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喜剧片  »  艾德·伍德

艾德·伍德  艾活传(港) / 艾得伍德 / 爱在好莱坞的日子 / 埃德·伍德

5人已评分
很棒
8.0

主演:约翰尼·德普莎拉·杰茜卡·帕克比尔·默瑞马丁·兰道帕特丽夏·阿奎特杰弗瑞·琼斯丽莎·玛丽

类型:剧情喜剧传记导演:蒂姆·波顿 状态:正片 年份:1994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1293683热度:419 ℃ 时间:2024-08-15 15:02:35

简介:详情  这是一部关于奋斗的个人自传电影。1951年,心怀大志的艾德•伍德(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饰)终于等来机会上演一出自导自演的电影,但是,这个计划不久就夭折了  艾德并没有气馁,而是接着又一个一个的找投资...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这是一部关于奋斗的个人自传电影。1951年,心怀大志的艾德•伍德(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饰)终于等来机会上演一出自导自演的电影,但是,这个计划不久就夭折了  艾德并没有气馁,而是接着又一个一个的找投资商,找演员,甚至连他的女友也被拉进剧组参加演出。每次总是准备工作进行得大半时,电影合同最终还是没有拿到,梦想一次次的破灭,女友也离他而去。  我们的艾德虽然自此住进了医院一阵子,但他还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梦之旅:还是到处跑着找投资人,苦苦跪求那些著名演员加入自己的剧组,在电影院里被观众的臭鸡蛋烂番茄打得抱头鼠窜。场面热闹而搞笑……
  • 头像
    MaxHorowits
    很久没有让我有写影评的冲动的电影了。

    我其实是先看过了《外太空九号计划》,真的很烂。劣质道具,傻逼台词,弱智剧情。但是剪辑竟然很流畅。高品质Cult片。

    看《Ed Wood》的时候居然很悲剧地只是觉得Ed Wood这个名字很熟,也没想起来什么,看到最后了才幡然醒悟,哦,原来这就是那个“史上最烂导演”。

    Johnny Depp常常露出那种陶醉的笑容,呲出一口大白牙,沉吟良久才说,“Cut! It's perfect!”

    这是一个追梦的人,他的梦很特别。

    往往对着两种人,我会想说,“不要以为全世界都绕着你转好不好?!”一种是盲目自我不顾别人感受的人,很讨厌,《她比烟花寂寞》里Jacqueline一直给我这种印象,我确实很佩服她的才华,但是我真的非常讨厌她,恨不能掐死她的那种;另一种就是整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的人,看着又好气又好笑,还很可怜。当然,Wood属于后一种。

    也许就是Wood的这种品质触动了Tim Burton,因为Burton也曾经是那样一个活在自己的鬼魅世界里的怪小孩,Vincent简直是他的自白。这是惺惺相惜的一种共鸣。

    不过Burton幸运许多,他喜欢的也可以卖钱。

    关于Wood的烂水准我真的不想多说,其实他拍的东西还是让我微微笑了一下的,也算有娱乐价值,不过如果我真的花了钱进电影院看了他的片子,八成也是要加入砸西红柿的行列中去的(这点我就很奇怪了,难道那些人都是带着西红柿进的电影院么???)。

    但是Wood其人还是很值得细品一番的。他,一个异装癖,居然其实很有女人缘。据说他在遇到Dolores之前是很花花公子的,很擅长乱搞男女关系,却直到Dolores,他才敞开胸怀,承认了他的特殊癖好,被Dolores当成怪胎。然而Dolores却没有因此放弃他,反而继续帮助他拍摄《Glen or Glenda》,一部他引以为傲的讲异装癖变性的低成本电影。后来她终于受不了这些电影的傻气,选择了离开Wood。后来她成了一个成功的编剧。

    Bela Lugosi,一个过气的吸血鬼明星,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给予无上的尊重。在他眼里,扮演吸血鬼是一门艺术,手势,腔调,神态,都要性感而庄重。Ed Wood非常崇拜他,两人因为一次街头偶遇成为了莫逆的忘年交。Lugosi可以欣赏Ed的台词,他觉得Ed很了不起,他说他过去拍个电影导演一天只能拍一到两幕,而Ed一天可以拍25幕。

    他吸毒吸了20年,以至于到老了要同时遭受病痛和贫困的煎熬。他自尊心超强,所以很容易情绪崩溃,他不止一次因为半夜摔倒打电话给Ed求救——而Ed也总会及时赶来——他说他是个废人了,他不知道要怎么办,然后像个孩子一样嘤嘤地哭起来。Ed这时拍拍他说,“一切都会好的”。

    当然一切都没好。Ed的摄影队半夜从道具间偷出大章鱼的时候把发动机落下了,以至于在拍摄章鱼搏斗一幕,Lugosi需要不停地摆动章鱼的触手。

    Ed后来对Lugosi说,“我很感激你为我做的一切……我为你写了新的剧末致辞。”Lugosi深沉地看着他说,“这些台词,我会一直记得。”

    “家?我没有家。我被驱逐,被鄙夷,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丛林就是我的家。而我要告诉他们,我可以成为他们的主宰。征服世界!……我还要改善人种,我要让他们都变成——超级原子人!”

    由深邃到恶搞,就这样一瞬间。

    又是一天半夜,Bela拿着枪指着Ed说他要死了,要Ed一起来,死后就不用担心工作了。Ed说,我是跟你一起的,把枪给我,如果你把枪给我,我就——给你弄杯东西喝。Bela终于醒悟,扔掉了枪,扑到Ed怀里,说对不起,对不起,又哭起来。Ed还是说,“一切都会好的”。

    其实“一切都会好的”是一句很没用的话,我每次安慰别人的时候好像都会这样说,一点效果都没有。可是我难过的时候,是真的很希望有个人能抱着我,说,“一切都会好的”。真的,这样就算天塌下来了,我也是不害怕的。可是没有。就因为这样一点,我很喜欢Ed Wood。Lugosi也兢兢业业地回报了他,回报了他一个74岁老头最真挚的友谊。

    Lugosi需要进戒毒所。他还很开心报纸拿他做头条,“第一个进戒毒所的名人”。他说,“无论怎样出名都是好的”。后来因为没有治疗费用,Ed被迫要哄Lugosi出院,“医生说你好了,你的测试结果也显示很好”,Ed说。“可是我很不舒服……”Lugosi一边呢喃着,一边顺从地出了院。

    他说他想拍戏。Ed就单独给他架了一台摄影机,随便给他编了一个大人物赶着出席盛大活动的一幕。而Lugosi说大人物为什么要赶呢?应该悠闲地享受生活啊。于是他缓步踱着,摘下一朵玫瑰,细细地嗅了一嗅,轻轻抛下。就是这让我快哭出来的一幕,后来变成了《外太空九号计划》的开场。

    Lugosi死了,死时还穿着他的吸血鬼披风,“他想让世人记得”。

    因为Lugosi的死,吸血鬼没有人演了。好在Ed后来遇到了他的新女朋友,Kathy,她的医生的眉眼跟Lugosi有几分相似,就被拉来当替补了,在整出戏中都要拿披风蒙着脸。

    Kathy跟Ed是在Lugosi住院期间相识,因为Kathy身穿Ed最爱的安哥拉毛衣,Ed搭讪了。此后他们就慢慢地产生了情愫。第一次约会,Ed就告诉她自己是异装癖,Kathy思索过后还是决定不介意。他们在《外太空九号》首映被砸完了西红柿之后,冒雨前往拉斯维加斯结婚去了。他们就一直在一起,Ed Wood死后,Kathy也没有再嫁。

    Ed Wood在他有生之年里都在好莱坞挣扎求生,从未好转。最后他沦为了A片导演,终日酗酒,饥寒交迫地害病死掉了。


    我们常说,人应该选择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或者最有可能获利的事情。Ed Wood明显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恰恰相反,他认为自己非常有才华,可以跟当时“史上最好的导演”Olsen Wells平起平坐,也是与Wells的一番谈话——当时他还穿着安哥拉毛衣和高跟鞋——让他更坚定了拍电影的信念。

    其实很容易联想到,梵高在活着的时候也并没有得到世人的肯定。但是现在他的画,哪怕手稿,都可以拍卖出天价。

    Ed Wood也算是Cult的鼻祖了,他现在拥有了一批持着新观点的影迷,认为他的片子有着另类的价值。

    他追梦,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有错吗?他觉得穿女人衣服很舒服,所以他穿了,有错吗?

    我觉得很惭愧,其实我们都没有他勇敢,没有他坚强。所以我真的不能带着嘲讽的神情说他是杯具。谁是杯具?

    他有趣,他热血,他有我们这些所谓年轻人所最应该具备却恰恰缺失了的东西。
  • 头像
    矩阵
    如果没有蒂姆·伯顿,大概很多人听到艾德·伍德这个名字都会一脸茫然,即使那些听说过这个导演并看过其执导的影片的人也会自然而然地在心里暗自嘀咕:这也算导演?他拍的电影还没有我玩出来的DV强呢!当然了,与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师相比,这个怪异的易装癖怎能入得了品味卓绝的影迷的法眼呢,更别说对其顶礼膜拜了。也许就连艾德·伍德本人都不会相信在自己死后十六年,会有一个同行给自己拍片立传,把自己描述成一个拥有坚定信念的电影人,虽然资质平庸历经千辛万苦却依然空手而逝,典型的悲剧英雄。

    这就是生活,一些人一生都在追寻着什么,而造物主却只是让你不断仰视而无法得到,正当那人心灰意冷无心去想时幸运女神却开始垂青,或者干脆使他死后才能获得这份荣光。艾德·伍德就是一个这样的倒霉蛋,一生都想拍出名留青史的佳作,却只留下了一堆粗制滥造的垃圾,最终酗酒浇愁孤独地死于小旅馆。命运让他在死后拥有众多的追随者,在这些追随者中有一个整天穿一身黑留着大胡子的胖子,他为自己的偶像拍了这部电影,让更多的人可以记住了这个失意的人。

    对于艾德·伍德的遭遇,用生不逢时来形容可能会更恰当些,也许晚生个几十年,他的命运会大为改观。要知道彼得·杰克逊用几年业余时间拍的《Bad Taste》演员无演技,技术粗糙甚至还有一些恶心,并不比《Plan 9 from Outer Space》好多少,却被送到了1988年的戛纳影展;罗伯特·罗德里格斯用7000美金拍《Mariachi, El》也是出奇地简陋,连玩具水枪都被用来做枪战的道具,结果却赚得盆满钵盈。艾德·伍德的片子可是吸血鬼、僵尸、外星人的大杂烩,虽不能说拍得好,但其创意还是不错的,可惜当时没有Cult片这个说法,他也只有痛苦地挣扎着。

    尽管说了这么多艾德·伍德的这么多优点,但还是不能改变其烂片导演的事实。不过蒂姆·伯顿不愧是蒂姆·伯顿,他在这个烂片导演和那个25岁时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处女作并流芳影史的奥逊•威尔斯之间画了一条完美的曲线。忽然之间,艾德·伍德肩负起了所有电影人的共同理想,拿一句流行的话来形容“此刻他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Ed Wood》无疑是一部励志片,在类型片中也属于很讨巧的那种。反正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只是少数,找到一个好的事例就会激起一部分人的共鸣。像这个《Ed Wood》,搞电影的一看:“嘿,这么烂的导演都不放弃我干吗被困难吓倒呢?再说说不定我拍的片比他还烂,以后又有个什么波顿给我立传呢。”像日本的AV片也是一种励志电影,所以片中的男主角一般都要多猥亵就有多猥亵,很少有几块腹肌的壮男。大家一看到这么丑的男的都可以有如此艳福,心理一下得到了安慰,自己一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我们总对那些虽经历千难万苦却丝毫信念不改的人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仿佛他们的事迹可以拯救随时准备放弃的我们似的。其实我对那些经历千辛万苦而最终失败的又情有独钟,这也许就是我的悲剧情节吧。很多励志影片都喜欢在最后加上一个最后主角战胜自我,终于成功的结局。这其实是一种很俗的情节,特别是当主角劣势明显时就变得如同荒诞剧一样,主角一般采用的什么非一般的手段或者使用着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力量和勇气。虽然这样做可以让观影的人心理上获得一种满足感,可久而久之观众就会形成这样一种错误的观点:只要我努力了,我就一定会获得成功。可事实上生活可不是电影,如果抱着这样的认识很有可能会遍体鳞伤。

    其实有些时候努力的过程往往比结果重要得多,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到达峰顶,可在爬山的过程中欣赏美景也是一种不错的经历。也许这才是励志电影真正想传达的意思,不是每个人都会成功,但那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每个人都必须拥有的。时下很热门的影片《阳光小美女》作为励志电影结局就不错,选秀比赛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比赛让愁云密布的全家人又凝聚在了一起。如果加上胖妹最终获得了Miss Sunshine的头衔,那么其意境就要差很多了,靠脱衣舞赢得儿童选秀冠军可太不靠谱了。
  • 头像
    布宜諾斯
    边看这电影,边让我回忆起《色情男女》,回忆起《喜剧之王》,都是怀着一腔戏剧梦想的人们,由导演讲述的导演的故事,于是便分外真实和心酸。第一次发现,约翰尼德普竟然笑得与周星星如此类似,灿烂得有些生硬,眉毛会抬得高高的,而这种笑容,往往在他最尴尬的时刻呈现,当被别人指斥“从没有看过这样烂的电影”,当四处奔波也寻求不到赞助商的投资,他总是会这样笑着,并投入下一次的努力。

    在《色情男女》中,阿星总是流露着失落的,明明是在追求着艺术的,但往往现实事与愿违,不得不随波逐流。印象最深的是当街拍三级片的那幕,每个工作人员依次戴上墨镜,掩耳盗铃地期冀做这种事情的永远不是自己。场面实在有些黑色幽默。在《艾德·伍德》中,艾德却总是以乐观示人,我们总看到他的笑,但也不会忽略他那句“我只是想讲故事”后面的隐隐失落。

    贝拉·路格西,一个被别人过气的吸血鬼扮演者,一个时时在人前摆着架子,软弱时会向艾德哀叹“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老人,被别人提起时总会被问到“他还没有死吗?”我们看了太多演员光鲜诱人的表面,而只有很偶然才能碰触到他们是多么的孤独。如果曾经拥有的一切已经成为生活中难以磨灭的牵拌,永远走不出光环散尽时那无边的黑暗,那么,我也许宁愿不曾拥有过曾经的一切。我这个人非常容易被老人打动,尤其是一个孤单而沉迷于往事中的老人,时间实在太残酷,而我的这份渺小的悲悯最终总会回落自身的。

    《艾德·伍德》并没有在人生的路途多舛上渲染太多,也不似要承载多少人生感悟和道理。一切似乎既成事实,艾德总是在坦然面对着,于是,这电影看得我还比较欣慰。还没有看完全部影片,蒂姆波顿应该不会给出一个南海十三郎式的结局的。我觉得,拍出这样电影的导演同时也是在鼓励着他自己的,尔冬生如是,周星驰如是,蒂姆波顿也应该如是。在影片中,艾德完成的电影也不能上映,但是,他的电影仍旧给了参与拍摄的工作人员以启示,我想,其中的潜台词是:如果这部电影给更多人看到,一定会有更多人从中得到需要的东西。

    一个导演的奋斗史,无论胜败,都会被他的同行所理解吧,也一定会给有梦的人们以启示。也许艾德能继续乐观下去,那么悲剧便不成悲剧,等我把全片看完便知结果了。

    ~~~~~~~~~~~~~
    看完了,本来快得内伤了,又被童话般的结局调整过来了,像周星驰偶尔不搞笑而拍《喜剧之王》一样,蒂姆波顿也不魔幻了拍出这部《艾德伍德》,都是出乎意料地动人的,算得上是惊喜。
  • 头像
    付玲
    向来跟蒂姆伯顿的电影没有缘分。不论是童话性质的[剪刀手爱德华],还是孩子气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或者是关于父亲的[大鱼],甚至连略显阴暗应该很适合胃口的[理发师陶德]也没有真正打动我。也许是在等待吧,等待蒂姆伯顿挖掘强尼戴普身体里最牵动我的那一部分神经质。直到今天看到了很久以前就已经就拍好的那部[艾德伍德]。
    这部电影据说是关于理想的。
    关于理想的电影有很多,轻轻松松的就能说出一大堆,顾长卫的[立春],周星驰的[喜剧之王]或者尔冬升的[新不了情]。他们都很煽情,煽情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含蓄一点,有的幽默一点,有的纯爱一点。也许你注意到了我的说辞,没错,就是煽情。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把付出就要回报的态度也带到了理想里。是在你第一篇小说遭到白眼的时候,还是在你追求的姑娘不屑一顾你的才华的时候,或者是你把文学的热情带到了考试作文里而被给零分的时候,还是你念念叨叨“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时候?
    世上的人我分为两种,一种是真真切切当了婊子的,而另一种呢?是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如果你知道你的目的而沉默不语倒也就罢了。可当你一边幻想着用天赋创造名气和财富,一边向现实感叹你的不落俗套。那么我也可以斩钉截铁的用王朔的话来总结所这谓的才华横溢。
    理想就那么清白?
    然而艾德伍德却不一样。蒂姆伯顿黑白电影里的他。并没有什么才华,他也并不想有多出名。他只不过是在拍电影,然后希望有人能够喜欢他的电影。结局是,他也不过是这样坚持着,挫败着,过完了潦倒但也激昂的一生。
    但我想说打动我的也并不是这个。打动我的是那个最后陪伴他到死,一直给他微笑而不是抱怨的美女姑娘。我的眼泪也是在字幕里说她自艾德伍德去世后都未改嫁而开始掉下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天才导演,或许才华不够,大多时运不济。多数人都是平庸的,在争取那一点点表达自己的机会。在这个社会起起伏伏,但都不一定能够达到与自己匹配的结局。有时候会有怨怼,有时候怀疑人生。
    幸运的人不是他最后真的飞黄腾达,而是有那么一个人看着你的时候,觉得你是所有的财富和名望都不能交换的美好。
    记得原来有个哥们跟我说,其实你爱谁,就跟B级片一样,很多人说它烂,但是只要导演喜欢就够了。
    当然也可以修改一下,不论你的人生怎样,很多人可以瞧不起你,你的观众,你的伙伴,你的上司,你曾经的女友。但是只要最后有人爱你,觉得你好,那也是无与伦比的人生。
    在全世界都在歌颂理想的时候。
    我只想悄悄的在你耳边歌颂,在理想并不一定能成真的世界里。
    默默陪伴我的。
    你。

  • 头像
    jyy
    blog:http://blog.sina.com.cn/EdithPiaf

    是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一部电影的名字。他的另类传记片。
    这本是蒂姆波顿+德普组合艺术水准的最高体现,却也是他们合作影片中票房最为惨败的一部。
    虽然承认有些文艺片必须得接受赚不回成本的事实,毕竟拍成类似[广岛之恋][2001太空漫游]之类,太小众也没有办法。
    但[艾德伍德]这部片子并不晦涩沉闷,相反,可以说非常有趣。结果也沦落到如此境地,未免令人心生遗憾。
    推测原因——大概是黑白电影实在无力吸引当今的观众。
    是的,这部影片诞生于色彩缤纷的年代里,更具体一点说,并不遥远的上个世纪末。
    而导演却执意地违背了潮流,带领观影者(哪怕是很少数的),疏离了这个浮华的当今,忘却了色彩的繁杂。
    于是,当你看着古董一般的黑白胶片,拥有最纯粹色彩的光与影,
    便仿佛能听见放映机在黑暗中轻轻转动,沙沙作响,
    怀旧而沉默。一如那已然黯淡的,一去不复返的,好莱坞黄金年代。
     
    这个年代里,诞生了[公民凯恩],一部被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
    如今的很多知名导演都曾说,是奥森威尔斯这部传奇的作品引发了他们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使他们走上了今天的道路。
    然而我相信,也会有很多导演,甚至更多,曾被艾德伍德的作品深深震撼,
    从他的电影中获得了对这项事业的无限热情和勇气,
    如醍醐灌顶般纷纷扛起了摄像机,开始尽情释放被艾德伍德所激发的灵感与才华。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很多人通往导演身份的道路上,艾德伍德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么样?现在对他产生了很深的敬意吧?
     
    我好像忘了交代一点。
     
    爱德华 D 伍德 Jr,封号为“有史以来最烂的导演”。
     
     
    总以为无论什么修饰成分,
    只要自己的名字能和最高级联系在一起,把它看作是一种称赞也未尝不可。
    而艾德伍德作为导演之“最烂”,
    也绝对烂的如假包换,童叟无欺。
    他的代表作[外太空第九号计划]就在IMDB上雄霸“得分最低影片”称谓近半个世纪之久。(http://www.imdb.com/title/tt0052077/)
    据说还有愤怒的观众强烈要求为这个片子打负分。
    因而我们分析他的特质也不必考虑他的其他影片
    (如[原子能新娘]或[忽男忽女]——请对影片内容自由发挥想象。)
    看一部[外太空第九号计划]就足矣。
    在编剧时,艾德伍德将其定义为“科幻恐怖片”,然而相信我,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爆笑喜剧来看。
    由于经费不足和艾德伍德并不在乎“一点点瑕疵”的风格,影片中到处充斥着:
    塑料餐盘做成的飞碟,摇摇晃晃的冲向“地球”,而连在上面的钓鱼线还在闪闪发亮;
    宇宙飞船内部的驾驶舱,据我仔细观察,应该是由两把折叠椅和一张浴室的塑料帘子组成;
    某僵尸从墓地里爬出来的场景,冲进两个与剧情毫不相干的工作人员,架着扮僵尸的演员的胳膊把他从卡住他的墓穴中解救出来;
    某演员与巨大的章鱼搏斗,阵阵惨叫,异常激烈。然而你可以明显看出那个章鱼玩具很可爱的不会动——因为马达掉了;
    拍摄过程中一重要角色的扮演者不幸逝世,而影片后半部则由另一个与他长相毫不相像的人来接替他,此人不得不在影片中一直用斗篷蒙住半张脸......
    一场穿越墓地的戏,由于拍摄时间的不同,同一场景的背景由夜晚变到白天又从白天变回夜晚......
     
    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电影中该出现的不该出现的,这个片子应有尽有。
    看完此片,又怎么能不破口大骂,拍案而起:“xx的,这也能叫电影?!那老子也能拍电影!”
    联想赵丽华“梨花体诗”事件......这种反面刺激的力量是无穷的。
    于是一个个投笔从影的导演就此诞生,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不知道[艾德伍德]的导演蒂姆波顿是不是其中的一员。
    不然为何在记录艾德伍德人生时,忠实却又略带了一丝调侃的味道。
    到处跑着找投资人,苦苦跪求那些著名演员加入自己的剧组,在电影院里被观众的臭鸡蛋烂番茄打得抱头鼠窜......热闹而搞笑。
    在笑容的背后,不知为何又感到一种酸楚与淡淡的凄凉。
    也许这就是看一个小人物时的感觉。
    渺小,平庸,一如芸芸众生中的自己。
    然而他又与我们自己不同,因为更单纯,而傻得可爱。
    所以,当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梦想不过是一个无法证实的传说时,他只是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坚持。
    于是艾德伍德虽然被制片骂的比狗血还淋头,仍然神采奕奕的坐在电影院里欣赏他自己的成果。
    透过他兴奋到癫狂的眼神,你知道在面对这个无人欣赏的世界时,他一个人在空荡荡电影院的黑暗之中为自己感动。
    当他随着影片无比慷慨激昂的念着台词,完完全全沉醉于他的rubbish时,我善意的希望整个世界为他安静下来。
     
    曾经以为只要有了一颗热情的心一切就都有了可能,以为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哈哈。
    当我在相信爱迪生那句“成功等于1%的天才加上99%的汗水”时,
    渐渐发现他还说着,“那1%的天才更重要,甚至比那99%的汗水的汗水更重要。”
    不知是谁刻意要隐去后半句的名言,为众多平凡的小人物许下了了一个空洞的承诺。
    无数打击却逼迫着人们相信——真的有所谓命运的存在。真的有无法求得的天赋。
    我恍然,于是我放弃。在我停下步伐慢慢退到路边时,自己也清楚是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
    然而还是忍不住回望舍弃的那条坎坷的路途,艾德伍德仍在上面跌跌撞撞的奔跑。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
    我不再相信了,他却依然信着。我变聪明了,他却依然愚笨着。我在嘲笑他,却为自己落下泪来。
     
    是不是有一些人,天生就应该奔跑,应该去追逐?那些奔跑与追逐的背影,氤氲了那样一种笨拙的温情。渐渐明白了,喜欢一栋房子,原因是自己永远也买不起它。喜欢一个人,原因是自己,永远也不能成为他。
     
    我不知道艾德伍德是否幸福。
     
     
    影片的最后,有一个有趣的场景。
    艾德伍德因受到了投资方种种限制,一气之下跑到bar里喝闷酒,却在那里偶遇了奥森威尔斯。(艾德此时还穿着裙子。)
    一次“史上最伟大导演”与“史上最烂导演”的对话,让艾德伍德顿时又充满了激情,风驰电掣重新杀回片厂拍摄去鸟~
    诚然,这件事会让他兴奋很久,不过对于奥森威尔斯来说,是不是几秒钟就可以把这个对他无限敬仰的B级片导演忘的一干二净呢?
    正如[东京巴比伦]中那个美丽哀怨的女孩子,带着令人心碎的流泪的微笑,从高塔上跳下,
    毕竟艾德伍德最终因没有人来投资,贫困潦倒,饥寒交迫,死于酗酒引起的疾病。
    上天给了他对电影痴狂的热爱,却吝惜给予他哪怕丝毫拍摄电影的天赋。
    这,是不是一种残忍?
    我也许该懂得这种无奈,然而又不能轻易释怀。
     
    最后抄下史铁生的一段话。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献给那些生来去充任苦难角色的人们。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