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田中丽奈友坂理惠佐藤江梨子
类型:纪录片欧美导演:黛りんたろう福井充広田中諭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18 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30206408热度:902 ℃ 时间:2022-08-08 16:54:09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椰子蟹(澳大利亚 圣诞岛)被称为蟹中猎犬的“偷盗者”
鼠兔(加拿大)住在山洞吃花吃草还懂防腐的“小龙女”,在冬天到来之前会来回奔波上万次储存自己体重180倍的食物。当然也有擅于偷窃的同类们,更惨的是还会遇到游走在山间的草食动物,emmm~那么只能擦把脸继续奔波了,爱笑的鼠兔才是好鼠兔。。。^^
恒河猴(波多黎各) 辅修过心理学的灵长动物
老虎(印度)诡计大师 鹿的眼睛只看得到蓝色和绿色,老虎利用橙色的皮毛延缓了被鹿发现的时间,争取到大约7米的绝对优势
论敏捷、麻痹对手、制造纷扰进行捕食,豹变色龙(马达加斯加)、鸡心螺(澳大利亚大堡礁)、长尾鲨都是个中好手(##晴天白羊修改##)
比起华丽的伪装术比如非洲藤蛇伪装成树枝骗取食物,夏威夷食肉毛毛虫伪装成树叶捕食苍蝇,兰花螳螂伪装成一朵花捕食蝴蝶。。。跳蛛(澳大利亚昆士兰热带雨林)利用仿蚁术骗过绿蚁的攻击,吃掉幼虫。蚂蚁群靠化学气味分辨同类,跳蛛如何躲过筛查呢?原来雌性跳蛛把卵产在蚁穴,孵化后的跳蛛从小就吃幼蚁为生,逐渐有了蚂蚁的气味,相当于带着金库钥匙抢银行,从此便可混淆视听来去自由肆意掠夺
有时候自然界获取食物也要靠互相合作。飞龙蜥蜴和狮子会达成协议,一方提供食物,另一方则提供服务,互惠互利。
但也有不遵守契约的,侏隼(南非卡拉哈里沙漠南部威弗维尔)精于捕猎却不擅筑巢,为了迎接新生鸟不得不和群居的织巢鸟“合作”。侏隼霸占织巢鸟的巨型“豪宅”鸟巢,提供织巢鸟无法拒绝的保护,替它们赶走狐獴和眼镜蛇的骚扰。看似拥有了贴身保镖,但当食量巨大的侏隼幼鸟出生后,成年侏隼为了就近取食,也会偶尔撕毁契约,把织巢鸟的幼鸟抓走喂自己的孩子。如果没有把握好度,织巢鸟会抛弃“豪宅”远离恶邻。
(厄瓜多尔)绿紫耳蜂鸟好斗、盘尾蜂鸟敏捷、紫喉林星蜂鸟体型娇小善用巧计模仿蜜蜂振翅声去干其他蜂鸟,这些鸟儿们至少都遵守着与植物花朵件的协议,吸取花蜜,帮助授粉。但楔喙(xie hui)鸟为了躲避竞争,趁其他蜂鸟你争我夺时,直接在花朵根部打洞吸食花蜜,没有帮助授粉。科学家称此违背与植物的交易,公然逃避责任的举动为花朵盗窃。
鼠狐猴(马达加斯加)不但在夜晚舔食猴面包树花蜜,还把真正的授粉者大鹰蛾抓走吃掉,好在舔食花蜜时,自己也成了授粉者,当它爬上另一颗树上舔食花蜜时,才算将功抵过
除了诡计和偷窃,还有一些动物会采取暴力获得食物
不同族群的黑猩猩(乌干达)会利用恐吓震慑甚至斗殴扩大领地抢夺食物,这应该是最早的帮派之争了吧~
除了族群争斗,也有各自为战的。壁蜥(希腊纳克索斯小岛)是大陆上爱琴海蜥蜴的数十倍之多,由于生活在特殊的贫瘠环境,研究者惊恐地发现壁蜥的胃里都是同类的尾巴组织和指头碎块,自相残杀使它们进化得更大更强,除掉对手获得食物。
葵花凤头鹦鹉(澳大利亚悉尼)具有解决问题以及信息共享的“捣蛋鬼”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使得它们在人类生活环境中找到食物和栖息地
石貂(中欧卢森堡)为了得到食物,天不怕地不怕地潜入城市,变身汽车杀手。研究者发现多发期在春夏季,经过研究推测石貂为了独占交配对象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一些外来石貂会通过尿液和粪便做记号,挑战当地石貂的领地,当地石貂发现后会暴怒,以损坏标记物品作为警告和发泄,于是容易移动的汽车很自然就成为了它们的战场,所以它们貌似在汽车修理工那里非常受欢迎^^
拳击蟹(以色列红海),为了躲避捕食者,这种小螃蟹会用两只蟹钳抓起剧毒的海葵当作拳击手套击,每击打一下,海葵就排出一根蛰刺最终赶走对方。为了控制能海葵会长到大于自己5倍的体积,拳击蟹让海葵挨饿,或者将海葵撕成两半。。。
三指树懒(巴拿马中美洲热带雨林)行动缓慢,为了躲避天敌,用自己皮毛上飞蛾的尸体和粪便提供营养,长满绿色的霉菌藻类当成伪装,所以它们应该是最不喜欢洗澡的动物了吧。。。
鹰蛾毛虫伪装成蛇,苔藓竹节虫假扮植物,叶海龙和叶尾壁虎都能通过伪装,隐身于众目睽睽之下骗过天敌
鼓腹巨蝰kui2声(南非),携带剧毒的它居然有40多种天敌,比如獴、猫鼬和蜜獾(嗯,就是“平头哥”),鼓腹巨蝰进化出一种化学物质掩盖自己的气味,让自己穿着“隐形衣”捕食和躲避天敌
寄居蟹(英国) 由于没有进化出属于自己的蟹壳,必须挑选贝壳当庇护所。随着持续长大,必须不断“搬新家”。由于合适的“房源”难以保证,它们会侵略自己的同类,强取豪夺,把原业主生生拖出贝壳甩出,光速占领“新房”,失败的原业主就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蟹了~
条纹卡拉鹰(南美洲海岸福克兰群岛) 每只成年鹰都有自己的掠食领地,闯入者必会遭到残忍的驱逐。暂时没有领地的年轻条纹卡拉鹰会用独特的叫声团结起来计划叛乱,成年鹰无法赶走所有的幼鹰,在饱餐一顿后继续回到领地边缘游荡直到度过艰难的青年时期~
团体协作是很多动物的制胜法宝,而团体中的C位是首领,他们会得到更多的食物和配偶。
黑猩猩(非洲丛林)雄性黑猩猩通过打架、炫耀力量和欺负弱小来争夺或维护自己的团体地位,从而保证和繁殖力最强雌性的优先交配权,孕育更多的后代。
总结:看起来是把BBC近期各地项目中的一些零碎片段剪成了一个系列,观赏起来没有深度研究和拍摄单一动物来的尽兴,可以看作是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进化出的一些“恶习”汇总。然而对于人类来说,这些都是九牛一毛吧。。。
一、雌性古式土拨鼠――出轨
一年只有40个小时可以进行交配
为了确保后代的存活率,她们在这40个小时里,尽可能多的和雄性交配。
完成第一次交配后,第一只雄性会在洞口守护她,而第二只出现,两只雄性开始打架。第三只偷偷再和雌性土拨鼠交配~这样可能会有三只雄性和她交配。
二、祈祷螳螂――杀夫
雌性通过散发气味吸引雄性进行交配,交配结束,雌性为了繁衍而需要更多的营养,便吃了雄性。
有的雌性因为体力不够并不能交配生育下一代,仍然会散发气味,吸引雄性过来,直接吃了他。
三、孔雀――诱惑和欺骗
雄性通过展露、抖动自己的羽毛,吸引雌性。
如果雌性被吸引过去,并进行交配,雄性便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表示自己的成功。而其他雌性也会过来看是什么样的雄性,有多漂亮。
有些雄性没有通过羽毛吸引成功,他们便假装成功了,发出胜利的声音,把雌性骗过去交配。
动物们的交配有时也是计谋的胜利,这一点上和人其实没什么两样。
1、雄性土拨鼠用脸对峙简直像在kiss,其实是大打出手的前奏。而里斯比也在它们争风吃醋时取得了六小时三只这个很不错的成绩,因为它的交配期一年仅有一天中的这宝贵的六小时。这一行为既能增加怀孕机率又能增加幼崽存活概率,虽然对它自身健康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2、以雄性掉脑袋为代价的螳螂交配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这一行为能增加40%的生育能力、产下最优质的卵。螳螂中的欺诈犯无疑要属澳洲芽翅螳螂了,即使它不适合产卵,也会诱惑来雄螳螂,并不交配就吃掉来补充自身营养,以保证以后后代的健康强壮。
3、对于群居的缟獴,近亲繁殖成了后代羸弱、短命的最直接原因,解决它的办法就是想办法挑起战争,趁乱和身处敌方的情人交配
4、100:1,这个数字足以让雄蜂们决一生死,只有最强者才能延续基因
5、对于鸟类,除了强壮的身体还要有美丽的外貌(羽毛)。而想要赢得胜利,有时需要假装已取得胜利来欺骗他人(雌鸟),有时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寿命等到老二翻身做老大的那天。
对于动物纪录片,我觉得点有两个:1.审美意义上的赞叹。太好看了~2.最基本的生存公理。我们对动物的理解不深,所以观察到的都是作为生物生存的基本公理。
关于《你这个坏怂》,在其他剧评里有总结,分别出现了哪些哪些生物。所以我打消了总结的念头。先晒一波图吧~
标注一下我印象深的点:
1.雌性土拨鼠在允许交配的时间内有二选择:一,只与一位雄性交配,但是受孕几率降低;二,与多只雄性土拨鼠交配,但是由于不移动,被天敌吃掉的几率增大。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冲突,自身存活/繁衍使命。而就目前所知,动物们都是以繁殖种群为第一目的。
2.螳螂故事。“吃掉配偶,雌性会增加多达40%的生育能力”。“雌性的澳洲芽翅螳螂会释放费洛蒙来吸引雄性,吃掉它,这种性欺诈可以补充能量,以便和下一个到来的雄性交配。”(有一种兰花螳螂长得好漂亮!但是忘记截图了呜呜呜)结合我今天刚刚看的玲玲的视频(真的值得全文背诵),因为雄性没有生育价值,所以雄性是可以被牺牲的那一方(人类世界体现在打仗时男性上,女性作为被掠夺的资源。)。
3.缟gǎo獴为了获取更加优质的后代,需要基因多样性,所以雌性需要与别的种群的雄性交配。为此,雌性会挑起种群间的战争,以便找到机会和罗密欧私会。
4.道森蜜蜂,雄性蜜蜂:雌性蜜蜂=100:1。只要雌性蜜蜂一露出地面,就有一对雄性蜜蜂上去争夺。有时甚至会导致雌性死亡。凸显“只有最强壮的才能将其基因延续下去”。但是这样的性别比例真的是让人瑟瑟发抖。
5.雄孔雀会“故意发出求爱成功的鸣叫来假装受欢迎,以此吸引雌孔雀”。
6.长尾侏儒鸟。两只雄鸟:老大和老二双人舞吸引雌鸟交配。雌鸟会与老大交配。老二只是做陪(忠实的后援,几乎花了半辈子去辅助老大吸引雌鸟,从而增加舞台的名气)。但是当老大死后,老二摇身一变成为新老大,集成原来所有的名气。
7.斑鬣liè狗,一般一胎两只,食物短缺时母亲奶水不足。一只建立统治地位,它会赶走另外一只(弑亲)。而母亲也默认这种竞争方式,两只都死不如保住一只。(有只叛逆的幼崽意味着整个族群有了未来。)
8.两栖蚓螈新生儿会吃掉母亲的皮肤,黑蕾丝蜘蛛会吃掉它们的母亲。
8.巴巴里猕猴(欧洲仅有的灵长类动物)。母系氏族,相对和平,社交策略常常比武力管用。两只雄性之间关系的缓和会通过失败者抢走小猴,把它献给胜利者。然后达成调解,失败者把幼崽归还。
楔喙鸟为了躲避竞争,直接在花朵根部打洞吸取花蜜。科学家称为“违背与植物的交易”。
自相残杀的希腊纳克索斯小岛的壁蜥。
发现有一位豆友做了非常完善的记录,而我自己的截屏好像只有第一集(可能被我删掉了),所以不再叙述啦~
接下来谈谈中文配音啦。现在人(没错就是我)的骄傲就是学了英语的话,看电影啥的只考虑英文版,中文配音版不屑一顾。《你这个坏怂》也是可以套用过来。虽然是冲着琮爷去的,刚开始还是去听了几分钟的原版,然后觉得“啊!(声音一般,不是好听的那种)我可以放心地去听中文配音了!”。然后到了中文配音版,弹幕就明显少很多。(虽然我只开了三行弹幕)。还在弹幕看到很多琮爷粉丝。琮爷的声音很扎实(不飘不空),很稳。很棒!纪录片配音的后辈力量!
中情局律师 第二季
主要目标
阿穆的生存之道 第二季
大西洋帝国 第三季
星期五晚餐 美版 第一季
人设骗局 第一季
一部犯罪悬疑类剧集,由英国BBC制作,由罗伯特·...
播放指数:943℃
椰子蟹(澳大利亚 圣诞岛)被称为蟹中猎犬的“偷盗者”
鼠兔(加拿大)住在山洞吃花吃草还懂防腐的“小龙女”,在冬天到来之前会来回奔波上万次储存自己体重180倍的食物。当然也有擅于偷窃的同类们,更惨的是还会遇到游走在山间的草食动物,emmm~那么只能擦把脸继续奔波了,爱笑的鼠兔才是好鼠兔。。。^^
恒河猴(波多黎各) 辅修过心理学的灵长动物
老虎(印度)诡计大师 鹿的眼睛只看得到蓝色和绿色,老虎利用橙色的皮毛延缓了被鹿发现的时间,争取到大约7米的绝对优势
论敏捷、麻痹对手、制造纷扰进行捕食,豹变色龙(马达加斯加)、鸡心螺(澳大利亚大堡礁)、长尾鲨都是个中好手(##晴天白羊修改##)
比起华丽的伪装术比如非洲藤蛇伪装成树枝骗取食物,夏威夷食肉毛毛虫伪装成树叶捕食苍蝇,兰花螳螂伪装成一朵花捕食蝴蝶。。。跳蛛(澳大利亚昆士兰热带雨林)利用仿蚁术骗过绿蚁的攻击,吃掉幼虫。蚂蚁群靠化学气味分辨同类,跳蛛如何躲过筛查呢?原来雌性跳蛛把卵产在蚁穴,孵化后的跳蛛从小就吃幼蚁为生,逐渐有了蚂蚁的气味,相当于带着金库钥匙抢银行,从此便可混淆视听来去自由肆意掠夺
有时候自然界获取食物也要靠互相合作。飞龙蜥蜴和狮子会达成协议,一方提供食物,另一方则提供服务,互惠互利。
但也有不遵守契约的,侏隼(南非卡拉哈里沙漠南部威弗维尔)精于捕猎却不擅筑巢,为了迎接新生鸟不得不和群居的织巢鸟“合作”。侏隼霸占织巢鸟的巨型“豪宅”鸟巢,提供织巢鸟无法拒绝的保护,替它们赶走狐獴和眼镜蛇的骚扰。看似拥有了贴身保镖,但当食量巨大的侏隼幼鸟出生后,成年侏隼为了就近取食,也会偶尔撕毁契约,把织巢鸟的幼鸟抓走喂自己的孩子。如果没有把握好度,织巢鸟会抛弃“豪宅”远离恶邻。
(厄瓜多尔)绿紫耳蜂鸟好斗、盘尾蜂鸟敏捷、紫喉林星蜂鸟体型娇小善用巧计模仿蜜蜂振翅声去干其他蜂鸟,这些鸟儿们至少都遵守着与植物花朵件的协议,吸取花蜜,帮助授粉。但楔喙(xie hui)鸟为了躲避竞争,趁其他蜂鸟你争我夺时,直接在花朵根部打洞吸食花蜜,没有帮助授粉。科学家称此违背与植物的交易,公然逃避责任的举动为花朵盗窃。
鼠狐猴(马达加斯加)不但在夜晚舔食猴面包树花蜜,还把真正的授粉者大鹰蛾抓走吃掉,好在舔食花蜜时,自己也成了授粉者,当它爬上另一颗树上舔食花蜜时,才算将功抵过
除了诡计和偷窃,还有一些动物会采取暴力获得食物
不同族群的黑猩猩(乌干达)会利用恐吓震慑甚至斗殴扩大领地抢夺食物,这应该是最早的帮派之争了吧~
除了族群争斗,也有各自为战的。壁蜥(希腊纳克索斯小岛)是大陆上爱琴海蜥蜴的数十倍之多,由于生活在特殊的贫瘠环境,研究者惊恐地发现壁蜥的胃里都是同类的尾巴组织和指头碎块,自相残杀使它们进化得更大更强,除掉对手获得食物。
葵花凤头鹦鹉(澳大利亚悉尼)具有解决问题以及信息共享的“捣蛋鬼”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使得它们在人类生活环境中找到食物和栖息地
石貂(中欧卢森堡)为了得到食物,天不怕地不怕地潜入城市,变身汽车杀手。研究者发现多发期在春夏季,经过研究推测石貂为了独占交配对象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一些外来石貂会通过尿液和粪便做记号,挑战当地石貂的领地,当地石貂发现后会暴怒,以损坏标记物品作为警告和发泄,于是容易移动的汽车很自然就成为了它们的战场,所以它们貌似在汽车修理工那里非常受欢迎^^
拳击蟹(以色列红海),为了躲避捕食者,这种小螃蟹会用两只蟹钳抓起剧毒的海葵当作拳击手套击,每击打一下,海葵就排出一根蛰刺最终赶走对方。为了控制能海葵会长到大于自己5倍的体积,拳击蟹让海葵挨饿,或者将海葵撕成两半。。。
三指树懒(巴拿马中美洲热带雨林)行动缓慢,为了躲避天敌,用自己皮毛上飞蛾的尸体和粪便提供营养,长满绿色的霉菌藻类当成伪装,所以它们应该是最不喜欢洗澡的动物了吧。。。
鹰蛾毛虫伪装成蛇,苔藓竹节虫假扮植物,叶海龙和叶尾壁虎都能通过伪装,隐身于众目睽睽之下骗过天敌
鼓腹巨蝰kui2声(南非),携带剧毒的它居然有40多种天敌,比如獴、猫鼬和蜜獾(嗯,就是“平头哥”),鼓腹巨蝰进化出一种化学物质掩盖自己的气味,让自己穿着“隐形衣”捕食和躲避天敌
寄居蟹(英国) 由于没有进化出属于自己的蟹壳,必须挑选贝壳当庇护所。随着持续长大,必须不断“搬新家”。由于合适的“房源”难以保证,它们会侵略自己的同类,强取豪夺,把原业主生生拖出贝壳甩出,光速占领“新房”,失败的原业主就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蟹了~
条纹卡拉鹰(南美洲海岸福克兰群岛) 每只成年鹰都有自己的掠食领地,闯入者必会遭到残忍的驱逐。暂时没有领地的年轻条纹卡拉鹰会用独特的叫声团结起来计划叛乱,成年鹰无法赶走所有的幼鹰,在饱餐一顿后继续回到领地边缘游荡直到度过艰难的青年时期~
团体协作是很多动物的制胜法宝,而团体中的C位是首领,他们会得到更多的食物和配偶。
黑猩猩(非洲丛林)雄性黑猩猩通过打架、炫耀力量和欺负弱小来争夺或维护自己的团体地位,从而保证和繁殖力最强雌性的优先交配权,孕育更多的后代。
总结:看起来是把BBC近期各地项目中的一些零碎片段剪成了一个系列,观赏起来没有深度研究和拍摄单一动物来的尽兴,可以看作是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进化出的一些“恶习”汇总。然而对于人类来说,这些都是九牛一毛吧。。。
一、雌性古式土拨鼠――出轨
一年只有40个小时可以进行交配
为了确保后代的存活率,她们在这40个小时里,尽可能多的和雄性交配。
完成第一次交配后,第一只雄性会在洞口守护她,而第二只出现,两只雄性开始打架。第三只偷偷再和雌性土拨鼠交配~这样可能会有三只雄性和她交配。
二、祈祷螳螂――杀夫
雌性通过散发气味吸引雄性进行交配,交配结束,雌性为了繁衍而需要更多的营养,便吃了雄性。
有的雌性因为体力不够并不能交配生育下一代,仍然会散发气味,吸引雄性过来,直接吃了他。
三、孔雀――诱惑和欺骗
雄性通过展露、抖动自己的羽毛,吸引雌性。
如果雌性被吸引过去,并进行交配,雄性便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表示自己的成功。而其他雌性也会过来看是什么样的雄性,有多漂亮。
有些雄性没有通过羽毛吸引成功,他们便假装成功了,发出胜利的声音,把雌性骗过去交配。
动物们的交配有时也是计谋的胜利,这一点上和人其实没什么两样。
1、雄性土拨鼠用脸对峙简直像在kiss,其实是大打出手的前奏。而里斯比也在它们争风吃醋时取得了六小时三只这个很不错的成绩,因为它的交配期一年仅有一天中的这宝贵的六小时。这一行为既能增加怀孕机率又能增加幼崽存活概率,虽然对它自身健康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2、以雄性掉脑袋为代价的螳螂交配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这一行为能增加40%的生育能力、产下最优质的卵。螳螂中的欺诈犯无疑要属澳洲芽翅螳螂了,即使它不适合产卵,也会诱惑来雄螳螂,并不交配就吃掉来补充自身营养,以保证以后后代的健康强壮。
3、对于群居的缟獴,近亲繁殖成了后代羸弱、短命的最直接原因,解决它的办法就是想办法挑起战争,趁乱和身处敌方的情人交配
4、100:1,这个数字足以让雄蜂们决一生死,只有最强者才能延续基因
5、对于鸟类,除了强壮的身体还要有美丽的外貌(羽毛)。而想要赢得胜利,有时需要假装已取得胜利来欺骗他人(雌鸟),有时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寿命等到老二翻身做老大的那天。
对于动物纪录片,我觉得点有两个:1.审美意义上的赞叹。太好看了~2.最基本的生存公理。我们对动物的理解不深,所以观察到的都是作为生物生存的基本公理。
关于《你这个坏怂》,在其他剧评里有总结,分别出现了哪些哪些生物。所以我打消了总结的念头。先晒一波图吧~
标注一下我印象深的点:
1.雌性土拨鼠在允许交配的时间内有二选择:一,只与一位雄性交配,但是受孕几率降低;二,与多只雄性土拨鼠交配,但是由于不移动,被天敌吃掉的几率增大。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冲突,自身存活/繁衍使命。而就目前所知,动物们都是以繁殖种群为第一目的。
2.螳螂故事。“吃掉配偶,雌性会增加多达40%的生育能力”。“雌性的澳洲芽翅螳螂会释放费洛蒙来吸引雄性,吃掉它,这种性欺诈可以补充能量,以便和下一个到来的雄性交配。”(有一种兰花螳螂长得好漂亮!但是忘记截图了呜呜呜)结合我今天刚刚看的玲玲的视频(真的值得全文背诵),因为雄性没有生育价值,所以雄性是可以被牺牲的那一方(人类世界体现在打仗时男性上,女性作为被掠夺的资源。)。
3.缟gǎo獴为了获取更加优质的后代,需要基因多样性,所以雌性需要与别的种群的雄性交配。为此,雌性会挑起种群间的战争,以便找到机会和罗密欧私会。
4.道森蜜蜂,雄性蜜蜂:雌性蜜蜂=100:1。只要雌性蜜蜂一露出地面,就有一对雄性蜜蜂上去争夺。有时甚至会导致雌性死亡。凸显“只有最强壮的才能将其基因延续下去”。但是这样的性别比例真的是让人瑟瑟发抖。
5.雄孔雀会“故意发出求爱成功的鸣叫来假装受欢迎,以此吸引雌孔雀”。
6.长尾侏儒鸟。两只雄鸟:老大和老二双人舞吸引雌鸟交配。雌鸟会与老大交配。老二只是做陪(忠实的后援,几乎花了半辈子去辅助老大吸引雌鸟,从而增加舞台的名气)。但是当老大死后,老二摇身一变成为新老大,集成原来所有的名气。
7.斑鬣liè狗,一般一胎两只,食物短缺时母亲奶水不足。一只建立统治地位,它会赶走另外一只(弑亲)。而母亲也默认这种竞争方式,两只都死不如保住一只。(有只叛逆的幼崽意味着整个族群有了未来。)
8.两栖蚓螈新生儿会吃掉母亲的皮肤,黑蕾丝蜘蛛会吃掉它们的母亲。
8.巴巴里猕猴(欧洲仅有的灵长类动物)。母系氏族,相对和平,社交策略常常比武力管用。两只雄性之间关系的缓和会通过失败者抢走小猴,把它献给胜利者。然后达成调解,失败者把幼崽归还。
楔喙鸟为了躲避竞争,直接在花朵根部打洞吸取花蜜。科学家称为“违背与植物的交易”。
自相残杀的希腊纳克索斯小岛的壁蜥。
发现有一位豆友做了非常完善的记录,而我自己的截屏好像只有第一集(可能被我删掉了),所以不再叙述啦~
接下来谈谈中文配音啦。现在人(没错就是我)的骄傲就是学了英语的话,看电影啥的只考虑英文版,中文配音版不屑一顾。《你这个坏怂》也是可以套用过来。虽然是冲着琮爷去的,刚开始还是去听了几分钟的原版,然后觉得“啊!(声音一般,不是好听的那种)我可以放心地去听中文配音了!”。然后到了中文配音版,弹幕就明显少很多。(虽然我只开了三行弹幕)。还在弹幕看到很多琮爷粉丝。琮爷的声音很扎实(不飘不空),很稳。很棒!纪录片配音的后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