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纪录片  »  第十三修正案

第十三修正案  The 13th

939人已评分
还可以
6.0

主演:梅丽娜·阿布杜拉MichelleAlexander科里·布克DoloresCanalesGinaClaytonJelaniCobbMalkiaCyril安吉拉·戴维斯CraigDeRocheDavidDinkinsBazDreisingerKevinGannon亨利·路易斯·盖茨MarieGottschalk纽特·金里奇

类型:纪录片犯罪记录导演:艾娃·德约列 状态:HD 年份:2016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26840396热度:1010 ℃ 时间:2022-09-07 17:37:08

简介:详情  An in-depth look at the prison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how it reveals the nation's history of ra...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An in-depth look at the prison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how it reveals the nation's history of racial inequality
  • 头像
    不丧

    我不是一个爱思考这些事的人,因为容易陷入绝望,还想不出一个结果。

    虽然我没有作为一个黑人女孩出生,但是同样在一个被不看好的弱势群体里面,如果让我思考我们的平权运动,我们被大多数人的误解,我都同样绝望。

    也许让人最绝望的地方在于,似乎在1865年的时候奴隶被解放,但是修正案里面原文“except as a punishment for crime... ”我看到这里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在学校里学习美国历史的时候从来没有提到过黑奴被解放之后的这样一个法律漏洞,是老师觉得不好讲吗?还是为了考试,把不好讲的部分省略了?从一开始南方的农田里因为仍然需要人力来劳作而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给好不容易得到一丝喘息的曾经的农奴定罪,到更加猖狂的KKK,电影里对黑人负面的诠释甚至被总统亲自放在白宫里观看,到segregation,jim crow,尼克松的war on drugs,里根的3x,监狱及其相关的私有化,现在Trump像条吃不饱的凶猛动物一样。这些白人从来都没有瞧得起过他们啊。什么时候才真的能让他们有喘息的机会,能让他们来好好的带孩子,教孩子们梦想,给新一代们新的希望呢?

    之前看Orange is the New Black的时候也虽然完全能看到监狱产业里面的利益链,也...如果一定要逼着自己去试图理解的话:“反正他们是罪犯,从他们身上多刮一点油水估计也没什么吧?”。如果没有看过这部纪录片的话,也许部分我的内心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商业就是为了利益最大化,情感,人性,有什么用呢,对吧?

    太让人痛心了啊。就好像一百五十年来,什么都没有被改变一样。

    他们的希望,在哪里呢?

    而对于我自己而言,出门在外,如果夜晚在人很少的地铁上,而那边正坐着黑人乘客的话,我不得不承认内心里是稍有恐惧的。而这些恐惧正式过去一百多年以来白人为主的美国社会在呈现的“政治正确”的一次又一次暗示的力量,新闻上的availability bias,明明近几年的犯罪数据里白人占总的强奸案例的68%,黑人还不到30%,但是从总人口上看,犯罪率... 的确还是让人担忧的啊。

    即便如此,看完这部片子之后尽管内心绝望,但是我能带来的多一点改变就是以后尽量试图去用理性来减少自己对这个族群的偏见吧,即使第一反应是要走开或者躲开,但是,希望自己的心里能有另一个声音出来,告诉自己“他们和我一样”,因为,尽管绝望,博尔赫斯说过的吧:“如果我在撒哈拉的这里捡起一把沙子,走到另一处,放下来,我就是改变了撒哈拉沙漠。”如果只是我一个人内心的意识的小的改变,希望世界也会是个更好的地方吧。

  • 头像
    RIC

    这部是继OJ记录系列后又一部我要一点一点看一点一点理解的片了

    种族歧视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看这部片的时候我一直在想 看到尼克松的政策之后感叹 如果有机会谁不是希特勒呢,只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你要学着去做得更隐晦。电影里是这么说的“以前你都是黑鬼黑鬼地叫,现在不行了,你得说公民权利 州政策”

    实话说,看完《林肯》我真的觉得黑人自由了但最后老爷子在念法案的时候我又总觉得不对,现在想想是这样.尼克松成功利用十三法案的漏洞来强烈暗示 黑人都是罪犯,罪犯则不配拥有平等

    很多总统们开发出的高尚很多的手法 有别于奥斯维辛而内核却没有一点点哪怕是一点点的差别.强效可卡因与可卡因 毒品战争 南方政策 图里就是目的。这样的的确确 让人又这种想法“黑人都是罪犯”或“黑人更可能是罪犯”而之后观念遗传给黑人小孩,黑人犯罪率死循环就这样形成了。

    到布什 犯罪等于黑人 让他赢得竞选

    柯灵顿的three strikes之类的政策让罪犯刑罚加重 也都加强了这种观念且潜移默化更深

    电影讨论到了黑人不被保护的原因。黑人殉道者像弗雷德汉普顿 阿萨塔萨库尔 马丁路德金 甚至你可以说林肯 等等等等 无一例外都是刺杀 所有上帝派来的人 都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人们从未关注过,黑人女孩遭白人男性强奸犯罪率远高于黑人男性对白人女性”

    所以你说谁才是罪犯呢

  • 头像
    冬木
    美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旨在废除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除非是"依法判罪的人的犯罪的惩罚"。
    南方经济因奴隶制废除遭到重创,为了重建判处大量黑人有罪以作为奴隶制劳作的延续。
    种族主义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催发了三K党的壮大及其杀戮暴行。
    民权运动后,种族隔离被废除,尼克松为了抑制民权运动,以狗哨政治创造“法律与秩序”、“毒品战争”概念,制造了人们对犯罪的恐惧,夸大形势针对黑人开启了大规模监禁,惩罚毒品成瘾者而非治疗,一位尼克松当局官员承认“毒品战争”是为了把黑人和反战左翼尤其是运动领导人关进监狱,黑人领袖被监禁、驱逐,黑豹党领袖在睡眠中被警察杀害,黑人社区被弱化。
    里根进一步将“毒品战争”行动化和扩大化,大量持有毒品或轻微犯罪的黑人被肤色区别性地投入监狱且刑期长,监狱人口迅速增长,且被非人化报道,里根的竞选经理解释了共和党的南方战略:用“州权”、“减税”等词语替代过去“黑鬼”称呼,让黑人比白人受到更多的伤害,剥夺投票权,以此赢得南方州的选票。
    老布什和克林顿为了竞选获胜也强调打击犯罪的重要性,克林顿出台“三振出局”、鼓励建设监狱等政策加剧了大规模监禁,家庭破裂。
    游说组织ALEC向共和党人政客提议《不退让法》等法律,让枪杀黑人的警察免罪,1/4立法者是ALEC成员,受许多大企业资助,包括私人监狱CCA。CCA以增加入狱人数提高利润,染指全国犯罪政策的制订,包括监狱私有化和迅速增长的刑事定罪,甚至按监狱标准设移民临时拘留所。美国保释委员会也是ALEC成员,公开鼓励警察拘留公民谋财。监狱工业园,提高向犯人和其家庭的收费,提供不洁食物,剥削免费劳动力进行大规模生产牟取暴利。警察随意逮捕,检察官通过威胁重判寻求诉辩交易和金钱假释,97%被监禁者签署了认罪协议,监狱人口中黑人高达四成。
    特朗普竞选以来,狗哨政治如今更加肆无忌惮,种族主义复苏,黑人在弗格森被警方当成敌对战斗人员。
    大规模监禁基本上是奴隶制的延续。
  • 头像
    马里兰蓝蟹
    其实自从去年的奥斯卡拿亚洲小孩开恶意玩笑开始,我就不再关注这种虚伪的“表演型政治正确”奖项了。今年最佳影片颁奖时闹了个大乌龙以后,整个奖项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也开始被大家质疑,虽然组委会把锅推给了普华永道,但是最佳影片奖的合理性也被质疑。《月光男孩》作为一部集合了“黑人,同性恋,毒品,犯罪”等社会关注和政治正确元素的片子拿下了年度大奖,很多人开始质疑“到底是颁电影艺术奖还是政治奖”?

    其实我们来看最佳纪录片提名就会发现,黑人作为占美国人口比例7%的群体近年来成为文艺作品的焦点,各方试图从不同角度切入这个话题来蹭热门。作为亚裔我看到的第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是黑人?奥巴马的上台让很多人产生一种错觉,如美国不再有种族歧视和不平等问题,或者是黑人占了社会大部分资源而亚裔长期被忽略实际上才是处于社会的底层。再加上大量文艺作品的渲染,游行集会口号呼吁不绝于耳,让大家不自觉把“blacklivematters”等同于了“黑命贵”。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曾经有过这些疑惑,我推荐这部提名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作品:《第十三修正案》。

    美国南北战争后的1865年,美国国会通过第十三修正案,旨在废除由国家行为的奴隶和强制劳役制度,

    Neither slavery nor involuntary servitude, except as a punishment for crime whereof the party shall have been duly convicted, shall exist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or any place subject to their jurisdiction.
    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但作为对于依法判罪的人的犯罪的惩罚除外。

    而在一百多年后,这部纪录片重新拷问了第十三修正案的效果和隐藏的问题。这并不是一部完全客观的片子,你可以看到很多主观的看法, 个人的经历,采用独立的案例企图引发对整体的强烈情感共鸣,为了表达固定观点而采用特殊的数据统计技巧,甚至是春秋笔法的剪辑手段……它的缺陷其实也代表了现在批判性种族理论(critical race theory)的很多共同的问题。片中出境次数较多的Michelle Alexander作为批判性种族理论的著名学者,于2010年出版她的著名理论书籍《The New Jim Crow: Mass Incarceration in the age of Colorblindess》(新种族歧视:在种族无差异时代的大量监禁)。书中主要阐述了美国在废除奴隶制度以后,通过“依法判罪”的方式重新夺取人权,而基于此来拷问整个司法系统,政治系统和执行系统基于种族歧视的不公平性,而整个纪录片也是基于这个理论展开。


    今天美国有着全世界5%的总人口数,却有着25%的监禁人数,其中很多人因为一些极其微小的罪名被关进监狱,比如聚众游荡等。而在这之中黑人占了近四成,他们的总人口数只是美国人口的12.3%。片中提到共和党在执政期间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比如drug war,civil rights law and order等等,其实都是把目标对准了少数族裔,他们通过“把他们关进监狱”的方式重新剥夺他们的自由,建立新的奴隶制度。

    只要有了犯罪记录就代表着许多行为受到限制,比如投票权,学生贷款权利,申请联邦工作权利等等,而类似于“三振出局”的政策(即犯三次重罪就会被判处终身监禁,无法保释)更是用刑法来限制了人的行为和权利。


    也许很多人会提问,但是他们确实是犯罪了。这也是片中的偏见所在,弱化这些人犯的罪行,甚至于把贩毒也说成“不过是贩卖毒品”,从法律执行的角度来说撇开那些冤假错案,违法了受到惩罚其实是罪有应得,用“你抓那么多黑人是不对的”来企图为他们的行为进行辩解实际上错误的。但是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法律层面,很多时候白人警察更喜欢用自己的资源和时间去监管黑人群体,白人陪审团更容易带着偏见去审判有色族裔罪犯,而社会也喜欢用一些文化如电影音乐书籍等等去塑造一种“黑人大多数会犯罪”的印象来加强对他们的排挤。

    所以我一直认为个人行为是由社会和环境所构造,这其中包括了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相应的种族所处环境等等,当根据数据来看,1/3的黑人青年都有可能未来进入监狱,我们就不能够期待着他们自己有所改善。也许很多人会举例子说一些黑人精英,并且表明“他们都可以活的很好,为什么其他黑人不可以”。但是我认为当我们看到大量的数据统计的时候就会发现,实际上他们才是那些让我们产生偏差理解的“幸存者”,而大量的人仍然活在我们所不理解也不知道的黑暗中。他们的行为也许在自己产生独立思考能力之前就被周围的环境所推动,比如早期的基础教育和道德培养,对金钱的观念和家庭的观念,对于法律常识的了解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这部纪录片虽然不客观但是仍然推荐的原因,作为批判性种族理论它提出了两种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解决方案:改革派和废除派。对于现有的刑法和美国日益严重的监狱人口过多问题,到底是把整个体系推翻了重来,重新构建一个没有偏见公平对待的机构,还是在体制内改革。

    废除派领军人物就是Michelle Alexander,然而她只是抛出了问题,并不擅长提出解决方案(这是也很多批判性种族主义学者的问题,光吐槽不干事儿,看他们的论文像在看B站弹幕),我们可以知道她的目标是把黑人的犯罪率降到0,但是我们也知道这并不现实。而对于改革派介绍一位Paul Butler,提出了“黑人有自己的审判系统,不应该用白人的价值观来评判他们的行为”,他作为一位检察官出身的法学教授,从陪审团体系出发,提出了这种文化差异和偏见带来的后果。而他的问题则在于,这种方式更可能让黑人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对于种族融合毫无帮助,并且这种情况适用于黑人但是也许不适用于其他少数族裔群体。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两方都是抛问题和结果不给解决方案的主儿,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这个问题中看出来,对于社会行为和问题的改革,光从司法的角度来进行是不够的,当想要牟利者希望回归奴隶制度的时候,他们总有一百个方法不违宪。比如从这个黑人犯罪率和监狱人口比例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来,上层共和党执政人和大公司CEO们的目的也许是基于种族和群体利益,而下面的执行者仍然是被偏见和习惯性种族歧视所影响了判断。

    对于这个话题的未来,教授引用了葛兰西的一句话,“I'm a pessimist because of intelligence, but an optimist because of will.” 然而在2017年的今天,我更赞同前半句。
  • 头像
    流徵

    *本文写于2020年BLM运动期间

    纪录片《第十三修正案》揭露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近两百多年前,南北战争结束后的美国通过第十三修正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但这条法案也让黑人社区的实现平权理想的那一天遥遥无期——更多的黑人,解开奴隶制的锁链后,被关到了监狱里。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规定: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但作为对于依法判罪的人的犯罪的惩罚除外。

    内战结束后,美国监狱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个占全世界人口4.4%的国家,关押着世界上22%的囚犯,其中仅占美国人口13%的非裔美国人却占美国囚犯总人数的40%。黑人高比例的监禁率,构成了“黑人更容易犯罪”的刻板印象,也剥夺了许多黑人家庭的经济收入和黑人公民的政治选举权,引发贫困、儿童教育、毒品泛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让黑人社区陷入百年难解的恶性循环。要破解“黑人更容易犯罪”的迷思,就要从美国监狱制度针对黑人族裔的系统性、历史性歧视讲起。

    黑人罪犯形象的经济根源

    康涅狄格大学教授耶拉尼·科布(Jelani Cobb)指出,我们必须认清奴隶制实际上是一种经济剥削制度。南北战争和奴隶制废除之后,过去为美国经济提供无偿劳动的黑人奴隶被解放了。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政客和精英们很快利用第十三修正案中“除用于惩罚罪犯外,强制奴役不得存在”的这一漏洞,发起战后第一波囚犯潮,根据一些轻微罪行(街头流浪罪、滞留罪)将非裔美国人关入监狱内,强制他们劳动以重建美国经济3。白人精英们主宰的文学、艺术创作,也为编造出“黑人是罪犯”的社会形象推波助澜。

    美国默片时代最受欢迎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就在这一时期上映,被认为宣扬白人至上主义并导致3K党的复活。

    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亨利·盖茨(Henry Louis Gates Jr.)评论道:“在这部影片中,你看到的所有黑人都是被贬低的、被动物化的角色。”在这部影片里,黑人企图强奸白人女孩,后者不堪羞辱跳下悬崖;黑人议员则在会议上作出当场脱鞋的“野蛮举动”。3K党的暴力行径被导演美化为拯救白人女性、阻止黑人投票的“正义之士”。随着影片的流传,“黑人犯了某种罪行”的判断深入人心,3K党重新掀起了恐怖主义浪潮,许多黑人被杀死。南方的非裔美国人在学校、酒店、饭店等地被隔离开来,并被剥夺投票权。

    大规模监禁时代

    1970年到1980年,美国的监狱人数从33万人暴增到47万人,这与尼克松时期强调“法律与秩序”的“毒品战争”密不可分。尼克松宣称毒品是美国的头号敌人,“毒品”从一个健康问题成为了一个犯罪问题,成千上万的大麻轻微吸食者被抓进监狱。2016年,尼克松曾经的顾问约翰·埃里希曼(John Ehrlichman)亲口承认尼克松的“毒品战争”只是为了将非裔美国人投入监狱。

    “尼克松1968年参加选举时有两大敌人:反战左翼和黑人。我们于是将嬉皮士与大麻、黑人与海洛因联系起来,然后将两者都判为重罪。我们因此可以分解这些团体,逮捕他们的领袖、袭击他们的家、阻止他们集会。我们知道我们在毒品问题上说谎了吗?当然!”

    里根上台后,“毒品战争”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战斗。一种新的毒品“霹雳可卡因”出现,持有者大多数是西班牙人、非裔美国人。里根时期,持有霹雳可卡因要被判更长的刑期——一盎司的霹雳可卡因带来的监禁等于一百盎司可卡因带来的监禁。里根的政策事实上是披在非种族外衣下的“针对有色人种的战争”。

    毒品战争渗透入大众文化之后,黑人作为罪犯的形象开始大规模地出现在新闻媒体上,戴“有色眼镜”法庭判决制造了“中央公园慢跑者”等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冤案。

    20世纪90年代,比尔·克林顿签署的“三振出局”(Three Strikes and You're Out)法案促成了美国监狱的又一次大规模扩张。法案规定,如果被告得到三次重罪判决,将被直接判处终生监禁。这一法案通过后,各州得到联邦的监狱建设拨款,警察数随监狱人口数一同迅速增长。2001年,美国监狱人口数突破了200万人。

    对监狱设施的需求增长和监狱的私有化使许多公司从大规模监禁中得到惊人的经济利益。美国高级纺织品公(Fine Cotton Textiles)为监狱提供包括刑服在内的136种产品,公司所有人艾哈迈德·阿夫扎尔(Ahmed Afzal)曾公开表示:“犯罪行为很猖獗,所以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有更多客户了。”而从大规模监禁中获益最多的,非美国矫正公司(Corrections Corporation of America,别称CCA)和Geo集团(Geo Group)莫属。这两个运营私人监狱的公司2015年一共赚了17.9亿美元。

    监狱是否能成为企业家的“摇钱树”,取决于谁掌管白宫。唐纳德·特朗普就曾经表示:“我们可以让很多东西私有化,比如私人监狱就似乎运营得更好。”

    黑权运动:反思与未来

    美国监狱人数从1910年的11万人暴增到2000年的200万人,深深地和经济利益和政治集团的操纵联系在一起。被关押的囚犯不到2美元的小时工资让他们无法积累财富,这给监狱中占比最高的黑人社区施加了长达百年的负担。

    许多研究印证了司法系统中的“族群偏见”。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授基思·佩恩(Keith Payne)在心理学实验中让受试者看一些白人和黑人的照片后,将枪、钳子、扳手等金属物品的照片随后展示。受试者在看完黑人的照片后,更容易把后面的物品图片看成枪——因为潜意识里,黑人已经和犯罪联系在一起。心理学家艾琳·布莱尔(Irene Blair)在对监狱系统做的研究中也发现,有黑人特征的犯人会被判处更长时间的监禁。

    贫穷滋生犯罪,媒体和司法系统里的白人精英又戴着有色眼镜宣传和夸大黑人的犯罪比例,使“黑人更容易犯罪”成为一种刻板印象,让这个族裔深陷不公正系统里的恶性循环。

    2020年,非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因白人警察不当执法致死的事件震惊全美,激发了轰轰烈烈的黑权运动(Black Lives Matter)。根植于警察、司法、监狱系统中的种族偏见如何解决,仍然是一个问题。一些黑权运动的质疑者认为,黑人运动者在游行中打砸抢烧的暴力行为无益于改变历史遗留下来的“黑人是罪犯”的刻板印象,而这场运动的轰轰烈烈,也归因于美国民主党要赢得总统选举的推波助澜。广大民权运动者在警惕成为财富阶级的政治工具之余,是否应该寻找更好的途径改变黑人与犯罪捆绑的种族偏见和减轻大规模监禁施加给黑人群体的经济负担呢?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