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宫本武藏1954

宫本武藏1954  Master Swordsman

376人已评分
很棒
8.0

主演:三船敏郎三国连太郎尾上九朗右卫门八千草薰冈田茉莉子

类型:剧情动作传记历史冒险导演:稻垣浩 状态:HD 年份:1954 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豆瓣ID:1296228热度:83 ℃ 时间:2022-08-31 07:25:57

简介:详情  新免武藏(三船敏郎 饰)与好友本位田又八(三国连太郎 饰)为出人头地,参加了关原之战,但武藏这一方遭遇惨败。两个人逃亡途中迷路,幸得阿甲(水户光子 饰)和朱实(冈田茉莉子 饰)母女相救。武藏拒绝了朱实的求爱,独身返回...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新免武藏(三船敏郎 饰)与好友本位田又八(三国连太郎 饰)为出人头地,参加了关原之战,但武藏这一方遭遇惨败。两个人逃亡途中迷路,幸得阿甲(水户光子 饰)和朱实(冈田茉莉子 饰)母女相救。武藏拒绝了朱实的求爱,独身返回故乡美作,又八则抛弃老家的爱人阿通(八千草薰 饰),与阿甲结合  武藏强闯关卡被官兵通缉,又八的母亲亦因为看不到儿子愤恨不已,武藏成了众矢之的。关键时刻僧人泽庵(尾上九郎又兵卫 饰)搭救武藏,将其吊在树上磨练意志。一代宗师宫本武藏开始经历人生第一个磨难……
  • 头像
    六柳
         三部看下来,就一个感觉:阿通是个好女孩!
       故事基本是这样的:屌丝(无限渴望逆袭) ——>征兵入伍,战场逃生——>巧遇朱实母女,老女人勾搭武藏,又八惨遭毒手——>返乡,众叛亲离,逃亡——>被和尚抓住——>阿通相救,托付终生——>又被和尚抓住——>三年读书逆袭高富帅——>找人打架——>找牛掰的人打架(修身养性)——>被人带着逛窑子——>找更牛掰的人打架——>种田修行——>七武士剧情乱入——>斩杀小次郎。(你妹啊!这也称得上剧透!!!)
         基本上是第一部讲逆袭,第二三部讲找人打架斗殴,期间还有与阿通的分分离离,以及朱实追寻不止,外带点男二号小次郎牛掰拉轰的剧情。
          虽然之前已经看过了黑泽明的《七武士》,略微了解了些武士电影的风格。但在看第一部时,还是忍不住吐槽一下当时的房屋以及老百姓的穿着打扮,确实有些蛮荒之地的味道(不包括吉野之地,吉野之地可谓极尽奢华精巧)。
         其次,便是朱实的老母也有点太耐不住寂寞了吧!见到强壮的男人便想收归己有,尼玛瞬间让我不淡定了,主动追求自己的爱情固然是值得肯定的,但关键是你都徐娘半老还葬送了先夫,寂寞就找个棒子自己解决嘛!何必非得跟自己女儿抢一个男人,且不论年龄上有差距,你这么主动,对方不吓坏那他真真就奇葩了。不但如此,你看了这部片后,终于懂得为什们老一代的日本人喜欢玩夜袭?为什么吉野之地那般繁华昌盛?为什们日本鬼子喜欢花姑娘?为什们日本人喜欢拍AV?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朱子的三纲五常,而是因为他们按耐不住骨子里的那份浪荡。虽然之前曾经 被一篇讲述严肃的学术问题的文章彻底的颠覆了我的伦理观,但我还是不得不说,我骨子里感谢朱子的三纲五常束缚我国人这么多年,才使得这片土地在过去的几百年中没有变得那般蛮荒。(艹,你丫瞎叨逼叨逼个啥,片儿看多吧!!!人家日本女人多数还是很保守的有木有。。。)
         最后,说一下各个角色。
         最出彩也是本人最喜欢的角色当属阿通。开始时千等万等又八打靶归来,结果等来的确实又八被老妇人打靶收了去的消息,后来主动追求武藏,起初还有些牵强,都想逃出村子,但她后来的等待很是让人感动,等待武藏逆袭归来,终于等来了,却又是一个不辞而别,可她依旧不弃不离,勇敢去追求自己的爱情,等了他三年又三年,寻了他百里又百里,而她不图他的名不图他的利,只望与他于荒野间造一间草屋,开一片田地,长相厮守,白首尽头。与其说是喜欢这个角色倒不如说是为这个角色而痛心,而感动,为她而揪心,为她而祈望。其次是武藏,说实话,对他真得无感,虽然船老演技相当了得,把他放在第二位主要还是介于他主角地位的不可撼动性。不得不提的是,其中的决斗戏份太(尼玛)写实了,刷刷刷,还没看到血,已经躺死,一点李墨白的那份儒雅都木有。武藏的故事充分告诉我们——屌丝要逆袭,必须要遇贵人,苦其心志老气新股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再者便是朱实小同志(一个日本人你丫称毛线的同志啊!!!),她的经历其实也挺惨的,先是跟自己差不多的男人当了自己干爹,后来又被亲妈给卖了,失了贞洁,后来逃跑又落到小次郎的手里,再后来沦落到吉野之地。她也算得上是豁出去大胆追寻所爱之人的模范。应当给予鼓励。小次郎同志的话,个人认为除了牛掰轰轰的各种耍帅,真得没什么可讲的。倒是吉野小姐身边的那个小丫鬟,虽然戏份不多,但唱功了得,声音嫩萌,令人印象深刻,极其出彩。
         看到最后,才发现宠物小精灵中的 武藏小次郎名字的原来是这样来的。
  • 头像
    四平
    最近在读《内在的天空》,一本占星书。刚看完《宫本武藏》三部曲。我豁然地发现宫本武藏和书里阐释“摩羯座”的特质极其接近,可以说是典型案例。当然,我的重点绝非考证:因此可以认定宫本武藏的星盘中太阳或诸多行星在摩羯宫。这样近乎无聊而庸俗的流行算命。更何况,电影本已对人物进行了极大的艺术加工和虚构。
    成长其实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人的选择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过多的目标造成了精力的浪费和意志力的散乱,随着成长,我们不是追求更多,而是追求更远,将过去的偏见和执著渐渐放下,“一旦作出选择,就没有东西能够阻挡它”。
    宫本武藏终其一生的课题,便是放下。建功立业是所有武士的愿望,只是命运常让人“偷鸡不成蚀把米”,非但在压倒性的战局中毫无作用,还落得个被通缉的下场。即便武士不畏死,那也往往因为他趁恐惧战胜荣誉前自愿离世,可当命运抽走了荣誉,谁还愿意死得像个笑话。逃亡即意味着作出了与天下人为敌的心理准备,你死我活。本想衣锦还乡的武藏,却被村里人通缉,没有亲戚认他。大难不死,并为泽庵师傅所救,关在天守阁,与孤独和书为伴。是为修行的第一步。第一步多是被逼的,战功没刷到,和心爱女人私奔的浪漫又是一场空,还差点没命。不过总算,三寸气在千般用,路还很长。“摩羯必须成为一个善于独处的人”。
    “闭关”之后的武藏俨然蜕去了以往的幼稚和鲁莽。站在桥头的是一位坚毅的剑士,在修行和爱情之间,挣扎地选择了前者,但重点不在挣扎,而在选择。在桥栏杆上刻上“对不起”、“我会回来的”便不见踪影了,唯有阿通的背影,守着未知的等待。“摩羯可以爱和被爱,这不会违背他的策略,他只须避免需要另一个人”。
     已名满天下的武藏继续着他的挑战之路,他的目标是更强。即便再喜欢这个人物,可看到他仅为了成为“天下第一”而决斗杀人,难免大打折扣(尾田聪明就聪明在其人物无论被斩被电被砸被烧被淹被炸都死不了,除非剧情需要),幸而导演和我英雄所见略同,派高僧指出他的缺点:“你的问题是你太强壮了,纯有蛮力是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武士的。”根本道理就是人都是要老的,当你不再像你今天这样强壮时,等待你的结局就是你刀下的他和他。“剑术是一种气。” 是气就不能随意乱泄,要懂得自制和谦卑,而不是凭借一点天赋和努力到处杀人宣传炒作自己。明知是陷阱依然赴约是为了武士之荣誉,学会逃命才是看到武士荣誉的虚无可悲一面的智慧。最后没有杀死已败的吉冈,终于,武藏从武士的窠臼、束缚和陷阱中脱离,体验着更为深广的生命价值。
     可是,我们的导演却没有让武藏同时在情场上得意。欲望突破自制力的刹那,却被阿通拒绝了。这就奇怪了,朝思暮想的那个人,等了三年的那个人,因口拙而用行为来表达他的爱意,为什么表现得比武藏还放不开。到底太伤自尊了,离开了的武藏不禁用文字在屏幕上宣称:“我已断绝了儿女私情。”但阿通的拒绝究其原因,还是有据可查的,不是阿通叶公好龙,而是朱实是她心里越不过的槛。谁让那么不凑巧,正好给瞧见了朱实抱着武藏。或许,武藏正是看破了爱情不可避免的占有的实质,才决定不走儿女私情这条路的,至少修行之路上没有这些烦心事吧。“摩羯的真正行为总是反映了他的意图,而不是他的情绪”。
     过着安稳无争日子的武藏已学会了道歉、不惹麻烦、与人为善。谦卑或许磨钝了他剑的锋芒,却将剑气真正与人本身相融。真正的高手是深藏不露的。这时的武藏变得可爱起来,尽管更禁欲了。他送回某名道场的四名决斗而死的弟子尸体,却不为当家的承认,早看清武士爱面子而没人情的武藏便自己依佛礼将他们安葬了。在收到了佐佐木小次郎的决斗邀请后,武藏接受了,但希望延期一年,因为他还有些想做的事。一向厌恶农活的武藏开始种地耕田,他放下了一切关于武士的虚饰和虚名,而将武士的正义之魂留在心中。尽管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总算击败了进犯村子的土匪。朱实死了,而阿通,正如她说的,武藏还是没有原谅她。要知道当武藏对阿通说是自己对不起她,其实是对阿通最为残酷的做法,对爱情冲动的刹那的道歉难道不等于勾销了爱情曾存在的过去?而且还以给的方式实质上不给对方有揍你的理由——我为此深感道歉,是我一时鲁莽了。阿通怎样想?她能怎么想?当时是我拒绝了他的啊?可是这招太绝了吧。只要爱情还存在,放下是最残忍的惩罚。爱情的悲剧本就蕴藏在它的种子内,要找到一片适合的土地,美好顺利地生长,是多幸运的事啊。然而,这有漏的快乐是可遇不可求的,为修行者所不取。
    和佐佐木小次郎的严流岛决战来临了,两人都知道这差不多是五五开的生死赌局,两人也都不为死亡所惧,因为恐惧是他们各自的头个对手,谁惧谁亡。只有两人背后的女人学着噙泪笑着送行,必有一人要失去她的爱人,都在为自己的他祈祷(希望死的是对方)。船夫看到活着回来的武藏高兴地说不出话,而武藏却忍不住流下了泪,这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武藏的第一次哭泣。倒在地上的佐佐木小次郎却含着微笑……
     “当你还是个男孩的时候,你认为魔法师是一个可以做任何事的人。我也曾经如此,我们全都曾经如此。当一个人真正的力量不断增长,他的知识不断扩展时,他所走的路会越来越窄:直到最后他不再选择,而只是去全然地做他必须做的。”(厄休拉·勒吉恩)
     这是成长,亦是“诅咒”。人生就是这样。
  • 头像
    隐名者
    一 《宫本武藏》

    这部时代剧三部曲,由稻恒浩操刀,以日本战国末期剑豪宫本武藏及相关人物做主料,用三船敏郎、八千草薰、鹤田浩二、冈田茉莉子等顶级演员加颜色,再把日本独特的审美意识(琳派)和精神追全(佛教)浓浓的撒上一层作为调料,最终烹制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难得佳肴。

    从材料的选择来看,宫本武藏是日本旧武士道精神的代表人物,剑术、兵法、战略三绝,所写的《五轮书》更是与《孙子兵法》、《战争论》被并称为“世界三大兵书”。可见,其人不但武力剑术超凡拔俗,谋略心术也当是成熟老道。

    宫本武藏的所处时期,正是日本民族精神渐渐成型的时期。作为这个时期的标志性人物,宫本武藏对日本民族精神和文化历史的影响是再怎么说也不为过的。继承宫本武藏的精神和著作,山鹿素行创立了武士道,以此反对朱子学、提倡古学。这个过程,是日本的民族精神的第一次清晰表述,也标志着日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而不再是中国的学生。山鹿素行在《中朝事实》中,阐述了日本中心的天下观,并做出崖山之后无中国的断言(当然,在山鹿素行眼中朱熹已经不正统了)。此种思想被吉田松阴发扬光大,成为影响明治维新及日本近代史的主要思潮。

    自宫本武藏之后,明朝、清朝、民国的溃败都与日本有着密切的联系,确实发人深省。这一方面说明蒙古的征服给中华文明带来了何种的灾难,另一方面也提醒中国对未来的日本要保持警惕。无论怎么说,对日本独特民族精神的深刻了解是必要的,而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日本武士道和审美文化的了解,所谓菊与刀。

    就宫本武藏的相关电影来说,稻垣浩在二战时就拍过一些,并凭借五十年代重拍的《宫本武藏》三部曲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可见即使在二十世纪,宫本武藏及其所代表的武士道精神无论在战时还是战后,在日本仍影响深远。在这个层面来说《宫本武藏》确实是属于日本的。

    然而,抛开历史、政治、文化层面的考虑,宫本武藏一生的修行历程和相关人物的沉浮兴亡,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生的必然历程和其中的苦乐悲欢。本文主要进行《宫本武藏》的人物发展分析,总结一下个人成就和毁灭的经验教训。


    二 宫本武藏的修行与佐佐木小次郎的毁灭

    剧中男人的追求只有两种:剑道和爱情。剧中走过完整过场的男人也只有两个:宫本武藏(三船敏郎饰)和佐佐木小次郎(鹤田浩二饰)。

    从初始设置来看,宫本武藏和佐佐木小次郎的剑术都很精湛。尤其是后者从中条道场修行完毕,配有大太刀“长光”,又自创“燕返”的刀术,一出场就是名家范儿。在爱情上,宫本武藏基本一直是榆木疙瘩,而佐佐木小次郎确是个中高手。就结果来看,宫本武藏成为剑豪、硬的决斗、抱得美人归,佐佐木被木刀击败、伏尸荒野、死后凄凉。这种差距,或者可以说是胜利者和失败者的差距,但更深层次上说是两者人生道路的必然结果。

    宫本武藏的一生是不断修行的一生,也是放心收心(第一部)、炼心(第二部)、炼心(第三部)的过程(参照《西游记》的思路)。

    在第一部中,宫本武藏抱着求得名利和在全村人面前炫耀的心态参加战争,不但没有如愿,回村后还被村民围剿。幸而碰到泽庵和尚开示,明确了更高的追求,并通过读书增进了智慧。文武双全后,宫本武藏就脱离了只知道杀人的混沌状态,开始向一名武士转型。这是以他被赐名“宫本武藏”(以前叫做太家)为标志的,并以其上路修炼开启了收心的第二部。同时,宫本已经表明了对阿通的情谊,却把她一个人留下,这确实是武士试炼的要求,也是理智控制欲望的表现。

    在第二部中,宫本决斗得胜,却被日观(?)和尚点破还是勇气不足(被鬼面具吓到),并不是一名真正的武士(武士道的要求其实就是看破生死,忠心主君)。武力很强,精神不从容,便还没有修炼到家。因为一个人无法永远保持强壮的身体,武藏的问题是太强了。强则易折,想生存下来,武藏需要的是心性上的磨练。在整个第二部中,武藏慢慢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慢慢的炼心。在京都向吉冈会馆挑战的过程中,武藏与铸剑大师本阿弥光悦和俳优吉野接触,了悟到所谓炼心其实就是修炼对精神的控制力。按照柏拉图的观点,奴隶是欲望控制了理性的人,则炼心即是成为精神贵族的过程。具体到武士道,这种对精神的控制力还要与勇气相辅相成。在第二部的最后,武藏明知冈本道场设下了圈套仍毅然赴约,但具体到搏斗又很灵活的把敌人引入了水田从而成功脱身。这种情节的设置,正是炼心初有成效的表现。

    在第三部中,武藏的修炼已有大成。面对和尚的挑战,他不但没有感到愤怒,反而能请求和尚原谅自己的伙伴;面对旅馆中流氓的挑衅,他不慌不忙的用筷子夹虫子来威吓;临近决战,却能把时间拿出来做刻佛像这种精工细琢的事情;决定将决战延期,跑到乡下去种地以增强对生命的感悟。。。这些都是炼心大成的表现,佐佐木小次郎的挑战对他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已经无法打扰到他的生活。这份临危不乱并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宫本武藏不断突破成为剑豪的主要因素;打败佐佐木小次郎,自然不在话下。

    宫本武藏修习剑道的过程说明,做事先要炼心,在本质上进行提升事情就会迎刃而解。这种本质上的提升并一定需要怎样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需要在延续的生活中进行。生活中不该被大事所扰,也不应该在小事上放松警惕,最终就会获得本质上的成功(剑道)。

    反观,佐佐木小次郎自一出场就希望击败冈本,冈本死后希望击败武藏。这是一个从一出场就以为自己天下第一的角色,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需要继续修炼。第三部一开场,小次郎就对剑自叹“你可怜的主人,空有一身武艺,却功不成名不就。我可怜的长光!”比武时下重手也不认为自己做了错事儿,杀了将军老师的门人后也不认为自己需要,即使在与武藏决斗前也不要女人来为自己祈祷。这是一种近似于偏执的自信,也是一种将他引入毁灭的自信。

    可见,武藏在剑道是完胜小次郎。反观,爱情方面,武藏却从来没有入门。在第二部中,宫本对吉野舞蹈的评价居然是没有任何可攻击的弱点,可见其完全不会与女人共处。第二部临近结局时,武藏要与阿通合为一体时遭到阿通拒绝,就慌慌张张的跑开。这说明武藏在爱情依然缺乏经验,不但没有努力促成好事,反而以为自己伤害了阿通(这在第三部两者重逢时,再次进行了说明)。直至,最后决斗前阿通带病前来,武藏为了在决斗前防空内心才将自己对阿通的感情说明,希望决斗失败后阿通能以妻子的身份来为自己收尸。决斗胜利后,两个人当然很可能会在一起,但在这段感情中阿通收获的恐怕只是一个强壮直爽勇敢自制的男人吧。这个男人什么时候会成为她的情人、与她进行感情交流,还很难说。


    三 阿通的坚持与朱华的毁灭

    剧中女人的追求只有一种:爱情。剧中走过完整过场的男人只有两个:阿通(八千草薰饰)和朱华(冈田茉莉子饰)。

    从初始条件来看,阿通是武藏朋友的未婚妻,只懂得傻傻等待,而朱华混迹在强盗窝里,对男女之事早有领悟。阿通对武藏是由同情到爱情,最终修成正果;朱华对武藏是肉欲到爱恨交织,最终到毁灭。

    不可否认,武藏凭强健的身体和直爽的性格在女人们眼中有着莫大的吸引力。面对这种吸引力,阿通选择了被动的等待,而朱华选择了主动的尝试。两者是爱情中的对手,却同样懂得爱上武藏这样的人意味着什么。不同的是,阿通能静下心来等待,机会到了就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于事无补),也不会强迫武藏做什么。而朱华却随波逐流,机关用尽,甚至希望与阿通进行类似男人间的决斗。当她拿起刀的时候,朱华已经搞错了在爱情的战场上解决问题的方式。


    四 男人与女人修行模式的不同

    男人要修炼剑道,而女人要修炼的是情道。

    如同男人强则易折,女人太有心机就不会有好结果。两者都需要增强心性上的磨练,也就是对精神力的控制。对于女人来说,其实就是对情感的控制,其实就是含蓄、被动和等待。这种被动和等待中,反而有着最精深的东西,如同男人们在剑道中追求的那般。换句话说,男人们在感情中的主动,反而是很浅薄的。这可能是他们要把事业放前面的缘故吧!
  • 头像
    homeschooler
    一部值得不断重复看的电影。
    这里讲述了一个少时顽虐但梦想追求功名的少年怎样蜕变成一个真正的武士的故事。
    这里的爱情很特别,看的过程中我一度觉得武藏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武士让一个女子等他十年是否有意义。但最后在岩流岛生死决斗前,武藏与阿通的一段对话我终于能够释然了。
    武藏说:“这十年来,其实我心里只有你一人。”阿通说:“我知道。”“……你可以喊我一声妻子吗?” 武藏说:“武士的妻子送丈夫出征,岂可以掉眼泪呢?” 阿通噙着眼泪笑着……
    这是那个时代背景之下非常独特的一种爱,他们其实一直都能读懂对方,只是有时候对一个女子来说太残酷。阿通在和武藏有限的几次会面里,她一直给他传递一个信息:我只是一个女子,我的理想就是要你做个平常人,过一种平常人的生活。
    可惜武藏那时一直没有“听懂”,男人年轻时往往对自己自视过高,总以为自己一定能行,可惜失败的往往占大部分,就是成功了也是会有遗憾的。慕容复就是个例子,权力欲极强,一生以兴复大燕为己任,常常念叨着“有朝一日我做了中原皇帝”如何如何,最后成了个疯子。就是他成功了,也许到头来会说这只不过梦一场。
    ---
    关于武士的精神 引用里面几句话:
    “你的问题是你太强壮了,纯有蛮力是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武士的。”
    “剑术是一种气。”
    “你渴求自制力,但你缺乏人的感情。”
    探索生命之剑
    “等待”的学习
    平常心不但视等待为平常 (引用吉川英治的书)
    ---
    (转)宫本武藏与剑道二天一流

    二天一流是日本最负盛名的剑道流派之—,它的创立者就是江户时代赫赫有名的一代剑王——宫本武藏。
    宫本武藏原名新免武藏,在二天一流兵法中的正式名称是新免武藏玄信。但宫本武藏这个名字更为人们所熟知。
    武藏二十九岁时在严流岛跟当时名满天下的剑士佐佐木小次郎决斗,用自制的四尺二寸长的木刀将小次郎斩于剑下,一战成名。
    在20余岁时,武藏便以“圆明一流” 自成一派。并于庆长十年(1605年)写成剑术书《兵道镜》。但他对自己的剑术始终不满意,认为没有达到极境。30岁后,武藏继续修业,终于在自己50岁左右练成了用大小两刀(即一之太刀与二之太刀)的剑术。这就是著名的二天一流。
    武藏57岁时,即宽永十七年(1640年)得熊本藩(今熊本县)藩主细川越中守忠利邀请,在当地正式教导剑术。在以后的岁月里,武藏写成了《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条》,以及《五轮书》,合称“兵法二天一流三兵书”。
    正保二年(1645年),宫本武藏去世,终年62岁。
    二天一流中所谓“二天”就是指“二天晒日”之意,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即阴与阳,也就是象征对立的事物。二刀的技法简单地讲就是统一左右两手手上大小二刀的动作,由此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由这对立的二极升华统一而发展这个事实,不但是剑术,甚至是“世界之理”,因此名为“兵法二天一流”。

    剑心——武士的灵魂

    剑圣宫本武藏不但以剑名传后世,更兼在书法、绘画、雕刻方面都有成就,其著作《五轮书》及《三十九条》,亦反映其思虑之深、境界之富、学识之广。然而,宫本武藏却未曾从师学习,不但治学与艺术,连其本行的剑,皆是无师自通。宫本武藏《五轮书》的最后一卷便是《空之卷》。武藏认为空之剑便是最后的一剑,便是剑道之本。
    宫本武藏的空之道,并非玄空之道,而是空明之道。定下心来,朝夕勤练,不断打磨心性与脑筋,不断打磨感应与目光。当你的精神一尘不染,当困惑的云雾一扫而空之际,便是真正的空明了。剑道的空,是一种自由无疑。清澈明澄的心境,临敌之际,不为环境所蔽,不为对方行动所蔽,不为自己感情所蔽,不为自己思考所蔽,而能面对一切的本来面目反应便是空的意思。空的意思,亦可视为心境空明之意。空明的心境,自能如实地反映事物。
    宫本武藏的空,是看清事物,看清人我,看清一切。然而,这种看透万物之末而直达其本的心境,欲非一蹴即就。根据小山胜清的描述,宫本武藏于30岁左右,亲身体会石舟斋众生之剑的境界后便一直锲而不舍地以剑道探索生命之道,希望接通生命之源。小山胜清这样写宫本武藏50岁的自述——“这以后,我便以石舟斋的这一境地,作为自己的修行目标。终于,我得到剑技绝妙的称誉,且自信为天下无敌,心自然而然提高了,只是怎么也打不开最后的铁门。我这几年来的苦闷,便是为此。深夜里,我曾想到自杀,我的学画、研读汉文和各种书籍,也为的是想借旁的力量,打开这扇铁门。”武藏的剑是探索生命之剑。如何才能不动如山呢,还是一个平常心。两人握刀对峙,胜负生死决于一线,双方皆在等候最佳时机、亦即对方稍有松懈的一刻,便是全力出手之时,若无平常心之保持,自难掌握这稍纵即逝的电光火石一刻。平常心不但视等待为平常,更让我们一刹那发出全力一击。这不思生死的直率反应,便是无心,便是平常心。岩盘之身,便是如此修来。以平常心面对万物者,自无等与不等之分,自亦没有等待或失望之苦。等待者本处于被动地位,处境不佳;但善守者,又或平常应对者,便能转被动为主动。更准确来说,没有了主、被动之分,只是自然反应而已。平常心的面,便是超乎得失成败、胜负荣辱的心,亦诸葛亮所谓“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能明志,便有立场;能致远,便有方向。

    《五轮书》——剑道的“圣经”

    《五轮书》是武藏60岁时所著,是一部剑法秘本,全书分地、水、火、风、空五篇,今摘录部分供同道参考、借鉴,望能从中受到启发。
    (一)地篇——学习剑法应有的心理架势
    1.如果只追求剑术的比斗,战胜或杀死对方,又怎能体会真正的“剑之道”呢?
    2.身为武士,必须文武双全,如此才能合乎“武士之道”。
    3.身为武士,首先应该视死如归,然后才能称为武士。
    4.平时所学的剑法必须简单实用,在比斗时才会有剑法的实际作用。
    5.剑法如同木匠的技艺一样,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
    6.身为武士,应该多了解事物的特性,以广博见解,不断磨炼自己,开辟出新的境界。
    7.随身所带的武器,应该尽量发挥它的长处。
    8.习我剑法的人,必须刻苦锻炼,以求发挥自己的潜能。
    9.习我剑法的人,必须认清事物的得失。
    10.习我剑法的人,必须有对某些事物的判定、鉴别的能力。
    11.习我剑法的人,必须时刻注意察觉那些身在暗处的敌人。
    (二)水篇——剑法秘技.
    1.握剑和人比斗时,心情必须和平常一样平静、自然,不能有任何起伏。
    2.剑法的姿势,应该与日常生活中的姿势合二为一。
    3.眼睛所观察的范围应大而广,才算是适宜的。
    4.握剑站立之时,要有一种压倒对方的气势。
    5.脚步的移动有大小、快慢的不同,重要的是要如同走路那样轻松、自然。
    6.不要拘于比斗时所摆的架势,重要的是别忘了,目的是打败敌人。
    7.挥力劈砍时,必须将手肘大大伸展,使劲地一击。
    8.所摆的架势要因对象、场合而改变,千万不要拘于一种定型的架势而贻失胜利的机会。
    9.趁敌人还在犹豫不决时,要迅速、敏捷地劈砍,以达一击致胜。
    10.心头没有任何杂念,是攻击敌人的一大秘诀。
    11.举剑紧连猛打,痛击敌人任何部位,不给其喘息、闪避的机会,使其惨败。
    12.出剑接架,必须用刺敌人要害的动作,使原是被动性的接架变成一种主动的出击。
    (三)火篇——拔刀相斗的剑技
    1.要运用所在场所的有利因素来求得胜利。
    2.不要给敌人可乘的机会,抢在他攻击之先打败他。
    3.当敌人败象出现时,必须乘这个机会攻入。
    4.故意装着要猛然进攻的样子,来看其反应,判断敌人的意图。
    5.敌人的弱点,必须了解清楚,然后趁机彻底打垮他。
    6.敌人以为是山时,其实却是海,敌人以为是海时,其实却是山,让敌人捉摸不透。
    7.与敌人难分难解时,必须改变手段,找出新的方法打败他。
    8.手中无剑不能打败敌人,不要以夺敌人的剑为傲。
    9. 身心坚定如巨磐,则所向披靡。
    (四)风篇、空篇——与其他剑派的比较
    1. 用心灵去观察敌人就有胜利的把握,用眼睛观察敌人就会被迷惑而败北。
    2.使用长剑并无不可,但是不要有喜欢用长剑的偏颇之心。
    3.想特意用短剑打败敌人,实在不是剑道的真正剑理。
    4.想很快劈倒敌人的心理,是剑法所忌的,应该悠悠然,从容不迫。
    5、对事物的迷惑、困扰一扫而空,这才是真正的空灵境界,才是真正的剑之道。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