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何炅马东蔡康永罗振宇张泉灵马薇薇范湉湉肖骁颜如晶姜思达艾力邱晨大王黄执中陈咏开陈铭董婧欧阳超马剑越
类型:脱口秀大陆综艺导演:牟頔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17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ID:26747853热度:150 ℃ 时间:2024-10-03 18:23:04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追了三季,很多集都二刷以上。第四季看完一集,失望!总体感觉角度不够,观点不深,看着尴尬。1、大王和范湉湉本来就是活跃气氛没什么逻辑,功课又不好好做的存在(内心很平静,熬过她们的发言就好了,老梗反正我也笑不出来,鸡肋不如,弃之不惜)。2、董婧和张泉灵是努力做功课的一类,张泉灵目前来看就是董婧+,毕竟人生阅历在那里。罗振宇的强行铿锵有力的话里谈那么多对错,哗众取宠。马东东调侃他的每句话都是句号和感叹号,并说自己不敢用句号和叹号结尾,只敢留一些问号,最多是些省略号(马东东用词:不敢→只敢→最多是,罗振宇用词:世界上、最没用、你们犯了最致命的错误,女性高于男性,男性拍马都追不上。没对比就没有伤害,高下立现,罗振宇铿锵有力的哗众取宠,被瞬间秒杀。ps大家也可以留意康永哥的用词,谦虚温柔但有力量)。罗胖子你回家带小孩好吗,你家小孩更需要你。3、两个新人,刘楠还行,那个球迷同学也是酱油(你叫什么名字,对不起我忘了)。4、如晶宝贝好的一如既往,逻辑和综艺效果都是一流(拿捏的刚刚好)。5、何老师的的到来,无亮点,想念马东东的广告(话说马东东是不是开创了花式广告的新河,好多节目现在也玩花式广告)。6、康永哥的生气(到底在辩什么?),也是我对这个节目的生气(到底要做什么样的节目?)。如果说金星拉低了第二季的评分,那第四季的评分一定是臃肿的导师团队拉低的。留有一丝残念和期待打三分吧,天知道我有多想念之前的节目…………马东东,康永哥,高晓松,姜思达,如晶,黄执中,马薇薇,肖骁…
最近马薇薇撕姜思达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我们先不论这段狗血,但这次撕逼事件提醒了我们一件重要的事:奇葩说第四季阵仗不可谓不大,最大可能地留下老奇葩,用奇葩大会选出新奇葩,用路人缘极好的何炅做主持人,马东亲自下场辩论,又请来在不同领域第一梯队的导师张泉灵罗振宇,怎么水花这么小?还是靠临到决赛的一次撕逼上了热搜?n n从观赏节目的愉悦程度来说,奇葩说开始呈现出疲态。换句话说,节目好像没以前那么好看了。n n单单从豆瓣评分来说,第一季9.1,第二季8.5,第三季8.6,第四季7.6。都是上万人评出来的,第四季的评分明显大滑坡。这就不是一时意气之评了,第四季一定有问题的。n n我觉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奇葩说正在快速的过度辩论化,逐渐变成一个真正的“严肃的辩论节目”(以前这只是一个玩笑)。而严肃辩论是一个“小众”的爱好,辩论化这件事正在逐渐消解奇葩说的影响力,它看起来越来越不奇葩了。n n奇葩说的诞生在网综届有种石破天惊的意味,大家发现原来严肃的辩论和综艺感十足的怪咖结合起来变得这么新奇有趣。马晓康和制作团队对这些人的引导也非常有效,泪点,笑点,智力火花正中红心。n n这几天不断有人说,辩论圈是个小圈子。那限制严肃辩论拥有更大影响力的,除了参与和欣赏的智力门槛以外,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是,它只是一种竞技,没法挖掘选手个性,缺乏共情。n n严肃辩论的辩手持方是随机挑选的,辩手很少从感情上认同自己的持方观点,他会尽量地去个性化,去感情化(否则可能露出弱点被对手攻击),然后不断用逻辑武器做脑力搏击。n所以我们只会说,一辩立论好严谨,三辩反驳好有力,这些辩手好厉害!而不会说,ta好有个性,好有魅力,好迷人。n n这听起来很像是西方人对律师职业的那种鄙夷的偏见,你给ta什么立场,ta就生产出什么理论,我们只会用强与弱来标示这种人的属性,ta的真实面目和个性都很模糊。n n奇葩说在影响力上优于辩论的地方在于,它是辩论和综艺包装下的发声类节目。它允许和鼓励选手充分展示个性魅力,每当选手个性与观点高度契合的时候,就会异常出彩。n n比如,“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个性!看啊!”一定要范湉湉带着流氓气的大姐大讲出来。n比如,“哦,你没感情了,你需要陪伴,养条狗啊!”一定要马薇薇这种女教导主任式的强势+孤冷讲出来。n比如,“买不起你就骂它!这个包挺好看的,多少钱?哦,买不起。呸!真丑!”一定要姜思达这种自恋俏皮婊气的人讲出来。n n这些“金句”单独用文字摘出来,都干巴巴的。逻辑……谈不上,情绪……也就还好。但就是这样一个观点,在那样的一个情境下,被那样个性的人,那样子演出来,哇塞,妙不可言!n n之前马薇薇撕董婧的时候回复网友说:“她的观点都是胡渐彪给的!”n下面有人回复说,“那也要看是什么人讲出来才能打动观众拉到票”就是这个意思。n n最拉票,最打动观众的观点,是与选手气质最吻合的观点。话还是那一段话,但只有ta讲出来才有魔力。n n这就是前面一层一层的发言之后,刺透并绽放出来的那一缕金光。n n第一季里面综艺咖和辩论咖同样大放异彩,就是机缘巧合下维持住了这种平衡。回头看看第一季多不像一场辩论赛啊,而且当时还是第一次做这样的尝试,谁知道那个平衡点在哪,只能闭着眼蒙,居然还就蒙对了。n n然而第一次蒙对容易,维持住难。n奇葩(综艺咖)们全靠燃烧原始生命力撑住场面,所以他们的生命周期远远短于可以不停地用套路见招拆招重复自己的专业辩手。n n这导致了第二季以来的景象就是,铁打的专业辩手,流水的奇葩。发展到第四季,这个平衡被彻底打破了,它严重地倾斜到了专业辩论。n n一方面是以马薇薇为圆心,专业的辩手们源源不断地往奇葩说输送,而且坐稳了位子就只来不走,一季一季加人。辩论咖的比例越来越高。nn另一方面奇葩(综艺咖和怪咖)们的生命周期短,发挥不稳定,风险也高,节目组每一季网罗来的奇葩都有出彩的,但很难长久地做下去。节目组挖新奇葩越来越难。天平倾斜了。nn甚至连场上的综艺咖们为了延长在奇葩说的生命周期,也选择非常努力地成为辩论咖,比如肖骁。当然这也是肖骁的无奈,如果肖骁第四季依然如第一季只做纯天然奇葩,那他大概早就如同场上的范湉湉一样,被观众们咀嚼到无味了。nn肖骁很努力,但我并不觉得在场上辩论咖就比综艺咖更高级。这只是一种属性的不同,肖骁天分很高,练了洗髓经换了一种内功,但这就像是自创武艺的江湖宵小皈依了大门派少林,他放弃了成为开山鼻祖的可能,选择成为了一个有门有派的武功高手。而这个门派里已经有了邱晨,胡渐彪,陈铭,陈咏开等一众“大内高手”,他们武功高强,但面目模糊。高晓松说肖骁以前瞎比划,但现在成了高手。我觉得是同一个意思。仔细琢磨一下,其实这话里既有钦佩赞赏,也有一丝惋惜。n n奇葩说的战场很像金庸的江湖。n第一季是射雕神雕时代,所有人门派感都很弱,但都浑然天成,本真烂漫。黄裳没学过一天武,靠读书成了顶级高手;黄药师欧阳锋老师是谁?完全不知道,没影踪。洪七公王重阳应该是有老师的,但他们都是宗师气场。他自己就是一门武功,所有人都是各自流派新的起点,人物虽多,但功夫不重样。n n后来就到了倚天屠龙时代,经过自然的分化,有了六大正派,他们还一边倒地围攻了光明顶。江湖呈现出一种“正统”的思维。最开始这个节目的要求只是会讲话,性格独特,能打动人(理想的就是李林,柏邦尼,董婧这些人)。但慢慢地,辩论咖们主导了赛场的胜负,分化出一个主流思潮:要有逻辑,会辩论。这是一个硬性的要求吗?以前还真不是,但后来慢慢是了,连一直靠抛梗逗笑观众的大王都默认要很会辩论才是正途,才是进步。在一期一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观众也很自然地接受了。n n现在马薇薇撕姜思达的事件让我惊觉,奇葩说甚至可能已经到了笑傲江湖时代。抱团,斗争,撕逼,那个小小的江湖已经有了政治斗争了。笑傲江湖常常让我看得透不过气来,绝顶高手令狐冲(姜思达)也不能如当年华山论剑一样自然晋升五绝,相反,在这样的江湖里,顶级能力的个人要被大的团体派系拉拢,利用,排挤。n这很现实,但我很不喜欢。n n辩论是有套路有规律的,见招拆招。而奇葩怪咖们没有,他们不按常理出牌,各个无招胜有招。n以前奇葩说很好玩的一个点就是看那些怪咖们,范湉湉,肖骁,李林,董婧,柏邦尼,甚至刘思达(还有人记得她吗,靠表白包江浩拉了50票)怪咖乱拳打死老师傅。现在80%的人都是老(辩)师(论)傅(咖),超会辩超拉票,套路超熟,但是就很匠气,不好玩了。 n n现在奇葩说陷入的困境,看起来有点讽刺。单独看每个人的cut,全都在进步,动不动拉到30多票已为常事,但整体节目越来越不好看。n连在一起看,高度套路,高度重复,高度单一。一辩立论要抛梗好笑。二辩要破招,抓对手逻辑漏洞。三辩要抛复杂的高级观点+上价值。n n这就是问题所在,形式感强,内容弱了。辩论咖们很会辩,他们贡献了针锋相对的高手过招的紧迫和刺激,并主导了这种体系,而贡献内容的那批人,他们在辩论氛围的胜负论下被我们观众嫌弃,认为ta弱,认为ta走后门。n这明明很糟糕啊!奇葩说明明是多元价值观,现在越来越一元。n n其实邱晨,胡渐彪,陈咏开,陈铭是同一类人,只是强弱程度有差,这一类人靠马薇薇黄执中撑场足以。而柏邦尼,李林,董婧,范湉湉,马剑越,甚至樊野,飞飞,他们都是不同的人,他们可以流动,但比例不能太低,更不能被打趴下。n n马东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每一季挑新奇葩,他都在努力找怪咖类的奇葩,奇葩大会的复活机会,他给了马剑越而放弃了更会辩的傅首尔可见一斑。另一头,他很难削减辩论咖的席位,万一新奇葩效果不好,节目质量就不是退步了,而是崩塌。而且这些人已经抱团了,万一引来集体抗议呢?你不让邱晨上,马薇薇就撂挑子,怎么办?n n前三季他还能小心翼翼维持住这种平衡,到了第四季,辩论咖们的强势,老咖们的分化,新奇葩比例和水平的不足,集中爆发。nn n奇葩大会上,邱晨说:“奇葩说很好,我也希望这个节目可以永远地办下去,可我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n何炅也说过:“你知道快乐大本营办了多少年吗?今年是第20年。”n n奇葩说还能走多远?这不好说,但很显然,作为第一个打入主流视线的网综,已经火了三季的奇葩说来到一个节点。马东能不能hold住已经抱团做大,影响节目平衡的老咖们?能不能在新奇葩青黄不接的时候趟出一条新路?n n2017年,我们失去了太多。我不能再失去那个曾经让我开心大笑,教我吵架骂人,让我看到人可以生而不同,但都如此精彩的奇葩说。n nn——————————本文原载于我的公众号肖恩恩恩恩肖的瓜子社(Sean_lalala),欢迎关注
1、 咖位的权力政治
西方汉学界有个术语,叫sumptuary laws,指中国礼制里的等级分配顺序:天子家里可以有九口锅,诸侯七口锅,大夫五口锅,士三口锅,平民一口锅。
我近来觉得,这种等级分配秩序,深刻地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尤其娱乐圈。
比如在《奇葩说》这个节目里,马东何炅蔡康永可以有九十个镜头,罗思维张泉灵七十个镜头,大咖葩五十个镜头,其他新葩三个镜头,其他老葩一个远远的镜头。
无论是meritocracy还是yanzhitocracy,我都服气。马薇薇五十个镜头我服,有颜值有逻辑;颜如晶五十镜头我服,没颜值有逻辑;董婧五十个镜头我服,没颜值没逻辑有阅历;肖骁五十个镜头我服,没颜值没逻辑没阅历,但是他妖孽啊!那个大王,没颜值没逻辑没阅历,讲了半天她哭了我呵呵——居然有九十个镜头。什么情况??赞助商??
在这样一档以言论自由为主要卖点的价值观综艺里,话语权与镜头的分配,严格遵循着一种既定的等级制度。等级排序表面上参考选手们在节目中的表现,实际上参考的是嘉宾与选手在现实世界中的名气、地位、财富、粉丝量。
赛制安排的本身,体现了对等级秩序的贯彻。何炅在第四季第一集介绍导师进场辩论时,用了这样一个词:“下凡”。这个词清楚无误地昭示了《奇葩说》里的人神秩序:奇葩是人,导师是神;导师进场辩论,仍然享有作为神的权威,不容反驳——至少不容凡人反驳。
安排导师团结辩的作法,即是对神的权威的贯彻。无论神说出多么傻叉的论点,凡人都只有默默聆听教诲,默默点头表示同意。
那个罗思维一开口,我真是使了洪荒之力,才忍住没有骂出一声傻叉。把男性拒绝和逃避育儿责任,作为家庭男性缺位的正当理由,把中国的丧偶式育儿合法化,用“永恒的女性引导人类前进”这种傻叉名言来绑架女性,以此要求女性承担哺育后代的全部责任……我真是气得牙都冒烟了。马薇薇上啊!!范湉湉上啊!!快去干死直男癌你们点毛头啊!!
——啊,她们是凡人,神说话,她们不能开口。
对于一档标榜自由价值观的语言综艺,我认为,要求一点反抗权威的精神,至少是质疑权威的精神,是不过分的。可是《奇葩说》播到第四季,我努力回想,有哪一集里,选手在与导师观点相左的情况下,坚守立场,勇敢置辩,而不是乖乖点头俯首臣服的?
没有。一集都没有。
2、 高晓松
我不喜欢高晓松。我以为他的学识渊博不过是一种人设式的伪装。真正的学识渊博,我相信,导向的是对于多元的肯定,以及对于异己的包容。我不觉得高晓松足够包容。
我断定,就是高晓松那种唯我独尊,唯我独正的嘴脸,导致了《奇葩说》导师价值观至上的风气。
高晓松脑子里装着一盒盒标签。只要你不慎是某一个类别的人,他就会啪啪啪把标签贴上来。
你要不幸是个名校学霸,就让你说一句话,“骄傲”“无能”“愧对十多年教育”的标签啪啪啪贴上来。
你要不幸是个网红,就给你一个镜头,“做秀”“无能”“哗众取宠”的标签啪啪啪贴上来。
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凡上来的选手,是高晓松所不认可的某一类人,高晓松就会跷起二郎腿,摆出一副否定、质疑、嘲讽的表情,连我作为旁观者看着,都觉得无比心凉。
你说,高晓松这样做是为了那个人好啊,是为了叫那个选手反省,帮助他成长啊。
——不是的啊同学们。真正好的老师,应该是你犯了错拉你去小黑屋偷偷调教,你取得成绩当着大家的面表扬你呀。
你忐忑,激动,精心准备,过关斩将终于来到奇葩说的现场,你尊敬的导师跟前,开口一句,那导师当着全国人民的面,给你扇了一个耳光——而那个耳光,成为全国人民认识你的标志。你管这种人叫老师?
你说,高晓松他爱憎分明,喜怒形于色,他是名士风骨,他是真性情。
——不是的啊同学们。魏晋名士风骨,那说的是对于强者的反抗,对于弱者的同情啊!
你是国王,他是庶民,他冲上来对你喊:“虽然你能砍我的头,但你特么就是个傻叉。”这种行为虽然很傻叉,但我敬他是条汉子,是真性情。
你是平民,他是老爷,你还没开口他就冲上来给你一个耳光:“你特么个傻叉!”这是恃强凌弱,恶霸欺人啊!
最可怕的是这恶霸,还披了一张知识分子的羊皮。高晓松会用他的价值立场,来左右全体奇葩对于新选手的判断。当高晓松明显表现出对某个选手的好恶时,范湉湉和一干老奇葩就会积极配合,形成对新选手的讨伐与围攻(《奇葩大会》好几次公众霸凌,特别明显;还有一个选手出场什么都没干,全体奇葩从头笑到尾,我一点不想笑)。
综艺的隐性霸凌,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了——可这是倡导多元、传达包容的《奇葩说》啊!多么叫人心寒。
3、 奇葩说?不,是牛叉说
高晓松永远讨厌学霸吗?好像也不是。
当名校学霸做出一个估值百亿独角兽,高晓松的嘴脸立即变了。刘楠出场高晓松的表现真是让我大跌眼镜。刘楠说她在北大读书六年,高晓松“哇”了一声;讲她的电商经历,高晓松说了类似什么“她的境界我都不懂”;刘楠打赢一个讲话都紧张的菜鸟对手,高晓松说“我跟马东上去都不一定辩赢刘总”,还谆谆教导众葩“你们大家也会学到很多东西”。各奇葩(比如大王)一路做出配合的,惊呆的,赞美的表情。
他不认知识,但他认钱。他不认网红,但他认咖。
高晓松对于百亿估值CEO的谄媚,完整地表现在《奇葩说》整个节目里。
刘楠出场,剪辑配了一连串彩字“贵气逼人”,“活的名媛”,“学历显赫”,“谦虚的总裁”。谄媚得不要太明显。
《奇葩大会》与《奇葩说》第四季第一集的辩题,都是为刘楠“百亿公司女总裁+妈妈”的身份量身打造的:“加班该不该让老板看见”,以及“会不会做一个单身妈妈”。最适合刘楠的辩题,最适合刘楠的辩方。一点难度没有。
参与辩论的明明也有足球解说员啊,怎么不辩足球呢?
众奇葩中,权钱地位唯一能与马东高晓松等力而观的,只有刘楠。如果以何炅的“下凡”点睛,刘楠就是那个下凡的神。她的辩题是特设的,她的话语权是天然的。
看不起无功无名的学霸,追捧身家百亿的总裁。冷眼失败,谄媚成功。
——可是,这又是多么真实的中国。
进行到第四季,我越来越觉得,马东似乎已经看到《奇葩说》的后继无力,他在努力开拓人脉,为米未后续的节目积累资源。
何炅这样一个与节目风格格不入的存在,为什么要请来?为的是人脉。因为你请何炅吃饭,何炅未必有档期;你以第一网综的名义请他主持,他得腾出档期来。
第一期嘉宾徐静蕾存在感为零。连衣服都没好好挑。一无颜值二无观点请来干嘛?大概也为的人脉。
臃肿的导师团,各路网红,再加百亿估值CEO,这个配备似乎已经摊开了马东的节目理念:《奇葩说》早已不再是植根平民、挖掘新秀的平台,而是一个权钱名集备的大咖们networking的酒宴。大咖指着攀上超级咖,小咖指着大咖提拔。
那种平民的,亲切的,为我等众diao代言的气质,已然黄河一去不复返。
于此我更加怀念《奇葩说》初创时代。那时马薇薇还是一个默默无闻、刚刚离异的大龄女青年,肖骁还是一个背负心酸往事的妖孽,范湉湉还是一个连包租婆不是的龙套。生活失意如你我的一群卢瑟聚在一起,手掌一拍说,来!我们干一票大的。
那时节好比梁山泊英雄初聚,上山落草,豪气干云。到如今英雄气尽,只想着怎么跟朝廷投诚,怎么叫官爷提拔,怎么衣锦还乡了。
————————————
为什么四星?真爱啊。叹气。
《奇葩说》的后继无力——马总,调赛制啊。《奇葩说》不是辩论赛,没有必要严格按照辩论赛一辩二辩三辩正反交替的顺序。结构即政治。多尝试一些新鲜赛制只会有惊喜,不会有坏处。
比如说:
1、 下半场正反双方交换持论。上半场射向对手的子弹,下半场你要自己挡回来。绝对有看点。
2、 以一战多车轮战。让实力足够的奇葩站到台上去,其他所有人围攻。以一战多输了不丢脸,赢了肯定红了,而且会给观众爆棚的爽感。马薇薇、刘楠、张泉灵都有以一敌多的本事。
3、 以一战多的升级,两人组队,肩并肩一起面对世界。马薇薇跟范湉湉的老组合当然会有看点,把马薇薇跟刘楠捆绑到一起也会很有看点。搞不好就搞出了基情四射的组合。
4、 通过小游戏来增加不确定性。《跑男》为什么能红那么久?因为它每一集都不一样,每一集都有悬念。增加小游戏,赢的一方可以指定输方的发言顺序,可以剥夺输方的发言权力,可以指定交换正反双方人员。
目前的3V3赛制,做到第四季观众早就腻了。唯一的悬念是新奇葩。调整赛制后老奇葩也可以成为悬念。
像大王那种一开口就让人想如厕,如厕回来她还没哭完的花瓶,真的可以送走了。想看网红我自己会去看直播没必要看奇葩说。
也没有必要请大咖。你把马云请来,马云也不是我追奇葩说的理由啊。我想看马云我可以上油管,我想看何炅我会开电视,我想看罗思维我会……我不会产生这种新奇的想法的。
你请大咖的那点钱,不如结结实实用到现有的奇葩身上,哪怕让他们辛苦一点加班,试验不同的赛制。
让各路奇葩往死里撕。发自内心地撕。真刀真枪地撕。让不同的价值观激烈碰撞。不要做朋友,不要互相捧场,不要留后路。你见过真正的辩论场上正反方是好朋友的?
把赛场还给辩手。把战场还给勇士。把奇葩说还给真正的奇葩。
啊。。。我真是操碎了心。。。= =
《奇葩说》的这一期辩题是: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去养老院养老,该支持还是反对?我的第一反应是正方,老人有想做的事情为什么不支持?
但我没想到这个辩题能讨论得如此深入,也没想到说哭我的竟然是金句女王马薇薇,她的泪崩讲述,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外婆。
外婆在我的印象中,一直都是一个非常严厉的老太太。
暑假我贪玩不写作业,会指着鼻子骂我,多吃了一个冰棍,抬手就是一巴掌,睡前钱偷懒不洗涮,会让我对着墙罚站。
那时我和外婆的关系不亲近,觉得她比母亲都凶,更喜欢对我无比溺爱的外公。
我曾经也觉得母亲和舅舅对外婆也有些怨言,印象中母亲和她吵过一次架,母亲浑身发抖,最后拉着我往外走,外婆一把推开我吼,你要去哪儿?你哭成这样带着孩子出了事儿怎么办?
在外公80岁寿辰上,舅舅当着所有亲朋好友说,我小的时候什么都不记得,就记得我妈打我,我爸哄我,所以我和我爸的关系更好。
曾经我问过母亲,为什么外婆对所有人都凶巴巴的,她每天很不开心吗?
母亲说,外婆年轻的时候有一次拔牙,结果遇到庸医,拔到了脸上的神经,外婆得了植物神经紊乱,情绪不定,要多体谅她。
外婆生性爱干净,曾经老房子里的水泥地都能擦得照出人影,有人来家里做客,会打趣地说,都不知道要做哪儿了,太干净了,不敢坐。
几年后外婆家搬到了楼房,外婆得了脑梗,终日觉得身体倦怠,不想动弹,都是母亲隔三差五去照顾,时不时劝外婆多下楼活动,晒晒太阳。
因为这件事,母女俩争吵了不知多少遍,母亲说,你要多活动,光是输液没办法根治脑梗,要再不运动,身子就僵了。
外婆也不甘示弱:我就是走不动,你非让我走,我一走就身子发软,如果摔了赖谁?
争论到最后,外婆都会长吁短叹:老了,不中用了,还是早点死了吧。
想死这句话,是自打我记事以来,外婆的口头禅。
出门被小商贩骗了五毛钱,回家说想死,偶尔头疼脑热身体不舒服,躺在床上说想死,感叹活着没意思总看电视,嘟囔着想死,去医院看病排队开药,嫌弃地说想死。
母亲总是劝她想开点,别每天把死字挂在嘴边,万一哪天成了真。外婆不以为然,成真就成真,我一个死老婆子,死了又怎样。
母亲急了,那就去跳楼跳汾河,你死了我也不活,大家都不用活着了。说着眼泪吧嗒吧嗒流了下来。外婆看着母亲,微微瞪她一眼,也不吭声了。
外婆虽然有病在身,但对家里的事情却是一清二楚,依然耳聪目明。
有时母亲和外公在厨房里说话,外婆躺在卧室不吭声,只要一提到外婆,她就会在卧室里喊,你们俩又说我什么坏话呢?
无论家里发生任何大事小事,外婆都会说说自己的意见,换电视要换什么品牌,买新家具后旧的要怎么处理,我上大学学什么专业,作为曾经的老会计,外婆一直以知识分子自居。
外婆的记性也很好,母亲换一身新衣服,外婆瞥一眼,幽幽地问,新衣服吧?很贵吧?得1千多块?
有时母亲打哈哈,不是,旧的,没那么贵。外婆翻个白眼,哄鬼呢?你当我瞎哦?这衣服就没见你穿过。
母亲脾气也急,像极了外婆,有时争执完回到家,气得晚饭也不吃,抱怨外婆情商低,就喜欢得罪人,把亲戚邻居得罪光不说,连亲女儿说话都没轻重。
我爸做和事佬,你和你妈一样,刀子嘴豆腐心。
这话倒是一点没错,没过两天,母亲又提着各种吃的用的去了外婆家。
外公去世后,外婆一开始独居,说自己住没问题,过了几个月就给母亲打电话说你快点来,我做不了饭。
住到一起后外婆变得越来越喜怒无常,上午还有说有笑,下午就翻脸生气,像是小孩子一样要时刻哄着。
外婆也变得越来越挑剔,炒的饭太咸了,吃的鱼没有蒸透,做的烩菜里要少放肉,家里的东西都找不到了。
每天母亲忙里忙外的照顾她,外婆就挪着步子在身后絮叨,有时母亲忍不了就说,你少说两句吧,当心身子。
然后外婆就开始坐在沙发上,一边哭一边唠叨,老伴也死了,自己没有退休金,儿女也看不上自己,不如死了算了。
那段时间,母亲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每次在外婆家整天都是负能量,但也不能和老人顶嘴,就只能哄着忍着。
母亲的身体也一向不好,没过多久就得了胃病,整日去医院,无暇顾及外婆,于是就请了保姆住在外婆家照料。
过了两个星期,保姆就打电话说不干了,外婆太难伺候,整天挑三拣四,特别苛刻严厉。
外婆固执地说,我不要保姆,我就要你来,我不是没有孩子,我要我的女儿来照顾我。
实在没办法,母亲只好家里医院两头跑,有时和父亲抱怨,为什么非要让我去,我自己也在生病,请保姆这不是没办法的办法吗?
父亲说,老太太需要你,她需要被亲人的关心和照顾,把她丢给保姆,估计让她太失落,感觉没人要了吧。
后来母亲做手术,又找到一个更专业的看护,每天格外细致体贴,外婆也算满意,没过一段时间,看护要回老家,提出可以将外婆一同带去,顺便照顾。
外婆一开始坚决不同意,说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哪儿都不去。结果没过几天,外婆又同意了,说乡下邻居多空气好,要和保姆回去。
外婆走后,母亲两天打一个电话,一周去探望一次,身体好些后,几乎三天去一次,可外婆却一天天地不开心,听保姆偷偷说起,外婆有时甚至自己偷吃安眠药,幸亏发现地早。
母亲身体稍好些后,就急着把外婆从乡下接回来,住院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可还没来得及,外婆就去世了。
我听母亲说起过,外婆之所以突然同意去乡下,是因为保姆的一句话,她说:你女儿身体也不好,儿子又在外地,总不能每天都围着你转,不要因为你把整个家都搞垮了。
我在想,外婆之所以答应去乡下,可能正如节目中马薇薇说的那样,外婆懂事了。
母亲和外婆的关系,像是多年来的相爱相杀,一言不合就开怼,怼完之后继续爱,不是母亲不爱外婆,也不是外婆不爱母亲,而是在这些年里,爱被许多遮盖,让外婆以为她不再被需要了。
节目中提到了老人的居住环境有三种:独居、和子女住、在养老院。实际上,我的外婆都体会到了,但你若是问我,外婆在什么时候最开心?我却答不上来。
外婆去世后,母亲流了这辈子我见过最多的泪,说了我这辈子见过最多自责的话。
只要一提到外婆,母亲就会哽咽,说不该和外婆顶嘴,不该让保姆照顾她,不该把她送到保姆家,说自己不孝顺,说自己无能,连外婆有老年抑郁症这种事都没有事先察觉。
母亲有错吗?没有,她其实尽了一个女儿能做的最好,但正如节目中马薇薇说的:孝顺,都是用后悔来构成的。
我深深理解母亲的痛苦和自责,她不是再自责自己不够好,她自责的是为什么还想继续尽孝的时候,外婆不在了,她自责的是她觉得外婆的离世,是自己不够孝顺造成的。
但,有这样一个事实:哪怕曾经有再多的孝顺,哪怕之前真的做到最好,也总有后悔的地方。
节目中说,两个错误的选择最难以让人接受的,是你要去面对任何一种选择下所承受的代价和痛苦。
不是病痛无法扛过,不是陪伴没办法弥补,而是人不在了,你想继续,但没有办法再继续,你想尽孝,但老天已经收走了这个机会。
这时你会后悔,你会埋怨,你甚至会怀疑自我,暂时走不出这种无解的自责中,如我母亲一般。
陪伴,不是让老人住在哪里,只要你有能力有精力,住在哪里都好,但无论老人身在何处,你的心都需要在他们身上。
你要让老人体会到被关心,被照顾,让他们在垂垂暮年时,依然感觉被需要,被关注,而不是让他们整日等你一个电话,整日围着电视和灶台,整日觉得活着没意思,不要让他们这样。
老人,那可是你唯一的、最后的一丝注目啊。他们如若走了,你的身后,就真的空无一人了。
说爱这个字容易,但爱总会有来不及的时刻。
既然我们对离别这件事永远无法准备,那就别让爱,永远来不及。
董婧这期的表现真的是惊艳,理性感性双管齐下,逻辑清晰故事煽动,用他人和自己的双角度实例做论据,如果本场可以有一个BBking的话,我觉得会是她。
首先,推翻刘楠。指出刘楠偷换概念,用理性蒙蔽大家,偷偷把妈妈带孩子的的难,替换成了单身妈妈带孩子的难,尤其是“因为孩子费钱所以我们要多挣,因为孩子很敏感轻如羽毛所以我要为他承担生活的重任,这是每一个爸爸妈妈都要承担的,无论你单身,还是不单身。”这番话,逻辑清晰,又能潜移默化的主导情感,煽动程度看徐静蕾鼓掌时的神情就能知道。
其次,又从记者的身份出发用实例做论据。董婧说在1994年就有很多单身女性向政府反映有未婚生育的渴望,说的有理有据。
最后,讲述自己作为单身妈妈养大的孩子的故事,逐条反驳大众对单身妈妈和单身妈妈养大的孩子的负面看法。
1.单身妈妈养大的孩子性格有缺陷?——父母感情不和为了孩子强凑在一起,这种不幸福的家庭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2.单身妈妈经济负担太大?——一个女性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可以被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在养孩子的过程中,更有可能因为更加努力而完成自己的事业积累,更能影响自己的孩子将来去为自己的事业奋斗。
3.单身妈妈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单身妈妈可以教会自己的孩子不妥协和不将就,抵抗将来遇到的困难和诱惑。
(董婧在讲,咏开在后面一直抹眼泪)
“我是单身妈妈养大的,我除了脸有点大,别的地方是不都挺好的!”没错,董婧,你真的挺好的!
2024微博之夜
最强大脑 第十二季
加康加年味第三季
不能只有我看到的便利店追女神食谱粤语
大师的菜
百分百开麦舞台纯享版
暂无简介...
播放指数:979℃
追了三季,很多集都二刷以上。第四季看完一集,失望!总体感觉角度不够,观点不深,看着尴尬。1、大王和范湉湉本来就是活跃气氛没什么逻辑,功课又不好好做的存在(内心很平静,熬过她们的发言就好了,老梗反正我也笑不出来,鸡肋不如,弃之不惜)。2、董婧和张泉灵是努力做功课的一类,张泉灵目前来看就是董婧+,毕竟人生阅历在那里。罗振宇的强行铿锵有力的话里谈那么多对错,哗众取宠。马东东调侃他的每句话都是句号和感叹号,并说自己不敢用句号和叹号结尾,只敢留一些问号,最多是些省略号(马东东用词:不敢→只敢→最多是,罗振宇用词:世界上、最没用、你们犯了最致命的错误,女性高于男性,男性拍马都追不上。没对比就没有伤害,高下立现,罗振宇铿锵有力的哗众取宠,被瞬间秒杀。ps大家也可以留意康永哥的用词,谦虚温柔但有力量)。罗胖子你回家带小孩好吗,你家小孩更需要你。3、两个新人,刘楠还行,那个球迷同学也是酱油(你叫什么名字,对不起我忘了)。4、如晶宝贝好的一如既往,逻辑和综艺效果都是一流(拿捏的刚刚好)。5、何老师的的到来,无亮点,想念马东东的广告(话说马东东是不是开创了花式广告的新河,好多节目现在也玩花式广告)。6、康永哥的生气(到底在辩什么?),也是我对这个节目的生气(到底要做什么样的节目?)。如果说金星拉低了第二季的评分,那第四季的评分一定是臃肿的导师团队拉低的。留有一丝残念和期待打三分吧,天知道我有多想念之前的节目…………马东东,康永哥,高晓松,姜思达,如晶,黄执中,马薇薇,肖骁…
最近马薇薇撕姜思达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我们先不论这段狗血,但这次撕逼事件提醒了我们一件重要的事:奇葩说第四季阵仗不可谓不大,最大可能地留下老奇葩,用奇葩大会选出新奇葩,用路人缘极好的何炅做主持人,马东亲自下场辩论,又请来在不同领域第一梯队的导师张泉灵罗振宇,怎么水花这么小?还是靠临到决赛的一次撕逼上了热搜?n n从观赏节目的愉悦程度来说,奇葩说开始呈现出疲态。换句话说,节目好像没以前那么好看了。n n单单从豆瓣评分来说,第一季9.1,第二季8.5,第三季8.6,第四季7.6。都是上万人评出来的,第四季的评分明显大滑坡。这就不是一时意气之评了,第四季一定有问题的。n n我觉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奇葩说正在快速的过度辩论化,逐渐变成一个真正的“严肃的辩论节目”(以前这只是一个玩笑)。而严肃辩论是一个“小众”的爱好,辩论化这件事正在逐渐消解奇葩说的影响力,它看起来越来越不奇葩了。n n奇葩说的诞生在网综届有种石破天惊的意味,大家发现原来严肃的辩论和综艺感十足的怪咖结合起来变得这么新奇有趣。马晓康和制作团队对这些人的引导也非常有效,泪点,笑点,智力火花正中红心。n n这几天不断有人说,辩论圈是个小圈子。那限制严肃辩论拥有更大影响力的,除了参与和欣赏的智力门槛以外,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是,它只是一种竞技,没法挖掘选手个性,缺乏共情。n n严肃辩论的辩手持方是随机挑选的,辩手很少从感情上认同自己的持方观点,他会尽量地去个性化,去感情化(否则可能露出弱点被对手攻击),然后不断用逻辑武器做脑力搏击。n所以我们只会说,一辩立论好严谨,三辩反驳好有力,这些辩手好厉害!而不会说,ta好有个性,好有魅力,好迷人。n n这听起来很像是西方人对律师职业的那种鄙夷的偏见,你给ta什么立场,ta就生产出什么理论,我们只会用强与弱来标示这种人的属性,ta的真实面目和个性都很模糊。n n奇葩说在影响力上优于辩论的地方在于,它是辩论和综艺包装下的发声类节目。它允许和鼓励选手充分展示个性魅力,每当选手个性与观点高度契合的时候,就会异常出彩。n n比如,“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个性!看啊!”一定要范湉湉带着流氓气的大姐大讲出来。n比如,“哦,你没感情了,你需要陪伴,养条狗啊!”一定要马薇薇这种女教导主任式的强势+孤冷讲出来。n比如,“买不起你就骂它!这个包挺好看的,多少钱?哦,买不起。呸!真丑!”一定要姜思达这种自恋俏皮婊气的人讲出来。n n这些“金句”单独用文字摘出来,都干巴巴的。逻辑……谈不上,情绪……也就还好。但就是这样一个观点,在那样的一个情境下,被那样个性的人,那样子演出来,哇塞,妙不可言!n n之前马薇薇撕董婧的时候回复网友说:“她的观点都是胡渐彪给的!”n下面有人回复说,“那也要看是什么人讲出来才能打动观众拉到票”就是这个意思。n n最拉票,最打动观众的观点,是与选手气质最吻合的观点。话还是那一段话,但只有ta讲出来才有魔力。n n这就是前面一层一层的发言之后,刺透并绽放出来的那一缕金光。n n第一季里面综艺咖和辩论咖同样大放异彩,就是机缘巧合下维持住了这种平衡。回头看看第一季多不像一场辩论赛啊,而且当时还是第一次做这样的尝试,谁知道那个平衡点在哪,只能闭着眼蒙,居然还就蒙对了。n n然而第一次蒙对容易,维持住难。n奇葩(综艺咖)们全靠燃烧原始生命力撑住场面,所以他们的生命周期远远短于可以不停地用套路见招拆招重复自己的专业辩手。n n这导致了第二季以来的景象就是,铁打的专业辩手,流水的奇葩。发展到第四季,这个平衡被彻底打破了,它严重地倾斜到了专业辩论。n n一方面是以马薇薇为圆心,专业的辩手们源源不断地往奇葩说输送,而且坐稳了位子就只来不走,一季一季加人。辩论咖的比例越来越高。nn另一方面奇葩(综艺咖和怪咖)们的生命周期短,发挥不稳定,风险也高,节目组每一季网罗来的奇葩都有出彩的,但很难长久地做下去。节目组挖新奇葩越来越难。天平倾斜了。nn甚至连场上的综艺咖们为了延长在奇葩说的生命周期,也选择非常努力地成为辩论咖,比如肖骁。当然这也是肖骁的无奈,如果肖骁第四季依然如第一季只做纯天然奇葩,那他大概早就如同场上的范湉湉一样,被观众们咀嚼到无味了。nn肖骁很努力,但我并不觉得在场上辩论咖就比综艺咖更高级。这只是一种属性的不同,肖骁天分很高,练了洗髓经换了一种内功,但这就像是自创武艺的江湖宵小皈依了大门派少林,他放弃了成为开山鼻祖的可能,选择成为了一个有门有派的武功高手。而这个门派里已经有了邱晨,胡渐彪,陈铭,陈咏开等一众“大内高手”,他们武功高强,但面目模糊。高晓松说肖骁以前瞎比划,但现在成了高手。我觉得是同一个意思。仔细琢磨一下,其实这话里既有钦佩赞赏,也有一丝惋惜。n n奇葩说的战场很像金庸的江湖。n第一季是射雕神雕时代,所有人门派感都很弱,但都浑然天成,本真烂漫。黄裳没学过一天武,靠读书成了顶级高手;黄药师欧阳锋老师是谁?完全不知道,没影踪。洪七公王重阳应该是有老师的,但他们都是宗师气场。他自己就是一门武功,所有人都是各自流派新的起点,人物虽多,但功夫不重样。n n后来就到了倚天屠龙时代,经过自然的分化,有了六大正派,他们还一边倒地围攻了光明顶。江湖呈现出一种“正统”的思维。最开始这个节目的要求只是会讲话,性格独特,能打动人(理想的就是李林,柏邦尼,董婧这些人)。但慢慢地,辩论咖们主导了赛场的胜负,分化出一个主流思潮:要有逻辑,会辩论。这是一个硬性的要求吗?以前还真不是,但后来慢慢是了,连一直靠抛梗逗笑观众的大王都默认要很会辩论才是正途,才是进步。在一期一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观众也很自然地接受了。n n现在马薇薇撕姜思达的事件让我惊觉,奇葩说甚至可能已经到了笑傲江湖时代。抱团,斗争,撕逼,那个小小的江湖已经有了政治斗争了。笑傲江湖常常让我看得透不过气来,绝顶高手令狐冲(姜思达)也不能如当年华山论剑一样自然晋升五绝,相反,在这样的江湖里,顶级能力的个人要被大的团体派系拉拢,利用,排挤。n这很现实,但我很不喜欢。n n辩论是有套路有规律的,见招拆招。而奇葩怪咖们没有,他们不按常理出牌,各个无招胜有招。n以前奇葩说很好玩的一个点就是看那些怪咖们,范湉湉,肖骁,李林,董婧,柏邦尼,甚至刘思达(还有人记得她吗,靠表白包江浩拉了50票)怪咖乱拳打死老师傅。现在80%的人都是老(辩)师(论)傅(咖),超会辩超拉票,套路超熟,但是就很匠气,不好玩了。 n n现在奇葩说陷入的困境,看起来有点讽刺。单独看每个人的cut,全都在进步,动不动拉到30多票已为常事,但整体节目越来越不好看。n连在一起看,高度套路,高度重复,高度单一。一辩立论要抛梗好笑。二辩要破招,抓对手逻辑漏洞。三辩要抛复杂的高级观点+上价值。n n这就是问题所在,形式感强,内容弱了。辩论咖们很会辩,他们贡献了针锋相对的高手过招的紧迫和刺激,并主导了这种体系,而贡献内容的那批人,他们在辩论氛围的胜负论下被我们观众嫌弃,认为ta弱,认为ta走后门。n这明明很糟糕啊!奇葩说明明是多元价值观,现在越来越一元。n n其实邱晨,胡渐彪,陈咏开,陈铭是同一类人,只是强弱程度有差,这一类人靠马薇薇黄执中撑场足以。而柏邦尼,李林,董婧,范湉湉,马剑越,甚至樊野,飞飞,他们都是不同的人,他们可以流动,但比例不能太低,更不能被打趴下。n n马东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每一季挑新奇葩,他都在努力找怪咖类的奇葩,奇葩大会的复活机会,他给了马剑越而放弃了更会辩的傅首尔可见一斑。另一头,他很难削减辩论咖的席位,万一新奇葩效果不好,节目质量就不是退步了,而是崩塌。而且这些人已经抱团了,万一引来集体抗议呢?你不让邱晨上,马薇薇就撂挑子,怎么办?n n前三季他还能小心翼翼维持住这种平衡,到了第四季,辩论咖们的强势,老咖们的分化,新奇葩比例和水平的不足,集中爆发。nn n奇葩大会上,邱晨说:“奇葩说很好,我也希望这个节目可以永远地办下去,可我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n何炅也说过:“你知道快乐大本营办了多少年吗?今年是第20年。”n n奇葩说还能走多远?这不好说,但很显然,作为第一个打入主流视线的网综,已经火了三季的奇葩说来到一个节点。马东能不能hold住已经抱团做大,影响节目平衡的老咖们?能不能在新奇葩青黄不接的时候趟出一条新路?n n2017年,我们失去了太多。我不能再失去那个曾经让我开心大笑,教我吵架骂人,让我看到人可以生而不同,但都如此精彩的奇葩说。n nn——————————本文原载于我的公众号肖恩恩恩恩肖的瓜子社(Sean_lalala),欢迎关注
1、 咖位的权力政治
西方汉学界有个术语,叫sumptuary laws,指中国礼制里的等级分配顺序:天子家里可以有九口锅,诸侯七口锅,大夫五口锅,士三口锅,平民一口锅。
我近来觉得,这种等级分配秩序,深刻地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尤其娱乐圈。
比如在《奇葩说》这个节目里,马东何炅蔡康永可以有九十个镜头,罗思维张泉灵七十个镜头,大咖葩五十个镜头,其他新葩三个镜头,其他老葩一个远远的镜头。
无论是meritocracy还是yanzhitocracy,我都服气。马薇薇五十个镜头我服,有颜值有逻辑;颜如晶五十镜头我服,没颜值有逻辑;董婧五十个镜头我服,没颜值没逻辑有阅历;肖骁五十个镜头我服,没颜值没逻辑没阅历,但是他妖孽啊!那个大王,没颜值没逻辑没阅历,讲了半天她哭了我呵呵——居然有九十个镜头。什么情况??赞助商??
在这样一档以言论自由为主要卖点的价值观综艺里,话语权与镜头的分配,严格遵循着一种既定的等级制度。等级排序表面上参考选手们在节目中的表现,实际上参考的是嘉宾与选手在现实世界中的名气、地位、财富、粉丝量。
赛制安排的本身,体现了对等级秩序的贯彻。何炅在第四季第一集介绍导师进场辩论时,用了这样一个词:“下凡”。这个词清楚无误地昭示了《奇葩说》里的人神秩序:奇葩是人,导师是神;导师进场辩论,仍然享有作为神的权威,不容反驳——至少不容凡人反驳。
安排导师团结辩的作法,即是对神的权威的贯彻。无论神说出多么傻叉的论点,凡人都只有默默聆听教诲,默默点头表示同意。
那个罗思维一开口,我真是使了洪荒之力,才忍住没有骂出一声傻叉。把男性拒绝和逃避育儿责任,作为家庭男性缺位的正当理由,把中国的丧偶式育儿合法化,用“永恒的女性引导人类前进”这种傻叉名言来绑架女性,以此要求女性承担哺育后代的全部责任……我真是气得牙都冒烟了。马薇薇上啊!!范湉湉上啊!!快去干死直男癌你们点毛头啊!!
——啊,她们是凡人,神说话,她们不能开口。
对于一档标榜自由价值观的语言综艺,我认为,要求一点反抗权威的精神,至少是质疑权威的精神,是不过分的。可是《奇葩说》播到第四季,我努力回想,有哪一集里,选手在与导师观点相左的情况下,坚守立场,勇敢置辩,而不是乖乖点头俯首臣服的?
没有。一集都没有。
2、 高晓松
我不喜欢高晓松。我以为他的学识渊博不过是一种人设式的伪装。真正的学识渊博,我相信,导向的是对于多元的肯定,以及对于异己的包容。我不觉得高晓松足够包容。
我断定,就是高晓松那种唯我独尊,唯我独正的嘴脸,导致了《奇葩说》导师价值观至上的风气。
高晓松脑子里装着一盒盒标签。只要你不慎是某一个类别的人,他就会啪啪啪把标签贴上来。
你要不幸是个名校学霸,就让你说一句话,“骄傲”“无能”“愧对十多年教育”的标签啪啪啪贴上来。
你要不幸是个网红,就给你一个镜头,“做秀”“无能”“哗众取宠”的标签啪啪啪贴上来。
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凡上来的选手,是高晓松所不认可的某一类人,高晓松就会跷起二郎腿,摆出一副否定、质疑、嘲讽的表情,连我作为旁观者看着,都觉得无比心凉。
你说,高晓松这样做是为了那个人好啊,是为了叫那个选手反省,帮助他成长啊。
——不是的啊同学们。真正好的老师,应该是你犯了错拉你去小黑屋偷偷调教,你取得成绩当着大家的面表扬你呀。
你忐忑,激动,精心准备,过关斩将终于来到奇葩说的现场,你尊敬的导师跟前,开口一句,那导师当着全国人民的面,给你扇了一个耳光——而那个耳光,成为全国人民认识你的标志。你管这种人叫老师?
你说,高晓松他爱憎分明,喜怒形于色,他是名士风骨,他是真性情。
——不是的啊同学们。魏晋名士风骨,那说的是对于强者的反抗,对于弱者的同情啊!
你是国王,他是庶民,他冲上来对你喊:“虽然你能砍我的头,但你特么就是个傻叉。”这种行为虽然很傻叉,但我敬他是条汉子,是真性情。
你是平民,他是老爷,你还没开口他就冲上来给你一个耳光:“你特么个傻叉!”这是恃强凌弱,恶霸欺人啊!
最可怕的是这恶霸,还披了一张知识分子的羊皮。高晓松会用他的价值立场,来左右全体奇葩对于新选手的判断。当高晓松明显表现出对某个选手的好恶时,范湉湉和一干老奇葩就会积极配合,形成对新选手的讨伐与围攻(《奇葩大会》好几次公众霸凌,特别明显;还有一个选手出场什么都没干,全体奇葩从头笑到尾,我一点不想笑)。
综艺的隐性霸凌,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了——可这是倡导多元、传达包容的《奇葩说》啊!多么叫人心寒。
3、 奇葩说?不,是牛叉说
高晓松永远讨厌学霸吗?好像也不是。
当名校学霸做出一个估值百亿独角兽,高晓松的嘴脸立即变了。刘楠出场高晓松的表现真是让我大跌眼镜。刘楠说她在北大读书六年,高晓松“哇”了一声;讲她的电商经历,高晓松说了类似什么“她的境界我都不懂”;刘楠打赢一个讲话都紧张的菜鸟对手,高晓松说“我跟马东上去都不一定辩赢刘总”,还谆谆教导众葩“你们大家也会学到很多东西”。各奇葩(比如大王)一路做出配合的,惊呆的,赞美的表情。
他不认知识,但他认钱。他不认网红,但他认咖。
高晓松对于百亿估值CEO的谄媚,完整地表现在《奇葩说》整个节目里。
刘楠出场,剪辑配了一连串彩字“贵气逼人”,“活的名媛”,“学历显赫”,“谦虚的总裁”。谄媚得不要太明显。
《奇葩大会》与《奇葩说》第四季第一集的辩题,都是为刘楠“百亿公司女总裁+妈妈”的身份量身打造的:“加班该不该让老板看见”,以及“会不会做一个单身妈妈”。最适合刘楠的辩题,最适合刘楠的辩方。一点难度没有。
参与辩论的明明也有足球解说员啊,怎么不辩足球呢?
众奇葩中,权钱地位唯一能与马东高晓松等力而观的,只有刘楠。如果以何炅的“下凡”点睛,刘楠就是那个下凡的神。她的辩题是特设的,她的话语权是天然的。
看不起无功无名的学霸,追捧身家百亿的总裁。冷眼失败,谄媚成功。
——可是,这又是多么真实的中国。
进行到第四季,我越来越觉得,马东似乎已经看到《奇葩说》的后继无力,他在努力开拓人脉,为米未后续的节目积累资源。
何炅这样一个与节目风格格不入的存在,为什么要请来?为的是人脉。因为你请何炅吃饭,何炅未必有档期;你以第一网综的名义请他主持,他得腾出档期来。
第一期嘉宾徐静蕾存在感为零。连衣服都没好好挑。一无颜值二无观点请来干嘛?大概也为的人脉。
臃肿的导师团,各路网红,再加百亿估值CEO,这个配备似乎已经摊开了马东的节目理念:《奇葩说》早已不再是植根平民、挖掘新秀的平台,而是一个权钱名集备的大咖们networking的酒宴。大咖指着攀上超级咖,小咖指着大咖提拔。
那种平民的,亲切的,为我等众diao代言的气质,已然黄河一去不复返。
于此我更加怀念《奇葩说》初创时代。那时马薇薇还是一个默默无闻、刚刚离异的大龄女青年,肖骁还是一个背负心酸往事的妖孽,范湉湉还是一个连包租婆不是的龙套。生活失意如你我的一群卢瑟聚在一起,手掌一拍说,来!我们干一票大的。
那时节好比梁山泊英雄初聚,上山落草,豪气干云。到如今英雄气尽,只想着怎么跟朝廷投诚,怎么叫官爷提拔,怎么衣锦还乡了。
————————————
为什么四星?真爱啊。叹气。
《奇葩说》的后继无力——马总,调赛制啊。《奇葩说》不是辩论赛,没有必要严格按照辩论赛一辩二辩三辩正反交替的顺序。结构即政治。多尝试一些新鲜赛制只会有惊喜,不会有坏处。
比如说:
1、 下半场正反双方交换持论。上半场射向对手的子弹,下半场你要自己挡回来。绝对有看点。
2、 以一战多车轮战。让实力足够的奇葩站到台上去,其他所有人围攻。以一战多输了不丢脸,赢了肯定红了,而且会给观众爆棚的爽感。马薇薇、刘楠、张泉灵都有以一敌多的本事。
3、 以一战多的升级,两人组队,肩并肩一起面对世界。马薇薇跟范湉湉的老组合当然会有看点,把马薇薇跟刘楠捆绑到一起也会很有看点。搞不好就搞出了基情四射的组合。
4、 通过小游戏来增加不确定性。《跑男》为什么能红那么久?因为它每一集都不一样,每一集都有悬念。增加小游戏,赢的一方可以指定输方的发言顺序,可以剥夺输方的发言权力,可以指定交换正反双方人员。
目前的3V3赛制,做到第四季观众早就腻了。唯一的悬念是新奇葩。调整赛制后老奇葩也可以成为悬念。
像大王那种一开口就让人想如厕,如厕回来她还没哭完的花瓶,真的可以送走了。想看网红我自己会去看直播没必要看奇葩说。
也没有必要请大咖。你把马云请来,马云也不是我追奇葩说的理由啊。我想看马云我可以上油管,我想看何炅我会开电视,我想看罗思维我会……我不会产生这种新奇的想法的。
你请大咖的那点钱,不如结结实实用到现有的奇葩身上,哪怕让他们辛苦一点加班,试验不同的赛制。
让各路奇葩往死里撕。发自内心地撕。真刀真枪地撕。让不同的价值观激烈碰撞。不要做朋友,不要互相捧场,不要留后路。你见过真正的辩论场上正反方是好朋友的?
把赛场还给辩手。把战场还给勇士。把奇葩说还给真正的奇葩。
啊。。。我真是操碎了心。。。= =
1
《奇葩说》的这一期辩题是: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去养老院养老,该支持还是反对?我的第一反应是正方,老人有想做的事情为什么不支持?
但我没想到这个辩题能讨论得如此深入,也没想到说哭我的竟然是金句女王马薇薇,她的泪崩讲述,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外婆。
外婆在我的印象中,一直都是一个非常严厉的老太太。
暑假我贪玩不写作业,会指着鼻子骂我,多吃了一个冰棍,抬手就是一巴掌,睡前钱偷懒不洗涮,会让我对着墙罚站。
那时我和外婆的关系不亲近,觉得她比母亲都凶,更喜欢对我无比溺爱的外公。
我曾经也觉得母亲和舅舅对外婆也有些怨言,印象中母亲和她吵过一次架,母亲浑身发抖,最后拉着我往外走,外婆一把推开我吼,你要去哪儿?你哭成这样带着孩子出了事儿怎么办?
在外公80岁寿辰上,舅舅当着所有亲朋好友说,我小的时候什么都不记得,就记得我妈打我,我爸哄我,所以我和我爸的关系更好。
曾经我问过母亲,为什么外婆对所有人都凶巴巴的,她每天很不开心吗?
母亲说,外婆年轻的时候有一次拔牙,结果遇到庸医,拔到了脸上的神经,外婆得了植物神经紊乱,情绪不定,要多体谅她。
外婆生性爱干净,曾经老房子里的水泥地都能擦得照出人影,有人来家里做客,会打趣地说,都不知道要做哪儿了,太干净了,不敢坐。
几年后外婆家搬到了楼房,外婆得了脑梗,终日觉得身体倦怠,不想动弹,都是母亲隔三差五去照顾,时不时劝外婆多下楼活动,晒晒太阳。
因为这件事,母女俩争吵了不知多少遍,母亲说,你要多活动,光是输液没办法根治脑梗,要再不运动,身子就僵了。
外婆也不甘示弱:我就是走不动,你非让我走,我一走就身子发软,如果摔了赖谁?
争论到最后,外婆都会长吁短叹:老了,不中用了,还是早点死了吧。
2
想死这句话,是自打我记事以来,外婆的口头禅。
出门被小商贩骗了五毛钱,回家说想死,偶尔头疼脑热身体不舒服,躺在床上说想死,感叹活着没意思总看电视,嘟囔着想死,去医院看病排队开药,嫌弃地说想死。
母亲总是劝她想开点,别每天把死字挂在嘴边,万一哪天成了真。外婆不以为然,成真就成真,我一个死老婆子,死了又怎样。
母亲急了,那就去跳楼跳汾河,你死了我也不活,大家都不用活着了。说着眼泪吧嗒吧嗒流了下来。外婆看着母亲,微微瞪她一眼,也不吭声了。
外婆虽然有病在身,但对家里的事情却是一清二楚,依然耳聪目明。
有时母亲和外公在厨房里说话,外婆躺在卧室不吭声,只要一提到外婆,她就会在卧室里喊,你们俩又说我什么坏话呢?
无论家里发生任何大事小事,外婆都会说说自己的意见,换电视要换什么品牌,买新家具后旧的要怎么处理,我上大学学什么专业,作为曾经的老会计,外婆一直以知识分子自居。
外婆的记性也很好,母亲换一身新衣服,外婆瞥一眼,幽幽地问,新衣服吧?很贵吧?得1千多块?
有时母亲打哈哈,不是,旧的,没那么贵。外婆翻个白眼,哄鬼呢?你当我瞎哦?这衣服就没见你穿过。
母亲脾气也急,像极了外婆,有时争执完回到家,气得晚饭也不吃,抱怨外婆情商低,就喜欢得罪人,把亲戚邻居得罪光不说,连亲女儿说话都没轻重。
我爸做和事佬,你和你妈一样,刀子嘴豆腐心。
这话倒是一点没错,没过两天,母亲又提着各种吃的用的去了外婆家。
3
外公去世后,外婆一开始独居,说自己住没问题,过了几个月就给母亲打电话说你快点来,我做不了饭。
住到一起后外婆变得越来越喜怒无常,上午还有说有笑,下午就翻脸生气,像是小孩子一样要时刻哄着。
外婆也变得越来越挑剔,炒的饭太咸了,吃的鱼没有蒸透,做的烩菜里要少放肉,家里的东西都找不到了。
每天母亲忙里忙外的照顾她,外婆就挪着步子在身后絮叨,有时母亲忍不了就说,你少说两句吧,当心身子。
然后外婆就开始坐在沙发上,一边哭一边唠叨,老伴也死了,自己没有退休金,儿女也看不上自己,不如死了算了。
那段时间,母亲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每次在外婆家整天都是负能量,但也不能和老人顶嘴,就只能哄着忍着。
母亲的身体也一向不好,没过多久就得了胃病,整日去医院,无暇顾及外婆,于是就请了保姆住在外婆家照料。
过了两个星期,保姆就打电话说不干了,外婆太难伺候,整天挑三拣四,特别苛刻严厉。
外婆固执地说,我不要保姆,我就要你来,我不是没有孩子,我要我的女儿来照顾我。
实在没办法,母亲只好家里医院两头跑,有时和父亲抱怨,为什么非要让我去,我自己也在生病,请保姆这不是没办法的办法吗?
父亲说,老太太需要你,她需要被亲人的关心和照顾,把她丢给保姆,估计让她太失落,感觉没人要了吧。
后来母亲做手术,又找到一个更专业的看护,每天格外细致体贴,外婆也算满意,没过一段时间,看护要回老家,提出可以将外婆一同带去,顺便照顾。
外婆一开始坚决不同意,说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哪儿都不去。结果没过几天,外婆又同意了,说乡下邻居多空气好,要和保姆回去。
外婆走后,母亲两天打一个电话,一周去探望一次,身体好些后,几乎三天去一次,可外婆却一天天地不开心,听保姆偷偷说起,外婆有时甚至自己偷吃安眠药,幸亏发现地早。
母亲身体稍好些后,就急着把外婆从乡下接回来,住院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可还没来得及,外婆就去世了。
4
我听母亲说起过,外婆之所以突然同意去乡下,是因为保姆的一句话,她说:你女儿身体也不好,儿子又在外地,总不能每天都围着你转,不要因为你把整个家都搞垮了。
我在想,外婆之所以答应去乡下,可能正如节目中马薇薇说的那样,外婆懂事了。
母亲和外婆的关系,像是多年来的相爱相杀,一言不合就开怼,怼完之后继续爱,不是母亲不爱外婆,也不是外婆不爱母亲,而是在这些年里,爱被许多遮盖,让外婆以为她不再被需要了。
节目中提到了老人的居住环境有三种:独居、和子女住、在养老院。实际上,我的外婆都体会到了,但你若是问我,外婆在什么时候最开心?我却答不上来。
外婆去世后,母亲流了这辈子我见过最多的泪,说了我这辈子见过最多自责的话。
只要一提到外婆,母亲就会哽咽,说不该和外婆顶嘴,不该让保姆照顾她,不该把她送到保姆家,说自己不孝顺,说自己无能,连外婆有老年抑郁症这种事都没有事先察觉。
母亲有错吗?没有,她其实尽了一个女儿能做的最好,但正如节目中马薇薇说的:孝顺,都是用后悔来构成的。
我深深理解母亲的痛苦和自责,她不是再自责自己不够好,她自责的是为什么还想继续尽孝的时候,外婆不在了,她自责的是她觉得外婆的离世,是自己不够孝顺造成的。
但,有这样一个事实:哪怕曾经有再多的孝顺,哪怕之前真的做到最好,也总有后悔的地方。
节目中说,两个错误的选择最难以让人接受的,是你要去面对任何一种选择下所承受的代价和痛苦。
不是病痛无法扛过,不是陪伴没办法弥补,而是人不在了,你想继续,但没有办法再继续,你想尽孝,但老天已经收走了这个机会。
这时你会后悔,你会埋怨,你甚至会怀疑自我,暂时走不出这种无解的自责中,如我母亲一般。
陪伴,不是让老人住在哪里,只要你有能力有精力,住在哪里都好,但无论老人身在何处,你的心都需要在他们身上。
你要让老人体会到被关心,被照顾,让他们在垂垂暮年时,依然感觉被需要,被关注,而不是让他们整日等你一个电话,整日围着电视和灶台,整日觉得活着没意思,不要让他们这样。
老人,那可是你唯一的、最后的一丝注目啊。他们如若走了,你的身后,就真的空无一人了。
说爱这个字容易,但爱总会有来不及的时刻。
既然我们对离别这件事永远无法准备,那就别让爱,永远来不及。
董婧这期的表现真的是惊艳,理性感性双管齐下,逻辑清晰故事煽动,用他人和自己的双角度实例做论据,如果本场可以有一个BBking的话,我觉得会是她。
首先,推翻刘楠。指出刘楠偷换概念,用理性蒙蔽大家,偷偷把妈妈带孩子的的难,替换成了单身妈妈带孩子的难,尤其是“因为孩子费钱所以我们要多挣,因为孩子很敏感轻如羽毛所以我要为他承担生活的重任,这是每一个爸爸妈妈都要承担的,无论你单身,还是不单身。”这番话,逻辑清晰,又能潜移默化的主导情感,煽动程度看徐静蕾鼓掌时的神情就能知道。
其次,又从记者的身份出发用实例做论据。董婧说在1994年就有很多单身女性向政府反映有未婚生育的渴望,说的有理有据。
最后,讲述自己作为单身妈妈养大的孩子的故事,逐条反驳大众对单身妈妈和单身妈妈养大的孩子的负面看法。
1.单身妈妈养大的孩子性格有缺陷?——父母感情不和为了孩子强凑在一起,这种不幸福的家庭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2.单身妈妈经济负担太大?——一个女性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可以被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在养孩子的过程中,更有可能因为更加努力而完成自己的事业积累,更能影响自己的孩子将来去为自己的事业奋斗。
3.单身妈妈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单身妈妈可以教会自己的孩子不妥协和不将就,抵抗将来遇到的困难和诱惑。
(董婧在讲,咏开在后面一直抹眼泪)
“我是单身妈妈养大的,我除了脸有点大,别的地方是不都挺好的!”没错,董婧,你真的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