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开始懂了有时候爱而不得并不是泪光盈盈的说一句“那有什么办法”那样缠绵唯美的,那是一种痛,从心底里涌出来的痛,,沿着血脉静静流淌,在身体的每一处弥漫,从额头到脚底,从肺腑到皮肤,都是伤,都是殇。天明明是蓝的,可是你眼里只有灰蒙蒙的一片,食物明明是好味的,咽在嘴里却如同嚼蜡。看似和以往并没有大的不同的世界终归是不一样了,深爱的人不见了,天就塌了,光明就谢了,生活的意义也不在了。“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什么样,对我都有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有多么好,他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像是一个狐魂野鬼。”这样的话,米莱说出来一点都不酸一点都不矫情,就是她自己的真实写照。
所以懂得,看到后来,米莱和陆涛去旧地重游,在冰淇淋店里,米莱说,“我再也没有吃过冰淇淋了”,听到她唱《左边》,听到那些“你总是用右手牵着我,但是心却跳动在左边,你和我之间的遥远,永远隔着亲切,爱少的可怜……”,心酸到痛,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陆涛就要爱夏琳呢?为什么呢?想不通…
后来就很讨厌陆涛了,这样任性妄为的男人,是配不起米莱的痴情的,他就该和他的自私鬼夏琳去厮守,去内疚,编剧最后让米莱放开实在是一处败笔(在我心里),米莱这样的爱情,是不可以忘记的不可以完结的不可以释然的,它就是一场一意孤行的奔赴,开始了就不会有停止,一直一直直到生命的尽头。
……
是不是我太偏激了呢?情至米莱处,已经不能简单说让她和陆涛在一起就完美的了,米莱成就了属于她自己的神圣爱情,与陆涛无关。那是她为自己搭建的世界,她在里边哭,她在里边笑,都是她自己的华丽画面,都是她自己的绝美风景。
当作喜剧看完了<奋斗>。从里面能看到年少轻狂,或者说是在笑自己的过去,大概也是这个打动很多观众。涉及的商业情节则非常扯淡,十亿预算居然超支五亿,这样的意识练摊都不成,怎么可能赚到十亿,让年轻人败。天涯网友白色彩色的强贴《被<奋斗>雷得风中零乱的发泄》骂地奇光异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来欣赏。
“一50后的导演加一60后的编剧加一堆70后的演员拍出一80后的片子。说实话我怎么看这片子怎么像黑80后的……其实是要给我们讲关于50,60,70后的那批人的故事。用80后做线索来讲述他们多有本事多成熟多理智,体现出了他们和80后的鲜明对比。我觉得要这么一想吧,这片子里的弱智情节才显得合理多了。”这个角度耐人寻味。包括同类片,多大程度分别表现年龄和时代特点?
最初媒体炮制了“生于70年代”的概念,再派生出前后的断代,还有以5为界的说法,但不如0主流。如果只是因为整数,显然属于伪命题,将公元换成其它记年方法,就不知生于哪一代。但和真实的人生历史对应,兼顾整数,还是可以得到有意义的断代。
<奋斗>第一集,主人公们大学毕业。对就业而言大学是分水岭。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制为九年,上高中就是为了上大学。知识青年,简称知青,曾特指上山下乡的50年代生人。我们借用这个概念,指代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凭的青年。
知青的成长中,有些年份相对重要。第一个可以定为12岁,生理进而心理步入青春期,理论上女孩早男孩两年。学制即将升中学,中国传统讲究本命年。还有15岁升高中,18岁成人,高考,22岁大学毕业,25岁职场三年之痒,平均知青的代际和性别,这一年前后生育,30而立,职场七年之痒,等等。当然这些人生大事具体的时间因人而异,上面为表述方便加以固定。
20世纪是中国变革最激烈的一百年,两次改元:1911年清朝覆灭和1949年人民共和国成立,两波大乱:1937-1945年抗战和1966-1976年文革,这四段历史造成各代知青命运的巨大差异。每个读者都可以回忆自己人生见证的历史大事。这里主要讨论世纪下半叶及对商业的影响。
也许仍然难免贴标签之嫌。但如同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植物学家还是能分门别类研究,特别是上世纪变乱频仍,界限分明,社会科学还有这样的说法:例外正好证实规律。并且商业是理性的活动。
50年代我国进入计划经济,以50前为主力,艰苦奋斗,在废墟上建立工业和科技,也为改革开放奠定基础。改革中崛起的企业有很多40后的元勋。柳传志和任正非均为1944年生人(以下人物生年于括号内标注)。
大部分50后的青春毁于文革,成功者也较曲折,这些经历反而成为财富。如王石(1951)先后服务军队和铁路,1978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这一代的成就也许更多在文学而非商业,如王小波(1952)和王朔(1958)。
但60后的童年却没有什么阴影,甚至非常快乐,参考姜文(1963)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1977年恢复高考,面对一同进场的大龄知青们,他们应该庆幸。好日子刚开始,1978年中央决策改革开放,1984年城市正式展开。经1989-1992三年调整,邓公南巡,启动第二轮增长。十几年间,集三代精华,英雄辈出。
柳传志于2000年交班给杨元庆(1964)和郭为(1963),也就是隔代相传。西方商业有类似的例子,1981年GE董事长雷吉•琼斯(Reg Jones)交班给时年44岁的杰克•韦尔奇。有董事提议先由另一名58岁的高管过渡。雷吉表示那他一定走人。韦尔奇执政20年后,再传于时年44岁的杰夫•伊梅尔特。
商业社会中的隔代相传,是因为企业没有政府的任期制。而各家企业错开,不会形成宏观的周期。但在中国,经验判断,50后的经理人虽不乏英才,但整体比上比下都有所不足。这种大小年现象在科技界更明显,后者更需要青年时代的漫长训练。柳相对超前,很多中国企业家还根本没有退位的意思。但人总有生老病死,未来几年将出现40-60交接的运动。
已经神化(庸俗化?)的70后,在我们的断代史中却一分为二。70-75生人在第二轮增长期间进入职场。1995年张树新(1963)创办瀛海威,标志中国进入网络时代,世纪之交掀起创业的热潮,以60末70初知青为主力,如王志东(1967)、丁磊(1971)、李彦宏(1968)。因而将60-75划为一代,受益于改革最多。
但75-85生人就开始损失:不再有公费的教育、医疗和住房,扩招不过是用高学费将就业的压力延后四年。毕业不包分配,较早的也只能赶上第二轮增长和网络潮的尾巴。蛋糕仍在高速增长,中国现行的分配体制,他们只能分到很小的一块。但网络能提供廉价的发泄渠道,就是传说的愤青。愤青言必称国家民族,其实是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
成长的小环境也有问题。按前面的假定,知青平均25岁生育,75-85生人的父母正是50后。他们有种普遍心理:要把自己损失的青春在儿女身上加倍补偿,这会造成双重错误的教育:物质溺爱,尽管财力拮据,又精神虐待,苛求子女的学业。都放大了75-85的受挫感。又一代小年。
还潜移默化了文革的思维方式,也是愤青的发泄方式。在网上看愤青泄愤,有时会恍若隔世,从这个意义上,文革没有结束。论坛上曾将75-85生人命名为“奔奔族”,理解也许流于表面。
而85后以75-85为参照,不会很失望,正如75-85以60-75为参照,一定会失望。他们的父母是60后,比50后物质丰富,家庭教育科学民主,特别是更具市场意识。迈克尔•戴尔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在我家,想不注意商机都很难。我们家餐桌上讨论的是美联储主席的决策、对经济和通胀的影响、石油危机……”部分85后也有这样的学习机会。
85后生于改革,长于市场经济。按正常的进程,奥运前后大学毕业,理论上会出现奥运景气,虽然目前还很不景气。同期中国经济转型,从出口导向到扩大内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而下一个十年,政治体制有望突破。我们猜想,85后将成为中国商业的分水岭。
实际上在超女中85后已经显示自己的力量,比父兄们提前出场。2005超女出人意料地成功,评头论足的都是85前,不论攻击李宇春还是解读为中性审美,都没有跳出传统文化简陋的二元价值观,实际上玉米可能最欣赏地是她的台风。更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其她选手,相对“正常”的价值观,失败了?老男人一部2005年喜欢美女叶一茜、另一部2006年喜欢才女郝菲尔,但投票不积极。拉票投票的主力是85后,通过贴吧和群等网络工具形成松散但有效的组织,这种能力相对独立于价值观,适用于商业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奋斗>中不那么扯淡的商业情节也都是传统地。首先背景设定为房地产,这么资金和政府关系密集的行业,年轻人自身不可能有任何优势。所以剧中陆涛全靠亲生后养和前女友的三个富爸爸,网友怒斥“奋个P斗!”中国现行的商业是以关系为中心,或者说裙带资本主义。关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英语中都收入guanxi一词。而西方或古典商业,是以契约为中心。
青春偶像剧都是骄奢淫逸,关键奋斗这个名字触犯众怒,主人公还颠来覆去絮叨。网友提议改名<天降强爹的幸福生活>。这暗示了典型的85前风格,迷恋行为艺术,说话做事不衡量结果,纯为表现某种精神,剧中即奋斗精神,也就是传说的装B,并且一厢情愿地认为发扬精神必能成功,就是传说的YY。这也许正是本剧热播的秘诀。而85后正因为更自我,才不会做给人看,工作和兴趣结合更密切,物质成就更高,但未必把奋斗天天挂在嘴边。
剧中还设定男人奋斗、女人花痴或靠男人奋斗的性别角色,主要是满足男性观众YY,倒也符合商业的现实。工业时代偏重体力和理性,由男人主导。信息时代则偏重智力和感性,细腻的女性有用武之地。早在2003年,<商业周刊>就发人深醒地提问:“为什么男生学业落后女生?对经济、商业和社会有何影响?”独立女性的购买力增加,于是开始流行男色。在淘宝开店并能维持的小业主大多是女性。一位生于80年的女性朋友聊了两小时,才卖出一条动物园批来的裤子,仍然觉得很值,因为交到了朋友。
网友关于85后零星地评论,没什么好话,总结有两个方面:作风和态度。作风问题在<奋斗>中表现地似是而非。正因为性更开放,85后才不会吃窝边草,剧中三对男女居然吃了两次半。最后向南放弃瑶瑶回到杨晓芸身边,悬崖勒马怕只有75前干得出来,参考电影<一声叹息>,85后多半也是不吃回头草的。
在工作态度上,85后被认为频繁跳槽,不能吃苦耐劳。一方面他们刚毕业,需要时间自我定位,过几年会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有客观原因。所谓吃苦,不如说85前无奈而85后有选择。2004年我国居然出现“民工荒”,难道能指责农民兄弟不再吃苦耐劳?其实是民工权益没有保障。我们猜想,早晚出现某种形式的“白领民工荒”,同样是结构问题,量有余而质不足。
85前还认为85后对自己态度很不友好。当然每一代都良莠不齐,不能以偏概全。还有可能是85前习惯等级和资历分明的沟通方式,也是前面说到的关系型商业。而从网络开始学习社交的85后无视这些。也不能排除事上谄者临下必骄,多年媳妇熬成婆,在85后碰了钉子,到网络上泄愤。
都是过来人,宽容地看,85后前程远大。去年小友Vanessa(1985)毕业,参加某外企管理培训生面试,我曾提出些建议。一年来见证她虽屡遭挫折,但坚强地成长。70年代的美国青年非常激进,父辈惊呼为“垮掉的一代”,但最终涌现出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1946)、比尔•盖茨(1955)等杰出人物。
两千年前有个知识青年李斯,看见厕所的老鼠又瘦弱又胆小,谷仓的老鼠又肥硕又嚣张,由此确立伟大的志向。1957年,主席寄语留苏学生:“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顺便说一句,本文作者生于1977年。
2008.4.23
看吧,大多数人都讨厌夏琳和陆涛。所以我准备认真地冷静地刨根问底儿地追本溯源地分析一下原因。
必须先表扬编剧石康一下。
他从《晃晃悠悠》开始,就一直在讲怎么混——恣意妄为的混,损人不利己的混,尽可能混蛋的混,而最根本的,是毫无理想的混。在这部电视剧中,他终于给所有的男混和女混们安上了理想。这得算是进步吧,毕竟有理想总不是什么坏事。
当然了,爱情从来是每个人的理想,你说它是幻想或妄想也未尝不可,所以先不说爱情——
陆涛的理想是完美的作品,夏琳的理想是不停地进步,杨小芸的理想是能天天都过得很轻松开心,向南的理想是自己先过舒坦的前提下再让自己的女人天天轻松开心,华子的理想是明天能比今天好一点点,露露的理想是安稳。
如果我说陆涛和夏琳是其中相对来说最有志的两坨热血青年,应该没有人反对吧。而且他俩的理想也相对不庸俗,都是学设计的,不怎么考虑钱。虽然陆涛有两个好爸爸是走运了一些,夏琳得全靠自己播种儿松土浇大粪、一滴汗摔八瓣儿浇开幸福花儿是背运了一些,但咱得说,他俩都是相对有理想的热血艺术青年,对吧。
那我们怎么就都不跟这俩有志青年共鸣呢?是因为我们都是没有理想的冷血颓废青年么?当然不是啦。我觉得编剧石康应该承担这个责任。
据石康以往作品来看,他是非常乐于描写杨小芸和向南这类人的,他总渲染这类人的可爱和小聪明,以掩饰他们的自私、庸俗和愚蠢。也就是说,他喜欢这类人,甚至他自己就是这类人,所以他活灵活现地制造出了活蹦乱跳的向南和杨小芸,水到渠成,轻车熟路。
但他和夏琳们、陆涛们不怎么熟——他也许曾屡次目睹这些人树立一个理想,然后为理想制定按部就班的计划,再然后为理想照不进现实而苦大仇深,再再然后理想实现了虽未必狂喜却也倍感欣慰感慨万千……但这个过程他不曾体验。很多人说他的每部小说都是写自己,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甚至可以说,他根本不屑于体验这个过程。
相对于有志青年,石康更欣赏聪明青年。聪明的青年不需要这个迂回的过程,仅仅是在混的过程中随便抖抖机灵,就起码能在人堆儿里整个中等偏上的位置了。而有志青年在石康看来,因为努力而显得那么不飘逸,不超脱,不自如,不牛逼,远达不到无欲则刚的境界。
但是,他还必须言不由衷地,像便秘一样地硬挤出一些欣赏、重视及赞美给咱们的男一号陆涛和女一号夏琳。
于是,我们就只能看到两个假积极,假模假式,僵硬做作,不合逻辑,莫名其妙,臭不可闻的有志青年。
当然,我们还特别特别的不能强迫自己对东北小伙儿佟大为及上海姑娘马伊琍假装出来的生硬京范儿视而不见。
其他:
华子算是混子里比较积极的那种,石康一贯认同所有混子。所以华子也被塑造得比较生动活泼,招人待见。但华子不够聪明,在石康的作品里,不够聪明的人都是倒霉蛋,于是华子就成了一个生动活泼招人待见的坎坷倒霉蛋。
露露是最乏味的一个。我们都看到石康在《北京姑娘》里是怎样绵里藏针地挤兑外地姑娘的,估计是考虑到很多混北京的外地姑娘也会看这部戏,所以他强忍刻薄,给了露露一个亲情的借口,没把她写成心怀鬼胎满身铜臭的恶毒物质女,露露真该庆幸啊。
至于米莱和瑶瑶,石康赋予她们的理想仅仅是爱情,同时还让她们很有钱。对此我同意大伙的意见——纯属男性渴望不劳而物质精神双丰收的意淫。有点儿无耻,并十分无聊。
其实爱情里面,没法谈什么公平不公平,就像向南深爱的还是杨晓芸,而杨晓芸也不是绝对的大小姐脾气,她并没有一直浪费、小心眼、小市民,只是作为一个典型的小女人,不能忍受没有时不常的新鲜、变化的生活罢了。杨晓芸喜欢浪漫,多少还是爱幻想,爱享受生活的那一种,她的可爱也恰恰在于她的率性。一个人总能被另一个人莫名的吸引,很难说清楚为什么。向南喜欢杨晓芸,为她着迷,为她痴狂,只因为他爱她。至于为什么、哪一点,真说不清楚,只能说他喜欢这一类型的,他需要这样一个女人才能幸福地共度终生,而且他也最适合杨晓芸这一类型的。nn先说杨晓芸:nn年轻人总会自私一点的,杨晓芸作为小女人体现得就会更多一点,不过她还不至于真的彻底过分,总的来说她还是单纯,比方说要和向南和好但直接导致离婚的那一场戏,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是打死也不会讲出来的,至少不是这个讲法。杨晓芸还是很有代表性,她确实很可爱,很简单,所以才会吸引向南死心塌地。向南也不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人,他和杨晓芸在简单这一点上极其相似,瑶瑶被向南吸引也不只是向南的深情,简单也很重要。杨晓芸很真实的一个人,有点小自私,但还不太惹人厌。要说自私,陆涛从某个角度讲也有点自私,活在理想里、坚持梦想的一个必然代价,就是产生的后果要别人买单。不过反过来说,任何事情都有代价,成熟了,不要别人买单了,也许激情和梦想就都没了。瑶瑶其实并不可怜,只是和向南这段姻缘很可惜,其实她的情况在现代高知女性里具有普遍性,她大度,只是也不太会相处,只是一味付出。或者说呢,一味付出,不给别人对你好的机会,也在某种程度上算作一种自私吧,只是这一点当事人一般来说都没有留意到。nn瑶瑶:nn所以瑶瑶的性格以及她的故事在现代年轻人里面也是一种很典型的情况,尤其是高知女性。她没能最终和向南在一起,只是因为向南的心不在她身上,这是一种可惜。如果没有杨晓芸,也许他俩是比较幸福的一对,如果相处得好的话。瑶瑶对向南的好,就像向南对杨晓芸,这一点瑶瑶和向南非常像,都是付出型的,夏琳也是。就像越相像的人越不容易携手走下去,就是太多交集就不容易互补。向南爱杨晓芸也不是期望从杨晓芸那里得到像他那样那么多的感情,而是杨晓芸开心幸福,两人的生活就开心幸福,这是付出型的和接受型的互补。瑶瑶只是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来和向南相处,她的胸襟太博大,甚至超过了男人。而男女相处,男人有时候也是可以容忍或需要女人一点不太过分的无理取闹的,生活不能像一潭死水,有点波澜才丰富。杨晓芸就是这样一个让向南感到丰富的女人,所以她是所有男女中相对来说生活的最顺利、最幸福的一个人,也就是这种没有什么大才能的小女人,才会生活的最幸福,也最容易得到幸福。nn感情与经营nn很多女人,大家都称赞是好女人,可是在感情的路上总是面对有缘无份的尴尬,每个人都知道感情靠经营、婚姻靠经营,只是很多时候知道得太多,为别人考量得越多,越让别人对你无从是好。相处,都要付出,付出也是一种需要,不能只让你一个人付出,也要腾出机会让别人对你好。nn一个重感情的人,就像陆涛对夏琳,米莱对陆涛,向南对杨晓芸,瑶瑶对向南......在他们自己看来,男女朋友就是未来的终生伴侣。可是很多时候不是只要人好、只要知道你对我好、我对你好、心知肚明会永远好下去就能继续下去的。很多时候,不会交往,还是不能走到头;以为会交往,又经常会爱过头。前者如向南和杨晓芸,后者如陆涛和夏琳。nn其实每个人生活在这世上,都是商人,什么都讲回报。只是这个商人,不是平常的那种概念。就像《奋斗》里你可以看到作为一个商人,一个成熟的商人,不是赚钱那么简单的,成熟的商人,只做他感兴趣的、觉得有意义的生意,甚至会时常放弃巨大的利益,这一点是我从《旁观者》一书了解到的。nnn经营感情的“生意经”nn话说回来,拿感情来讲,是一种经营,所以徐志森说得没错,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生意。感情也要有付出有回报,但这种回报对于多数付出者来讲,他们需要的只是回应那么简单。然后需要位置调换,换一方付出,换一方回应。这样,感情才平衡,人才平衡,交往才能继续下去。这在根本讲究的还是一个回报率的问题,在这里叫做回应率好像更合适、更容易接受一些。感情的事,比生意复杂多了,它更像是太极,而太极最讲究的就是平衡。nn对于任何一种生意来讲,追求高利润是最危险也最不明智的,只有长久的才是稳定的,才能健步成长。在房地产界最流行“低于40%利润不做”的说法的时候,王石就曾说过“高于25%的利润不做”。想持续发展,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回报率水平,无论对于严格意义上的生意,还是感情,这才能平衡。nn《奋斗》里的大部分青年男女都是不平衡的,米莱最不平衡,她付出了所有,可是陆涛无所回应。夏琳也付出了所有,陆涛回应了,但不是夏琳需要的回应,华子和璐璐,向南和杨晓芸,比比皆是。男女之间,需要有一种平衡,理解,能达成共识,不是那么简单,并不容易。不过这一点单纯的杨晓芸和长情的向南、璐璐和猪头最终算是交了昂贵的学费勉强达到了平衡。nnn“像你这么好的姑娘,上哪儿找去啊!”nn我问一个朋友:米莱,杨晓芸,灵珊,露露、夏琳,你喜欢谁?n答曰:灵珊。n问:她很招人喜欢?n答曰:没啊,就是比较容易迷人的那种。n又问:要是这些人选一个做女朋友,你选谁?n答曰:米莱,象米莱这么好的姑娘 哪找去啊?n又问:要是选一个做老婆呢?n答曰:女朋友跟老婆一定要区分开啊?在我这儿没啥区别。nn嗯,有这些感触,因为也有人对我讲过“你是一个好女人,很难得”、“像你这么好的,到哪找去啊”、“现在的好女人越来越少了,遇到一个少一个,所以要珍惜”,原话、类似的话,而且不只是一个人的评价。当时得到这样的肯定很欣慰,现在却开心不起来。nn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所以你的人生要走什么样的路通常情况是顺理成章的,一路正常的让你怀疑这是否是神或者上帝的安排。我“长成”这样,注定不可能成为杨晓芸那样的小女人,我自己的性格可能和剧中人物有一些相似的地方,能理解夏琳的迷茫,米莱的痛苦,以及瑶瑶自我保护的辛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些还是能够了解她的想法和体会的,但经验是借鉴的,尽量避免片中一样最后无所适从,尽管生活中必不可免会走很多弯路、遭遇很多坎坷。nn再说夏琳:nn高学历的女同胞们多少都会从她那里找到些共同点,和瑶瑶一样,很独立,不需要别人宠着、爱着、粘着,她美丽、有才情、有志气、有想法、有能力,每个见过夏琳的男人都会被她独特的个性所吸引吧。用米莱的话说:“我真嫉妒你,你又穷,又漂亮,又有才气,真是嫉妒死了。”nn夏琳和很多女人都有相似的地方,和瑶瑶相似的是胸襟很大,和杨晓芸相似的是夏琳也很可爱、和夏琳在一起特有劲儿(陆涛的原话),和璐璐相似的是有志气并为之不断地努力,和灵珊相似的是夏琳也有一种神秘感,那是一种莫名的吸引,令人不得不侧目动容......从这些性格来讲,夏琳拥有了所有作为一个好女人的优势,徐志森也说他“也喜欢这个女孩子、很难有男人不喜欢夏琳”。所以,米莱的形容还真是恰当、彻底、痛快!nn很多人可能以为夏琳太自我,可是恰恰相反,她和陆涛几分几合,原因都在于她失去了平衡、失去了自我。nn夏琳和陆涛的搭配纯属校园里最令人艳羡的才子佳人型,而这种模式通常情况下都难以长久。究其原因,就是双方的个性都太强了,正面交锋的没办法不遇到刺。对于夏琳来说,和陆涛在一起时时刻刻感到巨大的压力,来自于陆涛事业上的成功、两人逐渐产生的人生观的分歧、以及后来陆涛身边的女人。夏琳多次尝试与陆涛沟通,拿买车那个例子,夏琳多次和陆涛说:“如果不能和你一起买车,买车这件事对我来说就不能让我高兴”、“如果我是一个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人,在几年前你还穿假名牌的时候我就能得到(车、房、名牌、金钱等)了”。第19集在夏琳家她说的那段“心甘情愿”的台词(我在关于《奋斗》经典台词汇总中专门有详述)。很赞同,来回看了好几遍。nn“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心甘情愿的,我从来没有强迫自己去做过什么,因为我爱你,这是我的意愿,也是我的快乐。”我最喜欢这一段夏琳关于“心甘情愿”的台词,尽管夏琳并没有真正表述清楚她想说的是什么。但显而易见的是她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夏琳不知道在怎样对陆涛好,而陆涛也不明白应该和夏琳怎样生活。他们俩都迷糊了,所以看上去被对方控制了。徐志森曾多次提醒陆涛不能被夏琳控制,这种描述其实不恰当,实际上夏琳也被陆涛控制了,更好一点的说法是他俩都失控了。好在他们及时踩了刹车,所以又能找到了平衡。但其实陆涛并不是能真正理解夏琳的苦心并找到一些合适的改变,他只是终于能感受得到夏琳想说的、想表达的究竟是什么了。nn瑶瑶的问题nn瑶瑶也是,她应该勇敢一点,更放得开一点,其实她知道自己应该能够把握得住这段幸福。很多时候大度的女人还是很内敛很自控的,那是一种自我保护:把自己约束的很严格,在任何情况下都那么冷静、不表露出自己真正是心痛欲碎还是几近疯狂,冷静的近乎残酷,至少对他们自己来说。就像杨晓芸在“心碎乌托邦”闹得那场戏,瑶瑶的识大体,让心碎乌托邦的所有男人都夸赞。这不太好,过分识大体的女人有些不是人间烟火,让人只想像神仙姐姐一样供起来,不适合自己相伴一生,因为不真实,太博大了,太完美了,就算你无理取闹他们也不会发脾气,时间长了你会觉得真的受不了,我们需要的是交互,是融合,不是单方面的包容。nn其实真正的原因,让瑶瑶等很多这样的女人成为并不容易得到幸福的完美女人,还是在于她们害怕自己以杨晓芸那种方式真的表现出在乎了,就失控了。成熟女人很怕失控,这样的伤害太大,很难弥补,至少对于自己来讲。女人不再勇敢了,至少是小小的勇敢,这不太是好事情。这一类女人,就像是刺猬,受伤的刺猬、用情至深的刺猬、强作坚强的刺猬、一根一根拔掉自己的刺的刺猬。她们一直很会隐藏,露出的都是好的地方,都是没有刺的地方,其实总在受伤,还硬撑着,明明是很受伤的刺猬,明明是为了各种原因、各种人一根一根拔掉自己的刺,把自己的伤口包起来,隐藏起来,永远是笑脸。这不是坚强,是逞强,是自我保护,而这种逞强,如果有一天坚持不下去了,自己的死穴秘密完全暴露无遗,或者像杨晓芸那样闹一次、把最最真实的情感表露无疑,自己的“保护系统”就可能随之完全崩溃瓦解,她们就彻底失控了、彻底迷失了。nn也许男人真的永远没办法理解女人,而女人却真的可以理解他们说的每一件事。只是,女人不是总能找到简单的话语来直接告诉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己或者双方共同遇到的问题。女人也不是神,不是智者,她们在自己迷惑或者迷失的时候,自己都无法解决,更不可能给出别人任何简练的语言明确的说明。这种体会我有过,就像夏琳失去了自己,那个时候,你却是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做都不对的尴尬和痛苦,那真是难受极了,就算你想表达都表达不清楚,而这个时候对方只是觉得自己迷糊、一心想自己要一个痛快的结论,可是,谁来给我一个结论让我也痛痛快快的解决呢?也许换个环境跳出来冷静想想只能是唯一的办法,虽然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伤害,也是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没办法弥补的,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nn谁是最幸福的女人?nn所以从幸福的角度来讲,杨晓芸这一类是最容易得到幸福的,因为她是小女人、可爱、简单。n不过,如果像夏琳,真正学会了经营,也会非常幸福,而且这种幸福比其他人更稳定更长久,而且这种情况通常也伴随着普遍意义上的成功,过着更舒适的生活,因为夏琳比杨晓芸有才能。但对于女人来讲,生活是否幸福永远是第一位的,远远超过事业上的成功,理想是否实现。其实这对于男人来讲也应该同样重要。就像徐志森说的:生活永远是最重要的。nn 璐璐不能说最早得到了幸福,只能说她得到了想要的生活,她属于知识层次不高的北飘一族,所以能嫁给猪头,能安定下来,就是比较理想的生活,其实她自己也说,即是她嫁给了猪头,但还是喜欢的是华子。正是因为她的要求不高,妈妈、弟弟和自己在一起就行了,所以嫁给了猪头,因为生活,无法让一个无根的女人为无法把握的爱而等太久,没有安全感的生活太辛苦、也太残酷。华子是个好人,但是他还年轻,很多人生观的不同,也无法给璐璐安全感,而这却是璐璐最需要的。 n n 灵珊是一个明智的人,虽然年纪小,但是思想很成熟。从很多事情都能看得出来,包括对陆涛的态度,尽管她被陆涛吸引,但她并没有像夏琳那样热情,也没有像米莱一样执著。至于璐璐的弟弟,她只是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人,觉得好奇,喜欢也只是喜欢,不是爱。她还是愿意当个小孩,跟着父亲也只是为了玩,并不是为了做生意。nn 米莱nn很多人不喜欢夏琳,喜欢米莱。其实他俩谁好谁坏,不是能够简单评价的,他们都是生活里实实在在存在的人。确实,一个女人要是太喜欢一个男人,失掉了主心骨,下场都不会太好。嗯,这是米莱和夏琳的区别。失掉了主心骨,也就是失掉了自己,失控了。 n n不能说陆涛喜欢夏琳纯粹是因为她的漂亮,陆涛喜欢的,也有夏琳的有主见的一面,而米莱其实能看到这一点。米莱对陆涛非常执著,执着的可以为他付出全部,其实一点都不缺心眼,就是执著。她陪地、陪裝修、陪房租、陪送自己(这里我用的是“陪”,虽然最后都“赔”了),就想陆涛赔回他们的感情,这是非常“狠毒”的一招,没几个男人能拒绝。 n n但是,陆涛还是不会放弃夏琳而和米莱在一起,我估计,也没几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最后真敢和米莱在一起。米莱失控了,而夏琳刹车了。所以,换我是陆涛,就算不和夏琳了,也不会和米莱,反而,和灵珊在一起,倒是一种可能性很大的选择。 n n就好像杨晓芸几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向南的心理防线就彻底崩溃任凭你瑶瑶对他再好再体贴也没有用。而夏琳虽然不会对陆涛哭喊,但是米莱再怎么陪,都是赔,也赢不回陆涛。 其实我也喜欢米莱,只是为她可惜。 nn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所以无论你怎么样,什么样的性格,和什么样的人交往,我们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也要为之努力,认真奋斗,不要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 nn因为一些原因没写完,米莱貌似最傻却又是最精明最执著的,灵珊是最明智最中庸的,璐璐是最辛苦最无奈的。加上杨晓芸和夏琳,这五个女人啊,差不多代表着年轻女性最常见的五种情形。以后有空再更新吧。nnP.S.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的全部是男人。《奋斗》里面的男人们也各有千秋,顺便提两嘴。nn陆涛就不多说了,华子虽然对哥们仗义、但对于感情也有些怯负责任,向南,这个名字起的也很有深意的,用我好朋友Armyknife的话说,希望他更像个男人......nnnnn====补记=======n写下这篇剧评快一年了,其实文中一些看法也有所改变。向南与陆涛、灵珊出差期间,试图与这个加强版杨晓芸发展出一段*夜情一样,这个男人并不负责任。所以在杨晓芸和向南婚姻的失败与复合中,杨晓芸不是过错方,她虽然任性一些并自己决定堕胎,但她对向南的了解确实很透彻,而对于他们感情的弥补缺是主动的。而在感情上,向南对杨晓芸和遥遥都没有尽到该负的责任,向南对于遥遥的爱更多地在于金钱、物质以及杨晓芸所不能给与他的“自由”,复婚后的向南还是会朝三暮四,正如华子所说:向南迟早会回到遥遥身边。对于向南名字的深意就是“更像个男人”,也许是作者的嘲讽或希翼。 n n并不是在讨伐男人,只是说男人和女人的思维和逻辑都是具有很大不同的,要正确认识这一点。男人总记得初恋的好,而女人只想对现在的男人好,老话讲所有男人都好色是有道理的。水宜疏不宜堵,既然有些对他们的要求永远不可能达到,所以睚疵必报、面面俱到无异于折磨自己疏离他人,因此还是要注意抓住主要矛盾,分清哪些是需要捍卫的,那些是可以松手的。就像我们熟悉的那个故事——爱情就像手里的一把沙,抓得太紧沙子就会从指缝中流出,正确的方法是五指并拢,稍弯曲,不需用很大力,这一把沙会稳稳地保持在你的掌心。 n n收到一位姑娘的来信讲有些像遥遥,在感情上遇到一些问题。说不容易,做更难,对于她所遇到的困惑我能理解这份感受,也许最好的建议就是找张纸,写出你爱他什么、不爱他什么,然后作出一个衡量,看那些需要包容,那些需要坚守。好好扣问一下自己的心,会知道该怎么样做的。
伍寶笙。|| 不害怕不悲伤。 你不尊重别人起码要尊重自己,盗用还这么明目张胆
校内网的徐墨菲同学请你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要随意改动转载他人文字。
版权所有,摘录转载请问询,谢谢观赏。
本文章只在豆瓣及授权校内发表,其余地方皆为他人副本,请自重。
《天生购物狂》里面何穷富有两个爸爸,一个穷爸爸一个富爸爸。
一个花钱如流水,一个抠门到极致。
在饭桌上,人人自我剖析自己的都市压力病,穷富的爸爸说,
穷富像他两个爸爸,有爱花钱又很抠。
陆涛骨子里是徐志森的不服输,功力,却从小耳濡目染陆亚迅的大隐于市。
是,他曾蔑视陆亚迅,他曾对这个明知道不是自己的孩子也抚养二十多年,并且没有自己的子嗣的男人没有丝毫的尊重。
但是在故事的最后,他叫陆亚迅爸,并且他说他会一直这样叫。
他,只叫徐志森老徐。
如果徐志森早出现一点,也许陆涛就不会爱上夏琳,骨子里陆涛在米莱面前是自卑的,他不了解米莱,他觉得富家女就活该被他们坑骗,他也不爱米莱,因为他们不在一个世界。
白天和黑夜,只交叠没交换,无法想象对方的世界。
杨晓云和向南租房子的时候,说起俩人小时候都有过的四合院生活,说槐树和枣树。可是陆涛和米莱,从来就不可能有共同的相似经历。
在陆涛越来越像徐涛的时候,夏琳开始茫然失措了,她发现这个男人对她说,买车别忘了驾驶本写你的名字,她愤怒了,因为他变得和那些夜总会的男人再也没有什么不同,她发现他慢慢地远离了他们的世界,不再是一起的时候相互抱怨工作不顺心,而是他功成名就,而我只是个一无所成的业务员,他买了独栋别墅,我却还一无所有。
这样的感觉,何曾不是陆涛有过的,米莱可以一下子花掉一个大学男生一个月的生活费,可以开跑车上学,可以一下子玩一样的租下一套房子,这对于陆涛,太陌生。
米莱开A3,陆涛开A4,那个时候他们开始可以举案齐眉。
然而,人的性格一般取决于基因,另一半是最初的记忆。
心理老师告诉我,一岁看大,三岁看老。
后来我终于明白,基因来自上一辈的阅历生活组合,最初的记忆便是他们奋斗来的环境。
鸟类是有印随的,他出生的第一眼看到谁,就把谁当做妈妈。
陆涛越来越像徐涛,但是他始终还是陆涛。
他不是生意人,他像陆亚迅多过徐志森,徐志森是商人,陆亚迅只是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建筑。
陆涛只是想做建筑,只是他更希望距离成功近一些。
最终陆涛还是陆涛,他选的不是灵仙儿,也不是米莱,因为他本质上不是有钱人,他又一无所有了。
他永远不是徐志森希望的徐涛,尽管曾经多相似。
奋斗讲的是许多人,看似一样,实际上他们不在同一平面上,好似华子和露露,华子不了解露露,是因为他生下来就是北京人,不了解北漂的孤苦和没有安全感,但是猪头懂。
记得夏琳第一次到梦幻乌托邦的时候,露露的话说,现在海归也找不到工作。
她羡慕夏琳,就好像夏琳也曾经卑微的羡慕过米莱。
杨晓云也学夏琳独立,各自打掉孩子离开男人,她们对着灯火绚烂的北京发出两个女人的呼喊,可是没有多久,他们都妥协于生活。
杨晓芸没找到比向南更合适的,夏琳的倔强的妈妈开始劝她不要太执着,最后她妈妈也还是和爸爸复婚,不做一个独身女人。
又是一个两个女人卧谈的深夜,夏琳说,别忘了你就是因为什么都想要才落到今天的下场的,杨晓云反诘道,不然我就更惨!
镜头切换,夏琳在郊外和陆涛牵手缠绵,不再执意之前的倔强。
女人不能靠男人,却也不能完全孤立。
男人不能靠别人,却也需要别人拉一把。
曾经有一组图片,讲的是许多人看似在同一平面,实际上那只是视觉而已,现实是他们在不同的平面,有些对某些人轻而易举的事情另一些却觉得遥不可及。
就好像看似大家都一样的奋斗中的各人,向南华子杨晓云最相近,米莱小灵仙儿都是富家女,夏琳和陆涛都出身穷家小户,却一样壮志昂扬。露露和猪头都是北漂。
对米莱来说轻而易举的事情,也许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触及。
门当户对四个字很老,却真的有道理。
有四个字对于婚姻来说最重要,那就是求同存异。
爱你等于爱自己,因为我们很相似
被你和我迥然不同的生活所吸引,只是一时而已,人永远不可能爱别人超过自己。
比如遥遥和向南,终究是两个世界的人。
故事的最初,陆涛的妈妈在茶室约陆涛见面。
陆涛第一句话是什么?你怎么选了这么个地方啊,这地儿还不如麦当劳呢
几十块钱的茶我都喝了,我还有什么不敢啊?
没有多久,他和徐志森接触久了,他有了两千万的时候,买东西付钱不眨眼不要找零。
他已经变了。
徐志森分析陆涛身边的女人的时候,他说灵珊和米莱都很好,夏琳却让你无法刹车。
这就是徐式看法,和陆涛有本质的不同。
因为陆涛不是富人出身,他不了解那些遥远的富家女生活和内心。
他了解夏琳,因为他们生长环境很相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因为陆涛生在陆家,所以他爱的是相似的夏琳。
陆涛爱的是夏琳而不是米莱,因为他不是徐涛。
就算他曾经向徐志森靠拢,就算他曾经和夏琳分开。
最后他叫陆亚迅爸,娶了夏琳。
向南的闪婚在于他以为娶了媳妇儿,一切就不同了,就会都由一个全新开始。
就好像开学的小学生,准备好崭新文具,以为生活从此可以不同。
就好像千禧年,只不过也是个寻常的日子,却被太多人赋予太多的期许。
向南总觉得结婚之后一切就都会好了,好似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做出来的饭就一定好吃。
实际上他却不努力,真正在为整个家努力的是杨晓芸不是向南。
整个片子最喜欢杨晓芸的妈妈,苏小明扮演,她表面市侩,第一次看我不喜欢她,然而她很务实,她赚了钱都是为这个家,晓云的奶奶只是她婆婆,她却计划为她买一个助听器。
因为她的市侩,她用旧房换了一套128平米的新房子
而夏琳倔强的妈妈又为夏琳争取到了什么呢?最后她一样劝夏琳女人不能太倔强,还是要找个依靠,而她自己还是选择与那个曾经蔑视的男人复婚了。
孙燕姿有首歌叫做同类,也许异类可以有瞬间的相互吸引,但能够相守的还是同类。
爱你等于爱自己,性相近,习相远。
心理学老师说,青梅竹马的感情离婚率与一见钟情一样高达1/5,媒妁之言最靠谱。
有个福建的同学父母结婚当晚是第一次见面,却也过来了二十年,育有四个子女。
她的幸福溢于言表。
记得猪头和露露谁都不明白乌托邦的含义,这就是他们的共通之处。
心碎乌托邦里,向南华子灵珊陆涛米莱都住在等分的空间里,拥有一样大的空间,这确实是乌托邦。这样的乌托邦终有一天在大家生活都归入正轨之后解散了,华子买了160的大房子,向南和杨晓芸仍然在青年家园,陆涛去了法国。
太平天国的口号是什么来着?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均田,但是最后太平天国只是一种幻灭的理想主义。
我们曾经都像是乌托邦里平等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和基因作用下有了不同的人生。
同人不同命,有人开奥拓,有人开奥迪,有人住house,有人无家可归。
这就是人进步的动力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识何必曾相逢。
高山流水遇知音
曲高和寡
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我们都是这美丽世界的孤儿,在寻找自己的同类,找到之后才发现自己不是孤独的,不是怪物,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这就是夏琳之余陆涛无法取代的意义。
在他越来越徐涛的过程中,徐涛和陆涛始终在斗争,夏琳就是陆涛的本来状态。
他看到夏琳就会安心,知道自己还是陆涛。
当夏琳不在了,他为什么会茫然,因为他找不到自己了。
陆涛和徐涛势均力敌,让他迷茫。
记得向南最后说什么?杨晓芸你老想跟夏琳学,其实你和夏琳不一样!
是,她们不一样,就好像杨晓芸的妈妈和夏琳的妈妈不一样。
夏琳的妈妈倔强独身没有钱,杨晓芸的妈妈很会赚钱。
而米莱她是富家女,记得徐志森的那些生意伙伴甚至是陆亚迅带着陆涛去找的老朱说什么?
我的儿子要是能有你儿子一半的出息就好了。
大家都在培养同类,找寻同类,结婚是寻找同类,酝酿同类的过程。
位高权重的人们的孩子是米莱的同类,可惜她都不喜欢。
每个人都像秦始皇想要多活几千年,做不到于是就想把自己的生命和精神延续。
这部片子,我最喜欢杨晓芸的妈妈,何翠凤,还有陆亚迅。
还有灵珊,她还小,成人世界背后的总有残缺还没有向她展开。
她就像是曾经受伤之前的米莱,爱一个人就用自己的方式对她好。
她却不要求任何,对露露的弟弟好,自己回台湾,只留下一个美好的笑容。
不然呢?她一个富家女可以和露露弟弟这样的农家小子在一起吗?
说什么呢?我爸爸问我买奥迪还是奔驰,别墅买在北京还是上海,过几天有个珠宝展你陪我去看吧。
陆亚迅是真正的无愧于心,他活着每一天都是靠自己,不忿自己的不得志。
于是他是真正的强者,他不需要谁来延续自己的生命。
他可以不要自己的孩子,对陆涛视如己出。
陆涛和夏琳爱的是自己,因为他们在对方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夏琳曾经甘愿卑微爱着陆涛,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
陆涛成功了,她就觉得自己也成功了。
只是后来成功的陆涛变得徐涛,不再夏琳。
而陆涛所奋斗的是为自己也是为夏琳,因为他们本来就有相似的目标。
这部片子最大的loser是徐志森,他处心积虑的成功,却在最后悔恨万分,他终于知道自己所亲手放弃的是他最想得到的,爱,包括爱情和亲情。
他独自奋斗了几十年,很想为自己找回一个同类,把陆涛变成徐涛。
只是他终究失败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养不教,父之过。
陆亚迅和徐志森终究还是陆亚迅赢了。
若是有续集,就拍拍陆涛们如何培养出新的00后,陆亚迅和徐志森以及何翠凤何尝不是曾经的陆涛夏琳杨晓芸呢?
成长的故事总是相似的,无论古今中外。因为人类都一样。
华子的父母很知足常乐,知道他要钱租房什么都没说给他钱,所以华子也很知足常乐。
向南的妈妈知道向南闪婚的时候哭着说了什么呢?你这孩子,以后你在外面谁给你做饭谁给你洗衣服?向南像他妈妈吧?一样的对杨晓芸说过类似的话。
夏琳的妈妈倔强的离开她爸爸最后又复婚,夏琳走的也是一样的路。
杨晓芸的妈妈务实却最明白一切,杨晓芸和华子差点出事之后对着镜子说,杨晓芸你要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没有人会可怜你,你只会更可怜!
她真像她妈妈,什么都明白,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做,好似赚陆涛的钱是一回事,但是把陆涛的找零坚持塞给他。
米粒熊同志和徐志森相比多么不像个专业的生意人,他是厨师出身,呵呵,米莱随他,斗不过徐志森这样的在商言商。
米莱的爸爸可以把生意交付给米莱,为了她的一个爱情幻想损失几亿。
露露其实没那么可恨,她其实最不贪心,她在祷告的时候说,我还爱着华子,但是我明白我不能太贪心,我不能什么都要。
她那农民爸爸的临终遗愿和米粒熊以及徐志森说的话竟然一摸一样。
最重要的是,一家人永远在一起。
我就说虽然学历门第生长环境让人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人性使然,最本质的最重要的还是一样。
一家人永远在一起是为什么呢?
为了不孤独的奋斗,为了同类。
陆陆续续加了这么多话上去,最后总结我想说什么呢?
奋斗让我知道最大的道理,人和人是不同的,别人一天花一万,你盲目跟风,却忽略了人家一天赚十万而你一天赚一百。
不要帮别人实现梦想,别人始终是别人,父子也好,夫妻也罢,朋友更如此。
徐志森帮陆涛实现梦想,米莱也帮陆涛但是不是自己奋斗来的永远不知道珍惜。
陆涛帮夏琳实现梦想,夏琳只觉得人格受到侮辱,真正爱一个人就要尊重她希望的方式。
金钱很重要,朋友更重要,但是自己最重要。
不要为了金钱失去朋友,不要为了朋友爱人失去自我。
有个富爸爸很沾光,嫁给有钱人很风光。
可是你要懂得,与失去自我相比,这一切不足一提。
而,没有人会因为别人而真正实现自我。
不要骂这片子,《国富论》说,即使一枚钉子也包含技术含量,何况一部作品。
以陆涛为主线,铺陈开了老一代的价值观,以及华子向南露露杨晓芸米莱的不同生活。
也许你是华子,所以你不愤陆涛的生活。
也许你是露露,所以你不理解米莱的随性。
也许你是夏琳,所以你不理解露露的变心。
但是,身边总会有华子米莱露露杨晓芸向南,只是他们的生活你并不了解。
也总会有陆涛和夏琳。
你只了解你自己的,所以你也一样在寻找同类,期待共鸣。
这就好像曾经陆涛不理解陆亚迅,也不屑过他。
你骂着陆涛,和当时的陆涛又有什么分别?
成长的第一步就是接受这个世界的纷繁复杂,个体的多样性。并且在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之后,一样的坚持自我。
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琴瑟合鸣的伴侣,都是为了坚持自我而努力。
而成功也不过是为了更好的坚持自我。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无论你是80后90后00后还是博士后太后。
这是一个五零六零后的故事续集,陆亚迅和徐志森,看似徐志森胜出,可是因为陆涛的选择,就代表了这个新的时代的选择,他敬重陆亚迅,只是同情徐志森。
陆亚迅是真正的强者本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同和支持,但是最后他意外得到这个一直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养子的一声“爸”那一刻,他很感动也很错愕,他这一生终于圆满。
陆涛是双鱼座,陆亚迅是典型的金牛座,踏实肯干,勤勤恳恳一辈子。
这个世界有华子露露杨晓芸,有向南遥遥米莱,有夏琳和陆涛,有陆亚迅和徐志森。
你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成为的模式,也要尊重别人的选择。
物竟天择,总有几种人会被淘汰,也总有人竞争胜利继续繁衍。
好似歌坛有王菲有陈奕迅,有梁咏琪有孙燕姿,有赵传有张惠妹。
文坛有琼瑶也有张爱玲,有韩寒也有郭敬明,有余秋雨也有鲁迅。
他们百家争鸣,丰富了所有人的视野。
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去接受
每个人都坚持自我,并且尊重他人。相安无事,世界太平。
p.s:我认识很多北京人的生活状态很写实,有很多人很有钱,有些人看似家里有权势,可以依然还在靠自己。
你们只看到陆涛靠徐志森,有没有看到他一直是个好学生?有没有看到他大学时候就从学长手里拿到了设计奖?
有没有看到夏琳也在为了生活做一个广告业务员?
有没有看到杨晓芸也是没有休息日的在店里张罗?
有没有看到华子只能开一辆几百块钱市值的吉普车?
他们最初没有去什么梧桐,长安一号,而是在东直门小饭馆聚餐。
就算是遥遥二十五岁就有房子跑车,她也一样是自己从国外学成归来的。
向南在潍坊被大同灌醉还买单的时候的苦涩无奈你们就没看到?
向南问同事有了孩子有多麻烦的时候你们也没有同感?
夏琳和妈妈在公车上她妈妈中暑她的心疼和无奈你们不是一直都在说吗?
华子在泰国到处找泰国厨师,在泰国地摊买店里的饰品,个中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能与人言无二三,你所有的所有人也都会有,不需要拿出来愤慨。
石康把这些实际苦涩的事情用一个生动的方式展开,不是很好吗?
最初的几遍,我看得潦草,看的开怀,就像是第一次看《大话西游》
我一直讨厌夏琳,直到后来我越来越明白,这不是纯喜剧也不是纯戏剧。
我依然不喜欢夏琳,但是我尊重她,从来我没有尊重过一个第三者。
但是这一次,我欣赏她。
我喜欢米莱,但是到最后我才发现她的任性一样伤害了最深爱她的父母。
写了太多,加了很多,是否认同都是悉随尊便,如果依然不理解看不惯,希望这些人能够活出个样儿来给大家看,你们比陆涛向南华子露露杨晓芸夏琳米莱都强。
曾经我赞叹过超脱世俗的爱情,后来我才明白,所谓的情圣情种都是这么的愚蠢,没有任何感情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就算太现实有些悲凉,也好过自欺欺人。
+++++++++++++++++++++++++++++++++++++++++++++++++++++
米莱真的爱陆涛吗?真正爱一个人是明白他要什么,最初看得几遍,我也以为她爱陆涛,原来她在给自己找一个偶像+玩伴,一起买qq,一起花光钱,一起不上进。
可惜她和陆涛追寻的不一样。
她并不是真爱。
世界上其实无所谓真爱与否,如果你们坚持说有那么什么是检验真爱的唯一真理呢?
老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因为我理解你,不需语言只需一个眼神交会。而这样看似神奇的理解是因为相似的基础。
续集说陆涛最后和米莱在一起,那就是这个陆涛最后变成了徐涛,他变成了徐志森希望的样子。
而夏琳不是和妈妈一样离婚了吗?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米莱如是。她没错,这是一个富家女的不成熟表现,她只知道自己要什么,却不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她要去美国,要退学回来当总经理,不赚钱做内装修,这都是任性的行为,是父辈为她买单。
人要完善自我,就要明白自己是什么,然后去量力而为的追寻,舍弃。
去买房子要看看户头里有多少存款,谁不想买独栋别墅呢?
可是你的经济能力决定你只能买小户型。
做人一样,雄心壮志如果离开了能力所及,只是痴人说梦。
还有很多话言之未尽,不想再被利用转去他人之用。
就这样吧。
也许以后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