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格洛丽亚·斯泰纳姆DonnaHowardJohnSeagoBrigitteAmiriTroyNewmanColleenMcNicholasLindaGreenhouseTomDavisFayeWattletonEleanorHolmesNortonTanyaMelichCurtisBoydCarolTobiasSarahWeddingtonSamLeeRandallBalmerSamuelAlitoHarryA.
类型:纪录片记录导演:里奇·斯坦恩安妮·桑德博格 状态:HD中字 年份:2018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30325822热度:621 ℃ 时间:2024-08-13 18:36:18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在新冠初期蔓延美国的时候,其国内也有过防疫政策的“自由派”和“政府派”之争。有个网上的meme,写说“human right,human left”。意指如果强调自由的人权,大家还是随意上街随意戴不戴口罩的话,那就人命就没了。后来加拿大也发生了货车司机起义事件,抵制政府要求货车司机接种新冠疫苗的防疫政策。这些声音都被视为在covid疫情中,北美更加“human right”的信号。
但是在堕胎议题上却好像完全反过来了。
堕胎应该是妊娠者(女性)的身体自由,还是为了保护腹中胚胎生命而必须废止的“死刑”?前者的立场是human right(pro-choice),后者是human left(pro-life)。美国为此分裂,但好像站台后者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大。
这个议题重新翻出水面是因为今年5月2日的politico独家报道泄露了一份美国最高法院决议草案。草案将推翻此前最高院将堕胎视为女性自主选择的权利受到宪法保护的判例。给各州通过加码、甚至废止堕胎的法律移除阻碍。由此热点,重新翻出这部2018年出品的关于美国堕胎议题历史的纪录片来看。片子本身线索和叙事都挺乱的。看完之后做了一些延展阅读,整理笔记如下。
20世纪60年代,堕胎在美国很多州都是非法的。女性不得不去到地下诊所,或者付费前往国外举行堕胎手术。地下诊所的堕胎执业者也要冒着极大的风险。
改变这种非法状态的是70年代的罗诉韦德案,最高院裁决妇女是否继续妊娠是受到宪法保护的权利。自此,各州女性可以“合法”接受堕胎手术。但是反堕胎群体(大部分是宗教性群体)并没有停止抗议活动。他们甚至策划了多起针对堕胎诊所的恐怖活动,爆炸,枪击。一位声名远扬的堕胎手术医师最终在教堂被枪击身亡。反堕胎群体以自己迫使多少家堕胎诊所关停而引以为傲。
90年代,又一起打到最高法院的判例,卡西案(Planned Parenthood v. Casey)又给堕胎权增加了一些桎梏。各州可以给堕胎增加一些限制性前提条件。影片中提到的诸如需要在手术24小时前给该妇女看到超声波照片,医生必须向她说明图像的内容。
片中还浓墨重彩地记述了2013年,德州准备通过一个针对堕胎更严格的法案(禁止孕20周之后的堕胎)时,州议会民主党议员Wendy Davis通过filibuster(冗长辩论)的方式阻碍了这一法案的通过。如果不是查了衍生资料,光是看片子非常难理解那个场景。因为片中Wendy说“根据法律,你不能喝水,不能倚靠在凳子上,不能有任何的休息,更不能离开房间去洗手间”,因此她特地穿上了运动鞋,带上了导尿管来应对这一天。后来去查了filibuster才理解为何如此……又学了比较政治制度的一课。惭愧,还是政治学背景出身,却从来没有听过这个词。
影片的最后依旧是两派民间组织都在不懈努力如何影响立法,主要是通过影响最高院的判决。而最主要的,就是针对罗诉韦德案判例的解释。
片中还很有意思的一点讲到这个议题是如何被政治化,以及最后成为共和党的“政治正确”(即共和党必须反对堕胎)。
这个议题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政治议题”,而是被一个共和党的strategist在1980年代里根上任期间成功政治化并成为煽动政治运动和给共和党拉票的议题。
我粗浅的理解,堕胎议题在共和党的政治光谱里本来就具有张力。作为经济自由派,共和党应该是pro-choice的,但是作为宗教保守派,共和党又是pro-life的。那为什么pro-life会取得压倒性胜利成为共和党的政治正确呢?为了选票。因为pro-life的基督教福音派选民是共和党的票仓。得之,得胜。因此片中剪了里根、老布什、甚至被成为共和党中最non-religious的川普,在竞选过程中对堕胎问题的立场横跳。从pro-choice 或非明确表态,到选举后期,甚至上台之后,都反水成了pro-life的支持者。
题外话
4月22号人民日报一个爆款视频,封面标题是“中国航母,‘三胎’安排”,看得人汗毛立起。结合上海近况,几个朋友就在讨论起什么情况下你会润。我心里想说,不允许堕胎,甚至更进一步不允许避孕的时候。
想到这里立刻哂笑了自己两点:一是上述政策的反面,不允许生育,必须堕胎或节育,已经实实在在写在历史书里了。所以上述政策在未来会发生,并非不能想象。也许只是时间早晚。二是,行,那就要润,但抬头一看,大西洋彼岸可能会更快发生“不允许堕胎”的政策呢。
笑一下算了,能往哪儿跑呢。
女性没有控制自己身体,特别是妊娠的自由,就是使女的故事。发生在哪儿,哪儿就是极权社会。
参考资料
Roe v. Wade, 410 U.S. 113 (1973)
https://supreme.justia.com/cases/federal/us/410/113/
美国宪法保护女性选择是否继续妊娠的自由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protects a pregnant woman's liberty to choose to have an abortion without excessive government restriction. The decision struck down many U.S. federal and state abortion laws.
Planned Parenthood v. Casey, 505 U.S. 833 (1992)
https://supreme.justia.com/cases/federal/us/505/833/
保持了罗诉韦德案中确认的堕胎自由,但是改变了对该项权利进行限制的标准。州政府可以对堕胎施加一些“过分的”阻碍条件,诸如等待期、父母知情同意、伴侣的知会等。
In a plurality opinion, the Court upheld a right to have an abortion that was established in Roe v. Wade (1973), and altered the standard for analyzing restrictions on that right, crafting the undue burden standard for abortion restrictions.
Dobbs v. Jackson Women's Health Organization is a pending U.S. Supreme Court case about the constitutionality of a 2018 Mississippi state law which bans most abortion operations after the first 15 weeks of pregnancy. Lower courts have prevented enforcement of the law with preliminary injunctions. The injunctions are based on the ruling in Planned Parenthood v. Casey, which prevents states from banning abortion within the first 24 weeks. Oral arguments before the Supreme Court were held in December 2021, with a final decision expected by late June or early July 2022.
On May 2, 2022, Politico published a leaked draft majority opinion by Justice Samuel Alito. It would overturn Roe v. Wade and Casey, eliminating federal involvement and leaving the issue to be determined by the states. The Court confirmed the document's authenticity, but said tha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 decision by the Court or the final position of any member on the issues in the case".[1]
filibuster
A filibuster is a political procedure in which one or more members of a legislative body prolong debate on proposed legislation so as to delay or entirely prevent decision. It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talking a bill to death" or "talking out a bill"[1] and is characterized as a form of obstruction in a legislature or other decision-making body.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3/jun/26/texas-senator-wendy-davis-abortion-bill-speech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美国这么多总统同时参演了一部片子。
从现任特朗普,到奥巴马、克林顿、小布什、布什,乃至里根。
是不是有点诧异?
但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部纪录片,或许会释然很多。
这些总统的出现跟纪录片里要讲的一桩法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
《罗诉韦德案》
豆瓣评分 8.0
网飞出品,纪录片通过大量历史素材和当事人的讲述,客观地呈现了一个困扰美国社会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问题——女性堕胎是否合法。
讲这部纪录片之前,我们先来温故一部电影。
《革命之路》,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斯莱特继《泰坦尼克号》之后的再次合作。
二十世纪五十年的美国,经历着二战后的经济复苏和思想变迁大动荡。
看过这部电影的你一定还记得女主角为了去往巴黎迎接新生活,从此改变婚姻现状,最终选择自己堕胎而死于大出血。
胖温也因为该电影获得金球奖最佳女主角,领奖现场深情表白小李子。
我想说的得是,女性自己动手为自己堕胎的现象在美国十分普遍。
1857年,美国医学协会为排除竞争,展开了一场肃清运动,使堕胎成为非法。
在宗教界,天主教徒和新教原教育旨主义者们认为,堕胎是邪恶的,堕胎就是谋杀。
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女性解放运动让堕胎议题成为焦点。
1973年,围绕这一议题,美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其影响被美国人视为第二次内战,这就是“罗诉韦德案”。
这也是纪录片《罗诉韦德案》叙事的核心基础。
1972年,德克萨斯州两个年轻的女权主义者萨拉·威丁顿和林达·科菲试图挑战当时的堕胎政策。
她们选中了一个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而希望堕胎的21岁女子诺玛·麦科威。
三人与辩方律师一起出现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联邦法院,诺玛化名为简·罗(Jane Roe),当时韦德(Wade)是达拉斯县的检察官,所以这个案子被称为罗诉韦德案(Roe v.Wade)。
几经周折,这个案子最终上达到了美国联邦高院。
他们要面对的法官,是九个中老年男性。
那是一个保守的法庭,这个法庭有四名尼克松任命的法官,他们的存在使这个法庭成为了近代最保守的法庭。
但那时堕胎还不是党派问题,而是医学问题、社会问题。
最基本的问题是,未出生的胎儿是不是个人?
萨拉回忆当时的场景,
1973年1月22日,美国联邦高院最后以7比2的表决,确认由妇女决定是否继续怀孕的权利受到宪法上个人自主权和隐私权规定的保护,这等于承认美国堕胎的合法化。
罗的判决表明,女性有权利在最初的两个孕期终止妊娠,州政府有权在第三孕期禁止堕胎,除非需要保护孕妇的生命。
如果没有这个法案,想要堕胎的女性就会成为罪犯。
所以国内那么多青春片里的偷尝禁果,然后去医院堕胎的场景,换成国外电影就变成了如果把孩子生下来以及生下来之后该怎么办。
电影《朱诺》就用相对诙谐的手法,探讨了堕胎所引发的女权主义话题。
高中女生朱诺在某一天决定和她的男朋友布里克偷尝禁果共赴巫山,然后她怀孕了。
堕胎禁令导致她只能选择生下这个孩子。
她必须为这个孩子找到愿意收养的家庭,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视角转回到现实社会中,就远没有电影中那般轻松了。
《罗诉韦德案》纪录片更多的篇幅是在讲,自打罗诉韦德案生效后,更多的团体想要通过各种手段推翻这条法案,甚至是很多州县在执行过程中增加诸多门槛和条件。
“罗诉韦德案”给了美国妇女堕胎权,也给了美国社会一个分裂点,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为激烈的辩论。
自堕胎合法化后,支持生命权的反堕胎人士就一直试图来推翻这一决定。
反堕胎的各式各样“保护生命运动”和支持堕胎的捍卫女权团体对此争论不休。
美国的堕胎医生变成风险度最高的职业之一。
堪萨斯州的小镇科尔比,如果要堕胎得开数百里车到最近的堕胎诊所,还要穿过抗议人群,而那个诊所曾被放火烧过、炸弹炸过。
南达科他州,在仅有一家能够实施堕胎手术的诊所上班的几位医生,出没就像间谍一样,都是乘飞机飞过来上班,一个月做30多个手术,绝不敢留下来过夜,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据统计,美国有86%的郡没有堕胎医师诊所,而高达91%的堕胎是在很容易就成为攻击目标的诊所进行的,四分之一的人必须远行至少50公里去做手术。
反堕胎人士打着“亲生命”的旗号,用威胁堕胎医生的方式,来减少提供堕胎服务的诊所,效果真是显著。
1982年,美国有近3000家提供堕胎的医院和诊所,1996年只剩2000家。
但事实是,在美国,大概有四分之一的女性有堕胎经历,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却要为此挣得合法的权益。
这听起来很可笑,现实让人真的心酸。
女权主义者喊叫着——你有权利决定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宗教。
这让宗教界为之愤怒。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拯救今天被判死刑的无辜儿童”
《圣经》说:「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被人所流,因为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
因此,无论是替孕妇进行人工流产的医生,抑或是其他非专业人士令胎儿死掉,神肯定会讨他流人血的罪。
1994年,反堕胎激进分子,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牧师保罗·希尔在佛州布里顿医生的堕胎诊所外,用霰弹枪打死了布里顿医生及其助手巴雷特。
他和他的拥护者认为他的行为完全符合《圣经》的教义,并愿追随他的行为。
在此案审理期间,多名参与此案审理的佛州官员接到了恐吓信,有的信中甚至还夹带着步枪子弹。
2003年9月3日保罗·希尔成为因杀害堕胎医生而被处以极刑的第一人。
《权力的游戏》里大麻雀让善用权谋的王后瑟曦遭受重创,这也映射现实的西方社会体系,教会权力有时高于政府制度。
2009年5月31日,堕胎医生乔治·蒂勒在参加宗教活动时被反堕胎人士枪杀,此举引发激烈讨论。
关于堕胎话题在美国的分裂态度,让政客们嗅到了机会主义的来临。
里根和布什在任州长时坚定支持堕胎法令。
但是,在参加总统竞选后却坚决反对堕胎,变成了亲生命者。
他们都因此获得了宗教人士的支持,并最终获得了选举胜利。
而特朗普的极端言论让所有支持堕胎的女性都感到了恐慌。
《美国恐怖故事》第七季里,毫不掩饰地表达了特朗普的一些言论观点与邪教无异。
特朗普的上台让LGBT群体、年轻女性、黑人都产生了巨大的不安全感。
围绕堕胎合法与否,45年来争议从未停歇,美国的堕胎问题并没有因此更好或者更坏。
观点两极分化,不少人呼吁完全推翻"罗诉韦德案"的裁决,全面禁止堕胎。
而女权主义者同样在不懈的发声和斗争。
撇开宗教和政治,女性堕胎与否原本是个可以被探讨,但不应当上升到法律层面的议题。
怀孕不同阶段,因为不同原因选择堕胎,本身就应当是女性的个人选择。
但将问题诉诸道德层面、宗教层面甚至犯罪层面,无异于让女性将个人选择权和对身体的控制权交给他人。
这可以看成是现代文明的倒退,或者当权者(无论政府还是宗教)对女性势力崛起的畏惧,是想要对女性再次实现全面控制和打压的别有用心。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PUA是,辽宁女德事件也是。
好不容易在男权社会中挣得一丝喘息机会的女性,要斗争的道路还有很长。
而有意思的是,罗诉韦德案的原告诺玛·麦科威,在一个反堕胎的牧师的影响下,其信仰和心灵就此发生转变。
此后,她又成立了一个“不再柔”(Roe NoMore)的组织,对堕胎女性和进行反堕胎教育。
1998年,她出版了一本书《被爱征服》,专门讲述她从一个堕胎合法化象征标志如何转化为一个反堕胎分子的经历。
宗教真是太疯狂了!
文章中提到的所有影视剧,在后台回复片名,即有资源。
我一直认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判断,那些大声嘶吼的不一定正确,那些沉默的很多时候却是有道理。
我是坚定的支持 #女性拥有自主决定是否生下腹中婴儿的权利#
首先: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自己的,自己拥有控制自己身体的权利,如何除自己之外的人干预我,这是最基本的个人权利。 女权主义其实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而已,女权既是平权。
只不过在很多时候,把支持堕胎和支持女权主义关联起来了。
堕胎是具有可理解的原因的:
1 很多怀孕的现象是因为意外怀孕,那么生子会影响个人的人生乃至生命过程。对于贫民窟的妇女来说,一个怀孕,甚至都没有到出生那一步可能对整个的家庭都是毁灭的,因为没有能力去养活其他家庭成员。 对于一个高中生,意外中标的情况也会有发生,那么这样的意外怀孕直接会毁了这个人的人生。
2 胎儿的先天性疾病问题,为什么现在要做做唐氏筛查,为什么要查遗传性疾病。因为胎儿在腹中的时候,很有可能就已经存在着可以知道疾病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婴儿的出生,不会给任何人,包括婴儿自己带来任何好处。留下的全部是痛苦。
3 几种极端情况下怀孕:因为被强奸怀孕,这种情况其实在西方,特别是南美出现的很多。这样婴儿不仅仅给女性带来痛苦,而且胎儿的未来根本没有保全。 还多女性存在本身的疾病,或者身体情况,根本不具备条件生育,生育对她们来说有生命的危险。
4 不仅仅要支持堕胎,而且要提供官方,有保障的堕胎条件。 晾衣架---这是地下黑诊所最常见的堕胎工具,在没有消毒,没有防护,没有任何的保障的情况下,堕胎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所以说不仅仅说要支持堕胎,而且要支持健康的堕胎。
为什么有很多人反对堕胎:
1 宗教原因 我无意批判任何宗教,但是宗教很多时候会给人设置教条,告诉你只能这样做,告诉你不能那样做。因为这样的话,宗教的权威性就显示出来了。而且他们会有一堆的书籍和一群的人对这个书籍仔细的研究,仔细的诠释。 宗教习惯性的用教义约束控制人,而反对堕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完美把万物由主创造,生命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堕胎刚刚好和宗教教义完全的抵触了。 另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 宗教认为,人的生死是神控制,人自己是不能管生,而且也不能管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自杀在基督教里面不能叫教会墓地的原因。
但是人是自由的,人本身和万物并无区别,为什么需要一个宗教告诉我说:你很神奇,你是我的,你必须听我的。
2 继续宗教的原因: 宗教的原因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煽动了极大的一群人,将宗教的教义吸入之后,来诋毁,伤害,控制其他的人。 这也就是在纪录片中讲述的 多个计生所的医生被枪击,计生所被安装炸弹。而这些行凶的人都是宗教狂人份子。
3 政治原因:当选民有态度的时候,政客就变得摇摆起来了。所有的这些政客为什么从70年代的时候,比现在更加开放的态度。而现在为什么变保守起来了。其实并不是如此,因为现在的反对堕胎更加激进,而这些人群更多,而本身很多政客都是出身于保守势力。---这样的话,为了自己之前的选民,以及为了自己之后的选民。 反对堕胎的收益明显比支持堕胎多得多。
有几点想特别说明的:
1 生命一点都不神圣。人的生命从来都不是上帝造物。如果生命是神圣的,为什么无数次的战争都是打的神的名义,珍惜生命,然后又不停的去浪费牺牲生命?如果生命是神圣的,为什么这次的新冠疫情,富人可以先检测,穷人连申请检测的权利都没有。
一方面大声的说生命神圣,禁止女性堕胎,一方面又视生命如草芥。 ---这不是完全虚伪的么?那些号称神圣的人只不过是选择有时候用神圣,有时候不用而已。
2 政客为了选票任何事情都做得出来,政客是没有共情的。一个高高在上的人,怎么会理解一个贫困的女学生怀孕之后的种种危险呢? 在利益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牺牲的。
3 婴儿生出来之后,就变成了夫妻的责任。如果是福利好的政府,那么你还能够获得足够的补助,但是在大多数的政府之下,你培养一个意料之外的孩子产生的痛苦要大的多。而且你培养出来的,顶多最后也是变成了炮灰,变成了工厂的**
我很想请那些反对堕胎的男人女人想一下:如果把你放到哪个准备堕胎的人的位置,你会怎么样?如果你是一个贫困学生,无辜的被强奸,然后想去堕胎,发现州计生所已经被关闭了,然后自己又没有路费到其他州。。你会怎么样?
其他的细节:
心跳法案,以及根据妊娠时间来对堕胎进行控制。---这其实本质上还是在控制女性的身体,本质上还是认为生命可贵,从有心跳开始就为人了,所以不能堕胎了。
最保守的州 一般是最穷的州,也是宗教气氛最浓,反堕胎最激烈的州。
《 Loving the Bad Man 》 -- 一个极端基督徒被强奸了 ,讲述了一个女青年,被强奸了,然后在一个基督徒的环境下,不仅仅原谅的强奸犯,然后还把孩子生了下来。 ---这个电影本身就是被基督教赞助,然后宣传神的旨意的电影,但是这样的三观简直歪到了天际,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4049703/ 号称: 美帝版《嫁给大山的女人》
有些时候,如果你排除了神的因素,然后从人的角度去思考,事情就变得非常清楚了
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堕胎的年轻话,堕胎的随意化 这才是真正需要我们注意的
在波伏娃的《第二性》中,前两章从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女性生育对其社会地位带来的影响。为了孕育生命,女性变得脆弱,变得易被攻击,变得被动,不得不接受男性所提供的物资和保护。原始时期如此,即便到了今天,在很多家庭中,依然如此。实在让人咋舌的是,今天,美国很多女性竟然连堕胎的权力都被剥夺。
作为女性,不管是否有过生育经验,都能感受到,孕育生命的过程是辛苦却又意义重大的。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纽带带来了一种凝聚力,不论是小家庭,还是大社会,都被这一纽带紧紧联系起来。一个孩子的降生,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幸福,给很多人带来希望。但是,一个意外,可能会完全改变一个女性的生活轨迹,也有可能会给这个因意外而降生的孩子带来不幸。不顾及任何情况,完全禁止堕胎,这种违背个人意愿的做法,难道不是一种反人性的行为吗?难道真的要那些想要堕胎的女性走极端,才能真的解脱吗?
我很不理解,为什么要有这么多人要站出来对别人的子宫指指点点。作为女性,作为子宫的所有者,我们当然有权力选择是否要将一个生命带来这个世界。如果这都要经过他人或者政府的许可,那干脆直接把物化女性明明白白的写在法条中。将堕胎放在人性的对立面,这本身就是一种误导。‘Pro-life’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更好的保护已经出生的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为了那些尚未出生的胎儿争取利益。如果一个婴儿降生之后,保障一应俱全,为什么会
这种‘pro-life’的做法,完全就是以一副‘你什么都不懂,我要替你做主’的嘴脸来支配女性。令人气愤的是,大部分选择‘pro-life’的人,都是和生育没有什么关系的男性。完美的诠释了‘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个道理。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能永远地站在道德高地鄙视他人。这种道貌岸然居然还能让很多人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做出了多么了不得的大事。
努力让自己在思考这件事情的时候保持理性,只是那种受委屈的感觉依然涌上来。本身面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女性就已经夹缝生存,再加上部分女性的意识没有觉醒,更让人对这个大环境感到失望不已。
⚖️里根做加州州长的时候是支持堕胎的,并率先通过州立法案,使得加州成为其他地区女性堕胎的首选之地。但当总统后为了争取连任、支持和资金等与福音派势力联合,里根在堕胎问题上态度大变,口径处处与福音派教义一致。他达到了他的目的,获得选举人票479票——这种程度的大胜简直不可想象。
⚖️老布什做国会议员时大力支持计生(对标pro-choice),甚至被同事调侃为“安全套布什(rubberush)”,但为竞选总统,赢得党内支持,布什变成了比里根还强硬的反堕胎派,直言要推翻Roe v Wade。
在这两位男性总统的选择中,女性权益成为了可以被牺牲而换取其他利益的筹码。
⚖️曾因为被认为是坚定的保守派,表态“我坚决反堕胎”而被任命的第一位也是很长时间内唯一的一位最高法院女大法官奥卡纳,拯救了堕胎法案两次:一次是1989年,投出关键一票,拒绝推翻Roe v Wade,最终5:4延续了女性的堕胎权利,第二次,在共和党当政,新法官被任命专门为了推翻堕胎法案这种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联合另外两位保守派大法官,出具了非常长篇幅的判决,提出undue burden的概念,规定医院只能劝说,不能代替妇女决定,如此绕过了对堕胎权的剥夺。
她在其他议题上也许保守,但一次次站出来捍卫了女性的权益。
If you don’t know to whom you can trust your well-being, you may always choose the w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