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连续剧  »  欧美剧  »  新闻编辑室 第一季

新闻编辑室 第一季  新闻演播室 / 新闻间轶事 / 新闻中心 / 新闻急先锋(台) / 新闻室风云(港)

68人已评分
很棒
7.0

主演:杰夫·丹尼尔斯艾米莉·莫迪默艾丽森·皮尔小约翰·加拉赫戴夫·帕特尔托马斯·萨多斯基萨姆·沃特森简·方达奥立薇娅·玛恩

类型:剧情欧美导演:格雷格·莫托拉艾利克斯·格雷夫斯丹尼尔·米纳汉艾伦·保尔杰雷米·波德斯瓦莱丝莉·琳卡·格拉特乔舒亚·马斯顿 状态:第10集完结 年份:2012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6142597热度:1022 ℃ 时间:2024-08-15 11:35:52

简介:详情  该剧讲述了一个虚构电视台“亚特兰蒂斯有线新闻台”(简称:ACN)台前幕后的故事  Will McAvoy(杰夫·丹尼尔斯 Jeff Daniels 饰)是一位资深新闻节目主持人,为ACN电视网八点档旗舰节目《晚间新闻...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该剧讲述了一个虚构电视台“亚特兰蒂斯有线新闻台”(简称:ACN)台前幕后的故事  Will McAvoy(杰夫·丹尼尔斯 Jeff Daniels 饰)是一位资深新闻节目主持人,为ACN电视网八点档旗舰节目《晚间新闻》带来超高收视率,但因为飞扬跋扈、刚愎自用,引发过团队成员的不满。在他刚结束休假回到办公室后,发现他的大部分部下将要另谋他就,集体被挖角。McAvoy的老板、ACN电视网新闻部部长Charlie Skinner(萨姆·沃特森 Sam Waterston 饰)有卓越的眼光与新闻理想,知道该如何拯救一档新闻节目,眼光更是准得惊人。他不但没有放弃Will,更利用他的工作能力竭力维护这档节目中的所有人才。这一次,Will不得不带领一批全新的团队成员,重振《晚间新闻》的旗鼓......
  • 头像
    妈妈也没有糖啦
    注:感想主要集中在感情戏和角色塑造

    1.最开始的时候超级喜欢女主Mac, 爱得不得了,后来随着她的过度理想主义和愈演愈烈的歇斯底里喊叫开始好感度下降。不过直到最后主要女性角色里还是最喜欢她,既能干又好看既像个战士又会撒娇的女人没有理由不喜欢。最后一集她在Will病床前俩人打打闹闹吵嘴架的时候真心有爱,就像老夫老妻。一直相互爱着的两个人为什么不赶紧重新在一起呢!原因一定不是Will被背叛的心结而是编剧为第二季有看头留的悬念。

    2.相比女主Mac,对于男主Will我一开始没什么好感……(虽然第一集一上来喷的那一大通关于美国为什么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的言论的确很帅)反而后来觉得这男人越发有意思。从病床上弹起来拔管子喷台词的时候真有一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感觉,不过这个角色的定位塑造也基本就是这么个套路——一腔热火在忧桑的过去与孤独的阴影下被外表所掩盖,然后因为周围人的“世界充满爱”式激励开始了少年漫的旅程。纵观全剧,说我最喜欢的CP如果除了老头上司和Will这一对以外那就必然只能是Will和Mac。强大的男人和强大的女人,又能彼此相爱是多么难得的事情,这样的两个人并肩站在一起,你会觉得这就是理所应当。让Maggie那样的女人都去死吧。

    3.接下来就要说Maggie.说实话第一集的时候我还挺喜欢她,莽撞慌乱的小姑娘,在感情中不自信,却有着一腔忠诚和执著——我喜欢这种不够完美却真实而令人感动的女孩。但是看到后来,随着Jim的搀和进来,我发现,此人是个不折不扣的bitch。上帝啊,为什么会存在Maggie这样的女人,我要是Lisa早就大耳刮子扇死她了。嘴里说着我们只是朋友,却千般阻止别人的恋情,还要立牌坊标榜自己对Don才是真心。你不要瞪着圆眼睛装纯好吗很恶心有没有?我不得不承认,最后一集被车溅了一身水对着车发飙说出真心话正好被车上的Jim听到的梗如果换在别人身上虽然狗血却肯定很正点,可是Maggie这个bitch就是有这样的能力——下一秒就对着Don的“求同居”挂掉Jim的电话露出白痴而花痴的傻笑。你究竟爱谁啊?!刚刚说了爱Jim,那怎么还对着Don一脸幸福?我只能说,Maggie这女人如果不是精分,就是打定主意吃碗里霸锅里,祸害两个男人加自己闺蜜。Jim is a good guy, so is Don.But she is not.

    4.Jim是我在全剧之初最喜欢的男性角色。从气质到性格,基本满分。可是你怎么就能听信那个自以为是的老女人Mac的谗言真去喜欢Maggie了呢?!她哪里有吸引力了?!从Jim喜欢上Maggie我就没话说了,优柔寡断二逼尽显,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当Jim跟Lisa说从头开始我要重新追求你的时候我觉得简直是苍天开眼,以为Jim终于改邪归正弃暗投明了,结果又被Mac的一句有花堪折直须折绕进沟里去了。Mac啊,Will真说得没错,你还要祸害多少生命才肯金盆洗手啊?别再乱点鸳鸯谱了!

    5.Don.跟Jim正好相反,第一集时是拉仇恨的角色,但在全剧结束时已然是我喜爱的男性角色前两名。对他180度改观的契机是第四集结尾。那一句“只有医生能宣告她死亡,新闻不能”瞬间点燃了我。那是我看这部剧第一次为一种精神而燃。就像Will说的,Don你他妈是个真正的新闻人。第二次我被燃到又是Don,在飞机上向机长宣告本拉登的死讯——“我们刚刚播报了这条新闻。”Damn it, Sloan怎么可能不爱上你呢?业务过硬又有新闻之魂,却不像男主那么标杆化——Don你是个好男人,别在Maggie身上浪费生命了。

    这里我想多说一句Don和Maggie的感情。诚然两人分分合合,但我觉得Don其实可能没有那么爱Maggie.一开始的时候是Maggie更在乎Don,Don基本不怎么care的。然,自Jim出现之后,Don感到了威胁和竞争,才开始绷紧神经,参与到Maggie争夺战中(Don对着Sloan那一句“Am I losing Maggie?”真的让我心一颤……)。也许Don只是不想输掉Maggie,就像不想输掉其他东西一样。

    6.印度小哥。我最喜欢的男性角色前两名就是他跟Don.萌点满分,热血满分,埃及暴乱那集印度小哥帅到爆表,让我心肝都快化了(尤其那一拳打到显示器上时),说大脚怪的时候又实在可爱得过分。最值得称道的一点是人家妹子不断却绝不和上面这群乌烟瘴气的男男女女搞到一起,清清爽爽不带走一片云彩,凭这点也要点个赞。而且比起发际线过高有提前发福危险的Don,印度小哥绝对算帅的了。

    7.Sloan.是我并不喜欢的高智商低情商女性类型,在前面的若干集里对我来说都没什么存在感。福岛核电站播报事故的那一集甚至让我觉得这姑娘死心眼得有点傻逼,光能添乱一点燃不到我。但是最后一集她对Don的那句表白一下子扭转了她在我心中的形象——不是说我喜欢Don她也喜欢我就喜欢她了,而是她那句表白让我看到了我本以为她身上缺少的那种东西,一种情商更是一种情感。高智商女孩加上这种东西,瞬间变成我喜欢的类型。拒绝400万的年薪,面对着和Maggie复合的Don依然坚定地留下来,或许她才是最能代表新闻理想的人——非科班出身,放弃大把金钱和名誉的诱惑,连爱情也可以没有,但是我要做我想做的事业,我要在这一行高飞。而那事业就是新闻,是新闻精神,是tell the truth.

    8.Lisa.为了将Maggie,Don,Jim之间的关系变得更混乱而出现的第四角酱油室友,但是我喜欢她,她跟Maggie比起来就是好姑娘和婊子的区别。发现男人不爱自己,当退则退,绝不纠缠,让步给自己的好朋友并且真心祝愿她,但当看到转机时又能勇敢果断追求自己的幸福。姑娘简直是太棒了,Jim不选择你是他的损失。如果我是你,在饭馆对着Maggie绝不仅仅是掉头离去那么有风度,怎么也得拿杯水泼她脸上吧。

    感情戏和角色的吐槽到此结束。如果说一开始对新闻理想新闻精神这些本剧的主旨还有很多感想可抒发,看完十集下来也有点无话可说了——因为它要讲的反复就是那点东西。做新闻,做真正的新闻,不是讨好观众和广告商,而是用真相引导人们。一个堂吉诃德的比喻,贯穿始终。只是这些,在中国也许不是有了堂吉诃德的勇气和决心就能那么简单做到的,我们只能尽己所能保留良知,尊重真相,拒绝扭曲与虚浮——为此哪怕付出任何代价。若能如此,便不必多说。

    最后,有一个细节还是很打动我的。片子末尾,那个在第一集开头提问“What makes America the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的女孩来晚间新闻做了实习生。Will做出了这样的回答:"You do."能够使一个国家变得伟大的,从来都不是什么虚幻的信条,制度,而是这个国家的人民,每一个个体。It is you.只有你坚守你的理想,你的良心,为你的职业倾尽全力,为你的同胞更好而努力,你才能真正使你的国家变得伟大。不仅是新闻工作者,每个行业都一样。
  • 头像
    老杜
    这个是看过前两集后写的,上周发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上,发表的时候因为篇幅有删节。原文链接在:http://cn.wsj.com/gb/20120710/DJF075242.asp

    下面是未删节的~

    1989年11月15号,艾伦•索金(Aaron Sorkin)的百老汇处女作《好人寥寥》在曼哈顿的“音乐盒剧场”首映,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随后在百老汇连续上演了497场。那一年索金28岁。

    两年后,《好人寥寥》被改编成电影,索金也从百老汇搬到了好莱坞。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参与编写制作了一系列成功的电影和电视剧,成了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剧作家。到了6月24号《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 在 HBO首映时,索金已经获得了六个艾美奖,一个金球奖,和一个奥斯卡。

    过去两年,索金在电影界迎来了事业的又一个高峰。不仅凭《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拿到了第一座奥斯卡,去年的《点球成金》也获得了极大的好评。在大银幕上风头正劲的时候,索金决定返身电视界,我想大概是因为电影虽然影响力大,但是留给编剧的空间却相对较小。对于索金来说,一部精心制作、由自己全面掌控的电视剧,更合适随性肆意的直抒胸臆。

    索金同HBO合作推出的《新闻编辑室》,讲述了“亚特兰蒂斯有线新闻”(Atlantis Cable News ACN)的王牌节目主持人,由杰夫•丹尼尔斯扮演的威尔•麦卡沃伊(Will McAvoy)在遭遇事业危机的情况下,决定同一群有理想、有激情的同事联手打造一档高质量晚间新闻节目的故事。

    如果说《好人寥寥》的主题是“你敢面对真相吗?”(Can you handle the truth?)20多年后,索金在《新闻编辑室》里要回答的问题则是,“该怎样面对真相。”(How to handle the truth.)

    在前几集中,我们看到,演播室随处可见的电视屏幕上,除了ACN,另一个总在不停播出的是美国有线新闻网(CNN)。

    几乎就在索金凭借《好人寥寥》成为好莱坞的编剧新星时,CNN借助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机会,不仅成为了美国电视界的一个传奇,同时也令一个崭新的电视节目形式走进了美国人的生活,进而影响了全世界:24小时有线新闻(Cable News)。

    在过去20多年里,CNN和其它几家有线新闻频道联手在竞争极为激烈的美国电视界打下一片大好江山。到了2012年,有线新闻频道已经成为美国观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之一。虽然一般来说,有线频道同免费的电视网相比受众规模要小很多,但是在新闻节目这一块,有线新闻却一枝独秀,在收视率上已经可以挑战有着百年历史的大电视网。
    索金让CNN在剧中“出镜”,无疑是向这个有线新闻的先驱致敬。

    不过,当成为一代宗师的索金拿起笔准备书写有线新闻的江湖传说的时候,CNN早已风光不再,江湖也早已不是那个江湖了。

    伴随着收视上的巨大成功,有线新闻的巨大影响力也令其成为美国各种政治力量进行角逐的主要媒体战场。同其他媒体形式相比,电视覆盖面广,观众的组成更加多元。大电视网每天播出新闻和政治题材节目的时间很少,但有线新闻却可以24小时专注于选民关注的问题。电视访谈的形式也给了参与者很大的空间,辩论答疑,充分阐述立场。
    所以现在白宫如果有新的政策主张,会首先考虑派人到有线新闻节目中,及时同民众沟通。而作为反对党也要在有线新闻的访谈中发表不同意见。

    在大选年,有线电视更是成了选战中的兵家必争之地。所以现在每天晚上打开电视,黄金时段的新闻频道里,满眼都是竞选双方阵营派出的高官、议员和巧舌如簧的各路说客们口沫横飞的不停攻击对手拉拢选民。即使候选人在全美各地竞选活动上的演说,也需要通过有线新闻传达给更多的选民群体。于是有线新闻俨然成了总统选战的主战场。

    三大有线台黄金时段的主持人们,更是成了在美国政治斗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些拥有上百万观众的主持人们一句话,可能比候选人们花费巨资制作的竞选广告更有影响力。

    而当有线新闻作为一种媒体平台,成为民主、共和两党在阐述政见、攻击对手时的共同选择时,美国有线新闻的运营也呈现出了一种令人不安的趋势。节目的制作开始变得越来越带有党派倾向和意识形态上的偏见。如果用我们熟悉的一个词汇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新闻导向性”越来越明显。

    同有些国家不一样,在美国,带有偏见和导向性的新闻报道是被视为有悖于新闻伦理的。然而当电视台的老板们发现片面的报道会带来高收视的时候,他们就像沾上了毒品的瘾君子,任由节目越来越无所顾忌的背离中立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

    目前美国有三大有线新闻频道,福克斯新闻(Fox News Channel,为Fox下属公司),微软全国广播公司新闻台(MSNBC,为NBC下属公司),和CNN。在这三家有线台中,福克斯新闻偏向共和党,MSNBC偏向民主党,CNN相对中立,收视率也最低。

    2008年总统选举对于美国的有线新闻运营来说是一个分水岭。围绕着这场历史性选举的报道,令三大有线新闻台的收视率几乎都翻了一番。同时这些报道也几乎都史无前例的具有极端的倾向性。

    08年之前,三大台还在竭力标榜自己的客观。就在奥巴马就任总统的同时,福克斯新闻取消了为民主党说话的克姆斯(Alan Colmes)的节目,CNN旗下立场倾向共和党的罗道(Lou Dobbs)和格伦•贝克(Glenn Beck)也转到了比较保守的福克斯新闻。

    在一场赤膊相见的竞争中,大家都觉得不再需要标榜中立的遮羞布了。

    于是,现在每天晚上打开电视,当福克斯新闻和MSNBC在讨论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感到这件事是发生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在福克斯的世界里,共和党总是对的;MSNBC则相反,认为奥巴马和民主党才是人民的大救星。而立场相对中立的CNN,收视率落到了20年来的最低点。

    有线新闻的偏见不仅街知巷闻,而且也“上达天听”。前总统切尼就规定自己外出所住的旅馆房间内只放福克斯新闻,而每天被福克斯的主持人们炮轰的奥巴马,则在接受采访时义愤填膺的抨击福克斯“根本算不上新闻机构”。

    在今年的驻白宫新闻记者晚宴上,喜剧明星吉米•凯莫在致辞的时候半开玩笑的批评记者们“作为新闻人,不再把向美国人民传达信息作为自己的责任,反而为了让老板们盈利而刻意分裂这个社会。”(They say you no longer honor your duty to inform America, but instead actively try to divide us so that your corporate overlords can rank in the profits. )台下的记者们虽然笑了,但笑中明明透着几分尴尬。
    这样的偏见性报道令有线新闻的公信力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媒体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力。为了避免被偏见性报道扭曲自己的立场和本意,越来越多的政客们开始转向在脸书和推特上直接同选民沟通。同时由于年轻一代的选民在社交网络上画的时间越来越长,政治候选人们也把越来越多的竞选资源从电视等传统媒体转移到新媒体上。

    某种意义上说,有线新闻偏见性报道其实在饮鸩止渴,短期提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在为传统媒体的消亡推波助澜。

    有线新闻的怪现状,及其目前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力,无疑是令索金决定制作《新闻编辑室》的一个重要原因。

    电视制作一直是索金钟爱的一个题材。从电视处女作《体育之夜》(Sports Night)到《日落大道60号》( Studio 60 on the Sunset Strip),新闻编辑室已经是他同题材的第三部作品了。同时索金也是一个“政治控”,被认为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政治剧之一的《白宫风云》正是索金树立自己江湖地位的代表作。

    所以《新闻编辑室》作为一个电视和政治题材的双重载体,无疑为索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表现平台。

    从前几集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索金通过这个剧想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正本清源,表现自己认为正确的“新闻观”;第二个目的则是利用ACN这个虚拟的电视频道,来表达自己对美国当下政治问题的真实观点。

    令人不安的是,面对当下乱象丛生的有线新闻江湖,索金开出的药方却不是回归客观、中立的新闻传统。相反,他似乎想借《新闻编辑室》为“邪派武功”正名,让有预设立场的报道也成为名门正宗。

    在《新闻编辑室》一开始,威尔中立的报道风格被描绘成过于保守、缺乏理想。在面对节目改革犹豫不决的时候,威尔的上司告诉他,“主持人有自己的观点”很正常,不仅古已有之,也是新闻界的传统。第二集里,新来的制片人干脆直白的讲出:“中立的报道也是一种偏见”(Media bias toward fairness)。

    索金在接受杂志采访时表示,不应该从一个报道是否在意识形态上不左不右来判断它是否中立,真实和客观才是判断中立的真正标准,而有时候真实和客观在意识形态上是有倾向性的。

    换言之,在ACN的节目中,主持人们要敢说真话,而不要去在乎自己的观点是否倾向于民主党还是共和党。

    索金这种新闻观虽然不无道理,但是在政治争论中,很难讲哪一方的立场是绝对正确和客观的。当威尔每晚面对镜头,带着自己的立场播报时事的时候,虽然他以为自己在为真理发声,但实际上ACN的团队却剥夺了观众自己对事实进行判断的权利。

    但无疑索金对自己的正确是深信不疑的。由于他的立场倾向于民主党,所以《新闻编辑室》一定程度上是在为左倾的MSNBC背书。
    在福克斯新闻通过偏向共和党的报道成为三大新闻台中的收视冠军后,同CNN一起为了收视率苦苦挣扎的MSNBC决定向“排头兵”学习,先找来立场左倾的凯斯•奥伯曼(Keith Olbermann),继而全台节目整体想民主党倾斜。其报道的倾向性,比福克斯有过之无不及。“向左转”令MSNBC尝到了甜头,虽然收视率还比不上福克斯,但总能压坚持“中立”的CNN一头。

    在开播前后,有报道认为《新闻编辑室》的原型是CNN,但是从已经播出的几集来看,ACN无疑是MSNBC的翻版。首先,不仅威尔的扮相很像克里斯•马修斯(Chris Matthews),而且马修斯的儿子还在剧中出演了一个角色;另外威尔的火爆脾气和令人难以忍受的工作作风,完全是MSNBC曾经的台柱子凯斯•奥伯曼(Keith Olbermann)的翻版;而目前MSNBC 晚上黄金档的主持人之一,劳伦斯•奥当纳(Lawrence O'Donnell)更是索金的老战友。不仅在《白宫风云》里做过顾问、编剧和演员,还靠《白宫风云》得过一个艾美奖。

    当然把ACN和MSNBC连在一起的,更主要的是新闻编辑室里对政治问题出奇一致的左倾立场。

    虽然索金在“有线新闻应该怎样做”的话题上有话要说,但是他更在意的,应该是借助这个剧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从墨西哥湾漏油到亚利桑那州严苛的移民法,都是真实发生的、对美国社会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在《新闻编辑室》中,索金通过威尔团队围绕着对新闻题材的讨论,也大声的讲出了自己对环保、移民改革等问题的看法。

    从前几集看,威尔的新闻制作队伍,和《白宫风云》里白宫西厢的精英团队一样,无疑都是民主党的坚定支持者。甚至在《新闻编辑室》开宗明义的第一集中,我们还听到了《白宫风云》里托比•齐格勒在巴特莱总统国情咨文演讲前直言进谏时说的那句名言:“政府是服务社会的好工具”这句典型的支持大政府的民主党言论,无疑为《新闻编辑室》这个剧定下了一个意识形态上的基调和亲民主党的政治立场。

    美国主流媒体对《新闻编辑室》的评价褒贬不一。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索金对自己的新闻观和政治观都毫不掩饰、立场鲜明。没有为了“政治正确”而去对这个故事进行一番安全保险、不得罪人的演绎。

    然而对于喜欢政治、喜欢有线新闻、迷恋《白宫风云》的普通观众们来说,即使对索金的新闻观和政治立场都不认同,尽管剧中的感情戏还是很弱,但《新闻编辑室》仍然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神作”。

    索金作品中特有的飞快的故事节奏和机关枪似的对话方式,加上这个与生活与美国社会息息相关的题材,使观看过程变成一种很刺激的享受。观此剧如饮烈酒,可能醇厚不足,也没费心去调和酒中的刺鼻的辛辣,但是一仰而尽后,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总忍不住想叫一声好儿,拍案赞一声“痛快!”

    在《新闻编辑室》第一季仅播出两集之后,HBO便对外宣布将同索金继续合作推出第二季。HBO如此有信心,除了对索金实力的信任之外,相信也是因为考虑到今年是大选年,每集都会涉及大选议题的《新闻编辑室》,肯定会吸引很多观众。

    除了收视率之外,在《新闻编辑室》的播出时机的选择上,索金和HBO是不是还有其它的考量呢?这个剧实际上从09年就开始筹划了,索金却一直等到距离总统选举投票还有5个月的关键时刻开始播出第一集。这样一个围绕着大选热点话题不断亮出鲜明观点的故事,对观众的政治立场肯定会有影响。所以,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起码在客观上,索金和HBO在一场关键的总统选举中,已经不再是旁观者。ACN已经和CNN、福克斯新闻、MSNBC一样,在真刀真枪的政治沙场上,各为其主,兵戎相见。
  • 头像
    搞小能
    阿兰·索金(Aaron Sorkin)是一个异类。

    他的故事,可以用两条线叙述。

    第一条线可以追溯到1987年。纽约曼哈顿,四年前从雪城大学毕业的阿兰·索金不断变换着各种奇怪的工作:他做过酒吧仆役,也发过传单,做过轿车司机,也曾跟着名不见经传的儿童剧场到南部的阿拉巴马漫步目的地找活。

    其实,他是个演员,这个从高中起就烙在他脑海中的念想一直没断过,尽管大学伊始这个梦想就因为学业上糟糕的表现而初显困境,索金还是非常喜欢舞台上的那种感觉。

    直到有一天,索金在朋友家无意中发现了一台IBM打字机,随手敲打文字竟让他找到了“生命中从未感受到的妙不可言的信心和快感”,这个被家里哥哥姐姐嘲笑为“愚蠢至极”的索金,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邂逅写作的同时,大麻和可卡因也走进了他的生活。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索金回忆道,他一下子就爱上了嗑药,这种感觉能让他从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他心头的紧张氛围中挣脱出来。

    后来人们发现,其实大麻和写作,带给索金的感觉是如此的相似,以至于这成为了他一生中撕不掉的两个标签。1995年,在女友的建议下索金前往戒毒所治疗。六年后的4月15日,索金因携带可卡因于机场被捕。这距离他获得Phoenix Rising Award只有2各月,Phoenix Rising Award旨在奖励从毒瘾中恢复的著名人士。

    另一条线正好可以从被捕开始说起。彼此的索金,凭借着前两季的《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奠定了自己名牌编剧的地位。他已经不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了,也早已过了一炮而红的年代。自从无意中发现了自己的创作才能,他已经为世人奉献出了诸多优秀电影和电视剧剧本。包括电影《义海雄风》(A Few Good Men)、《体热边缘》(Malice)和《美国总统》(American President),电视剧《体育之夜》(Sports Night)。三部电影在全球收获了4亿美元的票房,而Sports Nights虽然由于收视率不够理想导致仅仅播出两季就遭停播,但作品本身边却获得了业界的普遍赞誉。

    索金完全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当The West Wing播出后,许多人惊艳了,原来政治剧可以这样拍;原来被誉为对政治最漠不关心的一代人会守候在电视剧旁,帮助创造出最高时达2000万的晚间收视率;在索金负责编剧的前四季中,连续四次拿下艾美奖最佳剧集奖项,年年不落。此外,三次最佳男配角(2000、2001、2002),三次最佳女配角(2000、2001、2002),一次最佳女主角(2002),获得提名的奖项更是不胜枚举。在离开The West Wing剧组后,索金更是拓宽了自己的领域,不仅回到的百老汇的舞台,更是先后完成《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和《点球成金》(Moneyball)这两部作品,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编剧奖项,而今日《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的上映,更是让电视剧领域沉寂已久的他重新回到观众的视野。
    事实上,索金一直在试图通过构建虚拟的人物和故事来映射自己的内心世界,你无法指望他自己梳理这个世界的轮廓和条理,我们只能通过其作品中的点滴和碎片来拼凑一个编剧的内心。

    他很清楚自己是一个有些分裂甚至有些招人嫌的编剧:他太强势,也太独断,总是禁止别人干涉自己担任编剧的电影,其他人只能做一些资料搜集工作,而一旦涉及到“讲故事”,对不起,请你走开。

    这其实不难理解,大段的独白和你来我往长达数分钟的快速对话,只能诞生于自我世界无比强大的人的内心深处。

    而这段关于索金的叙述,其实也是关于他笔下人物的叙述。

    A Few Good Men中的海军律师Dany Kaffee,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外表虽桀骜不驯,但自幼承载的过高期望在内心深处留下了伤痕,缺乏信任和安全感,让他和其他人充满疏离。

    The West Wing中的幕僚长Leo McGarry是个工作狂,家庭破碎加上自身酗酒成性,虽然人脉深厚从政经历丰富,在政坛却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

    到了描写硅谷传奇的The Social Network,索金更是塑造了一个“讨嫌却伟大”的人,Mark Zuckerberg。起码在电影情节中,你无法用常规的思维去判断他对于友情、爱情的看法,但是却不妨碍他成为高科技革命中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

    同样的,Moneyball里的Billy Beane受困于年轻时的“错误”选择,用赎罪的心态度过每一天煎熬的日子,影片最后也没有为这样一种状态给出解脱的最终方案。

    即使到了最新的The Newsroom,你依然能从主角身上看到类似的往事。
    这些情节其实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选择代码还是棒球,男主角们都和索金一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这种对于自我世界的迷恋已经渗入到剧作中的细节。对于刚刚上映的The Newsroom,如果对The West Wing诸多细节了然于心,看完本剧第一集后你一定会发现两者间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脸盲症”患者,和Bartlett总统一样,作为主角的Will McAvoy总是记不住身边同事的名字。还有著名的“数据达人”,第一集开头的那段关于统计数字独白,让人想起The West Wing中所有幕僚对于数据的惊人记忆力。同样,身为民主党信徒的索金对于共和党也没有那么刻薄,在The West Wing中,一头金发的美女共和党员才华卓越讨人喜欢,而在The Newsroom里,虽然被视作自由派,男主角Will却声称自己是共和党员,只是因为在社会议题上有自由派的倾向。

    索金虽然不希望从自己的世界里出来,却也唯恐观众不知道自己心里的纹理和脉络。而这脉络,若是你通过将零碎的细节拼起来后,呈现给他,却也只能换回一句,“不,那不是我”。

    这样看来,可能确实就像和菜头在知乎的签名所说: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索金内心的柔软,也许也源于对理想化的精英主义不可遏止的推崇。正义、效率、远离“恶商业”是他坚守的信条。

    他欣赏作为精英出产地的新英格兰地区,他让The West Wing中的总统成为来自new hampshire,还把他的家乡设在颇具象征意义的曼彻斯特,同时他的幕僚们也或是来自东北地区的律政精英,或是来自加州的自由派人士;而当他认为Mark Zuckerberg对女友说出“因为你是波士顿大学的人啊”的时候,一定觉得Mark所言极是。

    他笔下的人,没一个缺钱的,却没一个是为了钱而奋斗的。The Social Network 里的Geek和The West Wing里的精英自不必说,就连The Newsroom里的EP(执行制片人)也是一个无视收视率和商业收益的电视人。

    在他看来,社会运行的高效率作为社会精英认同的价值,理应在作品中得到强化。想想Mark吧,他根本不在乎你的感觉、你的情绪,他所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信息高效流动、人与人平等沟通、渠道易得的社交平台,这种具有颠覆性的创造提升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所有阻碍这种效率实现的人都必须一棒子打死。这种决绝就像白宫幕僚对于政敌时的“硬手腕”——我坚信同性恋有结婚的权利、妇女有堕胎的权利,保守派,去你妈的!

    想来,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乔布斯传记电影的剧本交给他了。

    对于索金来说,吸毒和写作一样,都是追逐自我的过程。即使是吸毒,他也只沉醉于自己一个人享受,从来没和朋友一起吸过毒。2001年在机场被捕的时候,他正准备前往拉斯维加斯,他每一个半月会自己独身一人去一趟,因为“自己很享受在赌场这种喧闹的地方一个人的感觉”,在赌场的时候,随身也不带太多的钱,“都是在50$一手的赌桌上玩”。

    原文发表于http://www.zhengtan.me/?p=1781

    《白宫风云》第一季观剧笔记下载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8914909.html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