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连续剧  »  国产剧  »  迷雾追踪
927人已评分
很差
2.0

主演:蒋勤勤周游田小洁马驰董畅张植绿谭凯刘之冰谢宏涛司雯嘉许潇晗赵多娜张何昊臻白妤霏

类型:剧情悬疑犯罪国产导演:余庆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20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ID:34779682热度:288 ℃ 时间:2024-10-01 20:13:02

简介:详情  西南一座小城发生了两起离奇谜案,蒋勤勤饰演的女警林雨虹克服重重困难,抽丝破茧侦破案件的过程。在原本看似犯罪动机清晰的案件中,却引出了一系列不为人知的秘密,让案件再次陷入迷雾之中。而这些故事将小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紧...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西南一座小城发生了两起离奇谜案,蒋勤勤饰演的女警林雨虹克服重重困难,抽丝破茧侦破案件的过程。在原本看似犯罪动机清晰的案件中,却引出了一系列不为人知的秘密,让案件再次陷入迷雾之中。而这些故事将小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紧牵连,贯穿在时间长河中的爱恨和罪恶终将消逝,唯有江流东去,昼夜不止
  • 头像
    Nico

    零·写在前面的碎碎念

    距离上一次在豆瓣写点什么已经过去了七年,这七年为人夫为人父,经历了很多,看过了很多,世事后知后觉越来越淡,听的越来越不走心,同时也越来越不爱说话;就像王自健最近在综艺节目中所说的“智者说话是有话要说,愚者说话是为了说话”,自己作为一个愚者,还是要自知,但是在这个剧的观剧过程中,却又难得的让自己有说话的欲望,所以还是打开了Word,如果观者生厌,就当我是自说自话吧。

    一·林雨虹

    似乎所有的争议都绕不开这个年过中年一身A气的女刑警队长,大家对于她处理案情时的鲁莽、带血见孩子和前夫时的“刻意”、以及“不用叫救护车”时的冷血和一个字一个字往外吐的表演手法多有指摘,认为她既不配做刑警、也不配做母亲,甚至不配做人,延展到不配做演员;

    我起初也是抱有这样的疑惑,直到警队内几句关于林队的闲笔解答了一切,她和她父亲五年前在贵州与偷车贼有一场遭遇战,她失去了父亲,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林雨虹,这个人,这个女人,这个女儿,这个女刑警,从那一刻开始,在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一根弦,断了。

    她不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她会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把孩子关在家里到深夜,她会带着满脸的血去见孩子,她望向孩子的眼神饱含热情,却无法转换成一个拥抱和一个关心的词汇;

    她也失去了基本的同理心,这才会让她如同机器人一样的吐出每一个字眼,像是走过场一样安慰完下属后立即让他离开病重的妻子去出差,面对已经来补救挽救的受害者会说出“不用叫救护车”这样的字句;

    她甚至失去了对自己生命的敬畏,她的世界里只有案情、现场、证据、线索、嫌疑人,她敢冒着违背组织纪律看似画蛇添足的给犯罪嫌疑人打电话,会在幽闭恐惧症的前提下被犯罪嫌疑人打伤,会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去见“杀人犯”,她不是鲁莽,而是不在乎,不在乎自己的得失,不在乎自己的生死;

    你们觉得她不是一个掐指一算就能推断出真凶的神探,但没有人说她是神探啊;至于为什么会是刑警队长,有哪个领导会不喜欢一个自己属下有一个不贪工不求赏不怕死的刑警队长呢?

    她是抱着一颗求死的心,在过着自己的人生;

    因为她的人生,已经完了,毁了,结束了。

    她知道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可是她没有钥匙。

    有一句著名的歌词:我拥有的的都是侥幸啊,我失去的都是人生;

    大家往往记不住这首歌略为通俗的歌名——关于我爱你。

    林雨虹,身上失去的,就是“我爱你”的能力。

    二·父亲

    和林雨虹一样,吴念生也是在求死。

    和林雨虹不一样,吴念生自己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倒计时。

    这一样和不一样之间,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父亲,最悲怆的白描;

    如果没有这份绝望,这份复仇的怒火也不可能像盛夏的烈日一般,灼伤江城的雾夜,甚至不能让世人去感受那份卑微;

    按常理讲,一个普通人,即便生逢如此巨变,但是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家庭的负担,苟活是常态,但吴念生不一样,他的人生,早就丢了。

    也许在那个为了躲避二胎罚款,妻子在山洞中难产而死的雨夜,他的人生就丢了;也许在那个为了得知女儿自杀的雨天,他的人生就丢了;

    也许在那个得知女儿死亡真相的瞬间,他的人生才丢了;

    也许在那个被人围殴的夜晚,他的人生才丢了;

    也许是那个知道自己生命状态的时刻……

    或许,他的人生不像林雨虹一样是一瞬间的失去,而是慢慢的被温火垮炖,一点点丧失所有对人性温暖的认知,丧失对未来生活的勇气。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条法律都不会认可吴念生的所作所为;

    正如我们也都知道他是如何被推到这一步一样;

    甚至我们都不知道换作自己,又该如何行事。

    看到这里的自己,大哭一场;

    我们感动身受,却又无能为力;

    电影《银翼杀手》中有一段特别激昂的台词,但是最后两句,却是和这个难以言喻的故事出奇的吻合——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消逝在时光里;

    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

    面对这场时代的雨和眼泪,我想加一句:

    ——但值得铭记。

    三·受害者

    近几年一直有关于受害者是否需要是完美的争论,但在这个故事中,对于胡怡婷来说,不存在这个争议:她能力强,善良,主动关心别人,简言之品学兼优;

    但我们都知道,她自己的人生到底经历了什么——一出生就没有母亲,不允许在法理上成为自己父亲的女儿;而自己法理上的母亲,事实上的姑姑又因为某种意义上的事实缺陷,而需要更加加倍的对她好,好的背面同样也包括了加倍的期待、加倍的希冀;

    所以直到最后,我对于胡怡婷的认知都是模糊的,断裂的;

    某种层面上,她像是天使,对于她的美所涉及的毁灭,让人心碎;

    但是我们也知道,那场污秽的酒会过后,胡怡婷没有退出,她选择了留下;不过这个情节在最后的悲剧以及复仇的惨烈之间显得微不足道;

    可这里面有一个信息依旧传递出来了——她的人生,从来都不属于她自己。

    而对于那些曾经加害胡怡婷的受害者们,我的感知是复杂的,从情感上我会和弹幕上满屏的叫好声一样,但是这些人性的恶真的是天生的吗?我们无法为他人的恶去找借口,但是那种对跳出这里的炽热期待,却足以让他们铤而走险。

    我不会同情她们,但我更痛恨织网的林子安们——他们画了一张大饼,可耻而又卑鄙的让饥饿的孩子们去互相残杀;

    这样的彼此伤害,在这两年有了一个新名词——内卷;

    不过与剧中对胡怡婷的同情有所不同,现实中人们更厌恶那些更努力和勤勉的人,认为是他们带动了内卷。

    如果他们有机会的话……想到这里,不寒而栗。

    四·小地方

    众所周知,拍摄地是在重庆,大家也能看出雾都的城市地貌和人文气质给本剧的风格调性加分不少;

    但其实故事本身一直在强调一件事——这里不是重庆,这里是重庆下面的一个小县城,是一个小地方,一个和中国大多数人家乡一样的七八线小城;

    正是因为是小地方,所以我们才能看见更真实的故事,就像你在《南方车站的聚会》中不会苛求警方在四十八小时内破案,不会苛求警方分分钟调出天网,利用卫星定位去抓人,不会苛求警察个个是神枪手——当我看到满屏弹幕关于为什么不打轮胎时的真实想法是大多数号称要追求真实的观众真的能明白警察开一枪背后所要面临的无穷尽的文案工作和自我证明吗?

    正是因为是小地方,所以才会有一群姑娘在十年前的时候愿意为了一场看不太分明的选秀,拼上一切;将自己人生的不确定性,都投掷在一场豪赌中,哪怕筹码是自己的人生以及别人的人生;

    也正是因为是小地方,所以那几个小姑娘们知道如何用最不违法的手段却能达到最残忍的目的,彼得海思勒在《江城》中曾经提到“在涪陵这座城市中,谣言依然是最可信的渠道”,在书里面还有另一段残忍的话——“中国是唯一一个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

    她们没有赌赢,大多数情况下,她们只会输掉自己原本的人生。

    五·失败

    失败这两个字太刺眼,但却是本剧的基调;甚至可以说,这种夹杂着看穿真相的失败,可能是故事真正想要传递的;

    林雨虹是失败的,她不是神探,她不会掐指一算,她甚至不是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她把生活过得一团糟,她把自己躲在工作这个龟壳里;

    赵伟是失败的,他出身优渥,自视甚高,但是他在故事里是一个被发配者,而且是一个工作能力与工作觉悟不匹配的警察,他有自己的故事,也有自己的龟壳。

    整个案子甚至也是失败的,命案真凶在落网前病亡,真正罪恶的缔造者依然逍遥法外,让人想起柳云龙在《暗算》第一个故事中的那段陈词“造孽的人在招摇过市,接受着人们的同情、悲悯”。

    可是说到这,似乎又能理解弹幕上的负面信息,因为在一个道德价值判断二元化的当下,失败的正义是无法满足他们足够直接的期待。

    但是失败是常态,平庸是常态,大多数人都像剧中人一样生活在一个七八线小城市,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做着努力却不见得有足够回报的工作,而一场变故就能让你现在的平庸变得更失败;

    那么,这么一个看似丧到底的故事,在迷雾重重的连环命案背后,又真正能传递出什么呢?一个满满人间不值得的浮生绘?

    我想,如何去真实的而正确的看待失败,也许会是一个答案。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经说过“我们只有认为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会拥有勇气”,而那些让我们感到价值丧尽的失败,则是促使我们匆匆忙忙做出一个个错误决定的源头。

    林雨虹如果能想明白父亲的死不是她的错;

    吴念生如果能想明白女儿的死不是他的错;

    胡怡婷如果能想明白被拍裸照不是她的错;

    参加选秀的姑娘们如果能想明白成不了第一名不是她们的错;

    至少,有些悲剧,不必重演了吧。

    六 最后

    想用《关于我爱你》的歌者的另外两句歌词结尾——

    “你手里没有魔笛,只有一支破旧的大旗”

    献给所有平庸而失败的人生。

  • 头像
    相心

    为所有的留守儿童祈祷:未来,你终将遇到一个强大的自己,能够看懂曾经看不懂的谜团。不要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罪于自身,选择做对的事情。也许你等不到一个童话里从天而降的英雄,但可以为自己做一个挺身而出的凡人。

      看第一案的时候,我以为剧组是写实主义。看到第二案结尾我才明白,剧组其实是某种程度上的理想主义。

      用24集,两个令人绝望的案子,想引人关注和深思的是已经存在良久的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个人问题,是群体问题。

      由城乡发展不平衡引发,由城乡二元体制引发。

      不可否认的是不论是第一案的“吴念生”,还是第二案的“袁晓东”,他们都选择了用偏执过激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这是他们的“罪”,是明罪。

      明罪的背后,为什么这些“罪犯”能够让绝大多数的观众共情,至少理解,是因为下面埋藏了一个在迷雾后面的“暗罪”。

      片名“迷雾追踪”,是追踪罪犯吗?每个案子还未到最后一集,前几集就已经知道了到底谁是犯罪嫌疑人,谁是最后的凶手。

      真正透过迷雾追踪的,恰恰是凶手背后的故事。透过个体的故事,揭开一个群体所面临的的困境和由此可能衍生的悲剧。

      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血淋淋的方式,去揭开这些群体问题呢?

      很悲哀的是,如果不是这耸人听闻的故事,不是这跌宕起伏的情节,这些群体所面临的共同挣扎,在公众视野里几乎是消失的,在公众舆论中几乎是失声的。

      在关注这些问题的,其实只是很小的一撮人。他们在整个人口占比上只是非常小的比例。

      知乎上、豆瓣上谈留守儿童问题的好文章很多,关注的却不太多。而我们却更少在朋友圈看到这些文章被转发,或者是茶余饭后听周围的人聊起。

      一个偶然的机会,跟一个进城务工的女性聊天。谈起孩子,猝不及防的她就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只能抽了纸巾给她,耐心的听她讲。

      她一边抽噎一边谈起她们两口子今年又省吃俭用省下了多少钱,明年可以让孩子在离家远得很的学校周围租住了。她说老人不怎么帮他们带孩子,妯娌们对孩子由老人管还有很多怨言。最近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的厉害,也不知道怎么让他们的心思收一收,放到学业上,将来也好有个发展。

      我问她,“怎么不让孩子过来这边一起住啊,小点就小点呗,凑合凑合至少一家人在一起,也方便教育。”

      “搞不了呀,”然后她讲了一系列的原因,听起来很复杂。涉及到户口,更多的学费,没名额不接收……因为不是很有逻辑的讲述,加上我对这块本身一知半解,最终我没明白是没有可实现路径,还是个人原因。

      又问她,“那为什么不回去呢?等孩子到高中都住校了,再出来?”

      “种一年的地,都不够供一个孩子,不出来不行呀。”

      于是,她的孩子和很多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成为了留守儿童。

      讲她的故事,是想说,为什么杨洋的母亲最后还是去找“钱钱”了,其实她也是个可怜人,她在可以找钱钱的地方,白天筋疲力尽的忙完了,夜里或者会失声痛哭。

      留守儿童是不是一定会像“袁晓东”一样,当然不是。留守儿童不是一个标签,并无法完全决定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只不过人之为人,本身是有共性的。童年的遭遇,会在今后的人生里带来一些影响。

      我童年的很长一段时间是跟着祖辈一起生活的,后来十几岁的时候看到了一张当时拍的照片,恨不得马上把它撕碎。因为照片上的孩子,身上穿的衣服一片一片脏兮兮的,全是油污,油污上挂着灰。从幼儿园到小学,喜欢跟我玩的孩子不多,有的也是一些其他被排斥的孩子。那时候,挺自卑的,也不太明白为什么其他小朋友不喜欢我。可如果我不是那个时候的我,我是其他的孩子,大概也不想和那时候脏兮兮的自己玩。后来虽然明白了所有这些,却从此喜欢独处,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并不是说社交能力不足,只是更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太会寻求帮助,怕被拒绝吧,我猜。

      为什么父母要把我交给祖辈照顾呢?他们也是没办法。我们当时住在郊区,房子是上一代传下来的。但是我的学籍却在市中心。所以当时父母轮流用自行车载着我天天长途跋涉的从郊区赶往城市,日日如此。由于睡眠不足,年少又特别嗜睡,经常在父母自行车的后座上就睡着了。好在是遇到了很多很多好心人,看到我在那里打盹儿,就不停的提醒我父母,孩子睡着了,快下来看看,别掉下来了。于是下来走一段,精神精神,再坐上去往家赶。时间长了,大概他们也心疼我,就把我寄养在离学校近的祖父母家里。但当时祖父母家还有其他人在住。

      那时候我经常重复做一个噩梦,甚至我长大了还在想,这个噩梦到底预示着什么呢?

      梦里我坐在爸爸自行车的后座上,他像往常一样奋力的往前骑着,我们不知怎么的,骑进了一个巨大的肋骨当中,肋骨一个楞一个楞的,骑在上面很颠簸。我紧紧地搂着爸爸的后背,可还是没能够抓住,癫得飞了起来,重重的摔在肋骨上,硌了一下,很疼很疼。我大声的喊爸爸,但他好像什么都听不到,还在奋力的骑,离我越来越远,直到看不见。每到此刻,我就吓醒了。这个梦,我做了很多年。

      其实寄养在别人家并不舒服,这跟是否被善待无关。祖父母待我很好,但我没有归属感。

      有一年新年,其他叔叔伯伯姑姑嫂嫂姐姐妹妹都来了,一家人一家人的,一起吃糖,一起嗑瓜子。我穿着上一年的衣服,就在门口等,等我父母来,等了好久好久,见谁都问,我爸妈怎么还不来呢?被我絮叨的烦了,大人们也都不耐烦起来,没好气的让我跟其他同龄的孩子一起去吃瓜子去,不要烦。然后大年三十的下午,我一个人偷偷躲到了没人的楼道里哭了。后来父母终于来了的时候,我狂哭的吼他们怎么现在才来,怎么现在才来,怎么现在才来?

      当时所有人都愣住了,不知道我是怎么了,所有人都待我很好,怎么搞得像是受了多大委屈了一样呢?

      讲这个故事是想说,孩子的内心其实是很敏感的。看着别人都有自己没有的时候,会很容易掉入到一些不可解的情绪中去。所有这些都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地影响一个人生活、工作、择偶。父母不在身边,会让幼小的孩子怀疑自己是否被无条件的爱着,只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爱不够,远远不够,因为他们会更看重缺失的,如果长久的缺失,他们会先觉得自己不够好,然后恨父母,最后有可能恨所有。

      其实那段时间,我父母经常来看我,我每周也都回家一次。所以我几乎无法想象留守儿童的遭遇和心理感受到底是什么?

      没人管的孩子会不会更容易被校园暴力伤害,当然。老师会更倾向于看顾那些家长有正反馈的学生,毕竟一个老师要照看50多个学生,她关心不过来。甚至有些更丧失师德的老师,会为了故意讨好某些权贵的贵子,在他们作贱校园暴力受害者时视若无睹,在需要有人出来背锅的时候,把没人管的孩子拎出来当替罪羊。一句老话怎么说的“柿子要挑软的捏”。伤害这些孩子,几乎不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只有这些被伤害的孩子,终身背负伤口。

      以上,我都经历过。所以才总是跟祥林嫂似的,见到其他的孩子有可能经历这些的时候,去和他们父母絮叨这些陈年往事。初心大概和剧里的“袁晓东”不想让表弟杨阳成为第二个自己差不多吧,不过是没那么极端罢了。都是在做对自己没什么用,别人也未必感激、理解,没准儿还能惹人讨厌的事儿。

      所以,看完第二案,会感觉很无力。你无法指责杨阳的妈妈,也无法就简单的给袁晓东贴上一个坏人的标签。只能默默的期待杨阳坚强,希望未来长大的杨阳能够穿越时空抱抱当初弱小的自己,告诉他很多很多心里话。

      而这明罪背后的暗罪,即便是知道了,我们又能够去做什么呢?只能是跑去豆瓣或者知乎,转发一些关注留守儿童的人写的文章,期待可以有所作为的人,不要像那个没有师德的老师一样视若无睹。

      为所有的留守儿童祈祷:未来,你终将遇到一个强大的自己,能够看懂曾经看不懂的谜团。不要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罪于自身,选择做对的事情。也许你等不到一个童话里从天而降的英雄,但可以为自己做一个挺身而出的凡人。

    首发于公众号(孤独国会客厅 i_guduguo),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开白,公众号以外转载须经本人授权。❤欢迎关注❤。

    更多深度评论↓

    长图文分析《暗黑者 第一季》10号案件:每个人都是刽子手

    《迷雾追踪》第一案——深度剖析数起血色凶案背后,令人沉吟的悲剧源头

    开始笑得多没心没肺,后面就哭得有多狼狈——《送你一朵小红花》

    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如何拯救“丧”的我们----皮克斯《心灵奇旅》

    邱礼涛,ARE YOU KIDDING?——《拆弹专家2》

  • 头像
    相心

    太久不写评论了,大学写了很多,后来就搁置了,然而今天看完第12集(第一案最终章)之后,发现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以下涉及剧透,请留意)

    第二案电梯: 迷雾追踪的不是凶手,而是背后的暗罪——《迷雾追踪》第二案


    就从12集那缓缓流动,无声处听惊雷的结局开始聊起吧。吴念生最终没能杀死另外一个加害人李思琪,也没能够揪出幕后更多的权贵黑手。他死在17号之前三天,一个人在隐蔽之所,无声的离去了。他苦痛的十年中,杀掉了弓虽女干他女儿的司机赵长松,打烂了始作俑者李佳佳的脸,饿死了合谋害他女儿的周灿、李子欣。他一步步将所有人都三缄其口,避而不谈的案件,靠一人之力,查了个水落石出。氵去律不能够给他的公道和真相,他只能自己去拿。

    他引导警察一步步查清了案件的真相,他跟警方斗智斗勇,跟疾病殊死抗争。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希望有一天,他女儿的沉冤可以昭雪。

    然而,若他还活着,现实会令他仰天哀嚎,长歌当哭。他死以后,已经真相大白的案件并没有公之于众,弓虽女干并逼迫他女儿自杀的赵长松,他的女儿仅仅以为父亲的被害是因为遇到了变态,目前凶手已死。那些背后既得利益的大佬们潇洒庆功,不曾被追究任何责任。死去的赵长松、周灿、李佳佳、李子欣,还有活着的李思琪,包括那些既得利益者们,随着吴念生的病逝,他们的罪恶又再次被掩埋,媒体、执法部门对于事实真相讳莫如深,一切都恢复了岁月静好,世界又变得禾口谐万分。

    看到这里,我将4☆改到了5☆,弹幕里有人说,追了这么久,结果结局不尽如人意,感到失望。有很多人点赞,我见到却觉得悲凉,大体我们看剧只是想做一个白日梦,太接近现实,反而令人无法接受。剧组的人说,他们想尽可能的贴近现实,展现真实感,他们做到了,我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人这样做。

    但这部剧只想讨论结局的悲哀吗?远非如此。

    弹幕里很多人认为李思琪该死,如果当初躲在厕所的她选择报警,或许就不会发生后来一连串的悲剧。这话讲起来,当然轻巧。可换做我们是李思琪,是否真的会报警呢?

    我们知道,在娱乐界或者舆论圈,一个负面消息的危害,报警的结果是,这个投资几百万,几千万甚或更多的节目将会被舆论曝光,一旦节目被毁,有太多人会将责任怪罪到他的头上。吴念生只为寻找真相尚且被人打到垂死,她报警之后,真的能够全身而退吗?

    当初,她也不同意给胡怡婷拍裸照,因为李佳佳威胁她,因为她知道了所有的计划,如果不参与就会被一起做掉,她才不得不就范。她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就像现实中的你我一样。因为自身太渺小,哪里敢惹了不得的人。她选择了不作为,选择了保全自身。她懦弱,自私。可是,那些现实中不懦弱,不自私的人,有多少得到了善终,有多少抛家舍业,最终他们的名字都不被人所知道……

    有人觉得李佳佳、周灿该死,她们确实不值得同情,只是她们是这出戏里最后的恶人吗?她们为什么不能够放过最优秀的胡怡婷,因为她们和她们的家庭都为此付出太多,她们输不起,她们无路可退。为了能够让她们走出去,离开这个一眼就能够望到头的小城市,她们的家人可以说是倾其所有,甚至债台高筑。然而可笑的是,实际上她们以为的希望,原本只是一桩谎言,一场虚妄。

    从来没有什么去北京的机会,不会有什么电影、杂志、出碟的机会,只是当地的饲料厂,想要拍一个广告。可是为什么这些女孩的家里人会相信这样的骗局,为什么他们要投入那么多,直到输不起,要去害人?

    理由有两个:

    其一: 城市间发展不平衡,导致小城镇出生的孩子机会少,发展难度大,有了机会就不愿意放过。

    其二:这场骗局,是由当地电视台做了背书,虽然最后电视台方面打起太极,将责任一推了之。

    一个普通的广告公司,可以在电视台上不顾事实的出言诓骗,不仅仅让这些漂亮的女孩子去陪一些有权有势的人,还让他们的家人倾其所有。倚靠的就是电视台的背书,电视台为什么会背书,不过是一场互利交易的权力寻租。然而电视台的那位老领导,自始至终,我们连一面都没见过。他拿到了他的利益,却害了一个卓有才华的花季少女,酝酿了一个家庭的悲剧,引发了后面一连串的血案。然而他,连一丝污垢都没有沾上,就这样消失了。

    什么开路能够让这位电视台的老领导愿意以电视台做背书呢?我想我们都知道那是什么。这也是这一整套悲剧里面,林总和魏总的作用。他们可不仅仅只是派了打手使得吴念生垂死。结局最后,喧嚣起来的尘埃又再寂寞无声,无非是开路的东西又发挥了作用罢了!

    新闻背景声里,散发着血色的悲哀: “像这样惊人的谋杀案件,的确会给我们广大市民朋友带来很多担心和顾虑,有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人为什么会犯罪,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才是最可怕的。不过有句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随着案件的侦破,凶手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们也相信,当歹徒不断被制裁,正义不断得到伸张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和谐。”

    鲁迅喜欢将人描写得入木三分,对人性之恶有着深刻的洞见,然其实,不论人是性本恶或者性本善,不论是愚鲁或者聪颖,更多的要看当时所在的大环境。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不敢扶老人了呢?怕被讹。为什么没做错事会被讹呢?因为当初一个判例,乐于助人的人没有得到应得的赞誉,反而使得自身陷入了困境,而后来这样的案子接二连三,不停发生。人们被动的学乖了。

    所以,我们不该只是觉得李思琪该死与否?而应该问问,为何她不敢为了正义站出来!是什么阻止了她去做正确的事。我们不应该只是觉得这是一个连环杀人案最终告破的故事,而应该问问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最终悲剧的内核?哪怕我们只是在心底,悄悄的问上一问。

    最后,感谢剧组的写实主义。

    首发于公众号(孤独国会客厅 i_guduguo),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开白,公众号以外转载须经本人授权。❤欢迎关注❤。

    更多深度评论

    《迷雾追踪》第二案——迷雾追踪的不是凶手,而是背后的暗罪

    长图文分析《暗黑者 第一季》10号案件:每个人都是刽子手

    为向虚空中全力挥拳的自己鼓掌——张震《缉魂》

    开始笑得多没心没肺,后面就哭得有多狼狈——《送你一朵小红花》

    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如何拯救“丧”的我们----皮克斯《心灵奇旅》

    后记:

      为何我会这么喜欢这部不算大热流量的剧集。因为它非常难得,探讨了一个现在很多剧集里面会忽视的问题。

      我们很容易就给坏人贴上一个坏人的标签,然后看到他们被绳之以法。或者去讲述一个坏人也有悲惨的童年等等。却都忽视了是什么造就这一切。

      以第一案的吴念生来说,他遭遇的是什么呢?是法律的双重标准。他无法通过法律获得公道,甚至他死后,已经被查清的当年的案件也未被公之于众,背后的罪犯没有被绳之以法。

      当法律一视同仁的时候,它是对秩序的坚守,是对所有人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当法律开始有选择的时候,它只是成为了少数人手中的工具。这时,我们还能说那些“罪犯”不可饶恕吗?

  • 头像
    拉文桑

    看《迷雾追踪》的弹幕,我发现网友对女性恶意真的好大,不仅要求受害人是一个完美受害者,还要求一个女刑警队长必须是一个完美的母亲和一个完美的????。动不动就质疑你能力,女的不配当队长。女主因为自己正在跟前夫打官司,心绪较乱,在出现场的时候做了一个错误判断,网友就开始叨叨叨。后来女主因为这个错误导致的舆论压力被局长撤销调查资格,女主在家庭事业的双重折磨下出现了一点情绪波动,好嘛,网友一口锅扣下来,这样能当刑警队长?请问????‍♀️不是人?我前两天看的那篇《讷河往事》不就是真实的人间故事?黄国华因为没能让投案自首的徐骊免除死刑,成为他一生过不去的心坎,最后早早退休,每年都去剃一次光头。为什么过不去这个坎?因为????‍♀️是人,有七情六欲,有自己独立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环境左右的人不是存在的。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身兼什么职业,皆各有各的难处,可又能在情感与理智的天平上保持平衡,作出艰难抉择,才显出生而为人的可贵。不过我猜如果女主情绪稳定,处变不惊,弹幕又会骂女主没有心,女孩都被罪犯杀死了,都是你害的,你还吃得下去?你还能这么淡定?因为这群人本质上仇女,仇女仇到了骨子里。

  • 头像

    《迷雾追踪》开播四天了,一直在关注大家的意见。关于前几集大家讨论的疑问,我想跟各位聊一聊。

    作为一个悬疑影迷,我给迷雾设定的基调是写实,因为写实是最契合我们故事表达的方式,所以我们的主角人物也都比较写实,他们是普通的、有瑕疵、不是所有决定都能达到完美效果的警察,同时也是普通人、正常人,而不是神探,所以他们查案的过程也更接近普通人,普通警察,更多依靠对案发现场的侦查,刑侦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帮助,以及走访和谈话,而这些正是普通警察查案时必须做的事项。

    在本剧的开场,林雨虹在雨天出任务归来,因为匆忙,并未洗尽身上的雨水和血迹便去了律师事务所,参加儿子抚养权的调解会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这个充满瑕疵,又一直在倔强对抗自己的人物。她应该把自己收拾干净去会面,但时间压力下她并没有做到,就像很多人忙了一天下班回家,眼妆早花了却没有意识到。写剧本的过程中,也跟很多职业女性朋友聊过,就像剧中的林雨虹一样,她们也会因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相处而焦虑,有挫败感。但剧中林雨虹依然在死扛和争夺,凭借母亲的本能希望离孩子不要太远,起码能经常看看,这就是一个缺陷满满的母亲,这便是林雨虹。

    诚实的说,我自己也认为林雨虹未必是那个更适合抚养她儿子的人,但我非常理解她的纠结和顽固,当然整个影片也是她和自己的和解,她和儿子的和解,所以我觉得咱们并不指望她以完美的形象出场。相信看到最后,观者也会明白,林雨虹的坚持和硬刚更多的其实是与自己的斗争,这一点她本人应该也清楚。

    我看了很多关于林雨虹给嫌疑人打电话这一举动的讨论,其实这也是影片中大量涉及的讨论,她是否做了最佳的选择。这也造成她的困境。从我的角度来讲,警察的第一要务并不是破案或者抓捕凶手,而是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公安系统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包括法律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也在于它们对于犯罪行为和犯罪动机的威慑,所以在当时的处境下,嫌疑人带走了被害人,汽车停在荒郊野外,很可能即将作案或者正在作案,这种情况下开车赶过去抓人肯定是迟了,当时林雨虹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避免嫌疑人作案或者继续作案,因为救人才是最关键的。

    感谢支持过这部剧的每一位朋友!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