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喜剧片  »  只有形式的罗曼史

只有形式的罗曼史  严禁嘴对嘴 嘴巴不可以 作家我就烂(台) Perhaps Love Not on My Lips

272人已评分
神作
10.0

主演:柳承龙吴娜拉金熙元李裕英成侑彬武镇圣

类型:剧情喜剧导演:曹恩智 状态:正片 年份:2020 地区:韩国 语言:韩语 豆瓣ID:33434967热度:909 ℃ 时间:2024-08-15 14:03:57

简介:详情  柳承龙、吴娜拉、金熙元、成侑彬及以200:1竞争率获胜的武振成最终加盟电影《嘴巴不可以》,该片讲述陷入已经是第七年低迷期的畅销作家“贤”面前天才作家志愿生“柳振”出现之后发生的喜剧故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柳承龙、吴娜拉、金熙元、成侑彬及以200:1竞争率获胜的武振成最终加盟电影《嘴巴不可以》,该片讲述陷入已经是第七年低迷期的畅销作家“贤”面前天才作家志愿生“柳振”出现之后发生的喜剧故事
  • 头像
    艺仔

    很喜欢他们的演技,演员不论从小到大都非常松弛和完整,不管是柳承龙老师的开局一滴泪还是其他几位“老”前辈的张力,还是剧中儿子“失恋”后的爆发和他暧昧对象在逃避时稍作保留的处理都非常有韵味,我最惊讶的是武镇圣剧中在参加完父亲葬礼返校后找老师那种的欲言又止的臃肿状态是怎么达到的,真的赋予了那个场景更多的深度,也贴合了“我即是伤痛”的这个角色。

    再回到故事本身,很多人会觉得作品想表达的太多,或者不能理解为什么要用“同志”作为主线。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的主题反倒是十分明确:喜欢与被喜欢的故事。女导演非常细腻地用几段过去和现在的感情关系来表达喜欢和不喜欢的故事,用“同志”的感情来加大了作品的张力以及“试图”拔高作品内涵,这个主线条的选择有利有弊,坏处就在于会让很多人不自觉的把注意力放到了“同志”这个议题上。如果观众能将眼光转变到“不论男女,两个人之间喜欢和被喜欢所带来的一系列的感受”上,可能更能接受到故事表达的内涵,每一条感情线都很完整细腻却又各不相同,也讲述了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社会关系不同的性别在喜欢和被喜欢这件事情上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和不断成长的故事。

    并没有用太多的大起大落来描述,是一部很轻松但是同样温情的作品。

  • 头像
    向完美

    只有形式的罗曼史

    是我看过这么多柳叔的剧里面最喜欢的一个形象

    脸圆圆的 有短短的看起来硬硬的胡子 好想亲

    而且可以看到一点小肚腩????????

    剧情人物设定还是挺有意思哒 好混乱 好带感

    每个人的感情线错综复杂 太有意思了

    和前妻那个被儿子撞见 前妻恋爱中 自己已二婚

    最惨的是出版社社长 女朋友还想着前夫

    金贤老师太强了 前妻 现任 爱他的学生 都颜值好高

    想魂穿刘镇和老师来一场禁忌之恋 住在一起

    还以为会有刘镇和金贤的感情线啊 中间都甜起来了

    到最后刘镇最可怜 像是被利用的工具 虽然金贤最后还算有想法 南禛真的是爱而不得就毁掉

    “没关系 受伤是我的爱好 克服是我的特长”

    金贤教授你可以真的爱爱他吗 真的太可怜了

    金贤儿子是傻逼吗 这种话也能说 真的太降智了

    感觉可以把儿子的戏份全删了 看得我想sha了他

    男女主两对四人一起生活吧我想看

    韩国人很喜欢紫苏叶包东西吃

    就像一句句文章汇聚成的小说 痛苦的情感汇聚成了人生 体会到心意 离别 守护爱情 彼此安慰

    那炙热的季节 他们也一样 某些人虽然年轻 莽撞

    或许与常人不同 那些主人公也是灿烂地 活着用快要痊愈的伤痛 谱写着人生 但我还没有执笔的勇气

    一定要对正在克服伤痛的他 说出这句话 我才能执笔 你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伤痛 你对我来说是安慰

    无视对方感受的告白 是施暴 不是爱情

    就算混颜色 原来的颜色也不会消失

    只是会被看成其他的颜色

    其实那里面有我们所知道的原本的颜色

  • 头像
    Amarsanaa阿木

    Do not be fooled by the title: "Perhaps Love" is not your typical rom-com. In fact, it is not a rom-com at all...

    Do not be fooled by the title: Perhaps Love is not your typical rom-com. In fact, it is not a rom-com at all. This emotionally honest, amusing screwball comedy offers us different angles on what love is and what it can be, more in line with the Greek differentiations of the concept.

    The most interesting part of Perhaps Love – and what holds the film together – are the tangl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its many characters and their subplots. Multiple gears are in motion here. Kim Hyun (Ryu Seung-ryong) is a one-time best-selling author and university lecturer whose life is a borderline train wreck. His spendthrift wife and daughter are abroad, in whose absence he becomes increasingly emotionally reliant on his ex-wife Mi-ae (Oh Na-ra), who is secretly dating Kim’s friend and publisher Soon-mo (Kim Hee-won). At the same time, he struggles to connect with his teenage son Sung-kyung (Sung Yu-bin), who gets dumped by his pregnant girlfriend and starts fantasising about his married neighbour Jung-won (Lee Yoo-young).

    On top of all of this, we have Yu-jin (Mu Jin-seong), a talented student of Kim who offers his teacher both the draft of his novel and his love. Stuck for seven years in writer’s block, Kim finds it harder by the day to skate by on the success of his past best-selling novel that’s fading from memory. When an impending debt further threatens what little stability he has left in his life, he decides to make Yu-jin his protégé and finish the novel together as well as confront his casual homophobia, despite quite literally running away from Yu-jin earlier.

    The cast’s brilliant performances make this multi-storyline affair a relatively breezy watch. At the heart of the story’s thread is Kim Hyun, played by Ryu Seung-ryong (Kingdom, Extreme Job) who became the inaugural Best from the East honoree at the recent New York Asian Film Festival, where the film was also in competition. Ryu infuses Kim with warmth and humour that makes the character oddly charming. Equally splendid is Oh Na-ra (TV series My Mister) as the ex-wife Mi-ae, whose scenes with Ryu elicit the most laughter throughout the film.

    Supported by Kim Tae-gyeong’s editing and precise comic timing – something that the Korean screen industry is yet to be eclipsed by anyone else – the actress-turned-director Cho Eun-ji offers a decent amount of playful fun in the film’s 113-minute running time. Known mostly for her acting roles in crime thrillers such as The Villainess and Confession of Murder, Cho’s debut direction was recognised with the Best New Director prize at the Baeksang Arts Award in April.

    And that is a well-deserved honour, for first-timer Kim Na-deul’s script could certainly have been treated worse in less deft hands. The story proves emotionally honest in its portrayal of the different sides, sorrows, and joys of love, especially the poign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Kim and Yu-jin (look out for a Days of Being Wild reference, Wong Kar-wai fans!). However, the dramatisation of Kim’s screenplay veers off course in certain parts. In one climax scene of calamitous farce that sees nearly all characters together, rote comedy prevails over relatable drama and ends up exerting a distancing effect.

    A chief example of such disengagement is the character of Jung-won the neighbour and her relationship with Kim’s son Sung-kyung. While Sung-kyung’s growing pains play a crucial role and are emotionally relatable for the audience, Jung-won’s existence seems entirely in service to his character. Accompanying him to an internet café to play video games and to sing karaoke after spontaneously running into him on the street, Lee Yoo-young’s character is regrettably pigeonholed as a manic pixie dream girl from the outset.

    “You’re a writer. You got to have an interest in relationships”, says Kim to Yu-jin, writer to writer. Director Cho Eun-ji and writer Kim Na-deul, however, would do well to remember that – in order to have interesting relationships, you first need to craft well-conceived, well-rounded characters.


    Originally published on View of the Arts.

  • 头像
    东东隆咚锵

    前言

    我因为在看《超异能族》时被九龙浦这个角色所打动,就去B站搜了柳承龙的相关视频,看到有up主传的金贤和刘振的混剪,马上找了原片来看,它果然没让我失望。

    虽然我就是冲着同志线来的,但令我意外的是,全片最好的部分,竟然都在这里。

    这条线被导演和编剧倾注了最大的心血,拔高了整部电影的立意,也是影片最有深意的部分。

    看完后的几天里,我的脑海里时不时会浮现相关的场景画面,思维也跟着发散起来。我重刷一遍后,发现了很多新的细节,对此片的喜爱程度又高了一大截,终于决定要为它写一篇长评。因为不是专业写文,所以有些地方会显得繁杂和啰嗦,请多担待。

    进入正文之前需要把一些人物关系和背景在这里提前交代,这些信息都是在电影里直接提到或是能从中推测出来的。

    本人韩语基础为零,为了准确性看了三个不同字幕的版本进行对比确认,截图水印也会有所变化,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烦请指正。

    金贤(48-50岁)

    1、第一任妻子,两人育有一儿,目前高中在读。

    2、第二任妻子,前一段婚姻的出轨对象,婚姻持续十年,两人育有一女,目前小学在读。

    3、大学就读文学系,畅销小说家,同时在大学中担任文学系教授,日常教学授课。

    刘振(19-23岁)

    1、就读于金贤任职的学校,文学系新生。

    2、单亲家庭,父亲开理发店,已跟父亲出柜,与父亲至少七年未见,还有一个哥哥。

    3、单恋金贤。

    南镇

    1、与金贤在同一家出版社出书,两人是前辈与后辈的关系。

    2、作品因为被金贤批评,导致两人关系不和。

    3、单恋刘振。

    文爱利

    1、曾是金贤的学生,与金贤在同一家出版社出书。

    2、布克奖提名人之一,最终也获得了该奖项。

    3、被金贤讨厌。

    出版社老板

    1、与金贤是大学同学,相识三十年,与金贤第一任妻子秘密恋爱。

    2、出版社签下了金贤、文爱利与南镇三位作家并协助其出书。

    时间线

    全片持续8个月,从2019年7月(开篇钓鱼杂志可知)到2020年4月1日(结尾在对岸共和国重逢)。

    以上就是出场的几位角色的主要信息,以及全片时间线,接下来进入正文。


    一、两个男人

    这部分是根据电影的时间线来梳理两人的关系,并对此进行分析和理解。

    1、初见

    这是刘振初见金贤时说的话,任谁第一眼看到都会觉得其中充满了讽刺、挖苦与批评的意思。此时,金贤并不认识刘振,只当他是南镇新交的小鲜肉男朋友,在学习写作。

    在金贤与观众眼中,这小子自然是有点狂的,拒绝了前辈的邀酒不说,一个没有作品,连作家都算不上的毛头小子也敢随便说出这样的评价,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但看完全片后再来看这一段就会发现很大不同。我们已经知晓刘振不仅是金贤的忠实粉丝,更是在看过他的作品后就喜欢上了他。

    那么这一段评价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它其实并不带有负面的情感,而是源于深刻认识了解后,发自内心的理解之语。这不仅仅是刘振作为读者,更是他自我认同为“作家”后,对金贤的剖析,可见这份爱与理解有多深。

    可惜此刻的金贤和我们一样,对刘振话语中蕴含的情感半点不知。

    2、送别

    刘振追出来提出了送金贤去车站,但分别前对金贤的祝福与示好选择了无视,这段也是要看完全片才能正确理解,不然就完全误解了编剧的意思。

    刘振没有握手可能出于羞涩,可能出于矜持(你喜欢了很多年的人突然活生生站在了你的面前,但是对方完全不知道你的心意,你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却说不出口,你能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也有可能是因为之前自己对金贤说的那些话,觉得后悔羞愧;甚至可能带有赌气的成分(因为暂住在南镇家里,觉得可能会被金贤误会两者正在恋爱,后来刘振去拜访金贤时,金贤也提了一嘴)。

    3、拜访

    刘振来到金贤家拜访,是想请金贤帮忙看看他的习作,但是磨磨蹭蹭就是没说到正题上。毕竟这份习作是刘振写给金贤的“情书”,他这么一个隐忍腼腆的人,怎么好意思当面说出口。

    不得不说刘振是真的很会,一般人表白顶多就是写一两张纸塞进信封里偷偷放在对方抽屉里就完事了,他是直接写了个短篇,这种表白方式兼具爱意与文学性。他也趁着酒意说出了理解这篇习作的关键——“我爱你”,金贤却还当他发酒疯咧。

    4、教室外

    第二天起来看到刘振放在桌上的习作才知道他的来意,但他也没有在意(对成名已久,还在学校任职的他来说,这种情况也不算少见了),就去学校授课了,这才发现,刘振竟然是他的学生。

    课后刘振原本想邀请金贤一起吃饭,但金贤在知道刘振特地为他休学一年推迟入学,并且没有反驳醉酒后的表白时才反应过来,刘振的示爱是认真的,整个人被吓到赶紧跑路。

    从这里开始,刘振完全明牌,老师,我就是冲着你这块肉来的啊!金贤也知道了刘振“图谋不轨”,希望他换课,拉开距离,不想和对方扯上关系。

    5、食堂

    刘振迎难而上,以退为进,直言对喜欢的人大胆示爱无错(有错!金贤给出了有力回击);

    对老师的表白并不求得到回应(此乃谎言!后面还说“我没有期待”,别自欺欺人了!刘振你就是馋你老师这块肉);

    刘振表示我爱情和学业分得很清楚,去找老师只是想在课业上求进并无其他想法(天真!那是因为之前还没有见过真人,接触不多,你还陷得不够深!见多了你就会越陷越深,跑都跑不掉啦)。

    金贤此刻理智值MAX, 本来自己破事就一大堆了(两任妻子和一对儿女),没想到现在还被一个相差快30岁的儿子辈男性示爱,而且还是自己的学生,要是被其他人知道,后果会非常严重。

    金贤表示刘振你这小子这么搞我,我真的顶不住啊,说服不了你,我躲还不行。同时金贤也借题发挥说刘振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目前他写的东西只能算习作而非作品,想要借此打击他,希望刘振能离自己远点,刘振只能祭出了他的杀手锏——老师您赶紧看我的习(情)作(书)啊!!看完之后就知道我多有(爱)才(你)啦!

    6、初读

    金贤前一脚才刚刚怼完刘振,后一脚就收到出版社老板的夺命连环call,直言那本习作呱呱秒啊,你还藏了这种好东西,还不赶紧写多一点改成长篇!今年这合同可算有着落啦!金贤则是从看之前的“怎么可能”变成看完之后的“不敢相信”。

    金贤与出版社老板看完后的态度大相径庭。原因在于前者有着后者所没有的解密条件。对于老板而言,这只是一个写得很出色的关于年轻男人爱上年长男人的虚构故事;但对金贤而言,这是他第一次如此直观的感受到刘振的爱,与之前刘振嘴里三番五次轻飘飘说出的“我爱你”不一样,身为作家的他能感觉到,这些文字是如此的真诚,它们传达出的爱意是真实不虚的,有着话语所承载不了的厚重感。

    金贤深受感动,也为此感到纠结,甚至是折磨。他一言不发,摘下眼镜,最终点燃了一根久违的烟。

    这场戏也很关键,是后续金贤决定合写的重要铺垫。

    7、金贤一顾出租屋

    金贤看完习作后,最终决定前来拜访刘振,做好心理建设后终于来到了刘(两)振(人)家(爱)里(巢)。

    明明已经到了楼下,却还赖在车里没勇气走出来。

    这次换成金贤变得拘谨,不知怎么打开话题,还要先抽根烟解解压,然后就发生了如下对话。

    这一段戏从两人见面到金贤夺门而出,时长不到3分钟,却是全片我最喜欢的部分。

    乍一看会觉得金贤的行为莫名其妙,前后也没有直接的解释,但其中的信息量很大,潜藏得也很深。

    第一种解释。金贤作为成名已久的作家,与一位还在学习写作,尚未登上文坛的学生提出合写小说,他拉不下这个脸;身为老师,他怕刘振认为金贤是在占他的便宜,所以金贤开不了口,坐在楼梯上大呼丢脸,不知如何是好。

    另一种解释是撇开理智,纯从感(嗑)情(糖)角度来入手分析。动机是没有变的——提出合写解决交稿合同以及对刘振习作水平的认同,但是落跑原因不一样。

    金贤原意只是想以一个轻松的口吻来打开话题,他觉得刘振应该会说“我不清楚老师您为什么来”之类的话来客套一下,但没想到刘振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表面上刘振是在问金贤看过他的习作了没有,但实际上刘振是在问:“所以老师你确实知道我爱你了吧,我既没有发疯,也没有撒谎”。

    虽然金贤回答说没有,但刘振从他立马离开的行为和言语间的慌乱中知道,金贤确实已经看过了。不然金贤明明之前还是一副“我只想离你远点”、“不要来纠缠我”的样子,现在却自投罗网,除了习作的事,别无他想。

    所以情况就变成了:

    刘振:老师看过我的习作了,所以他知道我真心爱着他。

    金贤:刘振知道我知道他爱我这件事了。

    看着有些绕,但这就是关键。

    在此之前只是刘振单方面明牌了自己的感受,但金贤没当真,只是以为刘振在发癫。

    但在金贤读完习作之后就确认了这份心意,但刘振还不知道这件事,直到金贤来拜访他,金贤也明牌了。

    要知道刘振都是手写稿,所以他的习作根本就是亲手写下的情!书!啊!还交给了自己喜欢的人,而且对方还看完了,看完之后还因为这件事来找他了!我一个局外人分析完都觉得要爆炸了哈哈哈!

    我脑补了一下,坐在楼梯上的金贤此时的内心估计是这样想的:“我都结过两次婚了,都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都出过轨了,都是成名已久的大作家了,都快50岁的人了,什么场面没见过,竟然还被一个儿子辈的小年轻逼跑了,怂了”。

    这一段戏看得我是又感动又好笑,颇有东亚人“今晚月色真美”的含蓄美感,再加上“师生”,“老少”等背德因素,禁忌感直接拉满。

    而这种解释成立的关键是“作家”这个身份,金贤通过刘振笔下的文字,切切实实地明白了对方的心意,不然这解释是没有逻辑支撑的。

    8、伞

    金贤破防后,独自离开去买醉,在雨中跟人对骂,刘振却冷不丁从后面赶来,递给金贤一把伞,然后自己也撑伞走了,两人总共就三句台词,却有好几个值得分析的点。

    第一点,刘振怎么知道金贤在这?

    首先排除偶遇。要知道,金贤没有跟任何人道别就离开,另找了地方喝酒,中途也没有跟其他人说过在哪,一路都顶着大雨在走。其他人没有任何可能知晓他的位置,再怎么偶遇,时间和地点也不可能掐这么准,这是现实向作品,不是耽美。

    刘振准备了两把伞(两把伞制式相同,应该是借的公共伞)。一般情况下,就算出门下雨没带伞,也只会为自己借一把,只有明确知道有第二个人需要才会借两把。

    由此可知,刘振其实全程都在关注着金贤,在金贤离开后,刘振担心他发生意外,就跟了上去,所以才会借了两把伞,在这个时候把伞递过去。(没错,刘振就是在尾随!)

    第二点,为什么是两把伞而不是一把伞?

    白天两人曾不欢而散,刘振准备两把伞,其实是知道金贤并不想看到他;再加上金贤为人师表,此刻却站在雨里,浑身湿透的跟人对骂,整个人狼狈不堪。刘振理解他此刻一定想要一个人静静,不想被熟人看到他这幅样子,所以刘振递伞之后,没有多说一句话,默默地离开了。

    换成是一个有心机的人,故意只带一把伞,两人共撑,不仅拉近了彼此的关系,还能创造“我曾在你脆弱的时刻陪在你身边”的经历,这不得把金贤拿捏得死死的?这个细节真的是把刘振隐忍温柔,却又不吝表达爱意的性格完美表现出来了。

    刘振其实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对金贤的爱是如此离经叛道,难为他人所容,但他实在无法克制自己担心金贤的感情,所以只能以这样的方式,低调地表达着自己的爱意,不想金贤因此感到负担。

    9、金贤二顾出租屋

    被整破防的金贤看着给自己递伞后默默离开的刘振,终于破罐子破摔,叫住了刘振,第二次来到了他的月租屋。

    两人摆明车马,把话说开,充分交流后,终于决定要开启同居合写之旅。

    这一段对话看得我是真的好心疼刘振。

    明明心爱的人就坐在自己的面前,但横亘在刘振面前的并不是“我不爱你”,而是“我无法爱上你”。难道他不会感到失望,觉得受伤吗?他会!但他认为,既然自己是单方面的爱着金贤,那由此带来的苦果,当然也只能由自己吞下。

    10、金贤三顾月租屋

    第二天,金贤就收拾好行李第三次来到了刘振的月租屋。

    也是这里,刘振习作的内容第一次得以展现。

    金贤,你自己都代入老男人角色了,看来也是很懂了嘛哈哈哈。

    我们终于知这刘振的习作是关于一个年轻男人爱上老男人的故事。也在此时,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金贤知道刘振的心意以及看完习作之后的反应会这么大,毕竟是情书嘛哈哈哈。

    之后的同居写作生活就是一连串的蒙太奇,表明两人关系由拘谨到放开,合写的小说也渐入佳境。

    两人某夜在天台写作,在如何处理年轻男人对老男人的爱这一点上发生了分歧。金贤认为这是错误的,年轻男人应该“忏悔”,甚至将其与约会施暴这样的犯罪行为等同,但刘振却坚定的认为两者是不一样的。

    这段对话表面上是对于书中人物处理的不同看法,但实质上是在讨论两人的关系,可以视作食堂对话的延续。

    在那一次对话时,观众因为剧情推进不多,缺少了解,自然是比较支持金贤,但观众看到这里,了解了前因后果,会更支持刘振。

    最后金贤说不过,气鼓鼓的离开根本就是在耍小脾气,他说的这些话其实也是点明了:“你小子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说的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你老是盯着我看,我受不了啦!快给我忏悔啊!”

    11、离开

    刘振明明有着月租屋,从摆放陈设来看也是经常居住的,那为什么影片一开始刘振会暂住在南镇家里?他们是怎么认识的? 为什么现在又搬离了?

    我推测,刘振是因为金贤的恶劣评语而知道了南镇这一个出柜作家,在阅读过他的作品后认同了他的写作才华。刘振自己的习作也有着相关的元素,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主动拜访了南镇并跟他出柜,希望南镇能看看他的习作,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两人除了“师生”外,并没有其他关系。

    而刘振搬离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他的习作被自己崇敬已久的作家金贤所认可;二是他和金贤开始同居合写小说。他已经没有继续留在南镇作家那里的理由。

    虽然这样的推测很合理,但我觉得吧,根本原因是刘振不想让金贤误会他和南镇的关系才离开的!

    12、葬礼与收尾

    金贤课上点名发现刘振缺席,去月租屋也找不到人,意外得知刘振因父亲去世,正在操办葬礼。

    这一段的关键点是,为什么这场葬礼,刘振通知了外国好友,连之前打动手他的南镇也通知了,反而关系最为亲近的金贤却没有通知?

    刘振不通知金贤,正是因为太在乎金贤,不想他爱的人为他担心,不想让金贤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他想躲在金贤看不到的地方,静悄悄地消化这些痛楚。这里再一次点出了刘振的性格,隐忍温柔,克己不逾矩

    我的初恋男友曾经说,他认识的gay,好像家庭关系都不太好,跟父亲的关系更加紧张,我相当认同他这段话。

    在这部电影中,金贤完全可以说是刘振的“父亲”,之前刮胡子的戏在这里展开说明。

    刮胡子是一件相当私人的事,通常情况下,都是自己一个人刮胡子的,如果有第二人参与其中,那么其中必然掺杂着性和欲望。

    图中可以看出,本来应该是非常亲密的举动,但是却因为刘振的自述与金贤的开导,变得毫无色情意味,两人犹如父子一样在互动。编剧也借着金贤之口,说出了本该是由刘振父亲说出的话。

    回到葬礼上,从两人在路灯和树影下的对话可知,刘父曾在刘振出柜后给他买了金贤七年前写的那本书。

    刘振还疑惑为什么对刘振没有印象,原来是刘父去买的。

    刘振从中得到了安慰和共鸣,那也是刘父想要说却无法说出口的爱。

    东亚人的父亲好像都是这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儿女的爱意,沉默肃穆。

    之前同居写作的那段时间,刘振的表现没有什么异常,金贤原本以为刘振已经放下了,所以在葬礼上被告白后,又回到了一开始抵触的状态,再加上合写的小说已经开始收尾,所以也决定少接触,拉开距离,颇有一种拔吊无情,用完就走的渣男风范。

    看看,有意避免眼神接触,语气低沉不带感情,冷漠抗拒之情瞎子都能感受得到,之后的签约以及庆祝聚餐,无论是言语还是眼神上,都没有任何交流。

    13、曝光与流言

    新书出版后,金贤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南镇在看完《两个男人》后认为这是刘振的作品,金贤只是分了一杯羹。

    南镇觉得,自己的作品被金贤污评就算了,自己喜欢的刘振明明是GAY,却也被金贤这个直男夺走,新仇旧怨,一怒之下就做出了这些指控。

    金贤和刘振的关系,以及合写的前因后果,都被曝光,引起了很大的风波,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了。

    金贤打算拒绝召开记者会,借钱负债,独自承担巨额违约金,甚至打算放弃写作,背负一切骂名,把两件事都扛下来——即承认与刘振在交往的绯闻;《两个男人》虽是两人合写,但其实是刘振的作品。(看到这我真的好激动!金贤终于A了一回!)没想到的是,他慢了一步。

    刘振已经上了电视台,公开露面进行澄清,承认是他单恋金贤,这部小说的合写发表也没有任何附件条件。

    面对这场风波,两人在未进行交流的情况下,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但根本上都是打算独自善后,把对方从中择出来。金贤之所以慢了一步,是因为他要考虑的东西更多,除了赔偿金外,还要考虑学校和家庭的反应。

    刘振在采访最后说出了那句谶言:“我的兴趣是受伤,特长是克服”,也回应了南镇动手后对刘振说的话。

    在这之后刘振没有通知任何人,独自离开。金贤再来月租屋时,才发现已人去楼空。

    14、新书签售会

    金贤说的这段话,不仅回应了一开始他对刘振说的写作中“关系”的理解,更是对全片两人从相识、相知到最后分离的完美诠释。

    尽管有些东西永远改变了,但他们在彼此灵魂留下的痕迹不会消失,只会随着岁月,变得更加深邃。

    15、重逢

    这个结局我是相当的满意。两人在这个地方迎来命定的重逢,我是由衷的感谢宿(编)命(剧),它是如此的仁慈,给了这么一个浪漫至极的结尾。

    刘振是否还爱着金贤呢?答案是还爱着。

    金贤是否会回应刘振呢?答案是他不会。

    虽然打下这两行字的我很心痛,但现实就是如此,刘振已经说过了“我天生喜欢男性,老师天生喜欢女性”,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但我还想继续追问两句

    刘振是否会一直爱着金贤呢?

    金贤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刻接受刘振的爱呢?

    这两个的问题的答案我都不知道,但我愿意保持乐观开放的态度,毕竟,人偶尔也是要做会白日梦才能更好地活下去嘛!


    二、草蛇灰线

    这部分主要是挖掘一些在电影里藏得很深的细节,需要前后对比,并且放在一起分析后才能看出其中的深意。

    1、作家与老师

    电影分为两条支线和一条主线。一条为家庭线,另一条为同性线,前者主要提供了背景信息和喜剧效果,后者则是与主线交织在一起,承担了主线发展的根本动因,这条主线就是金贤的作者线。

    金贤在家庭线中,他是“前夫”,“丈夫”,“父亲”,这种没法一人独立而成的角色身份;只有跟刘振在一起时,除了“老师”之外, “作家”这个独属于金贤自己,也是他最为看重的身份才被凸显出来。

    在其他人眼中,金贤的“作家”身份已然退居二线,对他的第一印象则是“老师”,学生这无心的区别称呼让他直接破防,这也是金贤决定与刘振合写小说的直接原因。

    但是,金贤对写作一道是非常挑剔的,对在同一个出版社的两位后辈,金贤是什么样的态度以及是如何评价他们的呢?

    看南镇的居住环境就知道他写的小说获利不菲;文爱利更是获得布克奖提名。至少在世俗和大众眼中,这两人是十分成功的。但金贤却看不上两人的文字成就。

    而对于刘振呢?金贤一开始是不屑于顾的,毕竟初见曾被他一顿diss,再加上酒后表白的事,更是让他对刘振的印象降到了一个奇低的程度,觉得刘振的作品会跟南镇的一样,充满“廉价煽情的同志情结”。

    刘振的习作被金贤随手丢在地上,根本没有被他放在心上,被出版社老板捡起来瞄了一眼之后,立马就被金贤抢过来,又被丢在地上,金贤的轻视嫌弃之情溢于言表。

    让他没想到的是,老板趁着临走去厕所时把那本习作顺走了,第二天他看完后立刻致电金贤,一阵猛夸:“文字犀利,很有感觉”,“第一页就很狂放,文字变得很细腻”,他还误以为金贤重新找回写作的感觉,藏了一手。

    要知道,老板跟金贤是大学同学,也是文学系出身,开的出版社也签下了三个大作家,眼光是佷刁钻的,却也被刘振的文字所打动。

    金贤不信,收到快递后却在办公室一口气看到天黑。由此可见,金贤觉得这部习作相当不错,好到看完的第二天,他就直接跑去找刘振了。

    在这之前,他可是被刘振的示爱和死缠烂打弄得很头疼,完全不想跟刘振再有任何联系。

    然而命(编)运(剧)弄人,人与人之间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此,以此为契机,两人经过一番波折,开始了幸福的同居写作生活。

    年纪明明更大的金贤选择了与时俱进的电脑打字,但年纪轻轻的刘振却选择了手写文稿,两人插科打诨,各抒己见对。金贤成为了刘振文学路上的引路人。

    白天转为黑夜,黑夜又再次褪去变为光明, 日子一天天流淌,在那小小的出租屋以及屋外的天台,金贤的写作世界终于再次转动,刘振的“作家”之名也被自己所敬仰的金贤承认。

    2、两分三十九秒的曲子

    听完这部电影的OST,其中一种配乐只在金贤和刘振相关的场景才会出现,时长两分三十九秒,全片一共出现了五次,而且有一次非常特别。

    (1)In The Rain——45分22秒

    从金贤独自离开聚会开始,到刘振递伞离开后结束。

    (2)Open Heart——1时4分01秒

    从刘振意外看到金贤接车开始,到挂完胡子后结束。

    (3)Please Hug ME——1时25分07秒

    从刘振在葬礼上看到金贤后起身开始,到金贤因刘振拥抱表白而生气离开,回到家中赶稿时结束。

    (4)Have Heartburn——1时34分44秒

    从儿子圣京追逐邻居太太开始,到金贤说完儿子的话,眼神望着窗外结束。

    (5)Wounded And Overcoming——1时42分

    从刘振在电视上说出“我的爱好是受伤,特长是克服”这句台词开始,到金贤独自一人看着手机里拍摄刘振背影的视频结束。

    看看这几首歌的名字啊,它们赤裸裸地告诉你了,这些歌就是对两人关系的定调——他们注定迎来令人心碎的结局,却依然给与了彼此最大的安慰。

    其中第二首的旋律变得轻快,不仅象征着刘振惊喜地发现金贤来接车时心情,也意味着金贤紧闭的心在慢慢敞开。两人因为这一段同居写作的日子,从身和心都更了解对方,也比过去更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

    而第四首出现的地方,对比影射得更直白了。

    为什么明明是金贤和刘振的专属曲,却用在了金贤和他的儿子这一段戏上了呢?

    因为这完全是编剧的温(残)柔(酷)啊!

    首先来对比一下涉及到的两组关系,刘振和金贤,儿子圣京和邻居太太。

    都是单恋,都是年轻人爱上比自己大很多岁的人;金贤和邻居太太都是已婚,都选择了以一种决绝的姿态来斩断这份爱;刘振和圣京的爱都很难被世人所接受。所以这一段根本就是在用儿子和邻居太太的关系来隐(明)喻(示)刘振和金贤的关系!

    编剧借用儿子之口来道出刘振的内心是何等痛苦!金贤在此时也体会到了几分刘振的感受,金贤对儿子说的那些话,也是他想对刘振说的话。

    我的音乐知识为零,所以完全无法从这段曲子的旋律,编排,乐器的选取等角度去分析,只能从它在电影里的叙事作用来分析,如果有学音乐这方面的大佬可以分析一下分享出来呀!

    3、糖与烟

    首先是糖,出现了好几次。金贤为了身体健康,就用吃糖来戒烟。(一共出现了四次进行咳嗽的场景,分别是在19分28秒,在家里写作吃糖时咳嗽;33分12秒,看完刘振习作后抽烟咳嗽;38分44秒第一次去刘振屋子拜访抽烟时咳嗽;46分46秒在雨中大骂后咳嗽)

    这里只有一根烟而不是一包,表明金贤正在戒烟,这根烟是他实在忍不住想要抽时准备的。

    金贤看完刘镇的作品,明白了刘振的心意,再加上之前的表白事件,这让他愁得啊。吃糖已经压不住了,只能破戒抽烟了,他拉开抽屉,拿出了火机和纸巾包着的一根烟,点燃,伏笔也在此揭开。

    也是从这里开始,烟接替了糖的位置,观众在之后的剧情里再也无法看到金贤周围出现与糖相关的食物。

    我们知道金贤在戒烟是因为观众处于上帝视角,可以从电影展示的细节中推理出来,但刘振怎么知道的?两人明面上只有上课的时候才有接触,私底下也只接触过3次(初见,金贤家里,食堂),而且前面完全没有任何一处对话或者文字表明这件事。除此之外,金贤结过两次婚的事他也知道,这可是他们第二次见面。

    由此可知,刘振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金贤,甚至可能在学校或者跟南镇打听了很多金贤的小道消息。

    图片左下角的烟与打火机。

    烟大多数时候都出现在金贤写作或是感到压力心情不好时的场景。还有一种特例情况,那就是涉及到刘振时,金贤也经常抽烟。

    金贤这一辈子都戒不了的东西,除了烟、酒和写作外,又多了一个刘振。

    4、酒与醉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刘振其实是会喝酒的,那为什么刘振一开始说自己不会喝酒?为什么去拜访金贤后又改口了?

    刘振在南镇家里时说不会喝,拒绝了金贤,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喝醉后的德行,当时除了他们两人外,南镇也在。刘振怕喝醉后跟金贤告白,让南镇知道后对金贤的影响不好。

    但第二天到了金贤家里,刘振却主动提出喝酒,一方面可能是他终于见到了崇敬喜爱已久的人(之前在南镇家有第三个人,而现在是两人第一次单独相处嘿嘿嘿~),想要庆祝一番。后面两人同居写作的第一天晚上,刘振也提出了喝酒的想法也是同样的原因,总要喝酒纪念一下第一次。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只有两个人了,就算告白了也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不会给金贤带来额外的麻烦,而且刘振未必没有借着酒意壮胆的想法。果然,刘振喝醉后就A了上去,跟金贤表白了。

    为什么刚开始同居那会金贤拒绝了?他怕刘振喝醉了对他上下其手啊!毕竟刘振可是有前科的。

    看金贤的小眼神,我不喝酒那还不都赖你!

    那为什么现在又主动提出喝酒了?那是因为相处一段时间后,金贤发现刘振除了经常用充满爱意的眼神猛盯他之外,并没有其他不规矩的行为,就没有那么在意这件事了;再加上他看了《阿飞正传》,被勾起了情绪,就想喝酒了。

    5、小屋与天台

    (1)为什么两人会选择同居合写?

    前一个问题好解释,两人住在一起交流反馈会比较方便;可以起到一个互相监督的作用;面对面的争论带来的思想上的碰撞能更好的刺激写作灵感。

    (2)合写的地点为什么会选择在刘振的小屋?

    我认为是刘振提出并说服了金贤。先来看看金贤的家

    厨房混乱不看,冰箱里全是过期的东西。

    大厅里衣服到处乱挂。

    桌面乱成这样,金贤怎么忍得住?

    别人也完全看不下去。

    毫无疑问,金贤就是很典型的没了老婆就生活无能的油腻中年大叔,全靠外卖续命。

    再看看刘振的屋子

    屋内屋外,干净整洁,摆放的东西很多,但井井有条,不显凌乱。

    尽管金贤因为刘振之前的表白感到膈应,但最终还是被刘振说服搬过来一起住,换个环境也有助于激发灵感嘛。

    6、不逾矩

    从之前的剧情可知,刘振一直是很克制的爱着金贤,不抱期待,不求回应,大部分情况都在压抑着自己的内心,说得上逾矩的行为一共有四次。

    第一次是酒后表白;第二次是他在葬礼上主动向金贤求拥抱,并在金贤耳边再次说出自己的心意;第三次是上电视台公开澄清;第四次是结尾两人重逢后,刘振又跟金贤表白。但严格来说,只有第二次才说的是越界行为。

    第一次他只是表白而已,还是喝醉酒后说的话;第三次刘振是为了保护金贤,把所有的骂名都揽到了自己身上,不得已而为之;第四次则因为那天是愚人节,那句“我爱你”可以认为是在开玩笑和说谎。

    只有第二次,刘振在经历父亲去世这一打击后,无力抑制真情,想要依靠金贤,所以越过了界,但这也只是一个拥抱而已。

    虽然这个拥抱是整部电影中他们唯一称得上亲密的戏,刘振是真的把这种无私的爱意做到了极致。

    7、凝视

    这部电影大多数时候是以金贤作为叙事和表演的核心,但导演还是花了很多小心思来表现刘振其实一直关注着金贤。

    这是以刘振为第一视角的镜头画面

    这样我可以看了吧!

    可以正大光明的看!还能上手摸哎!

    泫然欲泣

    老师,你在看着吧,这一切都由我来承担就好。

    这一连串截图我看得是又嗑又恨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金贤在场,刘振的视线永远是凝视着他的,但金贤却完全扛不住,可见是多么炙热啊!

    8、《阿飞正传》

    这是全片唯一一段出现了其它电影和配乐的地方,意义十分特殊。

    明明都是张国荣和王家卫,其实导演和编剧可以选择播放更加直白的《春光乍泄》。

    黑暗与小屋,同性电影,甚至更激进一点放张和梁的床戏,氛围感这不就拉满了?他们是不是就会水到渠成?两人会不会像《断背山》那样,捅破最后一层窗户?但他们最终选择的是《阿飞正传》。

    这两组镜头再次点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直与弯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深渊,刘振永远不可能和金贤在一起。

    刘振就是张国荣和阿飞的结合体,他在这段关系中所拥有的,只能是一个背影,一个永远被拒绝的同性恋的背影,正面永远不会出现在他人视线中,只有镜子前,才能真正看见自己。

    这里为什么刘振会觉得金贤拍的不像?就好像他们作为观众,坐在电视机前看到阿飞的背影;而在金贤和刘振这段关系中,那些属于刘振的被拒绝的背影,只有同样坐荧幕前的我们才能看到!所以他才觉得不像,因为他根本看不到啊!

    人去楼空何尝不是一种“背影”。

    这些背影贯穿了整部电影,我每截一张都觉得心疼,我完全不相信导演和编剧是无意的,他们绝对是故意的!!

    刘振去南镇家里收东西,南镇跑出来劝他留下,刘振还是选择了离开,最终留下背影的是被拒绝的南镇,从这里也可以证明导演编剧是有意做出这样的处理。

    直到此刻,站在电视前的金贤也终于看到了刘振,但看到的不是背影,而是饱含坚定意念,即使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地拒绝,仍然不肯放弃,无论谁也无法抹去的正面。

    无言的他也终于知道,刘振的爱,到底有多深,导演和编剧真是把含蓄和残酷美学用到了极致。

    9、缪斯、劫难与救赎

    刘振为什么会爱上金贤?直到影片剩下三十多分钟,我们才得知缘由。

    那这样的爱到底是不是一时的迷恋呢?刘振用尽努力考进了金贤任职的大学;在还未入学、正式学习如何写作的情况下,刘振就凭借这份爱意和天赋,写下一部金贤都认可的作品。

    刘振把爱意化成了实际行动,脚踏实地,费尽千幸万苦,一步步走到了金贤面前。

    换位思考,我觉得我做不到。

    在金贤提议根据他的习作来进行扩写成长篇出书时,刘振会觉得这是莫大的荣幸。

    金贤笔下的文字给刘振带来了安慰与共鸣,让他明白了自己的理想,踏上了文学路,金贤就是他的缪斯。

    但这份爱是不可能被金贤所接受的。

    这被刘振囚禁在内心、与日俱增的爱,只能转变为噬人的野兽,一口一口吞吃着他的五脏六腑,直到刘振选择放下,或者毁灭。

    金贤是他无法逃避的劫难。

    那刘振对金贤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金贤七年来写不出一本书,甚至被人认为江郎才尽,写作生涯陷入瓶颈,而刘振却带着不知所谓的表白和一本习作闯入了他的生活。

    而金贤沉寂已久的灵感,在看完刘振的习作后开始滋长,他提出了合写的建议,搬进刘振的小屋,文思如泉涌,完成暌违已久的新作。

    是的,在金贤眼里,刘振就是文学本身,是上天在七年后为他降下,救他于水火的缪斯。

    看看,刘振不在了,又写不出来了哈哈。

    而当金贤明知刘振的爱意,却仍然决定同居合写后,劫难也就此埋下。

    尽管作品准备完稿,合同也签好,但是在庆功宴上却不见两人半点喜色。

    事情开始失控,刘振在葬礼上的再次表白,南镇的指控,两人关系被曝光,流言四起,金贤从未如此靠近深渊。

    虽然这场风波随着刘振公开出面澄清而平息,但不可能对金贤没有影响,就算撇开发生过的这一切,金贤要带着什么样的心情,以什么样的面目再见刘振呢?

    一切都回不去了。

    浪花拍打沙滩会留下什么?

    “即使掺杂了其他的颜色,原本的色彩并不会消失。只是看起来像不同的颜色,但其中有我们所知道的原来的色彩”。

    他们是彼此的救赎,他们在对方人生最艰难的时刻,给彼此带来了其他人无法带来慰藉,他们成为了彼此人生这一篇章中无法忽视的注脚。

    他们是彼此的安慰。

    10、其他一些七七八八的小细节

    (1)

    两人同居时,刘振还会手磨咖啡,一日三餐也是由刘振亲自动手的做的。

    啧啧啧,看看这对话,明显已经十分适应夫夫生活了嘛!

    (2)

    去见金贤时会带礼物,明明不抽烟还是在家里准备了烟灰缸,这绝逼是特地为金贤准备的!

    (3)

    这是真的心有灵犀了,都觉得真人的自己更好看哈哈哈。

    (4)

    喝醉后的回话也是一样的,太可爱了哈哈~

    (5)

    金贤在家时正常穿睡衣,但同居后,裤腰带扎老高了哈哈哈。他还悄咪咪地把铺盖扯远,开灯睡觉,毯子裹得死死的,整个人还缩成一团,简直是要笑死人~

    结婚证件照!

    之后就变得随便了许多,还无意中爬上床睡一起去了哈哈哈~

    (6)

    前妻出差打电话给金贤,让他有空过来照顾一下儿子,结果呢?儿子翘课、翘补习班好几天,直到事发后才知道。

    那他这期间在干嘛呢?当然是在跟刘振度蜜月,过小日子,享受幸福的二人世界啊!儿子?那是什么东西?

    (7)

    为什么说习作是情书?这也是证据之一。出版社老板甚至都以为金贤老树开花了,由此可见,刘振习作中的爱意,真的是要满溢出来了。

    (8)

    庆功宴结束后,金贤送出版社老板上车后,无意中看到刘振,明明在刚才的庆功会还不敢看他,这会眼神倒是死死粘着了,接了电话也不肯移开。

    (9)

    照片就出场过两次,刘振也只是在最开始提过几句,金贤当时很明显也没有放在心上,后面也没有更多的戏份。但结尾金贤却选择来到这里采风,这就是刘振在他心中留下痕迹的佐证之一,编剧埋得真的好深。


    结束语

    我从17号15点开始打字,直到19号早上7点才完成这篇长评。这期间除了吃喝拉撒,洗澡睡觉外,全部时间都扑到了这上面。

    思考框架,一帧帧反复拉片避免遗漏细节,绞尽脑汁地分析前后剧情,深怕自己误解导演、编剧和演员想要表达的意义。

    整个过程痛并快乐着,我为刘振的爱所动容,恨不得捶金贤一顿,心情因两人关系的变化而牵动着。

    以上种种,你可以说完全是我自己在脑补,我不否认,毕竟我没有看过剧本,也没有去搜过花絮和相关宣传报道。

    我完全是根据电影本身的内容,结合自身的一些经验进行推测的,但要能够自圆其说,又有何不可呢?我只是一心想要嗑糖啊!

    非常感谢有人能看完全篇,这只是我作为一个观众,想要表达看完此片后自己感受的自娱自乐式的文字,如果能给你带来快乐,我就很满足了。

    原本我还构思了一个非常短的同人文,形式是书信体,以刘振为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进行描写;背景是刘振在上电视澄清后选择退学/休学后,前往其他地方旅行散心,中途给金贤寄的一张明信片;内容大概是他为什么会选择上电视台选择公开澄清,又为什么会选择离开,以及他在上大学之前的一些事,例如他为什么会选择读文学系,为什么要学习写作等等。

    Flag是立下了,但具体啥时候写,我是真没办法保证,还是请不要抱有期待了哈哈哈~

  • 头像
    Morning

    金作家在最后说:“即使掺杂了其它颜色,原本的色彩并不会消失,只是看起来像不同的颜色,但其中有我们所知道的原来的色彩。“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它有趣,温和,戏谑着爱情的悲伤与遗憾,在艳俗的世界里留下了一抹蓝色,这蓝色拯救了我们。

    爱情的开始,那些吸引有可能会形成错觉。有时候,我们在一起,却不能欢欣同步。聂鲁达却说过:冬天的枝干,清晰、勇敢、坚强。是吗?

    ”被拒绝的人背影都差不多“

    是的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