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吕雪凤李梦阳靓张晓雄林郁璋李英铨刘承恩苏俊忠李鸿其郑人硕李幼鹦鹉鹌鹑小白文鸟李烈邱志宇吴美和
类型:剧情家庭导演:张作骥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19 地区:台湾 语言:国语 豆瓣ID:27177463热度:703 ℃ 时间:2024-08-14 12:14:50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这是一部被豆瓣打分偏低的影片,希望大家能有耐心看下去。我在看到30分钟的时候几乎要放弃,直到影片进行到1个小时的时候才有拨云见日的感觉。前半段做了太多的铺垫,摆开了看似无关紧要、但是后来又逐一兑现的线索。类似于纪录片式的短镜头,一幕一幕的在各个线索之间跳转,搞不懂影片要表达什么——难道又是一部记录阿尔茨海默症的病患家庭的故事。n 本片另外敬佩的地方是它融合了太多的元素,其中每一个元素拿出来都可以单独发展成一部影片,但是编剧和导演把这么多尖锐的矛盾巧妙的浓缩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里,彼此之间既平行又独立还有交织,这样的家庭戏放在大陆估计戏中人物早就歇斯底里了。亚热带的台湾,高温已经把愤怒的斗志消耗的差不多了,吵架和枪杀也是雾吞吞的,一切都掩藏在湿热的空气背后,人们温柔而残酷。影片的高潮:阿婆在去菜场的路上,得知老公前一晚依然是和自己从前的侍从官睡在一起,三十年的委屈当街爆发,对着空气大骂了5分钟,令人无比辛酸。n 阿公在早年热爱跳舞,但是被父母强行安排从军。在军旅生涯里遇到后来的情侣和侍从官成恩,怎奈父母又为了传宗接代,替其做主娶了乡下女子、即后来的阿婆。成恩的母亲当年和阿公在舞场神仙眷侣般羡煞众人但是怎奈阿公根本不喜欢女人,于是成恩的母亲无奈作嫁他人抑郁终身。成恩在离开阿公后去异乡漂泊,他的母亲最终也患上阿尔茨海默症,成恩不得不回乡照顾。阿婆为了维护这个家隐忍负重操持三十年,终于在阿公罹患阿尔茨海默症之后慢慢的尝试去缓和。片中的阿公阿婆的女儿小梦,年轻时遇人不淑爱上了小混混阿文,被其连累后坐牢6年之后假释,却依然不可救药的爱着这个男人,甚至不惜与阿婆针锋相对的抗议。当然阿文也不思悔改,为了利益冲突枪杀了对手也最终被当街射杀。片中的小主人公阿全天生色盲,在如此复杂的感情纠葛中成长,唯一的心灵安慰就是和离家出走孑然一身的火鸡哥聊天。火鸡哥也真是潇洒,抛家弃子,仅骑着一辆三轮车带着一只火鸡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影片中也安排了火鸡哥的妻子苦口婆心的劝阻其回家,他依然飘飘然驾着三轮车去海边晒自己的破烂去了。n 影片最后定格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火锅,看上去所有的矛盾都消失了,一家人还是一家人,但其实每个人的心都是死的,接下来的日子回归了传统也就是苟且活着。大家都饭桌上都努力营造话题和气氛,看着如此的陌生又熟悉,这也最终回应了影片的主题:最亲爱的陌生人,也是我们的家人。n
《那个我最亲爱的陌生人》,对这部电影感觉一般,唉,小朋友遭受的太多了,小孩子其实快乐长大就好。
该片讲述一家人在阿公罹患阿兹海默症後的各自盤算。两个孙子静静看著当下的一切。让「记忆」与「遗忘」在生命中呈现出深刻意涵。
绿树成荫,夏雨淋漓,小学生阿全的暑假作业是要观察鸡蛋的孵化,而他的家庭似乎也面临着变化:在成长过程当中缺席的母亲才从监狱假释,又回头去找当初要她顶罪的男友,令阿嬷与妈妈的争执越演越烈;爷爷则被诊断出阿兹海默症,阿嬷看似无微不至的照顾,更像在掩饰什么不可告人的祕密。此时,爷爷的旧友来访,看似友善温和的他,却掀起了一阵家庭风暴。
亲密的家人是否彼此需要,还是终成陌路?如果没有回忆,人生是否会更轻松 ?
1、得了阿尔兹海默症的阿公和阿婆,是陌生的,因为婚姻是被安排的,而只有阿公忘记了自己的曾经后,阿婆才找到了他们两个独自相处的方式,也只有这样的时刻,阿婆才在晚年找到了短暂的开心;
2、刚刚出狱的小梦对于阿全是陌生的,因为没有陪伴,但这里的处理并没有特别的好,因为血管里的血液是永远不会磨灭的,没有陪伴但事出有因,其实还是会谅解的,母子的“陌生感”应该有其他呈现方式。只是导演并没有“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故而为之;
3、视角的选择并没有从一而终,但雪凤老师的那段骂街堪称台湾骂街经典,听着熟悉的乡音就情不自禁的入戏并脑补了一系列的委屈要脱口而出的爆发与无力感。
4、摄影和灯光掌握的很好,而故事略稀碎。
小孩子承受了太多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
绿树成荫,夏雨淋漓,小学生阿全的暑假作业是要观察鸡蛋的孵化,而他的家庭似乎也面临着变化:在成长过程当中缺席的母亲才从监狱假释,又回头去找当初要她顶罪的男友,令阿嬷与妈妈的争执越演越烈;爷爷则被诊断出阿兹海默症,阿嬷看似无微不至的照顾,更像在掩饰什么不可告人的祕密。此时,爷爷的旧友来访,看似友善温和的他,却掀起了一阵家庭风暴。nn亲密的家人是否彼此需要,还是终成陌路?如果没有回忆,人生是否会更轻松 ?
这段日子里,脑子里常常会冒出这么一个问题:电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放映厅里,众人坐定,场灯暗去。整个空间只剩一方银幕发出光亮。像一场梦吗?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或许不足以实现这种暗房效应带来的、现代文明中的短暂迷幻。但它却提出了类似的一些问题。关于仪式、关于意义。关于自由。
如片名所见,这是一个冗繁平缓,又暗礁汹涌的家庭故事。非常文艺,也非常狗血。文眼,便在于爱与陌生。
上校(张晓雄 饰)满头华发,少时骄傲不再。还被确诊罹患阿兹海默。他曾对最疼爱的小孙子说过,在他的记忆深处——风是有味道的,水是有倒影的,树是随风摇摆的。而生命,就像几张照片而已;如果没有回忆,他的人生或许会变得更美好一点。
病症就像一棵树,伴着岁月生长;回忆却变成了根,扎进地平线下,埋葬在视线所及之外。最疼爱的孙子、磕绊一生的发妻、刚出狱的女儿……终将成为他眼中的陌生人。他的人生美好了吗?
先看他眼中这些陌生人。女儿小梦(李梦 饰)少时,不可救药地爱上一名黑道少年。不但委身于他,为他诞下一子,还曾为他用奶粉箱偷运毒品,蹲了6年大狱。出狱回家,儿子阿全(李英铨 饰)却把她当成陌生人。
上校夫人(吕雪凤 饰)是个乡下女人。也是这座房子的女主人。泼辣、要强,甚至还算是有些风情。唱一辈子歌仔戏,还常常带着儿孙一起上台。女儿出狱,她一手张罗着去霉运的仪式,一手兴高采烈地在每日三餐中添置一副碗筷。团圆了,却又常常大吵特吵。在她眼里,女儿的生活简直太狼狈。在女儿眼里,她又何尝有资格谈什么狼狈?上校患病后,上校夫人反而拥有了掌控夫妻关系的权杖,她照顾老公劳心劳力,显得比以往几十年都要亲密。
小梦问她:装什么呢?你快乐吗?而她被戳中痛处,也只能口不择言:你脱裤子跟人家睡大肚子,你快乐吗?这对母女俩啊。
那么上校夫人的痛处到底在哪?影片前半部分极为缓慢的推进,直到40分钟过后,狗血大戏才鸣锣开场。这天,上校过寿。昔日的侍从官(邱志宇 饰)带了用来涮酸菜白肉的铜锅来贺寿。上校已经忘却自己的生日,只依稀记得当年的长官早已遗弃的旧屋。而侍从官的一个军礼,一句广东话的生日快乐,似乎又唤醒了上校在军中英姿勃发的岁月……
这段岁月中,还躲藏着一段将军和副官的特殊记忆——侍从官的母亲,如今已失智在床。常因失禁而导致满身脏污。谁能看出她在年轻的时候,也是戏台上艳惊四座的角儿?但,故事里的才子,垂青的并非佳人。这便是上校夫人的锥心之痛了。上校为了家庭责任回到她的身边,却不能给她戏台上那般精彩的爱情。丈夫失智,她以为可以掌控一切了。而一趟短途旅行,就砸碎了她所有的表面和平。她走进闹市,自说自话,大声宣泄。
她这最亲爱的一大家子。丈夫和女儿,其实都是她的陌生人。这是这一辈的陌生。再看下一辈的陌生。
小梦出狱后,带着儿子去找他爹。一家三口去点菜,才发现儿子分不清黄和绿。这个抬手就要打女人的恶少,因为帮中兄弟一句“妈宝”的讽刺就开枪杀人。而当他终于被若隐若现的父爱唤醒,陪着小梦去看儿子的歌仔戏演出。一枪爆头、你来我往。江湖仇杀、冤冤相报。没有任何铺垫,射出一颗子弹,终结一个生命。就像发送一条短信那么迅捷。
……
故事,大概就是这样了。你问结局是什么?我答不出。你眼下的生活,有结局吗?
母与女,母与子,父与子,三代同堂一屋子人,排列组合般地最亲爱又最陌生。社会议题和家庭矛盾花样繁多,如此极端地集中在同一屋檐下,似乎也有些刻意极端了。再加上碎片化的剪辑、舒缓的叙事节奏,从最直接的观影体验上来说,这部电影的冷门可以想见。目前,评分非常尴尬,观看量不足千人。
然而,电影中很多看起来很是刻意的意象,又都非常凑巧地戳中了我的心。
首先是这样一组概念:
鸡蛋&鸡 vs 火鸡蛋&火鸡。
开篇第一次对话里,阿全弄丢了找不到家的上校,因为他要去找一颗蛋。学校里留了家庭作业,每个人都要DIY孵蛋。上校夫人从冰箱里翻出一颗鸡蛋,他按照老师的方法孵了好久都没有结果。鸡蛋是什么?尚未正式拉开序幕的生命吧。冰箱是什么?有多少灵魂,还没真正破壳就已经因为环境而死去。火鸡哥又是谁?
魔幻一般的存在。一头纯白长发,蹬着一辆倒骑驴,走到哪儿睡到哪儿。车上还永远陪着一只火鸡。你觉得他疯了?他老婆(李烈 饰)也这么觉得。有房子,有老婆,有孩子。他呢。
自由?你几岁了?你有什么资格讲自由?你的家人呢?责任感呢?这话,仿佛就是冲着看这电影的人喊的?而李烈这个金牌制片人,曾经为了多少小成本艺术片奔走呼号?《四百击》中的那种自由,你又真的担得起吗?
片尾,阿全坐上了火鸡哥的倒骑驴。拾荒者的战车上,旌旗猎猎。似乎成年人严重的疯狂落魄,只有这个小男孩觉得可爱,觉得酷。因为他跟火鸡哥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火鸡也是鸡啊。可能有些人看起来没那么“正常”,但也是人啊。火鸡蛋能孵出火鸡吗?只有死亡不会死亡。也只有生命造就生命。
再看下面的这组概念:
记忆、底片。人生、相机。
失智的上校,整日里举着一台不装底片的相机拍照。讽刺吗?他手里的相机不装底片,他说他能把取景器里的世界留在大脑里。而他的大脑发生了病变,他能留下多少他想要留下的记忆?或者,他的人生中,又有多少值得被留下的记忆?可是小男孩不懂啊。
最后,还想再提一下电影中戏曲元素的运用。上校夫人带着阿全唱歌仔戏,唱的是什么?二路元帅薛丁山,领兵攻打寒江关。巧合的是,《寒江关》是1961年的一部粤语戏曲片。樊梨花是征西大元帅,薛丁山是二路元帅。将门伉俪的戏文,本就是上校夫人的英雄梦想。还有前文中提到过的《游龙戏凤》,戏里的角色叫凤姐,上校夫人的名字也叫凤姐。再有就是侍从官送给上校的演出,演的是什么?《定军山》。那是1905年,中国电影历史的开端。丝丝扣扣,莫不与电影有关。
电影说到底,难道不也是一方取景器里的世界?电影里的故事,难道不也是一段不需要镜头也能印在大脑里的记忆?而所谓仪式,又究竟有何意义?
最后的最后,贴一段阿城在《棋王》里那段不像答案的答案:
可是我常常烦闷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就那么想看看随便什么一本书呢?
电影儿这种东西,灯一亮就全醒过来了,图个什么呢?
可我隐隐有一种欲望在心里,说不清楚,但我大致觉出是——
关于活着的什么东西。
笑傲江湖(粤语版)
谈途人生
阿尔卑斯看台的外缘
古剑飘渺录
监狱疑云
烟花泪
影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一个作家为了逃避越战征...
播放指数:988℃
这是一部被豆瓣打分偏低的影片,希望大家能有耐心看下去。我在看到30分钟的时候几乎要放弃,直到影片进行到1个小时的时候才有拨云见日的感觉。前半段做了太多的铺垫,摆开了看似无关紧要、但是后来又逐一兑现的线索。类似于纪录片式的短镜头,一幕一幕的在各个线索之间跳转,搞不懂影片要表达什么——难道又是一部记录阿尔茨海默症的病患家庭的故事。n 本片另外敬佩的地方是它融合了太多的元素,其中每一个元素拿出来都可以单独发展成一部影片,但是编剧和导演把这么多尖锐的矛盾巧妙的浓缩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里,彼此之间既平行又独立还有交织,这样的家庭戏放在大陆估计戏中人物早就歇斯底里了。亚热带的台湾,高温已经把愤怒的斗志消耗的差不多了,吵架和枪杀也是雾吞吞的,一切都掩藏在湿热的空气背后,人们温柔而残酷。影片的高潮:阿婆在去菜场的路上,得知老公前一晚依然是和自己从前的侍从官睡在一起,三十年的委屈当街爆发,对着空气大骂了5分钟,令人无比辛酸。n 阿公在早年热爱跳舞,但是被父母强行安排从军。在军旅生涯里遇到后来的情侣和侍从官成恩,怎奈父母又为了传宗接代,替其做主娶了乡下女子、即后来的阿婆。成恩的母亲当年和阿公在舞场神仙眷侣般羡煞众人但是怎奈阿公根本不喜欢女人,于是成恩的母亲无奈作嫁他人抑郁终身。成恩在离开阿公后去异乡漂泊,他的母亲最终也患上阿尔茨海默症,成恩不得不回乡照顾。阿婆为了维护这个家隐忍负重操持三十年,终于在阿公罹患阿尔茨海默症之后慢慢的尝试去缓和。片中的阿公阿婆的女儿小梦,年轻时遇人不淑爱上了小混混阿文,被其连累后坐牢6年之后假释,却依然不可救药的爱着这个男人,甚至不惜与阿婆针锋相对的抗议。当然阿文也不思悔改,为了利益冲突枪杀了对手也最终被当街射杀。片中的小主人公阿全天生色盲,在如此复杂的感情纠葛中成长,唯一的心灵安慰就是和离家出走孑然一身的火鸡哥聊天。火鸡哥也真是潇洒,抛家弃子,仅骑着一辆三轮车带着一只火鸡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影片中也安排了火鸡哥的妻子苦口婆心的劝阻其回家,他依然飘飘然驾着三轮车去海边晒自己的破烂去了。n 影片最后定格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火锅,看上去所有的矛盾都消失了,一家人还是一家人,但其实每个人的心都是死的,接下来的日子回归了传统也就是苟且活着。大家都饭桌上都努力营造话题和气氛,看着如此的陌生又熟悉,这也最终回应了影片的主题:最亲爱的陌生人,也是我们的家人。n
《那个我最亲爱的陌生人》,对这部电影感觉一般,唉,小朋友遭受的太多了,小孩子其实快乐长大就好。
该片讲述一家人在阿公罹患阿兹海默症後的各自盤算。两个孙子静静看著当下的一切。让「记忆」与「遗忘」在生命中呈现出深刻意涵。
绿树成荫,夏雨淋漓,小学生阿全的暑假作业是要观察鸡蛋的孵化,而他的家庭似乎也面临着变化:在成长过程当中缺席的母亲才从监狱假释,又回头去找当初要她顶罪的男友,令阿嬷与妈妈的争执越演越烈;爷爷则被诊断出阿兹海默症,阿嬷看似无微不至的照顾,更像在掩饰什么不可告人的祕密。此时,爷爷的旧友来访,看似友善温和的他,却掀起了一阵家庭风暴。
亲密的家人是否彼此需要,还是终成陌路?如果没有回忆,人生是否会更轻松 ?
1、得了阿尔兹海默症的阿公和阿婆,是陌生的,因为婚姻是被安排的,而只有阿公忘记了自己的曾经后,阿婆才找到了他们两个独自相处的方式,也只有这样的时刻,阿婆才在晚年找到了短暂的开心;
2、刚刚出狱的小梦对于阿全是陌生的,因为没有陪伴,但这里的处理并没有特别的好,因为血管里的血液是永远不会磨灭的,没有陪伴但事出有因,其实还是会谅解的,母子的“陌生感”应该有其他呈现方式。只是导演并没有“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故而为之;
3、视角的选择并没有从一而终,但雪凤老师的那段骂街堪称台湾骂街经典,听着熟悉的乡音就情不自禁的入戏并脑补了一系列的委屈要脱口而出的爆发与无力感。
4、摄影和灯光掌握的很好,而故事略稀碎。
小孩子承受了太多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
绿树成荫,夏雨淋漓,小学生阿全的暑假作业是要观察鸡蛋的孵化,而他的家庭似乎也面临着变化:在成长过程当中缺席的母亲才从监狱假释,又回头去找当初要她顶罪的男友,令阿嬷与妈妈的争执越演越烈;爷爷则被诊断出阿兹海默症,阿嬷看似无微不至的照顾,更像在掩饰什么不可告人的祕密。此时,爷爷的旧友来访,看似友善温和的他,却掀起了一阵家庭风暴。nn亲密的家人是否彼此需要,还是终成陌路?如果没有回忆,人生是否会更轻松 ?
这段日子里,脑子里常常会冒出这么一个问题:电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放映厅里,众人坐定,场灯暗去。整个空间只剩一方银幕发出光亮。像一场梦吗?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或许不足以实现这种暗房效应带来的、现代文明中的短暂迷幻。但它却提出了类似的一些问题。关于仪式、关于意义。关于自由。
如片名所见,这是一个冗繁平缓,又暗礁汹涌的家庭故事。非常文艺,也非常狗血。文眼,便在于爱与陌生。
上校(张晓雄 饰)满头华发,少时骄傲不再。还被确诊罹患阿兹海默。他曾对最疼爱的小孙子说过,在他的记忆深处——风是有味道的,水是有倒影的,树是随风摇摆的。而生命,就像几张照片而已;如果没有回忆,他的人生或许会变得更美好一点。
病症就像一棵树,伴着岁月生长;回忆却变成了根,扎进地平线下,埋葬在视线所及之外。最疼爱的孙子、磕绊一生的发妻、刚出狱的女儿……终将成为他眼中的陌生人。他的人生美好了吗?
先看他眼中这些陌生人。女儿小梦(李梦 饰)少时,不可救药地爱上一名黑道少年。不但委身于他,为他诞下一子,还曾为他用奶粉箱偷运毒品,蹲了6年大狱。出狱回家,儿子阿全(李英铨 饰)却把她当成陌生人。
上校夫人(吕雪凤 饰)是个乡下女人。也是这座房子的女主人。泼辣、要强,甚至还算是有些风情。唱一辈子歌仔戏,还常常带着儿孙一起上台。女儿出狱,她一手张罗着去霉运的仪式,一手兴高采烈地在每日三餐中添置一副碗筷。团圆了,却又常常大吵特吵。在她眼里,女儿的生活简直太狼狈。在女儿眼里,她又何尝有资格谈什么狼狈?上校患病后,上校夫人反而拥有了掌控夫妻关系的权杖,她照顾老公劳心劳力,显得比以往几十年都要亲密。
小梦问她:装什么呢?你快乐吗?而她被戳中痛处,也只能口不择言:你脱裤子跟人家睡大肚子,你快乐吗?这对母女俩啊。
那么上校夫人的痛处到底在哪?影片前半部分极为缓慢的推进,直到40分钟过后,狗血大戏才鸣锣开场。这天,上校过寿。昔日的侍从官(邱志宇 饰)带了用来涮酸菜白肉的铜锅来贺寿。上校已经忘却自己的生日,只依稀记得当年的长官早已遗弃的旧屋。而侍从官的一个军礼,一句广东话的生日快乐,似乎又唤醒了上校在军中英姿勃发的岁月……
这段岁月中,还躲藏着一段将军和副官的特殊记忆——侍从官的母亲,如今已失智在床。常因失禁而导致满身脏污。谁能看出她在年轻的时候,也是戏台上艳惊四座的角儿?但,故事里的才子,垂青的并非佳人。这便是上校夫人的锥心之痛了。上校为了家庭责任回到她的身边,却不能给她戏台上那般精彩的爱情。丈夫失智,她以为可以掌控一切了。而一趟短途旅行,就砸碎了她所有的表面和平。她走进闹市,自说自话,大声宣泄。
她这最亲爱的一大家子。丈夫和女儿,其实都是她的陌生人。这是这一辈的陌生。再看下一辈的陌生。
小梦出狱后,带着儿子去找他爹。一家三口去点菜,才发现儿子分不清黄和绿。这个抬手就要打女人的恶少,因为帮中兄弟一句“妈宝”的讽刺就开枪杀人。而当他终于被若隐若现的父爱唤醒,陪着小梦去看儿子的歌仔戏演出。一枪爆头、你来我往。江湖仇杀、冤冤相报。没有任何铺垫,射出一颗子弹,终结一个生命。就像发送一条短信那么迅捷。
……
故事,大概就是这样了。你问结局是什么?我答不出。你眼下的生活,有结局吗?
母与女,母与子,父与子,三代同堂一屋子人,排列组合般地最亲爱又最陌生。社会议题和家庭矛盾花样繁多,如此极端地集中在同一屋檐下,似乎也有些刻意极端了。再加上碎片化的剪辑、舒缓的叙事节奏,从最直接的观影体验上来说,这部电影的冷门可以想见。目前,评分非常尴尬,观看量不足千人。
然而,电影中很多看起来很是刻意的意象,又都非常凑巧地戳中了我的心。
首先是这样一组概念:
鸡蛋&鸡 vs 火鸡蛋&火鸡。
开篇第一次对话里,阿全弄丢了找不到家的上校,因为他要去找一颗蛋。学校里留了家庭作业,每个人都要DIY孵蛋。上校夫人从冰箱里翻出一颗鸡蛋,他按照老师的方法孵了好久都没有结果。鸡蛋是什么?尚未正式拉开序幕的生命吧。冰箱是什么?有多少灵魂,还没真正破壳就已经因为环境而死去。火鸡哥又是谁?
魔幻一般的存在。一头纯白长发,蹬着一辆倒骑驴,走到哪儿睡到哪儿。车上还永远陪着一只火鸡。你觉得他疯了?他老婆(李烈 饰)也这么觉得。有房子,有老婆,有孩子。他呢。
自由?你几岁了?你有什么资格讲自由?你的家人呢?责任感呢?这话,仿佛就是冲着看这电影的人喊的?而李烈这个金牌制片人,曾经为了多少小成本艺术片奔走呼号?《四百击》中的那种自由,你又真的担得起吗?
片尾,阿全坐上了火鸡哥的倒骑驴。拾荒者的战车上,旌旗猎猎。似乎成年人严重的疯狂落魄,只有这个小男孩觉得可爱,觉得酷。因为他跟火鸡哥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火鸡也是鸡啊。可能有些人看起来没那么“正常”,但也是人啊。火鸡蛋能孵出火鸡吗?只有死亡不会死亡。也只有生命造就生命。
再看下面的这组概念:
记忆、底片。人生、相机。
失智的上校,整日里举着一台不装底片的相机拍照。讽刺吗?他手里的相机不装底片,他说他能把取景器里的世界留在大脑里。而他的大脑发生了病变,他能留下多少他想要留下的记忆?或者,他的人生中,又有多少值得被留下的记忆?可是小男孩不懂啊。
最后,还想再提一下电影中戏曲元素的运用。上校夫人带着阿全唱歌仔戏,唱的是什么?二路元帅薛丁山,领兵攻打寒江关。巧合的是,《寒江关》是1961年的一部粤语戏曲片。樊梨花是征西大元帅,薛丁山是二路元帅。将门伉俪的戏文,本就是上校夫人的英雄梦想。还有前文中提到过的《游龙戏凤》,戏里的角色叫凤姐,上校夫人的名字也叫凤姐。再有就是侍从官送给上校的演出,演的是什么?《定军山》。那是1905年,中国电影历史的开端。丝丝扣扣,莫不与电影有关。
电影说到底,难道不也是一方取景器里的世界?电影里的故事,难道不也是一段不需要镜头也能印在大脑里的记忆?而所谓仪式,又究竟有何意义?
最后的最后,贴一段阿城在《棋王》里那段不像答案的答案:
可是我常常烦闷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就那么想看看随便什么一本书呢?
电影儿这种东西,灯一亮就全醒过来了,图个什么呢?
可我隐隐有一种欲望在心里,说不清楚,但我大致觉出是——
关于活着的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