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绿衣骑士

绿衣骑士  绿骑士(台)

678人已评分
很差
1.0

主演:戴夫·帕特尔艾丽西亚·维坎德萨莉塔·乔德霍里拉尔夫·伊内森西恩·哈里斯乔尔·埃哲顿巴里·基奥恩艾琳·凯利曼雅典娜·弗里泽尔尼塔·米什拉塔拉·麦克唐纳凯特·迪基阿奈·里佐克里斯·麦克哈利姆乔·安德森BrendanConroy唐查·克劳利安东尼·莫里斯NoelleBrownEmmetO'Brien

类型:剧情奇幻冒险导演:大卫·洛维 状态:正片 年份:2021 地区:其它 语言:英语 豆瓣ID:30372022热度:936 ℃ 时间:2024-08-15 14:36:21

简介:详情  影片根据故事《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改编,讲述亚瑟王在自己的宫廷里举行宴会。一位绿衣骑士前来向圆桌骑士挑战:有谁敢当场砍下他的头,并让他一年后回敬一斧。高文接受挑战,砍下了绿衣骑士的头。那具依然活着的躯体捡起头颅,回到...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影片根据故事《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改编,讲述亚瑟王在自己的宫廷里举行宴会。一位绿衣骑士前来向圆桌骑士挑战:有谁敢当场砍下他的头,并让他一年后回敬一斧。高文接受挑战,砍下了绿衣骑士的头。那具依然活着的躯体捡起头颅,回到绿色的教堂。一年以后,高文践约去寻找绿衣骑士
  • 头像
    看电影看到死

    由好莱坞新贵A24出品、导演大卫·洛维的最新作品《绿衣骑士》终于上线。

    但千万别对这个片名产生误会。如果您想看《断头谷》式的奇幻片,或者《亚瑟王》这类史诗片,还请绕道而行。

    2021《绿衣骑士》

    因为《绿衣骑士》并不是强情节、快节奏的剧情片,而是一部披着奇幻外衣的心理惊悚片,是一首蕴含丰富的寓言诗(影片改编自中世纪英国诗歌《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

    只不过,如果您是A24先前出品的一系列恐怖电影的拥趸,比如像《女巫》《灯塔》《仲夏夜惊魂》等等,那么这部电影应该还是会合你胃口的。

    2015《女巫》

    2019《仲夏夜惊魂》

    首先,希望您别被网上“看不懂”的声音或长篇大论的骑士“科普”吓到。虽然《绿衣骑士》中多次出现了代表骑士精神的五角星——象征着虔诚、慷慨、善意、忠贞和友谊。这五大品质作为逐一登场的对主角高文的考验,在不同的段落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

    亚瑟王的五角星项链

    但在观看的过程中,哪怕你不能及时领会故事情节与骑士美德间的一一对应,也不妨碍你伴随着极佳的视听体验,浸入式地投入到这个故事中。

    事实上,影片只有前15分钟对观众不太友好:因为如果对这段传奇一无所知的话,就不能即刻洞悉高文母亲和女友的真实身份。但这无损于一段关于成长的冒险历程本身的精彩:我们跟随忐忑不安的高文一起,不情愿地踏进自我磨砺的修道场,并被沿途大量波诡奇谲的风格化摄影惊得目瞪口呆。

    就像上面截取的这个长镜头:顺时针360度环摇过后,被匪徒绑架的高文已成一具枯骨;继而又是反方向逆时针的一圈,高文兀然从地上挣扎起身。

    当注意到顺逆时针的区别后,就知道它并不是在描述什么玄幻事件或平行宇宙。这骑士是高文的一个“梦”,这个梦指出了时间流逝中的两种可能性:坐以待毙或奋发求生。

    在以往的观影经验中,我似乎还想不到其他电影中类似的创意。或许只有大卫·洛维导演的前作《鬼魅浮生》中“红颜枯骨”的镜头与之相似。这种生死一念、起死回生的精妙设计在文学作品中倒有,比如鲁迅的短篇小说《起死》。

    2017《鬼魅浮生》

    还有在山谷中遭遇“进击的巨人”的场景:精疲力尽的高文试图坐上巨人的肩膀搭顺风车,可当巨人摊开偌大的手掌时,高文又吓得连连后退——导演想说的是:自我发现的修行,只能依靠自己,绝无捷径可攀。大伙想想唐僧取经,也就明白了。

    当然,要都是这么个逐帧解读法,那就没完没了。因为我们能进一步发问:巨人是谁?这些庞然大物打哪来的?还有那个自高文上路起就一路跟踪他的狐狸是何方神圣?是高文母亲幻化而来吗?城堡内的瞎眼老太呢?也是高文母亲的“分身”?

    细节:高文母亲做法召唤绿骑士时是蒙着眼的

    城堡中的瞎眼老太

    除了来路不明的角色,还有情节上的诸多疑惑:作为“你这次选对了”的奖励,绿色斧子失而复得可以理解,但被匪徒抢走的魔法腰带为什么会在城堡夫人手里?还有:扮演城堡夫人和高文女友的都是艾丽西亚·维坎德,这又该当何解?是想说明高文其实是“专一”的,只是碍于功利的目的和阶层的鸿沟无法迈出那一步么?

    细节:承诺给女友很多黄金的高文,最终凭几个硬币抢走女友的孩子

    其实,一脸问号是正常的,而“没拍清楚”是故意的。大卫·洛维的目的,就是要人在观看的过程中不停地扪心自问。而既然这是“诗歌”,当然不会把话说得太明白。

    诗诉诸的是私人情感乃至私密的生命体验,所有暧昧不明的伏笔与符号,为的是打破建立在严格因果关系上的叙事策略,以给观众更多、更大的解读空间。谁说一个人隐蔽的心理现象和心路历程会遵循严格的“因果律”?观众只能透过高文若有所思的闪烁眼神去感同身受:从中你读到什么,就是什么。这不仅是高文的自我发现之旅,同时也是发现你自己。

    直到身处城堡之内,高文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因此,我们大可以排除那些细枝末节上的隐喻与象征,它们并不具备实际上的叙事功能。要想握住《绿衣骑士》表达核心的任督二脉,我们只需回答以下这两个问题:一、什么是“圣诞游戏”?二、“绿衣骑士”到底是谁?

    一、什么是“圣诞游戏”?

    游戏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在亚瑟王与圆桌骑士举行圣诞宴会的时候,一个外形酷似格鲁特的绿衣骑士不请自来,并向在座的诸公提议玩一个听着就很荒诞的游戏——你们谁带种?是骑士就来砍我呀!

    绿骑士身份成谜

    乍一听此类把戏我们并不陌生:《水浒传》里的牛二就逼杨志玩过。可游戏虽然简单,规则却暗藏猫腻。绿骑士直接照搬的是《汉谟拉比法典》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的逻辑:你现在如何伤的我,一年后的同一天,我将悉数奉还。

    正当老谋深算的圆桌骑士盘算着“事出反常必有妖”之时,身为权二代的高文爵士坐不住了。本来就一直浑浑噩噩、找不到存在感,气氛都烘托到这份儿上了,干脆倒逼自己一把:靠挑战绿骑士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可问题是:绿骑士根本不是来“挑战”,而是来“下套”的。他径直伸长了脖子等着挨砍,搞得众目睽睽中下不来台的高文便只得就范。而果然,绿骑士是个不死之身,一刀下去后就拾起自己的人头,得意洋洋地走了。临了还抛下这么一句:一年后别忘了履约啊!

    奇葩游戏和游戏引发的故事基本就是这样了,简单来说,这就是个“请君入瓮”的攻心计,是个“一头换一头,千里送人头”的必输游戏。

    游戏不难,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游戏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因为绿骑士一个人在教堂里猫久了,空虚寂寞冷,要靠隔三差五地跟世人签“阴阳合同”解闷儿?——NO。

    这“圣诞游戏”的实质是:向死而生。首先,必须要注意这个游戏的前缀:圣诞。

    电影一开场就强调故事发生于圣诞日

    想必大伙都知道,耶稣替全人类背负罪过主动赴死,三日后又复活升天的典故。不论在《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原诗中,还是这部改编电影里,我们都能看到大量宗教元素。

    譬如:片中各个类似女巫的角色(除了高文的女友Essel)以及旷野中的高文主动扛起自己的“罪”——那把砍下绿骑士头颅的绿色板斧,让人瞬间想起《基督最后的诱惑》《受难》中耶稣背负十字架苦行的场面。

    注意高文扛斧的姿势

    2004《耶稣受难记》

    当然,从宗教或赎罪的角度去考虑“向死而生”就太复杂了,我们不妨回归到这个词的本意:人们总是在说这个词,可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向死而生,其实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概念。海德格尔认为:人们通常将“死亡”二字连用是不恰当的。死,是一个过程,而亡,是死的终结。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

    这话有点绕,解释出来是:生命是场一旦发动就注定凋零的倒计时,所以当一个人出生后,就已是个“必死之物”——不论你是长命百岁还是中途夭折,或干脆像高文这样只剩下一年的寿命,这段或长或短的时间总归都是奔着死去的。

    如果非得要说其中有什么“目的”的话,那也是死。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整个生命就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而“亡”代表着这一过程终于结束了。

    如此一说真是好丧好晦气啊。也难怪,中国人大多是比较讳言死的。就像《立论》中描述的那种情况:当你说“这孩子是会死的”时,免不了就要遭到一顿打(在《鬼魅浮生》中亦同样有一段长长的类似台词)。

    世人所笃信的,是与海德格尔完全相反的价值观,这就像孔子说的“未知生,焉知死”,或者老百姓们的大白话,“好死不如赖活”。所以,《绿衣骑士》可能会让有些人觉得不适的原因是:它偏偏要把“天经地义”的道理反过来讲——未知死,焉知生?赖活,还真不如好死。

    那么,活得这么“轴”的意义究竟何在呢?大卫·洛维认为:很有意义。只有向死而生,这“生”才有意义。否则像绿骑士那样不死,“人生”也就不会存在。因为无限+无尽,根本不需要意义。不仅是“不死”没意义,甚至连“不知死”也没意义。

    我们细想想:当高文惊觉他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年,陷入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惧之前:他的生活真的有意义吗?他真的珍惜过自己的人生吗?

    影片一开场的两个镜头,就已经大致向我们简单交代了高文是何许人也。第一个点题的写意镜头,是想说明英雄不从来都是英雄,英雄的肉体凡胎需要浴火重生。

    第二个长镜头就更有意思:摄影机从天寒地冻、筚路褴褛的悲惨世界一路后退到温柔乡里赤身裸体、呼呼大睡的高文。原来这是个对人间疾苦无动于衷的主儿,Essel问他:你能算骑士吗?高文回答:我还有时间——意思是成为真正的骑士前,他还有大把时光挥霍。

    整晚混迹于妓院的高文对母亲声称自己在做弥撒

    绿骑士登场前区区十五分钟的铺垫,我们就能看清这个反英雄的初始人设是什么样:整日无所事事地与妓女厮混却又秉持着不拒绝、不主动的渣男姿态,对待宗教信仰也不虔诚,虽与王室沾亲带故却无任何拿得出手的战功。一句话总结: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莫说亚瑟王不知道这个外甥一天到晚在干什么,就是高文自己也从内心深处很鄙视自己——可他实在是找不到生命的目标和存在的意义。就在其生命陷入日复一日、一潭死水的焦灼状态时,他的母亲坐不住了,终于祭出绿衣骑士这个大杀器,逼迫儿子尽快成长。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人并不太会好好生活,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怯懦、贪婪、肉欲、虚荣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不在生存层面将人逼入绝境,所谓思想便无法被唤醒。认清虚度光阴的罪恶、知道生命如白驹过隙般脆弱短暂,重拾“人是会死的”甚至“马上会死的”这一简单无比的人生信念十分重要。

    1957《第七封印》

    只有最大限度地穷尽“向死而生”这一过程,人才能真正地激发并真实地感受到“自我”这种东西。大卫·洛维的意见是明确的:所谓“自我”,是绝望的产物。它是被逼出来的,并非先天本质的存在,而算人之为人、自由自为的发明。自我发现的过程虽伴着如临深渊的恐惧,但最终“朝闻道,夕可死矣”。

    向死而生才能坦然赴死

    二、“绿衣骑士”是谁?

    说完了何谓“圣诞游戏”以及这个游戏为什么要这么玩,我们就得讲讲游戏规则的树立者——“绿衣骑士”到底是谁。

    原作中,“绿衣骑士”就是乔尔·埃哲顿扮演的城堡主。大卫·洛维在原诗的基础上做了大刀阔斧的改编:绿骑士不再与城堡主有关,而成了高文母亲为拯救儿子请出的神灵,魔法腰带也是高文母亲一手为儿子打造的。

    这些身份来历上的改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绿骑士”代表的究竟是什么?——代表着与人相对的大自然。或者再换个名字叫它:永恒。

    首先,请注意绿骑士的形象:在原作中它可不是一副“树人”嘴脸,大卫·洛维将他的形象这样包装用意很明显:绿骑士之所以是不死之身,正因为它象征着大千世界的造物主——能使所有生命循环往复的大自然(大家不妨再回忆下先前讲过的那个起死回生的镜头)。还有这样一个画面细节:当绿骑士放下板斧的时候,板斧接触到的光滑石面立刻长出了青苔。

    而大卫·洛维生怕观众还不理解绿骑士的象征意义,又加入城堡夫人与高文一段长长的对话加以阐明:

    绿色是这片土地的颜色,是生命与生物的颜色......绿色是热情消散后留下的颜色,是激情不再、斯人已去的颜色。你走之后,青草会掩盖你的足迹,苔藓将布满你的墓碑,当太阳升起时,绿色又将漫山遍野,无处不在。铜绿会侵蚀你的剑,以及你的硬币和城垛,并且即使你竭尽全力,你所珍视的一切都将屈服于它,包括你的皮,你的骨,你的美德。

    要我说,这段台词的唯一缺点就是过于直白跟啰嗦,诗人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也是差不多的意思。所以充斥着大量人文隐喻和宗教符号的《绿衣骑士》虽然难懂,但也不算是那么难懂,基本上,只要听懂了城堡夫人的一席话,也就基本看懂了《绿色骑士》最想说什么。

    或者,你把这个关于死亡与重生的“主题绿”理解成基耶斯洛夫斯基那一望无际、无处不在的“主题蓝”,也不是不可以。

    1993《蓝》

    从城堡夫人的话里,我们还能进一步思考“圣诞游戏”更深层次的悲剧性意义:渺小的人类面对自然的伟力、有限的人生面对无常的永恒,几千年来我们不一直在乐此不疲地玩着同一个必输游戏吗?高文和绿骑士的对峙有没有让你联想到《第七封印》中骑士布洛克与死神的对弈?

    伯格曼是从死亡入手来思考上帝与人的关系,而大卫·洛维也是从死亡入手看待人生与自然的关系的。布洛克跟死神下棋敢作弊、高文面对“死神”敢逃跑、西西弗斯甚至敢绑架死神,是何等的徒劳。这是基于自我保存的同样的心理机制:人类与理性面对死亡和永恒的不甘心。

    生而为人固然是可以选择的,但由于选择的同时即放弃了其余可能的选项。面对超越时空的全知全能者——不管这全能者被冠以什么样的名号:上帝、死神、命运还是绿骑士,作为人的挑战其实都不会“成功”。

    就像高文起初并不明白接受绿骑士的挑战意味着什么,他只是愧疚于自己的一事无成、渴望骑士荣誉而已。虽说这“荣耀”不妨说是一种虚荣和盲目的本能,可勇气难道是错的吗?但高文生平第一次做出人生的重大选择就错了。

    要在必死的结局中获得“成功”,就必须肩负自由行动带来的责任。哪怕这份自由、这一行动是你在不明就里或一时冲动下做出的、哪怕对这个行动你自己都没信心,你也要为你的行为后果负责。不能不负责、让别人负责或者干脆逃避和欺骗。

    逃避和欺骗的后果,电影交代的非常清楚:在生死一线的极度恐惧下,高文在想象中做了个与慷慨赴死截然相反的“梦”(与先前那个360度的梦呼应)——他逃跑、他加冕、他抛弃出生底层的Essel并抢走了她的孩子、可他的孩子战死沙场、他因品德败坏失去民心、众叛亲离。硝烟四起、兵临城下时,他终于缓缓解下母亲赐予的那道护身符——魔法腰带。

    于是,那颗早该掉落的头颅终于落地,长达几十年的逃避终究难逃一死——还是一模一样的死法。这就是傀儡人生、丧失真我的结局:你以为的骑士荣耀,不过世俗权力;你追逐的权势滔天,不过黄粱一梦。

    殊不知:坦然接受命运的“摆布”才是对命运最大的嘲弄。就像面对利斧的锋刃,也能毫不退缩;面对死神步步紧逼,也能载歌载舞,面对诸神的惩罚,也能践行推石上山的无望抗争。莫道人生如梦,至少在告别这个大梦时,你得对得起这个梦。

    用伊壁鸠鲁的话来解释下《第七封印》中布洛克以上这句台词:死亡无需畏惧,因为当我们还在世时,死亡并未到来;而当死亡降临,我们也已不在了。两千多年后的维特根斯坦,也表达过此意:死亡不是人生的事件,人没有体验过死亡。

    这么来说的话:死亡和活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只有从死亡的角度看活人,才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而活人看死亡,何妨鼓起勇气、向死而生?

    作者| 纪扬;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 头像
    Rhapsodes

    - Why weren't they buried?

    - All dead. All dead. No one to bury them. Though you know, nature will do its trick.

    毫无疑问,电影《绿骑士》首先是凭借其极具特点的影象风格迷住了我,但细细想来,或许本片的台词更值得玩味。就像上面这句由山贼说出的“ NATURE will do its trick”,在我看来,几乎就可以被视为全片的主旨。

    Nature, 首先当然是指“自然”,而绿骑士正是自然力量的人格化。但这种力量具有两面性,正如绿色既是生命之色亦是腐败之色,绿骑士所表征的自然具有某种恶魔的特质(包慧怡《骑士文学ABC》)。一言以蔽之,自然所统治的世界,意味着创生与死灭的循环往复,一切存在之物不过是遵崇规律地不断破坏又重组,此间既无永恒,亦无救赎。用片中的台词说:

    “当你走后,你的足迹会长满青草,苔藓将覆盖你的墓碑。铜绿吞噬你的剑锋、你的钱币、你的城垛,你所珍爱的一切都将臣服于它,你的皮肤、骨头、美德。”

    但自然并非全然外在于我们。Nature, 同样也指“天性”,更准确地说,是指我们身上植根于本能或动物性的那部分“天性”。所以我喜欢片中的这个场景:山贼胁持下,高文一再否认自己的骑士身份,声泪俱下地哀求对方饶他一命。一边是赤裸裸的弱肉强食,一边是坦荡荡的恋生畏死。末了,高文问:至少告诉我,真有绿教堂吗?对方来了句:这就是。——好一个“这就是”!这是哪儿?森林、野外、自然之中。一片绿意之下,Nature里应外合,将圣母画像碾个粉碎,把骑士精神洗劫一空。

    由是观之,高文与绿骑士的相爱相杀,也许不过是人与其自然属性的搏斗。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在原诗中,高文砍绿骑士的头,用的是后者自己的斧子,但在电影中,却使用了亚瑟王的Excalibur。我想,其象征意义,无外乎就是片中先后被提及的virtue、honor、greatness、story等(这些词让我想起我们中国人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总之,对内,要克服动物本能之缺限;对外,要抵制自然法则的销蚀。关于后一方面,片中还有一个说法,出自城堡主人之口:

    “你见过鹰捕杀马么?俯冲然后……唔,可怕,但这就是世界。世界容得下千奇百怪的事。不过,一个(男)人的家应该是安全的,一堵墙挨着另一堵墙,严丝合缝,固若金汤。”

    的确,也许没有什么能更形象地呈现人与自然在空间上的对峙了。

    But, nature will do its trick.

    首先,亚瑟王的宫廷就不可靠。在此,我指的还不是绿骑士的出现。在我看来,绿骑士到来之前的Camelot就已经有了破绽:在这个圣诞节,业已年迈力衰的亚瑟王居然提议让高文坐在他身边。此举显然有违圆桌礼仪,连高文自己都说:“您的骑士们流血牺牲,让他们比我离您更近。”可是亚瑟王说了什么呢?“你是我姐姐之子,从她的腹中(womb, 这个词将在堡主夫人陈述绿色之意时再次出现)来,而他们不是。”——瞧,理想主义如亚瑟王,也敌不过衰朽,终究臣服于对血亲的依恋和信任,让血缘凌驾于忠义之上,而英雄壮举,则似乎不过是要为继位者制造一点声誉而已。这当然称不上错误,仅仅是脆弱,仅仅是,身为人的nature。

    如果说高文在亚瑟王那里没有“story”,那么在堡主的豪宅里,他的“virtue”也被扒了个精光(这直观地表现为他留下了一幅与此前肖像迥然的“真容”。可以说,这两个地方完全是反向对称的:亚瑟王与堡主、母亲与蒙眼老妪、堡主夫人与Essel)。其实,高文并非没有自知之名,他总说自己还没准备好成为骑士,他的旅程也充满困惑,而那沾染了他生之欲与爱之欲的绿色腰带,自然就是他身为一个不够纯粹、不够高尚、不曾脱离低级趣味的人的红字。和原诗中的王后一样,我终究不忍苛责高文,因为那仍不过只是一介凡人的nature而已。

    由此可见,“(男)人的家”,正如(男)人的身体一样,绝不安全。其实,这在影片开始时好像就已经有过暗示:你注意到了么?——片尾演员表的前两位,分别是海伦和帕里斯,看得我大吃一惊。最终我意识到,本片和原著一样,是从特洛伊开始讲起的。但有别于原诗强调亚瑟王与埃涅阿斯的血缘关系,电影用下雪的围墙、着火的房屋等几个简短而静谧的镜头,向我们展示了一小段帕里斯诱拐海伦的情节。这何尝不是“nature”对“virtue”的胜利?可更有意思的是,镜头拉开,诱拐的场景被推至窗外并渐渐淡去,同时,裸睡着的高文从下方入画……所以,诱拐海伦是高文的一个梦吗?还是对下文的某种预演?

    接着,他被浇醒:“耶稣诞生了!”

    我猜这句话没什么深义,不过确实,全片上下,只有圣徒Winifred真正贯彻了所谓的virtue,从而和已经学会了山贼逻辑、索要酬谢的高文形成了对比。然而,她身首异处的结局(据BBC拍摄的纪录片《高文爵士与绿骑士》中说,砍头游戏的灵感或源于此),却在另一种意义上构成了高文的镜像:求仁头必断,取义当舍身。是的,一碰即成灰的食物,昭示着这间房屋也已是自然力量的囊中之物,至于屋主坚守的美德,反正高文说,他从未听说。

    看来无论如何,Nature will do its trick.

    于是,面对绿骑士,无助的高文问:

    Is this… really all there is?

    绿骑士答:

    What else ought there be?

    其实我们在片中有幸看见过几种else:

    一种是,高文甚至都没能及时赴约,徒留一副枯骨,森林嘲弄似的生机焕发、不遗余力。绿骑士胜。

    一种是,高文如期赴约,这诚然是德行的要求,却也是死亡的前奏。如Winifred一般被砍了头,还是绿骑士胜。

    一种是,高文临阵退缩,遵从庸俗之心过此一生,永远带着那绿色的红字,直至万事褪色、欲火燃尽,但也许,早在很久之前,他的灵魂便已在羞耻中死去。

    也许在导演看来,高文是不可能完全相信腰带魔法的,所以逃跑才更合理。可其实在我看来,无论腰带有无魔法,只要他带着,就是对卑弱天性的承认而非克服(这也正是原诗之义,不逃跑的高文确实忠勇可嘉,可这不代表他胜利了)。带则承认天性,不带则臣服死亡,狡猾的绿骑士两头下注,当然大获全胜。

    但这也许不算作弊?因为,正是内在的天性始终在不无残酷地提醒我们,我们永远是自然的一部分。

    高文似乎终于明白,挣扎毫无意义。

    他放弃了所有或许有效的抵抗,平静地接受自己命运。

    但见绿骑士用手指在他脖颈轻轻一划。

    仪式完成。

    ……

    年轻的高文死了么?

    我倾向于没有,至少此刻没有。别忘了亚瑟王说过:这只是一个比赛。而就像世间所有比赛那样,重要的只是击败(而非消灭)你的对手,迫使对方认输,盛扬你的强大。显然,在这场比赛中,赢家永远是绿骑士。只要你大大方方、心悦诚服地坦然接受这一点,衪,还有什么可着急的?

    After all, nature WILL do its trick.

  • 头像
    小玄儿

    (本文章在我的 B站 和 Youtube 「小玄儿的深夜聊碟」可以观看视频版,欢迎点击)

    由 A24 联手导演大卫·洛维 David Lowery,打造的史诗电影《绿衣骑士》7月底终于在北美上映了。

    相信这也是很多人在电影院重启后的第一部院线大片。

    传闻导演大卫·洛维,非常喜欢 Criterion Collection 特意把电影里亚瑟王圆桌骑士的圆桌,改成了C桌!也是希望这部片将来能够顺利被 Criterion Collection 看中发行蓝光版本。(这里我们也先预祝他愿望达成。)

    今天就来跟大家来聊聊,这部由奥斯卡提名英国男演员:戴夫·帕特尔、和奥斯卡获奖瑞典女演员:艾丽西亚·维坎德,以及金球奖提名澳大利亚男演员:乔尔·埃哲顿,共同主演的亚瑟王传说《绿衣骑士》。

    这也是大家熟悉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男演员戴夫·帕特尔第一次参与A24电影制作,而艾丽西亚·维坎德曾经出演A24的科幻片《机械姬》Ex Machina ,乔尔·埃哲顿也曾经出演恐怖片《黑夜造访》It Comes at Night 都是A24电影的老朋友了。

    导演大卫·洛维更是在2017年就与A24合作了《鬼魅浮生》A Ghost Story。虽然他这两年频频接手一些美国电影和电视剧,但是这部回归A24制作的《绿衣骑士》与当年的《鬼魅浮生》一样,都是他自编自导的故事,影迷们也都非常期待他可以为我们带来一部颠覆性的作品。

    相比剧情的复述,以下我将从两个部分来讨论这部电影。

    那就是「故事」和「时间」

    1. 故事,顾名思义就是想跟大家聊聊这个 600 年前的故事,为什么时至今日,仍值得 A24 花一千五百万美金制作费,搬上大银幕?(导演的第一部A24电影《鬼魅浮生》制作费预估只有10万美金)以及导演在故事性上的处理,和原版史诗的有哪些异同。(*截至目前票房已经收回一千万)

    2. 时间,顾名思义就是导演如何利用「电影」这场「时间的魔术」来提升我们对整个故事的观看体验。

    以下没有严重剧透,只有轻微提及一些情节,你将看到:

    从本雅明《讲故事的人》到故事被重述的意义。

    故事中的故事——诗歌与神话的杂糅,极具现代性的改编。

    穿越过去与未来——让人尽皆知的故事充满多维度的魅力。


    在介绍电影的剧情之前,想先给跟大家分享一下,影片的观看角度。这样大家就不会因为,误认为这是A24的一个史诗英雄大片,从而失望而归了。

    从预告片里,我们可以看到《绿衣骑士》带有A24近年来很多电影的风格化视效。例如《遗传厄运》一样的人物肖像,《仲夏夜惊魂》一样的巫术和燃烧,甚至很多人看到预告里的巨人和树人,误以为男主角走进了《进击的巨人》和《银河护卫队》的片场。

    电影讲述的《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这个爱尔兰古老的、经典的诗歌传说。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复述的故事:

    某年的圣诞节,亚瑟王的宫廷宴会上,一位绿衣骑士前来向圆桌骑士挑战。高文接受挑战,砍下了绿衣骑士的头颅。结果绿衣骑士捡起自己的头颅,要求高文在第二年的圣诞节务必要到北部的绿色教堂去找他,让他回敬一斧。

    一年以后,高文一路历尽艰难险阻去寻找绿衣骑士,最终来到一座城堡稍作休息。主人对高文盛情款待,同时和他立下一个君子约定,就是白天男主人外出打猎,晚上则要拿猎物与高文在城堡所得的物品作为交换,于是高文答应了他。

    城堡的女主人趁丈夫外出狩猎,几次引诱高文,但是他不为所动。最后一天,女主人送了他一条可以刀枪不入的绿色腰带。之后高文如期赴约,绿衣骑士向他挥砍三次,前两次都落空了,第三次在他的脖子上砍出轻伤。原来绿衣骑士就是城堡的男主人,他解释道:落空的前两斧是因为他在城堡的前两天遵守了约定,而第三斧则是因为高文隐瞒了女主人送他的绿色腰带。

    高文回到卡美洛后如实讲述了事情的经过,随后亚瑟王提议让所有圆桌骑士以及宫廷妇女都佩戴绿色腰带,作为此事件的纪念。而所有人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摩根勒菲女爵在暗中设下的圈套,为了使亚瑟王最精英的骑士成为“女神”(摩根勒菲)的绿骑士。

    好了,这就是《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的四个故事段落。简述下来不到500字,我相信你在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也可以很快的将它复述给下一人,这就是传奇的魅力,也是它流传600年的原因。

    它非常的精炼,包含了英雄冒险的元素,甚至是有悬疑和反转。

    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的约定是英雄故事的主线,

    亚瑟王的圆桌骑士和摩根勒菲女爵是背后的权谋。

    中间又穿插了高文在城堡的奇遇,关于人性和道德的考验。

    喜欢听故事,就像是人类的本能。从童话到神话,叙事诗,再到小说,电影。我们一直在听故事,只是形式和方式的不同。

    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里面说:

    “讲故事的艺术正在消亡,人们交流经验的能力也日渐衰弱。

    口口相传的经验,是所有讲故事者的灵感源泉。那些把故事写下来的人当中,只有佼佼者才能让书写版,贴近众多无名讲故事人的口语。以前,无名讲故事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远行回来的人,一种是谙熟本乡本土掌故和传统的人。

    他们被称为水手和农夫。

    本雅明也提到在一战后,印刷和报纸让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消息」。

    真理的史诗正在消亡,故事被从口语的领域剥离出来。

    长篇小说更是让讲故事走向衰微。但是比小说对故事威胁更大的是消息。

    消息作为全新的交流方式,在发达报业影响下,人们最喜闻乐见的不是来自远方的故事,而是了解近邻的消息。把语境切换到当下,自媒体的盛行,也让我们身边的一切信息都消息化。

    而本雅明认为,消息传播与讲故事的精神背道而驰。

    我们每天都在看消息,但是极少有值得被注意的故事。

    他认为消息的阐明和故事的艺术本质也恰恰相反,

    那就是故事的一半奥妙在于讲述的时候避免诠释,

    不把事件心理上的因果联系强加于读者,

    作品由读者以自己的方式见仁见智,

    从而获得消息所欠缺的丰满与充实。

    通常一个故事或明或暗的蕴含某些实用的东西,编织进生活的教诲就是智慧。

    讲故事不像消息和报道一样着眼于精华的传达。

    而是需要讲故事的人,把内容从他的身上释放出来,

    让听者沉浸于故事的世态人情。”

    我们现在最好的听故事的方式,可能就是看电影了。

    《绿衣骑士》某种程度上,会让我想到本雅明关于故事的讨论。

    就是因为在口述故事已经消亡的今天,他试图遵循讲故事的本质,

    把我们都熟悉的500字人尽皆知的故事信息,

    转变成来自讲的故事人,也就是来自导演的,

    更私人的生命经验、提供更多元的解读角度,

    同时给人沉浸式的观看体感。

    由于观众早已知晓结局,这更是一个过程大于结果的故事。

    文字可以告诉我们高文的经历,但是无法传达他内心的感受,

    他为何有勇气接受挑战,在等待的一年里,他是怎样度过的,

    一路上他的艰辛和恐惧,以及他面对绿衣骑士的斧头时内心的波动,

    这些都是要靠故事的讲述者和听者一起,

    也就是导演和观众共同去补完和丰富的地方,

    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可看性来源,那就是人物情绪的变化和心路历程。

    导演大卫·洛维说,这部影片将带给观众一次前所未有的冒险旅程。

    在电影宏大的场面之下,暗藏在高文内心的跌宕起伏,

    更是导演着重想让观众们在观看这部《绿衣骑士》时获得的精神愉悦。


    说完故事,下面我们来说说时间。

    相比听人讲故事和看文字印刷版的故事,

    都不如电影带给观众的,视听语言的叠加更具震撼性和感染力

    电影在视听语言之上,还有一个比口述和文字更独特的魅力

    那就是时间的魔术。

    导演大卫·洛维在《鬼魅浮生》里就通过鬼魂的视角,

    展示了他放慢时间和穿越时间长河的能力。

    在《绿衣骑士》中他运用镜头语言

    带领观众体验时间的伸缩性,并穿越在过去与未来。

    高文赴约前的一年里,时间既漫长又短暂,

    高文赴约的路上,不但是一场穿越空间的旅程,更是一场穿越时间之旅。

    镜头的360度环摇,让高文看到未来的可能性。

    而鬼屋的停留,让他穿越回过去,帮女主人寻找头颅,

    天地的反转,让高文体验超越人类的经验,

    与巨人对话,更是让他感受到人类的渺小,

    而面对绿衣巨人的斧头,更是让他在生死抉择的一瞬间,领略了一生的长度。

    导演是一个非常不喜欢给观众标准答案的人,

    影片中高文问无头夫人是不是鬼魂,她反问道:有什么区别?

    故事原本的结局,也不是这部电影画上句号的方式。

    高文带着那个怯懦的,没有准备好的,甚至是后悔的自己,

    一路寻找绿衣骑士,也是他走向自己的死亡。

    他带着亚瑟王赐予的宝剑,骑士的盔甲,母亲赠送的绿色腰带,

    但是他的内心除了恐惧,还是恐惧。

    大卫·洛维,在《鬼魅浮生》里探讨古往今来生命的存在意义,

    在《绿衣骑士》里探讨生死一念之间的感悟。

    故事中的故事,古老的诗歌原本的结构,在电影里被完整的保留下来,

    甚至被导演赋予了更多层次的嵌套。而政治权利的合谋,死亡的主题也贯穿始末。

    英雄的故事总是伴随着死亡。

    关于这一点,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中也提到:

    “死亡是讲故事的人能述说世间万物的许可。

    他从死亡那里借得权威,他的故事指涉的是自然的历史。”

    在故事中:

    “造化整体并不以人声言说,

    而是借「自然之声」发言。”

    在《绿衣骑士》的故事更是这样,

    绿衣骑士以自己的死亡开展了故事,高文如何完成约定也成为了故事的核心。

    而那条极具象征意义的「绿色腰带」也成为了电影里的悬疑点。

    导演大卫·洛维对《绿衣骑士》最大的改编,就是这个关键道具「绿色腰带」。

    它的来源和传说里截然不同,

    出现的时间也从冒险的尾声,提到了旅程的开端。

    无论在传说,还是电影里,关于这条腰带的秘密,都是没有被阐明的。

    你甚至可以认为,他的象征意义完全高于他实际的功能,

    它可能肯本不能让人刀枪不入。但关键在于,你是否相信它的魔力。

    换句话说,这条「绿色腰带」的本质从未改变,就是对高文内心的蛊惑。

    「绿衣骑士」代表着在人类的政治权谋之外,

    大地和自然的凝结,给予骑士以身心的考验。关于生死的教诲,自在其中。

    最后本雅明也在《讲故事的人》的结尾写道,

    “在讲故事人的形象中,正直的人遇见他自己。”

    如果你坚持看到这里,

    可能会发现,我并没有讲太多具体的故事或者剧情桥段,

    但是我希望跟大家一起,对这部电影提出更多的问题,

    比如:

    绿色腰带象征着什么?

    狐狸作为向导,是谁派来的吗?

    政治的权谋最后是否会成功?

    你觉得高文骑士是道德高尚的吗?等等等等

    也希望大家将来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再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

    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相信这就是《绿衣骑士》在2021年被重新讲述的意义。

    2021年8月9日 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三种解读方式|《羊崽》A24 最新恐怖、悬疑力作|贝拉·塔尔监制的冰岛电影

    2个观看角度+32部相关影片|《法兰西特派》超前测评|韦斯·安德森奥斯卡提名预定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

    #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

    #新老电影混剪系列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 头像
    雨苔思音

    很多人看了《绿衣骑士》大概都会觉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故事虽然是一个骑士的试炼,但巨人,女巫,狐狸,绿衣骑士,城堡的伯爵等等都难免让人感到疑惑,其实如果了解了这个故事背后的背景的话,再看电影倒是会更理解其中一些情节的设定,其实这个故事本身还是挺有意思,可以拍得更好的。

    剧透预警nn

    1.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

    nn《绿衣骑士》这部电影,其实改编自一首十四世纪英国著名的头韵诗《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是一首亚瑟王传说体系中关于骑士的浪漫诗歌。

    我下面简单来概述一下这首长诗,有兴趣的可以与电影情节做一下比对。

    圣诞前夜,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们聚集在大殿,此时一名身着绿衣,骑着绿马,举着绿色冬青树枝的骑士突然闯入,他要求来一场友好的游戏,他拿出了自己的斧头,说有勇气的人可以用这个斧头来砍他,并且这个斧头也送给这位勇者,只是一年后的今天,绿衣骑士将把今天受的伤如数奉还。

    众骑士都吓破了胆,就在老亚瑟王准备亲自披挂上阵时,他的侄子,最年轻的爵士高文爵士(亚瑟王没有子嗣,所以高文是第一传承人)站了出来,绿骑士把脖子露出来,高文一斧子砍过去,绿骑士当场身首异处,只是绿衣骑士把自己的头颅捡起来,提醒高文一年后在绿色殿堂相见,便骑马离开。

    一年后,高文爵士准备妥当开始寻找绿色殿堂,过五关斩六将,算是一路无双,直到他来到了一座城堡。城堡的主人是贝蒂拉克,城堡里还有贝蒂拉克美丽的妻子和一个丑陋的老妇人,贝蒂拉克说你看现在距离新年还有两天,绿色宫殿很近,干脆在我这里住几天,等时间到了再去赴约,高文爵士觉得蛮有道理,就答应了。

    在等待的这三天中,贝蒂拉克向高文提出了一个交易:我把每天打猎到的猎物给你,你把每天获得的东西给我。第一天贝蒂拉克出去时,贝蒂拉克妻子来找高文,高文节操很高,于是妻子吻了高文一口,晚上贝蒂拉克打猎回来,高文给了贝蒂拉克一个亲亲,但也没说这吻怎么回事。

    第二天第三天都是类似的情况,妻子给了高文两个吻,三个吻,高文也如数奉还给贝蒂拉克,只是第三天,妻子还偷偷送给高文一条据称可以保护他免受伤害的腰带,因为高文正好忧心于要被砍头的事情,便把这条腰带收了下来,没有给贝蒂拉克。

    三天后,高文去绿色殿堂与绿衣骑士相会,绿衣骑士砍了三次,第一次高文瑟缩了,第二次是绿衣骑士的试探,第三次高文承受了斧头,但是绿衣骑士只轻轻擦伤了高文,因为他通过了一路上的试炼,只是因为他隐瞒了腰带的事情,所以还是给他一点惩罚。

    高文回到了城中,他一直带着这条腰带,作为自己曾经胆怯,虚伪的象征,以提醒自己要保持诚实与真心。

    nn可以看出,《绿衣骑士》故事的框架基本沿袭了《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这首诗的结构,但是诗中的高文一路披荆斩棘,最后才马失前蹄,但是电影里的高文,可谓是一项试炼都没能通过呢。

    2.骑士的五种美德

    n在诗歌写成的中世纪,五角星彼时是基督教的标志,“五”代表了耶稣受难时双手,双脚和左肋共五处伤口,象征了玛丽的五种喜乐,而在《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这首诗中,五角星的五个角分别代表了骑士精神的五个美德:慷慨,礼教,贞洁,虔诚与友谊。

    得注意的是,本诗中五角星的英文pentangle算是这个词语最早的纪录之一。

    在诗歌之中,并没有真正的去分门别类讲述这五种品质对应的试炼,只能说他在贝蒂拉克的城堡中经受住了贞洁的考验,却因为贪生怕死而失去了诚信(我猜能被归入礼教之中)。

    但是在电影《绿衣骑士》里,高文的五种美德则基本轮流试炼了个遍。

    首先是慷慨,这显然就是开头他遇到的那个少年的举动(少年的名字叫Scavenger,指拾荒者),自己的家人刚刚在战争中死去,他还给高文指了一条路,然而高文并没有慷慨解囊而是谢谢一句就直接走掉,哪怕少年找他要钱,高文也只是给了一块钱币。

    暂且不论高文不给少年钱是否正确或是少年本意是否为坏,但是高文的举动毫无疑问没有满足骑士精神中慷慨的这一条,于是他很快就被拾荒者的团队打劫,失去了所有东西。

    之后是礼教,这个比较宽泛,但是我们可以看高文在维尼弗莱德女士家借住那里,没有问过便直接睡在人家床上,最重要的是,当女人要高文帮忙时,高文竟然想要报酬,无私助人应该是骑士的美德,高文在这一条上显然也不合格。

    其实碰到拾荒者时,当拾荒者说自己两个哥哥都战死沙场时,高文没什么反应甚至都没问候一句本来就已经不符合礼教了。

    nn贞洁的这一点,自然就是在贝蒂拉克的城堡中,面对贝蒂拉克妻子的诱惑,没把持住,直接绷不住了狂泻当场,这一项自然也是负分。

    虔诚这一条或许比较含糊,我们可以理解为高文对主的不忠,毕竟他是一个圣诞节前也天天去酒馆妓院厮混的形象,完全没有一点对重要时刻的尊重。显然他对骑士精神也并不忠诚,接受那条腰带本就是贪生怕死的铁证,在原诗中的高文骑士看来尚且都是值得铭记一生的污点,对本片中的弱鸡高文来说,自然也毫无虔诚可言。

    而友谊便很明显,是和那个小狐狸的交情,最后和狐狸的分道扬镳象征着友谊陪伴的崩裂。

    而欺骗贝蒂拉克和她妻子厮混这个事,大概也决计算不上重情重义吧。

    nn当然,在影片的最后,高文在浮光掠影地见识了自己之后的一生后决定还是坦然地面对死亡,也算是守护了骑士的最后一点荣耀。

    但是这场奇异的旅行,又是从何开始的呢?nnnn

    3.母亲与腰带的护佑

    nn在《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诗中,有一个很厉害的女性角色,她是高文母亲的姐姐,也是亚瑟王的继妹,梅林的徒弟,她才是一切的导火索。在本片中,这个角色和高文的母亲相融合,虽然影片没有给出名字,但很显然地,她就是摩根勒菲。

    大雾

    是这个才对。

    《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诗中,绿衣骑士正是摩根勒菲召唤而来的,她是为了让绿衣骑士试探亚瑟王手下骑士的勇气,同时想吓一下亚瑟王的妻子吉妮薇尔。

    电影中,绿衣骑士显然也是摩根勒菲召唤出来的,注意这里面还有梅林的一个镜头。

    但是由于电影里摩根勒菲成了高文的母亲,她这一番作为,究竟是想要干什么呢?

    看完全片,我们可以猜测这正是她对不成器儿子的一种“激励”,高文接受挑战,一年后翻山越岭接受绿衣骑士的回击,之后便可以凯旋载誉归来,也能名正言顺继承王位,端的是一手好打算。

    但是什么事情都不是没有代价的,绿衣骑士可是要砍自己儿子的头。摩根勒菲作为母亲自然也有方法,她编织的腰带有着保护儿子免受死亡的力量。

    可是这个腰带在影片前半段就被人抢走了。

    然后又莫名其妙被贝蒂拉克的妻子送了回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原诗中,贝蒂拉克的家里就有一位丑陋的老妇人,在影片中,这个老妇人则蒙上了双眼,而影片中唯一一个蒙上双眼的角色,正是高文的母亲,所以我们可以联系到,这个老妇人正是摩根勒菲,她在注视着自己儿子的历险,并在关键时刻送去援助。

    那么这条腰带究竟有多么神奇呢?

    其实它不过是能帮助高文逃脱死亡,本来头颅应该被绿衣骑士砍下,但因为腰带,高文留了一命,但是这未劈下去的斧头就成为了高文悬在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他必须一生佩戴这条腰带以保全自己,这是一个持续终身的魔法,也是诅咒。

    而高文在知晓这一切后,决定扯下腰带,坦然接受死亡,也不知道身为母亲的摩根勒菲,知道这一切后会恨铁不成钢还是感喟儿子终于成为了有责任有担当的14世纪新世纪青年呢?

    n

    4.绿衣骑士与大自然的隐喻

    nn前面有一点一直没有提,便是在原诗之中,并非摩根勒菲召唤了绿衣骑士,而是她给贝蒂拉克下了咒,让他化身成为绿衣骑士,这也是为什么绿衣骑士最后知道高文接收了那条腰带的缘故(原诗里腰带可能没有法力,只是走投无路希望活下来的高文盲目信奉魔法的寄托罢了),这也是为什么贝蒂拉克的城堡距离绿色殿堂如此近的理由。

    但是除开绿衣骑士的真实身份,绿衣骑士代表了什么同样值得一番探讨,下面几个图片,大家可以看看。

    是不是和影片中的绿衣骑士很像呢?这些是来自全世界各个地区,各个文化,各个时代的图腾,统一被称为“绿人”(Green Man),我猜想影片显然借鉴了这样一个想法,将绿衣骑士的形象与绿人结合。

    而绿人又代表着什么呢?通常而言,绿人象征着大自然,自然界生命的轮回,时代的此消彼长等等。

    于是我们带着这一点重新回顾本片时,那个今年你砍我头,明年我砍你头的游戏便可以理解成人类对自然的无度索取最终会引发自然界的报复。这也算一种朴素的环保意识了,当然原诗中可能没有这层意味,但在本片,尤其是贝蒂拉克妻子的一番话,明显表现出了对自然界敬畏的这一层思想。

    说起大自然,影片中的巨人也让人印象深刻,原诗中非常简短地提到了巨人,在本片中,巨人的形象可能更多代表了自然界中不可抗力,神秘而又宏大的现象,高文试图借助巨人的力量来前进,但在巨人伸手时又畏缩,有可能表现了某种人类在面对自然时既渴望又参杂畏惧的心态。

    n

    5.殉道者和小狐狸

    nn最后讲一些别的彩蛋吧。

    影片中高文在荒废宅子里撞见的无头维尼弗莱德小姐其实就是历史上的圣维尼弗雷德这个姑娘,她想成为一名修女,但是成了修女就无法结婚,这可让她的追求者大失所望,得不到自然只能毁灭,于是一个叫卡拉多的追求者就把维尼小姐的脑袋砍了,她也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殉道者。

    不过小姐姐没有死太久,她的脑袋掉了下去,地上突然出现一个可以治愈身体的水池,于是在另一个老头子圣贝诺的帮助下,维尼小姐的脑袋物归原主,而卡拉多自然也受到了惩罚。

    影片里是高文帮助圣维尼小姐捞的头,头也正好在一个水池子里。

    n然后还有狐狸,影片中的狐狸算是高文“友谊”的试炼,但在诗中,狐狸出现在高文与贝蒂拉克的第三日交易中,这一天贝蒂拉克猎到了狐狸(影片中也是这样),而与贝蒂拉克交换的高文在纠结是否要交出腰带,所以在诗里,狐狸还有这一层的意义。

    而狐狸在凯尔特传说中经常出现,狐狸通常会被作为灵魂伴侣或是死后的导引,在影片中,高文吃了毒蘑菇精神不正常时也总是有小狐狸相伴,选择狐狸当作朋友应该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nn知道了这些背景,回想本片会不会觉得好理解了一些呢?

    《绿衣骑士》因为这些复杂的背景,所以入门的门槛还是有一些的,不了解的固然可以看个故事,但恕我直言,拍得确实不算精彩,很多地方对本身故事没有了解的话想必会又臭又长,这也算是导演功力稍有欠缺了。

    毕竟真正的好故事,无论观众有没有背景知识,都应该能从中得到观赏的乐趣,如果很多梗必须要做功课才能熟识,那在小圈子里或许能博得不少掌声,对大众而言无疑就是曲高和寡,不讨喜欢的存在了。

  • 头像
    滴溜滴溜转

    中世纪传说中,也许没有什么比英国亚瑟王传奇更受到文学与影视的青睐。《绿衣骑士》作为亚瑟王传奇系列电影,却是少有的以娱乐性换取作者艺术性的作品。如果你期待的是绿衣骑士大战亚瑟王或高文爵士,那么恐怕会非常失望,很遗憾,即使本片有着大量奇幻元素和有趣特效,其约等于零的动作戏,慢吞吞的节奏,加上沉闷而晦涩的叙事方式,会让人想爽也爽不起来。

    但倒不是说《绿衣骑士》完全是一部失败之作。《绿衣骑士》依旧是视听体验上的艺术品。导演大卫洛维擅长文艺化的镜头语言,画面灰暗但色彩对比强烈,加上众多长镜头运用,使电影氛围诡异紧张 。楼主是在北美影院观看,确实有身临其境的浸入感。

    《绿衣骑士》的故事在熟悉亚瑟王传奇的学者眼中十分精巧,对普通观众却十分难懂,因为隐喻与暗线众多,解读稍有门槛。《绿衣骑士》改编自长篇叙事诗,也是亚瑟王传奇文学的后继之作《高文爵士与绿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之所以称后继之作,是因为亚瑟王的故事发生在公元6世纪,而《高文爵士与绿骑士》则最早于13至14世纪才被人们传颂。原诗最早的创作者是文学史上的谜团,但很大程度上由于《指环王》缔造者J.J.托尔金的翻译推广,原诗成为西方最为著名的亚瑟王文学之一,影响过后辈们一众奇幻作品。

    本片保留了《高文爵士与绿骑士》原诗寓言式的故事骨架,却增添了导演个人化解读的新鲜血液。这些解读,尤其体现在主角高文爵士形象与感情色彩的变化。如果说原诗依然充满中世纪的宗教教条主义的道貌岸然,电影《绿衣骑士》中骑士精神的诠释则更带人本主义的世俗,更为凸显高文爵士在奇幻冒险中的考验与个人成长。下面我在与原著故事对比下,提供一些电影中隐喻与暗线的解析,供大家参考批评。


    Part 1. 缘起:不速之客的游戏

    严冬,圣诞。

    年迈的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宴会正酣,一位肤色怪异的不速之客闯了进来。这便是绿衣骑士的出场,电影与原著大致相同,只是原著中亚瑟王的宴会发生在新年伊始。

    原诗中的绿衣骑士,通身绿色,高大威猛。电影则更将绿衣骑士描绘成树人的形象,仿佛使绿衣骑士的断头不死更为自然。绿色作为自然的颜色,世界不同文化不约而同地将绿色解读为生命力,象征绿衣骑士拥有不死之躯。而绿衣骑士举起的冬青枝,意味和平,表明他并不是为与亚瑟王冲突而来。

    但绿衣骑士向亚瑟王的骑士们提出挑战,原诗中称作绿衣骑士的游戏:有谁砍下他的头颅,他便可以拿走他的板斧,但他要在一年后来到绿衣骑士所在的绿堂(Green Chapel),接受绿衣骑士同样的回击。

    作为亚瑟王的外甥,王位潜在的继承人,高文爵士挺身而出。电影中,他没有使用绿衣骑士的板斧,而是接过亚瑟王的著名圣剑(Excalibur)。传说中此剑为精灵锻造,由亚瑟王年轻时从石中拔出,削铁如泥。高文爵士手起头落,干净利索。

    《高文爵士与绿骑士》手稿插图:绿衣骑士断头

    电影中,传奇魔法师梅林在见到绿衣骑士后向亚瑟王使以眼色,亚瑟王问高文是否明白接受挑战的意味。接受挑战,便是承诺一年后接受回击,甚至是赴死。高文似乎给予肯定,他做出与绿衣骑士决斗的准备,却发现其蹲下亮出了自己的脖颈,而断头后的绿衣骑士站起身来,更令高文吃了一惊。

    高文其实并没有明白绿衣骑士的挑战,他以为自己是在亚瑟王面前证明其英勇,只要对绿衣骑士一击毙命,一年后的承诺便没有效力。

    原著中,高文爵士在接受挑战时,已经是受人尊敬的骑士,坚守着骑士精神,而电影中,他自称还不是骑士。确实,他圣诞前夕与妓女的女伴Essel欢愉却负不起爱情的责任,面对母亲时不作礼拜也毫无愧疚,俨然不是虔诚而忠贞的骑士形象。作为亚瑟王的外甥,宴会中亚瑟王要求他代替其母亲坐其身旁,但当亚瑟王问起高文有什么事迹时,他沉默,他愧疚自己一无是处。他只是一纨绔子弟。

    所以,当绿衣骑士挑战圆桌骑士时,高文觉得,自己争取骑士荣光的时候到了。

    甚至绿衣骑士本身,也都是高文的母亲召唤而来,是为高文取得荣耀而铺设的道路。

    电影中高文的母亲和亚瑟王,王后,梅林等角色一样,没有明确其姓名,对不熟悉亚瑟王传奇的观众并不友好。但根据原著故事,以及导演的采访确认,母亲一角的名字为Morgan le Fay,是亚瑟王的姐姐,绿衣骑士的召唤人和幕后操纵者。原著中,Morgan le Fay并不是高文的母亲,而是脸谱化的邪恶巫女,她召唤绿衣骑士的目的是与亚瑟王的王后做对。但电影中Morgan le Fay有了更深层次的动机。高文说他有的是时间变成骑士,母亲面对儿子的纨绔不上进,她铤而走险召唤绿衣骑士,是为其成长,使其成为真正的骑士。后来母亲送给高文的绿色腰带(Sash),携带着保护佩戴者的魔法,也表明并不是要送儿子去死。

    接受绿衣骑士的挑战后,高文爵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敬。他的故事很快成为木偶剧,受大家围观。可是,与绿衣骑士再见并接受断头的约定,对于世俗享乐的高文着实荒诞。面对高文的退缩,亚瑟王亲自劝诫。不论是遵守承诺,还是英勇赴死,都是真正的骑士能够做到的,如果高文想要成为骑士,他不得不踏上寻找绿衣骑士的冒险。


    Part 2. The journey out: 骑士精神的考验

    左图:象征骑士精神的五角星;右图:电影中亚瑟王的五角星项链

    《高文爵士与绿骑士》中,高文的盾牌有着红底五角星图案,同样的五角星出现在电影多处,包括亚瑟王的项链。原诗解释到,五角象征骑士精神的五项品质(Five virtues of a knight):虔诚(Piety),慷慨(Generosity),善行(Courtesy),贞洁(Chastity),友谊(Friendship)。

    作为高文爵士临行前的祝福,王后吟诵过一段诗文,诗文的结尾便是:

    May five virtues of a knight light your way.

    我们发现,骑士精神的五项品质在电影中有着具体的表现。

    虔诚(Piety)

    高文爵士在电影中一登场,便违背了第一项骑士精神,虔诚:他告诉母亲,他没有去做礼拜,也没有为圣诞节做好准备。母亲由此产生了担忧,为其召唤了绿衣骑士。

    不情愿地上路后,高文一路相继遇到了其余四项骑士精神的考验。

    慷慨(Generosity)

    高文爵士首先遇到了战场上寻找亲人尸体的男孩,他向其寻路,男孩因此索要报酬。高文回答,他的感谢便是报酬。男孩调皮地说,对于一名骑士来说,他能提供的不只有感谢。高文不情愿地给了男孩一个寒酸的硬币。男孩对高文的吝啬失望了。

    骑士能提供的报酬不只有感谢。高文爵士没能履行第二项骑士精神,慷慨。如他自己所讲,这说明他还不是一位骑士。

    高文没有经受住骑士精神的考验,在电影中有着即时的后果——男孩伙同同伴,洗劫了高文。高文失去了几乎一切,金钱,板斧,腰带和马。捆绑在地的他,在男孩离开后绝望地望着他消失的远处。这时导演使用了一个梦境般的长镜头:镜头转动一周,躺在地上的高文变成一具骸骨;再转动一周,高文依然活着躺在原地。

    有人说,高文其实死在了这里,后面的故事是没有等到高文回来的后人编写,为了传颂其追寻骑士精神的历程。

    但看过电影的观众知道,类似平行时空的梦境在结尾再次出现。所以高文白骨的幻象,可能是导演为理顺结尾所做的设定,即高文有时可以看到未来的幻象。

    善行(Courtesy)

    经过转动的长镜头后的高文用剑艰难地切段了绳索,但他已身无分文。在绝望中游荡的他发现可以栖身的房屋后,他沉沉地睡去——直到名为Saint Winifred的女主人的鬼魂叫醒他。

    Saint Winifred并没有在原诗《高文爵士与绿骑士》中出现过,但有学者提出诗中高文经过了威尔士地区有名的小镇Holywell。Holywell有着一口叫以圣女Saint Winefride命名的井池。传说Saint Winefride因为疯狂的追求者爱而不得惨遭断头,她的断头掉到地上化作一方池水,被人们视为拥有治愈之力的圣水。

    威尔士Saint Winefride's well

    电影中,Saint Winifred请求高文爵士帮他在池中找回自己的头颅。这是考验高文第三项骑士精神,善行。也许高文想起了白天男孩索求报酬,他问到,Saint Winifred能报答他什么?

    可是,所谓骑士的善行(Courtesy),是不求回报。受助者提供回报,是受助者的品质,但施助的骑士从不求回报。Saint Winifred愠怒道,你为什么这么问我?高文面对反问有丝难堪,再次证明了他还不是一名真正的骑士。

    高文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在梦幻般的水下拾起了Saint Winifred的头颅,将其放回了屋内Saint Winifred的遗骨上。Winifred的断头对高文留下了话:绿衣骑士其实为你认识的某人,这里指高文的母亲,她会出于关怀的目的警醒你。随后一切幻象消失,圣光洒入,Saint Winifred的灵魂终于得到了安息。作为报答,被洗劫的板斧回到了高文身边。

    贞洁(Chastity)

    骑士精神的第四项贞洁的考验,在《高文爵士与绿骑士》中着墨最多。故事起于高文爵士被一座城堡的主人(Lord)收留,此时高文离绿堂已经很近,城堡主人热情地劝高文在此休息几天再出发。

    高文在城堡休息期间,城堡主人提出与高文的君子约定:他白天打猎的猎物给高文作回途路上的食粮,而高文则要给城堡主人休息期间获得的任何东西。

    而高文在城堡中的所获,则来源于城堡深V女主人的引诱。

    眼尖的观众这时可以发现,城堡女主人的演员与高文的妓女爱人Essel的演员都是Alicia Vikander。Essel出身贫寒,她在高文出发前问,自己可以成为你的Lady吗。而高文沉默了,作为亚瑟王外甥,贵族的出身让他不能与Essel结合。城堡女主人有着高文所爱之人的样貌,却雍容华贵,知书达理,与高文门当户对可以娶回家门,简直是引诱高文的最佳形象。

    女主人对高文展开猛烈攻势,她送给高文一本爱心形状的书,向其索吻,为其制作画像,甚至来到其床榻霸王硬上弓,貌似一发HJ入云霄。高文一开始很慌张,但很快便缴枪投降。

    《高文爵士与绿骑士》手稿插图:女主人seduce高文

    作为骑士精神的贞洁,要求骑士不能接受有夫之妇的追求。在高文缴枪后,女主人脸色一变,针扎一般地嘲讽道,你不是一个骑士。这俨然也是对高文违背贞洁的结论。

    神奇的是,女主人同时带回了高文被洗劫的魔法腰带(Sash)。因为腰带携带母亲保护高文的魔法,这成为高文求生的退路。女主人勾引地问他想不想要腰带,得到肯定后,高文此刻表现出的贪生怕死,同样意味着他还不配成为骑士。

    所以,当高文匆忙离开城堡遇到城堡男主人时,根据约定,女主人给了他很多应该交还的东西。但男主人只在高文惊讶的目光中索取到一吻。

    这个不给观众心理准备的吻,呼应《高文爵士与绿骑士》原诗的剧情。原诗中高文爵士作为真正的骑士,大义拒绝女主人,只接受了礼节性的吻,随后又遵守约定把这吻还给了男主人。电影中的吻则是男主人礼节性地索要高文在城堡中所得,表明他了解妻子对高文的索过吻,甚至更多隐情。

    但女主人送还的腰带,在原诗中因为高文向其承诺过保密,没有还给男主人,这成为原版高文唯一的失败,而受到绿衣骑士留下脖颈处划痕的惩罚。有趣的是,原诗中的绿衣骑士,在结尾揭晓就是城堡男主人受Morgan le Fay诅咒变化而来,而此设定在电影中被导演抛弃。

    友谊(Friendship)

    在男主人送高文爵士的猎物中,有一只毛绒绒可爱小狐狸。电影中的小狐狸登场很早,从高文遇到男孩前就在尾随高文,无论高文风餐露宿不离不弃,成为高文荒野冒险的伙伴朋友。这便是最后一项骑士精神的考验,友谊。

    但是小狐狸在高文即将找到绿堂时,他开口沙哑地说话了,他劝高文不要继续前进寻死。若是作为朋友,小狐狸希望高文活下来。但是这时的高文经历了骑士的考验,他重新燃起了要成为骑士,追寻荣耀的火苗。加上携带魔法腰带保护的侥幸,他挥舞起板斧,赶走了小狐狸。

    表面上,高文粗暴地赶走了作为朋友的小狐狸,他没有通过友谊的考验。但另一方面,鼓起勇气,在朋友面前坚持自我,同样是友谊的必修课,虽然高文没有真正意义上成为骑士,也许他并没有在友谊的考验上败得一塌糊涂。

    这只会说话的小狐狸,除了作为友谊的考验,也是电影众多隐藏线索中最难以解读的部分。小狐狸与高文爵士作伴,在电影中没有明确的动机解释,依旧荒诞离奇。但是如果我们考虑谁会希望与陪伴高文冒险,我想最合理的人选是,高文的母亲Morgan le Fay。

    绿衣骑士原本是母亲所召唤,但为了保护高文,母亲给了他魔法腰带。寻找绿衣骑士的路程艰险异常,母亲作为巫女,附身于小狐狸陪伴甚至帮助高文,是情理之中。

    我们回想,当高文偶遇巨人时,他呼唤巨人请求搭便车,以减轻路途艰难。可是寻找绿衣骑士的冒险本身即是考验,索求捷径便是失败。巨人转身一只手向高文盖过来,高文退缩,小狐狸或者母亲知晓这并非善意,他嚎叫,似乎是母亲施法赶走了巨人,保护了高文或者阻止了高文误入歧途。

    巨人伸手盖向高文

    高文出发后,小狐狸几乎全程尾随,强盗男孩偶遇前的树林中,拣回Saint Winifrerd的水池旁,或在暗处,或在明处。唯一一段小狐狸无法接近高文是高文在城堡时。但我们记得,城堡中除了男女主人,还有一位蒙眼的老妇。蒙眼便是影片开篇母亲施法时的装饰,而原著中更是明确这位老妇便是Morgan le Fay本人,电影中可能是母亲施法远程看着高文。老妇静静陪伴着城堡中的高文,以至于高文对其认真关切的神情感到万分尴尬。

    而高文一离开城堡,母亲的小狐狸又回来了。原本要为儿子带来骑士荣光的母亲,面对频繁失败于绿衣骑士考验的儿子,面对很可能并没有准备好即将赴死的儿子,她选择开口,开口阻止高文。甚至小狐狸最后一句呼唤高文回家,似乎不再沙哑,而透出了一丝母亲的声音。

    可怜的是,绿衣骑士的游戏到此,已经不是她所能控制的了。


    Part 3.结局:向死而生

    高文爵士终于来到绿堂。

    金色的光打在高文身上,如同为高文镶嵌一层神的色彩。

    绿衣骑士的沉重的板斧即将落下,即便佩戴魔法腰带,在断头的恐惧中,高文也禁不住畏缩。我们看到,高文选择了逃跑,他跑回了亚瑟王的城堡,所有人都以为他战胜了绿衣骑士的挑战,亚瑟王册封他为骑士,并推举他在其死后成为新的国王。

    可是我们知道,这一切都建立在谎言之上。

    高文作为新的国王,夺走了与Essel新生的孩子,抛弃了出身底层的Essel,迎娶了一位华贵的Lady,为其生下新的子嗣,但与Essel的儿子战死沙场。他待民不善,民众便背弃他。战火四起,部下倒戈。他在兵临城下之际解下了母亲给他的绿色腰带。这时,似乎是腰带的魔力终于消失,他本应落地的头颅终于与脖颈分离。

    这便是高文逃脱绿衣骑士的结局,也就是一位虚伪骑士的结局。

    腰带的魔力,不能给高文带来真正的骑士荣光。真正的骑士,不会以欺骗赢得绿衣骑士的挑战,更不会因为胆怯逃脱他所作出的承诺。

    这时,时间倒流,高文回到了执斧的绿衣骑士面前。原来一切是高文的幻象,如同他在森林里看到了他的白骨,他看到了逃避的结局。

    于是他终于选择揭开腰带,选择接受死亡。绿衣骑士微笑着说:Well done, my brave knight. Now… Off with your head. (很好,我勇敢的骑士,现在…断头吧)这一刻,绿衣骑士承认了高文为骑士。

    影片在绿衣骑士用手划过高文脖颈后结束,高文是否真的被绿衣骑士断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原诗中的高文因为经受住了骑士精神的考验,最终只受板斧划痕而没有断头。但导演大卫洛维也在采访中提过结尾留白有减少血腥镜头的考虑,所以至少其最初想法是高文真的在结尾死去。

    (补充:很多网友讲off with your head应该翻译为你带着头离开吧,因此推测高文活了下来。我查了查国外影评人的看法,虽然有人认为高文活了下来,导演也接受不同解读,因为绿骑士最后台词略有做戏感,但没有人如此翻译。原因是off with your head是西方历史剧中常见的固定短语,意为拉出去斩了,off指chopped off。所以字幕组或者影评中翻译为断头,还是最为符合语言使用习惯的。

    向仍然质疑的读者po一个短语解释的权威phrase finder的链接:

    https://www.phrases.org.uk/meanings/263700.html)

    但从电影主旨上考虑,高文是否活下来了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高文爵士在电影最后一刻实现了自我成长,他选择赴死,便是通过了贯穿影片的骑士精神最后的考验。真正的骑士之路,不是欺骗众人欺骗亚瑟王获得骑士册封,而是经受一番历炼放射出骑士精神而得到承认。

    选择赴死,是耶稣受难中最崇高的牺牲,本片推动的高文爵士赴死的结局,有着强烈的基督教隐喻。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圣人基督形象,高文爵士直到最后才被承认为骑士,相反,他在片中处处被描绘为不配成为骑士。但如此处理,给予了高文进行自我探索的巨大空间,使其成长更为可贵。这种世俗化,在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基督最后的诱惑》有类似相似的设定:耶稣基督同样被描述为背弃荣光的凡人,但经历凡人的万劫不复,才能有最后一刻选择成为基督的觉悟。

    相比于耶稣基督的救世主形象,高文爵士追求的骑士精神,更有着自我实现的普世感。骑士精神作为中世纪欧洲局限的上层文明,能感受到导演在本片中的现代化诠释,比如弱化了宗教虔诚(Piety)在故事中比重。

    不过话说回来,把形而上的精神作为电影主旨,是一项抽象的工作,加上导演为营造氛围做出过多月朦胧鸟朦胧的叙事处理,真的需要观众有足够的耐心去钻研才能看懂。


    最后分享一点拓展阅读给愿意读英文的朋友:

    1.一篇电影疑点的分析影评

    https://www.vox.com/22585318/green-knight-explained-ending-spoilers-girdle-winifred-temptation

    2. 原著与电影的科普比较

    https://nofilmschool.com/Sir-gawain-the-green-knight-explained#What+is+Sir+Gawain+and+the+Green+Knight+about++

    3.《高文爵士与绿骑士》笔记

    https://www.cliffsnotes.com/literature/s/sir-gawain-and-the-green-knight/poem-summary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