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看来我老了,这次,是真的。
一向觉得,人生就是把崭新的绫罗绸缎作旧。没错,当年你英雄好汉,当年你歌舞场头牌,最后还不是皱纹繁复,光泽暗淡。从此你再无心情拿出来东家西家的显摆,若当成抹布来使又舍不得,最后巴巴的等死,临闭眼还说不清这辈子值不值当。生活就是这般,凭你绞尽脑汁也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眼睁睁看着日子陷落下去,奈何不得。
说起来,这又是陈词滥调了。“如露如电,梦幻泡影”,佛法在人间,谁人不知?没错,真正让我觉得苍老的,不是这种貌似勘破的调调,而是面对这种无聊与无奈,我反而一下子来了劲头,偏要迎头而上,从此凭你是上帝还是撒旦,也休想诱惑我。所以人生这件绫罗绸缎,要舍得拿出来穿,别管是狂风暴雨还是西湖美景三月天,穿到满身是洞才是一辈子。我给不了你一辈子的承诺,还能给不了自己么?“洗手净指甲,做鞋泥里踏”,阎婆惜唱给宋三郎的这句话,自私的男人断是听不懂,也不敢听懂的。
所以,《女人四十》里乔宏扮演的公公,老年痴呆,临死前却告诉儿媳妇萧芳芳说,“人生的滋味啊,好过瘾的。”过瘾怎么个说法?且看萧芳芳女人四十,婆婆去世,公公痴呆,丈夫唯唯诺诺,她每日穿梭在鱼市米店,烧菜做饭,拼命上班,偷闲搓麻,过着港岛小市民的生活。这也算过瘾?在我看来,这就是你我正在以及将要经历的种种。不过瘾,难道你等死么?我晓得,有天我会与你结婚,而你总有一天也会变成黄脸婆,会很肥很胖,你也会趿着拖鞋穿梭在街巷,也会坐在小区的楼下跟人八卦,也会冲我吼甚至吐脏字。但我知道,我还能在你给我揉肩膀的时候,想起这些年你种种的好。
《女人四十》里好多喜剧,初看时,每个笑料我都辛酸到要哭;再看时,已觉得每个辛酸都可以像萧芳芳这样一笑而过。人到了这个年纪,是该进到生活里了,哭哭笑笑,满足每一刻的隐忍或宣泄。把笑料看成辛酸,还是文艺青年的思维;而从辛酸中看出笑料,则说明你开始老了。一直很喜欢《青蛇》里“与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的话,但从前只是肤浅的觉得这是可以放纵游戏的遮羞布,现在渐渐才理解,这说的还是人生。
昨夜跟小朋友发短信,我老了,这次是真的。
小朋友说,别这样悲伤,你是我见过的你这个年龄最阳光的男人。
其实并没有悲伤,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在学校里,都快三十年了,想不阳光也难。但这次,是真的老了。
反映社会底层、平凡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平淡中见神奇的电影,许鞍华导演堪称功力卓绝。《天水围的日与夜》斩获好评如潮,更令外界对天水围有了全新的认识。而这部电影正和早期的《女人四十》一脉相承,鲍起静饰演的单亲妈妈坚强乐观豁达,而萧芳芳饰演的中年职业妇女同样具备以上品质,只是两者侧重点略微不同。
当今小三泛滥,四十岁的女人往往内忧外患,职场压力不小,还得时刻担心后院起火,难保哪天这一刻还对自己信誓旦旦的老公,下一秒就勾搭在另一个曼妙女郎的臂弯里。还好《女人四十》拍摄时,抢人老公的风潮还未成大气候,所以萧芳芳大姐可以心无旁骛应对家庭琐事以及新晋温柔会发嗲又掌握电脑软件的漂亮女秘书。
一向疼她的婆婆骤然去世,深受刺激的大男子主义公公患上老年痴呆症,弟妇小姑子通通撒手不管,身为大媳妇的她虽然原本和公公有过龃龉,却因为善良孝顺,担当起照顾公公的重任。奇妙的是,连死去的老伴、儿女都不认识的公公只认得她这位大嫂,更是让萧芳芳难逃其责。
公公童性大发,时时像个孩子般调皮捣蛋,职场受到漂亮女秘书不断威胁的老牌业务经理难免心力交瘁,办完婆婆丧事后的萧芳芳在天台痛哭,痛陈对婆婆思念及不舍的那一幕看得我心酸无比。一个热爱工作、热爱家庭,力图在两头求得平衡的中年妇女真是处处艰辛,一向恩爱的老公虽然一直忠心耿耿,却老实善良几近窝囊,能给她的也只是轻飘飘的精神鼓励,可即使这般,我们的大嫂已经非常满意,她也有小脾气,发作起来时,却显得可爱而妩媚。
儿子结束假期,老公和自己都要上班,只好想尽办法将公公寄放在老年人活动中心,还不得不隐瞒公公患病的事实。罗家英老师可谓演技精湛啊,在父亲像孩子般依依不舍,他走出几步又折回,蹲下身帮父亲绑鞋带,父亲身材高大,而罗家英身材瘦小,父子对比鲜明,动作缓慢而充满感情,居然就想到爸爸帮爷爷穿鞋子的情景,一时百感交集。许导演可谓匠心独运,生活中并不鲜见的情节搬上屏幕,一样拥有让人落泪的力量,以小见大,此词正是为其量身定做吧?
因为小女友的一通电话,心神不宁的儿子不慎让公公走丢,萧芳芳无奈让司机掉头,司机的出言不逊激怒了她,她拨通了999,无良司机一阵发飙,她在车厢后座左右碰撞,心里又牵挂着走失的公公,真是格外煎熬。窃以为这一幕以及天台痛哭那一幕非常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女人四十的脆弱与坚强,遇到生活中的林林种种,依旧韧性不改。就像雨后的向日葵,始终朝着最美好的方向。
电影的英文名是summer snow,一开始我非常不解,总觉得这部剧情片和窦娥实在扯不上关系,直到看到萧芳芳自老人院领回委屈的脸受伤的公公,两人经过树林时,突然抖落一树的花,落英缤纷像极了下雪,开心的公公孩子般活蹦乱跳。萧芳芳在一边,笑看公公,一脸包容,甚至还有宠溺。当时只觉得这样的女人实在美好到了极点,她的存在,让这个乌七八糟的世界总不致那么糟糕。犹如阴霾里的一丝小太阳,不强烈,却足够温暖。
患病了的公公,也有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儿媳妇的感激。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家人都在野外玩,公公采来色彩鲜艳的野花,严肃认真地送给萧芳芳,说自己要去和后山的仙女约会。萧芳芳哄孩子般附和,一脸带着会心的笑,也有被依恋以及被相信的满足。只是,之后的剧情急转直下,公公之后在开心地采野花时,一个踉跄,就此不治。
原本以为会有那样一个的结尾,萧芳芳继续在家庭和工作间奔忙,继续为了患病的公公和见风使舵的老板而心力交瘁,显然导演不愿意让这个女人背负这么重的负累,而选择了那样让人颇有些心酸的告别。显然导演不和我这般,就热衷庸俗煽情路线。
脑海里浮现的是妈妈的身影,妈妈照顾患病的爷爷,伯母们作壁上观,妈妈忍泪哄像足孩子的爷爷,在爷爷离去后,一直支持妈妈的信念坍塌,妈妈差点崩溃。何其相似啊,也正是这般,我才对这样一部电影不吐不快吧?
当你四十岁时,当你腰身日渐壮阔时,当鱼尾纹迫不及待和你做朋友时,你要怎样面对你那很可能内忧外患如油煎如热锅煮的人生啊?
没有答案。
只有实实在在地生活,才是真正的坚实有力的回答吧?
原来小时候在有限频道里断断续续看过的香港电影,竟然是许鞍华的老片子。广州的生活让我可以亲切的听着粤语对白,并且融入。不再是对着略显荒诞的情节傻笑,熟悉的片断现在看来却经不住心底沉沉的闷痛。nn“女人四十”——对生活缺乏勇气的平庸丈夫,精打细算的小市民生活,没有长大的孩子,老年痴呆的退伍公公,带着电脑技术侵入的漂亮秘书。生活的一切,仿佛都与她为敌。人到中年的女子,早上一睁开眼,没有任何关于自己的思考,全盘关联的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窘迫。而萧芳芳纯然的演出则把中年女性的困惑、坚强、无奈和坦然地心理波折表达得淋漓尽致。想起《方世玉》里无厘头的她,还真是天壤之别。早年香港影星的演技,在岁月的洗礼中,打磨得自然生动。nn比起现在越来越清晰的画面,还是更钟爱90时代香港电影的光影感觉。片中,许鞍华多选择乌云密布的天气,穿插高楼的空景,对比胡嫂家所在的贫民房,被风雨残蚀的水泥砖板以及屋内昏惑的灯光,真实地反映了香港底层人们的生存状态。并不是所有香港人都如同TVB连续剧的律师,医生们拥有高尚的社会地位、复杂的感情生活以及足以歌舞升平的优越薪资。这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不仅仅在当时的香港,即时到现在的香港和内地,乃至若干年后,这部电影仍然可以称之为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写照。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房地产商或者公务员,平凡的生活只是生活。如果片中的胡嫂,内外交困的中年生活。也正如片尾的粤曲中所唱,“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nn在婆婆死后,无助的她蹲在阴霾下的阳台上哭泣。这是整部电影中胡嫂唯一哭泣的一次。至此之后,即便是被公公的痴狂的行为逼到抓狂,或者因为工作上地位被取代的挫败,她总是可以坚强的去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只是在发生,能做到的仅仅是面对并承认它。而40岁的女子所拥有的隐忍则是在生活的不断历练中渐渐沉淀下来的。片中的胡嫂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可她身上透露的美却不是柏金包、名车、豪宅可以赋予的。与物质无关,残忍现实给与一个人的界定,是真正反映出人性本质的东西。nn与把狗看得比人还重要的小叔子一家以及看到父亲吞肥皂而落荒而逃的小姑不同,尽力照顾痴呆的公公,像哄小孩一样容忍他。换到现在,我们自己,乃至父辈,即使对待自己的父母都很难做到。陪着公公参加老人中心的联欢活动;即便是后来无奈把公公连哄带骗地送入敬老院,没有开口心中的不忍也在车上捶打窝囊的丈夫;最后面对公公孩子般依赖的哀求,还是把公公接回了家中。nn老人,越来越多的老人。这个社会的结构已经越来越不正常了。那些曾经为社会做出贡献,奉献毕生心力的人们,只能默默接受被家人、被社会遗弃的终老方式。像老人中心新来的老伯,受到众人的关爱而当众落泪,倾诉委屈多时的原因,“已经好久没有人跟我说话了,自从退休以后,我只能对着四面墙……”或者还是想公公那样患了老年痴呆症更幸福一点,至少不再记得新近的苦痛。而他的疯狂或者也正是因为对子女冷落的最终崩溃。nn还是很喜欢片中公公的形象,固执却很可爱。从老人院回家的路上,兴奋地以为棉絮是飘落的雪花。天真地在其中奔跑,胡嫂的笑脸徜徉在绿荫飘絮之中。summer snow指的也是这个场景吧,在整体阴郁的影片中,这是轻松温暖的画面,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残忍现实背后人性最后的美好。nn这是一部充满了痛的电影。借用四十岁女人的视角,看人生的痛。朝露生活,公公死前的话里却一语道破,“你知道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有趣的。”nn我们仅仅是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坚持,并继续着。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是在本科的影视鉴赏课上,近三堂课的时间才全部放映完。整个的故事情节到今天已经全部忘记,萧芳芳的影后脸孔也在记忆里逐渐模糊,但这部老片里的那一幕幕处理的堪称精湛的画面细节,还是那样鲜活着,历历在目,让人惊艳:
清楚的记得影片刚开始时阿娥买下的那条“死鱼”,躺在阿娥家的案板上被她剁成三段后,还被阿娥摆弄的场景:
她先是拿掉鱼头;犹豫了一下又把鱼头放回拿掉鱼尾;最后把鱼尾放回,拿掉最好的一块肉鱼身,再把鱼头和鱼尾拼起来。这和后来婆婆带来些吃的,阿娥觉得能省则省,快速的把准备烹制的鱼头鱼身又放回冰箱的场景很好的呼应起来。这两处细节的设计看似简单,却很好的把阿娥这个女主人公作为家庭主妇简朴、节约、精于算计生计的特点很好的表现出来了,且表现得十分生活化和富有趣味,让人忍俊不禁。
自觉最精彩的一出戏是婆婆出殡,其中经典且让人回味无穷的细节数不胜数:
拿二嫂这个在这一幕中话不多镜头也不算多的人物来说,精彩的细节描写就有好几个。且不看那两句二嫂在整个葬礼上说过的仅有的两句话:“停车费帮我交了么”,和“大嫂放心,花不了你多少钱的”;只随便挑出给她的两个小镜头看看:
镜头一:痴呆的公公在婆婆的葬礼上吃糖;右边是二嫂的一只胳膊,在吃力的捶着自己的腰,仿佛很劳累的样子。
镜头二:长孙捧着婆婆的排位走在前面,整个家族的人披麻戴孝的为婆婆送葬,全都神情悲痛;只有走在右后方的二嫂满不在乎的边走边把儿子头上身上的孝服扯掉,好像葬礼她算出席过了,已经不关她和她孩子的事了一样。
在这两个镜头中,二嫂都不是被摄主体,但只用镜头的“边角料”就能将人物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并为这个人物的后续雕琢做了很好的铺垫,编导的用心和功力可见一斑。这样精致的细节处理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
不仅是肢体语言运用的精彩,道具和服饰在影片中的作用也功不可没,而这样的亮点同样是需要观者给予影片足够的耐心来仔细地体会。就说说阿娥收衣服的一场戏:
一个露台,穿着居家服的阿娥在收晾好的衣服。奇怪的是衣服晾有两排:后排是直接而随意地夹在晾衣绳上的各类男女衣物,前排是用衣架晾着的一件扣好的花衬衣。如果仔细回想不难发觉:那件花衬衣正是全片第一个镜头——婆婆唱戏时的穿着。说明这件用心洗晾的衣服正是婆婆的遗物。就用这样单纯委婉的镜头语言,阿娥敬爱婆婆、想念婆婆的心情已经被很好的表现出来了。
还有大哥找二哥二嫂全家在餐厅谈赡养老父的一场戏:
二哥面前是一杯咖啡、二嫂的大概是柠檬红茶、两个孩子是汽水和果汁,而大哥面前只是一杯清水。两个孩子的饮料已经半空了,而二嫂面前的几乎没动过,可见她忙着不停的动嘴皮子推托赡养老人的责任,根本没有空也没有心思喝茶。还有同样是坐在餐座前,二嫂根本不伸出手,身体离桌面很远,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二哥一手抱胸、一手夹烟,姿势也相对轻松自如;两个孩子更是什么也不懂地闹个不停;只有大哥双手合握着那杯清水,一副心事重重欲言又止的样子。这样的细节处理应该说已经安排到极致,其中蕴涵的画外语言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远远超越了镜头本身的用意。
类似上述的场景和画面太多太多,精彩的细节更是不胜枚举,不再赘述;但许鞍华执著精良制作的精神,是让人无法不崇敬和赞叹的。
正是有了这油画一般精致的细节作为闪光点,全片才会在小成本的投资基础上熠熠生辉,以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值得不断探讨的艺术价值,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电影,让后人乐意不厌其烦地去观赏和品味,且越品味越觉香醇。
在一周一次的电影课上看了这部电影,看得不算细致,但是还是有挺多感触的。
一开始真的很不喜欢公公的形象,傲慢无礼,把对女性的不尊重表现得非常明显。很喜欢胡嫂,任劳任怨地操持着家里的一切,看着很累,但她依然坚强地支撑着。这就是所谓女人四十吧,上有老下有小,不能放弃自己小有成就的工作,也割舍不下一堆麻烦事的家里,最终只能日复一日辛苦奔波。
最开始是抱着一种嘲弄态度看这部电影的,不是嘲弄电影,是和电影一起“嘲弄”社会。因为以为这部电影是想尖锐地讽刺对女性的不公。但后来发现似乎不是。电影在潜移默化控诉社会普遍对女人的不公的时候,更想传达一种似有若无的温情吧。因为生活总还是有希望的,最后感觉公公也从心里理解了认同了自己的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