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未知
类型:纪录片国产导演:孙虹袁博许贞刘跃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17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ID:27119498热度:675 ℃ 时间:2022-08-18 13:48:02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无论世界向前的脚步如何匆忙急促,这片土地上依然花开四季,春夏秋冬
n第一集 《相传》n 1. 西藏那曲 【冬虫夏草】,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补肾益肺,止血化痰”n 2. 福建漳州 【益安宁丸(延寿丹)】,西藏冬虫夏草、伊朗西红花、海南海马、东北鹿茸、美国西洋参、云南三七、石斛、鳖甲、灵芝等,“补气活血,益肝健肾,养心安神”n 3. 福建建瓯 【灵芝(林中灵)】,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n 4. 宁夏中宁 【枸杞子(却老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n 5. 河南郑州 【少林黑膏药】,药材和食用植物油与铅丹炼制成膏料,“祛风寒,活血,壮筋骨,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病痛”nn第二集《五味》n中华本草,五味俱全;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五味滋养五脏。n 1. 广西平南 【肉桂(玉桂)】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味辛,甘,大热;“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n ● 桂枝汤(桂枝、生姜、红枣、甘草、芍药),常用于风寒感冒n 2. 山东荣城 【昆布(海带)】味咸,性寒,为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干燥叶状体,“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n 3. 山东济宁 【荷叶】味苦,性平,“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n ● 油炸荷叶卷,荷叶茶n ● 山东青州,荷叶炭,“收涩,化瘀,止血,用于出血症和产后血晕”n 4. 云南洱源 【青梅】雕梅n 5. 福建上杭 【乌梅】半黄青梅以烟熏之,味酸,涩,性平,“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只今便道即金句,梅子熟时栀子香n ● 酸梅汤,山楂、甘草、陈皮、冰糖、乌梅n 6. 甘肃兰州 【甜百合】,味甘,性寒,“养阴润肺,清心安神”n ● 金菊百合,百合糕,百合羹(醪糟、牛奶、鸡蛋、百合)n
酸苦甘辛咸,喜怒哀乐殇,人生往往如电光火石,真实的质地是苦中作乐,笑中含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nn第三集 《步履》n 脚步,是人类丈量大地的方式,内陆腹地,森林深处,戈壁荒漠,大河大海,人行万里,寻觅天地真知。n 1. 辽宁长海 【海参】,味甘咸,补肾经,“益精髓,消痰涎,摄小便,壮阳疗痿,杀疮虫”n ● 葱油海参,凉拌海参,海参捞饭n 2. 吉林集安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n 3. 内蒙古阿拉善盟 【肉苁蓉(沙漠人参)】性温,味甘咸,“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n 4. 云南文山 【三七】止血活血双向调节作用,“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未掺之,其血即止”,“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n 5. 西藏 【藏香】融合藏红花、雪莲花麝香等,“解毒杀菌,抗感染,抗病毒”n ● 道路再长,也长不过自己的脚步nn第四集 《奇遇》n 1. 山西运城 【芒硝】性寒,味咸,苦,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n 2. 江西武宁 【西瓜霜】性寒,味咸,清热泻火,消肿止痛n 3. 广东潮汕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n ● 相遇者众,知遇者寡n 4. 四川浦江【青黛】马蓝、蓼蓝、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n 5. 江苏徐州 【地龙(蚯蚓)】,味咸,性寒,清热定惊,通络平喘n 6. 四川自贡 【乌梢蛇】,味甘,性平,祛风,通络,止痉n 7. 广东东莞【沉香】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气味辛,微温,无毒,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nn第五集 《功夫》n 1. 湖南新宁 【铁皮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n 2. 安徽六安 【霍山石斛(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n 3. 甘肃兰州 【巴豆】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巴豆霜】,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腹水膨胀,二便不通n 4. 江苏南通 【王氏保赤丸】祛滞,健脾,祛痰,多用于小儿感冒和消化不良,成年人便秘消化不良n 5. 四川成都 【六神曲】为苍耳、辣蓼、青蒿、杏仁、赤小豆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合后经发酵制成的曲剂n 6. 江苏南京 【十全大补丹】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补血第一方(当归、川穹、白芍、熟地黄)和补气第一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再加黄芪、肉桂n最好的功夫不是一招一式,二是一心一意,凭赤子之心,循自然之法,以光阴铸药,功夫不负有心人。nn第六集 《容颜》n 1. 山东平阴 【玫瑰】“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流气活血,行气解郁”n ● 玫瑰酱糖包、炸玫瑰、玫瑰花茶n 2. 云南建水 【燕窝】雨燕科鸟类唾液与绒羽混合所铸成,“味甘淡平,大养肺阴,化痰止咳,补而能清”n 3. 安徽岳西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松木之上,“味甘,淡,性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n ● 七子白(白茯苓、白术、白芍、白芷、白芨、白蔹、白僵蚕)n 4. 新疆阿克苏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n 5. 湖北蕲春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n ● 艾绒 艾灸n 6. 福建厦门 【饴糖(麦芽糖)】“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n ● 小建中汤(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主治胃溃疡,慢性肝炎n ● 麦芽糖鸡蛋羹n从此愿你道路漫长,愿你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愿你心上没有补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
冬虫夏草(补肾益肺,调节免疫力)
益安宁丸(延寿丹,补气活血,益肝健肾,含虫草,鹿茸,藏红花,灵芝,)
灵芝(补气安神,扶正固本)
枸杞(诗经中“陟彼北山,言采其杞”,滋补肝肾)
黑膏药(少林寺,108味本草)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桂叶、桂枝、桂丁,芳香四溢)
昆布(海带,消痰 ,利水消肿)
莲花(一莲出九药,莲叶、莲花、莲子···)
*青梅(青梅、乌梅、酸梅汤、敛肺生津、涩肠)
*百合(部分茎块可食用,制成百合片,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兰州百合味甜,更适合食用)
海参(壮阳滋补)
人参(上品、百草之王、大补元气)
肉苁蓉(补益之药,寄生植物)
三七(止血药,活血化淤,心脑血管疾病,漫长的种植周期和严格的土壤环境要求)
藏香(藏红花,麝香等百味本草,解毒杀菌)
芒硝(泻热通便,清火消肿)
西瓜霜(清热泻火、消肿止痛,西瓜与芒硝的合作)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
青黛(清热解毒,泻火定惊,是马蓝等草药制成品,浦江)
地龙(蚯蚓,清热定惊,通络平喘)
乌梢蛇(祛风、通络,自贡捉蛇人)
沉香(行气止痛、是受伤后与真菌结合成的树脂)
石斛(益胃生津,石斛花茶清热明目,仿野生种植铁皮石斛,霍山石斛最为滋阴上品现已成为稀世珍宝)
巴豆(剧毒,炮制成霜治疗便秘)
王氏保赤丸(化痰健脾,消化不良,含川贝,黄连,荸荠等)
六神曲(赤小豆、苦杏仁、苍耳草、青蒿等)
十全大补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甘草、黄芪、肉桂等)
玫瑰(行气解郁,一年开一次,花香、花蕾入药,花蕊入茶)
燕窝(滋阴润肺,美容养颜)
茯苓(千年之松,下有茯苓,镇静安神,抗衰老,提高免疫力)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种植于沙地)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麦芽糖(补脾益气,润肺止咳)
陈黛曦
关灯拆电影,只读经典
陈小姐安利一部正在热播的纪录片。
盯着下面这个GIF看了5分钟根本停不下来。n
传说中的少林神药「黑玉断续膏」。
天哪,真不是芝麻糊?n
确定不能吃?
陈小姐12岁读射雕,骨灰级金学优等生(不服来战)。
有一种早熟叫在你大姨妈还没来的年纪我爱着杨逍和范遥。
书中描写黑玉断续膏的章节随手拈来。
节选自《倚天屠龙记》
张无忌扮成小道童挺身替受伤的张三丰与赵敏的手下“阿三”过招。一旁的俞岱岩认出阿三所使招式正是当年将自己打成残废的大力金刚指!张无忌喝道:“阿三,拿「黑玉断续膏」来!”原来张无忌从蝶谷医仙胡青牛的《医经》中得知,西域有一路外家武功,疑是少林旁支,手法极其怪异,断人肢骨,无药可治,仅其本门秘药“黑玉断续膏”可救,这黑色药膏,气息芬芳清凉,然如何配制,却其方不传。
《倚天》中描写的“黑玉断续膏”并非空穴来风,创作原型的就是“少林断续膏”。
这种神药源自北魏年间,经过少林武僧1000多年的历炼,逐步完善配方及工艺。
在上世纪70年代,由少林寺武僧总教头释德根传授给闭门弟子释行真,释行真继承这一秘方后,又反复实验、研究,最终总结出精准的108味道地中药材,经过28道工序手工炮制,历时60天恒温炼制方能成药。
小说毕竟是小说,现实中的「黑玉断续膏」不完全是用来接骨头的。
它更显著的功效是祛风寒、活血、壮筋骨。是体现少林“禅、武、医”三位一体的精魂之物。
熬制过程是少林寺千年来的不传之秘。
纪录片镜头带领我们窥见机密。
居然先是用麻油炸。
大伏天柴火熬制,是制药,更是修行。
下丹,意思是放入铅粉。
n
铅丹的作用是将液体增至粘稠。
最后出锅,香浓可口,啊不是,疗效神奇。
大开眼界喔。可惜的虽然拍到了,镜头前依然不会对外公布108味到底是哪些药材,古刹不传之谜依然神秘。
另外,真的不能吃,我问了8遍,只能外敷。
桑心。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陈黛曦n这支纪录片我拍不出
上周日《本草中华》播了第一集,十分惊艳。
第一集四个故事。第一个故事,镜头带我们去看中华大地最珍贵的药材——冬虫夏草。它横跨动植物两界,冬天是虫,夏天是草。
前不久我去西宁参加first影展,满街都在卖这个,怕造假,根本不敢买。
纪录片为我们介绍一种简单辨别真假虫草的方法。
掰开虫体,中间有一条线,是虫草的肠道,真品呈不规则的弯曲,假品不可复制。n
涨姿势。
第一个小故事中的主人公江才平措在西藏那曲为病中的爷爷遍寻虫草。
第一集便开宗明义,不说教。用具体的故事,具体的人际关系,不着痕迹,悠悠讲述中华文化“慎终追远”的道理。
导演团队非常好地找到了一个贯穿式的动作,这个动作就一个“挖”字。n
开篇在西藏高原腹地,挖药。
随之“挖掘”意涵逐渐深入。
何国军(图左),是宫廷秘药“延寿丹”的第八代传人,这味药是给乾隆皇帝吃的,秘方就传到他的手上。
延年益寿的药喔。
他将家族上百年的中药事业从香港搬回福建漳州老家,又将远在澳洲的儿子召回,希望儿子继承祖业。
第二层挖掘,挖的是家业的根。
儿子对继承祖业犹豫徘徊。
最终,纪录片并没有表现他的最终决定。而是给出了一个别致构图的画面。
这是整集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
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结尾,颂莲被关在了代表封建的古宅里,导演也剪进了一个类似的俯拍构图,那个时代的女人走不出自己命运。
但是,纪录片中这个画面含义有点不同。
何国军的儿子像一颗种子被种在故乡的花盆里。
祖业的医药事业正润物细无声地浇灌着这颗即将萌芽的种子。
第三个故事,第三层挖掘。
纪录了一位在宁夏种了一辈子枸杞的老人。
他是当地“枸杞神”张佐汉的儿子。
我第一次见到鲜枸杞,像小番茄一样可爱。
这是主人公的父亲发现并留下的特殊品种。
故事的最后,老人给父亲上坟,情感在这一刻喷发。
这个故事挖出了垂垂老矣的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对父辈的认同。n
他做了一辈子的杞农,终于在自己做了爷爷的年纪,凭着一辈子对父亲手势的模仿,触摸到早已离世的父亲的心灵世界。
本草中华,表面上讲的是中药,实则借由一草一木,讲述今人对于华夏先祖智慧的追忆。
这支纪录片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慎终追远的思想。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
历史越是远离,先人智慧越是要靠后人打捞。
中华文化的精益如本草,深深埋于自然天地,有待后人一代一代用不同的方式挖出来。
当代中国纪录片界一次次关注了同一主题。从《故宫》、《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本草中华》到正在创作中的《中国美》,创作旨趣惊人地一致。
随着国力愈发强盛,国人对先祖的智慧愈加认同。
《本草》编导团队的巧思在于将这一次的打捞,不着痕迹地安放在人文故事中,像本草在大地上隐而不彰。
第一集的最后一个故事将“挖掘”升华到传说中。
「黑玉断续膏」诞生一刻的画面颇具禅意。n
制作者们挖出了对于传说中奥义的认同。
陈小姐做了十几年的电视节目导演,也拍过不少纪录片。
但是这一支我觉得我拍不出来。
不说别的,光是听到海拔比拉萨高1000多米的那曲拍摄,我就崩溃了。
从西宁高反回来,我就发誓再也不去高原,心肺功能不支持秦岭淮河以西。
这支纪录片主创团队十分年轻,平均都是85后,也正因此,才能完成如此艰苦坏境下的艺术创作。
总导演跟我讲,在那曲拍摄虫草时,一直听说有一段路可能有野熊出没。
之前摄制组一直跟着藏民,但有一段路为了拿设备,脱离藏民,结果真的遇见野熊!!
野熊自白:老子出没!
摄制组集体趴下,动也不敢动,万幸没有遇难。
想过这个镜头怎么拍的吗?
我也曾经刀山火海这样上阵。n
有些工作,是看你能放弃到什么程度。
拍纪录片和拍电影都是看你能坚持到什么程度。
我们如此热爱着这份可以被称为“事业”的小工作。
我的朋友中总有那么几个老是喷中药,他们觉得中药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我觉得是他们不懂本草精神。
中国文化中讲天人合一,人碰到任何问题,都向自然求解。
心灵问题,也求诸自然,身体问题,也求诸自然。
因为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你在春天忘记嗅得的青草香。
你在夏天无暇倾听的蝉鸣声。
入秋,中医让你服下玫瑰茶,抑或将蝉蜕佐以蒺藜煎来食。
在本草的另一种生命形式中,你重新获得了它们。
本草智慧,是中华先祖智慧,是一片云,一阵风,一潋湖光山色。
四季轮转交替间,印了自然的大法则。
上周日第一集在东方卫视热播后,我在片尾字幕中看到了许多熟人的名字,摄影师灯光团队中都不乏昔日一起合作过的战士。
由衷地说一句,大家辛苦了。
读到这样的纪录片作品,我很感动
第一集 相传n【冬虫夏草】n人物:次珠(67岁) 平措n地点:西藏 那曲地区n位于青藏高原腹地 是诸多江河的源头 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 全年高寒缺氧 n时节:六月藏北高原 冰雪覆盖 寒风刺骨 高原草甸n介绍:传说中跨越动植物两界 冬天是虫 夏天是草 寄生现象n虫草是昆虫和真菌的结合体
夏季 冬虫夏草菌孢子成熟散落到土壤里 侵入适龄的蝙蝠蛾科幼虫 并在活虫体内吸取营养 大量繁殖 使虫体逐渐僵化 死去n待到来年初夏 随着温度升高 真菌子座会从虫体头部长出 穿过土壤形如小草
【灵芝】n地点:福建 建瓯 n时节:七月 武夷山n介绍:灵芝又称林中灵 药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被历代医药家视为补气安神 扶正固本的药品
【枸杞】n人物:张维忠(69岁)、郭玉珍n地点:黄河两岸 宁夏中宁n时节:七月n介绍:枸杞别称“却老子”
枸杞无法机械采摘n繁衍数千年的植物 它与黍、稷、麦、稻一同作为农作物出现在甲骨文的卜辞中 常用于祭祀神灵
据考证 北山正是如今宁夏中卫中宁一带 枸杞的道地产区 宁夏枸杞是中药枸杞子的唯一来源
【黑膏药】n人物:释延林法师n地点:河南 郑州 少林寺 n介绍:少林文化的精髓以禅、武、医三位一体 少林禅医低调神秘n有“黑玉断续膏”美誉的少林黑膏药 涉及108味本草 熬制工序极为繁复和严苛
丸、散、膏、丹是传统医学中的四大剂型 n其中“膏”即指内服膏方又指另一种延续了千年的古老外敷药——黑膏药n黑膏药以食用油为溶剂 炼制各类珍稀药材 与铅丹反应后凝为膏状
做法:大暑 炸料(用麻油炸出药中的有效成分)108味本草按照先根茎次种子再花叶的顺序依次下锅n火力渐旺 油温骤起 药焦如漆 捞出锅中药渣 用纱布过滤药油 再以武火猛烈浓缩 直至滴水成珠n下丹(中药中所谓的丹实际是一种铅的氧化物 古人发现 当油与丹在高温下相遇 不仅会产生大量的热 更能使油聚合 增稠至膏状)
研究证实 这一过程包含了聚合、脱水以及皂化三大反应n下丹之后油温可达360摄氏度
第二集 五味n酸 苦 甘 辛 咸n酸味 能收能涩n苦味 能泻能燥n甘味 能补能缓n辛味 能散能行n咸味 能软坚润下n五味滋养五脏 化生精血 五味杂陈nn【肉桂】n人物:蒙石坚(52岁) 蒙东锦n地点: 广西 平南 位于西江流域 县城东南 六陈水库 日照足 雨量多(肉桂产地) 清末 曾是全国肉桂交易的中心n时节:每年4月丰收n介绍:中国 五香大料中 辛辣与甘甜的交织 本草中著名的大热之药 其味辛甘 n功效:补火助阳 引火归元 散寒止痛 温经通脉n肉桂成色取决于树龄 十年前种下的 油脂旺盛 药性霸道 几十年的陈年老桂 温润醇厚 燥性褪尽n又名玉桂 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nn作:<中医方剂桂枝汤> 桂枝(肉桂的干燥嫩枝)n桂枝汤:桂枝和生姜味辛 大枣与甘草味甘 芍药味酸n可辛温解表 解肌发表 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n<肉桂卷><肉桂粉>n【海带】n人物:鞠文清 杨萍n地点山东 荣成 俚岛镇 位于胶州半岛最东端 三面环海 沿着海岸线向外30公里 海带养殖的疆域n时节:6月海带采收 n介绍:中医入药称为昆布 海带的干燥叶状体n其味咸 性寒 入肝 胃 肾经 可消痰 软坚 散结 利水消肿n中医以其药用 治疗(碘缺乏性)甲状腺肿大
【荷叶】n人物:王春才n地点:山东 济宁 微山湖 n介绍:中药里有着“一莲出九药”的说法n荷花、荷蒂、荷梗、荷叶、莲藕、莲子、莲心、莲须、莲房均可入药n荷叶——味苦性平 功效:清暑化湿 升发清阳 凉血止血n荷梗中有细密的丝为荷运输水分和养料的导管结构n采摘荷叶 以叶大而完整者为佳nn作:<荷叶炭>n人物:姜保生(87岁) 出生于济南的中药世家n地点:山东 青州 古九州之一n煅炭 能改变药物性能 产生新的疗效
制作:密闭锅里闷煅 以盐水和泥(封锅)盐泥质地坚实 密封性佳 四周贴上白纸 以文火 中火徐徐加热 待气液挥发后 封上出气口 改武火n高温之下四面白纸同时由白变黄(荷叶受热均匀) 三小时后 水滴飞溅在锅盖上瞬间蒸发(时辰到) 撤火 等待煅锅彻底冷却 凉透开锅
【青梅】n地点:云南 洱源 洱海的源头n时节:四月n介绍:青梅 蔷薇科植物梅的果实 口感酸涩无比n中医认为酸味具有收敛 固涩的作用 能防止气血津液的损耗nn作:<白梅>n酸涩—酸甜 用刻刀在梅肉上雕刻出委婉曲折的花纹 放入清水盆中 撒上少许食盐n白族风俗 姑娘出嫁前手作一盘雕梅 送给婆家当见面礼n一层梅饼 一层白砂糖 浸渍数月n用盐腌制并晒干的青梅 被称为白梅 也可蜜煎糖藏(洱源雕梅的来源)n<乌梅>n采摘半黄的青梅 以烟熏之 则为乌梅n人物:林伯顺 林才玉n地点:福建 上杭 n介绍:“上杭乌梅”久负盛名 明代时为朝廷贡品n肉厚 核小 柔润 味酸 酸梅汤n功效:敛肺 涩肠 生津 驱赶蛔虫(防虫防蛀 油膜能防止芳香类有效成分的挥发)n制作:柴(半干的杂木根 枯梅树根) 将梅平铺在乌梅烤中 以赤竹席作为烤蔽(既保存热量又保留气体交换通道) 四小时后 果梅失去少量水分 形容变色 每隔一段时间需翻动一次梅果(使之均匀脱水) 连续48小时 n熏制完成 呈深褐色 起皱纹 几无浆汁 (以手抓成团 抛之散开成粒 干度适宜 品质高)n<酸梅汤> 配上甘草 山楂 陈皮 冰糖 n【百合】n人物:张宗忠 许成莲n地点:甘肃 兰州 七里河袁家湾村 坐落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二阴山脉n时节:初夏 n介绍:黄土高坡每年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n百合花 地下鳞茎可食用的只有约10种 兰州百合是其中口感最甜的nn作:“金菊百合”、“百合糕”、“甜羹”nn百合 地下茎块 由数十瓣鳞片相叠抱合 因有“百片合成”之意得名n是中华本草“药食同源”的典范n功效:味甘 性寒 归心 肺二经 养阴润肺 清心安神n百合四大产地
南方百合 口感苦 药用更佳n兰州百合 味甜 食疗养生佳品nn语:酸苦甘辛咸 喜怒哀乐殇 生命往往如电光火石 真实的质地 是苦中作乐笑中含泪n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同本草的五味 以各自的方式 涵养人生
第三集 步履n【藏香】n人物:仁青德哲 藏香师 药香师 磕长头n地点:四川 阿坝 海拔4000米n时节:初夏 抵达西藏 拉萨 离家2149公里n介绍:藏香由多种名贵中草药,融合了如藏红花、雪莲花、麝香等近百味本草
纯手工制作n数十种香料交汇在一起 倒入水 均匀搅拌成香泥(直到干湿得当 富有弹性)最终完成n【海参】n人物: 张百胜 n地点:辽东半岛n介绍:属于海洋棘皮动物 已在地球上存在了六亿多年 味甘咸 补肾经 益精髓 壮阳疗萎 其性温补 足敌人参
【人参】n人物:(王亚军)把头、路君隆n地点:辽宁 长海县 辽东半岛东侧 气候凉爽 空气湿润n集安清河 中药材交易市场n介绍:《神农本草经》将人参列为上品n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n是诸多补气药中唯一一味能大补元气的本草
人参被称为“百草之王” 野生人参生长期限可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n人参年限隐藏在芦头之上 位于人参主根顶端 长短不一的根茎(芦头) 上面一个个凸起的芦碗记载着人参的参龄nn鹿骨做的签子 抬参 保证人参不会腐烂折损n棒槌草(与人参喜爱生长在同一种土壤上)n【肉苁蓉】n人物:吉日格勒n地点:阿拉善盟 乌兰布和沙漠 蒙古语意为“红色公牛” 大风起时卷起的沙尘能横扫大半个中国 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沙尘暴中心和沙尘源地n介绍:“沙漠人参”的本草寄生在梭梭的根部 梭梭(一种珍贵的固沙植物)n完全寄生植物 深埋于地下 体内几乎不含叶绿素 叶子退化至近乎鳞片状n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 能补肾阳 益精血 润肠道 性温 味甘咸
《本草纲目》此物补而不峻 故有从容之号n【三七】n人物:孙守云n地点:云南 文山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南国神草”的道地产区n介绍:五加科人参属植物 可止血定痛 常用为金疮要药 云有奇功 谓之“金不换” 具有止血和活血的双向调节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 三七的药理成分主要源于其含有的皂苷、三七黄酮等多种活性物质 能活血化瘀 扩张和软化心脑血管
至少需要生长三年 方可采挖 采收过的土地至少过二十年才能用于再次种植三七(三七在土壤里留下了代谢物和病原菌 严重抑制下一批三七生长)n
第四集 奇遇n【芒硝】n人物:杨晓平n地点:山西运城 晋南n时节:正月n介绍:“雪” 晶莹剔透 以手触摸 不会融化 (盐的结晶)n芒硝 是一种硫酸盐的结晶体
已掌握人工合成芒硝的方法n天然芒硝 湖水 (芒硝的来源)n132平方公里的运城盐湖 被誉为“中国死海”因盐岩汇集 使得水中含有食盐 硫酸盐等成分n要从池水中获得固态芒硝 依靠低温n每年冬季 西北风起时 芒硝会在池底大量结晶 沉积 挖出沟渠 排解池水n零下五度的气温 芒硝结晶析出nn需精制提纯 中医古法 将之与萝卜同煮 去除杂质n萝卜甘温 通气破滞 能在缓和芒硝苦寒之性的同时 发挥协同作用n【西瓜霜】n人物:夏发钟 n地点:江西武宁n介绍:挑选西瓜 体型匀称 重量不超过五公斤为准n西瓜霜 最早见于200年前 清代名医顾世澄所著的《疡医大全》
????+芒硝n传统西瓜霜制法有两种n一种以瓦罐为容器 在内一层芒硝 一层西瓜 层层相叠 又或以西瓜本身为容器 层层放入芒硝 两者皆须封闭起来 悬挂于阴凉处nn西瓜霜又称西瓜硝 主要成分是从西瓜溶液渗析出的细小芒硝结晶n西瓜清热解暑 芒硝清热泻火 二药共制协同增效 n霜体 轻盈 是中药中著名的“吹药”n【白花蛇舌草】n地点:上海 七月n“史上最难喝饮料”崂山白花蛇草水n网友形容“用汗水发酵了三个夏天的烂席子味”nn人物:吴永汉n地点:广东 潮汕n时节:七月n介绍:白花蛇舌草(相传白花蛇眷恋和嗜舔这种草上的露水由此得名)n其根细长 生白花 茎呈扁圆柱形 光滑无毛n以白花蛇舌草为主要原料煮出的青草水是潮汕地区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n新鲜草药合理配比 置于清水之中 文火催化
【蓝草】n人物:寒山(染布人) 草木染 终朝采蓝 不盈一襜n地点:四川 蒲江n时节:六月 n介绍:蒲江曾是明清时期的皇家染坊n蓝草又名马蓝 根茎就是中药常用的南板蓝根 有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的功效n制作:枝叶切裁成小块 浸泡数日发酵 加入一定比例的石灰水 蓝草中的色素开始分离 青黄相间 搅拌 翻搅 nn蓝色靛花经沉淀风干后就是中药青黛n青黛 为马蓝 蓼蓝 菘蓝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 团块或颗粒
养蓝(发酵 沉淀)n以铜刀作笔 蜂蜡为墨 蜡染是蓝染的表现形式之一n【蚯蚓】n人物:谢庆红n地点:江苏徐州n介绍:蚯蚓 入药时被称为“地龙”
当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时 会逐渐发展成风湿、类风湿、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痹症
在中国 世代医者都曾为治疗痹症而探索n东汉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桂枝附子汤就是治疗风湿痹痛的经典方剂之一n方中君药桂枝,宣发阳气、温经散寒辅以大热之药附子,以助阳、除寒湿n生姜散表邪,甘草、大枣补中扶正n故而能内外兼顾 治疗风湿之痹nn蚯蚓(地龙)加入草木灰使其麻痹 逐条处理 立刻晾晒 (否则其体内特殊的蛋白酶会使身体产生自溶现象)n动物药亦是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将其称为“血肉有情之品”nn【曹清华胶囊】n人物:曹清华n地点:陕西西安nn介绍:乌梢蛇与地龙n乌蛇入骨搜风 地龙通经活络n治疗痹症n以当归 白芍 白术 薏苡仁 附子 桂枝 乌梢蛇 地龙等入药制为曹清华胶囊 具有散寒祛湿 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关节肿胀等症状的辅助治疗 缓解淤血阻滞引起的关节疼痛nn【乌梢蛇】n人物:郝彦宾夫妇n地点:四川自贡 n介绍:乌梢蛇 “一溜黑”之称 无毒n人工繁育的乌梢蛇 去除内脏 盘成圆盘状(方便蛇体受热)n烘烤至七成干燥程度后 在阳光下充分晾晒——乌蛇干
【沉香】n人物:黄欧 以刀挫木 一寸沉香一寸金n地点:中国香港(城市名字与本草有关)n博山炉中沉香火 双烟一气凌紫霞n介绍:沉香 素有“百香之王”的美誉n虽源于树木 但入水可沉 并以能沉于底为上品 故名“沉香”n沉香入药 在汉代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中就已收载
广东 东莞——自古以来 东莞是沉香的道地产地 香贩将香木吃东莞经尖沙咀运往石排湾发往东南亚 石排湾港口因常年飘香 被称作“香港” 而后成为整个香港地区的代名词nn沉香源于树木 却并非木材如此简单n真正的沉香是白木之下的深色香脂n香脂 是异香的来源 是沉香树受伤之后 与多种真菌相遇 经历数十年 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凝结而成的树脂n无法人工合成n
第五集 功夫n【石斛】n人物:刘叙勇 采药人n地点:湖南 新宁 崀山(山之良者 谓之崀)n时节:初春种植 石壁n介绍:石斛 花开 清香 是兰科植物的一种 不藉水土 缘石而生n其茎内 富含大量的粘液细胞 故吸水与储水的能力格外强大 嚼之粘稠 少有残渣n中医认为 有益胃生津 滋阴清热的功效nn将育种后的石斛栽回岩壁之上 以仿野生种植的方式 在自然中加以培育nn石斛花 清热明目n铁皮石斛 将其移植于绝壁之上 人工环境下生长的石斛 功效与野生品存在不小差异nn石斛依空无死生nn人物:采药人徐杰n地点:安徽 霍山n介绍:国家一级濒危的极品石斛 有着“九大仙草之首美誉的霍山石斛n中国的石斛品类多达70余种 但论最为道地和稀有者 莫过于霍山石斛n
生长于大别山北麓霍山县的86平方公里之内n如今 野生霍山石斛的年产量已不足一公斤n形体短小 一节只有米粒般大 故又被称为米斛nn制作:在受热的铁锅内悉心翻炒 韧如蒲草的茎条化为绕指柔——枫斗n霍山石斛枫斗 因上大下小 故呈龙头凤尾状 自唐代起就是进献朝廷的贡品 民国时期霍山石斛的价格曾是冬虫夏草的三十倍n【巴豆】n人物: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药师杨锡仓n地点:甘肃 兰州 n介绍:剧毒 来源于果实 外壳坚硬 近似坚果 撬开外壳 剥出种仁 仅数颗致死n巴豆 接触皮肤 便可引起发赤、起泡等症状 口服过量巴豆油 可能致死
2000多年前 《神农本草经》就已收录巴豆n
n要使巴豆转化为可用之药 须炮制成霜 在安全范围内使用巴豆的炮制品可用于治疗便秘、腹水n
制作:制霜 先从外壳下取出种仁(以手剥壳 容易中毒)n(处置大毒 如烹小鲜 考验的是心神和手艺)n面浆能挂壁最合适 将巴豆投入面浆 均匀翻煮二十分钟 以加热来助推毒蛋白的分解 将烹煮过的巴豆平铺 高温炙烤 让果壳内的空气膨胀 包裹面浆的外壳又降低了伸缩性能 ——“自爆”,收集起自动爆裂的果实 以腕力让果皮与种仁分离n用碾船反复碾磨种仁 磨碎后的巴豆仁呈泥状(因富含极具毒性的巴豆油)n过筛后的巴豆泥散发着刺激性的油脂味 将其逐层铺在吸油纸之上 包裹起来 用砖压实 利用火炉加温 提升油脂渗透的速度 烘烤 待油脂渗透完全后 立即换纸 每一次打开的油纸 获得的巴豆霜含油量都会大幅降低 吸油纸看不到油迹 成品巴豆霜比最初的颜色浅许多(毒性已减弱到可控范围)n【王氏保赤丸】n人物: 南通王氏中医世家第十七代传人王胪卿于清道光年间配制的儿科成药 嫡孙国医大师王绵之将药方献给国家 并亲授制法n吴玉荣 顾万霞 n地点:江苏 南通n介绍:仅重0.15克n功效:祛滞 健脾 祛痰 多用于治疗小儿感冒于消化不良 对成年人肠胃不清 如便秘 胃胀等亦有疗效nn来源于四川阿坝的川贝 化痰止咳n产自湖北的鸡爪黄连 清热止泻n凉血生津的荸荠中提取淀粉 辅助其余诸味本草nn初生婴儿能够使用 “赤”字指刚诞生的婴儿 n制作:要将药粉变为极其微小的母丸颗粒n向药粉中加入蒸馏水(湿度适中 捏之成团 推之即散) 将具备一定粘合力的粉团过筛 获得细如沙砾的母丸n<泛丸是一项古老的中药制剂技艺 巧妙利用离心力让药丸变得浑圆>n以水为黏合剂 让药粉逐层粘裹在药丸上n<大而化之易 精雕细琢难>n有多种原料药粉 须以特殊的顺序分66次添加 每次添粉 单颗丸剂的增量在0.01毫米之内n<崩解度>层层上粉的工艺直接影响丸剂的崩解度 也事关人体对药品吸收的效果n<金箔> 中国自唐代开始就有以黄金入药的记载 极微量的黄金可镇静安神n传统王氏保赤丸以金箔包衣 现代保赤丸以红氧化铁包衣为主n<与泛丸的以慢治快不同 包金衣极考验功夫> n五分钟 湿度和手势的拿捏决定了金箔是否能均匀而温柔的包裹药丸n【六神曲】n人物:孙继林 游宗健(老药工)n地点:四川成都 青城山n时节: 七月n介绍:外形如压缩饼干 主要原料是面粉 与美酒、酸奶一样是发酵后的产物
<曲> 一般特指发酵型中药 早在商周时期 人们就发现 发霉的谷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化为酒 这是由于霉菌将谷物中的淀粉分解为糖 而酵母菌在无菌条件下又能将糖转化为酒n人们利用谷物培养有益的微生物用于酿酒也用于制药n唐代《药性论》首次将“曲”作为药名n
六神曲 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细菌 真菌 酵母菌 中医认为其有着健脾和胃 消食调中的功效n对毒菌的利用是中国人的创造 但稍有不慎就会产生有害菌n抑制有害菌的关键:苍耳——解毒杀虫、辣蓼——辛辣利湿、青蒿——清热截疟n(农历六月初六采摘)n制曲 与温度 湿度 时节紧密相关
来自六味本草:赤小豆——利水消肿、苦杏仁——润肠通便 ,碾磨成细粉n应时而采的苍耳草、辣蓼、青蒿切碎捣汁 以细密的簸箕过滤汁液 去除杂质n面粉是微生物的温床 将所有原料与面粉混合n湿度恰好之时 压模成型 放入坛中 整齐排列 但留有空隙n发酵一般需要两到三天 发酵后 空气湿度过大 曲块表面一旦长出黑色霉点 功亏一篑n晾晒曲块 让其表面的白色菌丝 消失——诞生n【十全大补膏】n人物:杨文琪(91岁)药工n地点:江苏南京n介绍:十全大补方 是中医方剂中著名的气血双补剂 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将“补血第一方”与“补气第一方”双拥入怀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此四物养血活血,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此四味补中益气,再辅以黄芪助正气,肉桂温血脉,共筑温补气血的大成之方
制作:正式熬膏之前 需以水润药 静置12小时 让药材吃透水性n以铜锅煎煮 导热性更佳 使药材充分受热 先后三次煎煮 两次沉淀 两次过滤n汇聚三次煎煮的药汁持续蒸发和浓缩n数小时熬煮后 收膏(滴的水成了珠子 不散)n润如蜜 滑如丝 甘如饴 (72小时精心熬制)
语:对这些沉浸本草的人们来说,最好的功夫不是一招一式,而是一心一意。凭赤子之心,循自然之法,以光阴铸药。n功夫不负有心人n
第六集 容颜n【玫瑰】n人物:台玲 郭扬文n地点:山东 平阴 (是玫瑰的传统产地)n时节:玫瑰五月花期 清晨花开前完成采收玫瑰n介绍:如今多数花店的“玫瑰”其实本是切花月季n月季与玫瑰同属蔷薇科植物 却有着不小差别n月季又名月月红
玫瑰 中医认为 可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n作:未开的花蕾入药、初开的花冠入茶、盛开的花朵提取精油n
<玫瑰酱>n明代《食物本草》中记载“玫瑰花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n将玫瑰与白糖相拌 充分揉合 翻动 直到汁液渍出 便封坛 等待发酵n<玫瑰糖包>n【燕窝】n人物:许建明n地点:云南建水县以东 泸江河谷 亚洲最大的溶洞群之一 建水燕子洞n时节:每年八月n介绍:岩壁 呈负角度倾斜 至高点离地超过五十米n形成至今 已有五亿年历史 因雨燕聚居而得名 n滋补养颜之佳品——燕窝n
是雨燕科动物的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n自明清以来 就被奉为宫廷珍馐n现代研究发现 其有利于人体组织的生长、发育及病后复原,故可延缓衰老、益寿延年nn东南亚雨燕科鸟类 金丝燕所筑的燕窝为此中上品,其粘液含量可达到70%以上n白腰雨燕的燕窝 粘液含量稍逊 但仍不啻为养颜佳品nn雨燕是迁西鸟类 每年8月 南迁越冬 第二年归来时却不念旧巢 而以新筑巢穴代之nn制作:去除表面杂质后将原始燕窝整齐排列放入锅中 高温蒸制 使其软化 取其蒸制品并清洗 挑出杂质 最后将其烤制定型 便于贮藏n【茯苓】n人物:翟爱娟n地点:安徽 合肥 岳西(大别山东麓)气候温凉 光照充足 雨量丰沛n介绍:腐朽的松木上寄生着块状物n中华九大仙草之一——茯苓
形成是由茯苓菌丝体在适宜条件下寄生于已死松木上 不断分解营养 从而形成的庞大菌核n外表黝黑 经过去皮露出雪白的内在 分切成边长只有7毫米的方块(便于晾晒和储存)
是著名美白方“七子白”的一员n七子白 由七味名称中带“白”字的中草药配伍而成 最早收录于《太平圣惠方》
以白茯苓、白术、白芷、白芨、白蔹、白芍、白僵蚕七味组成
多味本草都具有健脾利湿之功效n中医认为 脾胃乃后天之本 化生气血 故补脾 能改善面色晦暗 n作:<茯苓粥>n【甘草】n人物:亚森n地点:新疆 阿克苏 西北边陲 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 气候宜人 光照充足n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最大的沙漠 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 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n介绍:甘草 因根茎味甜而得名n根系发达n甘草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 可帮助肌肤美白
从光果甘草中提取出的光甘草定 能有效地抑制黑色素的形成n有研究认为 其美白效果远高于维生素Cn1000公斤的甘草仅能提取出 100克的光甘草定n【艾叶】n人物:楚林医生 丁环宇(女儿)、丁明龙(老中医)n地点:湖北 蕲春(襄阳) n时节:农历五月初五n介绍:艾绒 燃烧后因温度极高 中医能借助其穿透力为人疗疾 灸法
艾灸 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可用于改善女性痛经、宫寒等症状n作:<艾条>n捣艾绒将干燥的艾叶置于石臼内(千锤百炼)形成绒体n拣去其叶梗等杂质 筛选n把艾绒放在纸上面捏紧 卷起来 用蛋清粘好接口n【麦芽糖】n人物:白鹭(80岁)n地点:福建 厦门n介绍:麦芽糖 也叫饴糖,以麦芽、糯米等谷物为原料 是中国生产历史上最悠久的淀粉糖 味甘性温
《伤寒论》中有名的温里剂“小建中汤”就以饴糖为君药 辅以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可温中补虚 用于胃溃疡、慢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nn地点:福建 德化n“小建中汤芍药多 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 (汤头歌诀)n制作:发芽的小麦中有着丰富的淀粉酶 能将糯米中的淀粉水解为麦芽糖(糖化反应)n糯米饭要蒸到恰到好处 时间不够 芯子太硬 难以糖化发酵 煮的太久 饭团黏软 容易感染杂菌n将麦芽与糯米饭混合 搅拌 等待糖化 数小时后糖化完成 滤净残渣 熬煮汁液 长时间不断搅拌n三天的熬制 麦芽糖质地稠软 如胶似蜜n作:<麦芽糖鸡蛋羹>n
愿你道路漫长,愿你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愿你心上 没有补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nnn
《本草中华》n倾听✔聆听(恭敬地听取)×n1.相传:冬虫夏草,延寿丹,益安宁丸,灵芝,枸杞,河南少林寺(禅 武 医)黑膏药(麻油炸料,先根茎,次种子,再花叶的顺序依次下锅熬制,铅丹成膏状)n2.五味:肉桂,昆布,荷叶,荷叶炭,青梅(烟熏→乌梅),酸梅汤(乌梅 甘草 山楂 陈皮 冰糖),百合(是地下鳞茎,由数十瓣鳞片抱合而成,因有百片合成之意而得名)n3.步履:海参,人参(鹿骨做的签子 抬参,放山第一件事 祭拜山神,棒槌草和人参喜爱生长在同一种土壤),肉苁蓉(有“沙漠人参”之称,寄生在梭梭树根部),三七(至少3年才能采挖,然而种植过三七的土地,至少再过20年才能再次用于种植三七,这是因为,三七在土壤里留下了代谢物和病原菌,会严重抑制下一批三七的成长),藏香(解毒杀菌,抗感染,抗病毒)n4.奇遇:芒硝(与萝卜同煮去杂质,并缓和寒凉之性),西瓜霜(西瓜+芒硝),白花蛇舌草,青黛,地龙(加入草木灰使其麻痹),乌梢蛇,沉香(东莞是沉香的道地产地,香港的由来),曹清华胶囊n5.功夫:石斛(霍山石斛(米斛)最为道地,霍山石斛枫斗,贵?一年收不到一公斤),巴豆(巴豆霜制备:用面浆煮过巴豆后暴晒以取得种仁,压榨去油),王氏保赤丸(可消积化痰,祛滞健脾,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和消化不良,初生的婴儿就能使用,少量金箔镇心安神),六神曲,十全大补膏n6.容颜:玫瑰,月季,燕窝,茯苓,七子白,甘草,艾叶,制艾条,饴糖(也叫麦芽糖,麦芽与糯米饭混合搅拌,等待糖化,然后滤尽残渣,熬煮汁液)
黎明之前(2011)
追梦—优酷出品青年导演扶植计划
心动警报第一部
新生2024
雪狼
天下第一媒婆 (2006)
这是一个关于第一代民族工业者,实业救国,自强...
播放指数:1275℃
无论世界向前的脚步如何匆忙急促,这片土地上依然花开四季,春夏秋冬
n第一集 《相传》n 1. 西藏那曲 【冬虫夏草】,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补肾益肺,止血化痰”n 2. 福建漳州 【益安宁丸(延寿丹)】,西藏冬虫夏草、伊朗西红花、海南海马、东北鹿茸、美国西洋参、云南三七、石斛、鳖甲、灵芝等,“补气活血,益肝健肾,养心安神”n 3. 福建建瓯 【灵芝(林中灵)】,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n 4. 宁夏中宁 【枸杞子(却老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n 5. 河南郑州 【少林黑膏药】,药材和食用植物油与铅丹炼制成膏料,“祛风寒,活血,壮筋骨,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病痛”nn第二集《五味》n中华本草,五味俱全;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五味滋养五脏。n 1. 广西平南 【肉桂(玉桂)】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味辛,甘,大热;“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n ● 桂枝汤(桂枝、生姜、红枣、甘草、芍药),常用于风寒感冒n 2. 山东荣城 【昆布(海带)】味咸,性寒,为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干燥叶状体,“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n 3. 山东济宁 【荷叶】味苦,性平,“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n ● 油炸荷叶卷,荷叶茶n ● 山东青州,荷叶炭,“收涩,化瘀,止血,用于出血症和产后血晕”n 4. 云南洱源 【青梅】雕梅n 5. 福建上杭 【乌梅】半黄青梅以烟熏之,味酸,涩,性平,“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只今便道即金句,梅子熟时栀子香n ● 酸梅汤,山楂、甘草、陈皮、冰糖、乌梅n 6. 甘肃兰州 【甜百合】,味甘,性寒,“养阴润肺,清心安神”n ● 金菊百合,百合糕,百合羹(醪糟、牛奶、鸡蛋、百合)n
酸苦甘辛咸,喜怒哀乐殇,人生往往如电光火石,真实的质地是苦中作乐,笑中含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nn第三集 《步履》n 脚步,是人类丈量大地的方式,内陆腹地,森林深处,戈壁荒漠,大河大海,人行万里,寻觅天地真知。n 1. 辽宁长海 【海参】,味甘咸,补肾经,“益精髓,消痰涎,摄小便,壮阳疗痿,杀疮虫”n ● 葱油海参,凉拌海参,海参捞饭n 2. 吉林集安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n 3. 内蒙古阿拉善盟 【肉苁蓉(沙漠人参)】性温,味甘咸,“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n 4. 云南文山 【三七】止血活血双向调节作用,“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未掺之,其血即止”,“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n 5. 西藏 【藏香】融合藏红花、雪莲花麝香等,“解毒杀菌,抗感染,抗病毒”n ● 道路再长,也长不过自己的脚步nn第四集 《奇遇》n 1. 山西运城 【芒硝】性寒,味咸,苦,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n 2. 江西武宁 【西瓜霜】性寒,味咸,清热泻火,消肿止痛n 3. 广东潮汕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n ● 相遇者众,知遇者寡n 4. 四川浦江【青黛】马蓝、蓼蓝、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n 5. 江苏徐州 【地龙(蚯蚓)】,味咸,性寒,清热定惊,通络平喘n 6. 四川自贡 【乌梢蛇】,味甘,性平,祛风,通络,止痉n 7. 广东东莞【沉香】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气味辛,微温,无毒,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nn第五集 《功夫》n 1. 湖南新宁 【铁皮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n 2. 安徽六安 【霍山石斛(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n 3. 甘肃兰州 【巴豆】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巴豆霜】,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腹水膨胀,二便不通n 4. 江苏南通 【王氏保赤丸】祛滞,健脾,祛痰,多用于小儿感冒和消化不良,成年人便秘消化不良n 5. 四川成都 【六神曲】为苍耳、辣蓼、青蒿、杏仁、赤小豆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合后经发酵制成的曲剂n 6. 江苏南京 【十全大补丹】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补血第一方(当归、川穹、白芍、熟地黄)和补气第一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再加黄芪、肉桂n最好的功夫不是一招一式,二是一心一意,凭赤子之心,循自然之法,以光阴铸药,功夫不负有心人。nn第六集 《容颜》n 1. 山东平阴 【玫瑰】“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流气活血,行气解郁”n ● 玫瑰酱糖包、炸玫瑰、玫瑰花茶n 2. 云南建水 【燕窝】雨燕科鸟类唾液与绒羽混合所铸成,“味甘淡平,大养肺阴,化痰止咳,补而能清”n 3. 安徽岳西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松木之上,“味甘,淡,性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n ● 七子白(白茯苓、白术、白芍、白芷、白芨、白蔹、白僵蚕)n 4. 新疆阿克苏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n 5. 湖北蕲春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n ● 艾绒 艾灸n 6. 福建厦门 【饴糖(麦芽糖)】“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n ● 小建中汤(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主治胃溃疡,慢性肝炎n ● 麦芽糖鸡蛋羹n从此愿你道路漫长,愿你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愿你心上没有补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
冬虫夏草(补肾益肺,调节免疫力)
益安宁丸(延寿丹,补气活血,益肝健肾,含虫草,鹿茸,藏红花,灵芝,)
灵芝(补气安神,扶正固本)
枸杞(诗经中“陟彼北山,言采其杞”,滋补肝肾)
黑膏药(少林寺,108味本草)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桂叶、桂枝、桂丁,芳香四溢)
昆布(海带,消痰 ,利水消肿)
莲花(一莲出九药,莲叶、莲花、莲子···)
*青梅(青梅、乌梅、酸梅汤、敛肺生津、涩肠)
*百合(部分茎块可食用,制成百合片,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兰州百合味甜,更适合食用)
海参(壮阳滋补)
人参(上品、百草之王、大补元气)
肉苁蓉(补益之药,寄生植物)
三七(止血药,活血化淤,心脑血管疾病,漫长的种植周期和严格的土壤环境要求)
藏香(藏红花,麝香等百味本草,解毒杀菌)
芒硝(泻热通便,清火消肿)
西瓜霜(清热泻火、消肿止痛,西瓜与芒硝的合作)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
青黛(清热解毒,泻火定惊,是马蓝等草药制成品,浦江)
地龙(蚯蚓,清热定惊,通络平喘)
乌梢蛇(祛风、通络,自贡捉蛇人)
沉香(行气止痛、是受伤后与真菌结合成的树脂)
石斛(益胃生津,石斛花茶清热明目,仿野生种植铁皮石斛,霍山石斛最为滋阴上品现已成为稀世珍宝)
巴豆(剧毒,炮制成霜治疗便秘)
王氏保赤丸(化痰健脾,消化不良,含川贝,黄连,荸荠等)
六神曲(赤小豆、苦杏仁、苍耳草、青蒿等)
十全大补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甘草、黄芪、肉桂等)
玫瑰(行气解郁,一年开一次,花香、花蕾入药,花蕊入茶)
燕窝(滋阴润肺,美容养颜)
茯苓(千年之松,下有茯苓,镇静安神,抗衰老,提高免疫力)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种植于沙地)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麦芽糖(补脾益气,润肺止咳)
陈黛曦
关灯拆电影,只读经典
陈小姐安利一部正在热播的纪录片。
盯着下面这个GIF看了5分钟根本停不下来。n
传说中的少林神药「黑玉断续膏」。
天哪,真不是芝麻糊?n
确定不能吃?
陈小姐12岁读射雕,骨灰级金学优等生(不服来战)。
有一种早熟叫在你大姨妈还没来的年纪我爱着杨逍和范遥。
书中描写黑玉断续膏的章节随手拈来。
节选自《倚天屠龙记》
张无忌扮成小道童挺身替受伤的张三丰与赵敏的手下“阿三”过招。一旁的俞岱岩认出阿三所使招式正是当年将自己打成残废的大力金刚指!张无忌喝道:“阿三,拿「黑玉断续膏」来!”原来张无忌从蝶谷医仙胡青牛的《医经》中得知,西域有一路外家武功,疑是少林旁支,手法极其怪异,断人肢骨,无药可治,仅其本门秘药“黑玉断续膏”可救,这黑色药膏,气息芬芳清凉,然如何配制,却其方不传。
《倚天》中描写的“黑玉断续膏”并非空穴来风,创作原型的就是“少林断续膏”。
这种神药源自北魏年间,经过少林武僧1000多年的历炼,逐步完善配方及工艺。
在上世纪70年代,由少林寺武僧总教头释德根传授给闭门弟子释行真,释行真继承这一秘方后,又反复实验、研究,最终总结出精准的108味道地中药材,经过28道工序手工炮制,历时60天恒温炼制方能成药。
小说毕竟是小说,现实中的「黑玉断续膏」不完全是用来接骨头的。
它更显著的功效是祛风寒、活血、壮筋骨。是体现少林“禅、武、医”三位一体的精魂之物。
熬制过程是少林寺千年来的不传之秘。
纪录片镜头带领我们窥见机密。
居然先是用麻油炸。
大伏天柴火熬制,是制药,更是修行。
下丹,意思是放入铅粉。
n
铅丹的作用是将液体增至粘稠。
最后出锅,香浓可口,啊不是,疗效神奇。
大开眼界喔。可惜的虽然拍到了,镜头前依然不会对外公布108味到底是哪些药材,古刹不传之谜依然神秘。
另外,真的不能吃,我问了8遍,只能外敷。
桑心。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陈黛曦n这支纪录片我拍不出
上周日《本草中华》播了第一集,十分惊艳。
第一集四个故事。第一个故事,镜头带我们去看中华大地最珍贵的药材——冬虫夏草。它横跨动植物两界,冬天是虫,夏天是草。
前不久我去西宁参加first影展,满街都在卖这个,怕造假,根本不敢买。
纪录片为我们介绍一种简单辨别真假虫草的方法。
掰开虫体,中间有一条线,是虫草的肠道,真品呈不规则的弯曲,假品不可复制。n
涨姿势。
第一个小故事中的主人公江才平措在西藏那曲为病中的爷爷遍寻虫草。
第一集便开宗明义,不说教。用具体的故事,具体的人际关系,不着痕迹,悠悠讲述中华文化“慎终追远”的道理。
导演团队非常好地找到了一个贯穿式的动作,这个动作就一个“挖”字。n
开篇在西藏高原腹地,挖药。
随之“挖掘”意涵逐渐深入。
何国军(图左),是宫廷秘药“延寿丹”的第八代传人,这味药是给乾隆皇帝吃的,秘方就传到他的手上。
延年益寿的药喔。
他将家族上百年的中药事业从香港搬回福建漳州老家,又将远在澳洲的儿子召回,希望儿子继承祖业。
第二层挖掘,挖的是家业的根。
n
儿子对继承祖业犹豫徘徊。
最终,纪录片并没有表现他的最终决定。而是给出了一个别致构图的画面。
这是整集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
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结尾,颂莲被关在了代表封建的古宅里,导演也剪进了一个类似的俯拍构图,那个时代的女人走不出自己命运。
但是,纪录片中这个画面含义有点不同。
何国军的儿子像一颗种子被种在故乡的花盆里。
祖业的医药事业正润物细无声地浇灌着这颗即将萌芽的种子。
第三个故事,第三层挖掘。
纪录了一位在宁夏种了一辈子枸杞的老人。
他是当地“枸杞神”张佐汉的儿子。
我第一次见到鲜枸杞,像小番茄一样可爱。
这是主人公的父亲发现并留下的特殊品种。
故事的最后,老人给父亲上坟,情感在这一刻喷发。
这个故事挖出了垂垂老矣的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对父辈的认同。n
他做了一辈子的杞农,终于在自己做了爷爷的年纪,凭着一辈子对父亲手势的模仿,触摸到早已离世的父亲的心灵世界。
本草中华,表面上讲的是中药,实则借由一草一木,讲述今人对于华夏先祖智慧的追忆。
这支纪录片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慎终追远的思想。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
历史越是远离,先人智慧越是要靠后人打捞。
中华文化的精益如本草,深深埋于自然天地,有待后人一代一代用不同的方式挖出来。
当代中国纪录片界一次次关注了同一主题。从《故宫》、《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本草中华》到正在创作中的《中国美》,创作旨趣惊人地一致。
随着国力愈发强盛,国人对先祖的智慧愈加认同。
《本草》编导团队的巧思在于将这一次的打捞,不着痕迹地安放在人文故事中,像本草在大地上隐而不彰。
第一集的最后一个故事将“挖掘”升华到传说中。
「黑玉断续膏」诞生一刻的画面颇具禅意。n
制作者们挖出了对于传说中奥义的认同。
陈小姐做了十几年的电视节目导演,也拍过不少纪录片。
但是这一支我觉得我拍不出来。
不说别的,光是听到海拔比拉萨高1000多米的那曲拍摄,我就崩溃了。
从西宁高反回来,我就发誓再也不去高原,心肺功能不支持秦岭淮河以西。
这支纪录片主创团队十分年轻,平均都是85后,也正因此,才能完成如此艰苦坏境下的艺术创作。
总导演跟我讲,在那曲拍摄虫草时,一直听说有一段路可能有野熊出没。
之前摄制组一直跟着藏民,但有一段路为了拿设备,脱离藏民,结果真的遇见野熊!!
野熊自白:老子出没!
摄制组集体趴下,动也不敢动,万幸没有遇难。
想过这个镜头怎么拍的吗?
我也曾经刀山火海这样上阵。n
有些工作,是看你能放弃到什么程度。
拍纪录片和拍电影都是看你能坚持到什么程度。
我们如此热爱着这份可以被称为“事业”的小工作。
我的朋友中总有那么几个老是喷中药,他们觉得中药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我觉得是他们不懂本草精神。
中国文化中讲天人合一,人碰到任何问题,都向自然求解。
心灵问题,也求诸自然,身体问题,也求诸自然。
因为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你在春天忘记嗅得的青草香。
你在夏天无暇倾听的蝉鸣声。
入秋,中医让你服下玫瑰茶,抑或将蝉蜕佐以蒺藜煎来食。
在本草的另一种生命形式中,你重新获得了它们。
本草智慧,是中华先祖智慧,是一片云,一阵风,一潋湖光山色。
四季轮转交替间,印了自然的大法则。
上周日第一集在东方卫视热播后,我在片尾字幕中看到了许多熟人的名字,摄影师灯光团队中都不乏昔日一起合作过的战士。
由衷地说一句,大家辛苦了。
读到这样的纪录片作品,我很感动
第一集 相传n【冬虫夏草】n人物:次珠(67岁) 平措n地点:西藏 那曲地区n位于青藏高原腹地 是诸多江河的源头 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 全年高寒缺氧 n时节:六月藏北高原 冰雪覆盖 寒风刺骨 高原草甸n介绍:传说中跨越动植物两界 冬天是虫 夏天是草 寄生现象n虫草是昆虫和真菌的结合体
夏季 冬虫夏草菌孢子成熟散落到土壤里 侵入适龄的蝙蝠蛾科幼虫 并在活虫体内吸取营养 大量繁殖 使虫体逐渐僵化 死去n待到来年初夏 随着温度升高 真菌子座会从虫体头部长出 穿过土壤形如小草
【灵芝】n地点:福建 建瓯 n时节:七月 武夷山n介绍:灵芝又称林中灵 药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被历代医药家视为补气安神 扶正固本的药品
【枸杞】n人物:张维忠(69岁)、郭玉珍n地点:黄河两岸 宁夏中宁n时节:七月n介绍:枸杞别称“却老子”
枸杞无法机械采摘n繁衍数千年的植物 它与黍、稷、麦、稻一同作为农作物出现在甲骨文的卜辞中 常用于祭祀神灵
据考证 北山正是如今宁夏中卫中宁一带 枸杞的道地产区 宁夏枸杞是中药枸杞子的唯一来源
【黑膏药】n人物:释延林法师n地点:河南 郑州 少林寺 n介绍:少林文化的精髓以禅、武、医三位一体 少林禅医低调神秘n有“黑玉断续膏”美誉的少林黑膏药 涉及108味本草 熬制工序极为繁复和严苛
丸、散、膏、丹是传统医学中的四大剂型 n其中“膏”即指内服膏方又指另一种延续了千年的古老外敷药——黑膏药n黑膏药以食用油为溶剂 炼制各类珍稀药材 与铅丹反应后凝为膏状
做法:大暑 炸料(用麻油炸出药中的有效成分)108味本草按照先根茎次种子再花叶的顺序依次下锅n火力渐旺 油温骤起 药焦如漆 捞出锅中药渣 用纱布过滤药油 再以武火猛烈浓缩 直至滴水成珠n下丹(中药中所谓的丹实际是一种铅的氧化物 古人发现 当油与丹在高温下相遇 不仅会产生大量的热 更能使油聚合 增稠至膏状)
研究证实 这一过程包含了聚合、脱水以及皂化三大反应n下丹之后油温可达360摄氏度
第二集 五味n酸 苦 甘 辛 咸n酸味 能收能涩n苦味 能泻能燥n甘味 能补能缓n辛味 能散能行n咸味 能软坚润下n五味滋养五脏 化生精血 五味杂陈nn【肉桂】n人物:蒙石坚(52岁) 蒙东锦n地点: 广西 平南 位于西江流域 县城东南 六陈水库 日照足 雨量多(肉桂产地) 清末 曾是全国肉桂交易的中心n时节:每年4月丰收n介绍:中国 五香大料中 辛辣与甘甜的交织 本草中著名的大热之药 其味辛甘 n功效:补火助阳 引火归元 散寒止痛 温经通脉n肉桂成色取决于树龄 十年前种下的 油脂旺盛 药性霸道 几十年的陈年老桂 温润醇厚 燥性褪尽n又名玉桂 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nn作:<中医方剂桂枝汤> 桂枝(肉桂的干燥嫩枝)n桂枝汤:桂枝和生姜味辛 大枣与甘草味甘 芍药味酸n可辛温解表 解肌发表 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n<肉桂卷><肉桂粉>n【海带】n人物:鞠文清 杨萍n地点山东 荣成 俚岛镇 位于胶州半岛最东端 三面环海 沿着海岸线向外30公里 海带养殖的疆域n时节:6月海带采收 n介绍:中医入药称为昆布 海带的干燥叶状体n其味咸 性寒 入肝 胃 肾经 可消痰 软坚 散结 利水消肿n中医以其药用 治疗(碘缺乏性)甲状腺肿大
【荷叶】n人物:王春才n地点:山东 济宁 微山湖 n介绍:中药里有着“一莲出九药”的说法n荷花、荷蒂、荷梗、荷叶、莲藕、莲子、莲心、莲须、莲房均可入药n荷叶——味苦性平 功效:清暑化湿 升发清阳 凉血止血n荷梗中有细密的丝为荷运输水分和养料的导管结构n采摘荷叶 以叶大而完整者为佳nn作:<荷叶炭>n人物:姜保生(87岁) 出生于济南的中药世家n地点:山东 青州 古九州之一n煅炭 能改变药物性能 产生新的疗效
制作:密闭锅里闷煅 以盐水和泥(封锅)盐泥质地坚实 密封性佳 四周贴上白纸 以文火 中火徐徐加热 待气液挥发后 封上出气口 改武火n高温之下四面白纸同时由白变黄(荷叶受热均匀) 三小时后 水滴飞溅在锅盖上瞬间蒸发(时辰到) 撤火 等待煅锅彻底冷却 凉透开锅
【青梅】n地点:云南 洱源 洱海的源头n时节:四月n介绍:青梅 蔷薇科植物梅的果实 口感酸涩无比n中医认为酸味具有收敛 固涩的作用 能防止气血津液的损耗nn作:<白梅>n酸涩—酸甜 用刻刀在梅肉上雕刻出委婉曲折的花纹 放入清水盆中 撒上少许食盐n白族风俗 姑娘出嫁前手作一盘雕梅 送给婆家当见面礼n一层梅饼 一层白砂糖 浸渍数月n用盐腌制并晒干的青梅 被称为白梅 也可蜜煎糖藏(洱源雕梅的来源)n<乌梅>n采摘半黄的青梅 以烟熏之 则为乌梅n人物:林伯顺 林才玉n地点:福建 上杭 n介绍:“上杭乌梅”久负盛名 明代时为朝廷贡品n肉厚 核小 柔润 味酸 酸梅汤n功效:敛肺 涩肠 生津 驱赶蛔虫(防虫防蛀 油膜能防止芳香类有效成分的挥发)n制作:柴(半干的杂木根 枯梅树根) 将梅平铺在乌梅烤中 以赤竹席作为烤蔽(既保存热量又保留气体交换通道) 四小时后 果梅失去少量水分 形容变色 每隔一段时间需翻动一次梅果(使之均匀脱水) 连续48小时 n熏制完成 呈深褐色 起皱纹 几无浆汁 (以手抓成团 抛之散开成粒 干度适宜 品质高)n<酸梅汤> 配上甘草 山楂 陈皮 冰糖 n【百合】n人物:张宗忠 许成莲n地点:甘肃 兰州 七里河袁家湾村 坐落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二阴山脉n时节:初夏 n介绍:黄土高坡每年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n百合花 地下鳞茎可食用的只有约10种 兰州百合是其中口感最甜的nn作:“金菊百合”、“百合糕”、“甜羹”nn百合 地下茎块 由数十瓣鳞片相叠抱合 因有“百片合成”之意得名n是中华本草“药食同源”的典范n功效:味甘 性寒 归心 肺二经 养阴润肺 清心安神n百合四大产地
南方百合 口感苦 药用更佳n兰州百合 味甜 食疗养生佳品nn语:酸苦甘辛咸 喜怒哀乐殇 生命往往如电光火石 真实的质地 是苦中作乐笑中含泪n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同本草的五味 以各自的方式 涵养人生
第三集 步履n【藏香】n人物:仁青德哲 藏香师 药香师 磕长头n地点:四川 阿坝 海拔4000米n时节:初夏 抵达西藏 拉萨 离家2149公里n介绍:藏香由多种名贵中草药,融合了如藏红花、雪莲花、麝香等近百味本草
纯手工制作n数十种香料交汇在一起 倒入水 均匀搅拌成香泥(直到干湿得当 富有弹性)最终完成n【海参】n人物: 张百胜 n地点:辽东半岛n介绍:属于海洋棘皮动物 已在地球上存在了六亿多年 味甘咸 补肾经 益精髓 壮阳疗萎 其性温补 足敌人参
【人参】n人物:(王亚军)把头、路君隆n地点:辽宁 长海县 辽东半岛东侧 气候凉爽 空气湿润n集安清河 中药材交易市场n介绍:《神农本草经》将人参列为上品n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n是诸多补气药中唯一一味能大补元气的本草
人参被称为“百草之王” 野生人参生长期限可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n人参年限隐藏在芦头之上 位于人参主根顶端 长短不一的根茎(芦头) 上面一个个凸起的芦碗记载着人参的参龄nn鹿骨做的签子 抬参 保证人参不会腐烂折损n棒槌草(与人参喜爱生长在同一种土壤上)n【肉苁蓉】n人物:吉日格勒n地点:阿拉善盟 乌兰布和沙漠 蒙古语意为“红色公牛” 大风起时卷起的沙尘能横扫大半个中国 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沙尘暴中心和沙尘源地n介绍:“沙漠人参”的本草寄生在梭梭的根部 梭梭(一种珍贵的固沙植物)n完全寄生植物 深埋于地下 体内几乎不含叶绿素 叶子退化至近乎鳞片状n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 能补肾阳 益精血 润肠道 性温 味甘咸
《本草纲目》此物补而不峻 故有从容之号n【三七】n人物:孙守云n地点:云南 文山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南国神草”的道地产区n介绍:五加科人参属植物 可止血定痛 常用为金疮要药 云有奇功 谓之“金不换” 具有止血和活血的双向调节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 三七的药理成分主要源于其含有的皂苷、三七黄酮等多种活性物质 能活血化瘀 扩张和软化心脑血管
至少需要生长三年 方可采挖 采收过的土地至少过二十年才能用于再次种植三七(三七在土壤里留下了代谢物和病原菌 严重抑制下一批三七生长)n
第四集 奇遇n【芒硝】n人物:杨晓平n地点:山西运城 晋南n时节:正月n介绍:“雪” 晶莹剔透 以手触摸 不会融化 (盐的结晶)n芒硝 是一种硫酸盐的结晶体
已掌握人工合成芒硝的方法n天然芒硝 湖水 (芒硝的来源)n132平方公里的运城盐湖 被誉为“中国死海”因盐岩汇集 使得水中含有食盐 硫酸盐等成分n要从池水中获得固态芒硝 依靠低温n每年冬季 西北风起时 芒硝会在池底大量结晶 沉积 挖出沟渠 排解池水n零下五度的气温 芒硝结晶析出nn需精制提纯 中医古法 将之与萝卜同煮 去除杂质n萝卜甘温 通气破滞 能在缓和芒硝苦寒之性的同时 发挥协同作用n【西瓜霜】n人物:夏发钟 n地点:江西武宁n介绍:挑选西瓜 体型匀称 重量不超过五公斤为准n西瓜霜 最早见于200年前 清代名医顾世澄所著的《疡医大全》
????+芒硝n传统西瓜霜制法有两种n一种以瓦罐为容器 在内一层芒硝 一层西瓜 层层相叠 又或以西瓜本身为容器 层层放入芒硝 两者皆须封闭起来 悬挂于阴凉处nn西瓜霜又称西瓜硝 主要成分是从西瓜溶液渗析出的细小芒硝结晶n西瓜清热解暑 芒硝清热泻火 二药共制协同增效 n霜体 轻盈 是中药中著名的“吹药”n【白花蛇舌草】n地点:上海 七月n“史上最难喝饮料”崂山白花蛇草水n网友形容“用汗水发酵了三个夏天的烂席子味”nn人物:吴永汉n地点:广东 潮汕n时节:七月n介绍:白花蛇舌草(相传白花蛇眷恋和嗜舔这种草上的露水由此得名)n其根细长 生白花 茎呈扁圆柱形 光滑无毛n以白花蛇舌草为主要原料煮出的青草水是潮汕地区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n新鲜草药合理配比 置于清水之中 文火催化
【蓝草】n人物:寒山(染布人) 草木染 终朝采蓝 不盈一襜n地点:四川 蒲江n时节:六月 n介绍:蒲江曾是明清时期的皇家染坊n蓝草又名马蓝 根茎就是中药常用的南板蓝根 有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的功效n制作:枝叶切裁成小块 浸泡数日发酵 加入一定比例的石灰水 蓝草中的色素开始分离 青黄相间 搅拌 翻搅 nn蓝色靛花经沉淀风干后就是中药青黛n青黛 为马蓝 蓼蓝 菘蓝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 团块或颗粒
养蓝(发酵 沉淀)n以铜刀作笔 蜂蜡为墨 蜡染是蓝染的表现形式之一n【蚯蚓】n人物:谢庆红n地点:江苏徐州n介绍:蚯蚓 入药时被称为“地龙”
当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时 会逐渐发展成风湿、类风湿、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痹症
在中国 世代医者都曾为治疗痹症而探索n东汉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桂枝附子汤就是治疗风湿痹痛的经典方剂之一n方中君药桂枝,宣发阳气、温经散寒辅以大热之药附子,以助阳、除寒湿n生姜散表邪,甘草、大枣补中扶正n故而能内外兼顾 治疗风湿之痹nn蚯蚓(地龙)加入草木灰使其麻痹 逐条处理 立刻晾晒 (否则其体内特殊的蛋白酶会使身体产生自溶现象)n动物药亦是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将其称为“血肉有情之品”nn【曹清华胶囊】n人物:曹清华n地点:陕西西安nn介绍:乌梢蛇与地龙n乌蛇入骨搜风 地龙通经活络n治疗痹症n以当归 白芍 白术 薏苡仁 附子 桂枝 乌梢蛇 地龙等入药制为曹清华胶囊 具有散寒祛湿 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关节肿胀等症状的辅助治疗 缓解淤血阻滞引起的关节疼痛nn【乌梢蛇】n人物:郝彦宾夫妇n地点:四川自贡 n介绍:乌梢蛇 “一溜黑”之称 无毒n人工繁育的乌梢蛇 去除内脏 盘成圆盘状(方便蛇体受热)n烘烤至七成干燥程度后 在阳光下充分晾晒——乌蛇干
【沉香】n人物:黄欧 以刀挫木 一寸沉香一寸金n地点:中国香港(城市名字与本草有关)n博山炉中沉香火 双烟一气凌紫霞n介绍:沉香 素有“百香之王”的美誉n虽源于树木 但入水可沉 并以能沉于底为上品 故名“沉香”n沉香入药 在汉代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中就已收载
广东 东莞——自古以来 东莞是沉香的道地产地 香贩将香木吃东莞经尖沙咀运往石排湾发往东南亚 石排湾港口因常年飘香 被称作“香港” 而后成为整个香港地区的代名词nn沉香源于树木 却并非木材如此简单n真正的沉香是白木之下的深色香脂n香脂 是异香的来源 是沉香树受伤之后 与多种真菌相遇 经历数十年 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凝结而成的树脂n无法人工合成n
第五集 功夫n【石斛】n人物:刘叙勇 采药人n地点:湖南 新宁 崀山(山之良者 谓之崀)n时节:初春种植 石壁n介绍:石斛 花开 清香 是兰科植物的一种 不藉水土 缘石而生n其茎内 富含大量的粘液细胞 故吸水与储水的能力格外强大 嚼之粘稠 少有残渣n中医认为 有益胃生津 滋阴清热的功效nn将育种后的石斛栽回岩壁之上 以仿野生种植的方式 在自然中加以培育nn石斛花 清热明目n铁皮石斛 将其移植于绝壁之上 人工环境下生长的石斛 功效与野生品存在不小差异nn石斛依空无死生nn人物:采药人徐杰n地点:安徽 霍山n介绍:国家一级濒危的极品石斛 有着“九大仙草之首美誉的霍山石斛n中国的石斛品类多达70余种 但论最为道地和稀有者 莫过于霍山石斛n
生长于大别山北麓霍山县的86平方公里之内n如今 野生霍山石斛的年产量已不足一公斤n形体短小 一节只有米粒般大 故又被称为米斛nn制作:在受热的铁锅内悉心翻炒 韧如蒲草的茎条化为绕指柔——枫斗n霍山石斛枫斗 因上大下小 故呈龙头凤尾状 自唐代起就是进献朝廷的贡品 民国时期霍山石斛的价格曾是冬虫夏草的三十倍n【巴豆】n人物: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药师杨锡仓n地点:甘肃 兰州 n介绍:剧毒 来源于果实 外壳坚硬 近似坚果 撬开外壳 剥出种仁 仅数颗致死n巴豆 接触皮肤 便可引起发赤、起泡等症状 口服过量巴豆油 可能致死
2000多年前 《神农本草经》就已收录巴豆n
n要使巴豆转化为可用之药 须炮制成霜 在安全范围内使用巴豆的炮制品可用于治疗便秘、腹水n
制作:制霜 先从外壳下取出种仁(以手剥壳 容易中毒)n(处置大毒 如烹小鲜 考验的是心神和手艺)n面浆能挂壁最合适 将巴豆投入面浆 均匀翻煮二十分钟 以加热来助推毒蛋白的分解 将烹煮过的巴豆平铺 高温炙烤 让果壳内的空气膨胀 包裹面浆的外壳又降低了伸缩性能 ——“自爆”,收集起自动爆裂的果实 以腕力让果皮与种仁分离n用碾船反复碾磨种仁 磨碎后的巴豆仁呈泥状(因富含极具毒性的巴豆油)n过筛后的巴豆泥散发着刺激性的油脂味 将其逐层铺在吸油纸之上 包裹起来 用砖压实 利用火炉加温 提升油脂渗透的速度 烘烤 待油脂渗透完全后 立即换纸 每一次打开的油纸 获得的巴豆霜含油量都会大幅降低 吸油纸看不到油迹 成品巴豆霜比最初的颜色浅许多(毒性已减弱到可控范围)n【王氏保赤丸】n人物: 南通王氏中医世家第十七代传人王胪卿于清道光年间配制的儿科成药 嫡孙国医大师王绵之将药方献给国家 并亲授制法n吴玉荣 顾万霞 n地点:江苏 南通n介绍:仅重0.15克n功效:祛滞 健脾 祛痰 多用于治疗小儿感冒于消化不良 对成年人肠胃不清 如便秘 胃胀等亦有疗效nn来源于四川阿坝的川贝 化痰止咳n产自湖北的鸡爪黄连 清热止泻n凉血生津的荸荠中提取淀粉 辅助其余诸味本草nn初生婴儿能够使用 “赤”字指刚诞生的婴儿 n制作:要将药粉变为极其微小的母丸颗粒n向药粉中加入蒸馏水(湿度适中 捏之成团 推之即散) 将具备一定粘合力的粉团过筛 获得细如沙砾的母丸n<泛丸是一项古老的中药制剂技艺 巧妙利用离心力让药丸变得浑圆>n以水为黏合剂 让药粉逐层粘裹在药丸上n<大而化之易 精雕细琢难>n有多种原料药粉 须以特殊的顺序分66次添加 每次添粉 单颗丸剂的增量在0.01毫米之内n<崩解度>层层上粉的工艺直接影响丸剂的崩解度 也事关人体对药品吸收的效果n<金箔> 中国自唐代开始就有以黄金入药的记载 极微量的黄金可镇静安神n传统王氏保赤丸以金箔包衣 现代保赤丸以红氧化铁包衣为主n<与泛丸的以慢治快不同 包金衣极考验功夫> n五分钟 湿度和手势的拿捏决定了金箔是否能均匀而温柔的包裹药丸n【六神曲】n人物:孙继林 游宗健(老药工)n地点:四川成都 青城山n时节: 七月n介绍:外形如压缩饼干 主要原料是面粉 与美酒、酸奶一样是发酵后的产物
<曲> 一般特指发酵型中药 早在商周时期 人们就发现 发霉的谷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化为酒 这是由于霉菌将谷物中的淀粉分解为糖 而酵母菌在无菌条件下又能将糖转化为酒n人们利用谷物培养有益的微生物用于酿酒也用于制药n唐代《药性论》首次将“曲”作为药名n
六神曲 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细菌 真菌 酵母菌 中医认为其有着健脾和胃 消食调中的功效n对毒菌的利用是中国人的创造 但稍有不慎就会产生有害菌n抑制有害菌的关键:苍耳——解毒杀虫、辣蓼——辛辣利湿、青蒿——清热截疟n(农历六月初六采摘)n制曲 与温度 湿度 时节紧密相关
来自六味本草:赤小豆——利水消肿、苦杏仁——润肠通便 ,碾磨成细粉n应时而采的苍耳草、辣蓼、青蒿切碎捣汁 以细密的簸箕过滤汁液 去除杂质n面粉是微生物的温床 将所有原料与面粉混合n湿度恰好之时 压模成型 放入坛中 整齐排列 但留有空隙n发酵一般需要两到三天 发酵后 空气湿度过大 曲块表面一旦长出黑色霉点 功亏一篑n晾晒曲块 让其表面的白色菌丝 消失——诞生n【十全大补膏】n人物:杨文琪(91岁)药工n地点:江苏南京n介绍:十全大补方 是中医方剂中著名的气血双补剂 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将“补血第一方”与“补气第一方”双拥入怀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此四物养血活血,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此四味补中益气,再辅以黄芪助正气,肉桂温血脉,共筑温补气血的大成之方
制作:正式熬膏之前 需以水润药 静置12小时 让药材吃透水性n以铜锅煎煮 导热性更佳 使药材充分受热 先后三次煎煮 两次沉淀 两次过滤n汇聚三次煎煮的药汁持续蒸发和浓缩n数小时熬煮后 收膏(滴的水成了珠子 不散)n润如蜜 滑如丝 甘如饴 (72小时精心熬制)
语:对这些沉浸本草的人们来说,最好的功夫不是一招一式,而是一心一意。凭赤子之心,循自然之法,以光阴铸药。n功夫不负有心人n
第六集 容颜n【玫瑰】n人物:台玲 郭扬文n地点:山东 平阴 (是玫瑰的传统产地)n时节:玫瑰五月花期 清晨花开前完成采收玫瑰n介绍:如今多数花店的“玫瑰”其实本是切花月季n月季与玫瑰同属蔷薇科植物 却有着不小差别n月季又名月月红
玫瑰 中医认为 可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n作:未开的花蕾入药、初开的花冠入茶、盛开的花朵提取精油n
<玫瑰酱>n明代《食物本草》中记载“玫瑰花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n将玫瑰与白糖相拌 充分揉合 翻动 直到汁液渍出 便封坛 等待发酵n<玫瑰糖包>n【燕窝】n人物:许建明n地点:云南建水县以东 泸江河谷 亚洲最大的溶洞群之一 建水燕子洞n时节:每年八月n介绍:岩壁 呈负角度倾斜 至高点离地超过五十米n形成至今 已有五亿年历史 因雨燕聚居而得名 n滋补养颜之佳品——燕窝n
是雨燕科动物的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n自明清以来 就被奉为宫廷珍馐n现代研究发现 其有利于人体组织的生长、发育及病后复原,故可延缓衰老、益寿延年nn东南亚雨燕科鸟类 金丝燕所筑的燕窝为此中上品,其粘液含量可达到70%以上n白腰雨燕的燕窝 粘液含量稍逊 但仍不啻为养颜佳品nn雨燕是迁西鸟类 每年8月 南迁越冬 第二年归来时却不念旧巢 而以新筑巢穴代之nn制作:去除表面杂质后将原始燕窝整齐排列放入锅中 高温蒸制 使其软化 取其蒸制品并清洗 挑出杂质 最后将其烤制定型 便于贮藏n【茯苓】n人物:翟爱娟n地点:安徽 合肥 岳西(大别山东麓)气候温凉 光照充足 雨量丰沛n介绍:腐朽的松木上寄生着块状物n中华九大仙草之一——茯苓
形成是由茯苓菌丝体在适宜条件下寄生于已死松木上 不断分解营养 从而形成的庞大菌核n外表黝黑 经过去皮露出雪白的内在 分切成边长只有7毫米的方块(便于晾晒和储存)
是著名美白方“七子白”的一员n七子白 由七味名称中带“白”字的中草药配伍而成 最早收录于《太平圣惠方》
以白茯苓、白术、白芷、白芨、白蔹、白芍、白僵蚕七味组成
多味本草都具有健脾利湿之功效n中医认为 脾胃乃后天之本 化生气血 故补脾 能改善面色晦暗 n作:<茯苓粥>n【甘草】n人物:亚森n地点:新疆 阿克苏 西北边陲 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 气候宜人 光照充足n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最大的沙漠 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 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n介绍:甘草 因根茎味甜而得名n根系发达n甘草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 可帮助肌肤美白
从光果甘草中提取出的光甘草定 能有效地抑制黑色素的形成n有研究认为 其美白效果远高于维生素Cn1000公斤的甘草仅能提取出 100克的光甘草定n【艾叶】n人物:楚林医生 丁环宇(女儿)、丁明龙(老中医)n地点:湖北 蕲春(襄阳) n时节:农历五月初五n介绍:艾绒 燃烧后因温度极高 中医能借助其穿透力为人疗疾 灸法
艾灸 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可用于改善女性痛经、宫寒等症状n作:<艾条>n捣艾绒将干燥的艾叶置于石臼内(千锤百炼)形成绒体n拣去其叶梗等杂质 筛选n把艾绒放在纸上面捏紧 卷起来 用蛋清粘好接口n【麦芽糖】n人物:白鹭(80岁)n地点:福建 厦门n介绍:麦芽糖 也叫饴糖,以麦芽、糯米等谷物为原料 是中国生产历史上最悠久的淀粉糖 味甘性温
《伤寒论》中有名的温里剂“小建中汤”就以饴糖为君药 辅以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可温中补虚 用于胃溃疡、慢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nn地点:福建 德化n“小建中汤芍药多 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 (汤头歌诀)n制作:发芽的小麦中有着丰富的淀粉酶 能将糯米中的淀粉水解为麦芽糖(糖化反应)n糯米饭要蒸到恰到好处 时间不够 芯子太硬 难以糖化发酵 煮的太久 饭团黏软 容易感染杂菌n将麦芽与糯米饭混合 搅拌 等待糖化 数小时后糖化完成 滤净残渣 熬煮汁液 长时间不断搅拌n三天的熬制 麦芽糖质地稠软 如胶似蜜n作:<麦芽糖鸡蛋羹>n
《本草中华》n倾听✔聆听(恭敬地听取)×n1.相传:冬虫夏草,延寿丹,益安宁丸,灵芝,枸杞,河南少林寺(禅 武 医)黑膏药(麻油炸料,先根茎,次种子,再花叶的顺序依次下锅熬制,铅丹成膏状)n2.五味:肉桂,昆布,荷叶,荷叶炭,青梅(烟熏→乌梅),酸梅汤(乌梅 甘草 山楂 陈皮 冰糖),百合(是地下鳞茎,由数十瓣鳞片抱合而成,因有百片合成之意而得名)n3.步履:海参,人参(鹿骨做的签子 抬参,放山第一件事 祭拜山神,棒槌草和人参喜爱生长在同一种土壤),肉苁蓉(有“沙漠人参”之称,寄生在梭梭树根部),三七(至少3年才能采挖,然而种植过三七的土地,至少再过20年才能再次用于种植三七,这是因为,三七在土壤里留下了代谢物和病原菌,会严重抑制下一批三七的成长),藏香(解毒杀菌,抗感染,抗病毒)n4.奇遇:芒硝(与萝卜同煮去杂质,并缓和寒凉之性),西瓜霜(西瓜+芒硝),白花蛇舌草,青黛,地龙(加入草木灰使其麻痹),乌梢蛇,沉香(东莞是沉香的道地产地,香港的由来),曹清华胶囊n5.功夫:石斛(霍山石斛(米斛)最为道地,霍山石斛枫斗,贵?一年收不到一公斤),巴豆(巴豆霜制备:用面浆煮过巴豆后暴晒以取得种仁,压榨去油),王氏保赤丸(可消积化痰,祛滞健脾,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和消化不良,初生的婴儿就能使用,少量金箔镇心安神),六神曲,十全大补膏n6.容颜:玫瑰,月季,燕窝,茯苓,七子白,甘草,艾叶,制艾条,饴糖(也叫麦芽糖,麦芽与糯米饭混合搅拌,等待糖化,然后滤尽残渣,熬煮汁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