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26日,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被部下情报部长金载圭刺杀,由崔圭夏任代总统,韩国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汉城之春”。但好景不长,实权还是掌握在军人手中。11月24日,140名民主运动人士因要求民主而被逮捕及拷问。12月12日,又一位军界强人全斗焕发动了“肃军政变”,继续实行独裁统治。不久,金大中等民主人士发表了《促进民主化国民宣言》,要求全斗焕下台。1980年4月中旬,全国爆发了工人及学生示威浪潮,要求民主。5月初全斗焕政府公布了戒严令,宣布在汉城取消一切政治活动,禁止集会游行。但民众示威浪潮随之更扩大,要求撤销戒严令和全斗焕下台。5月15日,约10万名大学生在汉城集会,向军政府示威。 5月16日光州也有3万名学生与市民示威。5月17日,全斗焕宣布《紧急戒严令》,进一步扩大戒严范围至全国,禁止一切政治活动,关闭大学校园,禁止召开国会,禁止批评国家元首,还拘捕了金大中、金泳三等民主运动领袖和学生。组成戒严军分六路包围了韩国全罗南道(相当于中国的省)首府光州市,甚至动用飞机空运军队。当日上午10点,在光州民主运动大本营全罗南道国立大学,戒严军与学生发生了第一次冲突,军队打死学生数人、逮捕多人。激动的光州学生和市民奋起抗争,聚集于全罗南道道厅(相当于我们国家的省政府)前广场,拉开了“光州518抗争”序幕。一句“到道厅去”成了当年最激荡光州市民的口号。学生与市民以道厅为中心,到光州火车站、高速巴士总站等地阻拦戒严军进城。军队向人群开火。5月20日晚,20万人在道厅集会、示威。市民组织了200多辆出租车、公共巴士突破戒严军封锁线到道厅助威。戒严军切断了光州与外界的联系,担心失控,21日凌晨向示威人群开火,造成54人死亡。21日,多达30万的老百姓来到道厅,广场及周围的锦南街、忠壮路都挤得水泄不通。一个青年站在戒严军的坦克上,挥舞着国旗,高呼“光州万岁”,市民围在一起高唱国歌,军队射杀了这位热血青年。愤怒的市民成立了“民众抗争本部”,进行长达一周的有组织有系统的对抗活动: nn 组织市民军,与戒严军武装对抗。他们从警察局和军队那里抢夺了部分武器,与军队开展了街垒战,占领了道厅。市民军迫使戒严军一度撤回到郊外。整个抗争期间,还训练市民使用枪械。由于有武装冲突,所以后来也有历史学家称作“518暴动”或“518起义”。 成立市民收拾对策委员会。与政府当局谈判:让死难者家属认领抗争者尸体、戒严军释放被捕的民众并撤出道厅及市中心、市民军交出武器。 组织救援、发动募捐、提供后勤保障。为抗争人士提供食物及日常补给。医生、护士全力抢救受伤者,连娼妓都为伤者献血。 nn 23、24、25日连续三天晚上数万市民在道厅广场召开“守护民主市民大会”,决心与军政府对抗到最后一刻。 突破军政府新闻封锁,向全国说明光州事件真相。政府控制的光州各媒体不仅不客观报道事件的进展,还歪曲事实。市民纵火焚烧几家电台和报社,并自己编发了《民主市民会报》,向全国发布光州抗争消息,如实地揭露戒严军的暴行。nn
刚刚看完9、10集,无论此剧的结局是be或he,都不影响它成为一部高质量的剧集了。
讨论男女主及男女二号的四角关系,或讨伐大反派都不再重要。我很佩服编导演用整整两集(可以想见大结局的两集还会继续)的篇幅,从平民视角再现了光州事件的细节和始末。
在这两集中,感情线已经不再是主线,光州事件的升级变为推动情节发展的主线。从棍棒、枪托殴打,到刺刀刺伤,到直接使用枪击。男女主所在的医院是一面镜子,从患者的伤情折射出暴力的不断升级。从最初抓大学生(注意不是抗议示威的大学生,而是看起来像大学生的也抓),到后来对普通市民、包括妇女儿童进行无差别射杀。
在暴乱面前,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男主黄熙泰——明哲保身
作为本剧最大反派、保安局科长黄基南的私生长子,他从小就能够比他人更早地嗅到危险的味道。在大学,他奉劝好友远离政治。在山雨欲来的光州,他要女主一起先逃了再说。对于人生和人性,黄熙泰是一个务实的悲观主义者。明熙的出现对他来说是“生命里的一道光”,或许也是一道劫数。
男主弟弟正泰和女主弟弟——孩子眼中的政治和暴力
男女主的弟弟在暴乱期间偷偷跑出来看漫画,不想遭遇军队无差别射杀。正泰意外亲眼看到了父亲指挥爪牙抓捕无辜市民。逃回训练基地,女主弟弟还以为是朝鲜人民军在射杀韩国市民。其他小朋友也不相信自己国家的军队怎么会射杀自己的人民。这时,正泰只甩下一句“真是幼稚得听不下去”。
光州的普通市民——从不参与政治到主动自救
平素喜欢插科打诨的小警察,偷偷放走了被军队扣押的市民,最后暴尸街头。不关心政治的女二哥哥,因看不惯士兵调戏女学生而招来横祸,被打得血肉模糊。侥幸由黄基南放出后,还央求把老人和孩子也放出来,又遭到一记锁喉。他们只是出于人性的本能去保护弱小,但他们并不了解政变的残暴。
老百姓觉得,只要不参与政治,不参与抗议示威,就不会受到武力打击。在认清事实后,他们组织自救。黄熙泰从其他医生口中得知,市民自发给医院献血,保障了医院的血液供应。抗议者袭击了武器库,组织当过兵的市民成立自卫队。包括医院的院长,在剧集开头,他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医院经营者,但在光州遭难之际,他也勇敢地做出了不关闭医院继续救治伤员的决定。
《五月的青春》最初吸引观众的元素是男女主的颜值、演技,以及80年代的复古感,但剧集越到后期,历史的真实扑面而来,使这部剧不同于其他的偶像剧,展现出时代的厚重内涵。
韩国的电影以大胆触碰现实问题、敏感问题而著称,包括《熔炉》、《素媛》、《辩护人》,以及同样反映光州事件的《出租车司机》等。韩国电视剧仍然是以轻松的偶像剧和家庭剧为主。《五月的青春》把偶像剧情节放置在真实历史事件的背景之下,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从市场反馈来看,也的确让此剧在大量的穿越、神怪元素偶像剧中别具一格,收获了不错的收视率和话题度。
1979年10月26日,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被部下情报部长金载圭刺杀,由崔圭夏任代总统,韩国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汉城之春”。但好景不长,实权还是掌握在军人手中。11月24日,140名民主运动人士因要求民主而被逮捕及拷问。12月12日,又一位军界强人全斗焕发动了“肃军政变”,继续实行独裁统治。不久,金大中等民主人士发表了《促进民主化国民宣言》,要求全斗焕下台。1980年4月中旬,全国爆发了工人及学生示威浪潮,要求民主。5月初全斗焕政府公布了戒严令,宣布在汉城取消一切政治活动,禁止集会游行。但民众示威浪潮随之更扩大,要求撤销戒严令和全斗焕下台。5月15日,约10万名大学生在汉城集会,向军政府示威。 5月16日光州也有3万名学生与市民示威。5月17日,全斗焕宣布《紧急戒严令》,进一步扩大戒严范围至全国,禁止一切政治活动,关闭大学校园,禁止召开国会,禁止批评国家元首,还拘捕了金大中、金泳三等民主运动领袖和学生。组成戒严军分六路包围了韩国全罗南道(相当于中国的省)首府光州市,甚至动用飞机空运军队。当日上午10点,在光州民主运动大本营全罗南道国立大学,戒严军与学生发生了第一次冲突,军队打死学生数人、逮捕多人。激动的光州学生和市民奋起抗争,聚集于全罗南道道厅(相当于我们国家的省政府)前广场,拉开了“光州518抗争”序幕。一句“到道厅去”成了当年最激荡光州市民的口号。学生与市民以道厅为中心,到光州火车站、高速巴士总站等地阻拦戒严军进城。军队向人群开火。5月20日晚,20万人在道厅集会、示威。市民组织了200多辆出租车、公共巴士突破戒严军封锁线到道厅助威。戒严军切断了光州与外界的联系,担心失控,21日凌晨向示威人群开火,造成54人死亡。21日,多达30万的老百姓来到道厅,广场及周围的锦南街、忠壮路都挤得水泄不通。一个青年站在戒严军的坦克上,挥舞着国旗,高呼“光州万岁”,市民围在一起高唱国歌,军队射杀了这位热血青年。愤怒的市民成立了“民众抗争本部”,进行长达一周的有组织有系统的对抗活动: nn 组织市民军,与戒严军武装对抗。他们从警察局和军队那里抢夺了部分武器,与军队开展了街垒战,占领了道厅。市民军迫使戒严军一度撤回到郊外。整个抗争期间,还训练市民使用枪械。由于有武装冲突,所以后来也有历史学家称作“518暴动”或“518起义”。 成立市民收拾对策委员会。与政府当局谈判:让死难者家属认领抗争者尸体、戒严军释放被捕的民众并撤出道厅及市中心、市民军交出武器。 组织救援、发动募捐、提供后勤保障。为抗争人士提供食物及日常补给。医生、护士全力抢救受伤者,连娼妓都为伤者献血。 nn 23、24、25日连续三天晚上数万市民在道厅广场召开“守护民主市民大会”,决心与军政府对抗到最后一刻。 突破军政府新闻封锁,向全国说明光州事件真相。政府控制的光州各媒体不仅不客观报道事件的进展,还歪曲事实。市民纵火焚烧几家电台和报社,并自己编发了《民主市民会报》,向全国发布光州抗争消息,如实地揭露戒严军的暴行。nn
按照这剧情,估计是要禁的,时间早晚而已,这种电视剧且看且珍惜。
这部剧各方面细节还原很到位,表演剧情都在线。设定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后面剧情会如何发展,大家都能至少猜到一半了。
演技方面,主要角色表演都不错,符合各自的人设。这部剧把偶像剧与特定历史背景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尝试也独树一帜。总体而言这部剧应该越往后越精彩,期待后续剧情发展。
在动乱年代,两个绝对纯粹善良的人很难善终。男主的性格放在和平年代绝对是人间顶值,夸他的话不多说了,但是在这个时期我觉得他没有对人性预判以及对未来把控的能力。男性的温暖善良可爱他都有,可是女主最需要的是可靠和稳定他没有。第7集他和女主重聚的时候,我的喜太!你是个男人啊 你想想之后发生的事情好吗,你稍微运筹帷幄一下下,想想你爸做事情有没有底线?怎么又开始专心谈恋爱了呢。他没有十足把握却把女主卷入漩涡,我知道他为难!万难!但是从他下跪求他爸那里,我真的希望他能有点腹黑。。。策划一些事情而不是走到哪想到哪,为了爱而爱…女主她的原生家庭和经历 还有她心疼男主的心理让他理智中带着不理智,梦想和爱情在她心里是必须有一样的,两样都没了她失了魂,抓住一样爱情就好像找回了自己。她如果多一些果断决绝,对什么叫做朋友 有一个正确认知以及能在复杂的事件中多想想自己可能结果会不一样为啥给这个剧5星,我觉得真诚。喂有真诚的爱才最打动人。这个浮躁的时代不需要那么多浮躁的设定以及空虚的讲理,真诚足够了。
第一次点开注定是be的剧,我是忐忑的、纠结的……
没办法,颜值这么正,色调这么有氛围,开头的前两集还巨甜。
看到中间,想吐槽男女主情感的反复,想暴打保安局局长。
看到末尾,想唏嘘这段感情的遗憾,感慨每个角色在特殊时期的身不由己。
越往后看,越想骂,随着结尾将近,想骂的焦点逐渐散去。
无话可骂,不想再骂。只想唠嗑一下这部历史感满满的be美学佳作。nn一、时代背景与叙事任务
光州事件挺复杂的,浓缩成一个主谓宾的定义则是:一场反独裁,唤民主的学生、工人运动。
(具体的历史科普,可移步其他的豆瓣影评或讨论组)nn此剧将叙事这段充满血腥、血性的历史任务交到了男女主的身上。
男主——黄熙泰
从家庭看,他是保安局局长的私生子。所以独裁政府的叙事支线得以被展开。
从友情看,男主的好友——金庆洙是学生游行的主力。牵扯了民主派支线,而庆洙之后入伍又牵出了军队的线。
n女主——金明熙
从家庭看,父亲被诬陷为的经历同样牵出了独裁政府势力。
从友情看,好友李秀莲是学生游行主力,其在光州、首尔的空间流动,展现了民主派在不同空间下的游行状况。n
他们短暂地参与过学生活动的策划,亲历过集权政府的刑讯逼供,目睹了军人对平民不差别的射杀。
他们肩负了太多的叙事任务。
要做枚引子,引出事件的关键人物。
要做个枢纽,目睹各阵营人物动态。
要当亲历者,将那个时代苦痛揭露。nn短暂爱情,不过是他们繁重任务的调味。
为这份惨痛的历史,加了点浪漫的余韵。n
二、不必对这份狗粮过于苛责
(此处应有王宽表情包,但我临时没找到)
本圈品粮,一向注重人设的严谨,逻辑的自洽,对生活的贴近。
总的来说,整体卖相不能太傻、太油、太悬浮。
一开始,男女主感情的反复是我不能接受的。
毕竟分分合合过于频繁,其中理由总是那么的遮遮掩掩。
我大概理了一下,他们分分合合时的主导方情况。
这段分分合合,其实有点狗血,集齐了 少女心思要你猜+感动自己伤害对方+由旁人点化 又重归于好 的元素。
其实这段感情波折单拎出来,安在设定为相同人设(受管束的富二代*平民女)的现偶上,我肯定地铁.老人.手机。
毕竟这样拖泥带水的情感处理方式一点都不love & peace,着实憋屈。
在《run on》中,此类人设的情感处理就很硬气????
男主是运动员,女主是翻译。
当男主父亲要求女主离开他儿子的时候。
女主可以有底气地说“你再来,我就报警了。”
男主可以怼父亲“她是我的强点,不是弱点。”
对于这一长辈棒打鸳鸯的狗血戏码,男女主还能有商有量地决定让彼此冷静一下。
(啊,不得不感慨一下,法治社会真好)
《五月的青春》的特殊时代背景,却让鸡肋的人设显得别具一格。
他们的爱隐忍、炽热、却归于无可奈何。
从剧情前期来看,他们撒糖的最大阻碍是男主他爸。
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男女主被迫,也注定不能成为像《run on》男女主般的硬气之人。
黄泰熙只有依附父亲,他才能弥补自己的过错,让身边人不再落入危险之中。
金明熙只有顺从胁迫,她才能换取爱人,以及自己的自由。
所以,当男主没有正常的社会身份,不再受父亲掌控,女主的留学被搁置后,男女主可以无视权力,迎来了短暂的欢愉。
特殊的时代背景让这段略显狗血的分分合合显得有理有据,尤为珍贵。
到了剧情后期,男女主终于可以一起搭伙过小日子了。
但随着后期军人势力的加入,男女主再次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好家伙,撒糖不过半集)
这次不再是可谈条件的权力胁迫,并非通过口头的应承、自我意愿的牺牲就能换取希望的自由。
这次,他们面对的是非理性的枪击。没有谈判的空间,只有杀红了眼的将士。
女主死于非理性的枪击之下,而这一枪击实行的依据是空洞的军规。
毕竟他们根本无法区别,反叛者和大学生之间的区别。
只能对军规的文字进行个性化的想象,然后得出了“宁杀错,不放过”的结论,并将其灌输给不忍枪击之人。
而这一军规的权力把控者,不再是存有实体的黄起南,而是非实体的盲从意志。
这一悲剧并不符合叔本华的归论,毕竟在被包围的困境中,女主和她弟本无退路,其中必有牺牲。
悲剧的源头更像是某种自我证明意志的积累与扩散。埋藏已久,无声爆发。
它没有实在的恶人,没有突发的事件,没有性格的缺憾。
归罪焦点模糊,让女主的死亡多了份警醒,多了声叹息。
没啥好骂的,狗粮撒得这么有质感,我反手点个五星????
(求求了,靓仔李到晛啥时候能演一部,不be、不替身,甜甜的狗粮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