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寇者,贼也。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当第一名,要拿冠军,要做到最好。
因为人们总说,只有第一才能被铭记。
事实确实也是如此,胜败不过一个词,历史只歌颂胜者,却不见为了梦想而付出的汗水和血泪。
但今天这部电影却告诉我们——
败者也能为王,第二名也能当英雄。
《李宗伟:败者为王》
Lee Chong Wei
李宗伟,马来西亚羽球一哥,世界羽毛球界四大天王之一。
但作为中国人,我们了解他,更多是这样的印象——
“这个人好像是林丹对手?”
“对对对,总是输给林丹的啊”
“emmmm……就是千年老二?”
而这部电影,就是以他的真实经历改编的故事。
事实上,在胜者与败者之间,小猩更喜欢看到关于失败者的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都充当着“失败者”的角色,毕竟这世间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第一。
拼了命的努力,却依旧赢不过别人;一次次奋起直追,却依旧只能当第二。
当我们置于这样的境遇时,该怎么办?
李宗伟,或许是最有资格说出答案的人。
1
这部电影可以被分类为传记,因为故事是从他小时候讲起。
李宗伟从小就爱打羽毛球,但是贫困的家境和父亲的反对,让打球的梦想成为一种奢望。
于是,他背着父亲偷偷练球,却被地下赌场利用。后来他开始了正规的羽球训练,并被选入国家队。然而幸运的日子没有多久,打击接踵而来,队友排挤、落选、失恋,他更是在国际大赛中遇到劲敌(嗯,就是林丹),频频落败。
直到2006年,他终于战胜林丹,登上了羽毛球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是的,从故事选取的时间段来看,影片最后还是不免落入了成功结尾的俗套里。
但我们都知道,接下来连续三届奥运会,他都拿下羽毛球男单亚军。
而前两届冠军是林丹,2016年冠军是谌龙。
可那又如何呢?
因为知晓他从前的所有经历,即便他是“千年老二”,马来西亚人仍然以他为英雄,为他摇旗呐喊。
2008年奥运会,李宗伟再一次败于林丹之手,获得羽毛球男单亚军。
但马来西亚人依旧欢呼雀跃,热爱羽球的首相夫人罗斯玛亲自为李宗伟受封“拿督”称号。
在马来西亚和文莱,“拿督”是荣誉制度下的一种称号,不具有世袭和封邑的权力,是一种象征式的终身荣誉身份。
李宗伟创建了运动员册封“拿督”的先例,更打破了“拿督”头衔只颁给30岁以上的人的规定。
由此可见,马来西亚对李宗伟的痴迷已经不在乎他是否能拿冠军。
我不爱你第一,只爱你坚持不懈的努力。
而这,不正是对一个运动员最好的认可吗?
2
回到电影本身,事实上,这部电影并不算出色。
中规中矩的叙事,中规中矩的煽情,中规中矩的美术制作。
不好,也不差。
或许是文化不同,父亲对于孩子态度的转变、面对他人挑衅时的转折,都显得有些刻意。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里的母亲,她由马来西亚著名女演员杨雁雁饰演,曾凭借《爸妈不在家》拿下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在电影里,她贡献了足以撑起整部片子的演技。
此外,影片的选角也是亮点。
少年李宗伟和青年李宗伟简直就是李宗伟的翻版,无论是神情或动作都演绎得十分贴切。
而李宗伟本人?最后当然也以特别出演的方式出现在了影片中。
电影最后那场李宗伟与林丹的终极大战,无疑是全片高潮也是描绘得最好的一部分。
小猩认为,评判一部体育竞技电影优秀与否,比赛场景的激烈传染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当荧幕前的观众都为电影里的人物提心吊胆、为比赛的过程揪心、为最终的结果舒一口气,
即便你早已知道历史的结局,却依旧为之触动,那电影就是成功的。
而这部影片特别的是,主角最终大战的对手是中国的羽球英雄——林丹。
于是便有人说,如果我们心疼他、希望他能取得成功,那就是三观不正。
但小猩却想说,这才是最无脑的道德绑架。
人类的感情是复杂的,我们会因爱国之心希望自己国家的选手获胜,我们也会因感动希望对方能获胜。
于是当结果出现时,不论是哪一方胜利失败,都能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而这不正是体育竞技本该有的精神么?
我们喜欢的是坚持不懈的拼搏,而非金闪闪的荣耀。
当越来越多的“道德绑架”赋予选手和观众后,这部电影,又带你找回那种为了梦想不懈付出的纯粹——
即便失败了又如何?
屡败还愿意屡战,才是英雄。
如果你不是一个马来西亚人,可能很难理解李宗伟之于这个国家的独特意义。nn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羽毛球是马来西亚的国球,而李宗伟是他们实力最强的选手,唯一可能在世界级比赛中冲击并问鼎冠军的人。nn每当李宗伟的关键比赛,马来西亚不管城市乡村,整个国家万人空巷,无论占主体的马来裔、华裔、印度裔,还是其它少数民族,无论平时有多强烈的政治分歧与利益冲突,都会在那一刻放下成见,共同为李宗伟呐喊加油。nn他是拿督,是总理的座上宾,是第一夫人的干儿子,是商业价值极高的富豪。nn李宗伟已经完全超越了一个普通运动员的影响力,而成为民族团结、国家进步的象征。这种影响之于马来西亚,甚至比巅峰时期的中国女排、李宁、刘翔和姚明之于中国更强。n
理解这些,再看这样一部由李宗伟家族投资,马来西亚人自编自导的传记电影,或许就会对电影的李宗伟光环多一分理解与共情。对马来人而言,这不是一部单纯的电影,而是整个国家化身为粉丝,以谦卑的心态对偶像的顶礼膜拜。nn电影开篇,伴随着一般只有战争电影才会出现的激昂鼓点与昂扬旋律,李宗伟于黑暗中缓缓现身,身体的每根线条都被精致的光线描出,在灯光环绕下,由本人饰演的运动英雄潇洒做出一个个动作,迎击、挑球、扣杀,用夸张的音效与升格镜头细致勾勒,李宗伟不似在比赛,倒更像是拯救地球的超级英雄。nn这写意的一幕几乎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它并不是在讲“败者”,而是在说一个“神”,以及对“神”的崇拜。nn当然,电影要有趣,总不能脚踏云端不接地气,即便是“神”,也要讲他人性的一面。nn电影分了三个阶段,童年时期、青年时期与职业选手时期。nn童年时期充满了特有的市井趣味,小孩子羽球之路的开启与自我成长反而不重要,让人印象深的,是国语、闽南语、马来语、英文混讲的生活环境,是热热闹闹的深夜摊档,是旖旎的槟城海滨风光,是家中张贴的四大天王与特兰克斯海报,是只让好好念书的严父与温柔可亲的慈母,是张灯结彩的老旧街道,是背心短裤人字拖,是写着“客似云来”的茶室……浓郁的生活气息,或字正腔圆或强调怪异的大马国语,熟悉,又新鲜,陌生,又亲切,夹杂着南洋湿热的风扑面而来,却只觉得清新。nn青年时期的体院集训则逐渐陷入了某种叙事套路。离乡背井的乡下孩子初入大城市,青涩与不适,懵懂发生的初恋,同伴的霸凌与嘲弄,以及到了中段必然会出现的可以成全主角跨越式成长的挫折。nn情节推进上一日千里,伯乐们排着队要来帮忙,女神突然就心意相随,冲突与误会突然和解,主角光环如影随形。当然,真实中此阶段的李宗伟虽然一样流汗流泪,但年少成名,所获得获得的关爱与照顾,比电影里多得多。nn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演员与比赛,饰演青年李宗伟的演员不仅形似,羽毛球也打得有模有样,难得的还是都用左手。羽毛球比赛的拍摄很专业,赏心悦目,极具观赏性。nn第三部分则是点题“败者”的关键。自此,李宗伟遭遇了他一生的对手与劲敌。虽然电影用了个酷似“郑志”又化名“凌丹”的角色,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并对这种自欺欺人的“技术性处理”会心一笑。nn现实中,李宗伟与林丹二人以超长的运动生命周期与竞技状态,在羽毛球的世界之巅搏杀了十八年,为观众奉献了无数场扣人心弦的比赛,留下了无数经典对决。nn赛场内,他们是竞争对手,互相激励,共同进步;赛场外,他们互相尊重,从不讳言对对方的欣赏。林李是历史中的风云际会,是大时代的天之骄子,他们彼此成全,又互为对照。如果单独只说其中一人,他们的传奇都会顿然失色。nn这样的双雄关系,瑜亮之情,让我想起了足球界的梅西与C罗,想起了朗霍华德的赛车电影《极速风流》。仅此一隅,便足以构建出强大的戏剧张力,拍摄出让人激动无比的故事。nn而从败者入题,反常规地以另类视角切入这段历史,也是电影获得突破的一次难得契机。可惜,电影在叙事处理上仍然保守,林丹被架空成为了一个符号,镜头完全聚焦在李宗伟身上。林李之间的那种亦敌亦友惺惺相惜的关系不见了,被放大的只有失败,和那些被强行讲出的人生道理。nn可是,再怎么高喊“败者为王”,说“人生并不是只有胜负,最重要的是坚守初心”,大家所关心的,依然还是李宗伟能否战胜林丹,且这场胜利,不会是在史诗一般的里约奥运会,而必然要放在某个争夺冠军的决赛里。nn电影始终需要一场艰难的胜利作为句号,只有赢球,所有感情才可以坦然释放,激昂的音乐与欢呼的画面才可以如期而至,道理讲了那么多,终归还是不如一场胜利。nn其实如果故事完全可以这么写:李宗伟奋力突破,不惜以极为激进的打法,以损耗自己运动生命为代价,终于在世界瞩目的奥运赛场上,倾尽一切,战胜了林丹,也战胜了自我。却在林李大战因为损耗太打,最后在决赛输给了后起之秀谌龙,依然只拿到银牌,但输球的最后,一直表情冷漠的李宗伟坦然笑了。他因败而胜,又因胜而败,他是败者,更是胜者,且始终是个王者。如此真实而伟大的结局,比起万众欢呼与拥戴,未尝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n
虽然不是羽毛球迷,但对于李宗伟和林丹的史诗级对决还是有所了解的,因此看到李宗伟的传记电影便非常感兴趣。
这部电影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主角的选取,外貌、气质、打球水平,完美契合现实的李宗伟,可能演员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吧。
另两个精彩的地方是父亲对小宗伟的阻挠和教练米斯本偷看坤成和宗伟的方块对决。父亲对宗伟的阻挠表现得矛盾激凸,家里的贫困状态使得父亲的阻挠十分可信,而父亲本身对于羽毛球的喜爱,与他的阻挠形成很强的戏剧性。但很可惜这段父子的矛盾收尾得很尴尬,父亲态度的转变不具备说服力,同时把之前的阻挠归结为自己过往的经历,把剧情的可信度彻底摧毁,也把父亲这个人物的弧光消散。而米斯本偷看宗伟时默念的技术动作和宗伟实际使用的技术动作完全一致,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体现出宗伟的羽毛球天赋,同时展现出普通大众对于羽毛球技战术不了解的部分。但很可惜,宗伟的天赋和技战术没有更多的展现,大大降低了影片内容的丰满程度。
影片一个令我十分感动的地方是小宗伟因为身高问题未能入选国家队,晚上偷偷摸高的情节,表现出宗伟的精神力量和一个孩子执着追求梦想的人性光辉。
但是,就整个影片来说,问题还是太大了,没能应用好这么出色的题材。其一,过多的矫揉造作的情感宣泄。之所以矫揉造作,是因为人物情感的爆发显得极不真实,或者缺乏根据和剧情支撑。具体来说,小宗伟得知自己因身高未入选国家队时,一秒哭,实在令人出戏,这不是正常人的反映,情绪应有酝酿的过程;同样的,宗伟没能参加全英赛,回家一秒哭;宗伟跟对象的分手情绪可信度不够,因为看起来两人并没有情感基础,剧情没有体现;宗伟多次败给林丹后,盲目狂练体力时,米斯本两句话就说得二人抱头痛哭,既缺乏酝酿,又缺乏基础,因为比赛过程的艰难的体现近乎为零。
其二,配角过于空洞。球拍店老板、赌球掮客、郑教练、米斯本等都有这个问题,出现得莫名其妙,与宗伟的关系进展得莫名其妙,最终与宗伟的情感就显得莫名其妙。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缺乏对这些人物背景的完整设计,以及缺乏对细节的讲述。例如球拍店老板为什么帮宗伟,赌球掮客为什么找到宗伟,郑教练和米斯本对宗伟的认可是为什么。配角实际上是电影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引领着剧情发展,如果他们过于空洞,会使得整个电影变得不可信。例如郑教练和米斯本与宗伟的深厚感情,让人觉得难以信服。
其三,反派林丹的设计形同虚设。林丹作为宗伟一生之敌,是发挥宗伟体育精神的重要一环,宗伟有多伟大很大程度上要看林丹有多厉害。然而影片对于林丹的描绘可以说就一张纸那么薄,仅仅几场比赛的结果罗列,林丹带给宗伟的压力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影片最终爆发出的力量因此而弱得可怜。
其四,对于羽毛球项目本身的展现过于稀少。不是说因为这是一部体育电影所以一定要讲述更多体育项目的细节,而是说关于体育项目的故事,很大一部分是由体育项目本身支撑的,没有这部分,就会缺乏支撑。其实就算羽毛球是很普及的体育项目,大众对于职业比赛的很多东西都不了解,讲述起来反而容易将观众引入剧情。而影片中,小宗伟为什么有天赋,为什么能赢冠军,后来的宗伟为什么没参加第一次全英赛,为什么能赢比赛,输林丹输在心态上而不是技术上等等,都因为这个问题没有进行很好的回答。将这些问题一笔带过是致命的的失误,使得故事的负荷价值变化难以成立,从而整个故事难以成立。而宗伟参加的各种国际赛事也没有仔细演绎过,包括与林丹的终极一战,都非常草率,就算加一个解说也会好一点。但终究是因为对于羽毛球技战术、运动员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或者表现太少,使得比赛没什么实质内容可演绎。
真的非常喜欢传记题材的电影,尤其是体育传记题材,可以看得出《败者为王》是想要认真制作的,但最终呈现的作品,实在是可惜可惜。
前段时间因为工作的原因去了一趟新加坡,在那边闲暇的时候跟同事去影院看了一部电影,就是这一部《败者为王》。要是说对李宗伟有多少了解呢,那也是没有的;要说我对羽毛球有多少了解呢,那可能就止步于中小学时期跟父母吃完晚饭之后的运动吧。
电影散场之后,我拿起手机查询起了“李宗伟”这个运动员,在此之前我跟大部分国人一样,只知道这个人是林丹的对手,但却经常在国际赛场上输给林丹。查到李宗伟的真实故事,跟电影中其实差不了多少:
李宗伟,1982年10月21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州,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是优秀的华裔没错了)。马来西亚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被誉为马来西亚羽球一哥,世界羽毛球界四大天王之一。
2008、2012、2016年奥运会羽毛球男单亚军,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连续三届奥运会打进羽毛球男单决赛的运动员。
2006年1月,李宗伟首次登上羽毛球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并在这个位置保持了825天。
2008年初,李宗伟首次获得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男单冠军。2010年成为史上首个在世界羽联总决赛实现三连冠的球员。12月,李宗伟在该年度获得六个超级赛冠军,创造单赛季超级赛夺冠次数纪录。
在这些经历里,最让我在意的是李宗伟在06年西班牙世锦赛爆冷被鲍春来淘汰以后,状态跌入谷底,接着又毫无预警的遇上了车祸,头部受创。直到07年他在印尼公开赛上击败了鲍春来,成绩才开始回弹。
其实单单这一段话,在我脑海里已经百转千回,这一年他遭遇了什么,又是如何重塑自己的,如何从巅峰跌到谷底,再如何重回巅峰。如果单独挑这一段人生来拍李宗伟的传记,我觉得也会很好看。像《社交网络》这种类型的传记片一样,取人物生涯中标志性的段落,来展现人物本人的坚持、信仰和成长。
像这种取被讲述者的人生段落所拍的传记,会让我们明白这个人在他人生的重大事件之前他所思所想,会让我们理解他为什么会做出这种选择。
但这部影片更注重在李宗伟的成长上,他如何爱上羽毛球、如何开始专业学习羽毛球、如何进入国家队。对于观众来说,这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人,明白他的每个重要抉择做在什么时候,是什么使他一步一步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就影片质量来说,绝对可以算是传记片中值得一看的作品了,导演将故事节奏把握得很好,电影从李宗伟童年时期开始讲起,讲述了他的羽毛球生涯,以06年和林丹的一场比赛收尾。
中间还加入了很多元素,亲情、恩师情,最让我惊喜的是竟然还有李宗伟和妻子黄妙珠的爱情故事在里面,加之两个人目前已经结婚,让我莫名感到有点幸福~
整部影片的气质总能让人感到热血沸腾,能真实的从李宗伟的经历中感受他的坚持:
永不言弃,不忘初心。
我自己是完全无法抵挡这种走向梦想之感动的,看的时候热泪盈眶,你从小就想要代表马来西亚打球,终于有天你成功了,并且做得更好。
另外还有特别想说的就是电影里饰演童年李宗伟和青年李宗伟的两位演员,跟李宗伟本人也太像了吧!简直想为本片负责casting的导演疯狂打电话!
青年李宗伟这位演员据说是半职业羽毛球运动员,也不是专业演员,但两位演员真的很传神了,有一恍然间我以为自己看的是李宗伟的纪录片,不过里面的专业演员都演得很好,饰演李宗伟父母的都是马来西亚的著名演员,要我看起来也是很眼熟的演员,饰演母亲的那位演员还拿过金马奖。
影片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里面有讲到李宗伟的宿敌——林丹,讲李宗伟第一次跟林丹相遇(怎么感觉这么基),讲他如何调整自己,成长自己来变得更好。
林丹在电影里被处理成了凌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但李宗伟和林丹相爱相杀十余载,谁会不知道呢?
上了球场就是上了战场,两个人为各自的国家而战;但私底下两人关系也是很好的,李宗伟还参加了林丹的婚礼。
什么都比不过一个优秀的对手啊。
影片里李宗伟进入国家羽毛球学校之后,有同学欺辱他叫他“大山脚的瘦猴子”,他也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强壮,从这些都能看出来李宗伟其实对自己是有些自卑的,这也导致他在世界排名第一的情况下,在大赛事中总是输给林丹的结果,从根源上对自己的不自信。
但能看出来他已经从各方面想解决这个问题,他面对强敌,也不再心悸,像真正的王者,用尽全力,隐忍孤独。
李宗伟在马来西亚收获“拿督”的荣誉称号,可以看出李宗伟是马来西亚英雄般的人物,短评里也有人说“在马来西亚,每个男生都想变成李宗伟。”
从这张图上就能看出羽毛球对于马来西亚的重要性,何况李宗伟又是一位为国家带来三块奥运会银牌的人,可以想见每届奥运会决赛的时候,整个马来西亚都在为李宗伟摇旗呐喊。
这么说来,李宗伟为马来西亚的团结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不然他也不会跟首相保持友好的关系,首相还出席了他和妻子黄妙珠的婚礼。
也在这里希望马来西亚早日斩获国家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人如果有梦想,有想要达到的目标,最好的方法不是藏在心里,当信仰供养起来,而是自己拼命去争取,get the goal。道理其实都说烂了,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更多的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也就平淡安于自己的现状;所以有梦想而不去追求只知道打嘴炮,只知道遗憾后悔,这种人最可悲。能不能做到另说了,只有做了才不会后悔。
你想当作家,那就从现在起,多读多写;想做运动员,就要努力学习技巧,面对失败仍不低头;哪怕你是想嫁富二代,你也要学学穿衣搭配,学学品酒插花吧。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努力去实现的人更加了不起。
PS:本人可以说是拖延症中期患者了,拖了三个月才动笔。
PPS:据说会在国内上映,刚看新闻说是暑期档。不过暑期档都是国产片保护月,不知道这片票房会怎么样,私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电影院观看,私心也希望有人能跟我一样受到感染,毕竟电影本身,非常值得一看。
早在2011年底,李宗伟就出版了自己的自传《败者为王》,那时他所经历的大赛失利还没有如今积累的这么多;
而7年后的同名自传电影,我本以为电影会讲述李宗伟连续两届奥运会决赛输给林丹、世锦赛11、13、14、15年四连亚军的遗憾故事,然后最终聚焦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单半决赛2:1险胜林丹的那酣畅淋漓又光辉无比的一刻。
但制作方,却选择了2006年马来西亚公开赛决赛,这样一场就连资深羽毛球爱好者都未必熟知的比赛——它太古老了,鲜有人还记得12年前的林李是怎样的竞技状态,就连遗留的比赛录像也非常的残缺、模糊不清。但另一方面,这也不失为一个出色的考量: 因为这是李宗伟在和林丹多达40次交手中赢得最惊心动魄的一场,同时也堪称21世纪以来、国际大赛男单决赛最惊人的逆转:没有人能在这么大的赛事舞台上,面对决胜盘13:20这样绝望的分数,连得7分,最后逆转、取胜、夺冠。
电影本身中规中矩,但是我作为一个当了四年多的拿督李宗伟死忠球迷,观影全程难掩激动的心情。
在这里,我希望用我这近十年的羽毛球爱好者,和这四年来被李宗伟那份永不言弃、坚定执着精神所深深感染的经历,来为大家分享一些电影里外有趣的、让我有共鸣的、值得回味的地方……
电影开头,讲到李宗伟一家父子都争着去咖啡馆,观看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双决赛的电视直播。影片中描述这是马来西亚组合拉昔夫和贾兰尼与韩国选手争夺冠军。而现实的历史上,其实是大马选手在半决赛不敌对手,获得了一枚铜牌。但这也是马来西亚奥运会历史上首枚奖牌,所以意义依然十分重大,引领了大批青少年开始学习羽毛球的热潮。而他们输给的对手,正是当时世界最优秀的男双组合韩国选手朴柱奉和金文秀。朴柱奉至今仍保持着5个双打世锦赛冠军的历史记录。
比赛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小宗伟对爸爸说:“总有一天,我也希望代表马来西亚打球”。
电视中的拉昔夫·西德克,来自马来西亚赫赫有名的西德克家族,排行老二;他作为马来西亚羽毛球历史上的英雄般的名将,的确是李宗伟从小渴望为国争光的动力之源;但在二十多年后的2014年,当那时李宗伟深陷禁药风波的时候,拉昔夫却曾站出来指称“李宗伟的确服用禁药且有一段时间”,而后被证清白的李宗伟更是一度提出要以诽谤控告前者…… 这其中的恩恩怨怨、弯弯绕绕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而拉昔夫·西德克他的哥哥,西德克家族排名老大,正是米斯本·西德克,后来在国家队执教李宗伟的恩师:
米斯本早已白发苍苍,但他的确在李宗伟成长为世界第一的道路上给了他莫大的帮助、支持与鼓励。
而他们家排行最小的弟弟:拉·西德克,同样也是李宗伟的教练:
相比之下就年轻多啦~一头还是黑发,但都留着西德克家标志性的拉碴胡子~
家境并不富裕的李宗伟,在电影一开始用着捡来的破烂拍子、破球在海边和同伴打球;后来则用家里的平底锅代替球拍对着墙壁练习;看到别人用着高端的球拍非常羡慕,希望借用也不能如愿。
看到这一幕,笔者自己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当我迷恋上了羽毛球这项运动后,家里积灰多年的铁制拍子很快就被我打断了线、打断了中杆;而后偶然在体育课仓库里捡到一把废弃的铝制球拍,轻便了不少的手感令我欣喜若狂,以为这便是顶级高手使用的“碳素球拍”;再到后来接触到货真价实的碳纤维球拍,那裹得十分舒服的柔软手胶,不再是裸露的木柄的硌手手感,才认清羽毛球这项运动在“装备”上的差距有多么巨大……
宗伟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一直没有接受过正统的训练,单纯的一个人练习,“打野球”。但他天赋很高,加上长时间高度精力投入的刻苦,使得他第一次踏上木制地板面对训练有素的大人时,一样发挥出色。
这也不由得令我想曾经自己因为学业繁重,只得一人抽空在家里对着墙壁练习抽球,大大的白粉墙也被打出了无数个细小的黑色斑点,这也没少让我的家长责备过。因为条件匮乏,总是一个人在家、或者在校园外的一个经常被附近居民当晾衣场的露天水泥野球场里练习挥拍、跑步法。尽管多年以后的我早已习惯出入设备齐全的球馆场地,但那段“野球”时光依然是难以割舍的记忆。
小宗伟在去羽毛球店里时,看到墙上贴着1992年汤姆斯杯马来西亚夺冠的庆祝海报。而在历史上,那一届的汤杯是马来西亚时隔25年再度夺冠,历史上第5次夺冠,意义重大。
同时那也是大马最后一次染指汤姆斯杯。当后来李宗伟成长为马来西亚第一男单后,他也一直带领着队伍辛苦争战了七届汤杯,每次都是尽心尽力,几乎保持自己的一分必得全胜,但无奈还是带不动一群猪队友,屡屡与冠军擦肩而过,非常可惜。
李宗伟年少时的第一位教练,郑炳发,名字都没有改,他正是李宗伟的启蒙教练。
“郑炳发曾是一名割胶工人,凭着对羽毛球的热爱自己研究羽毛球的打法,无师自通的他从18岁就开始教球。即使用今天的标准来看,他所在的槟城大山脚武拉必小学的训练条件仍算不上好,学员们练习用的羽毛球甚至都是旧球翻新后继续使用的(电影后半段有他在收集一大筐旧球重新修剪黏贴羽毛翻新的细节)。李宗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崭露头角,跟着郑炳发学习才两个月,就取得了槟城小学生男子双打的第二名。”
李宗伟在少年时期比赛出色,但在一次选召的过程中却没能入选国家队。这里所对应现实的情节是:李宗伟受到了国家羽球学院的邀请,进行两个星期的试训,却最终没有得到录取的消息,失落了很长时间。而在电影中母亲给与他关怀与安慰,为他长高的目标而尽心尽力地予以帮助的剧情,也让许多观众十分感动。
后来,李宗伟参加了一次全国大赛,尽管因为抽筋输掉了比赛,但也以球技吸引了一位官员的注意;电影中这位欧美模样的官员,极力向马来西亚国家队的高层引荐李宗伟,为他说好话,指出李宗伟身上的潜力。
而这个人在现实世界也有原型,他正是曾经的羽坛四大天王之一,丹麦羽毛球运动员及教练:莫滕·弗罗斯特。当时,马来西亚国家队以外聘外籍教练将其招募进来。马来西亚球会理事们总是以各种理由,诸如“打球不按套路出牌”、“过于不一样”等理由拒绝,但弗罗斯特最后以总教练的身份,自始至终的坚持终于让他们松了口,允许李宗伟进入国家羽球学院尝试看看。
在影片的STAFF表里,技术顾问上写着“陈重名”的名字,这同样是位马来西亚的知名选手,曾与邹俊英搭档夺得过2002年英联邦运动会冠军。影片里描写李宗伟刚进国家队时看到陈重名和黄综翰开着豪车的情景,后者黄综翰则是一位实力更高更资深的选手,他曾杀入2003年世锦赛决赛,最终不敌林丹的教练夏煊泽获得亚军,后来还曾在2008年奥运会爆冷击败了陶菲克。影片末尾描述黄综翰在2006年汤姆斯杯严重受伤,只得选择修养;这也符合历史的事实,伤病使他远离了赛场半年之久才得以恢复。
影片还虚构了一位高富帅,喜欢欺负新人的形象“杨坤成”,并且花了不少笔墨描述李宗伟与他之间的纠葛。后来又讲道:米斯本带着8名选拔球员争战全英公开赛,出于照顾李宗伟保护其不受伤的想法而让其落选,且最终队友哈菲兹夺得男单冠军,凯旋归来。
这一段对应现实的历史,则是2003年的全英赛,马来西亚派出了6位选手:黄综翰、李宗伟、李传成、哈菲兹、罗斯林、杨福景参赛。李宗伟实际是参加了比赛的,只是第一轮就输球出局。而哈菲兹则一路打进决赛,战胜了头号种子中国选手陈宏夺冠,成为马来西亚37年来第一位全英男单冠军。影片里的哈菲兹皮肤黝黑,但现实世界的哈菲兹其实是个肤白英俊的美男子,外貌真的应该和影片中的杨坤成对换一下才对!
影片在虚构了一段李宗伟和同队友之间从隔阂摩擦到同为目标奋斗的故事之后,也不忘来了一段其和女友黄妙珠之间的花边故事:
现实世界的黄妙珠也是马来西亚实力女将,曾获得2009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冠军、北京奥运会女单8强等佳绩。和李宗伟在2011年完婚,并且分别在13、15年各生一子~
电影后段,讲到了2004年汤姆斯杯亚洲预选赛,李宗伟首次碰上林丹,这也的确符合历史:
这是他们的首次交手,当时李宗伟15:3轻取第一局,但很快以13:15、6:15连输两局败下阵来。
而后2005年的香港锦标赛、2006年的全英半决赛,李宗伟两度输给林丹也都有历史依据可寻:
2006年全英,李宗伟和林丹打出一场酣畅淋漓的好球,最终决胜局14:17遗憾落败。在伦敦街头,李宗伟失落的坐着,米斯本教练接过他的球包,安慰开导他。“不要忘记你打球的初心”、“低下头,保持谦虚,你就能包容万物”。但是关于在球场上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到底是“什么都不想”还是“多去想一想”更好,仍然有所争议。而李宗伟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被称为“过于谦逊、儒雅”,场上“缺乏一份霸气和自信”,这被很多人认为是他在大赛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原因。
自那时起,李宗伟面对林丹已经1胜3负落于下风,而很快就要到来的2006年马来西亚公开赛,外界和内心都给予了李宗伟自己莫大的压力。电影里在马来西亚球会理事上的争论,米斯本教练声称“李宗伟在技术上没有问题,只是不够自信,输球是心理层面上的”,其他高层则轻蔑的说“那不过就是借口而已,事实就是,他赢不了林丹!”,不由得觉得,这些对话简直像极了国内微博、羽毛球论坛有关林李之间的差距日夜争论不休的样子呢~
最后的大马公开赛男单决赛的经典大战,想必大家都看得十分过瘾。就连我身边从进电影院场就抱着爆米花桶显然是看热闹的心态的几个女生,在电影最后放到22:21的赛点时刻,都纷纷身体前倾,紧握双手,紧张不已的模样,好像是真的在看一场我国选手和外国选手真是进行的比赛现场直播似的——反倒是我这个早已看过比赛原型的录像,熟知最后比分结果的人没有她们那样紧张了。
而制作方也尽心尽力地还原了比赛的细节,比如林丹的服饰花纹和李宗伟的一身蓝衣:
比赛赢下最后一分的李宗伟,欣喜若狂,跪倒在地上半身后仰贴地庆祝的经典画面:
朝向观众席振臂高呼: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李宗伟最后一分不是杀球得分,而是一个非常到位的挑后场球,压了底角,林丹判断失误。影片为了处理成更具激情的方式,改为了杀球压线的方式。
影片的中间和结尾,都多次讲到李宗伟为了磨练体能,多跑5圈的加练。而在现实世界,这5圈远远不能概括李宗伟体能训练所付出的汗水;早在2009年,广东体育台的解说杨新芳曾说:李宗伟每天早上都要跑1600米 × 8组!
付出了那么多,拼命的坚持,不一定能成为世界第一;但如果你不去努力,放弃了坚持,不比别人多加练一点,不比别人多付出一些,那就是一定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一。
电影的海报,采取了和原自传书籍的内侧封底相似的姿势。
有趣的是,而李宗伟的自传书籍名为《败者为王》,英文名却是“Dare to be a champion”,敢于成为冠军。
电影名为《败者为王》,但英文名却是“rising of a legend:一个传奇的诞生。
并且连用了3个never: 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绝不,绝不,绝不放弃)
李宗伟职业生涯拿了69个公开赛冠军,46个超级赛冠军,超过350周世界第一,每一项都是冠绝历史、跨越男女各项的世界纪录。在这一层面上,他是所有人无法望其项背的绝对王者。
但是,他十多年来漫长的职业生涯里,唯独缺少一座世界冠军的奖杯。世锦赛4亚、奥运会3银。放眼人类竞技体育历史,实在再也找不出第二位像他这样悲情的人物。若要唯“世界冠军金牌论”,他的确是败者;
但是,他从未停止过追寻胜利的脚步;他倒下了一次又一次,却依然咬紧牙关从废墟中伤痕累累地爬出来,当林丹、谌龙们为了保留体能、保存状态而屡屡在小比赛一轮游,早早出局出工不出力,只有他还拖着36岁早就该退役的疲惫身躯,十多年如一日地奋战在第一线,为国效力争光。
他有一百个理由可以立刻结束职业生涯撒手不干,而且没有任何人有理由指责他远离赛场,去享受他该拥有的天伦之乐和生活休闲的乐趣。
但他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就继续坚持至今:热爱羽毛球不变的初心,为了荣耀坚持拼搏的热血。
不是败者为王,只是,热血难凉。
在我见过的无数体育英雄里,只有他最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NEVER GIVE UP”。
对于马来西亚,李宗伟早已超脱“简单的”“民族英雄”的范畴,哪怕他从未拿过一次世界冠军。
借用知乎一个回答:
唯独李宗伟,可以将整个国家团结起来,为同一个目标而心潮起伏澎湃、呐喊助威:
而对于我,对于中国球迷来说,我想说的是:
回顾起自己看比赛看视频的经历,从2011年全英赛,全场喧嚣的马来西亚球迷拼命制造刺号的噪音让我心烦意乱,到2015年的中国公开赛场上甚至有国人观众整齐划一地高喊“李宗伟加油”(赛后令李永波异常不满:你们应该多为中国球员加油),再到前不久的2018年马来西亚公开赛决赛,直播间几乎满屏弹幕都在应和着现场数千大马球迷,疯狂地为李宗伟呐喊助威……
我就已经知道,李宗伟已经成为我,成为许多中国球迷心中一种无可替代的,弥足珍贵的伟大的象征。
在影片结束的那一刻,我回想起自己在2015年世锦赛决赛前夕、在2016年奥运会决赛前夕那一个个紧张到窒息的时刻为李宗伟加油、祈祷的时刻。
因为他,让我第一次深深知道体育超越国界的魅力。
Thank you, Dato Lee Chong 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