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佩皮诺·德·菲利波卡拉·德尔波娇朱丽叶塔·马西纳约翰·奇兹米勒DanteMaggioCheccoDuranteGinaMascetti朱利奥·卡利SilvioBagolini贾科莫·富里亚MarioDeAngelisVanjaOricoEnricoPiergentili雷纳托·马拉瓦热JosephFalletta福尔科·卢利CarloRomanoFannyMarchiò弗兰卡·瓦莱里阿尔贝托·博努奇维托里奥·卡布里奥利阿尔贝托·拉图瓦达Mi
类型:剧情爱情音乐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阿尔贝托·拉图瓦达 状态:正片 年份:1950 地区:其它 语言:其它 豆瓣ID:1294343热度:353 ℃ 时间:2024-08-15 11:10:18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费里尼正式作为导演与别人合作的第一部电影,也是首次对自己童年经历以及杂耍剧团情结的礼赞。
一群在意大利城乡到处流浪谋生存的杂耍艺人,可爱、可憎又可怜。
........................................................................................................................................................................................................................................................................................................................
《卖艺春秋》应该比有所功名之后的《八步半》《甜蜜的生活》更应该看作是代表费里尼的影响自传。虽然是舞台剧团形式,但毫无疑问指代的是托拉斯片场的商业模式及其中创作者的生存状态。
从《大路》到《阿玛柯德》,费里尼总喜欢描述外在的诱惑给贫贱情人间带来的疏远和背叛以及基于权力关系不对等所产生的虐恋。或许费氏在描述爱情的同时,总还会留出一手,让阶级感情充当爱情破灭的填充剂。这也是他自己的“马戏新现实主义表达方式”所在。不过他在后期放弃了这种表述,将阶级差距带来的观众同情转换到了艺术家乏力期空洞的精神内部,从而融入了心理现实主义的浪潮中,与安东尼奥尼们交相辉映。
在《卖艺春秋》-《白酋长》-《大路》-《小丑》前中期作品序列中所持的“底层娱乐业从业人士”的现实主义切入点,也自然而然地为其下一时期向艺术与艺术家文艺转换充当了基本创作逻辑。相比《八步半》中颐指气使的愁云惨淡,职业生涯早期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所展现出的惶然和随意,反而更加说明费里尼作为意大利导演所具备的国族特性,也与个别具有知识分子传统导演所书写的元电影焦虑拉开了经验距离,从而提供了完全特殊的导演的个人读本。
费里尼处女作的片名,(中文译“春秋”字眼更是绝妙之意)似乎更像是垂老导演盖棺定论的封刀之作。或许是他自己也有意玩味了这种表达历史性的脱落所带来的对于自身经验书写的反诘。于是在那部本来要写出其个人艺术绝对分野的“受戒”之作那,他却模棱两可地犹豫,最终像伟大音乐家命名他们一时难以把握自身感情要旨的篇目那样,不做描述性的概括,以无情感意义的数字冠之——《作品8又2/1号》。回头看向那个半步或者一部,才是没有强说愁的费氏最果断的真实所在。
在费里尼早期作品中,塑造了一批独一无二的“非典型”的角色,导演并没有将角色置于传统的新现实主义的背景环境下,而是更多从角色经历外界因素作用到自身主观态度的转变,在人物扮演社会角色时,他是戴着“面具”的,而摘下“面具”,隐匿的个人品格就真实的显露出来。
本片中,费里尼向观众展现了杂技团世界,这在其后的作品中也不断出现,这一元素原本具备一定的错觉,角色在舞台上的光鲜与真实生活的平庸,不断揭露人物的真实面目。主角切科是一名外表光鲜,实则穷困的杂技演员;莉莉安娜是一名野心勃勃一心想做演员的女人,切科也因为她而背叛了自己的妻子。当切科在火车上第一次与莉莉安娜相遇,两人来到车厢连接处,这个私密的空间下,面对性感的莉莉安娜,切科摘下虚伪的面具,“行使着剧场导演的权利”,然而莉莉安娜的耳光使切科不得不收敛。这也奠定了切科在人物关系中的处境,过早的摘下“面具”使他一直处于被动的感情地位。
在切科一直为莉莉安娜实现演员梦的过程中,二人的情感纠缠也变得错综繁杂,切科深陷其中,莉莉安娜却在慢慢的抽离这段情感,在莉莉安娜转投另一位更有前途的制作人后,切科终于无法抑制内心的情感和本能的意识,为她付出那么多应该以同床共枕作为回报,然而莉莉安娜此也暴露了真实本性,使切科发现了莉莉安娜纯真面孔下的真实面目,而他也无法再继续扮演中年的花花公子的形象,他向她展露了内心真挚的情感,但她无法体会这种感情的深刻。她打了莉莉安娜一计耳光,朝思暮想的姑娘竟然答应了他,但这时切科选择了离开,也是只有这一次,切科抛开自我强加的社会角色的假面,遵照自我内心的情感,如果说真实的面孔是由人类天生的情感和本能的潜意识取决,那切科在感情面前无疑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在离开莉莉安娜住所走上台阶的时候,背景音乐出现一片喝彩和掌声,随后背景出现一列电车,反复回看无法分辨声音的来源,这一手法虽然不符合逻辑但是却充满诗意情景,仿佛观众也为切科的行为喝彩。
可想而知,这段感情最终以失败收场,莉莉安娜还是跟随了更有前途的制片人而离开了切科,在结尾处,站台两端的列车,莉莉安娜和切科驶往不同的方向,莉莉安娜发现了切科并告知自己实现了梦想,而切科也追逐着列车讲述自己“可人”的成就,然而回到自己的车厢,他依旧是一个潦倒的杂耍艺人,在正常的生活轨道里,切科还是以其“原始”的面目扮演着,面对邻座的年轻姑娘,他依旧沉浸在自我定义的社会角色的假象中,他也继续迷失在错觉与现实的境遇之中。
电影着重的笔墨当属杂技团当家团长,从喜到忧,仅从样貌说来稍微带感一点即可完成分配的任务,因为他长了一张希特勒气质的脸庞和德尼罗的脸痣,对于女主角只需选中好看的花瓶即可,我还认为这位戏中乡下的姑娘有点多了,显得高贵,这样在他冷艳之处就无法稚嫩,当她主动起来又缺少滑稽,机灵过余又不明所以,尔尔,此等花瓶乍一看流连忘返,多一句台词就显得画蛇添足。反而马西娜的加入中和掉了失衡的部分,从第一眼看过去,就是妇人家的举手投足,给几个不经意的特写,安排点偷龙转凤的表情,就很难猜测到底是故意为之还是体验后的手到擒来,这可是她与导演7年左右婚姻的时间节点,倘若真有七年之痒的说法,此时间段上的雌性显然比雄性更有活力,稍微激发就能游刃有余,当然也先得有游刃有余的底子才行。
莉莉别人从一开始就是两巴掌告诉团长,你不要乱摸哦,我只是谈表演上的生意,恩,就是谈生意而已,然后一阵乱侃打些感情牌比如我出于对舞台上团长的信任才来投靠你的,团长没占到便宜当然要搪塞一点艺术气质的话来当挡箭牌,暗里其实是剧团实在太小,对于新人的加入,哪怕有才华的新人也充满了无力感。莉莉显然不是能够立马放弃的人,情节安排就是前后几次见缝插针,终于有了上台的机会。
在第二次表演莉莉第一次上台的时候,有一处非常有意思的场景,大概也是电影里面最好玩的桥段了,那些常规资深要登场的演员在上场那一刻都会被头上漏水的地方滴下来的水冲到自己脸上,然后又要马上收紧心情,满陪笑脸奉献自己的艺术生命,莉莉并没有经过这么一幕,所以她在之后的选择上就与小剧团的人就有与众不同的区别,除了简而概之剧团十分穷陋憋屈以外,导演也只是在此处间接描写了剧团人物的职业印象,对他们来说,舞台无不就是世界。
莉莉出了小名,和她那白花花的大腿有直接的关系,这里没记得是她故意扯烂裙子的还是如何,但是要出名,这不是最简单方便的方法么,这么个有心计的聪明女子,到这个时候团长基本上是驾驭不住了,再到后来老板请他们夜宴的事情,更加促发了团长的恻隐之心,你想,我发现的女子居然被上层阶级如此看重,我心底上是得多有面啊,心气一下就高不可攀了,从那时挽起莉莉的小手,就开始走向了万劫不复的道路。
莉莉对团长的能力其实是明察秋毫的,只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当面戳穿,直到团长打了她一巴掌,莉莉好开心,那一刻起她大概就又有了新的盘算,表面上全身心支持团长的事业,背地里也不知道干些什么事情,说不定拿着自己刚刚煮熟的简历跑到其他地方去悄悄投稿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情。至于团长嘛,在舞台上时生活在掌声当中,已经是很危险的事情了,台下若还是生活在幻想之中,后果难免不堪,你看这种高强度低收入的压力没让他喊苦,莉莉一个事业劈腿的通告就让其昏厥可以得知,他是跌到了多低的谷底,哎哟,还是不说了罢,我都不太忍心了。
你说莉莉要是全无感情,也不是这样,最后在火车上莉莉对着以前剧团的女人们那装模作样的表情就可以看出完全是在硬生生的报复啊,因为里面只有团长一人对她是真心诚意的,所以当发现团长后,那要出去演出的迫切需要分享的心情瞬间溢出,也只有在这个时候,莉莉是最单纯的,像是一个迷路的孩子在树林中喊着父亲的名字,团长激动地又戛然而止地挥了挥手,那一刻显得有点消瘦。
春去秋来又一村,其实哪有什么不同,莉莉把事业做成生意,团长把生意做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