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爱情片  »  花束般的恋爱

花束般的恋爱  她和他的恋爱花期(港) / Hanataba mitaina koi o shita / We Made a Beautiful Bouquet / I Fell in Love Like A Flower Bouquet / 爱如花束 恋恋不忘

981人已评分
神作
9.0

主演:菅田将晖有村架纯细田佳央太清原果耶小田切让押井守户田惠子岩松了小林薰韩英惠中崎敏小久保寿人泷内公美森优作古川琴音篠原悠伸八木亚里纱佐藤宽太冈部崇萩原实里福山翔大萩原利久片山友希宇野祥平佐藤玲水泽绅吾穗志萌香

类型:剧情爱情导演:土井裕泰 状态:正片 年份:2021 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豆瓣ID:34874432热度:206 ℃ 时间:2024-08-15 15:00:21

简介:详情  山音麦 (菅田将晖 饰) 和八谷绢 (有村架纯 饰) 因错过尾班车而相遇,在深夜咖啡馆聊起文学、电影和音乐,喜好竟奇蹟地相似,二人瞬间坠入爱河。他们毕业后开始一边兼职工作,一边开始同居生活,更一起养拾回来的街猫,最大...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山音麦 (菅田将晖 饰) 和八谷绢 (有村架纯 饰) 因错过尾班车而相遇,在深夜咖啡馆聊起文学、电影和音乐,喜好竟奇蹟地相似,二人瞬间坠入爱河。他们毕业后开始一边兼职工作,一边开始同居生活,更一起养拾回来的街猫,最大的目标就是维持俩口子的日常。 但时日流逝,不想改变也得改变。他失约于《牯岭街》, 她独赏郭利斯马基黑色幽默。五年盛放,世上唯一的花未必结果,爱情若只如初见。《垫底辣妹》《借着雨点说爱你》导演土井裕泰联同《东京爱的故事》神级编剧坂元裕二,强调真实生活感的浪漫,菅田将晖和有村架纯衬到绝合演,谱出这代最揪心的爱的故事
  • 头像
    redtom

    去电影院看了,感觉很赞,还被送了一张明信片,就是有些细节没有听明白。

    豆瓣影评都看了,特别感谢“落日属羊”,书、游戏、歌曲、台词都挖出来了。

    我后来又去yahoo映画看了一下native speaker们的影评。总结了一下豆瓣影评里没有的,还有一些日本人视角的观点,我觉得有意思,也一并放进了自己写的影评。

    但是有些剧情还是觉得奇怪,特别是絹到底有没有出轨,这在日本网友中也是激烈争论的迷点。我还看有日本Youtuber,言之凿凿地说,自己出过轨,能理解感情不顺利的时候,和其他异性聊天是多么开心。还说什么出轨不一定要上床,精神出轨也是出轨巴拉巴拉的。(网上问卷说,相较于肉体出轨,日本网友对精神出轨更是深恶痛绝)。反正就是各种号称有实证,说絹出轨了。

    这电影我看了第二次之后,觉得女主没出轨。很明显,这是写实风格的浪漫爱情故事。男女主角都是挺理想化的人格设定。他们的生活里,看到过别人的出轨,在这种诱惑面前也有过动摇,但是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坚持的方式。

    电影院送的明信片

    1. 姓名+家庭+烟花+咖啡

    物語は主人公である山根麦(菅田将暉)と八谷絹(有村架純)のモノローグを中心にしてn 新潟から出てきた麦と都内の広告代理店夫婦に育てられた絹 n 東京の生活に不寛容な麦の父・広太郎(小林薫)と、絹の恋愛に対しては寛容だが就職に関しては厳しい父・芳明(岩松了)と母・早智子(戸田恵子) ( dr.hawk さん)

    男主叫山根麦,老家新潟的,老爸不希望他待在东京n女主叫八谷絹,爸妈开广告公司,不反对女儿谈恋爱,但是对她的就业问题很严厉

    絹求职困难期,说了句如果没有工作,家人会很罗嗦,以此为契机,麦提出了同居。麦的老爸说他们家乡的人,只要考虑烟火大会就行了(???很迷惑的想法),说东京的烟火大会太小,让麦回老家。麦不肯,他老爸把之前每个月给麦的5万日元捐给老家烟火大会(???)。因为没了这笔钱,接下来的镜头就是说咖啡只能喝便利店的。我注意到麦就职之后,第三次出现了两人拿着咖啡走的镜头,那会儿拿的好像是星巴克,附和工作后经济压力减轻,还蛮细节的。

    2. 初认识那会儿在聊啥+新刊

    劇中、二人は色んな話をし、色んな感情を共有していきます。小説、映画、お笑い、音楽、風景。(hina_show さん)n そこでやたらめったら2人の趣味趣向、お互いの好きな小説や音楽やゲームの固有名詞が出てくるのだが ( 奥田映二 さん)

    聊了小说,电影,音乐,游戏,搞笑艺人,风景,出现了很多专有名词。

    初认识的时候,聊到一个作者,很久没写新作品了。后来有一幕场景,麦在路灯下等娟打工下班,读的就是这个作者的新刊。再后来,麦说要找工作的时候,其中一个例子也是连这个作者都出新刊了,他也要做出改变。

    3. 花

    さて、その時教えられなかった「ま」で始まる花とは、なんだったのか。劇中ではどんな花か見えませんでしたが、公式インスタグラムで見る限り、白いマーガレットのようです。nまた、旅立ちなどに贈る花としても使われるそうで、その場合の花言葉は「優しい思い出」。そして「私を忘れないで」。 (hina_show さん)

    剧情里有,麦问絹一种花的名字,絹没告诉麦。这个网友说没看到花,但是我看的时候有啊,照片里能看到。这网友翻出来了这花叫 木茼蒿 ,说花语有“勿忘我”的意思。我还真在一个日语网站上搜到了 https://flower-trivia.com/margaret-hanakotoba/ 但是木茼蒿的花语主要是“骄傲、满意和喜悦”。我感觉是因为傲娇所以没告诉。这个网友过度解读了。

    4. 店里排队然后放弃

    第一次看到时候,我就在想特意放这个镜头是要干嘛。二刷看懂了,为后面铺垫,说明麦和娟缺乏交流。分手后俩人一起坐着吃饭,麦说后来自己有吃过那家店(去静冈出差的时候,和上司一起吃的),然后娟说自己也吃过。照理说这个可以成为俩人的话题,毕竟当年一起排队,为了赶新干线才放弃了。可是直到分开才偶然聊起,侧面坐实俩人缺乏沟通。

    5. 朋友

    大学時代、長髪で、コムデギャルソンを着て、全身黒で、バーでアルバイトしてた自由人だった友達も、銀行に就職して人が変わったように真面目になってました。 ( xqo***** さん)

    麦有个女性朋友,大学时候穿 COMME des GARÇONS ,全身黑色。后来去银行工作(看了两遍都没看出来去银行工作了),变得一板一眼了。

    麦有五个出现比较多的朋友,其中有两对情侣。一对还纹了一样的纹身,电车上娟还说如果不是很有自信会走到最后,肯定不会做这样的事。可是这一对分了,男方还喝酒在被窝里挂掉。以参加他的葬礼为转折点,娟和麦认清了俩人已经形同陌路。另一对情侣刻画的少,最后结婚了,参加他俩的婚礼的那天,娟和麦正式提出分手。

    挂掉的朋友也是搞艺术类的,拍照片。他也是才能不被认可,挣不到钱,但是他不肯服输,还鼓励过麦。但是麦终究还是选择了就职。

    6. 麦内定那天娟在联谊

    麦内定的那天,娟正好在联谊。这里要表现的是在求职过程中,俩人已经有隔阂了。麦就职时间耗太长了,镜头里他们当初一个在卧室,一个在客厅准备就职,从画面上看就是被隔开的状态。娟都已经上班了,麦还在搞就职,自己在客厅熬夜,娟默默在被窝里给他加油。所以内定这一幕就是要突出他们的关系开始出现违和的部分。俩人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再也回不到过去。

    7. 絹没出轨

    刺激のない毎日が絹には退屈で、知り合いから誘われたイベント会社に就職し、ワンナイトではあるが浮気してしまう。(直接的な描写はなかったけれど)n浮気した帰りの電車で麦と偶然会った時の絹の表情がなんとも絶妙な気まずさだった。 ( yyy***** さん)

    网友,包括我之前觉得絹和社长有过一次出轨。这个网友说出轨后的絹还在当天的电车上和麦碰到了,说絹当时的表情很赞,把那份尴尬演绎的很传神。网友认为没有直接描写。我之前认为有实证,分手后,娟有问麦,交往期间有没有出轨,麦说没有啊,然后看着娟说了句“え”。

    二刷之后我发现不是这样的。这一幕的前面,也说了,麦的朋友问娟,社长有没有约她(之前她俩聊天的时候,这个朋友建议娟准备道具???额,成人用的)。娟说社长边上很多漂亮妹子的。然后当天在KTV,社长问娟的是去不去吃拉面。娟在电车上还在和社长聊天,内容也很正常,就是拉面店在那里。电车上的尴尬,只是和觉得和别的男人走得近,有点对不起麦。包括后面社长和娟分析恋情就像生鲜,是有保质期的。分手前那会儿也在建议娟要不要走出来,不要让生活在原地打转,这聊天也很正常。最后娟有问麦,交往期间有没有出轨,知道了没有发生自己之前一直担心的情况后,娟露出的是开心的微笑,而不是不自然的遮掩。同样麦也只是搞怪的说了句“え”。下一段会说,娟挺没安全感的,但是她本人和麦一样,对感情还是很珍重的。要是恋爱间就出轨了,那也谈不上什么花束般的恋爱了。所以结论就是娟和社长没什么。

    8. 麦和絹是否投缘+改变与不变

    こういうふうに互いに深く惹かれあって、まるで双子のように共感し合える関係は、たぶん、出会った瞬間が一番美しいんだと思う。 ( KONA さん)n 前半は恋の始まりのドキドキと2人の関係性にほっこりして、でも最初から恋には終わりがあると考えてる絹とずっと現状維持で一緒にいると思っている麦には少しだけズレがあったのかもしれない。 ( yyy***** さん)n 告白の後、好きな言葉を言い合い、嫌いなことを教え合う二人nバールのようなものUNOのルールを挙げる麦に対して、替え玉無料と白いデニムを挙げる絹n抽象的なものと細かいことを言う麦とどちらも限定的なことを言う絹nこの時点である程度の年齢かつ恋愛経験のある人は「別れそう」と感じるかも知れない ( dr.hawk さん)n 社会に出て現実的なことを言う麦だが、そこにあるのは現状維持と言う「はっきりしないものへの憧れ」であるn生活を楽しくするとか、こう言った家庭を築きたいとか、そう言った具体性のないまま「絹と一緒にいたい」一心で金を稼ぎにいくnそうして合わない仕事を辞める絹に対して強く当たり、「自分はこんなに頑張ってるのに」とまるで絹の母のような言葉を絹に浴びせるのである (dr.hawk さん)

    三种观点,一种说刚开始是非常投缘,絹和麦像双胞胎一样有共鸣。一种说恋爱观不投缘,絹最开始就认为恋爱终究会在某一天结束,而麦只想维持现状一直在一起。还有一种说价值观不同,麦比较抽象,絹比较细节,比如俩人结束和另外俩个路人的尬聊,第一次单独去居酒屋,做自我介绍那会儿,每人说喜欢的东西,麦说喜欢撬棍一样的东西(?啥玩意儿),娟说喜欢拉面店的免费加面(娟爱吃面的形象塑造得很丰满,相遇之前有两次娟独自吃面的镜头,独白还在说她关注了手机什么app,和不认识的大叔坐一块儿的时候也是在看那个app,后面和社长也吃过一次拉面)。刚确认关系那会儿,每人说讨厌的东西,麦说了UNO的规则,娟说了白色牛仔裤。dr.hawk さん认为麦工作了之后,嘴上说的是要面向现实的话,实际目的只是想和絹在一起,所以他本质没有变,还是一个抽象的人。反倒是絹,刚开始求职不顺的时候,对母亲的找工作就是泡澡的言论还不屑一顾,但是换了份喜欢的工作就真香了,工作反而很努力。

    我认为不存在恋爱观价值观不投缘。娟是有点缺乏安全感,包括她喜欢的恋爱博主死了令她感伤,她喜欢的句子是“开始是结束的开始”,包括和麦去旅游的时候,一回头发现麦不在了,她紧张,还说不要一声不吭就跑掉(恋爱博主突然去世的带来的心理创伤)。还包括她担心麦出轨变心,见完朋友,回家的时候坐在电车上,还说说不定麦以后会出轨。但是看后面,麦说要工作的时候,娟小声的说还以为生活会一直这样。所以,娟只是患得患失,一方面她有悲观心态,觉得恋爱会有结束的一天,另一方面她也是想一直就这么好好爱下去,可惜她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送了,在俩人赚钱养家的过程中,爱情枯萎了。

    毫无疑问,麦的言行在后面是出现了变化的,包括他上班后,得意地跟娟分享自己最近的有增长人脉。还包括娟的妈妈说过,人生是责任,这句话后来麦和娟吵架的时候,麦自己也拿过来用了。但是麦本质没有变,只是之前的画画工作待遇降到了之前的三分之一,老爸也不给钱,不得不去公司上班。公司还那么多加班,麦的公司一个人撂担子不干了,他上网一搜,居然还是他的老乡,年龄都和他是一样的,这更是触动了他。他知道自己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但是他没有办法。分手后,娟还说以她的工资,付不起那里的房租,可见麦和娟在生活上的经济压力是实实在在的。老乡出事,麦还在公司说一些看上去很鼓舞的话来自我激励,直接被阴阳怪气的同事气了一通。压力大到除了小游戏,别的都看不进去。那会儿还来了一段回忆,他和娟开开心心地趴在床上,吃着零食,一起看书。麦已经很累了,他完全是在靠着对娟的爱,靠着俩人之间那些甜蜜回忆在苦苦支撑。结果麦回家之后,偶然发现娟一声不吭换了工作,还是听上去不太靠谱的,俩人大吵一架,又是心塞的一天。

    9. 谷歌地图

    恋愛は結婚がゴールのように思われることも多い。けどその限りではない。結婚には至らなくても、美しい思い出として、心に、もしくは世界のどこかに断片として(例えばGoogleマップ)、残る恋愛もあるのだ。 ( KONA さん)

    这个网友说谈恋爱不一定要结婚,如果有美好的回忆就行,就像片尾麦在谷歌地图发现了他和絹的美好瞬间,这些美好会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被记录下来。我觉得这里其实是在点题(花束般的恋爱)+呼应片首(麦和同学炫耀自己出现在谷歌地图,回家后感叹自己这辈子还能不能再经历这样让人兴奋的好事)。后来,麦奇迹般地遇到了一个女孩(絹),和她谈了一场花束般的恋爱。恭喜他了,这辈子至少遇到了两次奇迹。

    10. 猫归属

    分手后黑猫归谁养,是靠石头剪刀布决定的。麦出的是布。娟问他为什么,麦说了啥没听明白,好心人请留言告知(评论区有答案了)。剪刀石头布之前出现过两次,是属于麦和娟观点默契的例证之一。

    11. 耳机

    麦和娟都容易出现耳机线乱成一团的情况,默契之一。在一起的第一个圣诞节,心有灵犀的互送了耳机。娟送出去的是黑色的,麦送出去的是粉色线,白色耳机。麦在家工作的时候,戴过一次这个耳机。片首在餐厅,麦也是带的这个耳机。这个细节,娟注意到了,在片尾娟一个人在新家的时候独白里有。不过片首娟带的是白色耳机,白色的线,她应该是换掉耳机了。

    12. 新伴侣

    虽然难过娟和麦分开了,但是配乐是轻松的,画面是明亮的,俩人的关系都更融洽了。虽然还是很切ない。娟和麦2020年分手,再次偶然碰到的时候,已经各自有了新的伴侣。从片头对话来看,进展还不错。娟的现男友说有人吵着要他把娟介绍一下,麦的现女友说耳环掉麦家里了,应该也是热恋当中。真就没法挽回了。切ない!

    13. 声音演绎

    随着时间段推进,俩人的身份,从学生,到自由职业,再到社会人,两个主演的声音是有变化的。学生时代是比较嫩的,我特别喜欢的两段声音,分别是娟求职遇到困难,被麦发现在哭的场景。麦的声调稍稍上扬,声线比较细,音量比较小,就是那种关心、温柔的少年音“きぬちゃん、もしかして、今泣いてる?”。娟的话,喜欢她第一次从麦的家里回到自己家里,那段少女的内心旁边,“もったいない、もったいない、今声をかけないで...余韻にいたいだもん”,把少女的愉悦娇憨演绎出来了。社会人之后,麦的声音还是那么有磁性,说话也没有变很快,但是音量稍稍变大,语气也稍显沉重,不过还是很有魅力的。

    14. 总结

    从时间线来看,2015年1月,都是21岁大三的麦和娟相遇(麦的画上面有时间),中间约会了三次,三月确定关系。大四上学期旅游,啪啪,很甜蜜。大四下娟求职遇到困难,最后放弃了,打零工,和麦一起找了房子同居,当年的跨年夜就是一起,吃年越しそば,然后去神社敲钟,捡了黑猫。2016年,俩人都毕业了,麦开始是画插图,一副1千日元。到点就去接娟下班,俩人开开心心喝着东西,吃着老夫妇做的面包,沿着河边,边散步边聊天。到了2016年下半年,父母给压力,麦的插图工资变成三副1千日元,俩人都开始准备求职。12月,娟就职成功。2017年年初,麦就职成功。麦很多加班,错过了一些娟准备好的约会。娟很委屈,今年的圣诞节约会能开出来麦心不在焉,性生活三个月都没有,和麦多次分享书籍,游戏都没有回应,这些生活的乐趣变成了程式化的敷衍。2018年,娟跳槽了,麦公司有员工出事,麦很累,想着要能和娟组成家庭,应该就能熬过去,有了一次糟糕的求婚。2019年,麦的前辈去世,俩人发现情感生活已经只限回忆,没有前进的可能了。最终分手。2020年,再次偶遇,俩人身边已经换了新人。5年的时间线,完整地描述了一个花束般的恋爱故事。——2021/2/23

    豆瓣友邻里可能有留学党。这里提个醒,工作后确实有蛋疼期。生活、工作上多了很多杂乱的手续要办,上司会布置很多任务,如果像麦这样有上进心,甚至想要为絹遮风挡雨,宁愿自己受苦受累,把腰弯下来向不讲理的客户道歉,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就更大了。还是要及时解决一些问题,不能光是保持善良体贴的心态就完了,麦对絹说打游戏声音大点没关系,工作也辛苦了,絹直接就把游戏关掉了。所以这份体贴带来的不是满足,反而是压力。性生活要按时,推掉的活动要补偿回来,安利的书一定要找个时间大家一起看,这些合理要求絹为什么不向麦提呢。别说什么没时间,日本人熬夜都挺牛逼的。看到娟和麦一步步没了激情,形同陌路,真是感到惋惜。——2021/2/22

  • 头像
    萨尔斯堡的树枝

    S上周问我去不去看《花束般的恋爱》,

    我:“我太懒了。”

    懒得因为一场电影就化妆出门,

    于是他就跟别人去看了。

    过了两天他又问我去不去看《花束般的恋爱》,

    我:“你不是前两天去看了吗?”

    他:“我宁可没看。”

    跟他一起去看的女生发表了如下言论:

    1、t苏打丑、村花邋遢、小田切让油腻。

    我:“哎呀正常的啦,我以前看《银魂》真人版的时候还有人吐槽长泽雅美和小栗旬难看的呢。”

    S继续说,那个女生还说:

    2、t为什么女主谈了五年恋爱不跟男主结婚啊?

    我:“哎呀大部分人都觉得恋爱的尽头是结婚吧。”

    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才是“正常”,

    而恋爱只不过是年轻时候像猎奇事物一般体验过就圆满的事物。

    S说,可是她说:

    3、t游戏有什么好玩的

    4、t漫画有什么好看的

    我刚想说其实大部分人眼里游戏确实不好玩漫画也确实很三流,

    但导演可是拍《垫底辣妹》的土井裕泰啊!

    我至今还记得辣妹学历史是从看漫画开始的!

    于是我问,“什么游戏?什么漫画?”

    S:“塞尔达和黄金神威,哎,所以没看完。”

    我第一反应是“啥叫游戏和漫画啊???这可是塞尔达和黄金神威啊!!!”

    下一秒脑子里才有S虽然内心不满但表面还是很妥帖地看对方对电影没兴趣就结束话题的画面。

    于是他又问了一遍去看吗,

    我又说我太懒了。

    跟前男友看恐怖片尚可理解,一起看爱情片又是怎么回事?

    结果第二天此人带着披萨破门而入,

    我好恨,我真的好恨,可是芝士卷边的披萨好好吃。

    就这样伴随着我狂风骤雨般的吐槽看完了《花束般的恋爱》。

    S哥十分满意地听我爆言:

    1、t第一次见面就拼座喝酒?日本人的社恐是社交恐怖分子的意思吗?!

    2、看《宝石之国》流泪才是正常人类反应。

    3、3个月不doi不配当男友!买了塞尔达不玩不配当人!

    4、希多!我的希多!我的米法!

    5、养猫为什么不封阳台?!

    6、男友是苏打的时候面对小田切让的勾引还真是让人两难。

    ……

    诸如此类

    S笑得想死,“你发表的居然不是对爱情的高瞻远瞩。”

    我:“这不是很正常的因为兴趣性格都相似所以在一起、某一方却忙于工作然后两个人分开的故事吗?”

    第一段像是会出现在“我今天遇到了一个crush”小组的美好故事,

    第二段则是“在哪个瞬间决定分开”的话题里大家都能理解的缘由。

    夹在这两段中间的是两个人之间的爱情和社会化,

    五年是很漫长的,人生又有多少个五年呢?

    更何况这是青春的五年。

    我相信男主在说出想结婚的时候是真心觉得这是他们两个能一同走下去的幸福的道路,

    但我也觉得女主追求心目中的爱情没有任何错误。

    名词是容易扭曲没错啊,

    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种爱情。

    男主心中的爱情最终会消失、恋人最终会走向婚姻和平淡日常,

    女主心中的爱情就是恋爱,心动、纠缠和热烈,

    他们两个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

    而我一点都共情不到。

    曾经有个朋友的朋友,人温柔又可爱,

    因为他发现我们俩爱好相似,看一样的书打一样的游戏,连歌单重合率都很高,

    他觉得这是命运般的相遇,然后对我展开了众所周知的暗恋和后续猛烈的追求。

    我呢,只觉得作为朋友很开心,但绝无心动的感觉。

    这份感情连爱情的门槛都没摸到。

    我开玩笑般地说过“要是他是个大帅哥就好了”,

    暴雪姐辣评:“我看你对帅哥也只能是三分钟热度,比如我们早已被遗忘姓名的代餐哥和统一审美哥。”

    是这样的,这样的爱只是摸到了爱情的门槛,

    像一簇火花,在夜里燃了一下然后就熄灭了。

    就像宝玉对晴雯,当然可以说是摸到了爱情的门槛,

    却从未向里踏入一步。

    就算晴雯是艳冠群芳的超级大美女、性格也十分可爱,

    就算宝玉与她朝夕相处、晴雯死的时候他也非常悲痛。

    但这种情绪更像是自我垂怜,

    毕竟如果晴雯换成黛玉,他才没心情写《芙蓉女儿诔》。

    我曾经也疯狂地陷入某段无望又长久的恋情,

    现在回头看这顶多算是心动。

    心动是恋爱,而非爱情。

    我当时流的泪都是为了我自己,而非这段感情。

    而真正踏入爱情的门槛,是我们分别之后,

    我面对很多事情总是会下意识想:如果是他会怎么想?

    而他的答案也总是不会让人失望。

    我很无奈地发现:我确实被他改变了,而这种改变是好事。

    直到有一天我听闻他的消息,

    心里不再是那阵失去的酸楚,

    而是:“我希望他能幸福,即使站在他身边的人不是我。”

    即使这段恋爱结束了,但这份爱留了下来,

    成为了我心中的宝物。

    每个人在追求爱的路上都是平等的,

    就算没有好结果也不必为此感到可惜。

    就像花束一样,

    花朵本质上也只不过是人类选育出来的植物生殖器,

    因而失去了原本授粉的功能却变得格外艳丽和畸形。

    但不妨碍你看到花束时心中涌起的情绪,

    觉得它很美、觉得它的凋零似乎也很美。

  • 头像
    RealNoémi

    大概只看了一会儿,我便忍不住按下了暂停键。

    然后去问朋友:《花束般的恋爱》是不是在拍我的日记?

    因为错过末班车而临时凑在一起喝东西的四个陌生人,看到邻座坐着著名导演押井守,男主难掩惊喜的神色,同样认出来的女主也捂住了嘴,而对面的一对男女却一脸迷茫。

    “你不看电影吗?”

    对面的男人回答:“当然看啊,人家都说我是狂热爱好者。”

    旁边的女人好奇地问:“你看什么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

    听到这个答案的我,和男女主有着一样的反应:

    男主在内心默默吐槽:为什么大神就在面前,他们俩还在聊真人版《魔女宅急便》?

    与此同时,女主也开始对旁边的陌生男孩产生了兴趣。

    在喧嚣的人群中,你与这个人构建起了独属于彼此的精神空间,甚至不需要任何话语,就已经产生了无言的交流。我们称之为,共鸣。

    所有关于爱情的故事中,这大概是文艺青年最向往的那种开始,所以《爱在黎明破晓前》才能如此经久不衰。侯麦尤其喜欢刻画这类人群,在他的电影里,寻寻觅觅的女主角在车站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就能遇见对的人。

    但实际上对于我们这种人,库切写的大概才是真相:

    “他走到哪儿都在口袋里放下一本诗集,有时候是荷尔德林的,有时候是里尔克的,有时候是巴列霍的。在火车里,他卖弄地把书拿出来,全神贯注其中。这是一个考验。只有非同一般的女孩才会赞赏他所读的东西,也才会在他身上看到非同一般的精神。但是火车上没有一个女孩子注意到他。”

    几年前的我看到这段,只能说有被内涵到。

    然而一旦真的遇到了,也还是会像女主那样追上去,“刚才是押井守对吧?”

    “你认识他吗?”

    “先不说喜不喜欢,一般人至少都应该认识他。”

    “他是世界级的。”

    “是的。”

    两人走进深夜的居酒屋,在交谈中偶然发现彼此身上越来越多的共同点。比如穿着同款小白鞋,耳机线总是会打结,都喜欢用电影票根做书签,甚至买了同一场天竺鼠演出的门票,但意外地都没能去成。

    “这个就是为了让我们今天在这里相遇的门票。”

    来到对方家中,看着一排排书不禁感叹:“这简直就是我家书架的翻版啊。”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无数偶然性的相撞,让彼此更为确信,自己好像是为了遇见这个人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些从天而降的巧合,就仿佛是爱情的入场券。

    罗兰·巴特在《恋人絮语》中这样解构恋爱中的偶然性:

    在整个恋爱过程中,出现在恋人脑子里的种种情境是没有任何次序可求的,因为它们的每次出现都取决于一个(内在或外在的)偶然因素。碰到任何一个与之相关的偶然事件(一下子“落到”他头上),恋人总是出于自己想象的需要、快感,而身不由己地去挖掘自己的情境储存(或宝藏?)。

    而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常年无人问津的精神世界里,突然闯进了一个人,是更为罕见的存在。那些小心翼翼被藏起来的,不被看见的部分自我,因为另一个人的出现而得以重见天日。这种激动不只是巧合汇聚而成的想象,而是在风势不定的田野上闪透出光来,然后一整个世界都被照亮。

    那些自己默默喜欢的东西,是别人眼里百无聊赖的事情,只有他听完会会心一笑。那些不曾说出口的想法,穿越吵闹的人群,在各持己见的争论中猛然相撞,仿佛终于听到了宇宙的回音。那些不需要说太多就能理解的心事,埋在过往的经历里,撬起每一根血管的脉搏,毫不费力就嵌合在了一起。不只是荷尔蒙作祟的悸动,是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另一个自己,和他隔着时空也能体会到同样的快乐,看着他失意也像顾影自怜。

    爱情就是这么开始的。

    一起去看天然气储罐,在亮着红灯的人行道上接吻。在三月一个风很大的晚上,中途放弃了一部很无聊的电影,第一次做爱。开始同居生活,打工结束后一起走路回家。圣诞节交换礼物,看漫画哭成一团。除夕夜大扫除,吃跨年荞麦面,捡到一只猫,给它起了名字。

    而女主却总在恋爱快乐的间隙中隐隐开始感伤:“开始,是结束的开始。”

    “你看,相遇总是伴随着离别。恋爱就像派对,总有一天会结束。所以恋爱的人,总是喜欢将迷恋的东西夹在书桌里,再分享他们的爱情。”

    我以前也写过,人与人的亲密大概只有这么多了,再走下去也只是下坡路。喜欢会耗尽,好奇心会消失,那些默契如果没有转化为坚定的依赖,也只是海市蜃楼一场罢了。

    真实生活中的爱情,没有小说和电影里那么多急转直下的情节,大多还是消磨在悄无声息的改变中。男女主毕业走入社会,找工作受挫,只好放弃梦想,去做自己不喜欢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工作之余依然坚持着爱好的女主,和投入工作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男主,渐渐失去了当初相遇时的默契。

    男主在想要升职加薪的压力下,开始觉得放弃过去的生活方式是理所当然,结婚就是搭伙过日子。 女主觉得婚姻不应该是这样,没有理解和爱意的生活,多过一秒都让人感到窒息。两人虽然还睡在一张床上,却已经奔往截然不同的方向。

    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并不是原罪,更重要的是,在被催促着成长的年纪里,人生观随时随地都在经受动荡,今天的我都不一定能理解昨天的自己,两个不同的人又怎么能做到一直都惺惺相惜呢?

    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我从来都不相信永恒的存在。

    在我看来,哪怕建立在精神共鸣上的恋爱,本质上也只是一种情感投射和价值互换。两个人在一起后,就是开始不断探索对方、享受对方身上的价值。而当你发现对方的价值已经被挖掘得所剩无几了(或是已经消失了),好奇和迷恋就会渐渐褪去。这个时候也是最容易分手的时期,有的情侣转化成了依赖和陪伴的价值,真正建立了独一无二的亲密关系,就可以继续走下去。

    归根结底,爱情都是会消逝的。除非双方都能一直保持自我,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让对方都有可探索的空间。否则只要一方厌倦了,基本上爱情就不存在了。

    于是男女主耗尽了彼此最后的默契,在同一天向对方作了告别。

    去年我还在说,我们会和一个人恋爱,其实只是他正好满足了自己某些需要的特质,这种人在世上还会有很多,所以不存在什么命中注定的唯一的爱情。但是在那个时刻,你就是遇到了他,而不是什么别的人,这可能就是缘分。这并不意味着就真的非他不可了,哪怕之后感情走不下去了,我们应该知道还会遇到第二个、第三个人。

    然而真正身处其中却发现要做到洒脱并不容易。我总是说,不要留下遗憾就好。后来才发现,大概无论怎么选择都还是会遗憾。遗憾未曾开始,或是遗憾没有结局。哪怕在一起了,也还是会遗憾爱情的消逝,遗憾一段关系的终结。

    我为曾经轻视那些在失恋中难以自拔的人而致歉,或许这并不软弱,也不应该被责备。人海茫茫中能和另一个人建立起联结并不容易,我不应该否认这种偶然性的难得。更何况恋爱从来就不是换一个更好的对象就能完成的事情,能够被替代的只有恋人这个角色,而不是那个人。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一段记忆都无法被复制,也不可能会重来。

    但是如果让我再选一次,大概还是会追上去,哪怕最后的结局只是背对背招手。

    就像容祖儿在《蜃楼》里唱的:

    沉迷一睡不醒的白昼n宁愿恋爱散失后 至少可内疚n无论是化身是化灰总算是华丽理由n能怀念到永久
    美丽 在骤眼间会没有n到底都得过镜花的享受n我相信蜃楼 相信荒谬n从来憧憬的都不永久 总好过没有

    这就是我们“花束般的恋爱”。

  • 头像
    飘飘de陆钓雪

    这篇影评可能会被人骂,但我还是要说。

    看完电影,第一反应是:恋爱,和爱情是两件事吧。

    下一秒:他们真的爱过吗?

    有点可笑的是,我并不知道恋爱或者说爱情究竟是什么。但我知道,绢和麦的爱情肯定不是我要的。

    想到前几天与好友聊天,互相吐槽:「恋爱就是吃吃饭、睡睡觉、看看电影吗?」

    又想到以前在微信上看到的一个个性签名:「爱就是和喜欢的人吃很多很多顿饭」。

    这一刻,我脑子里两个小人开始疯狂打架,有种我根本没看懂题目,但是我一定要选ABD或者C的汗津津坐在考场手足无措的错觉。

    然而,我坚信的一点是,在恋爱or爱情中总有一条线在那里:这条线不是标准,但是身处其中的人触碰到了,ta会知道自己进入了那个zone;没有的话,可能会心生嫌隙:「我真的爱ta吗?分手会不会更好?」

    就像保罗•格雷厄姆在《黑客与画家》里写到的,审美这件事没有标准,但是你知道好的作品就是会经过时间和不同人群的验证,成为经典(原文忘了,大概这个意思)。

    很多人,或许刚好处于在这条线边缘疯狂试探的状态。可惜的是,运气好的人很少,大部分人的结局是换个人一起,再疯狂试探。

    绢和麦就是大部分人里的一份。

    他们喜欢看同样的书,同样的电影,都想去逛木乃伊展但没有去成,意外在赶末班车失败的情况下,擦出了火花。

    类「文化工业」下的火花。

    我对导演将绢和麦的相遇相知通过对几本书、几个作家、几个导演、几部电影就百分百合拍臭味相投的处理是不太满意的。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偷懒」。

    只是通过一些类文化工业下打造的兴趣文化符号,单一地推动剧情使得两个人产生了恋爱的火花。

    你或许会说,有些人还通过一个眼神就在一起了呢?我能给的回答是一句被说烂的话:「爱是藏不住的,就算捂住了嘴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身体是最诚实的。

    或者换种说法,一眼一见钟情的剧情甚至比导演刻意编排的剧情更能说服我。有时候只能用语言表达的东西,可能恰恰说明了「欠点火候」。

    在这里我大胆引用友邻@十九发的一条广播:可是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缺乏啊,因为爱却不能立刻拥抱,所以才有了那么多情诗和书信,就像小孩子啼哭是因为感到不舒服。开口说话晚的孩子不是因为不聪明,而是因为不需要说话已经有太多人在关注他,时刻准备着满足他的需求了,只有当他的欲望膨胀到无法用手势眼神表达的时候,他才会开口认真说起话来。人从开口那一刻开始就感受到空乏的可怕了,不断想要填补这个缺口,这种徒劳才是言说的本质吧。

    绢和麦一开始无法感受到彼此的爱,于是一直在疯狂用语言交流,用语言确认「ta,是对的那个人吧?一定是的,我们这么聊得来。」

    但,我觉得总缺了点东西,缺的或许是麦对绢不经意的摸头杀,或许是两个人在确定关系后应该更热烈的拥吻,或许是一个眼神?

    这些电影里都没有。

    导演给我的感觉就是试图通过两个人百分百合拍的兴趣爱好这个线索,去讲述这段恋情的开始和结束,这不是欠点火候,而是只有这点火候。

    导演的「偷懒」,和绢与麦的偷懒倒是呼应得起来。

    一个对爱情抱有悲观态度的绢,和一个对校花级女孩心动的麦,因为看起来百分百合拍的爱好走在了一起。

    或许,他们不过是寂寞,不过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人或爱情,借着类文化工业下的各种符号的合拍,于是凑到一块儿了。

    明明,绢在麦拍的电影最精彩的部分睡着了的,这真的是百分百合拍吗?

    要我说,这恰恰说明了他们百分百的不契合。

    聊书聊电影并不稀奇,只要我进豆瓣爱好小组,我可以在里面找到志同道合者聊上个三天三夜。重要的是,内化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的东西,对方是否接得住?

    海明威曾说过:“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这句话现在还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后都会成为你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

    这种内化,可以是你的性格、你的品味、你的气质、你的审美、甚至是你的创作等等。

    很明显的是,绢没有接住麦的那部分内化的自我,麦没有发现绢更多的是一个披着文艺外衣的文化消费者罢了。

    如果一定要说合拍的一点,那便是他们都在这段爱情里偷懒了。

    一个对爱情渴望又不信任,实质上精神无能的绢,根本没有能力去走进麦的世界;而麦,一个愿意满足于表层爱好相一致的聊得来,选择了绢(其实本质是我觉得他得不到校花)。

    这种偷懒,比导演的偷懒还要致命,因为导演只需要负责造梦,而像绢和麦这样的万千男女,是实实在在地在过自己的生活。

    之前读塔科夫斯基的《雕刻时光》,印象很深刻的一段话是

    「可是对上帝呢?对上帝呢?」
    「我……我将来会信上帝」
    这里天才地道破了灵魂的惶恐、反常,而这种可以称为“精神无能”的状态正日益成为现代人的标志。

    我们不妨用用他们的生活来衡量一下自己的人生:

    多少对绢和麦,妄图通过表面的合拍去掩盖自己精神无能的事实,同时又拼了命地去证明去感动自己这就是爱情。

    因为拥有一些共同的高度契合的兴趣爱好,或者习惯而聊得来,就能相爱了吗?

    感觉现在很多人(比如以前的我)因为自己空虚的灵魂,便极其渴望通过外在的东西去填满它。

    这个时候,认出对方身上拥有的一些标签或者符号简直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同时内心疯狂crush「TA就是对的那个人啊」。于是在一起了,在一起慢慢感受彼此灵魂的空洞。

    我们以为找到了一个天堂,其实不过进入了另外一个枷锁。

    抱歉,人与人的灵魂,是很难相通的,不是通过符号就能打标认证。

    我现在对爱情的拙见是:剥去身上的各种标签,依然爱彼此,且越来爱彼此。

    当然,要求对方只爱自己这个人本身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毕竟不是脱光衣服,接受了对方身体的不完美就可以了,而是,对方得有这个能力,同时自己值得被爱。玩过跷跷板的朋友都知道, 秘诀不在于体重的旗鼓相当,而是两个人愿意借力给对方的默契。

    绢和麦玩跷跷板,大概率是会摔的很惨的。

    我不知道爱情到底是什么,但是我期待的爱情正如《2666》里所说的:送一个人她喜欢的东西,是为了讨好她;送一个人自己喜欢的东西,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和对方分享,还是希望对方了解自己?送出去的,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我希望那一刻,他接得住。

    Ps. 影评书评及相关摘录只发布在豆瓣,所思所感所想会发布在订阅号,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关注: 不落加油站(buluo0723)。

  • 头像
    宇宙人小早????

    《花束般的恋爱》让我大哭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台风暴雨的午夜看完合上电脑,第二次是吃早餐时刷到七年前《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短评,第三次是这篇影评写到最后的时候。n豆瓣友邻@锦 在影评中说:这几年大荧幕上展现的爱情故事,要么是混沌时的冲动,要么是成功后的犒赏,我们不知道如何讲述爱情在动荡破碎的人生阶段中生长。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所描述的,似乎就是那个被忽视的「动荡破碎的人生阶段」。

    一、豆瓣友邻的爱情纪录片

    《花束》在国内有很多别称,比如《豆瓣er定制电影》、《友邻恋爱纪录片》、《文青恋爱模板之坂元为什么偷看我谈恋爱》...

    这种龟毛的基调似乎在开头第一幕的时候就奠定下来了:两个人在餐厅吃饭,同时对隔壁情侣使用一副耳机吐槽——因为左声道和右声道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如果各听一边,听到的不是同一首歌。而音乐家费尽心思制作出一首歌,被如此对待是件很不礼貌的事情。

    想起今年上影节的时候,豆瓣一个影迷群里聊到屏摄。有人说「如果时间不是特别长的话也可以」。马上招来了排山倒海的反对声「屏摄绝对零容忍,还几秒」,有人吐槽说「我这是在影迷群么?该不是什么小区业主群吧」。

    对于一些人来说,世界就像一个喧嚣繁杂的小区。人们坐在一起叽叽喳喳交头接耳,标榜「狂热的电影爱好者」,说到喜欢的电影却是《肖申克的救赎》。你躲在角落里一声不吭,想着为什么押井守就在眼前,他们讨论的还是真人版《魔女急宅便》这样无聊的东西。

    无聊,好无聊,这个世界简直无聊透顶了。

    你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想比划的手放了下去,闪烁的眼睛暗淡了下去。算了,懒得去解释,解释「有趣」可真是这个世界上最「无趣」的事情啊。于是你圈了块地,躲在里面自娱自乐。直到 —

    「刚才那是押井守吧!」

    绢转身奔向麦,眼睛放光笑靥如花地说出这句话。

    像是两个小怪物,在茫茫人海中识别出了同类的气息,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触角,又用一句暗号对上了电波。眼波流转、刹那触动,两个人的脑海里都同时炸开了一朵烟火——这是一种「是你啊」的惺惺相惜,是一种「被懂得」的巨大慰藉,是发出「微小共鸣」的爱情瞬间。

    他们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这句话的力量会如此之大,它将凝聚成一个由两人构建起来的、足以抵御外界一切恶意、困苦和无聊的小世界。

    两只怪物手舞足蹈、跌跌撞撞地回了家。当绢站在书架前,眼睛亮晶晶地说「这简直就是我家书架的翻版」时,我想起了豆瓣去年那则被转发很多的广播:

    结婚之前,我们把两人三地书搬到了一起,书架上出现了许多一模一样的书。n从今以后,再也分不清彼此了。
    (附图是许多相同的书)

    想起豆瓣有个功能:点进一个陌生人的主页,可以看到交叉的书影音记录。读一样的书,看相似的电影,似乎成了豆瓣用户的关注/择友/恋爱标准。

    所以这条带有强烈豆瓣式浪漫色彩的广播《一模一样的书架》,也受到了无数人的喜欢,被官方编进了豆瓣2020年度社区故事。上面说:

    结婚之前,他们把各自的藏书搬到一起。书架上那些一模一样的书,似乎印证了彼此精神世界的契合。在她的笔下,两株精神藤蔓相互依偎缠绕,正在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不拘泥于琐事,不依附于世俗」,是他们共同的信条。
    豆瓣社区故事

    n二、遇见百分百女孩,爱是「一瞬の夢」

    穗村弘的诗、押井守的电影、蘑菇帝国的歌、今村夏子新出的书、新宿重新上映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绢和麦的爱情是构建在这些文学作品上的。

    麦在接绢下班的间隙,靠在一个柱子上认真读书。远景里笑着跑向麦的绢,让我想起《最完美的离婚》里结夏写给光生的信--

    我在过人行道的时候,看到你站在约好的地方,一副很冷的样子,把手插在口袋里。我一想到这个人正在等我呢,不知为何就觉得很开心,就想一直远远看着你,因为你的身影可比电影好看多了。

    和剧里一样,都是21岁开始的一个故事;说的第一句话是「咦,你也喜欢西泽保彦吗」;见的第一次面,是在小西天的是枝裕和见面会;下班的时候手牵着手,捧着牛奶冰沙咕咚咕咚往肚子里灌;冬天的时候窝在被子里追toda的《大恋爱》,不时在黑夜发出甜腻的傻笑。

    n我记得某个夏天的周五夜晚,在家里一起看行定勋的《剧场》—— 我们因何相爱,又因何受到伤害?又吉直树的编剧总是带着极丧的黑暗基调,又在缝隙里燃起一星半点的希望。

    影片玩了一个叙事性诡计--前一个小时一直是男主视角,他自命不凡、敏感、神经质,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最后面部分是整部电影的高潮 -- 骤然切换成全知视角,将理想与戏剧的想象融合在了一部大型剧场里面,观众也从中得知了女主的心声和独白。

    《剧场》

    又吉直树应该很想念前女友吧。

    他曾经在谈话节目里提到过交往时间最长的女孩,是22岁的时候在一座神社前偶然遇到的陌生人。在一棵大树前,两个人发现了谁都不会注意的掉落的青涩果实,这让又吉产生「她应该能理解我」的感觉。

    今泉力哉在《爱情是什么》里面诠释,爱是「一瞬の夢」。拥有了一瞬,就是 soulmate 的精准时刻。

    如果说,掉落的果子是又吉直树的「一瞬」,押井守是麦和绢的「一瞬」,那西泽保彦和是枝裕和就是我的「一瞬」。

    只是那个时候我从来没想到,《剧场》无疾而终的走向似乎也在冥冥之中预示了我们的结局。

    最近在整理写过的文章,在一个叫「未完成」的文档里,看到了以前写的信。

    ......
    这封信写于2020年9月26日,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这个日期里发生了什么。我们逛完熙熙攘攘的淮海路,然后在陕西南路坐上了两趟相反的地铁。我回到家,包里还有半个云腿月饼,衣服上残留着部队火锅的油渍,垃圾桶里是凝成一团团的纸巾。这漫长的一天,总算过去了。
    是我今天格外敏感吗?.....(略)
    早上起床的时候,你看到我坐在床边哭。其实是因为很小的一件事情,我起床找拖鞋的时候,看到你的一只蓝色拖鞋,和我的一只粉色拖鞋摆在一起。其实昨天晚上我就看到了,你好像穿了错位的拖鞋去洗手间。如果是我平时这么做,你一定会对这种粗心大意的日常无奈摇头,但是昨天晚上你自己却做了这样的事,但谁都没有在意。那时我想到,如果从今天起你不会再来我家,这双蓝色的拖鞋就会规规矩矩被挂在鞋架上,它们应该永远不会被穿错位了。还有你家棕色的绵绵鞋、粉色的毛毛鞋,它们是不是会被永远收在鞋架最下面,积灰、变脏,然后有一天搬家的时候被扔掉?
    这封信最后会送出去吗?我不知道

    信就在这里戛然而止。

    三、未完成的爱情,破碎的人生阶段

    那封信的标题叫「恋爱变成了生活,生活变成了喜悦」。它也出自坂元的日剧《最完美的离婚》,分手后光生给结夏写的信:

    和你结婚后,我懂得了很多事。洗手台上并排着的牙刷,被窝中碰到的脚,不知何时消失掉的冰箱中的布丁,先下楼梯,和在你的后面上楼梯……恋爱总有一天会变成生活,生活会变成喜悦。

    文章所在的文档名叫「未完成」,放置的都是写了一半、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写完的文章。想起心理学上有个「未完成情结」,指既往情境中那些创伤或艰难情境尚未获得圆满解决或彻底弥合,在当事人心里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记。于是我顺手去查了这个词在日语里的意思:

    • 説明①:未完成,まだ完成していないこと。还没有完成的事情
    • 説明②:未熟だ,物事や人格が熟達していないこと。不成熟,人格还没有成熟的阶段

    未完成,不成熟,不成熟,未完成。在这六个字里来回切换,逐渐分不清了谁是因谁是果。

    我羡慕现在还在看这些的你。
    -- 那你也看不就好了?休息一下不就好了?
    我已经读不进去了。靠爱好活下去,这种事情,只会让人觉得你在小看人生。
    -- 我们明明因为互相喜欢才在一起,为什么现在张口闭口就是钱?
    因为我想一辈子都和你在一起。

    男孩要长大,要迫不及待地证明自己,要野心勃勃地计划着和心爱的女孩度过一生。这个宏伟的蓝图里有过去,有未来,但是没有现在。他奋不顾身地向前奔跑,女孩也在渐行渐远地离去了。

    发生了什么?是谁的错?为什么变成了这样?

    无数的问题在两人心里发酵。但没有人有错。只是在那个动荡起伏的人生阶段里,爱情变成了一只迷茫的野兽。我们只是太年轻,还没有学会和这样复杂的状态共处。

    分手后,在剪刀石头布决定猫咪的抚养权时,麦出布赢得了游戏的胜利。绢问「你为什么会出布」,麦蹦蹦跳跳地说「因为我长大了」。

    爱情是「一瞬の夢」。学生人向社会人这个过渡阶段,是很多破碎和心痛的开端,似乎也是上天给所有男孩女孩的一份成人礼。梦醒了,我长大了。

    能明白《小妇人》里为什么jo趴在妹妹膝盖上说「I can't believe childhood is over」;也能明白《老友记》里Monica说「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It sucks. You're gonna love it 」。

    也是在今年渐渐懂得,爱情既不是混沌时的冲动,也不是成功后的犒赏,它只是人生阶段的问题。不用再去纠结过去和对错,很多事情没有结局,就已经是我们当时力所能及最好的结局。

    四、我们与一些人吃住,与另一些人醉酒做梦

    看完电影第二天早上去吃早餐。清晨的肯德基冷气开得很足,我点了一个蛋烧帕尼尼、一杯热豆浆。左前方一个女生把手压在臀部下面,两条腿一前一后晃着,带着些百无聊赖;外卖员一手拿手机一手拎着袋子,带着一身湿漉漉的雨气在大门里穿梭。

    看到首页在转《卡拉马佐夫兄弟》七年前的一条书评:

    你现在的女朋友可以像我当年那样和你聊这些书与音乐么? 还是说这一切其实并不重要?

    那条广播下面无数人「借他人短评浇自己心中之块垒」

    有个男生,我可以和他一边喝酒一边聊到凌晨3点半,聊音乐聊哲学,我听他讲克里希那穆提,看Queen几十年前的现场,能走在午夜的街上随便接下他抛出的昆汀的梗。但有些人就只能做朋友,你可以很喜欢很喜欢他但爱好不代表爱人。那时候他嘴唇亮亮的眼睛带着光,我好喜欢他。但我知道,我们都知道,我们不合适。那种怦然心动是雪中送炭,而那些不管是克氏陀氏什么氏,永远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这让我想起最开头那个2020豆瓣社区故事,上面说「两株精神藤蔓相互依偎缠绕,正在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条广播下却有人说,「曾经想要的是和一棵小树根缠绕、枝交汇、叶成片、一起快速成长,兴奋的伸向天空、探向丛林;现在想要的是一棵大树,已有的阴凉和宁静,滋养我也能够平静下来」。

    想想还是不要跟soulmate谈恋爱比较好,有些星星不适合抓在手里,就该让他挂在天上。我们总是会与一些人虚度光阴,与一些人吃住,与另一些人醉酒做梦。

    五、结束的恋爱是必然,不结束是偶然

    绢在海边说:「我没打算将这段恋爱,变成仅此一晚的派对。虽然爱情的存活率很小,但我的爱情会活下来

    麦倚着栏杆说:「和你相遇两年,全是开心的事。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和你维持现状。」

    想起巴迪欧在《爱的多重奏》里写说:

    “我爱你”是一种宣言。从个体而言,是要将生命中的一段偶然(与他或她相遇)变成必然,变成命运。所以,每一句“我爱你”,其实是在说“我会永远爱你”。实际上,爱的宣言意味着,从此在偶然的相遇出发,去追求和抵达永恒,把瞬间变作永恒。

    这本书一度是我的恋爱观圣经,但一向不太同意上面这段。我更倾向于说,不存在真正持续不断、连绵起伏的爱,只存在一瞬间、一瞬间的爱。爱情是一个个「发生了积极共鸣的微小瞬间」。也就是说,「当你说我爱你的时候,是一个瞬间的感觉;当你说我会永远爱你的时候,也是一个瞬间的感觉。」

    于是一开始,我们共同积攒起的一个个瞬间让爱情产生了宗教般的虔诚,我们相信自己的爱情是独一无二、至死不渝的。但这都是「一瞬」的想法,唯一不会变化的就是「变化」这件事情本身。我们满怀希望,然后一次次失望,又一遍遍被生活的巨大惯性推着走,最后就这样渐行渐远。

    房子外面有个栏杆,往外一点是一条河流,男主叫麦 — 这个相似的设定让人想起了另外一部电影《夜以继日》,导演滨口龙介也非常擅长捕捉女性在爱情里无法被定义的那种状态。电影最后一幕是朝子和麦搬到了新家,麦对着出轨回来的朝子说,“我再也不会相信你了。”两个人靠在栏杆上,空洞地望着前面的河流,中间是消除不掉的隔阂。

    河水那么脏,却那么美丽;我还是爱你,但我一生都不会再喜欢上你了。

    这部电影可以和《花束》形成一个对照:上面《花束》色调柔软轻快,代表恋人刚在一起时的温暖梦幻;下面《夜以》的氛围阴郁鬼魅,代表两个人产生隔阂后选择继续在一起的妥协和让步。

    似乎是在说,如果绢和麦结婚,「花束般的恋爱」也会变成「夜以继日」的龃龉和芥蒂。

    恋爱般的花束
    夜以继日

    《花束》里分手的时候,麦提出了结婚。

    结婚后一起过日子吧。
    这世上结婚的夫妻,都会慢慢忘记恋爱的感觉。不是也有结婚之后,继续这样过日子的人吗?
    不可能一直像以前一样喜欢啊,如果要追求这种事就无法幸福了。
    现在成为一家人的话,生个孩子,孩子管我叫爸爸,管你叫妈妈。
    三个人或者四个人手牵着手,一起去多摩川边散步吧,
    推着婴儿车一起去逛高岛屋吧,买一辆车,去野营,去迪士尼乐园,花时间,一起过完这辈子。
    我们变成这样的关系吧,结婚吧,一起变幸福吧。

    绢当然知道,这是那个喧嚣繁杂的“小区”生活范本:恋爱谈不下去了,就结婚吧;婚姻维持不下去了,生个孩子吧;孩子也不行的话,那就凑合着过吧。反正爱情会变成亲情,不都这样么?

    人生就在一道一道程序里走过这一生,一次次地降低标准,不断妥协,一直让步,用一个黑洞堵住另外一个黑洞,直到自己也迷失在无边无尽的黑夜里。

    这里我看到影评,很多人和麦一样不太理解(画外音: 为什么有人可以拒绝苏打的求婚)。

    但其实坂元早就借小田切让之口解释了原因:

    两个人的寂寞更让人难受。

    绢是会一直一直把《宝石之国》追下去的女孩,是宁愿分开也不要一次次降低标准的女孩,是对爱情保留了最初的天真和坚持的女孩。所以面对麦诚挚恳切的求婚,即使哭着也会拒绝。

    成长就是一个意识到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事情。麦长大了,一点点去学习和接受外面世界的规则,学会了在石头剪刀布中出「布」;绢接受成长,但宁愿输掉这场游戏,也要坚持自己最开始的原则。

    这不是任何一方的错,人生中存在太多力所不能及的无常。结束的恋爱是必然,不结束是偶然。

    想起之前《夜以继日》的导演见面会,有观众提问:

    之前看过您的《夜以继日》,想知道为什么您总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定义为脆弱无常的、不确定的,但在今天很多爱情片或者其他片里,人和人之间都很甜蜜,会一起做一些铭记一生的事情。n但您的电影中都是脆弱无常的关系,我想问一下为什么?

    滨口龙介回答:

    您看的确实没错,我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子的,所以会直接反映在我的片子里。我并不是想要吓唬大家,但是大家真的确信人和人之间有一种很确定的关系吗?这其实是我想要问大家的问题。

    六、你将如何想起我,带着笑或沉默?

    “他太普通了,普通到叫人发笑。”很多年后,世之介大学时期的女友谢野祥子回忆起来,带着微笑、无限幸福地搜索枯肠,只找到这样一番形容。

    时隔六年两人再次相遇,电梯一前一后,彼时身边已经挽着新的恋人。

    麦头发梳得很整齐,看起来已经变成了一个立派的大人。他一边吃着拉面一边喝啤酒

    今天,碰巧遇到了前女友 / 蘑菇帝国停止活动 / 《潇洒的夜晚电波》完结 / 今村夏子荣获芥川奖 / 对这些事她是怎么想的呢

    绢坐坐在家里吹头发,外面下着雨。像是一开始那个夜晚,雨丝也被昏黄的灯光切成了一段一段。

    今天,偶然碰到了前男友 / 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 / 他帮我吹了头发 / 那天也在下雨 / 烤饭团很好吃 / 公寓附近面包店的那对夫妇现在怎么样了呢 / 还能买厕纸吗

    旁白在说最后一句台词时,绢的脸上泛起了淡淡的微笑。啊,多年后想起这段恋情一定会微笑吧!(村花可以去拍一部《追忆嫣然》了)。

    《追忆潸然》

    那一刻突然想到了很久以前看到过的一个影评:恋爱的纪念物从来就不是那些你送给我的珍贵礼物,甚至也不是那些甜蜜的短信和合照。恋爱最珍贵的纪念物,是你留在我身上的、如同河川留给地形的,你对我造成的改变。

    你现在的女朋友可以像我当年那样和你聊这些书于音乐么? 还是说这一切其实并不重要?

    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爱情的最终指向从来不是婚姻。也许有一天我们终将不会再谈风华和雪月,但那些读过的书本,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它们早已融入了我的血与肉,塑造了我的现在,成为了我身体的一部分。

    看到最后的时候大哭不已。这是一种这是对「一瞬の夢」的短暂留恋,对理想爱情的消逝无以复加的悲伤。也许多年后在人群中相遇,背对背挥手是我们对过去最轻盈的告别。

    结语

    故事会翻篇,生活会继续。

    绢喜欢的恋爱博主说「开始是结束的开始,相遇总是伴随着离别」。但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是麦在google街景上看到了他们热恋期的样子 -- 麦手里拎着面包袋子,绢捧着花,两个人吃着炒面面包、手牵着手漫步在河川边,走向那个一起生活的小窝里。

    热恋期的现实里
    分手后的google街景

    绢手上捧着的那束花,永远定格在了这张照片里,也点到了《花束般的恋爱》这个影片名。坂元仿佛是想通过这个告诉我们,即使爱情的花束会凋零,但它还是用力地、无比绚烂地绽放过。

    n所以在这篇影评的最后,我想用《爱你就像爱生命》里的一句话来结束全文:

    别怕美好的一切消失,咱们先来让它存在。


    nn后记:第一次正儿八经写影评。要讲自己的故事很简单,要去复述文本也不难,但当把读过的书、读过的电影、爱过的人融进这个文本里去,就变得异常艰涩。

    文中提到的《夜以继日》、《爱情是什么》,还有一部《你的鸟儿会唱歌》,是摄影师滨田英明的 2018 年邦画top3。

    对于我来说,2019年看过最好的爱情片是滨口龙介的《夜以继日》,2020是行定勋的《剧场》,2021(可能)是坂元《花束般的恋爱》。而《最完美的离婚》又是我最爱日剧top3,巴迪欧《爱的多重奏》是我见过对爱情最好的诠释,豆瓣是我最喜欢待的小角落。

    这篇影评里,我像是拿到了很多食材,却挠着头苦恼着怎么把它们炖在一起,又不至于让菜变得太腻味。就如罗兰巴特在《恋人絮语》里说,「像一个细心的厨师,他留意不让语言变稠,变粘。」

    还好用了三天的时间断断续续写完了。

    坂元、苏打、村花(以及生日会花絮里的奥山由之),都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人,感谢他们带来了这部作品。也感谢阅读到最后。在台风过去的上海夜晚,祝大家都勇敢有所爱。


    首发于公众号:Hayami

    ???? 微博:@早见Hayami

    ???? Instagram/Twitter:@hayami_kiraa

    ???? Podcast:余生皆假期

    ???? 个人网站:https://hayami-blog.typlog.io/

    ✍???? Telegram :https://t.me/hayami_kiraa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