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爱情片  »  胡丽叶塔

胡丽叶塔  胡莉糊涛(港) 沉默茱丽叶(台) 无声无息 朱丽叶的悲伤夜 Silencio

586人已评分
神作
10.0

主演:埃玛·苏亚雷斯阿德里亚娜·乌加特丹尼尔·格劳茵玛·奎斯塔达里奥·格兰迪内蒂米歇尔·珍娜佩拉·卡斯特罗娜塔莉·波萨苏西·桑切斯华金·诺塔里奥普利西娅·戴尔加多布兰卡·帕雷斯萝西·德·帕尔马莎拉·希门尼斯拉蒙·阿吉尔托马斯·德尔·伊思塔玛丽亚姆·巴奇尔阿古斯丁·阿莫多瓦

类型:剧情爱情悬疑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 状态:正片 年份:2016 地区:西班牙 语言:其它 豆瓣ID:26296258热度:778 ℃ 时间:2024-08-15 14:51:02

简介:详情  胡丽叶塔(阿德丽安娜·尤加特 Adriana Ugarte 饰)和苏安(丹尼尔·格劳 Dani Grao 饰)相识于一列疾行的火车之上,之后两人相爱,结婚,生下了可爱的女儿安蒂亚(布兰卡·帕雷斯 Blanca Par...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胡丽叶塔(阿德丽安娜·尤加特 Adriana Ugarte 饰)和苏安(丹尼尔·格劳 Dani Grao 饰)相识于一列疾行的火车之上,之后两人相爱,结婚,生下了可爱的女儿安蒂亚(布兰卡·帕雷斯 Blanca Parés 饰),一家三口生活在幸福美满之中。某日,胡丽叶塔和苏安发生了争执,苏安一怒之下扬帆出海,却遭遇了风暴丧生海底,绝望的胡丽叶塔患上了抑郁症  安蒂亚和好友碧亚(米歇尔·珍娜 Michelle Jenner 饰)共同照顾着魂不守舍的胡丽叶塔,一晃眼就是很多年过去,虽然胡丽叶塔的病情渐渐好转,但她对女儿的依恋和依赖却越来越深。在十八岁生日那天,安蒂亚不告而别,从此下落不明,胡丽叶塔在愤怒、委屈和惊恐之中疯狂的寻找着有关女儿的蛛丝马迹,但始终都是徒劳。
  • 头像
    frozenmoon

    (文/杨时旸)

    胡丽叶塔在自己的前半生中,不断地“失去”,失去母亲,失去父亲,失去丈夫,又失去了女儿。这其中,有些是因为亲人亡故,有些是因为自己主动逃离,而有些则是某种程度上的被他人厌弃。这些“失去”以一个个段落的形式发生于胡丽叶塔的生命之中,有些看起来无关紧要,有些则刻骨铭心。最终,这些抛弃、逃离与躲避,让胡丽叶塔这个角色逐渐脱离了个体本身,演化成为了某个时代中整体意义上、普遍的女性角色的代言,她的孤独、找寻和迷惑,成为了一种哲学探寻和对于自身身份的拷问。

    据说,最初这部电影的名字叫《沉寂》,后来因为和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撞了名字才改名为《胡丽叶塔》。其实,无论哪个名字都不如这部电影的原作《逃离》更为恰当。《胡丽叶塔》改编自爱丽丝·门罗的小说集《逃离》中的几篇故事。在那些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之中,门罗的作品总散发着一种家常琐碎中的惊心动魄,那些表面上的安宁和内心深处的风暴,以及向往未知和逃离桎梏的愿望,都弥漫在那些短短的故事中。而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在电影中把这种特征展露无虞。阿莫多瓦特别善于处理某种带有稍许神经质的悬疑感,那些层层递进的弦乐和画面中各种带有象征意味的重重拱廊、窗外的大海都在氤氲着不安的气氛。他用这样的方式,把生活中沉闷又令人心碎的别离演绎得悬念迭起。有时,它会让你想起他之前那部著名的《吾栖之肤》中的感觉。

    《胡丽叶塔》的故事主线其实非常文学化,胡丽叶塔已入中年,即将离开马德里去和男友开始崭新的生活,她想忘掉这里的一切,不再回来。但是在街头偶遇了自己女儿儿时的一位玩伴,说起不久前在国外碰见了自己的女儿,这让胡丽叶塔改变了主意,决议留在马德里,并且搬回年轻时居住的房子。除了她自己,没人知道胡丽叶塔的女儿已经多年杳无音信。在她看来,女儿和自己毫无缘由的断绝关系,是莫大的耻辱,这是她生命中最深重的秘密。胡丽叶塔在旧居期盼女儿的消息,并开始写那些无处寄送的信件,对女儿写下了一切自己未曾告诉她的往事。

    故事就在当下和过去的经历之间切换,你会看到现在笃定的胡丽叶塔年轻时所经历的一切不平静的往昔。门罗的原著中,女性主人公有一种典型的知识分子的疏离气质,她想逃离自己的家庭,寻求某种未知的、与已有经验决然不同的生活,电影中的那种疏离感相比于原著,稍弱了一些。但胡丽叶塔生命中的几次分离,放诸在一起,也依然拼凑出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况味。

    当年,胡丽叶塔作为一个年轻女孩,曾经离开了自己生病卧床的母亲和靠农耕为生的父亲,去往远方,研究文学,以代课谋生,然后在火车上邂逅一段爱情。这几乎成为了某种浪漫主义的样本,婚后,她的丈夫因为和自己儿时的玩伴的暧昧关系触怒了胡丽叶塔。一场争吵之后,男人冒着暴风雨中出海,丧命海上;而之后,自己的女儿成年之时,就以去静修为由就此再无音信。

    这三场离别颇具意味:第一次,是少女时代的“逃离”,那是一种主动的逃逸,带着某种寻求和希望;婚后丈夫和自己的离别看起来是一场意外,但实则是某种隐藏多年的内在冲突的爆发,当年浪漫的邂逅变成长久的陪伴之后,形成了某种新的桎梏,相较于年轻时从原生家庭的逃离,这一次则代之以争吵,丈夫成为了离开者,而最终以一种惨烈的方式收场;而第三次,女儿则成为了自己年轻时的镜像——以更决绝的方式,切断了所有联系。自己当年的身体逃离但精神在场,她和父母尚有联系,而自己的女儿则阻断了一切,抹除了所有痕迹,她的逃亡显然比胡丽叶塔年轻时走得更远。

    从某个角度上看,这时隔数十年的两次逃离成为了轮回和报复,也是两代女性身份觉醒和找寻的殊途同归。这个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无法冲破的隔阂,隔阂存在于于代际之间,存在于生活的迷障,存在于时代更迭的缝隙。一代代女性奔跑和逃逸,得到新生也面对孤独,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最终,那对母女因由一种惨烈的意外原因重新建立了联系,只是,他们的重逢又能否破解隔阂呢?那些奔逃的女性,最终是否会向着他们逃逸的方向折返呢?

  • 头像
    Alad Insane

    一头发情的鹿

    一个离群的胡丽叶塔

    一个卧轨的老头

    一个安娜卡列尼娜式的预言

    一个捕鱼的丈夫死在海浪里

    一个栽进命运漩涡的女人

    一头出逃的鹿

    一个出走的安蒂亚

    一个困惑以致寻死的老头

    一个躁郁不堪假装坚强的女儿

    一个雨天出海的父亲死在风暴里

    一个决定逃离命运的女人

    风暴是红色的刺青

    胡丽叶塔的第二次分娩

    安蒂娅的茧

    我们都是走丢的鹿

    我们都是渴求他人倾听无果的老头

    我们都死于那场风暴

    你变成了我

    你的缺失占据我的生活

    你摧毁了它

    可是我爱你

    我们都是红色的

    我们分明是同一个人

    又谁都不是

    那头鹿 叫偏执

    那个老头 叫不死的欲望

    那场风暴 叫一生

    “我想看到你 出现在雨中

    寻找一个容身之所

    这个容身之所就是我的家”

  • 头像
    拉赫玛尼诺妇

    阿莫多瓦上一部打动我的作品是五年前的《吾栖之肤》,随后他拍了一部嘻嘻哈哈的gay片《空乘情人》。作为知名的基友导演,他的作品多数是关注gay和女人,他镜头里的直男,基本都不太正常。《吾栖之肤》中,被囚禁的女主角读着爱丽丝•门罗的小说《逃离》,彼时她尚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五年后,Julieta亮相戛纳,改编自爱丽丝•门罗的《逃离》(所谓粉丝的最高境界)。由于英语不好,阿莫多瓦没法按原计划拍一部英文片,于是他把故事搬到西班牙,他所熟悉和热爱的马德里。n n这部电影关于女人,一个女人生命中的两个不同阶段。Adriana Ugarte和Emma Suarez分别饰演女主角Julieta的青年和中年,这种两人扮演同一角色的手法并不稀奇但很冒险,很多片子里角色突然换人令人感到突兀,镜头的切换十分考验功力。而阿莫多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可以成功说服观众这样的人物转换是完全自然的,全片我最喜欢的镜头就是经历了巨大悲痛的Julieta呆坐在椅子上,女儿用毛巾帮她擦头发,她的脸埋在毛巾里,等到她再次出现在镜头中时,就瞬间老去,换成Emma Suarez沧桑的脸。这张照片也被用作电影的正式海报,我看的时候想到村上春树在《舞!舞!舞》里说过的一句话“以前我以为人是一天天慢慢长大、变老的,现在才知道,人是在一瞬间变老的”。n n这可能是导演所有作品中最温和的一部,没有那么多猎奇的元素在,看惯了他旧作中的张扬,突然回归平和让很多人有点儿失望。的确,阿莫多瓦在博人眼球这方面绝对是佼佼者:在公车上生下孩子、警察来抓强奸犯却无法将他从女人身上拉下来、长着胡子的女佣人偷偷爱着自己的女主人。。。每一部片子里都有让人目瞪口呆的场景,血腥和情色更是他的强项。因而这部认真讲述的电影让人觉得好像不够刺激,但我觉得,66岁的他正在回归本真。(当然也许他下一部又搞出Kika那样的东西来我就打脸了)n n也有很多非常具有个人特色的东西,比如色彩和构图。年轻时的Julieta顶着一头十分朋克的金色短发,鲜艳的蓝色毛衣、黑色紧身裤、马丁靴,中年的她则被象征着欲望和死亡的红色包裹,还有那一件颇具克里姆特风格的金色睡衣,华丽又孤独。祖孙三人穿着一样的红鞋子站成一排,象征着她们相似的命运。以及各种艺术品的隐喻,都深深盖上阿莫多瓦的私人印章。n n而导演这次想要批判的,仍然是他多年来坚持批判的——直男,只不过落脚点放在了女人身上。他在教育女人,男人是危险的,越帅越危险,明知是个危险又多情的男人,仍要爱他,那么就要接受这样的选择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Julieta的丈夫Xoan婚后添了一个纹身,A和J分别在帆船的两边,Julieta以为A代表他们的女儿Antia,以为这个纹身象征着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老婆和孩子,颇为感动。而事实上,观众从上帝视角看,都会知道那个A代表的是他多年的老情人Ava,Julieta不在的时候丈夫就去跟老情人幽会、上床,并坦然承认说“我们只是互相解决生理问题而已,我还是坠爱你呀”。Xoan死后Julieta去认尸体时镜头给了这个纹身特写,意味深长。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却让Julieta的后半生陷入万劫不复。她当然很爱Xoan,所以才会因为失去他而自责多年,女儿为了报复她消失十二年杳无音信,就为了让她体味“失去”的孤独。所爱之人没有如期归来,仿佛这成了离别的意义。而最后,阿莫多瓦还是给了这个故事一个温情的结尾。Antia失去自己的儿子后,终于能体会母亲多年的惨淡心境而与她恢复联系,Julieta身边也终于有了一个默默注视他专心爱他的男人Lorenzo。片尾,他们开着车去见女儿,音乐起,字幕出,观众们没有看到久别重逢的场景,这就是最好的结局。n n片中最喜欢的两处台词,一处是Julieta对Lorenzo说“谢谢你,没有让我一个人孤独终老”;另一处是Xoan写给Julieta的信中说“我喜欢看雨中的你的背影,你寻找避雨的地方,却恰好走进了我的家”。平静的温柔最动人。n

  • 头像
    kinola
    我冲着对阿莫多瓦和门罗的好奇去看了胡丽叶塔,说实话,这个片子让我看得有点难以入戏。很多时候像在博物馆里看某件艺术作品的背景故事视频。因为色彩的象征意义太明显。胡丽叶塔年轻的时候是蓝,明亮的蓝。接下来是红,鲜艳的红。情节跳跃并且交代简单,一个错愕跟着一个错愕。并不是有多离奇,而是我看不到解释的线索。这个意义上来说,观众的视角也就是剧中那个懵懂的胡丽叶塔的视角。阿莫多瓦呈现的故事,就是主人公理解的故事,而不是导演理解的故事。

    看完电影之后整个人都空空荡荡的,觉得有点不甘心,把影片中的某些意向想了一想,觉得还是有点写头。

    年轻的胡丽叶塔就是那种遇到爱的人毫无保留,不顾一切的傻白甜。越是美丽,越是容易被俘获。火车上被男人勾魂了,男人老婆死了一封信给她,马上就把自己送了过去,怀孕了还不敢告诉他,还是被和他老公有一腿的女艺术家鼓励才说。结了婚有了孩子幸福生活吧,她一不在男人就偷腥。她还要装作不知道,只能把她的怒气发给同样不忠的父亲。可是他父亲找了另外一个女人是来照顾她那有精神病的老妈的呀。当女儿去夏令营的时候,她总算跟老公摊牌了。不咸不淡地吵了一架,她出去散步,他老公出去打渔。结果打渔的时候刮暴风雨,挂了。

    这就开始了胡丽叶塔漫长的抑郁和负罪的一生。她觉得她对她老公的死负责。即使她没有这样对女儿说,但情绪是会传染的。影片进展到后面,揭晓原来他老公的情人,还有她女儿,都觉得自己对这个男人的死负有责任,所以这三个女人都生活在负罪感里面。我并不想去辩驳这种负罪感的合理性。我只是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故事反转,是胡丽叶塔车祸了,剩下的三个人会活在负罪感中吗?我觉得不一定。她老公因为“悲痛”,肯定和他情人疯狂做爱。她女儿,明显对他爸的崇拜多于她妈。我不知道她会不会知道真相之后想对待她母亲一样对待她父亲,但她绝对不会从他父亲那里感染到“负罪感”这个病毒的。

    所以我想到了影片一开头那个象征意义很强的,他老公的雕塑家情人捏的小人,很重很结实的男性,顶着一个巨大的生殖器,做成水龙头的形状,名字叫做“源泉”。这是赤裸裸的阴茎崇拜啊。这三个女人,都认为她们幸福的源泉来自于这个男人。负罪的源头也来源于此。

    当胡丽叶塔的女儿无法承受对她妈,对他爸的情人的愤怒,和对自己的责怪的时候,她就出走了,逃离承受她妈给她带来的负能量,为自己活一次。

    而胡丽叶塔年复一年地等着她女儿回来,一次又一次把给她女儿的生日蛋糕砸到垃圾桶里。终于有一天她愤怒了,不再等下去,搬家,开始新的生活。这个愤怒的她,和那个睁着无邪的大眼睛,温暖顺从的年轻的胡丽叶塔如此不同。她最爱的男人没能让她愤怒,但她最爱的女儿让她愤怒了。当她有女儿在身边照顾她的时候,她脆弱的心灵总有倚靠,因此总像网里挣扎无助的鱼,等待着被灌溉,被救赎。自己的骨肉,总归不会抛弃自己的吧。但就是这样的想法也被现实无情地砸碎,愤怒终于扬起了她坚强的决心,不再等待任何不在乎自己的人。

    这样的胡丽叶塔,对于Lorenzo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胡丽叶塔和Lorenzo的关系,像是是她和死去老公的关系的反转。但随着胡丽叶塔的车祸,他们形成了更深层的共情。这个时候的胡丽叶塔,找到了真爱。

    到最后,胡丽叶塔的女儿给她写信了。因为她女儿失去了自己的儿子,才体会到母亲失去自己的时候是多么的痛苦。但她不必因此而道歉。因为她的绝情,她的母亲才能找到自己。而时间,会在恰当的时候,让久别的人重逢。

  • 头像
    吾栖之地
    文/麻赢心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阿莫多瓦代表了克制、内敛、朴素的对立面,他的作品奔放、浓烈、极致,并且常常还带有某些私人的“恶趣味”,因而在展开对《胡丽叶塔》的评论之前,首先得说,这是一部十分勇敢的作品。
     
    《胡丽叶塔》的故事十分简单:它讲述了一个女人在三十年中以不同形式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丈夫和女儿,隔在三代人之间的寂静(《胡丽叶塔》的原片名为《无声无息》)如一把尖刀重重地刺在她身上,使其生命的每一秒都是流着血的,而这一切并未以十分暴烈的面貌呈现,因为所有这些也只是人生的常情。
     
    影片多次展示了“人在途中”的场景,三十年间,从马德里到加利西亚、安达卢西亚,再回到原点马德里,胡丽叶塔一路风尘仆仆,最终留在身上的,是从人生的中心气喘吁吁地涌出的疲倦感,包裹着被重创的灵魂、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残酷:母亲重病,父亲另觅新欢,并对此毫无愧意;丈夫长期出轨,不觉羞耻地说,那些只是性;成年后的女儿得知父母婚姻的真相,决然离去,只在每年生日时寄给母亲一张卡片。

    胡丽叶塔生命的最后一抹亮色来自晚年遇见的恋人,他默默地跟在她身后,目光中常带着欣赏和柔情。而这道光明由阿根廷演员达里奥·葛兰帝内提(Dario Grandinetti)出演是令人潸然的,继《对她说》之后,这是葛兰帝内提与阿莫多瓦时隔十四年后的再度合作,十四年后,当年不懂聆听的男人终于学会了守护。
     
    《胡丽叶塔》采用了倒叙的方式,然而并不是简单地将“现在与过去”交叉呈堂,而是在回溯中不断地解构记忆,这种解构为过往的光阴增加了一层似梦似真的开放性,因而我们看见,年轻的胡丽叶塔出场时置身于带着奇异感、光线极不真实的夜火车,爱情和死亡在同一趟旅程中来临,雪地上的麋鹿仿佛天外来物;生了小孩的胡丽叶塔回到故乡看望多年卧床、神志不清的母亲,夜里,母亲忽然奇迹般地醒来,认出了带着外孙回家的女儿,三代人得到了片刻的温馨,母亲更在隔日走出了房间,回到盛年时的模样。凡此种种,当我们再度回到现实中,不禁恍然,一切皆带着企图重建过去的虚妄和哀伤。
     
    全片最具冲击力的一幕是年轻的胡丽叶塔在遭遇背叛和丧偶之痛后“瞬间老去”,这个镜头被认为是“伯格曼式的、饱含寓意的”。《胡丽叶塔》在西班牙上映后,媒体和影评人的反应两极,但即使最激烈的评论也承认,影片不乏惊艳的时刻,这正是其中之一。

    正面声音中最有趣的一篇将阿莫多瓦与去年因《卡罗尔》而备受赞誉的陶德·海恩斯同框讨论,认为二者的作品完成了“对经典情节剧的重塑和再现”,在基调上“均有道格拉斯·瑟克的古典风格和法斯宾德的反叛气息”,在影像上,又都深受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的启发,通过光线和构图向日常场景中注入寂静的情感,而就题材来说,“《胡丽叶塔》的主题承袭好莱坞三、四十年代情节剧关注的女性角色和世代冲突,放眼影史,从 ‘女性的电影 ’到 ‘女性的孤独 ’是重要的一个迈进,标志性的作品包括金·维多的《慈母心》、迈克尔·柯蒂斯的《欲海情魔》,而今《胡丽叶塔》又新添一笔。”
     
    与此同时,也有评论认为《胡丽叶塔》为赋新词强说愁,整个故事缺乏力量和说服力,尤其两名主演的发挥差强人意,刊于《国家报》的一篇专栏认为:“看起来全世界都认为艾玛·苏雷兹(Emma Suárez , 中年胡丽叶塔)的演出是令人赞叹的,对我来说,她是一个出色的演员、一个有魅力的女性,但是她缺乏使我感到不安的东西,尽管整部戏她都在全力展示 ‘内心在流血’.....片中没有一个角色是可信的,其中一些令人发笑,比如萝西·德·帕尔马(Rossy de Palma)饰演的那位。还有一些时刻我感到尴尬 ,比如当主角的父亲讲述他如何与外遇对象在 ‘音乐节’上邂逅。我也不明白火车上的自杀事件和火车外的麋鹿到底要说什么。总之,已没有必要在糟糕与更糟糕之间进行痛斥。”
     
    趋于一致的是,大多数评论都同意“从内容和戏剧性方面来看,《胡丽叶塔》仍是十分阿莫多瓦的,但它与《破碎的拥抱》、《回归》、《对她说》以及《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非常不同,它有一个朴素的外壳,并为趣味性和梦境的渲染留下了空间。”正如《先锋报》的标题:《胡丽叶塔,并不阿莫多瓦主义的佩德罗》。而对我来说,《胡丽叶塔》是正在自我突破中、富有勇气的阿莫多瓦,一点新一点旧,对于习惯了阿莫多瓦过往风格的我们来说,初始感受可能是新不如旧,但怕是需要再过一些年,我们才能更好地讨论这部电影在阿莫多瓦导演生涯中的意义。

    除女性题材之外,片中仍有许多阿莫多瓦惯用的元素,比如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引入, 在《吾栖之肤》中,路易丝·布尔乔亚展示两性共存的雕塑作品使薇拉能够继续生存下去,《胡丽叶塔》中也出现了同类雕塑用以隐喻;比如年轻胡丽叶塔“可怕”的发型,活脱脱是主唱年代的阿莫多瓦本人(这段“黑历史”请参考公众号“吾栖之地”历史文章《“台柱”阿莫多瓦》);比如胡丽叶塔的女儿与同性密友的暧昧感情,后者身边一闪而过的犹如大卫·宝儿的面孔等等,每一处都是鲜明的阿莫多瓦。当然还有他最爱的马德里。从《活色生香》中70年代笼罩在管制阴霾下的马德里,到今日变成全球最gay friendly、最开放的欧洲城市,世界看似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归根到底,每一代人的生活依旧面临相似的课题,依旧支离破碎。
     
    也正因为这些课题跨越时间、地域和文化,所以当阿莫多瓦把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的小说《逃离》(改编自其中三篇)移植到西班牙,毫无违和感和水土不服的现象。尽管很难说忠于原作,《胡丽叶塔》还是保有了门罗作品的魂魄,即以不破坏生活肌体的平静去讲述汹涌的感情,直视“略显俗套又十分特别的人性以及“无法逆转的时间带给我们的无力感。”

    戛纳首映后,《胡丽叶塔》大约将迎来更多争议,然而,作为阿莫多瓦的多年迷妹,本文作者最后只想讲一个迷弟铺垫多年、初心不改,并最终得偿所愿、感人肺腑的暗恋故事:在2010年,有一个叫佩德罗的西班牙导演拍摄了一部叫《吾栖之肤》的重口味电影,并在片中暗搓搓地夹带私货,让被囚牢笼的女主角读一本叫《逃离》的书,以此表达对女神门罗的爱慕;三年后,在一次采访中,这个叫佩德罗的导演反问记者:“难道还有人不知道门罗是英语世界最好的短篇作家?” 而在更早的2008年,这个叫佩德罗的导演在本国报纸上写道:“如果要讨论文学与电影的关系,最好的例子之一就是朱莉·克里斯蒂主演的《柳暗花明》——改编自我最爱的当代作家之一门罗。”
     
    由于太爱门罗,这个叫佩德罗的西班牙导演一度考虑去加拿大拍个英文电影。后来可能因为本身英文太烂而作罢。然而世上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一个迷弟接近他的女神,时至2016年,66岁的佩德罗终于把《逃离》的背景搬到西班牙,搬上大荧幕,定名《胡丽叶塔》,至此做到了迷弟的最高境界:将自己的名字和女神永远地连在了一起。

    文本来自公众号:吾栖之地

    关注和走访西班牙电影人的公众号:吾栖之地
    关注和走访西班牙电影人的公众号:吾栖之地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