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连续剧  »  韩剧  »  我们的蓝调

我们的蓝调  我们的布鲁斯 / 我们的蓝调时光 / Our Blues

720人已评分
很差
2.0

主演:李秉宪申敏儿车胜元金宇彬韩智敏李姃垠严正化金惠子高斗心朴智焕崔英俊

类型:剧情韩国导演:金奎泰 状态:第20集 年份:2022 地区:韩国 语言:韩语 豆瓣ID:35441504热度:34 ℃ 时间:2024-08-15 10:58:29

简介:详情  《我们的蓝调》是一部为站在生命的尽头、顶点、或是起跑线的所有人应援的电视剧,该剧以温暖的济州岛,冰冷的大海为背景,以单元剧的形式讲述各种人物酸甜苦辣的人生故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我们的蓝调》是一部为站在生命的尽头、顶点、或是起跑线的所有人应援的电视剧,该剧以温暖的济州岛,冰冷的大海为背景,以单元剧的形式讲述各种人物酸甜苦辣的人生故事
  • 头像
    hangain

    说真的,看剧的时候,真的代入进恩喜的情感里,竟然相信汉修说的话是真的,“和妻子分居7年,马上要离婚”。

    汉修是一个重感情的男人,他和恩喜一样,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对待投资失败的顾客,耐心用热茶招待,真心让对方情绪“降温”,化解矛盾。不得已向朋友借钱未果,没有气恼,反而鼓励他学着投资。回到济州岛,因为自己没有承担起长男的责任,而羞于见朋友。

    对于汉修来说,与所有的人相比,女儿才是他唯一的寄托。因为女儿说打高尔夫球会幸福,于是为了培养她,不惜卖房借钱去支撑。然而,七年的坚持并没有换回想要的成绩,因为易普症影响比赛,需要再花2亿韩元训练一年才有可能晋级。

    是进是退,如何做抉择?妻子的崩溃,也没有阻止汉修想坚持下去的心。他就像一心走到黑的边缘人,为了自己没有办法实现的梦想,坚信只要女儿喜欢,他就是她的坚强后盾。

    而恩喜,一辈子没有结婚,很难说,这里面有没有汉修的原因。这个长得像条白带鱼一样的男人,突然出现在马路上,又像做梦一样消失,她怅然若失,又满怀憧憬。

    恩喜是个有钱的女人,银行的户头里躺着好几亿韩元,不投资理财,只是不停往里面存。她每天就是在市场剁鱼头,连五星级酒店都没有住过。为了四个弟弟,早早终结了自己的人生。直到与汉修重新相遇,仿佛才有了期盼。做头发,唱歌,答应他一起去曾经修学旅行的木浦重游。

    恩喜虽然没有说,她还是有期待的,就像每天早晨去鱼市拍卖现场竞拍,买到想要的带鱼一样。当听说汉修与妻子分居马上要离婚,才欣然同意一起出行。

    有了期待的恩喜是多么开心啊,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年以前,在木浦街道上被汉修背着吃棉花糖,在海边与朋友们追逐打闹…那时的他们没有生活压力,没有需要承担的责任,哪怕五个人分吃一根棉花糖,也是幸福的。所以,笑容是那么的灿烂,所以,中年的汉修一再说恩喜,“那时候的你很可爱,真的很可爱”。

    青春充满了期待,和美好的回忆,是最令人想留住的岁月。成年的汉修好好的,让恩喜的初恋的美好没有遭到破坏。为此,恩喜充满了感激。

    然而,朋友间貌似关心的提醒让恩喜的期待沉入谷底,遭到欺骗的恩喜愤怒质问汉修。

    难道真的连朋友都不能做了吗?朋友关心她没有错,为什么不能现在汉修的角度想一想。事情都有两面性,思考也是一样。

    恩喜打给汉修2亿韩元,在这个场景没有出现时,已经被我猜到了。面对爱,任何人都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然而,恩喜的话说的很有智慧,她这辈子做过好几次亏本的买卖,这次就当也是其中之一吧。言外之意,她本着不让汉修还钱的心,才借于他。

    汉修把钱退回去才真正摆脱了渣男嫌疑。

    这个故事,除了汉修和恩喜的感情,打动我的还有一个点,那就是汉修对女儿的转变。

    虽然是故事,并没有故事的美好,极其冷酷无情。七年的坚持没有开花结果,而是退回了原点,承认教育失败。

    这才是现实。

    依旧是凌晨,依旧是恩喜在做饭团,依旧是去鱼市竞拍…不同的是,恩喜压低了鱼的竞拍价格。生活一切照旧,周而复始,就像济州岛东部海面上每天升起的朝阳,西部黄昏的日落。

  • 头像
    肥宅的美食世界

    《我们的蓝调》14集后渐入佳境,我每集都在哭。????

    抑郁症、唐氏综合征、东昔和妈妈玉冬这三个单元的故事一直让我隐隐担心,怕会落入治愈跟和解的俗套,事实上我还是太小看韩剧了,卢熙京编剧这种“脱离了低级趣味和有益于人民的人”,怎么可能偏离现实呢。

    很喜欢儿子和妈妈这部分的细节处理。

    几集的铺垫,很好奇当年的“隐情”,究竟为什么妈妈要给人家做小老婆,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大老婆和老公,冷眼旁观自己的亲身儿子东昔被打?

    然而,没有隐情,没有苦衷。

    这就是一个从小丧亲四处漂泊,没有接受过教育大字不识一个,不敢当海女也没别的能力靠自己赚钱,无法改变贫穷命运的底层女性而已。

    这样受限于认知的女人,没有体会过关爱,连东昔爸爸非常偶尔买的一碗炸酱面都念念不忘了一辈子觉得这就是“对她好”的女人,你要她如何学会爱人?

    她对于亲情的理解又能怎样呢?

    在她理解的全部世界里,能让儿子吃得饱穿得暖,读书上学,就是好和爱,就是她最向往的人生了。

    为此她付出了自己的身体和时间,是她的全部。

    所以临死前面对儿子再三咆哮质问“你怎么可以对我不感到抱歉呢?”,这个女人回答:

    “我有什么好对不起你的?”

    “一个疯女人,怎么会觉得抱歉呢?”

    我看到这句台词的时候简直想起立鼓掌三分钟。

    让人目瞪口呆,却再真实再自然再合理不过了。

    这比《请回答1988》里成东日的那句“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更高明。

    不过这样的剧情是吃力不讨好的,从评价可见一斑。观众可能更习惯也更乐意看到无私奉献的伟大母爱,许多人表示“这样的妈我绝不原谅,不接受洗白”。

    我看到的时候会忍不住想,这些人应该是活得很幸运很幸福吧,才会无法体会满是缝隙和瑕疵的人性。

    我完全不觉得给妈妈“洗白”了,她也不需要洗白。

    一个母亲,当然可以有许许多多糟糕,甚至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她同样是个鲜活的人。

    对儿子从来没有笑过的玉冬,对着济州岛的其他所有人怜爱地笑,对着路边的小狗笑;

    你说她冷漠吧,她连墙角新长出朵小花都惊喜不已;

    你说她麻木吧,她每天路过许愿的玛尼堆都要在在上面放一颗小石头;

    你说她心硬吧,好朋友春禧奶奶唯一还活着的小儿子也快要没了时,整部剧里都没什么表情的她在大雨里哭得肝肠寸断。

    …..

    人就是这样复杂,咋概括嘛。

    而儿子接受这样的理由了吗?最后算和解了吗?我觉得也算不上。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会有的反应罢了。

    在山上背上崴脚的妈妈那一刻发觉她已经瘦成那样,真切感受到母亲即将逝去,难过是真的,算了也是真的。

    卢编厉害就厉害在,从来不讲“父母也有局限性,也不完美也是普通人”这样的大道理,他的剧甚至没有符合年轻人心理会被疯狂传播的台词截图,但他就是血淋淋地把现实剖在你面前,再让你在平凡的一地鸡毛里慢慢地拨云见山,看到他人的人生,自己的人生。

    “为站在生命的尽头、顶点或是起跑线的所有人应援”,都是对人类的爱。

    个人觉得这剧的后劲比解放日志和1988更大。

  • 头像
    呦呦鹿鸣

    《我们的蓝调》里最让人耿耿于怀的大概就是玉冬东昔两母子的爱恨纠葛了。金惠子饰演的姜玉冬奶奶,有着小鹿般惊慌的眼神,对周围无差别释放善意:与比邻而居的海女春禧奶奶互相扶持,对年轻后辈宽容理解,每日喂养小动物和小狗温柔地对话将弱小的猫捧在手里喂食,就是一朵开在野外的孤花,也能收获她天真惊喜的注目赞美。这么善解人意的老人,在儿子东昔的记忆里,却是一个冷漠无比的母亲,在东昔爸爸和姐姐相继去世后,带着少年东昔嫁给老婆瘫痪的男人当了小妾,让东昔喊养父的大婆为妈妈改叫她阿姨,当时执拗不从的东昔遭她打了十几二十个耳光,往后的日子里对东昔被养父的两个儿子日常毒打袖手旁观漠然以对……,就像东昔控诉的:“你能深情地看着那只狗,却对自己的儿子这么冷漠”。

    我在看剧的时候也不停在想,这怎么能?这怎么会?不可能这么割裂,明明这么善良周全的人,却单单把儿子摒弃出她善的发散圈,母亲是有什么隐情吗?母子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然而看到最后,没有隐情,没有误会,她确实是一个糟糕的母亲,东昔的记忆是真实的。玉冬是一个糟糕的母亲,因为她在与世人为善的同时,没有余力也没有能力对儿子善良。在玉冬对东昔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理出玉冬的孤苦一生:父母早逝,哥哥在她少年时也去世了,她浮萍一般地活着,在十四五岁就开始工作,后来遇到东昔的父亲结了婚,生了东伊东昔两个孩子,她说东昔的父亲对她很好,理由只是“偶尔会买炸酱面给她吃”,但这样的生活也没能保住,丈夫短命,女儿东伊当海女却命丧大海,她自己没有谋生的能力,只能拖着未成年的东昔寄生于愿意接盘他们的男人,既当小妾又当佣人,靠出卖身体劳力为自己和儿子挣得一份遮蔽,让东昔有衣穿有饭吃有学上,剩下的她既没心力也没能力去顾,东昔被大婆的两个儿子打,她无能为力干脆就转过脸去漠然以对……。

    这部剧了不起的处理在于,它没有让老年的玉冬忏悔求得谅解,玉冬自始至终没有道歉,大概因为道歉这东西有时除了将自己心头的重石转移到了别人心上之外并无作用;也没有清晰的和解,东昔最后和死去的妈妈相拥更像是算了,不是原谅而是算了,因为憎恨的那个人在死亡来临前就已经不在了,东昔记忆里那个冷漠的母亲,早已经被时光杀死,剩下的是现在这个骨瘦如柴的衰老母亲,怜悯的一刹那,憎恨就被抹平了。

  • 头像
    酒仙桥14号

    都说初恋情人,最难以忘怀。

    20年过去,偶然有一天,正在大马路上和人吵着架。

    突然碰见了学生时代最喜欢的那个初恋。

    甚至还听说了他和妻子正在分居的消息。

    你心动了吗——我们的蓝调

    天色微亮,太阳都还没有出来,水产店老板恩喜(李姃垠 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身形矮小,略微臃肿,浮夸的头发颜色。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平凡的中年妇女,竟然是济州岛当地身家过千万的企业家。

    即便已经坐拥万贯家财,渔市竞拍、送货上门、杀鱼卖鱼,恩喜每天依然亲力亲为。

    行事果断,性格泼辣,任劳任怨。

    这些年里,恩喜就靠着卖鱼,养活了一大家子,至今尚未婚嫁。

    恩喜不是没有爱过,在上学的时候,有过唯一一个初恋。

    他叫汉修(车胜元 饰)

    当年,恩喜为了能付上校外教学的费用,不得已下抱了一只猪挤上了满是同校同学的公交车。

    显而易见的,所有人都用一种看疯子的眼光,盯着她。

    和恩喜一样的,还有坐在一旁的汉修。

    同样付不起校外教学费用的汉修,提了一袋芝麻放在一旁,也被同车的男同学疯狂嘲笑了一番。

    就在此时,汉修当时的女朋友转过头,故意讽刺恩喜:

    “把猪卖掉也太可惜了,还是别卖了吧。”

    恩喜的暴脾气哪里忍得了这种阴阳怪气,张口就骂了她一句。

    一场女人之间的打斗一触即发,车上的人都在瞎起哄,唯独汉修站了起来:

    “坐下。”

    起哄的人被汉修拽起了领子,汉修还瞟了一眼惹事的女朋友。

    自己的男朋友不仅没有帮忙,还为别的女同学出手,他们彻底掰了。

    正是这场“英雄救美”,也让恩喜开始对汉修有了另一番好感。

    自由活动的时候,恩喜在小巷里偶遇了汉修。

    她对汉修有了很多的好奇——

    你和诚善在交往吧?接吻的感觉开心吗?

    你是不良少年吧?你们睡过了吗?

    你应该不会和我这种丑八怪交往吧?

    反正我们也没事做,要不要来接吻?

    面对恩喜的提问,汉修觉得无奈又可爱:

    “不要这样,你是好学生。看什么看,很可爱耶。”

    或许便是这一句无心的称赞,给了恩喜一次冲动的勇气。

    她踮起脚尖,拉着汉修的脸,强吻了上去。

    过后,她和朋友炫耀自己被汉修强吻,却没想到这个八婆同学,跑到汉修面前当众质问是不是确有此事。

    已经准备好英勇就义的恩喜却没想到,汉修竟然回了一句:

    “我?主动?强吻?……你也很享受吧”

    既没有揭穿她的谎言,也证实了事情的发生,巧妙地替她解了围。

    就是这样一句高情商的回答,让恩喜念念不忘了20年。

    即便这个男人背井离乡,音讯全无,也早就有了家庭,依旧是恩喜的白月光。

    时隔20年,恩喜没想到,再度重逢竟然是在这样一个有些狼狈的堵车现场。

    汉修拍下了车身上海产店的电话,举着手机示意着,便很快和恩喜道别。

    反而是恩喜,很是激动,不管别人怎么鸣笛,就差把想说的话都说完了。

    在疏通了车流之后,恩喜还特地下车跑到了路口,只不过汉修早已离开了。

    重新回到了济州岛的汉修,西装革履,是银行的支行长。

    当年全家供他一个人上学,考上了首尔的知名大学,看上去风光无限。

    实际却并非如此。

    七年前,汉修把妻女都送到了美国,为了实现女儿烧钱的高尔夫梦。

    这个像无底洞一样的梦想,渐渐地把汉修夫妇消耗殆尽,搞得倾家荡产。

    卖掉了所有的房产,借遍了身边所有可以借的钱,甚至还预支了退休金,欠下的债怎么都还不完。

    更让人崩溃的是,女儿还患上了运动障碍“易普症”。

    成绩一落千丈,如果要继续坚持,就需要更多的钱来复健。

    在美国的留学圈子里,早就传遍了汉修夫妇借钱不还的坏名声。

    但汉修始终做不了放弃的决定。

    时隔多年回到家乡,不仅没有衣锦还乡的待遇,甚至还遭遇了妹妹的冷眼。

    因为家境贫穷,只能有一个人读书,为了供他这个长男上学,弟妹全都被迫放弃了学习的机会。

    而成家之后,一无所成的汉修不仅没有尽到赡养母亲的责任,还要张口向弟妹借钱。

    另一边在职场,就算是支行长又怎样,照样要跟市场里卖鱼的大老板们点头哈腰。

    不过是为了让这些大老板们,能多多光顾银行业务,创下业绩。

    学生时代的意气风发,早已吹散殆尽,活得还不如一条狗。

    当年的“丑八怪”,如今变成了富婆;

    而当年的美少年,如今却成了“老赖”。

    现实总是狼狈得,让人颜面尽失。

    而当务之急,汉修还要去参加同学会,为的是拉拢恩喜来办理银行的业务,看在曾经这份“初恋”的情谊上。

    在知道恩喜的身家之后,汉修自然也动了邪念——

    他收起了公寓里那些和妻女有关的照片,甚至还隐隐地编造出自己与妻子分居离婚的消息。

    甚至邀请恩喜,一起去曾经校外教学的木浦,故地重游。

    但恩喜对于汉修的一切,并不知情。

    在恩喜的心里,汉修是她人生中最大的意外,也是最美的回忆。

    “你要是以颓废的姿态出现,我一定会很难过又失落,因为那就等于我的回忆和青春都崩坏了。谢谢你过得这么好。守住了我灿烂的回忆和青春。”

    在那片回忆的沙滩上,汉修突然冲进了海里。

    他漂浮在海上,喊着恩喜的名字,在远处的恩喜眼里是浪漫、惬意的。

    然而汉修却发出了微弱而绝望的呼救:

    “你借我钱……”

    恩喜听不见,也不曾发觉汉修脸上的那些绝望。

    济州岛的夜渐深了,愁的不仅是恩喜和汉修,还有很多岛上的人们。

    为人,为情,为生活……

    很少有的,在韩剧里一次性出现了如此豪华的阵容:

    金惠子、高斗心、李秉宪、车胜元、严正化、李姃垠、韩智旼、申敏儿、金宇彬……

    各大影帝影后、视帝视后,一次性全都凑齐了。

    能够有如此强大号召力的,离不开背后同样顶级的制作班底:

    导演金奎泰、编剧卢熙京。

    这是他们继《没关系,是爱情啊》(8.7)、《Live》(9.2)等作品后再度合作。

    从第一个故事开始,就充满了纯粹与利益的徘徊与思考。

    恩喜留在了济州岛,靠自己的双手养活了一家人。

    汉修选择了离开,却在离开之后渐渐失去,就连家都快要找不回来。

    但令人感叹的,是时过境迁之后,一切竟然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即便被利益蒙住了双眼,在看到没有变过的朋友与故里之后,人的心竟然也会回归纯粹。

    汉修他舍不得破坏那些纯粹。

    《我们的蓝调》是一部群像剧,故事围绕着那些生活在济州岛的人们,三集为一个单元。

    但这些人和事,却没有因为单元而产生割裂,都是息息相关、互相共存的。

    济州岛的卖鱼人、商人、海女、船长、学生,还有那些离开了又回来的旧济州岛人,或者是新移民的济州岛人……

    他们的情感交织,构成了这一曲夹杂着济州岛海味的蓝调。

    济州岛看上去很大。

    一望无际的海,每天捕捞不尽的生物,还有看不到尽头的未来。

    但其实济州岛也很小。

    没有当地人所不知道的过去,也没有市井里流传不开的谣言。

    你曾经是什么人,做过什么,有过什么奇怪的故事,总会成为街头巷尾嚼舌根的传说。

    有的人渴望逃离这座岛,想要看到更广阔的的世界;

    有的人在外面走丢了魂,渴望在这座小岛上寻回一份安宁。

    这就是人生。

    总是有人抢破了头想逃离,却也有人不顾一切地想回来。

    人生百态,宛若一首轻慢悠扬的蓝调,在一望无际的海上,吟唱开来。

  • 头像
    天下佈武

    片子是好片子,尤其是14集之后,眼泪都止不住了。看完习惯性地第一时间看了豆瓣评论,看到高中生这段简直骂声一片。其实我倒是觉得高中生怀孕这段还不错(虽然不如其他几个),国人批评的原因无外乎就是诸如自己都养不活自己还养活孩子;或者两个小屁孩不负责任,犯了错还要骂含辛茹苦的父母之类的。我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下的我们有这样的批评是很正常,但是骂归骂,但我们不要忘了,这部剧不是卖到中国市场的,人家也没有义务去照顾中国人的感受,所以这是站在韩国本土文化价值观的立场上来探讨这件事情的。

    首先,这个故事发生在韩国(一定要强调,不是咱们中国,所以豆瓣骂这段故事的各种理由如果让韩国人看到,人家或许都是懵的),剧里也提到,韩国的法律,是保护早孕者享有继续在校教育的权利的。注意,这个法案不是在鼓励未成年怀孕,而是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教育权(跟精神障碍者伤人会被轻判或者无罪也不是在鼓励他们伤人是一个道理)(足以可见韩国的教育法其实比国内先进些),这就证明在韩国发生这样的事情,虽然是少数,但是也不会造成影响到前途的无法婉转的局面,更何况故事在济州的渔村里,思想水平更是要比首尔要闭塞,所以16、7岁怀孕在当地不算难以接受(咱们国家到现在还有很多农村孩子18岁就相亲有孩子了所以不要觉得咱们有多优越好吗?)。我唯一遗憾的是男孩子选择了辍学,但是剧作中其实有提示的,男孩的父亲黑道出身,就是那种男人一定要有担当的意识,儿子遗传了父亲这点,不肯让双方父亲负担全部费用,宁愿暂时(注意,是暂时,人家说了将来要通过别的途径继续学习考大学的)放弃了前途,虽然莽撞,但是符合那个年纪小孩的热血上头。虽然最优选择是孩子由双方父亲带,两个人继续上学,但是更合情的是小孩子的早熟担当。

    其次,不要用国产剧的人物塑造模式来去想别国的剧,谁规定小孩子在当下就要很懂事地体恤到父亲的难处?骂他们不懂事只知道对大人大吼大叫的这些看官们在他们这个年纪真的就懂事到不行吗?男孩子看到父亲强行要拖拽女孩去堕胎,当下热血上头,不但撞倒父亲,而且还把以前积攒下来的怨气用最莽撞的方式爆发出来,这难道不就是正常的下意识行为吗?难道男孩真的就以父亲为耻吗?而且这场戏明显就是为了后面父子和解而铺垫的,后面父亲拍着桌子哭着说我对不起我妈,对不起你妈,唯独没有对不起你,我一直都是为了让你不感到羞耻才这样活着的(大概这意思吧),这才是情感的爆点,男孩这才能够真正得到成长,才懂得在大人的世界里,任何情绪化的话在爽了自己的同时,更有可能深深伤害到最亲爱的人。这两场戏是衔接起来的,是有情感累积的,我个人觉得设计的很妙。

    我们往往在做评价的时候,都会用一个上帝视角去审视别人,这里恶心了,那里下头了。就好像我们当年就不下头一样,别傻了,我们都不算什么圣人。我们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保不齐已经忙不迭地喊着要堕胎了,忙不迭地在各自的爸妈面前推卸自己的责任了。反观两个小孩,我觉得最打动人的话就是,我们可以道歉,但是我们不承认我们错了,因为我们就是相爱。

    第三,麻烦各位审审这段故事的题目,人家的主题是流氓和赌徒,小孩的怀孕只是破题口,真正讲的是两个成年人的事情。一个社会混混,一个超级赌徒,同样不顾家庭,同样逼走了老婆。(别忘了他们家庭破碎的时候,小孩已经记事儿了哦!)这一段故事其实是通过孩子怀孕的事情来讲两个成年人的成长。

    他们当初强烈反对的原因,不仅仅是双方之间的矛盾(其实双方矛盾还好,前面的故事也看出来,虽然见面就骂,骨子里还是亲的。只是孩子的事情出来以后把结痂的伤口重新撕开了而已),更一层就是两个大人都害怕子女重走他们的老路,哪怕女儿说会考大学,爸爸也不敢相信。他们只能用成年人的方式,早发现早除根,试图将这件事抹杀之后就彻底平息(强调的是,他们不是怕丢人,而是怕孩子的未来被摧毁——这个切入点很好)。但是他们下这个决定的时候,却罔顾了孩子的内心,刻意回避这么做即将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后续心理创伤。

    看看他们的早期反应吧,当两个父亲在刚知道怀孕的时候,做了什么?躲起来。当没事儿发生,该做生意做生意,(别说这是为了生计,后面美兰来的时候他们照样大白天出去玩儿),当情绪憋不住了以后,两个大人完全不管不顾地大打出手,完全都是在发泄自己的情感。而对于犯了错(当事人不觉得这是错)的孩子,他们一直迟迟没有认真地坐下来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要么是打骂,要么是逼堕胎),也没有想过这件事情对孩子内心到底造成了多大伤害。他们发泄情绪地把宝宝B超照片丢弃甩开的时候,完全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

    题外话,我觉得有场戏特别妙,女孩的爸爸说宝宝是瘤。这场戏太棒了,要知道,生命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环境下造成的,哪怕最终被流产出来,他们也不可以被人叫做瘤。

    这就是成年人最真实的映照,不愿费心思去读懂子女的心,总是觉得他们替孩子做的决定就是正确的。不知道为何,我们总是信誓旦旦地批评两个孩子不顾及父亲含辛茹苦,一意孤行。我们做评论似乎都喜欢站在父辈的立场,殊不知我们连子女都没当明白呢。设想一下,我们站在这两个孩子的角度上,如果我们是他们呢?看看他们的成长环境,往最小了说,从小到大,楼上楼下两户人几乎天天吵架,搁你你受的了?

    女孩小时候眼睁睁看着妈妈离开,饿着肚子等爸爸赌输了钱回来,却拉着自己去求别人借钱,她是有记忆的哦。女孩子每去一次市场,身世都要被市场上的人提一遍,然后还要被不断叮嘱“看吧,你爸爸为了你戒了赌,为了你天天凿冰,你要感恩啊”,然后爸爸还要时不时地拿自己邀功“我女儿是全校第一”,你是她的话,你不想逃离?你不想找一个避风的港湾?她的父亲确实做出很大牺牲,每天起早贪黑,就是为了给孩子攒学费(还有重回自由的船钱)但是严重缺乏和孩子的交流,有人肯定要说了,他都这么辛苦了哪有时间陪伴孩子,但是不要随便在女儿换衣服的时候推开厕所门这种基本常识应该具备吧?事实证明,父亲在精神层面上对女儿的爱是极不成熟的,他以为无条件地迁就女儿就是交流,他以为说一句阿一古我女儿怎么这么可爱亲爸爸一口吧,这就是父女情感互动了。殊不知,这只会让早熟(且高智)的女儿倍感负担。我是她,我也想逃离,赶紧去首尔吧,这样我和我爸都自由了。

    至于男孩,更别说了,到高中了依旧是家庭暴力的忍受者(肢体和语言),这个不是上纲上线,从他们台词可以得知,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就是黑社会的那一套,打一顿就好了。而且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好言好语,咱可别慈悲为怀地去替一个未成年人体会他爸爸的嘴硬心软了好吗?对于孩子来说,语气重就是语气重,打我就是疼,我感知不到太多里面的深层爱意的。

    所以,别再强调两个父亲支撑这个家了。到底是谁的存在才让家没有垮掉还两说呢。孩子(尤其是男孩)当年要是跟妈妈走了,这俩当爹的早就非死即坐牢了。

    这两个小孩,在情窦初开的年纪,有了相爱的人,很节制地只做了两次(别告诉我咱们国家的高中生没有人干这种事)而且两次都很好地做了防护措施。他们已经做的很不错了,而且事后的应对虽然慌张但不失理智(知道哪怕再想堕胎,瞎买的药也不能随便吃),只是命运使然,这样都没拦住怀孕,那真的就是纯概率事件了,用女孩的话说就是:恭喜你,成为了我的宝宝。这样的几率,确实值得恭喜。

    偏偏这样两个小孩,竟然常年全校第一第二,竟然依旧没有放弃要去首尔大学医学院,(男孩女孩都没放弃,而且男孩选择了更勇敢的路)。偏偏这样两个小孩,被我们很多“二十四孝”大圣人一顿狂骂。

    反思反思吧,我们要处在他们的环境,大概率就是海鲜市场丁青了,至于将来能不能人人成为电梯战神,做梦吧您嘞,别说早孕堕胎了,十八岁之前没被毒品害死就烧高香吧。

    所以这段故事我个人很喜欢,因为它不是在讲小孩如何早孕之后如何努力地逼疯家长,努力地让观众下头。它其实是在讲大人如何成为大人,被改造的不是两个小孩,而是两个大人。

    末尾,要说美中不足吧….就是怀孕六个月,肚子的显怀应该更大一些了,而孕吐也多发作于怀孕早期,六个月的时候,早就缓解得差不多了。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