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连续剧  »  日剧  »  镰仓殿的13人

镰仓殿的13人  The 13 Lords of the Shogun

160人已评分
很棒
7.0

主演:小栗旬佐藤二朗中村狮童野添义弘横田荣司小林隆宫泽理惠片冈爱之助小池荣子宫泽艾玛大泉洋金子大地菅田将晖迫田孝也新纳慎也杉本哲太山本耕史中川大志阿南健治松平健小泉孝太郎南沙良新垣结衣田中直树石桥静河三浦透子

类型:历史日本导演:吉田照幸末永創保坂慶太安藤大佑 状态:第48集 年份:2022 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豆瓣ID:34941578热度:405 ℃ 时间:2024-08-15 11:44:42

简介:详情  该剧以伊豆国豪族北条时政的次子、镰仓幕府第2代执权北条义时成为日本实际执政者的故事。该剧得名于镰仓幕府设置的十三人合议制...
      该剧以伊豆国豪族北条时政的次子、镰仓幕府第2代执权北条义时成为日本实际执政者的故事。该剧得名于镰仓幕府设置的十三人合议制
  • 头像
    Ecco这就是

    知道插件后3倍速看完的,打4星主要是为其普及价值,刚看完《怎么办家康》,终于明白为什么日本人爱拍爱看战国,镰仓幕府和战国想比,实在是太阴湿了。——根本原因是义经军事才能太突出,两三下就把平家给灭了。NHK只用拍室内戏,真是省钱。

    大河剧美化主角、矮化乃至丑化主角对立面,是司空见惯的套路,作为主角对立面而依然伟光正的,南北朝是楠木正成、新田义贞,战国是上杉谦信,幕末则把龙马写成任何主角的好友????这部矮化义经的心智乃至人品,确实出乎意料,我对义经没有特别的好感,但看着也别扭。细想,他支走义圆也不是有心害死义圆,只是不想赖朝更重视义圆,射杀水手这种没有作战道义的策略,也是因为他成长在京都,对武士世界本来就不熟悉。一个手上有点兵就能取胜的军事天才最后灭亡,总是有原因的。

    对木曾义仲,寥寥几笔就写出了这个乡下土老帽人格之高贵,编剧技巧实在过人。顺便解释了义仲最大黑点——部下在京都抢劫,这些部下不是义仲的亲兵,而是他一路获胜中跟过来的投机分子。

    但全剧最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还是平家最后的跳海。源平两家格调的差距正在于此。

    其实写镰仓幕府初期,或洗或黑,最大的难点是北条政子。她害死了自己所有的后代,这比武则天狠多了(武则天亲自害死的章怀太子,有说法不是她亲生的孩子)这剧干脆处理成她有智慧但无野心,连迫害龟之局都只是遵从”后妻打“风俗意思一下,事情闹大是尊敬她的义经的个人行为。政子角色不同以往认知,我是在义经趴在她膝盖上的时候察觉的,很多观众意识不到,还以为是演员演技问题????但我也没想到政子的善良设定保持到了最后,原来“尼将军”这个称号出现得那么晚。全剧她唯一害死的就是主角义时,这样的主角结局我印象中在大河史上绝无仅有。

    原本我就纳闷,源赖朝如此致力于害死弟弟,义经个人能力强就算了,范赖水平一般啊,亲人死绝、政权落入妻族手里的结局他想不到吗?剧里显示很多时候他还是试图良心发现的,包括他死后的很多冲突,都是沟通差错造成了悲剧。如果我还处在读书的年龄,对此或许会嗤笑乱洗,但走上社会后就会明白,信息传递的迟延真的会扩大利益结构上原本就有的裂痕,把事情都归咎到人品上没有什么意义。话虽如此,同样没什么根基,义经至少身边有始终追随的閞庆,赖朝则一直“流人出身没有自己的班底所以无法信任任何人”,按照剧情,忠诚于他个人的上总广常可是让他的权术给牺牲掉了,所以这个人没有自己的亲信,还是只能说,活该。扶持乳母家族的平衡之术看起来美妙,但正如蒙曼教授指出的,不针对皇帝(剧里对应的是镰仓殿)的政变也得事先想好怎么处理皇帝,各大家族裹挟赖朝的子嗣杀来杀去,最后赖朝的子嗣作为对方的政治资本就不得不被除掉,空留源赖朝本人创立千年武士时代之名。赖朝本人,没准真觉得以血脉断绝的代价换自己的历史地位是划算的事????不过总的来说这剧对源赖朝、北条一族的洗白还算适度,不像《太平记》令原本对足利三代无感的我越看越讨厌他们

    近年来大河剧力图把所有人都写得富有人情味,对于之前演过的历史人物在剧情解释上更是迭出新意。战国、幕末还好,镰仓、南北朝时代我不熟悉,要不是碰到陌生人名会搜索一下,从而知道原本的历史记载是怎么回事,就get不到编剧创新的用意。可惜《草燃》只有总集篇,无法看到正统的历史解读了

  • 头像
    桦茗

    西田敏行——心系中国的日本“猪八戒”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在电视问世后的这几十年间一次又一次被改编为剧作搬上荧屏。而作为善于活跃气氛的活宝,作品中的猪八戒这一角色自然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在日本,有这样一位“猪八戒”,他心系中国,长年来不顾来自右翼势力的诽谤中伤乃至威胁恐吓,秉持良知、操守与胆魄为曾在侵略战争中蒙受深重灾难的中国仗义执言;他还自掏腰包,三十余年如一日地坚持出资助力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承办中国电影/音乐/曲艺/书画等各类文艺形式在日本的表演/展出活动,以促进更多的日本民众接触了解中国文化;汶川地震、新冠疫情等灾难发生时,他也有向被他视为“因缘之地”的中国伸出援手、捐赠款项 ——
    他便是1978年日版《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扮演者——当今日本主张护宪・反战的进步文化人的代表人物、日本著名对华友好人士西田敏行先生。

    护宪旗手・反战先锋

    出道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之久的西田敏行先生现任日本演员协会理事长、日本电影学院奖组织委员会副会长等职务,因长年活跃在演剧界所成就的巨大功绩而被授予了紫绶褒章、旭日小绶章等多项荣誉。

    西田敏行先生

    在被赞誉为“日本电影界的颜面”“日本演艺圈的大御所”“大河(剧)帝王”“稀世名优”的同时,敏行先生也是当今日本主张护宪・反战(即:拥护日本国和平宪法第九条、主张日本应当放弃战争力量并永不参战)的进步文化人的代表人物,以及与中国之间有着深远渊源的、当代日本著名对华友好人士。

    护宪宣言

    母亲的教诲

    多年来,敏行先生不顾日本右翼势力对其人格名誉的诽谤中伤乃至生命安全的威胁恐吓,在公开以及私下等各种场合积极发表进步言论,反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抵制右翼政客的修宪提议、敦促政府正视历史并就曾经发动侵略战争给周边国家带来深重灾难的事实反省谢罪。

    接受日共机关报《赤旗》专访——“战争万万要不得”

    母亲的教诲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敏行先生经常要与大量陌生的群众演员近距离接触,随时都有遭受可能混入其中的极端右翼分子不法侵害的危险,即便如此,先生没有选择置身于安全的国度、而是在群敌环视的日本本土奔走呼号,没有躲藏在匿名的网络背后、而是光明磊落地以实名发声——如此的操守、良知与胆魄,值得尊敬与钦佩。

    “和平呆子有何不可?!”

    福地・中国

    西田敏行先生与中国之间的渊源由来已久——在他刚刚降生之时,父亲寄望幼子将来成为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籍《论语・里仁》中所描述的“讷于言而敏于行”那般的君子,便为他取了“敏行”这个名字。

    童年照片

    在敏行先生的心目中,中国是与自己因缘颇深的“福地”: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改革开放政策实施。这一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广播事业局的协力下,日本电视台台庆25周年纪念作品《西游记》成为了日本电视剧历史上第一部实现在中国实地取景的划时代意义的作品。由于在这一版《西游记》中精彩演绎了猪八戒这一主要角色,敏行先生一跃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当红明星(注:这部剧曾在BBC等电视台热播,敏行先生也因此收到过很多来自欧美粉丝的来信)。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纪念作品《西游记》(1978年版)剧照

    80年代中期,敏行先生第一次来到向往已久的中国,他随取材团队从北京出发,走访了昆明、大理、丽江、石鼓、成都、康定、理塘、巴塘等地,攀爬了海子山、玉龙雪山、梅里雪山等数座山峰,并跨越金沙江进入西藏自治区,一路上顽强克服了高原、低温、缺氧等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富士电视台《日中国交回復15周年記念 中国大秘境 世界初公開!〜幻の西域〜パンダと西遊記の里》这一纪录片的拍摄工作,在当时堪称“惊人的壮举”。

    在云贵高原

    在金沙江畔

    不久之后,敏行先生又主演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5周年纪念影片”《敦煌》——这部作品在第1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中斩获了最佳作品、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照明、最佳美术、最佳录音等多个奖项,成为那一届学院奖上的最大赢家,而敏行先生也正是凭借此片在役者生涯中第一次摘得号称“日本奥斯卡”的“日本电影学院奖”之影帝的桂冠。

    中日邦交正常化15周年纪念影片《敦煌》截图

    由于上述种种经历而极其珍视与中国之间的情缘的敏行先生在1987年加入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此后至今三十余年如一日,坚持自掏腰包、出资助力该协会承办中国电影/音乐/曲艺/书画等各类文艺形式在日本的表演/展出活动、以促进更多的日本民众接触了解中国文化;此外,2008年汶川地震、2020年新冠疫情等灾难发生时,敏行先生也都有通过该协会捐赠款项,向他的因缘之地・中国伸出援手。

    几十年间,敏行先生多次造访中国,西南、西北、华北、东南等地都有留下过他的足迹。

    在上海拍摄《我家的历史》外景

    在云南大理观看功夫片时的趣事

    接受北京卫视BTV采访送上对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祝福

    这个日本老头儿凭什么能让央视在敏感时期为他开绿灯?

    2016年初,西田敏行先生发声“捍卫宪法九条、阻止紧急事态条款”,并呼吁“在野党团结起来,共同终结安倍政权”,数日后由于“意外受伤”导致颈椎亚脱臼。

    “捍卫宪法九条、阻止紧急事态条款”

    同年2月中旬,日媒播报了敏行先生意外受伤的消息,不久后的2月27日,CCTV6电影频道《影人1+1》栏目播出了西田敏行特辑、连续放映了敏行先生主演的电影代表作品《钓鱼迷日记》系列中的19、20这两部,向这位可爱更可敬的国际友人表达了来自中国电视工作者的诚挚慰问与崇高敬意。

    央视为其安排慰问节目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9月日本政府非法“购买”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中日关系进入冰河期,自那时起到2017年3月的四年半时间当中,CCTV全面封杀了日本的影视作品,期间仅有过两次例外:其一是在2014年11月,为悼念去世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高仓健先生播放了其主演的几部影片,其二便是在2016年2月27日为意外受伤的敏行先生所做的上述安排。

    敏行先生意外受伤后,手足麻痹、无法行动,却坚持以坐姿参与电视剧《家族之形》的拍摄工作。在本剧第八集“欢迎会”的一场戏正式开拍前的休息时段,被现场全体演职人员围绕在中间的敏行先生仿佛忘记了自己是一名重病号,兴致高涨地大谈特谈过去到中国工作/旅行时的趣闻逸事,还得意洋洋地将广大热心中国影迷得知其受伤后通过微博宣传站送来上千条慰问留言一事拿来向共演者们夸耀,顺利地营造出剧中欢迎会愉悦热烈的氛围。

    用中国相关的话题炒热片场气氛

    2017年2月2日,借中国影迷的特使前来探望之机、敏行先生特别向前述央视CCTV6电影频道之《影人1+1》栏目致信一封,信中写道:

    致CCTV6《影人1+1》节目组的感谢信

    由于影迷特使访问当天,敏行先生正在九州岛大分县拍摄电影《浪矢杂货店的奇迹》(又名《浪矢解忧杂货店》),这封信是由坐落于东京的事务所的小林社长(兼经纪人)代为转交的。

    除此之外,小林社长还向来访的影迷转交了敏行先生问候中国人民“鸡年大吉”“为中日友谊干杯”的新春寄语,并代为收下了“百度日剧吧中日友好大使”以及“百度NHK大河剧吧名誉吧主”这两份委任状。

    与百万名贴吧网友联谊

    想与尊敬的老学长交杯换盏

    与自己出身于同一所母校・明治大学的周恩来总理是西田敏行先生所尊敬的老学长(注:上世纪60年代,青年敏行就读于明治大学时曾经参加学生运动,呼吁妥善保留可以佐证日本曾经发动对外侵略的各类战争遗迹)。

    20世纪末,敏行先生曾在东京电视台制作播出的“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纪念作品”《発見!周恩来の東京滞在日記 隣人の肖像》中担当旁白,为赴日留学时期的青年周恩来温柔守望;

    尊敬的周恩来老学长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健康状况急转直下的近年,敏行先生通过各类场合、数十次倾吐了其“渴望在中日合拍的作品中扮演田中角荣前首相,再现其与周恩来总理这两位风云人物当年以过人智慧与非凡器量突破万难、推动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推杯换盏把酒言欢、畅饮茅台共同欢庆的名场面”这一多年夙愿。

    “做梦都想再现的一幕”

    多年的夙愿

    “中日邦交正常化”这一历史事件在敏行先生心目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先生在2016年10月出版的自传《役者人生、泣き笑い》中如此写道:“佐藤荣作前首相凭借实现冲绳归还而拿到了诺贝尔和平奖,要我说的话,这个奖应该颁给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田中角荣前首相才对劲儿呢”。

    “中日邦交正常化才配得上诺贝尔和平奖”

    敏行先生渴望扮演田中角荣前首相的心愿极其强烈,然而在实现这一心愿的道路上却是困难重重:

    在2017年1月8日出版的《朝日新闻》刊登的《希望扮演前首相以对抗时代》这篇访谈中,敏行先生指出:“在‘国益优先’的影响下,(日本文化艺术领域的从业者们)连‘表达的自由’都遭到剥夺。”

    2017年3月26日播出的《桥幸夫的地球乐团》节目中,敏行先生无奈地谈到日本这样的现状:

    日本国内令人无奈的现状

    扮演田中角荣前首相、再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性一幕或许称得上是敏行先生在自己的役者人生谢幕前最大的心愿,可惜日本国内右翼保守势力兴风作浪,由日本本国的导演来拍摄这种较为敏感的题材恐怕会很有难度。

    然而,绝望中似乎出现了一丝转机——

    2017年4月,CCTV9纪录片频道的刘元导演(注:曾执导崔永元老师主持的《电影传奇》、《我的抗战》等节目以及《激变玄武门》、《喋血长平》、《稷下学宫》、《汉中栈道》等颇受好评的高质量纪录片作品)与笔者取得了联系。

    刘元导演在少年时代观看了敏行先生主演的电影《敦煌》后深受感铭、立志成为导演,于是将先生视为引领自己走上导演之路的启蒙恩师。刘元导演通过笔者致信敏行先生,表达了“一旦有合适的机会(比如几年后的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而且届时中国国内政治环境适宜,那么无论影视剧也好、纪录片也罢,弟子会争取以任何可能的形式来为恩师夙愿的实现尽一份绵力”的意向。

    2018年适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40周年以及田中角荣诞辰100周年,以此为契机,近130名中国影迷众筹购买了一瓶当年周恩来总理与田中角荣前首相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之时举杯共饮的同款53°飞天茅台酒,由一位赴日旅行的小伙伴作为全体中国影迷的特使,于11月敏行先生71岁生日之际将这瓶茅台连同一张感谢状送到先生本人的手中,献上了全体中国影迷祈盼他早日实现“扮演田中角荣前首相,再现其与周恩来总理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时共饮茅台的那一幕名场面”这一多年夙愿的满满诚意、以及对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中为中日两国的和平友好・文化交流所做贡献的深深感谢。(点我查看详情)

    全体中国影迷敬赠的感谢状

    感谢状中文大意

    亲笔绘制两幅自画像并用中文标注“謝々”以回馈全体中国影迷

    敏行先生感激涕零,并向广大中国影迷以及前述CCTV刘元导演送上了如下寄语:

    71岁的肉体 17岁的心境

    致CCTV刘元导演的寄语

    结语

    2019年(农历猪年)11月4日,敏行先生这位心向中国的日本“猪八戒”迎来了他人生中第六个本命年,他在72岁生日寄语中向喜迎国庆70周年的中国人民送上了问候和祝福;

    2020年适逢敦煌文献发现120周年以及中日文化体育交流促进年。作为《敦煌》这部中日合拍电影史上的丰碑之作的主演,敏行先生应邀通过CCTV电影频道的微博发表了如下新春寄语:

    应CCTV电影频道之邀发表2020年农历新春寄语

    最后,由衷感谢各位中国影迷朋友一直以来给予西田敏行先生的支持,希望大家为先生打下的群众基础可以助他在通向夙愿实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完)

  • 头像
    vousmevoyez

    迎来大结局

    姐弟组这张挺戳我的

    编剧·三谷幸喜采访

    镰仓时代,隐藏着“意料之外的乐趣”~

    ❓关于这部大河剧,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n✏️镰仓时代与战国时代和幕末时代相比,知名度不高,所以我觉得确实有一种,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发展的乐趣。大概知道“源赖朝➡️推翻平家➡️建立幕府”这一流程,但详细到细节,大家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我也是这样。义经和赖朝的故事曾被拍成电视剧,但几乎没有描写义经死后的事情。大河剧中描写这方面的也只有《燃草》。毕竟是40多年前的事了。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镰仓殿的13人》和以往的大河剧有不同的“意料之外的有趣”。新垣桑饰演的八重,如果知道她所等待着的人生,大家也会大吃一惊的。因为发生了那样的事,就演变成了那样的事,再演变成那样的事。虽然很想说,但是得忍住了啊。

    ❓为了表现出当时真实的气息,有没有刻意去注意的地方?n✏️剧本写到一半,总算习惯了当时的世界观,但镰仓时代和平安时代末期,和现在的氛围完全不同。但从那个时代来看,战国也好,幕末也好,都和现代差不多。首先遇到的,是钱的问题。再过一段时间货币也会逐渐普及,但当时还处于物物交换的状态。一开始也不太明白,满不在乎地写了“在茶馆喝一杯”之类的,但实际上不是那种感觉。因为没有零钱,所以购买东西的时候还是很辛苦。还有,当时的人们对神的敬重,超乎我的想象。相信梦的启示之类的东西,有很多神灵附体的部分。“他们为什么会在这里开战”“为什么没有开战”,这些都是大的背景。即使打仗,也没有枪,只能靠扔小石子来战斗。已经接近原始时代。就是这样的印象。

    我过去曾写过两次大河剧的剧本,但大家似乎认为我写得很随意。被说成是无视史实、荒唐无稽。那是因为我自己的疏忽,虽然这是不负责的行为造成的,但实际上,“新选组!”(2004年)和“真田丸”(2016年)基本上都忠于史实。用想象力填补史实中不明确的部分。“新选组!”的时候,一开始写了近藤勇、桂小五郎和坂本龙马三人去看黑船的小故事。那个不好。被打回来了吧。但那个也不能说绝对不存在。同时期都在江户,而且有共同的朋友。因为是在如此确认的基础上的虚构。

    以这次为例,有一份名为《吾妻镜》的文献,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情况。我已经把这个当成原作来写了。按照这里写的东西去编故事,关于没写的部分则调动想象。

    我属于比较严谨的类型,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但另一方面,我也想,为什么一定要遵循史实呢?完美地遵循史实但无聊的电视剧,和多少脱离史实但最有趣的电视剧,大家想看哪个呢?我是电视剧编剧,当然支持后者。“这一年,谁谁谁做了什么”这种旁白不断的年表电视剧,我可不想看。

    ❓在这次执笔时,有什么新的发现吗?n✏️有很多新发现。例如,建立镰仓幕府的赖朝和建立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所背负的东西,完全不同。赖朝最初起兵时,他身边几乎没有可信赖的家臣,而家康却有很多。关于家康,我想会在下一篇大河剧《怎么办 家康》中会有详细描写,敬请期待。

    赖朝真是孤独啊。正因为如此,北条政子、政子的父亲北条时政、弟弟北条义时的存在才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赖朝一直为与御家人的关系而烦恼。在参与这部作品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迄今为止看过的,关于源平的电视剧好像也没怎么描写这一方面。这次把重点放在那里。因为我觉得这是描写赖朝时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赖朝这个人,看了很多资料也没能参透。他是怎样怎样的优秀,目标是什么,怎么也抓不住头绪的谜一样的男人。无论如何也很难认清他这个人。但是,回顾他所做的事,能够统率御家人,坐拥巨大的权力,建立幕府,应该有相应的度量、智慧和才能。这次,想好好地描写这一部分。话说回来,《镰仓殿的13人》真正开始是在赖朝死后。“拥有强大权力的人突然死去之后,剩下的人该怎么办?”这是这次最宏大的主题。我还没跟大泉洋桑说过,赖朝生活的时代只不过是一个序幕。总集篇也有全部剪掉的可能性。

    ❓对于小栗旬饰演的北条义时,您有怎样的期待呢?n✏️义时这个人物很有趣。以历史人物来说,我喜欢的不是一开始就朝着目标前进,最终能够抓住目标的人,而是被卷入完全没有想象过的人生的类型。近藤勇是,真田信繁也是。义时也是其中的典型。他根本没想过要夺取天下,应该也没想过要出人头地。出生于平凡豪族,是家里的次男,为什么最终会成为镰仓幕府的核心人物呢?因为最后是和朝廷战斗。走到尽头的感觉非常有趣,我很感兴趣,想描绘一下。

    我和小栗旬先生搭档过好几次,每次出场的瞬间,我都只觉得他就是那个角色。不是化妆或身体改造,而是通过演戏改变神情,完全变成那个人物。义时从青年时期到晚年,有各种各样的面孔。小栗先生会有怎样的变化,从现在开始就很期待了。

    ❓义时虽然是“被卷入某些事件当中的主人公”,但总有一天,义时自己也会做出苦思冥想的决定。这种变化,今后会怎样展开呢?n✏️契机是什么?一开始不明白,写着写着就渐渐明白了。儿子的出生对他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影响。从那里“为了保护北条的血脉,什么事都要做”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我也在7年前有了自己的儿子,果然变了。“为了这个孩子而努力”的想法,是生存的重要原动力之一。

    生下的儿子叫北条泰时,是个好儿子。被大家喜爱着茁壮成长,培养成文武双全的“理想的武士”。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这个故事真正的主人公。当然,主角是义时,但他成了后半部分的重要人物,甚至可以用“北条泰时父亲的故事”来看待。

    ❓有什么想对观看《镰仓殿的13人》的观众传达的信息吗?n✏️我在很多地方都说过,我从小就很喜欢大河剧,能有这样的接触机会,我高兴得不得了。但是每次都很辛苦。千辛万苦地写着。或许我是最不适写合大河剧的编剧了吧。感谢NHK三次起用这样的我。

    大河剧是历史剧,当然要描写历史,但我认为大河剧首先应该是“电视剧”。能作为娱乐满足观众。

    当然也有笑点。因为我是喜剧作家。但我所向往的大河剧的笑点,绝不是搞笑。也不是拙劣的模仿。平时自然流露出的笑容。也就是说,对我来说,刻画让人发笑的场景,就是刻画人物。镰仓初期本来就是个可怕的时代,背叛什么的满不在乎,人也一个个的不断死去。没有笑容就太痛苦了。还是希望周日晚上8点能和家人一起开心看我们的剧吧。那些东西也许早就变成了幻想,但我还是想珍惜。我想创作出那样的东西。

    而且一年的连续剧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想快点看后续!”以这样的心情让大家度过了1年,为了制作这样的作品而努力着。而且写了三部之后终于习惯了,也有看到的部分,我想这次应该是最有趣的一次了。


    关于剧的十万个为什么?

    源赖朝为什么被称为“佐大人”?

    源赖朝被北条义时等坂东武者称为“佐大人”。这是因为平治元年(1159)平治之乱时,赖朝担任右兵卫权佐权之助的官位。官位是“官职”和“位阶”的组合。

    ❓“官职”是指行政机关的职务!?n右兵卫权佐分为“右兵卫”、“权”、“佐”三种。首先,“右兵卫”是机关名称。京城的行政组织中有“兵卫府”,负责宫门护卫、行幸、行启护卫等的衙署有左右两府,赖朝被分配在其中之一的右兵卫府。顺便一提,“左”比“右”更靠前。其次,“佐”是阶级。兵卫府分为4个等级,佐相当于次官。最后是“权”,副的意思。把右兵卫权佐比喻成“被分配到兵卫府的次官”,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呢?

    ❓“位阶”是贵族的序列!?n“位阶”从最上位的“正一位”到最下位的“少初位下”共有30个等级,数字越小越上位,“正”比“从”上位,“上”比“下”上位。赖朝接任的右兵卫权佐相当于【从五位下】。天皇居住的皇宫,清凉殿,基本上需要五位以上的位阶才能进入,朝廷赋予了天皇各种特权。

    在平治之乱中战败被流放的赖朝被解除了右兵卫权佐的职务,所以在第一回描写的安元元年(1175)时赖朝已不在其位。但在坂东武者看来,他是在京城拥有崇高地位的特殊人物,怀着敬意称他为“佐大人”。


    时代考证#长村祥知 【承久之乱】

    战前与战后?

    为了与官军作战,北条泰时率领18骑先从镰仓出发。源义经从镰仓向京都出征时也是如此,初期出动的人数很少。

    一开始还是处于观望的状态。一旦敲定,只要早立下战功就能得到土地,所以就有了“快去吧!快去吧!”的感觉。n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率先出征,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就会提高,奖励也会随之增加?nA:如果在战场上打头阵的话,自然会受到好评,但如果在出征时首发出场,恐怕也不会得到好评。毕竟实际参与到战斗中,才有机会得到恩赐。

    泰时出征后多久,后鸟羽上皇才掌握了坂东的动向呢?nA:5月下旬,幕府军进军骏河国,也就是现在的静冈县一带。

    后鸟羽上皇到底召集了多少人马?nA:很遗憾,很难得出准确的数字。不过,根据《吾妻镜》计算下来,是2万7千,2万也算很多了吧。(笑)看一下平安时代末期贵族的日记,保元元年(1156)发生的“保元之乱”是几百骑,治承4年(1180)平维盛为追讨源赖朝出征时也是两千骑。“承久之乱”发生在承久3年(1221年),大概超过了5千吧,但考虑到此战是短期决战,也不可能超过2万。

    《吾妻镜》中记载幕府军多达19万骑,这个数据存疑吧?nA:相当可疑呢(笑)。姑且不论数量的可信度,坂东派出了大批人马。守卫镰仓的士兵减少了,难道各处就没有打算趁此机会,去讨伐义时吗?基本上是政子决定要守护义时,并进行了动员,所以在这个时候,谁也没有考虑到这样的事情。如果讨伐义时,就会与政子为敌。

    原来如此。政子果然很坚强啊nA:真的很强呢(笑)。而且,仅次于北条的大人物,三浦义村也出阵了。如果是为了避免在镰仓遭到突袭而让义村出阵的话,那真是太妙了。

    电视剧中描写了宇治川会战。这次合战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承久之乱”的胜败吗?nA:从留存下来的史料中可以看得出,宇治川之战是一场大战。作为先祖的功绩,有相当一部分御家人的子孙在宇治川之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镰仓方面有很多御家臣参与了这场合战,并配合了主力进行作战。

    《吾妻镜》中说泰时准备了木筏渡河,但实际上是这样吗?nA:没有留下图像记载,也不知道镰仓时代,能制作出什么样的木筏。

    拆了民房造了木筏?后来那些居民们呢?nA:隐藏财产四处逃窜,把愤怒藏在了心里...

    不给补偿吗?nA:大概没有给吧。

    顺便一提,电视剧中时房、朝时、义村等人也加入了宇治川之战,但实际上并没有吧?nA:没有啊。本来朝时应该在北陆道,时房在势多(滋贺县 大津市 濑田),义村在淀(京都市 伏见区)交战。《镰仓殿的13人》在大框架上忠实于史料,并且大胆地创作了史料中无法轻松理解的部分,研究者们也称赞说“时代考证做得很到位”,编剧三谷幸喜先生,以总制片人清水拓哉为首的制作相关人员会认真听取了我们考证小组的意见。只是,就这个场景来说,在最后的最后,可以毫无忌惮的创作一回(笑)。

    在合战中获胜的泰时,带领着人马井然有序地进京了吗?nA:首先进入六波罗,然后顺延着往前走。

    京都的人们当时也是一片混乱吧?nA:是啊(笑)。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也发生了不少掠夺行为,我想京都人还是会觉得“受不了”。

    后鸟羽上皇辩解说“我非恶人”,这是很痛苦的借口吧。nA:真的。《吾妻镜》里写了一件让人很在意的事,在进入六波罗的前一天晚上,泰时带着16骑,偷偷地和西园寺公经寺金常的使者进行了交谈。可以想象,在此过程中,就谁来承担责任、如何进行落实等问题进行了幕后谈判。第二天,后鸟羽派来了使者,说:“这不是我的错,是作恶的臣子,自作主张所致。”

    “承久之乱”在日本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存在呢?nA:可以说是“武家处于优势地位的转折点”。赖朝时代即使确立了幕府式的体制,也只是处于上皇之下的一个地方军事政权,这样一个地位。但在“承久之乱”胜利后,他掌握了日本国内所有事务,拥有了实际决定权。明治维新之前,武士成为统治者集团,而确定其结构的就是“承久之乱”。

    那之后发生了什么很大的变化吗?nA:基本上,朝廷失去了主导权。让谁当天皇,让谁当上皇,幕府的发言权随之变大。然后关于土地的支配,御家人也进入西国,潜在的支配权转移到镰仓幕府。镰仓幕府曾一度没收后鸟羽拥有的土地支配权,后鸟羽成为上皇后,向高仓确认“如果有必要,请返还”后才交给他。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当地居民和御家人之间的纠纷四起,他们向幕府提出了很多申诉。镰仓幕府的势力扩大了,但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统治者的义务和责任也增大了。为了应对这些严重的问题,我想才会有“御成败式目”的诞生。(御成败式目是日本镰仓时代于贞永元年8月10日由执权北条泰时制定的武士政权法律,因而又称作贞永式目。)

    承久3年(1221)5月15日,后鸟羽上皇去讨伐 伊贺光末,明确表示了对北条义时的敌意,他有着怎样的战略打算呢?因为光季不响应号召,所以姑且先讨伐诛之吧?nA:伊贺光季,其姐妹为北条义时继室,伊贺之方,所以一开始就判断他不会答应出兵。不同的研究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我认为“讨伐义时的兵力基本上都是东国的武士,所以讨伐伊贺光季的军队并没有打算直接前往镰仓”。京都的武士去讨伐伊贺光季,东国的武士去讨伐北条义时,我想这就是后鸟羽的计划。

    平清盛为了追讨源赖朝,派遣了以孙维盛为总大将的官军,但后鸟羽上皇并没有这样的想法。nA: 坂东出兵上京,慌忙征兵,向美浓和尾张派兵。因此,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以“坂东的武士应该会讨伐北条义时”为前提制定的计划。

    没有人反对后鸟羽上皇的战略部署吗?nA: 西园寺公经站出来明确反对了。一条赖氏则直接选择逃往镰仓。好像还有几个大臣级的人委婉地说“还是放弃比较好”。但是大多数人即使心里反对也会闭口不言。之后鸟羽的权力好像是绝对的。

    原来如此。因此后鸟羽上皇向坂东的8位御家人发出院宣,是认为大家会跟着自己吗?还是说能有几个人追随就好?nA: 在后鸟羽看来,应该是认为“大家都会追随自己”。无论是三浦还是武田,都是一国核心人物,有可能代替义时执掌镰仓幕府。另外,御家臣们在京都根据后鸟羽的命令去抓贼,去处理寺庙的强诉谎言。所以后鸟羽认为,只要下令追讨义时,大家就会答应,所以发出了院宣。只是…给北条时房也送了院宣吧。当真是以为大家都会追随他其后?

    后鸟羽上皇难道没有考虑到内容被泄露的风险吗?nA: 他在发出院宣的时候,以为那八位均不会背叛自己。只是现在根据存留史实,很难看出一二。

    后鸟羽上皇在此之前发出院宣,难道一次都没有被拒绝过吗?nA: 京都附近就是这样,没有人拒绝他。

    坂东的情况如何呢?nA: 基本上后鸟羽没有向坂东发出命令。

    对御家人来说,官位和领地哪个奖赏更令人高兴呢?nA: 虽然双方都很高兴,但从倾向上看,渴望官位的主要是出入京都的人,而想要土地的人则是留在坂东。如果想当大臣的话,只能选一个官位,但能得到这么高官位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只有实朝一人。


    时代考证#长村祥知 【政子的演说】

    ❓在“承久之乱”中,据说御家臣们是根据政子的演说整理出来的,但内容是政子本人想出来的吗?n ꨄ一定有智囊团在为其斟酌吧。

    ❓也就是说有撰稿人nꨄ虽然从史料上无法明确看出,但像电视剧中描写的那样,大江广元一行人的想法是完全有可能渗透到演讲中的。

    ❓演说是把御家人都召集到宫里去了吗?nꨄ根据《吾妻镜》的记载,在某种程度上召集了在场的几个人。

    ❓从后鸟羽上皇那里得以院宣的8位御家人,是否都在场呢?nꨄ虽然与《吾妻镜》中记载的略有不同,但据收录院宣正文的慈光寺本《承久记》记载,除了北条时房(时政的三男,被称为大佛殿)和三浦义村之外,其他6人都聚集在那里。只是,他们对政子和义时隐瞒了自己收到院宣的事情,错过了告密的时机。与他们相比,三浦义村的判断速度非常之快。

    ❓政子的演说一出来,果然有很大的效果吗?nꨄ我觉得是这样。政子是源赖朝的妻子,当时三寅还年幼,实际的第四代镰仓大人是政子,所以政子的话比义时更有分量。

    ❓难道就算是执权的义时,也得对政子的所言所行恭敬有加吗?nꨄ是的。我觉得电视剧描写得很好,在历史上,如果政子动真格的话,不管是赖家还是实朝都能被她压制住。政子的判断是,自己无需站在前面说三道四,而是希望赖家和实朝作为镰仓的执政者,好好从政,虽然退了一步,但如果真的动真格的话,其他人就会被压制住。我想正是这样的感觉。

    ❓即使丈夫去世后,权力更迭,自己说的话还是很有分量nꨄ在当时,一门之长去世后,其妻子便自然而然成为其代理者。除了政子,平清盛的妻子,时子也很有名。清盛死后,时子在坛之浦之战中败给源氏,与安德天皇及三种神器一起投海自尽,知盛等平家一门继承了时子的家业。死去的清盛的儿子宗盛,虽然在大海中存活了下来,但是清盛的妻子时子在这个时候做出了关乎家族灭亡的重大决定,周围的人都听从了她的决定。政子的演讲也是如此,她拥有如此强大的权限。


    风俗考证·佐多芳彦(服装方面)

    ~源氏和平家人的服装

    ❓赖朝所穿的衣服“水干 ?是什么?(本古朝臣礼服,猎衣的一种。 随着时代的推移,水干逐渐成为武家及一部分公家的日常服装,并很快成为了礼服的一种。)n????:这个“水干”还有个意思,其实赖朝穿“水干”这件事,在镰仓幕府相关的资料《吾妻镜》中有非常深刻的描写。例如,有被朝廷或朝廷雇用的武士。这些武士须得遵守朝廷的规定,为了表示自己是朝廷的一员,必须正式穿着这种圆领的“水干”。赖朝在接到以仁王的令旨领治时,还处于解除官职(解除在朝廷的地位之意)状态,所以官位还没有恢复。所以赖朝的服装是相当低级的打扮。但是在赖朝看来,穿着这件水干服听取以仁王令旨的内容,就表示了自己“被朝廷使役”的意思。但是赖朝在成为征夷大将军之后,只要有重要的仪式,就经常穿这种“水干”,而且一定穿白色的“水干”

    ❓因为赖朝是源氏,所以所穿的是白色的吗?n????:不是的。白色是最无垢(洁净)的颜色。没有颜色,就是没有经过染色的过程。因为没有接触到人的手,所以也有清净的意思。所以赖朝穿这种白色的“水干”,也许有受到朝廷刺激的原因,但说不定那里也有赖朝的自我主张。在电视剧中,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立场的不同,就不这么做了,但是在《吾妻镜》这本书中,大家排队去哪里的时候,都穿着“水干”。

    所以对武士们来说,赖朝所穿的“水干”有一种“作为武士身份的正装”的意味。“水干”是侍奉朝廷的正式装束。但是,从中途开始意思应该变了吧。我想,从中可以读出赖朝强烈的意愿表示。

    ❓源赖政穿的是狩衣(日本平安时代为公家的便衣,也是武家的礼服。狩衣本来是在打猎时所穿的运动服装,袖子跟衣服的本体并没有完全的缝合,就是为了方便运动用)吧?n????:后边领子有区别。赖政也是这样,在脖子上穿一件像蓬一样的东西的是“狩衣”,“水干”是用绳子扎起来的。因此一眼就能看出是“水干”还是“狩衣”。

    ❓平宗盛穿的是“直衣”吗?(平安时代以后的天皇、皇太子、亲王以及公家的常服)n????:这是“直衣”。虽然是贵族的私人服装,但贵族在“会见他人”的时候穿的比较多,是比较正式的私服。表明自己是贵族。

    ❓这只在京城才有人穿吗?n????:没这种说法。我想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从京都到地方的大部分人都会穿吧。只是武士既要骑马,又要打仗,这衣服是不能把刀插在腰上的。这样一来,很多人就会穿上活动起来方便的“狩衣”。所以“狩衣”比“直衣”档次低很多,是不能穿在公共场合的衣服。“狩衣”有时会被误解为正装,这是大错特错。

    ❓清盛穿的是法衣吧?n????:是法衣。穿法衣不披袈裟,这是僧侣的日常打扮。和尚在佛前祈祷的时候,或是和外人外出见面的时候,都会在这清盛的打扮之上再披上袈裟。

    ❓从第3集开始政子的服装变了,这也是“小袖”(被看作现代和服的原形)吧。n????:这身打扮相当不错呢。但是“汤卷”是卷着的吧。所以才知道这个人还是在北条家里工作,“不过是北条家的一个孩子”。

    ❓颜色变得华丽,是说使用了上好的面料吗?n????:最初的最初是,因为经济上还不宽裕,但是随着故事的各种过程,地位一点点上升,例如主人公级别的衣服颜色变得鲜亮。如果不这样做,观众们就很难理解时间线的变化。

    ❓牧の方的服装也和政子一样吗?n????:牧の方是贵族家女儿的风格。所以和服上绣着“袿袍”,下身穿着和服裤裙。这是贵族之家女儿的打扮,小姐出身贵族,所以我设定她到坂东来也是贵族打扮。明确地展示自己的出身。


    风俗考证·佐多芳彦

    关于乌帽子?n????:首先,贵族们日常穿着的标准是“立乌帽子”。在此基础上,武士们的地位低、身份低,所以他们一家的头领戴“立乌帽子”,其他的戴稍微折叠的“折乌帽子”或“武士乌帽子”,这是符合史实的设定的。为什么是“折乌帽子”呢?因为叠起来的时候,发髻紧紧地插在里面。也就是说,动作稍微激烈一点,帽也掉不下来。骑马或打仗的时候,还要在上面挂上绳子。也就是“顶帽”,用绳子系在下巴下面,固定帽子。不过一家之主的动作的幅度并不大,所以戴着和贵族一样的“立乌帽子”。

    从元服开始就一直没有摘下过乌帽子吧?n????:对,他一直戴着乌纱帽。主要是“把头顶暴露在人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这种文化大概是在很久以前形成的贵族文化,也渗透到了武士当中。

    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n????:刚进入平安时代,平民就已经戴上了乌帽子,武士们基本上也都戴着。不过乌帽子毕竟是在京城或者与京城有关的地方,朝廷方面的人们戴的帽子,在真正的乡下普及到什么程度呢?我想这应该是别的问题了吧(笑)。

    戴头盔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n????:在《镰仓殿的13人》中尝试了两种,一种是在乌帽子上戴头盔。在这种情况下,头盔上有个大洞,乌帽子的边角和发髻上会有一点突出。还有一种是把乌纱帽用绳子从发髻上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系着的绳子的边儿是从头盔里露出来的。


    风俗考证·佐多芳彦

    ❓木曾义仲被嘲笑的牛车的正确乘坐方法?n????:所谓牛车,从后面上车,从前面下车,这是不分男女贵族武士的基本规则。牛车的后面紧贴着建筑物的檐廊,上车,到了目的地就把牛卸下,从前面下车。义仲从后面跳了下来,而且是从1米多高的地方跳下来的,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那鞋子怎么办?n????:鞋不穿,让随从拿着。所以,义仲把鞋从怀里一扔就跳下去,这实在是无知所致。反过来说,也没有人告诉义仲正确的乘车方法。看到这样的义仲还会窃笑,这是一个非常阴险的社会啊,义仲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事情。在外景拍摄时近距离观看,我深深感到,大家都很惊讶吧。


    主创采访

    ❓到现在为止做了各种各样的苦涩决断的义时,一边和朝廷战斗,一边在想什么呢?n????:说到底是自己扮演的义时的真实情感,真的做好了死的觉悟。如果能以牺牲自己来了结这件事就好了,这就是天命。但是姐姐的演说又让事情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结果和官军开始了对峙,但是自己在镰仓等着,所后只能祈祷作为总大将出征的泰时能够胜利。“如果输了,坂东的人几乎都得死”。但是赢了,义时就走到了审判朝廷那一步。这样一来,“确实有人让我继续活下去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这样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

    ❓您觉得尾上松也桑饰演的后鸟羽上皇怎么样?n????:我觉得歌舞伎演员们果然很厉害,自己怎么努力也演不出那种感觉啊。松也君饰演的后鸟羽上皇,那股讨厌劲儿拿捏的特别好。在义时看来,后鸟羽上皇是个很难见到的存在。即使是在历史上,说不定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彼此的长相,包括各种因素在内,总之是谜一样的存在。但是,从后白河法皇时代开始,我就觉得西边的人确实看不起我们,所以真的觉得很烦,也一直有“怎么就这么了不起”的感觉。话虽如此,但因为是必须尊敬的存在,所以一直做着“嘴上这么说,其实内心充满了纠结”的事。

    ❓作为儿子的泰时直到最后都在说“要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的强烈意愿,你觉得他的想法怎么样?另外,请您谈谈对坂口健太郎桑的印象。n????:在义时看来,泰时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他自己想要完成的。正因为如此,对义时来说,面对理想的他,也是一种希冀吧。义时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肃清,但直到最后的最后,他想要守护的,是“姐姐的纯粹”和“泰时的耿直”。当义时开始脱离“想成为的自己”时,他想保护对自己说“不好就是不好”的姐姐,以及一直跟在自己后面的泰时。因此,临死前姐姐对义时说:“太郎长得很像你。”我觉得自己真的觉得很幸福。越了解坂口君,就越觉得他非常可爱,任谁看了都会喜欢他吧。这样的他能扮演我儿子 泰时这个角色,我感到非常有底气,也很自豪。

    ❓您觉得他为什么到最后都这么信任三浦义村呢?n????:义村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物,但基本上是抱着绝对不会背叛自己的想法度过人生的每一天。我非常理解他的想法,“好好打圆场才能活下来,死了不就完蛋了吗?”果然,“青梅竹马”这一点上的信赖感始终挥之不去。

    ❓演完义时的最后一幕,您有什么样的感受?另外,如果现在能见到源赖朝,希望他对您说些什么呢?n????:能以那样的方式结束一生,对一直作为义时生活的自己来说,似乎是一种奖赏。义时不想半途而废,被现在的妻子和好友背叛,被姐姐刺死,对义时来说是希望的泰时,站了起来,这样的结局太好了。即使再从一开始,让我演义时,已经是什么都做不了,也不记得的状态了。杀青的第二天,为了演好义时,剪掉了一直留的头发,感觉身心都很舒畅。(小池)荣子虽然说“政子不能再出现了,我觉得很寂寞”,但我想,那一定是因为本来的政子在这个故事之后,应该还会继续活下去吧。以那种感觉来说,我作为义时的人生,一下子结束了,心情完全转换过来了。

    如果能见到赖朝大人的话…“干得好,小四郎”,被这样说的话,义时的灵魂会得安慰吧。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在为“全部都是大泉的错”而争辩不休,现在慢慢地变成了“全部都是小栗旬的错”,这一点您是怎么接受的呢?n????:在饰演北条义时的过程中,越是让观众看了忿忿不平,我这演员就当的越值当。从第1集开始用了48集的篇幅,仔细描绘了他因压力慢慢发生的变化。结果前半部分“全部都是大泉的错”变成了“全部都是小栗的错”,我想没有比这更痛快的了吧。如果演到最后,大家的评价还都是「真好啊 好喜欢」之类的。历代都没有这样的主人公吧。刚开始的时候对女性做跟踪狂一样的事情,被说“恶心”,中途又被说“可怕”“那家伙很糟糕”,这样的评价对一直从事演艺事业的我来说,是极大地鼓舞。还有,每次播出结束后,那集的关键句能成为话题也很高兴。大结局之后,要是“女子都爱吃蘑菇”成为流行趋势就好了(笑)。

    ❓对小栗旬来说,《镰仓殿的13人》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n????:现在,我可以很自豪地说,能在这个时候遇到《镰仓大人的13人》这部作品这真是太好了。我觉得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大家的热情很难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去现场每天都很开心,一个星期左右没有拍摄就会感到“寂寞”,能给我一个最好的环境,我真的很幸福。真的非常感谢大家一直见证我们的成长,陪着我们的作品一起走过一年的时间。


    旁白 长泽雅美 采访

    ❓聊聊您作为旁白担当被邀请的时候的心情?n????‍♀️:因为有憧憬所以很开心。想着“总有一天,如果年龄再大一点的话能接到这样的邀约吗?”,没想到现在就有机会了,感觉自己很幸运。虽然不擅长声音相关的工作,不擅长,但是想努力。

    ❓编剧三谷先生和导演都给您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呢?n????‍♀️:三谷先生对我说,“每个场景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好地贴近对方,去讲述就好了。”导演说,“希望贴近登场人物的心情。”希望你用这样的说法”“用能营造出严肃气氛的说话方式比较好”,感觉上是在根据不同的场合进行的旁白。因为我很清楚拍摄有多辛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也会以出演者之一的心态去努力。我觉得责任重大,更需努力才可以。

    ❓您认为三谷先生写的剧本的有趣之处在哪里?n????‍♀️:这次出演的各位演员,都是之前有过共同演出或认识的人,读了剧本后,我觉得“这个人有这样的气质啊”,正因为了解了他的人品,才会和角色联系在一起。当但我觉得“三谷桑果然很厉害,很懂啊”(笑)。特别是主演小栗旬桑,真的很适合义时这个角色。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一直照顾我,是我非常尊敬的人,没有不能和小栗桑成为好朋友的人吧。和谁都能成为好朋友,善于和人相处,这一点正好符合义时。还有就是语言通俗,我想现在的年轻人也会喜欢看吧。但并不是说与史实完全不同,时代考证的老师们说,“我们也从三谷桑的构思中发现了很多东西。”像这样把历史故事制作成通俗易懂的教科书,不正是三谷笔下的大河剧的有趣之处吗?

    ❓读了剧本,有在意的角色吗?n????‍♀️:三谷桑笔下的女性大多很可爱。但这次给人的印象多是“成熟的女性”。另外,我读剧本的时候也觉得每个角色都很适合演员们。比如说,三谷桑是第一次和新垣结衣桑合作,“八重小姐的这种感觉,很像新垣桑呢”。饰演政子的小池荣子给人一种刚强的感觉,但另一方面也给人一种温柔淘气的印象。

    ❓这次您不是作为演出者而是作为旁白者来参加的,有没有想过要比平时“更加去考虑到电视剧整体”呢?n????‍♀️:那倒是有的。因为我认为必须要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所以请时代考证的老师,开了学习会。另外,叙事所具有的“指挥能力”会对故事产生多大影响,我多少有些理解了,所以我认为“声音带来的效果”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好难啊”,感觉是带着责任感来面对这次的工作的。

    ❓在学习会上,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n????‍♀️:感受到了人的性格。虽然是各个人物的“可能是这样的性格”,但是老师们在一直研究的过程中,好像不断有新的人物出现。“以前大家都这么认为,其实……”像这样的事情,从这种类似题外话的东西中可以看到登场人物的性格,感觉故事变得更容易理解了。

  • 头像
    Fal Conde

    01 被误导的「武士道」

    说到日本武士,外国人都有以下类似的认识:一方面认为武士是重利轻义,毫无节操的战士,另一方面又認為江户时代后的武士受到日本化的朱子学影响,逐渐洗刷过往的“不良”风气。變為“绝对的忠诚”、“耿直”和“一成不变”,成為日本“武士道”的核心和基本形象。

    但这不过是个误会。20世紀初新渡户稻造寫作《武士道》,本是為向西方世界宣扬日本文化的精髓而写的宣传作品。严格而言,書中完美道德品格只是理想产物,不少传说和文学内容,更是主要用以证明日本“武士道”与欧洲“骑士精神”難分伯仲。

    另一个讓誤導大眾的名人是福泽谕吉。福泽在多部著作和文章中一方面强调日本必须摆脱江户时代为止的封建门阀制度,另一方面又高频率地强调“武士气风”的重要性,更曾扬言“武士道乃日本民族气质的体现”,试图将武士道升华至跨时代的精神理念。

    新渡户稻造

    福泽谕吉

    那麼,“武士道”或者“武士的气风”所指的具体是什么?对日本社会、时代和思想的变革过程和各时代的特性,過去存在过于单调和表面的理解。有必要摆脱宣传和粉饰的束缚,重新通过史料来了解“忠诚”这个古代日本武士重要的精神。在这里集中说明一下战国时代前后的情况。

    02 「下剋上」的原本含義

    首先必须对“以下犯上(下克上)”这个堪称日本战国时代的代名词予以澄清。

    誠然武士中的确出现有不少叛乱事件,但在江户时代以前的日本社会里,谋叛行为十分普遍;上至天皇,下至领主层都是受害者。换言之,战国时代武士领主的以下犯上在日本历史里,绝非特别极端的情况。不僅如此,“下克上(以下犯上)”这个用词本来也并非由武士所创,更非用来形容武士内部的政治斗争。該詞原先是由京都贵族用以指代当时趁乱对抗领主统治的上层百姓

    真正的下剋上來自底層

    对京都贵族而言,武士问题早已习以为常,毫不在意。但其手底下的百姓们公然抵抗自己,影响自己的生计,才是更为切身和紧急的大问题。因此,“下克上(以下犯上)”的主体不是武士,而是在那个时代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的百姓。他们结合不同的阶层(包括低级武士等)公然对抗贵族和武士领主的管治,要求更多的自治和宽待。

    03 战国时代前的主从关系观念

    那么,究竟古代日本的武士是怎样理解主从关系的呢?

    在平安时代(公元八至十二世纪),一批批血统高貴(他们大多是天皇和贵族的后代)、以军事为业的豪族在日本各地成长起来。在当时,实力较弱的豪族基于不同原因,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呈交给更有力和可靠的豪族之长,作为自己甘愿投靠和寻求庇护的象征。这种文件称为“名簿”,奉上“名簿”被视为愿意成为对方家臣的重要手续。

    在此之後,除了出于利益和安全的考虑,宗教的力量也为包括武士在内的各个社会阶层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在当时,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儒学只属副次地位)的日本,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被称为“契(chigiri)”。

    不少书籍翻译“契(chigiri)”为“契约”的意思,严格上来说这是不够精准的。在人与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时候,“契(chigiri)”并不完全等同于近现代“合约(contract)”的意思,更贴近“誓约”和“缘份”合一的一种行为,是佛教思想上因缘宿命的安排。

    而且,当时的日本人认为不同关系的结合是由不同程度的宿命影响而成的结果。亲子关系是“一世之契”,夫妻关系是“二世之契”,而主从关系则是最珍贵的“三世之契”。也就是说,两个人或者两个家族结成主从关系,是三辈子前就结下的宿命和缘份,是超越轮回因果的强大羁绊。

    日本鎌仓末期至室町时代成书的著名文学作品《义经记》卷二“伊势三郎初成义经臣下之事”里,描写一名伊势义盛的武士辛苦寻觅下,终于见到主人公源义经,并且希望成为他的家臣。他说:

    “今天终于能与您(义经)相会于此,想必是(我俩的)三世之契之故,也是八幡大菩萨(注:源氏和武士的守护神)安排下的结果。”

    《义经记》在当时以及战国时代均是脍炙人口的读物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了当时及以后的日本人的思想。以“三世之契”观念为前提和理想的主从关系在往后的数百年内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以《义经记》为蓝本的水野万年《伊势三郎御曹子健参之图》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义经记》这部分描写的是理想和理念上的主从关系。实际上因为各种矛盾和恩怨,各种主从关系出现裂痕,甚至兵刃相见的情况在日本历史上不胜枚举。

    04 家臣的逻辑

    日本自平安时代末期(公元十二世纪末)起,战争時斷時續,武士面对彼此势力交替的同时,其他社会阶层缓慢流动,部分出自农村和城镇的有力民众成为武士领主的下级家臣。武士领主也因为维持领地稳定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吸纳新兴力量来协助统治。对他们来说,加添这些来自武士以外的“新血”作为家臣,单靠“三世之契”观念来支撑并不足够。武士领主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需要新的理念补充和稳定这种新的结合形态

    除了上述的宿命论(“契”),武士社会通过保障家臣权益和保护(“恩”),以及借用中国儒学的人伦关系理念来加强家臣提供服务和忠诚的必然性(“义”)。此外,他们还通过制定可视化的讲仪来维持上下关系和家臣间关系平稳(“礼”)

    在镰仓末至室町时代,来往中国(元、明两代)的日本禅僧积极地导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刚好为当时需要将国家从内乱状态(史称“南北朝时代”)进行拨乱反正的室町幕府提供新的指导思想。战国时代中期成书的故实书(注:规矩礼仪的教科书)《宗五大草纸》里便提到:

    臣尊主君,子孝父母,弟从兄长,幼敬耆老,上不轻侮,下不作乱,名为礼也。

    这种强调各安本分,各守本职致使家中不起乱的道德思想比上述的“三世之契”更为具体和富有政治味道。

    此外,除了家臣与主君之间的君臣主从关系,家臣与家臣之间的地位差异是另一个维持秩序井然的重要关键。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发挥作用,那就是“谱代”之臣。

    所谓“谱代”,就是数个世代都侍奉同一个主家的家臣,也就是世袭化的家臣之意。由于代代侍奉主君的家族,“谱代”在家中的地位和在主君家族心目中的亲近程度自然比刚加盟的家臣要强得多。世代相随的忠义换取较高的地位和政治资本,获得主君的信任和敬重,甚至忌惮。

    譜代的做法延襲到了江戶時代

    在重视羁绊和血缘的封建时代,对诸侯来说,父祖辈世代以来便一直侍奉左右的老臣子们和血浓于水的同族兄弟远比如同走马灯一样来去匆匆的新家臣更值得依靠(当然,结果分道扬镳、兵刃相见的也不在少数)。

    “谱代”家臣是武士领主最重要的核心力量,因此占据家中政治和军事要职。作为等价交换的条件,这些世代侍奉主君的家臣们肩负与主君家共存亡的义务和责任。所谓

    既是谱代相传之士,主家盛则共荣,主家灭则共亡,是为生死与共之士也。

    然而,这种跨越世代的情谊并非绝对的。与后来江户时代着重强调臣子绝对忠诚不同,室町战国时代的武士社会强调恩和义的同时,讲求一定的先决条件。特别在兵荒马乱的战国时代,家臣奉公的目的已然不再是纯粹为了报效主君的恩情。身为武士的荣誉、自家的安泰和家族的发展同样重要,甚至在极端场合里,报效主君家世代的恩情也不过是家臣们保家安泰的手段而已。

    战国时代毛利家的老臣志道广良教导主君毛利隆元(毛利元就之子)君臣关系的重点时借用《荀子》的典故。他提到君臣关系犹如“舟”和“水”,即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没有家臣(“水”)的支持和协助,主君(“舟”)也难有作为。

    靠着一代英主毛利元就的带领,毛利家以一介中小领主起家,在短短三十年内一跃而成为当时西日本最强大的诸侯,各方领主出于利益和安全考虑,先后归附。

    然而,毛利元就心中十分清楚,一旦家族的运势由盛转衰,万人敬仰的盛况将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巨变。他曾告诫自己的继承人毛利隆元说:

    “眼下没有多少家臣真正觉得毛利家很好,只要我家出现颓势,他们便会自作打算。”(《毛利家文书》)
    毛利元就

    随着时代的发展,主从关系的观念在战国时代已然出现变化。从家臣梦想追随命中注定的理想主君,慢慢演变成主张君臣关系不过是相对的概念,家臣是支撑主君家族的支柱,既可以是命运共同体,也可以在个别情况下袂别,各走东西。

    05 战国大名的手段和主张

    面对人心向背运转不定的乱世,战国大名们如履薄冰。不仅要好好经营,不至于掉失家业,落得身败名裂的结局,大名们也得在人才管理和理念上作一番思考并下苦功。

    早在室町时代初期,当时的幕府管领(第二号政治人物)斯波义将(1350-1410)写给子孙的家训《竹马抄》里提到那个时代(公元十五世纪初)各家家臣侍奉君主的现象。他批评道:

    关于家臣侍奉主君之事,现在的人们(一家之臣)认为必先蒙主君之恩,然后才愿意尽心奉上自己的忠义和贡献。我认为这实在是太消极了。现今世上最重要的是主君的恩德,不少人却把它忘记了,继而对现世和主君心存怨恨,这实在让人感到不快。

    作为位处权力顶端的人,义将的批评自然出于自身作为人君的角度出发,对眼前不少家臣视利益高于道义的现象感到不满,希望臣下能够以义为先,回报君恩。但反过来说,义将的不满反映室町时代的武士社会正面临着重大的转变。在现实上,室町时代的武士家臣不再强调《义经记》里的伊势盛连重视与主君的缘分和宿命,而是认为主君有恩于己在前,自己奉献在后。主君的恩情和实力的强弱逐渐成为家臣“择主而侍”的重要标准。

    斯波义将

    面对家臣们以利、以安为先的要求,主君一方面努力响应,同时也积极作出反制措施。室町末期,成功在混乱的应仁文明之乱(1467-1477)闯出名堂的著名诸侯朝仓孝景(1428-1481)在家训里便提出重大的主张:

    于朝仓家不设宿老(注:世袭宰臣),惟依家臣的器量和忠诚而用之”

    换句话说,孝景要提拔有能力、忠于主家又无权无势的下级家臣,对抗那些借着世代侍奉主君家,得以居于高位的世代老臣家族。在战乱之世,人才辈出,主君(战国大名)为了保护领地,必然要继续吸收人才,同时也必然面对汰旧换新的情况。

    朝仓孝景

    当然,这不代表他们已然舍弃羁绊和情谊,而是在现有的羁绊和情谊之外,另外跟其他人士缔结新的主从关系

    家臣之间既会为了利益合作,也自然会为了利益而相争。战国大名的驭下之术的关键便是怎样利用和摆平家臣的结托和矛盾,分而用之,主持正义。此外,还得带领家臣们抵御外来的威胁,共同解决共通的内部问题,如天灾、领民反抗、疫病和经济流通。

    家臣要求主君足够强大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主君也适时提出等价的要求。比上述的斯波义将更进一步,战国时代的大名们积极要求家臣们表忠,而且不可违逆。

    著名的战国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曾经要求二百多名上、中级家臣写下誓词,其中第二条便提到:

    绝对不可对信玄大人做出反逆谋叛之事。
    “纵他者对信玄大人和武田家有异心,我等必定奉守跟前,毫无二心。
    生岛足岛神社文书里收藏的武田家臣誓词

    要求家臣团结一致对内与外的困局时,信玄认为家臣保证不对自己有任何歹念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虽然在日本古代,通过对神明起誓来强制他人作出保证并不十分有效果,但是将这要求以誓词的方式明文化,却突显了那个时代家臣的忠诚不再是宿命、缘份,也并非家臣意念之间的抉择,作为最大得益者的主君也以积极的姿态灌输“忠诚”的重要性,抵消家臣“择主而侍”和互相结托的问题。

    武田信玄

    在战国时代,武田信玄等战国大名通过神明来要求家臣表现忠贞,是非常典型的手法。纵使效果不能说很高,但作为人所共知的“铁证”,对原本蠢蠢欲动的家臣而言,仍然有一定的阻吓作用。

    不过比起他们,织田信长却更加激进和明目张胆。他在一五七五年写给重臣柴田胜家(?-1583)的命令书的最后一节明确提到要求家臣忠诚的思想:

    不论何事也要按我(信长)要求去行事。但是,如果心里觉得我的要求有问题和不合理,也不可巧言令色,阿谀奉承。若有必要陈情,我将按其道理,听取要求,然后作出判断。总之不论怎样,你们必须崇敬我,不要在我背后阳奉阴违,不能明目张胆地忤逆我的旨意。如果你们能做到这些的话,你们自然长久得到神明保佑。

    显而易见,信长对家臣的要求和背后的逻辑比信玄的更为明显和大胆。将家臣的忠诚绝对化之余,更将对自己的忠诚和家臣的身命安泰牢牢地绑在一起。换句话说,就是信长获得神明的加持,忠于信长便会得到神明的保护。同时代见过信长的Jesus会传教士弗洛依斯曾回忆说,织田家的家臣都敬畏信长,信长生气的时候,家臣们都面流冷汗,不敢直视。

    織田信長

    信长要求家臣绝对忠诚,背后结合了宗教和道德伦理的思想,要求的严格程度超过同时代的其他对手,同时给予后继者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重要的启示,为后来江户时代统治者自奉为神明的政治思想做出示范

    总之,古代日本武士的形象跟《武士道》和影视作品里的武士形象相去甚远。日本古代武士的忠诚观念由宗教的宿命论,到后来加添儒学伦理概念的混合体,从强调单方面的忠诚发展到结合互惠互利的双边关系的条件。对于古代日本武士来说,忠诚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直受到日本各个时期的社会发展和价值观演变的影响,增添新的元素。要更好地深入了解日本文化里的忠诚和主从关系,有必要进一步对日本古代文化进行探讨和认识。


    本文為轉載,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TLJipUC97bh_baWSVUTmmg

  • 头像
    长尾景胜

    直接关系

    坂井孝一《承久之乱》、元木泰雄《源赖朝》(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向井龙彦《武士的成长与院政》、山本幸司《源赖朝与幕府初创》(文汇出版社)

    吴座勇一《古代日本的战争与阴谋》(广东旅游出版社)

    大背景

    网野善彦《日本社会的历史》(社科文献出版社)

    网野善彦《 日本历史上的东与西 》(社科文献甲骨文)

    高桥昌明《日本武士史》(社科文献甲骨文)

    村井章介《日本中世的内与外》、(社科文献甲骨文)

    桃崎有一郎《京都的诞生》、 (社科文献甲骨文)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