理医生,是观察别人,给出别人建议的那个人。妮可扮演的心理医生的感觉仍然非常到位。可能因为妮可基德曼的父亲本身就是一位精神科医生,也是一位大学教授,她的父亲曾经为很多人做过心理辅导。所以妮可这几年参演的美剧都有着心理学的背景和元素。

    什么是纽约客?正如剧中一个精英律师妈妈的说法:这可是纽约,在纽约却不忙得要死是种罪恶。

    我们以为多大的罪恶,不过是一个底层的年轻妈妈在送完儿子上学后,坐在学校对面的长椅上发了一会儿呆而已。而这被纽约上东区的精英妈妈认为,你看她既没有拿本书,也没有忙得团团转,而只是干坐在那里,真是罪恶。

    纽约上东区的家庭,每个人都忙碌有序,见缝插针,多线程处理各种事务,但还保持着光鲜体面,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

    我们是否都生活在自带滤镜的泡泡里,而有些真实的事却被我们自动忽略了

    上东区的富人家庭,自然夫妻双方的工作都很体面,格蕾丝应该是从小过着小公主般生活的那类幸运女孩,自己是小有名气的心理医生,丈夫乔纳森是一位儿童肿瘤专家,儿子上的是需要考量和筛选父母收入、家世、职业和教育经历的私立名校。

    一个是心理医生,一个是儿童肿瘤专家,这意味着两人的工作都是压力极大,对身心和情绪稳定都有极大考验的工作。

    乔纳森每天面对的都是身患癌症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对于他们来说,医生是像神一样的拯救者。而每个医生都想尽全力去救治自己的病人,但最终的结果也往往是无力回天。乔纳森会参加自己每个病人的葬礼,参加自己病人的葬礼,会是种什么样的心情,可想而知。

    在外界眼中,乔纳森是位极有爱心的医生,他富有同情心又幽默,不是那种冷冰冰告诉孩子父母,你的孩子会死的那种医生,也曾登上过著名杂志。专业、敬业、富有爱心,这也是格蕾丝对丈夫的印象。

    所以,当丈夫回到家中,情绪稍有波动时,格蕾丝是很体谅和照顾丈夫的。

    但在同事的眼中,乔纳森却是另一种模样。他喜欢并且非常享受被小病人的父母当成神一样的存在,他享受着这些人对他的迷恋、崇拜和瞩目,这在某程程度上助长了一种极其不健康的自恋和膨胀,于是,当一个七岁小男孩的年轻、美貌又脆弱的母亲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出轨了。无论是职业规范、道德还是婚姻,他都破了忌,犯了错。

    格蕾斯作为一个心理医生,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就是能够倾听、观察她的客户,并且无论对方是怎样的人,她都要接纳对方并与之共情。这样长年的职业生涯使得她看上去非常的善解人意,无论对方多么不合群,她都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去理解对方的行为,使对方放松下来。

    所以,当一个格格不入的闯入者埃莲娜到来的时候,即使其他的妈妈们都表现出了疏离和不可理解,格蕾丝仍然释放了最大的理解和善意,甚至当埃莲娜在健身房的浴室故意一丝不挂的祼体出现在她面前时,她仍然保持着克制和礼貌。

    我并不是说格蕾丝有什么不对,而是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有时候过于善解人意和体谅对方,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麻烦和痛苦。

    比如,格蕾丝对于丈夫的理解是:他和原生家庭不睦,小时候养狗造成了创伤,每天的工作压力极大,病人的死亡也是一种创伤和濒临崩溃的体验,这些都使得她对丈夫充满了怜惜和爱的光环,而忽视了很多本应引起警觉的真相。

    而乔纳森却对妻子的软肋了解得更加精确,他知道说哪些话会逗她开心,说哪些话能够马上让她对自己怜惜,甚至在当他被作为杀人嫌疑犯抓起来之后,他仍然能够牢牢抓住如果儿子有一个杀人犯父亲,这对孩子将有多不利的影响,而让明明已经知道他出轨,并且还在外面有一个私生女的妻子心甘情愿的拿钱出来为他请最好的律师,搜集各种证据来辩护。

    并且,丈夫还能够利用格蕾丝和父亲之间的隔阂,顺利向老丈人借出巨款,既能瞒住老婆,还让老丈人感激涕零,感谢女婿给了他一次帮助女儿的机会。这可真是扮猪吃老虎啊。

    即使曾经的朋友 、自己的父亲,乔纳森的前同事都在提醒格蕾丝,不要相信他,远离他,保护好自己和孩子,而格蕾丝仍然执意地相信丈夫,是那个女人在纠缠他,或许是那个女人有强迫症,她疯狂的爱上了能够拯救自己孩子的神,所以干出了很多疯狂的事。

    心理学上认为,当遭遇伴侣背叛之后,会产生几个阶段:悲伤、愤怒、否认、恐惧、适应、孤独、友谊。

    在最初的悲伤和愤怒过后,因为被背叛的情绪实在过于痛苦,而人的心理机制又非常的巧妙,它只让我们感受到自己能够承受的痛苦,这样我们就不会崩溃,难以承受的痛苦就被放在了“否认的袋子”中,要等到我们足够坚强,能够承受这份痛苦时才会被释放出来。

    你看,即使是心理医生,也仍是凡人,只不过,作为格蕾丝,她应该会对自己的情绪和心理有洞察力,相信在以后的剧集中,会有她慢慢走出来,认清真相的剧情。(当然,如果编剧安排是她有人格分裂,是第二人格杀人的话,那就是另一种剧情走向了。)

    《无所作为》值得一看,如果说硬要挑女神一点毛病的话,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女神可能针打得稍有点多了,侧颜无敌,非常美,但就是有点僵了,甚至有点影响到她的微表情了。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