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今年推出的纪录片《金融丑闻:揭发Wirecard诈骗案(Skandal! Bringing Down Wirecard)》是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记者丹·麦克勒姆揭发这家科技公司真相的战斗的新书《为真相战斗》改编,记录了媒体记者丹·麦克勒姆(Dan McCrum)花费七年多的时间,对抗来自Wirecard的反侦察与法律威胁,如何从吹哨人和卖空者获得内部信息,最终揭露了Wirecard的欺诈行径这个天大的骗局的调查过程,让这家总部位于慕尼黑,曾被认为是欧洲不可多得能与硅谷抗衡的金融科技公司的支付巨头Wirecard在2020年被爆出财务造假,公司早已资不抵债,犯罪嫌疑人受到惩处。
调查记者,Dan McCrum,想写个大新闻,直接打电话给公司Wirecard要求采访被拒绝。记者说这个很可疑,一个金融业的公司怎么会拒绝我们的采访。跟 Short Sellers 搭上了线,从桌子下拿到了一大叠的资料。这些人已经发现这个公司有问题,自己也做了调查,比如英国公司的注册地点在一个小村里,就是住户的地址,住户曾经签署过授权文件就可以拿钱,收到邮件转寄。其中一位还有自己的网站,发布了Zatara报告,里面指出公司的收入大部分是不合法的,来自于色情业和赌博业。大量的金额都从一个银行中转,怎么看都很可疑。第一篇文章一出,马上遭到了攻击。公司说这是对德国科技公司的诋毁,是对德国的攻击,哈哈,都会这一套啊。而且 Dan 是从做空者那里得到的信息,被说成是腐败的记者,从中牟利。受到报道的影响,公司股票价格暴跌三分之二,Jan Marsalek 通过中间人传话,如果金融时报不再写,是可以拿钱的。 Dan 的上司 Paul Murphy去会面,哈哈,记者去见面,肯定是有充分准备的,有录像。而且 Paul 也意识到 Jan 不可能在这么多人面前直接给自己钱,同时自己也表明了不会接受贿赂,并说如果没有新的变化,就不再写关于这个公司的报告。
新加坡律师提供大量数据。 Dan接到了很多跟这个公司有关的线索,其中一位是公司新加坡分公司的律师Pav,Dan 认为这个非常可靠,马上联系自己新加坡的同事去跟这位律师见面。 Pav说是公司金融部的一位女员工来找他,女员工参与了一个高层的财务会议,在会议上,公司老板 Edo 公开演示如何做假帐。律师马上在公司内部展开调查,生成了一份报告,发给了德国慕尼黑总部,总部收到后说接下来我们接手。哈哈,we will take over from here. 很熟悉吧,谍战片里面的经典台词。Dan认为这个信息来源非常可靠,马上飞到新加坡和同事一起分律师见面。律师说报告发出不久发现自己被开除了,非常生气,但是他拷贝了老板 70G 的电脑资料。哈哈,老巢都被端了啊。从这开始,Dan 小组就意识到必须得提高戒备等级,不能在报纸的内部网络上写,所有的资料都存在一个不能上网的电脑里面,避免被黑客入侵,白天签字领钥匙开保险柜拿出电脑,下班前还回去,所有的都是手写的,连续工作六周。不愧是老牌间谍国家,记者都这么熟练,话说你们钥匙记者不做了,去做执法人员都很有经验。公司看起来蒸蒸日上,实际上百分之五十的业务都只跟三个公司有关,记者开了几个小时的车,找到了其中一家公司的下属公司,又是一个居民住址,居民还正在给狗洗澡,而且这家居民正好收到了一份信件交给了记者。公司经营的预付卡业务,不需要名字,不需要在银行开户,给犯罪分子洗钱提供了便利的工具。两位女性做空卖家,实地走访了公司在美国的一个办公室,里面大概能容纳 600 人,但是实际上只有 30 人在办公,当被问及她们有啥事的时候,她们说想办预付卡,工作人员说额度可以给 15万,两人说即使你是去暗网,额度最高也只有 10 万,这家公司肯定有问题。
调查暂停和软银投资。第二次文章发出后,报社本来以为这下可以引起监管机构的注意,对这家公司进行调查了?没有,被调查的变成了报社自己。因为公司展示了一份录音,想证明报社的人和做空卖家相勾结,做空公司的股票获利。事件的当事人是 Nick Gold,也是个做空的,Nick 跟 Paul认识,有一次打电话邀请 Paul 出来的时候,Paul 说自己没空正在研究公司,就这一句话,Nick 马上推断出肯定没有好事。他的一个朋友介绍了一个沙特的酋长,说要投资,Paul 就开始炫耀说,是我报社的朋友告诉我的,正在写这个公司的文章,做空这个公司肯定能挣钱。哈哈,后来发现朋友是收了钱的,酋长也是假的,真的是下了功夫啊,影视剧里面确实是真的。报社大老板非常生气,知道自己员工是被陷害了,但是还是得维持报社的声誉,给两人停职,开展内部调查。公司的股票虽然一开始跌了一半,但是很快又涨回去了,因为公司宣布软银会给公司大额投资,投资者的信心又被稳定住了。
奥地利秘密。被停职的 Dan找到了自己奥地利的同事,让他打听下,因为 Jan 就是奥地利人。这位同事找到了一位政府女官员,问她是否认识 Jan 。女官员说她知道有人认识,而且她也在怀疑政府官员中有些人跟企业勾结。这位跟 Jan 有直接接触和合作的人,之前为联合国工作,参与叙利亚难民的援助。说 Jan 找到自己,愿意投资 20万欧元帮助难民。但是后来 Jan 说自己的想法是在边境组建一支 2 万人左右的军队,用来阻止难民跨越边境,这就很奇怪了,这完全不是人道主义做法。结合到当时正好是大选年,右翼党派反对移民,一切就有了联系。有人给奥地利同事提供了一个地址,调查发现Jan 在俄罗斯大使馆对面有个房子,在这里 Jan和一些情报工作人员会面,看来之前报社的小心绝对不是杞人忧天,而且当时他们还发现,有人隔着一条河就能监听他们的工作对话。
英国今年推出的纪录片《金融丑闻:揭发Wirecard诈骗案(Skandal! Bringing Down Wirecard)》是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记者丹·麦克勒姆揭发这家科技公司真相的战斗的新书《为真相战斗》改编,记录了媒体记者丹·麦克勒姆(Dan McCrum)花费七年多的时间,对抗来自Wirecard的反侦察与法律威胁,如何从吹哨人和卖空者获得内部信息,最终揭露了Wirecard的欺诈行径这个天大的骗局的调查过程,让这家总部位于慕尼黑,曾被认为是欧洲不可多得能与硅谷抗衡的金融科技公司的支付巨头Wirecard在2020年被爆出财务造假,公司早已资不抵债,犯罪嫌疑人受到惩处。
观看这部纪录片最大的感受就是,为什么社会需要有能独立调查的媒体和勇敢的记者。
这家总部位于慕尼黑的支付处理公司Wirecard是颗“金融科技”明星, 2018年令人艳羡地被纳入德国DAX股票市场指数,市值一举冲破200亿欧元(230亿美元)。但在2020年,它令人咋舌地跌落神坛,之后只剩下一个资不抵债的躯壳。要不是有记者丹·麦克勒姆坚持不接的调查,Wirecard说不定至今仍是欧洲最受追捧的科技公司之一。这位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记者第一次听说这家公司是在2013年,当时一名对冲基金经理建议他挖一挖这家公司。他记下了它的名字,在旁边打了个问号。在七年多的时间里,他在一些卖空者和小心拉拢来的吹哨人的帮助下,拼凑出了一副建立在欺诈之上的公司的图景:客户是假的,利润是编的,现金结余也是越仔细看就越觉薄弱。这场揭露真相的战斗不得不多线展开。Wirecard发起了反击,手段毒辣又下作。电脑被黑,办公室被疑似遭窃听,谣言四处散播。据作者采访的一名前警察称,Wirecard一度让30多名私家侦探“跑遍伦敦”,试图挖出麦克勒姆以及他在《金融时报》的同事还有卖空者的黑料。这让人变得神经兮兮:麦克勒姆开始把笔记本放在一个用6英寸厚的钢板制成的保险箱里,并在地铁车门即将关闭时跳出车厢,以防有人跟踪。
2017年的时候英国《金融时报》第一个在网站和纸媒报道了Wirecard有问题。Wirecard急了,一面出动公关污蔑《金融时报》和记者,一面发动舆情职责英国报纸凭什么管德国闲事?挑动民族感情称呼英国妄图打击德国金融业,搞的民意沸腾,连德国官员都频频出来维护这家公司,害怕Wirecard崩盘会动摇德国金融市场根基,毕竟他是DAX30指数成分股。所以一拖就拖了三年,直到2020年上半年熬不住了,才启动官方调查,确认Wirecard巨额亏空,资不抵债。Wirecard股价从192欧跌到2欧,市值蒸发近1000亿。
片中很多地方暗示默克尔为这家公司站台背书,我查了查新闻,默克尔应该只是帮前同事,国防部长的咨询公司一个忙,也就是说默克尔的站台只是游说的结果,她应该不是这个犯罪集团的成员,反倒是当时的金融监管一把手舒尔茨,也就是现任的总理,外网一直认为他和他手下的bafin应该为此事负责,同时外网认为审计公司EY也是这个犯罪集团的共谋。不过有一点,默克尔在访问中国时,向中国领导人兜售wirecard这点很奇怪,据说是wirecard有意向收购一家中国电子支付公司。然而中国电子支付公司并不多,主要是两大巨头,wirecard就算吃了德国银行也吃不下,这不是纯扯淡吗?我怀疑他还是一样,只是想拿到中国的一个网络支付牌照,无论通过何种方式,然后就可以继续编造业务跟国内股市吹牛逼了。我的理解,这家公司从始至终没想过真的在中国开展业务,就像他在印尼和菲律宾那样,所以我还是倾向默克尔不是这个右翼集团的白手套公司的成员。
同时,片中提到,这个骗局明面上的头面人物布朗博士,在家里被一群大汉围住,那么就可以认为他不是大Boss,只是个替罪羊,他的背后应该是个德国右翼政客甚至直接就是普京,在拍二把手马萨里克的秘密办公室时,故意把焦点对准一副艺术品上的普京,指向性也是不言自明。不过我不理解这家公司到底是先为了右翼服务所以做大还是做大了之后跟右翼合作的。有限的信息看,外网上已经有了马萨里克多国护照的照片了,一个人如果拿好几本护照,不是特工就是职业罪犯,更何况出事之后他就直接逃回俄国了,应该做实俄国特工身份了。但是这也不重要,因为欧洲新右翼天天去莫斯科开大会,亚历山大杜金就是他们野爹,就算没有俄国情报机构的资金链,只看他们的政治倾向,也照样可以认定他们被俄国操纵。
不过我还是没有完全理解,按理说德国右翼也是一群爱国的人,他们如果真的就是给一个替代美国Apple Pay或者PayPal的德国民族企业护航我还能理解,如果他们明知这个玩意根本就是骗局,他们还在护航,这跟他们的爱国人设不冲突吗?之前乌克兰亚速营的问题也反应了这种复杂性,过去一起推动欧洲右翼极端化的时候,亚速营天天去莫斯科开大会,但是俄罗斯真的打进来,亚速营照样爱国抗俄,亚速营并没有因为之前普京的资助就叛国,这就很说明问题,这群右翼愿意和俄国合作,甚至愿意尊杜金为导师,去莫斯科开会拿卢布经费,但是当俄国和自己的国家利益冲突时还是会选择自己国家一边。所以我就难以理解,这群德国和奥地利右翼到底为什么愿意为这个犯罪集团护航,帮着普京渗透自己的国家。欧洲右翼跟普京的关系应该只是合作,又不是完全的傀儡。目的是推动欧洲右转,建立第三极,拉俄罗斯进入欧洲集团当欧洲宪兵,建立一体化的欧洲防御力量,也就是给新的欧共体当武力担当,跟法国一开始的定位一样。勒庞在这个问题上给出了更加细致的阐述,就是在中美之间搞平衡,类似于当年的戴高乐主义。勒庞,舒尔茨,欧尔班,这三个人如果都上台了,那普京的羁绊就凑出来了,可惜法国没拿下来,现在乌克兰也没打下来,新轴心开局不利,不过天平还是向着右翼一侧,勒庞今年已经和马克龙持平了,未来可期。
这也太复杂了,德国的公司,被英国的金融时报调查,Coo是奥地利人,跟好几个国家的特勤人员有联系,还掺和利比亚的移民问题,想影响欧洲某些国家的大选,公司在新加坡有分部,在菲律宾有合作,还得到德国前总理的推销,各种调查和反调查,这是好几年的工作。调查真是用上了所有能用的关系,而且还颇有间谍片的味道,都是高手,而且还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真实的世界比电影还要波折。
调查记者,Dan McCrum,想写个大新闻,直接打电话给公司Wirecard要求采访被拒绝。记者说这个很可疑,一个金融业的公司怎么会拒绝我们的采访。跟 Short Sellers 搭上了线,从桌子下拿到了一大叠的资料。这些人已经发现这个公司有问题,自己也做了调查,比如英国公司的注册地点在一个小村里,就是住户的地址,住户曾经签署过授权文件就可以拿钱,收到邮件转寄。其中一位还有自己的网站,发布了Zatara报告,里面指出公司的收入大部分是不合法的,来自于色情业和赌博业。大量的金额都从一个银行中转,怎么看都很可疑。第一篇文章一出,马上遭到了攻击。公司说这是对德国科技公司的诋毁,是对德国的攻击,哈哈,都会这一套啊。而且 Dan 是从做空者那里得到的信息,被说成是腐败的记者,从中牟利。受到报道的影响,公司股票价格暴跌三分之二,Jan Marsalek 通过中间人传话,如果金融时报不再写,是可以拿钱的。 Dan 的上司 Paul Murphy去会面,哈哈,记者去见面,肯定是有充分准备的,有录像。而且 Paul 也意识到 Jan 不可能在这么多人面前直接给自己钱,同时自己也表明了不会接受贿赂,并说如果没有新的变化,就不再写关于这个公司的报告。
新加坡律师提供大量数据。 Dan接到了很多跟这个公司有关的线索,其中一位是公司新加坡分公司的律师Pav,Dan 认为这个非常可靠,马上联系自己新加坡的同事去跟这位律师见面。 Pav说是公司金融部的一位女员工来找他,女员工参与了一个高层的财务会议,在会议上,公司老板 Edo 公开演示如何做假帐。律师马上在公司内部展开调查,生成了一份报告,发给了德国慕尼黑总部,总部收到后说接下来我们接手。哈哈,we will take over from here. 很熟悉吧,谍战片里面的经典台词。Dan认为这个信息来源非常可靠,马上飞到新加坡和同事一起分律师见面。律师说报告发出不久发现自己被开除了,非常生气,但是他拷贝了老板 70G 的电脑资料。哈哈,老巢都被端了啊。从这开始,Dan 小组就意识到必须得提高戒备等级,不能在报纸的内部网络上写,所有的资料都存在一个不能上网的电脑里面,避免被黑客入侵,白天签字领钥匙开保险柜拿出电脑,下班前还回去,所有的都是手写的,连续工作六周。不愧是老牌间谍国家,记者都这么熟练,话说你们钥匙记者不做了,去做执法人员都很有经验。公司看起来蒸蒸日上,实际上百分之五十的业务都只跟三个公司有关,记者开了几个小时的车,找到了其中一家公司的下属公司,又是一个居民住址,居民还正在给狗洗澡,而且这家居民正好收到了一份信件交给了记者。公司经营的预付卡业务,不需要名字,不需要在银行开户,给犯罪分子洗钱提供了便利的工具。两位女性做空卖家,实地走访了公司在美国的一个办公室,里面大概能容纳 600 人,但是实际上只有 30 人在办公,当被问及她们有啥事的时候,她们说想办预付卡,工作人员说额度可以给 15万,两人说即使你是去暗网,额度最高也只有 10 万,这家公司肯定有问题。
调查暂停和软银投资。第二次文章发出后,报社本来以为这下可以引起监管机构的注意,对这家公司进行调查了?没有,被调查的变成了报社自己。因为公司展示了一份录音,想证明报社的人和做空卖家相勾结,做空公司的股票获利。事件的当事人是 Nick Gold,也是个做空的,Nick 跟 Paul认识,有一次打电话邀请 Paul 出来的时候,Paul 说自己没空正在研究公司,就这一句话,Nick 马上推断出肯定没有好事。他的一个朋友介绍了一个沙特的酋长,说要投资,Paul 就开始炫耀说,是我报社的朋友告诉我的,正在写这个公司的文章,做空这个公司肯定能挣钱。哈哈,后来发现朋友是收了钱的,酋长也是假的,真的是下了功夫啊,影视剧里面确实是真的。报社大老板非常生气,知道自己员工是被陷害了,但是还是得维持报社的声誉,给两人停职,开展内部调查。公司的股票虽然一开始跌了一半,但是很快又涨回去了,因为公司宣布软银会给公司大额投资,投资者的信心又被稳定住了。
奥地利秘密。被停职的 Dan找到了自己奥地利的同事,让他打听下,因为 Jan 就是奥地利人。这位同事找到了一位政府女官员,问她是否认识 Jan 。女官员说她知道有人认识,而且她也在怀疑政府官员中有些人跟企业勾结。这位跟 Jan 有直接接触和合作的人,之前为联合国工作,参与叙利亚难民的援助。说 Jan 找到自己,愿意投资 20万欧元帮助难民。但是后来 Jan 说自己的想法是在边境组建一支 2 万人左右的军队,用来阻止难民跨越边境,这就很奇怪了,这完全不是人道主义做法。结合到当时正好是大选年,右翼党派反对移民,一切就有了联系。有人给奥地利同事提供了一个地址,调查发现Jan 在俄罗斯大使馆对面有个房子,在这里 Jan和一些情报工作人员会面,看来之前报社的小心绝对不是杞人忧天,而且当时他们还发现,有人隔着一条河就能监听他们的工作对话。
最后一击。对报社的调查结束,Paul 和 Dan 又可以写文章了,大老板说这次就不要客气了,哈哈。这次报社给出了完整的信源,投资者给公司施压要求解释,公司老板 Braun 还是坚持说这些都是没有证据的,都是对我们的攻击,并且声明说会请 Kpmg进行审核。不得不说真的挺淡定的。但是同一时期,Braun 的邻居说,据他的观察,Braun 精神压力非常大,还看到几个黑帮一样的人物跟他一起回家。而且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的时候,还推销过这个公司。就像是节目开头说的那样,德国的领导层太需要一个美国硅谷的谷歌苹果那样的科技大公司了,自己这边都是老牌的公司,看到 Wirecard 这种赚钱的科技公司,都会去帮忙,想让它变成德国的招牌。而且这家公司还进入了 Dax 指数,不过后来也是唯一的一家被除名的公司。公司还在负隅顽抗,竟然宣布要收购德意志银行,真的是能吹啊。不过 Ey 的报告,很快就要来了。报告要出的那天,不管是报社还是众多的卖家,拭目以待。报告指出,公司声称的在银行的几十亿欧元现金存款,根本就不存在,都是伪造的。公司股价从 104 跌到 1.28,投资人血亏,做空者大赚,那两位女性做空者说她们的规模是 1 亿欧元。 Braun被逮捕,说自己也是受害者,之后在五个小时的听证中一言不发。 Jan告诉同事自己去了菲律宾,但是很有可能是去了俄罗斯,至今没有被抓到,只是几个月在社交媒体上露面一次。
一位wirecard公司的前员工说,他觉得这事可能只有部分高层才知道。真是越来越觉得,有些公司确实是个草台班子啊,能骗一天是一天,而且弥天大谎也得继续下去,因为继续下去就是风光无限,如果被拆穿就是万劫不复,只能坚持到不能坚持的那一天,但是皇帝的新衣总是会被拆穿的,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