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正文前,先放六张结合我硬盘里宋画资料拼接出的图镇楼。)我最直观的观感:这部影视剧在宋代历史服饰设计上用心考究,走写实主义路线,与真实的宋人衣冠的贴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该剧的宋代朝服、祭服、公服的制度性服设,在国内古装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服化道设计史上,可谓是正本清源,必将会留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浓墨重彩一笔。
《清平乐》的剧情及台词,基于《宋史》《长编》及宋人笔记史料、别集的史实记载,真正做到对宋史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最妙是在历史记载留白的间隙合理而巧妙的演绎,裁剪腾挪,浑然天成,整个故事与人物对话、情调蕴藉着“历史现实主义”,展现出历史文化与古代庙堂-民间社会生活风貌,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北宋仁宗时代儒家士大夫的治国理想与家、国、礼、仁的情怀,摒弃了近十余年来一味去迎合“低幼化、娱乐化、程式化”的古装剧市场,一反千篇一路的套路剧、甜宠娱乐,表现出来古装剧可肩负起引领社会历史观、价值观,培育大众历史文化审美与思想的社会责任之可能。对喜爱历史尤其是熟悉宋史的观众来说,正午阳光团队制作的该剧,就是圆了知识、精神与审美三重的艺术重构的历史梦。
希望《清平乐》这部剧随着时间沉淀,“千淘万涤始见金”,今后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关注到,对他的艺术审美及文化思想在能够欣赏、理解并宝爱。并期待制作团队今后能有机会,更多出品此类题材的古装影视作品。
对因此剧而对宋史产生浓厚兴趣的网友,若想进一步徜徉在宋代史海漫步,从历史文献的史料原始性、文句精彩可读性方面,我推荐以下进一步扩展书名——建议杨仲良的《长编纪事本末》为主,正史《宋史》、《长编》为进阶使用,《宋人轶事汇编》《涑水记闻》(其所在的“全宋笔记”系列亦可查阅)等笔记史料为趣闻补充,,这些都是第一手的宋代原典史料,基本上都能写论文了(另,宋史专家中国社科院王曾瑜教授主推《宋史》《文献通考》《长编》《宋会要辑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宋代史料原典6部曲”;已故北大教授中国宋史开山者邓广铭先生给想入门的年轻人主推《宋史全文續通鑑》《皇宋编年纲目备要》两部。)
细看该剧服饰的形制与细节,大致可以看到参考宋元人绘图传世的一些形象,如南宋萧照《中兴瑞应图》,马和之《孝经图卷》,《女孝经图》,《人物故事图 》《迎銮图》,《大驾卤薄图卷》,《玉辂卤薄图》,《景德四图》,《文姬归汉图(南宋陈居中绘)》,《中兴四将图》,《歌乐图》,《撵茶图》 《清明上河图》等以及河南巩义宋陵石刻、宁波东钱湖宋代石刻、黄岩赵伯澐南宋墓、白沙宋墓、黄昇墓、蒋师益墓出土服饰资料等历史素材,可略窥此剧服饰还原严谨之一端。 nn观摩《清平乐》剧照及花絮图,服饰与暗纹的图样与历史原型的文物及图像资料接近度很高,剧照中宋代服饰中多用纯色暗纹面料,将宋代人以淡雅低调内秀,这样的高级审美准确还原了出来,细节考究、形制轮廓上较为严谨尊重历史面貌,同时在可以发挥的细节方面,进行适可而止的艺术再创作,又兼顾了荧幕镜头呈现效果,服饰设计上尊古又不泥古。总体上看,该剧对宋代服饰真实面貌的考究贴近程度,在中国影视剧史上可谓是前所未有的第一部,值得为对历史及传统服饰文化爱好者强烈安利。
下面笔者就以劄记的形式,结合宋代文献记载,解读剧中复原的宋代服饰,尤其是朝服、公服及男装部分,会有大量宋画及宋代图像资料,需要多图预警。
两千年的中国帝制时代,宋朝(西元960-1279年)刚好在中间,处于中国帝制社会中古时代的结束到近世时代开端这一阶段,法国著名汉学家中国史研究学者谢和耐曾讲宋代称作“中国近代化的前夜”。
史学界也一直有“唐宋变革论”的学说,唐以前中国是贵族社会,与今天中国的文化风俗思维伦理很有异,基本上是有点文化隔膜的感觉了;而经历唐末之际五代的剧烈变革,宋代是平民社会,社会阶层流动较快较易,开明的政治环境,发达的经济与文化,人心民俗伦理思想与现代都接近了,宋史学界经常说宋代是中国现代化的前夜,所以你感觉到宋人的文化思想及审美与当代中国人很亲近,有一种亲切感。
历史在宋朝这里,从唐以前的世家政治转向了文人政治,经济和文化走上了一个比唐汉更绚烂的高峰,宋代的文化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是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最高阶段,宋代的审美,也因此成了中式审美的基调。不仅在书画上影响人民,更在生活方式上,有了一整套审美哲学。在宋朝,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饮酒,在文人雅士的生活中,无数丰富的细节,都是宋朝之所以迷人的原因。
有朋友评论说,宋人衣冠服饰与器物很养眼,有种高级的美,近古美学是从北宋开启的,宋以前的(物化形象)美则美矣,但会有一种疏离遥远(略显陌生隔膜)的感觉,例如看唐朝美人,必须放下现在的审美观去欣赏,从宋朝开始,美的表象形式与现在人熟悉的越来越趋近,这种感觉与领悟力还是很准确的。
另外再多说几句,晚清学者严复指出:“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之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对宋朝的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这是客观持平之论。
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对宋代文化的一系列论述,是对陈寅恪经典论断的进一步发挥,他认为:“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这一评价与陈寅恪的“造极说”的表述基本一致。他后来补充说:“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 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所以宋代的真实的服饰与物质美学,值得现代社会的观众们虚心的去重新认识,下面就电视剧《清平乐》(孤城闭)花絮、剧照中的服饰,与历史真实原型作一简单的对照解说,欢迎补充、指正。
在正文开始前,中插一段我在播出一年后(2021.04.05)二刷笔记4则:
篇章一:剧中的宋代服饰之美
1、宋代皇帝朝服:通天冠服制度
通天冠,是皇帝礼服制度里一种礼仪性梁冠,也称卷云冠、高山冠,其形如山,正面直竖,以铁为冠梁。《后汉书·舆服志下》:“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邪(斜)却,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筒、为述,乘舆所常服。”楚庄王通梁组缨似通天冠,秦时采楚冠之制,为乘舆所常服,至汉代百官于月正朝贺时,天子戴通天冠。n按通天冠自秦代为帝王礼仪场合所专用(皇帝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礼服,其基本样式是衣与裳搭配制),至明初,历代皆有,清代废除。n关于皇帝朝服即通天冠服,脱脱《宋史•輿服志三》卷一百五十一,载:通天冠(朝服绛纱袍)。二十四梁,加金博山,附蟬十二,高廣各一尺。青表朱裡,首施珠翠,黑介幘,組纓翠緌,玉犀簪導。絳紗袍,以織成雲龍紅金條紗為之,紅裡,皂褾、襈、裾,絳紗裙,蔽膝如袍飾,並皂褾、襈。白紗中單,朱領、褾、襈、裾。白羅方心曲領。白襪,黑舄,佩綬如袞。大祭祀致齋、正旦冬至五月朔大朝會、大策命、親耕籍田皆服之。n为“用北珠卷结于冠上,有二十四梁。戴这种冠时需穿织成云龙纹的绛色纱袍,并用黑色缘其领、袖及衣裾,系以绛纱裙(即裳),内衬白纱中单,领间系垂白罗的方心曲领,腰间束以金玉带,前系蔽膝,系佩绶,穿白袜黑舄。”在祭祀、大朝会、大册命等重要场合才穿,是仅次于衮冕服的一种衣服,为帝王专用。脖子上戴的那个就是“方心曲领”,最早出自北齐的朝服,据考证,是沿袭了汉制的“曲领”,是一种起衬领作用的内衣,样式近乎方形的布片,可以用来防止衣领雍起,起压贴的作用,有天圆地方的寓意。马瑞临在《文献通考》中记载:“今朝服有方心曲领,以白罗为之,方二寸许,缀于圆领之上,以系于颈后结之或者袷之”,这个倒不是帝王专用。n
2、宋代官员朝服(制度化具服):梁冠朝服制度
朝服是东汉开始至明代历朝君臣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礼服。其基本样式是衣与裳搭配制,朝服衣裳部分统称绛纱袍,细节包括梁冠(进贤梁冠)、赤红罗衣、白纱中单(两者皆以青饰领缘)、赤红罗裳(青色衣缘)、赤红罗蔽膝。n关于宋代群臣的朝服制度据《宋史·舆服志四》卷一百五十二记载: “朝服,(按搭配梁冠类型的不同细分成三类)曰进贤冠服(宰执以下群臣服用),曰貂蝉冠服(宰执及以上三公服用),曰獬豸冠服(台谏官服用),皆朱衣朱裳(衣、裳主色底色都为红色),宋初之制。n进贤五梁冠:涂金银花额,犀、玳瑁簪导,立笔。绯罗袍,白花罗中单,绯罗裙,绯罗蔽膝,并皂缥襈,白罗大带,白罗方心曲领,玉剑、佩,银革带,晕锦绶,二玉环,白绫袜,皂皮履。一品、二品侍祠朝会则服之,中书门下则冠加笼巾貂蝉。三梁冠:犀角簪导,无中单,银剑、佩,师子锦绶,银环,余同五梁冠。诸司三品、御史台四品、两省五品侍祠朝会则服之。n御史大夫、中丞则冠有獬豸角,衣有中单。两梁冠:犀角簪导,铜剑、佩,练鹊锦绶,铜环,余同三梁冠。四品、五品侍祠朝会则服之。六品以下无中单,无剑、佩、绶。御史则冠有獬豸角,衣有中单。袴褶紫、绯、绿,各从本服色,白绫中单,白绫裤,白罗方心曲领,本品官导驾,则骑而服之。”
又载“进贤冠以漆布为之,上缕纸为额花,金涂银铜饰,后有纳言。以梁数为差,凡七等,以罗为缨结之:第一等七梁,加貂蝉笼巾、貂鼠尾、立笔;第二等无貂蝉笼巾;第三等六梁,第四等五梁,第五等四梁,第六等三梁,第七等二梁,并如旧制,服同。n貂蝉冠。一名笼巾,织藤漆之,形正方,如平巾帻。饰以银,前有银花,上缀玳瑁蝉,左右为三小蝉,御玉鼻,左插貂尾。三公、亲王侍祠大朝会,则加于进贤冠而服之。n獬豸冠。即于进贤冠其梁上刻木为獬豸角,碧粉涂之,梁数从本品。立笔,古人臣簪笔之遗象。其制削竹为干,裹以绯罗,以黄丝为毫,拓以银缕叶,插于冠后。旧令,文官七品以上服朝服者,簪白笔,武官则否,今文武皆簪焉”
3、宋代皇帝公服:衫袍、履袍、䙆袍制度
n关于皇帝公服所用红色开袴衫袍,脱脱《宋史•輿服志三》记载,不开衩的圆领大袖袍—衫袍(赭黄色和浅黄色圆领大袖,衣身不开衩)。衫袍。唐因隋制,天子常服赤黃、淺黃袍衫,折上巾,九還帶,六合靴(六瓣黑靴)。宋因之,有赭黃、淡黃袍衫,玉裝紅束帶(单挞尾绕胸革带),皂文鞞,大宴則服之。
n衣身开衩的圆领大袖袍—袴袍。又有赭黃、淡黃袴袍,紅衫袍,常朝則服之。其制,曲领大袖(圆领大袖,衣身左右开衩),左右开衩,下无横襕(上下通裁),束以革带,幞头(平脚长翅幞头纱帽),乌皮靴(黑色皮靴)。国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脚幞头,乘舆或服上曲焉(皇帝有时候会戴冲天翘脚幞头)。其初以藤织草巾子为里,纱为表,而涂以漆,后惟以漆为坚,去其藤里,前为一折,平施两脚,以铁为之。
n关于皇帝穿用的一种圆领大袖襕袍,此服等级略高于一般公服,脱脱《宋史•輿服志三》卷一百五十一,载:n履袍(红色大袖圆领襕袍)。袍以絳羅(红色罗织布)為之,折上巾(平脚幞头乌纱帽),通犀金玉帶。繫履,則曰履袍;服靴,則曰靴袍。履、靴皆用黑革(黑色牛皮材质)。四孟朝獻景靈宮(孟春、孟夏、孟秋、孟冬月份的初一)、郊祀(冬至日)、明堂,詣宮、宿廟、進胙,上壽兩宮及端門肆赦,並服之。大禮畢還宮,乘平輦,服亦如之。若大輦,則服通天(通天冠)、絳紗(绛纱袍)如常儀。
n关于皇帝所服用圆领窄袖袍,脱脱《宋史•輿服志三》卷一百五十一,载:n 又有窄袍(窄袖圆领开衩袍),便坐視事則服之(非大朝会面见臣僚议事时会穿)。皆皂紗折上巾(经常搭配戴唐制幞头),通犀金玉環帶。窄袍或御烏紗帽(有时候这身也搭配平角幞头乌纱帽用)。中興仍之。後殿早講,皇帝服帽子,紅袍,玉束帶,講讀官公服繫鞋,晚講,皇帝服頭巾,褙子,講官易便服。此嘉定四年講筵之制也。
注意:宋代皇帝公服(也叫常服)一共三色六款:柘黄色、赤红色、淡(白)黄色(搭配排方或团方玉銙带);官员公服(大袖圆领襕袍,与帝王常服形制一样)元丰改制以后是这样三个等级色款(七品以上绿色,五品以上绯色,三品以上紫色);宋初到元丰以前,公服一共四色:紫(搭配球路纹金銙带、配金鱼袋)、绯(搭配御仙花金涂银銙排方带、配银鱼袋)、绿(搭配荔枝银銙单铊尾偏带)、青(搭配乌角带);
4、宋代官员公服:制度化常服襕袍纱帽
宋代公服是官员、皇帝在政务场合处理政事或平时稍正式场合穿用的办公制服,一般的典礼仪式除了特殊重大的要穿朝服外也可以穿公服。宋代公服的标配是“圆领大袖襴袍、平脚幞头纱帽、单挞尾绕胸革带”。n关于宋代官员的公服制度,据《宋史·舆服志五》记载:“公服。凡朝服谓之具服,公服从省,今谓之常服。宋因唐制:n三品以上服紫,n五品以上服朱,n七品以上服绿,n九品以上服青。n其制,曲领大袖,下施横襕,束以革带,幞头,乌皮靴。自王公至一命之士,通服之。中兴,仍元丰之制:n四品以上紫,n六品以上绯,n九品以上绿。n服绯、紫者必佩鱼,谓之章服。”
又载:“幞头。一名折上巾,起自后周,然止以软帛垂脚,隋始以桐木为之,唐始以罗代缯。惟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五代渐变平直。n国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脚幞头,乘舆或服上曲焉。其初以藤织草巾子为里,纱为表,而涂以漆。后惟以漆为坚,去其藤里,前为一折,平施两脚,以铁为之。”n另据宋人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幞头一谓之四脚,乃四带也,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一作折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故亦谓之'折上巾'”。初期两脚左右平直展开得还不十分长,到了中期以后,两脚伸展加长。
另外,从细节来说,北宋前期幞头为前额帽山边缘呈上宽下窄坡棱形,与后期及明代公服展脚幞头呈规则的矩形帽桶形制有所差别,另一部反应宋仁宗时期的电视剧照就是做的比较严谨写实的北宋前期形制,还需要注意的是宋代大袖圆领襴袍公服需要做的形制宽大一点,该袍身放量足够宽大,修长足够长,衬托出雍容文雅的气度。
n革带的本体即带鞓,用皮革做成的,外面裹以红、黑绫绢,红的叫红鞓,黑的叫黑鞓。在红或黑的带轻上附以带銙,带銙的制作质料及其雕饰和排列,都有一定的制度。一品到三品玉带,四品金带,五品到六品金涂带,余下犀角带。带銙的形状和雕饰,也有一定的分别。如玉带銙作方形而密排者,叫排方玉带,一般大多用四个方形及五个圆形排置在革带鞓上,是只有帝王才能束用。宋代能束金带者颇以为荣,如既得金带而又得佩金鱼袋,则谓之曰重金。
鱼袋是官员公服的一种配饰,唐代中期已经出现,表明官员的特殊待遇等级,悬挂在革带上。n
另外,详细的宋代服饰介绍请移步我的另一条更详尽帖子,那边会随时更新,内有关于宋代便服交领、直领褙子、大氅、士子襴衫、巾帽等的介绍: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244554n各位若要转载可以,但请标明来源哦。
PS:《清平乐》的礼服顾问是微博上两位服饰史专家:@扬眉剑舞(陈诗宇老师)@燕王WF(王非老师)@撷芳主人(董进老师);道具美术设计是:@ETCS嚏-上海王竞工作室 相应的服化道介绍文章,请关注这些老师,增益广智。
《清平乐》自播出后,尽管每天都变着花样上热搜,却也掩饰不了该剧收视与口碑不断下滑的尴尬事实。节奏拖沓、内容杂碎、配角加戏、人设崩塌等一系列烂片标配在这部所谓的“精品剧”中一样不落。其出品方,以“国剧品质标杆”著称的正午阳光也遭遇了口碑上的滑铁卢。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对于这部剧所宣扬的封建糟粕的质疑与反感越来越强烈。用网友的话来说,这是歌颂帝王的清平乐,不是反思封建的孤城闭。
原著《孤城闭》以内侍梁怀吉为第一视角,透过他那双专注深情的眼睛,向世人再现宋仁宗长女福康公主的婚恋悲剧。公主在岁月蹉跎中困顿孤城,少女天真曼妙的心事一一落空,只能服从于父亲的意志嫁给貌丑木讷、与自己志趣不合的李玮。温柔深情、不离不弃的怀吉最终成为她唯一的慰藉与依恋。但这份感情不为世俗所容,冰冷的封建礼法、强势的言官台谏将二人生生拆散,参商永隔。公主在那段令她厌恶到窒息的婚姻中激烈反抗、呼救无门,最终痴狂疯癫、过早凋零。而《孤城闭》改编为《清平乐》后,故事里始作俑者的封建大家长成了伟光正的主角,于是四方孤城内所有的红泪偷垂、饮泣哀嚎都成就了一位封建帝王的牺牲与伟大,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凄凉韵律最终强行演奏成一首杰克苏式大男主的颂圣赞歌。
编剧想要一个圣父式完美无缺的君主,于是想方设法为赵祯重塑金身。基于这一信念,编剧对原著做了翻天覆地的改编,但其能力又不足以脱离原著的框架另辟蹊径,前期太多废笔铺陈,最终高潮还是落在了公主和怀吉的副线上。为了维护好男主光辉伟大的形象,编剧通篇都在为这个一手制造女儿悲剧的君父涂脂抹粉,他的一切行为,无论是迂腐的、懦弱的还是自私的,都要强行辩解洗白,从而将公主椎心泣血的生命哀歌扭曲成对封建帝权父权的膜拜和礼赞。
为了体现男主的不得已、不容易,编剧煞费苦心地追根溯源,将一切悲剧的起因都归咎到他的传奇身世上。男主的生母是一个低微的宫嫔,他自出生就抱给皇后抚养,强行与生母分离。编剧用冗长的情节不停渲染,看,他多惨啊!可他真的有那么惨吗?作为一个皇子,刚一出生父亲就煞费苦心地给他安排了皇后嫡子的身份,免去他日后经受皇权喋血的纷争。养母身具武吕之才,却无武吕之恶,尽职尽责地养他长大、育他成人,治理好清平江山稳稳当当地交到他手上。这样一个坐享其成的人怎么就凄凄惨惨戚戚了呢?难道是因为穷得只剩下王权富贵了吗?整部剧莫名其妙地陷入一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低气压中。他抬高母家,是因为没能在母亲身边尽孝;他死了儿子,是因为没能在母亲身边尽孝;他强行嫁女,还是因为没能在母亲身边尽孝……没能孝顺生母的确可以成为他一辈子的伤痛,但不能成为一切昏招过失的借口。说到底,没有人是欠他的。
为了让那场包办婚姻显得更加合理,编剧对原著主要人物都进行了魔改。怀吉由公主的内侍变成了男主的内侍,削弱了那份从小相依相守的深情。白月光曹评被刻画成一个浮华孟浪、徒有其表的世家子弟。原著中粗笨邋遢、让公主初次见面就望而生厌的李玮改成了初次见面就收获香吻的热心哥哥。然而,再怎么牵强附会,都改变不了强行安排一桩不情不愿的婚事的残忍。更离奇的是,编剧将这场悲剧的落脚点放在了皇帝如何隐忍、如何牺牲,如何身体力行地做一个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贤君明主。但事实上,宋仁宗并没有如何伟大。史料记载了这样一件轶事,说宋仁宗某天加班到深夜,肚子饿了想喝羊汤,但转念一想,为了让自己晚上能喝口羊汤厨子以后会夜夜杀羊,既浪费又杀生,而且上行下效,影响不好,想来想去还是忍住了馋虫。这个故事广为流传,于是朝野内外皆赞“官家仁厚”。另一件轶事,还关于宋仁宗。他的宠妃张贵妃爱吃江西金桔,以致金桔一夜之间价动京城,产自千里之外的江西金桔被翻山越岭、快马加鞭送入宫中,留下了宋朝版一骑红尘妃子笑,人人知是金桔来的笑谈。两件事,同样是为了一口吃的,一件成全美名,一件满足私欲。所以究竟牺牲谁成全谁,从来都只是帝王的选择而已。
与公主婚姻悲剧相对的是宋仁宗一次荒唐的废后和一次荒唐的立后。他力排众议开宋朝废后之先例,也无视礼法折腾出“生死两皇后”这一古今奇观。这两件事所引发的地动山摇、所激起的群情愤慨都远比公主和离要猛烈地多。公主能否从错误婚姻中解脱最终取决于皇帝选择要成全谁、牺牲谁。而公主的悲剧恰恰在于,她是被牺牲的那一个。仁宗病重期间,依旧感到愧对生母,又一次尽全力撮合早已形同陌路的公主和李玮。然而就在他死后,那个所有人交口称赞的无辜驸马露出了真实面目。精神错乱的公主最终在李玮的虐待下凄惨地离开人世。这场湮没在岁月尘埃中悲剧字字泣血,却在21世纪被用来歌颂封建大家长的光辉伟大,实在令人毛骨悚然、触目惊心。
光塑造一个完美无缺的圣父还不够,编剧还要再造一个光芒万丈的圣母来双管齐下。在塑造曹皇后这一角色上,编剧填鸭式地给她塞满了各类大女主所能具备的一切优点,完全忽略了这些特色鲜明的个性之间相互矛盾、相互攻讦,最后呈现出的效果是,如果这个女主不是精神分裂,那她就真的太虚伪了,而且假得彻底,连大伪似真的深度都没有。她既睿智果敢,又木讷刻板,既独立人格,又三从四德。她自己可以女扮男装冒名去书院求学,却极力阻止徽柔去学堂读书;她自己可以和皇帝的贴身内侍舞剑谈心、暧昧不清,却执意将与内侍暗生情愫的宫女逐出宫门;她自己可以无视皇后与妻子的责任,长年将皇帝拒于门外,却要端出女德班主任的架势理直气壮地斥责不愿和驸马圆房的公主……就这样一个己所不欲偏施于人的利己主义者,竟然被宣扬成以德服人、睿智大气的女性楷模,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为了展现皇后的伟光正,编剧强行安排了一出让宫女缳儿现身说法的大戏。让她满心感激皇后当年将她逐出宫门的举动,使她得以寻到丈夫。尽管那是一场没有感情的婚姻,但她幸运地生了个儿子,由此脱胎换骨、重获新生。想想自己过去竟然爱上过一个太监,简直怀疑那时候是不是得了失心疯。这一煽情的戏码让我不寒而栗,这简直就是有一个《娘道》,还是2.0升级版。编剧想把“脱胎换骨”的缳儿和后面彻底疯了的公主做对比,暗示徽柔本可以如缳儿一样在盲婚哑嫁的婚姻中随遇而安、脱胎换骨,一切悲剧都是她性格使然。缳儿“重生”的意义无非是想减轻那场包办婚姻的罪恶,以彰显帝后这对封建大家长的良苦用心,但却将残存的一点人性都泯灭殆尽。因为在我们贤明皇后的引导下,在这位曾经真切地拥有过一段纯洁爱情的女子心中,那个全心全意爱她的内侍已经不能算人了。
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社会压迫下,我们的先辈们创造出无数抨击礼教、讴歌至情,批判封建、揄扬人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如璀璨星辰在风刀霜剑的万古长夜中熠熠生辉,给迷途的人指明航向。20年前,我们能拍出梦幻动人、鲜活大胆的《大明宫词》,能拍出冲破束缚、深挖人性的《大唐情史》,能拍出探讨生命的意义的《少年天子》。而在“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的当下,却摒弃了反思与悲悯,斥巨资拍出这样一部歌颂封建帝王、宣扬封建礼教的作品。这真是国剧发展到今天这一地步的悲哀与耻辱!
4.14更新TV8-12
8-12集,看得人时而气愤,时而嗟叹,然而更多时候,又觉得造化弄人,无可奈何。
当熟悉了众多人物的来龙去脉,就贪心地不满足于某一段剧情的起伏曲折,而是更想看到这一群人如何抵抗无可避免的无常,又如何走入已知的必然结局。
而这剧,不只是在描述一段历史,讲述一段故事,而是造一个场,织一张网,你以为彼此独立毫无关系的日常闲笔,最终竟然都缠绕成了各人冥冥之中注定的宿命。
选择与偶然,交织成网,是为命运。他们尚不知道,那些一语成谶,而上帝视角的我,也只能隔着千年,伤怀这段如诗的历史。
我爱清平乐,是因为它是“三四次才出色”的枫露茶,是回首才觉惊心的无声雷。
有时候,是以一次事件不吝笔墨的铺陈,象征长久的拉扯。像大婚当天,便是帝后一生的预演。
与其说是成婚,不如说是就职仪式,至亲夫妻,各自典礼,有人一厢情愿,却自束于规矩再不肯示人真性情,有人万般无奈犯拖延症,最终也要接受这按头的同事。这里的“网”便在悠长而细致的典礼中,层层逼仄。
封后大礼极尽奢华,偏女主角像个道具符号,不可喜不可真,换着主题自说自话的官家,努力培养着一点喜悦,最终也不得不迈向同样的道具场景中。
一而再再而三的渲染,克制,按部就班,便是为了积蓄逆反的情感,在他独自穿过重重宫殿,叹一口气,再次献祭自己时,击穿观众的心,为心甘情愿自缚茧,更为深情终被痴情伤。
有时候,又是闲话日常里,藏着多年的情谊,补笔而不赘述,细想又格外动人。
官家撒娇想逃课,晏先生怔住却不诧异,是因为这样的亲昵信任孺慕之情,他曾时时常见,也是因为这样作小儿态的官家,已有许久不见。
于是两人默契地回想起同一段往事,同样是逃课,词人宰相寻风雅,少年天子馋美食,而不论是“闲情逸致”还是“吃货本色”,都是官家的天性,也都是晏先生的引领。
真正的牵挂,只需要一句欣喜的“今年的新茶不必远送”,便能写尽往年之思。
晏先生忍不住对幼年官家额外附赠的艺术鉴赏交流,在多年之后,仍然继续着。只看官家对小女儿的期待,惟有晏先生可倾诉,惟有晏先生能懂得,惟有晏先生值得受托起名,就能体会这知己投契了。
最flag插满的,莫过于徽柔出生时,官家满满父爱的心愿和担忧。
他说,当然盼望能有皇子,在祖宗面前便有个交代,
他说,私心希望先有个女儿,过两年再有儿子不迟,
他说,希望她不必承担皇室责任,能享有自己无法得到的自由任性,做大宋最快乐的姑娘,
他说,唯一为自己所求的,就是这个孩子,能明白他,能爱他。
青年皇帝,虽有掣肘,却仍然意气风发,柔情喜悦,而屏幕外的我,宁愿此刻对未来一无所知,至少,能与他共得片刻欢娱。
——————————————————
对帝后感情线,看到不少人觉得不解甚至重复, 其实几次官家示好受阻,都在拉锯中,微妙地铺陈着心态的变化,如果囫囵吞枣,感觉就是“怎么又双叒被拒了!”,而如果跟着角色去体会,这试探反复中的感情,动人又虐心。
初见时的试探,是满屋子上看下看找话题的陌生,是更换称呼而更凸显的生疏,是夸张赞扬下的小心翼翼,也是被拒绝后的不知所措。
再次尝试聊天,是自己主动创造话题的出击,是培养共同爱好的试探,也是找不到症结的气恼和被激起的斗志,因为有好感,所以不甘,官家不只想做君臣,更愿做夫妻,而皇后空想做夫妻,却只肯做君臣。
意外惊喜的谈心,是细心营造气氛的体贴,是发现误会后立刻解释的坦诚,是强调夫妻而非帝后的承诺,是诚实换来更谨慎对待的无奈,也是在这一次谈心中,收到了皇后根本不愿入宫的信号。
共写飞白,是更明显的,属于男女之情的示好和宣誓主权。官家显然更添了几分成熟,也去了解了更多的细节,她练字的习惯,读书的过往,志向和偏好,然后,收获一点点抛开身份的真实回应。徐徐图之,是说练字,又何尝不是说给上一次受挫严重的自己呢?他均无仅有的主动和强势,也不过只给了他心底认定的妻子啊。
可惜,几次试探的结果,是皇后明显更乐于并善于谈论政事,说到私事就尴尬转冷,俨然一心共建和谐大宋,绝不发展办公室恋情。连他希望保留一分任性和感性的家事,也只换来一篇立论高远言辞犀利明为自责实为讽谏的跪奏。
所以可怜满心知己情,拢在披风里,一腔温柔意,竟然只敢装醉表白;可惜唯一一句相见以来的告白,姗姗来迟,藏在每一句距离感分明的“官家过誉”之中,已是再不能证明真心,而只能推得对方心冷酒醒,不再自欺。
4.12更新TV第八集,调皮一下
4.11更新TV第七集
大宋仁宗皇帝的日常,我爱日常!日常赛高!
1.“我发起狠来连爹都骂”的战斗粉范大人又被贬官磨性子了,好在心软又诗意的官家,挑了5A级桐庐风景旅游区给范大人疗养。美的是心里有底并不怨愤的范大人,撒丫子在河里就开始创作,苦的是全文背诵的我们,潇洒桐庐郡你一口气写十首也太多了吧!
2.废后立后,官家和朝臣,都没有当成私事来涛,甚至事件本身也不是重点。官家一句“余波竟渐成党争”,说得轻松,实际上大臣在太后去后,争相夺取话语权和控制权,已经令官家相当忌惮。
借用片花里贵妃的一句话来说,官家的私情与国事,便是想分也分不开,而就官家而言,都是政事,天下为先,自身尚且要往后排,因此后续群臣众口一词齐齐推荐曹后,更推动了官家对这位皇后的冷处理。
所以,恋爱脑皇后,你,不懂官家。
3.遥望熙春这一段,阿祯的眼神又是精妙到毫厘,有了然,有欣赏,又有一点点索然。宫中不会随便出现一个这么投他所好的女孩,他几乎是立即猜到了是谁把妹子送到他面前,所以要茂则去问是哪里的女官,也是给杨小娘娘一个接受的回应。
4.但是阿祯毕竟还是一个年轻人呢,对于太后安排的相亲,起初有点期待和忐忑,等姑娘坦率承认自己的来意,眼神里就多了一份赞赏,听到可爱妹妹的彩虹屁,小脖儿一扬,又有点骄傲,等到妹妹眉飞色舞地描述他从未曾接触到的广阔天地,羡慕得大眼睛都更亮了。
而这愉快的相亲,始于熙春的跳脱,也止于熙春的跳脱,所有人都以为妹妹要入宫做娘子,只有官家,从那一刻起就决定放她回到那天地。
跟茂则说“那就试试”,语气平淡毫无期待,其实官家早知结果,不过是借此又演一场戏,事在后宫,而重心,仍在制衡前朝,平息党争。
5.从伪装者时,王凯演“戏中戏”就格外吸引人,这段更是在眉梢眼角细微处,螺蛳壳里开道场。赵祯祯演一个“为爱任性”的叛逆小伙,王凯演一个“我胡说八道就看看你们怎么接招”的帝王。
第一步,你们推荐的,我不喜欢,开始挑衅;第二步,抛下一个大大的诱饵,“聪明能干”尾音上挑,果然大臣立即堵话;听着大臣不出意料的反对,偷偷翻一个“我就知道”的白眼,开一个“你们这群私生真是辛苦了”的嘲讽,最后的无奈,才是真心。
6.熙春妹妹是真的会玩,借金丝雀和鸟笼来自比表白,但是茂则先生也是高玩,一个关键词“侍寝”就KO了妹子,后面又挑明了陈妹子将来的处境,茂则真懂官家~
7.跟苗娘子的对话,也更坚定了官家的决定。自小习惯宫中生活的苗妹子,尚且要靠大娘娘的教导小心讨生活,就算有偏爱,也连个VIP专属昵称也不能戴。陈妹子不适合后宫,后宫也不适合陈妹子,所以他的喜欢,并不是好事,她的特别,也无法长久。只是,“理当如此”,情何以堪?天下人都想进这宫城,天下人,也都有过选择能出这宫城,独他例外。
8.每次跟韩琦琦独处(?)的祯祯,都是分外恣意可爱的祯祯,谈论皇后这段也不例外,讨论yxh小道简直可以截出一套表情包,而从小道中,祯祯也明白了,大臣这是给他找了个断绝发展办公室恋情可能的同事,是逼他死心塌地搞事业了。
所以,准备发展战友情的官家,遇上女友粉转黑的皇后,我只想跟你搞事业,你却想搞我?可祯难啊!
9.头天晚上浪得飞起,第二天早上困得打盹,官家的苦恼,和最近追剧的我,颇有相似。这一次的真困,跟上一次开小会的装困,又有有趣的对比,是怎么困出三眼皮的呢!果然好演员,是能控制身体生理反应的神仙吧!
(动图太大请看剧!)
10.在苗娘子面前的祯祯,又是一个放松而治愈的祯祯,可以不用衣冠整洁仪态端正,渴得很了也可以不等茶盏放到桌上,就一饮而尽。官家渴成啥样了呢?明明都已经仰头把一壶水都一气喝光了,还又仰头倒了一次,一滴水都没放过。
虽然不懂他,但是可以听他念叨日常,虽然问题都像小孩子一样天真,但是也因此让他毫无负担,官家说“得让他们说”,好在有一个苗娘子,能一直听他说。
过日子的乐趣不就在于,闲闲聊天,发完牢骚,低头问一句,“这是什么?”
11.陈妹子临出宫时,其实还有些执念,想知道不战而胜的对手是什么样子,而官家的回答其实是,没有人在乎她是什么样子,所以,并没有谁战胜了你。
所以,这一刻她才真的懂了官家放手的深情,才会在仰视宫墙后释然离去,去替他翱翔在,他守护而不能拥有,拥有而不能及的四海。
4.10更新TV五六集
当官家真正成为人君,前方再无屏障,后方也再无倚靠,至高至尊,至冷至孤。
1.太后因为宸妃去世,前所未有地犯了执念,而这一次与吕夷简的对话,相比之前哭陈难处的做戏自欺,带了更多的真心。
十年临朝,代职严父,又是良师,更是对手,此刻却更多是一颗慈母心,一颗在最该退让又无法退让的时候,想跟亲生母亲一比轻重,想跟官家一争真假的心。
吕相洋洋数言,最终打动她的,不是形势不是利益,是不能让儿子,心里恨她。
2.练字数量和郁闷度成正比,摔东西几率和怒气值成正比,官家撕甩这一沓子纸,算是悲怒至极。
3.李娘娘曾经诞育公主,也就是说,官家有过一个,从生至死都不知的小妹妹。
4.当年看弘一大师生平,不懂什么叫悲欣交集,看官家听太后旨,从警惕带怀疑,到痛楚又心定,无声细叹,含泪而笑,竟想不出更贴切的形容。
他终于接受失去一位母亲的事实,同时又收获得到一位母亲的确证。
5.政权交替实质上已经完成,官家可以在太后怒发冲冠的时候只留一分薄怒,微笑替她“身体不适”,而太后只能拿最无理的要求,企图最后一次证明自己。
其实看到病案时,官家就已经下决心同意衮服祭祖,去找晏先生,只是确认合理性和寻求可行性,妙的是晏先生也知官家心意,唱叹人生别离。
晏先生划重点,两个难处,一个解法,关键在同理心,于是官家大赦天下,内宣造势,赦的是与太后有隙的旧臣,又制衡了大臣的猜疑。
小会上,官家以情度礼,死忠晏相抢占定论,老狐狸吕相见风使舵,官家此时的笑,可轻松多了。
至于效果如何?清风楼里,大街小巷,路人说了算,“君威寓于仁孝之中”,老狐狸看得透。
6.官家侍疾一场,情真意切,又掌控全局。
与原生家庭的和解,从古至今,都是难题,在这对母子身上,更是地狱级的死局。不然也不会有官家人前一味退让以占理,人后拒绝沟通以泄愤,逼得太后病中失态,连“六哥儿”都拿出来诛心。
但终究,这对母子是唯一最懂彼此的人,官家这一段陈情,有大义,有韬略,而又落脚到为母祈福的希望上,有帝王心术,更有人子真情。
劝导母亲的时候,会像个孩子一样抿嘴,也始终倾身带着安抚的笑容,让人信,更让人服,这一刻他们的距离,前所未有地近,我想,这是成年的孩子,跟家长最完美的和解,他赢了,但他也爱着。
7.太后临终,以下阴谋论:
从官家请太后留愿的恳切,到喊召御医的急切,再到下令更衣的冷峻,三句话,语气迥异,而一帘之隔,虽不真切,却也能看出太后根本没有什么撕衣的举动。语落之时,鼓点惊心。
还是太后看得清这个自己亲手教出的帝王,他必须先是皇帝,再谈亲情。所以这一套盖棺定论的大戏是真,垂首伴着忍不住的嘴唇抖动,也是真。
而唯有夜深人静,他望向身侧的空座椅,才是专属于这两人的告别式。可能终其一生,他都会在每个需要决断的时候,隔空发问,仿佛她仍在身边。
9.但是,官家守孝和八大王争执时,和晏先生商讨时,瞪大的泪眼,太好看了,我有罪。
10.琦琦在祯祯心里是不一样的!他跟琦琦说话的时候语气有一点黏糊特别软萌!还老调戏他!韩琦琦:今天也被皇帝噎着了。官家:气鼓鼓,欺负欺负韩琦解气。
11.八大王,著名赵家毒唯,每天脑补全世界都想害我爱豆!
12.澄清疑案,官家内心应当是坚信太后,为太后正名,然而紧急舆情处理,必须要做足姿态,禁步刘家,选定专业人员和疑似受害人家属为人证,事后第一时间官媒大力澄清,毫无破绽。
在灵堂时,八大王不肯跪,到这一次,八大王不得不跪。类似这样前后照应的镜头,力比千钧,妙极。
就是,官家在大殿素服含泪,太好看了,我罪孽深重。
13.坏人清名,便如害人性命,这句话我哭了。但我也有信心,有耐心。
14.尚杨泄密之罪石锤,居然也能被青铜郭后给玩砸了,两个眼尖的小美人唱念做打,憨憨演技还不如飞快给皇后定罪的小太监,赶紧下线,才能保命啊。
15.送郭后下线,又是官家一套组合拳,先泄露给吕相老狐狸郭后已经知晓美人们“联络外臣”,又贴上超大号创可贴显露不满,吕相稍加试探,自然顺溜地递上梯子,顺便拱火著名直臣,预备一石二鸟搞掉两拨对家。
好在官家下套之前就有准备,打包送美人以敲打老狐狸,装困不搭理众臣争吵,抛出“新皇后选谁当”的巨型胡萝卜,以导师之姿,静静看这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表演罢了。
——————————————————
4.9更新tv版三四集(我今天有动图了!)
三四集,又是信息量不让人活的节奏,官家各种意义上的长大了,朝堂拉锯战暗潮涌动,感情多线虐恋初见端倪,大宋名臣长卷更是流光溢彩,巨星辈出,只待北辰,共助盛世。
1.承接上集,“才成绿衣郎,便失赤子心”辛辣直刺,韩琦的“未忘初心”却真挚不疑,君臣相得由此开端。叙述中补齐梁家惨事,官家肉眼可见的“恍惚”-“惊疑”-“自责”,层层情绪转得人心疼,独处练字时的扶腕,比大开大阖的放悲,更摧心肠,又更侧写了官家的体弱,和心情不好就写字的习惯。
2.说是官家戏韩琦,莫不如说是试韩琦,更兼试朝臣,科举进得少年郎,那何日幼帝可亲征?这两集官家再试三试,步步前逼,温言笑语中,蓄势夺权,实在过瘾。
3.再试,是辽使位次之争,明面争的是外事细节,暗处争的是决策主导。
程大人的锱铢必较,颇有现代外交思想,然而下意识直言打脸,即使是士大夫的职责,也掩盖不了对官家本人的不敬,更何况疑似后党身份,更在官家心中减分。
因此官家一怒起身,虽在拾级而下过程中调整情绪,走到群臣中稳住反击,佯作赞许,口称“很好”,其实眉眼中怒火熊熊完全不服,且再次强调了太后和大臣本质上都是辅佐之职。
这里的群像反应配上BGM,浓浓悬疑风,太后心里有底只等接招,王相担忧官家暴走立即以大局找补,官家get队友助攻,眨几下眼,收了脾气,全殿都松一口气,至于课后一对一辅导的时候怎么真正平息怒气值,又是官家与王相的师生交流了。
4.三试,是旱灾天戒之争,共分两场,先是母子单挑,再是朝堂对战。
单挑第一场,官家在外一有手腕人脉,二有民声认同,成长之快让太后不住感慨,甚至精心修饰以藏疲态,母子对话中,有太后“为娘”的情感攻势,有官家“不敢冒认”的韬光养晦,情真而意假,当太后连番压制挑衅,一向好胜的儿子竟然也能连消带打隐而不发,不知道欣慰失望,哪种情绪更多?
群殴第二场,天灾归罪于谁?其实便是明晃晃的国主冠名权之争了。
太后论点是“学生我教的,没教好不能出师,我不能退休”,王相退而求其次驳的是“实习官家政策没错,大臣实施出了岔子,所以实习期评定不受影响”,而官家进一步求的是实习转正,因此拔高双方论点,“不管是谁的错,我是总负责人,都算我的错”,政策没错,那么是谁失德?我是孝子,答案我不能说,但是你们应该都知道。
这一次从帘后走出的官家,从容笃定,与上一次相比,锋芒再不可挡,帝王之势已成。于是队友带头,群臣应和,共答天戒,官家完胜。
5.朝堂拉锯之后的状元科举,晏殊爱才,而官家更懂养才,上一次母子对谈,太后只是精神不济,而这一次,太后老了。
6.转正大考:帝王孤寡,绝情灭欲。
太后是真正狠心又称职的帝国继承人辅导员,而这一段官家的一切心境,看剧已经足够,他的呢喃,他的忍痛,他的恍惚,他的彻悟,他盈而不可落的泪,他万难而发的笑。
王凯演的太神,我哭崩了,我不配评。
7.集中说说苗娘子和祯苗感情线:
禾儿亲妈是官家乳母,耳濡目染关怀的是衣食住行,正如袭人之于宝玉,并不懂得官家所忧所虑,只愿顾好六哥哥身体康健。因此注定只能以身相伴,官家也只能对她亲而无敬。
太后其实做了双线准备,一方面试探招婿,并不愿少女像自己和李妃一样身困深宫,一方面提前做后宫职场培训,摆明利弊,也未尝不是希冀给阿祯留一个毫无怨尤的知根底的贴心人。
而官家对心禾的认知,既有日积月累,也有突飞猛进。他试探过心禾立场,也最终对她不疑不掩,而在亲母病危之时,满堂金紫,阖宫裙钗,却举目无亲甚至无可回忆,只有这个人跟他说,“我们回家”,这一夜,是祯苗情之所至,也是祯苗情之所终,是最亲的人,也只能是亲人。
8.也说说曹后成长,预测一下帝后感情线:
曹后从小求学之路如同男儿,志向更胜男儿,在爱豆等身海报和同人剧的二连击之下圈粉,都满心都是愿做名臣,不巧一次线下见面会动了少女心,于是始于人品,陷于颜值,事业粉和女友粉自己跟自己打架,未来的阴错阳差,也不是巧合了。
————————————————
先记录前两集的一些细节,上一次这样信息量爆炸还是刑侦剧《如果蜗牛有爱情》,这次原班人马重现北宋风貌,竟然还是一样的烧脑,逼得我看完电视直播,又看了一次腾讯回放。
1.小官家急于见生母,要求开宫门,果然……有些事是遗传的,将来你闺女急着要见你,也这样
2.街市上遇见行人占机动车道,急着勒马,是怕伤人,但恭喜别人生了个儿子……我总觉得是个flag
3.最先意识到官家责任的,是两位母亲和晏师傅,最让人动容的是李顺容说,“不是六哥儿了”,许多事,不得不做,母亲们明白,最终阿祯也会明白
4.毒舌愤青韩琦琦认定梁家困苦错在官家,多年之后惨遭打脸,唯一一句嘲讽“难道公子是从琼楼玉宇飘下来的神仙吗”竟然说中了实情[喵喵]
至于梁家的故事,这里说的详尽,怀吉线就此拉开,http://t.cn/A6ZkOdwU ,小韩琦收起纸钱的镜头真是……淡而持久的哀愁
5.范仲淹大人丁忧事件
Round1阿祯借机挑衅太后,青铜玩家八大王趁机diss被太后携吕相KO,青铜玩家小郭后教训美人同步被KO
Round2太后打完教学赛复盘对手优缺点,还要派医生去盖章八大王因病不能上朝,真是啥都不耽误
Round3被气回后宫的阿祯拿憨憨小郭当枪回敬太后,既点明自己知晓身世,又让太后看到猪队友小郭的猪,太后气得差点暴走!PS杨美人开嘲讽至少是白银玩家~
Round4太后身边的任队友换血自爆打断太后狂暴,阿祯身边的张队友劝得阿祯暂且休战。
阿祯憋屈,太后难做,都不容易。两段自陈,各有泪点。
6.送顺容礼物失败,初级帝王术学者官家领悟心得:分内之情被利用,就是滔天之祸,权衡之下的情绪“发泄”,也可能只是上位者的一个信号
而老牌玩家晏殊先生早就为自己必然的被贬找了一个无足轻重的理由,跟太后默契地互相给了台阶,太后处置又是一场教学赛,阿祯和我都学得好辛苦!
晏大人真是一个趣人!雨中好词天赐与!就是您知道我们背的多辛苦吗!
7.官家长大亲政了!(可以嫁了!)太后带着后宫点评进士颜值,真是全国上下诗情画意!范大人这样质朴务实的更显得与众不同了!
8.小青梅算是官家最贴心的人,可惜也只是照料六哥哥拿手,将来估计也难懂官家的心怀天下,毕竟官家已经乐于在朝堂嘴炮,不再是书画打球能安抚的小哥哥了。
9.祯琦摆头,阿祯全程设套赢得轻松,官家表示“很好~~~”韩琦琦“你咋这么记仇,但我不敢说”,没看够!请继续!
就是这里!官家怼完韩琦琦,下目线是上位者的威压,但梗脖子是少年郎的骄傲。大写的“我就坐这儿等你认错”,啥叫天潢贵胄,啥叫年轻气盛,啥叫好看的人有欺负人的特权,一眼就懂了。
短短两短短两集,官家从鲁莽到周全,志气益长,锐气渐盛,而待人接物的细节在旁人描述中多次皴染,仁君形象有框架,有血肉,有留白,可待与盛治画卷,一同绘就。
我原本没打算开辟第二战场,啊不对是第二篇影评的,但某些人不听劝,一定要怼。故此专门再开一篇影评,聊一聊。
先声明,我没有任何一家粉籍,也不是收了钱的职黑,我连水军大门往哪里开都不知道,冒着被明星粉丝围攻的危险敢来表达我的不满,敲敲打打键盘还一毛钱没有赚,真的就是用爱发电来的。只是评论区有些人的论点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强迫症犯了想来好好讨论讨论。
1. 观众已经看不下去慢节奏的好剧了,他们只喜欢毫无内涵的爆米花电视剧。打住,人家冯小刚好歹拍出了一系列贺岁档电影,无论人品如何作品还算有的,痛骂观众垃圾不会欣赏,都被喷的一无是处。你们竟然还来捧杀清平乐?是嫌清平乐观众缘太好了,还是收视率太高了,这么说话也不怕摔着?
其次,什么叫慢节奏的好剧?何为好剧?清平乐真属于好剧吗?别拿豆瓣评分说话,陈情令都能上8分,现在清平乐评分和陈情令巅峰时期不相上下,你们粉丝想承认古装大制作和卖腐剧同一个水平吗?难道还是就陈情令刷分了,你清平乐没刷分?哇哦,清清白白的清平乐,罪恶的陈情令,气抖冷,豆瓣评分何时能站起来?
接着聊聊好剧,鄙人不才,在影视赏析上就一俗人,庸人,但凭着看的过去的文化水平和一定基础的观影量,还是能跟上大众的步伐,偶尔也能欣赏点冷门好剧。我喜好战争片,历史片,不信的大可翻翻我的主页,二战类有名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都是我的观影清单,历史剧也是耳濡目染,从小到大一直有关注的。所以自认为在这方面,欣赏水平不至于太差。因此当粉丝们坚称清平乐是好剧,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难道让我一个普通观众给你们上一节影视赏析课?我也没工资啊。但粉丝们要battle,那就简单举一些例子,叫慢节奏的好剧。
四大名著,无论是老版电视剧还是原著,现代人拿来阅读障碍不大,这一类几百年前的作品都是半白话半文言文,结果现在你拿纯文言文当台词,演员自己都有可能没明白台词是啥,断句,重读都有可能出现错误,你让人看啥?检查演员背书??台词怎么品?我当场翻资治通鉴?像四大名著的台词,既不失古韵也通俗易懂,那才会出现“品台词”的可能性,而不是自以为高大上实际上只能劝退观众的台词。
大明王朝1566,这部才算有资格说出“观众不懂得欣赏”的作品。什么样的台词值得品?不是堆砌辞藻,也不是心灵(毒)鸡汤,更不是不明所以,拿几个前言不搭后语的词串在一起,哭天抢地的狗屁台词。而是能够精准的表达出人物,作品的情感,可以引起共鸣或者触动内心的台词。清平乐到底符合哪一点?优秀的历史剧不仅会叙述历史,更是包含了对封建主义的批判以及劳苦大众的怜悯。而清平乐是怎么做的?宋仁宗,一个历史上存在感不高的皇帝拍成一代明君,明明窝囊至极还要歌功颂德,把一个有缺点又平庸的皇帝拍成偶像剧杰克苏,这就是所谓的大格局?不要提宋仁宗时期名士多,就是皇帝的功劳。晋朝的名士不多吗?司马家就不为五胡乱华负责了?
“文官袍服上织的是禽,武官袍服上织的是兽,穿上这身袍服,你我哪个不是衣冠禽兽?”什么时候清平乐写的出这个级别的台词,我们再来聊聊好剧。
2. 小家子气的爱情怎么比得上历史?天呐,0202年了,某些粉丝还在用这套说辞。你们究竟是该多读书呢?还是该多读书呢?
首先,这个论点粉丝自己就站不住脚。既然爱情这么小家子气,为什么在还未开播前,就开始磕“帝后情深”了?你们不是要品宋朝吗?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后宫戏,还占这么多篇幅,这不是拖累清平乐的“格局”吗?还不赶紧婊起来,要求删掉乌烟瘴气的爱情戏,还我一个清明大宋。可后宫戏还在,这不符合清平乐的人设啊。这不合理啊,我思来想去,终于想通了:因为垃圾观众喜欢看小家子气的爱情戏,所以加爱情戏才能加收视率,清平乐只好牺牲掉一部分“艺术性”,来换得观众的友善度。啊,清平乐,是你守护了观众吗?你好伟大!
再说说爱情,人类三大感情,爱情友情亲情,怎么就因为偶像剧拉跨了,爱情这题材就掉价了?泰坦尼克号小家子气吗?红楼梦因为宝黛宝钗变味了吗?(不是说孤城闭等同泰坦和红楼,只是举例证明爱情并不低人一等,没有其他意思,请勿上纲上线,也不要拿这句话说原著粉在吹孤城闭“世界名著”,完全没有这个意思,请不要抹黑)要知道内涵从来不是由题材决定的,而是由作品本身决定的。正午把清平乐拍成了既不是人物传记的纪录片,又能让观众昏昏欲睡的流水账,这就叫内涵了?以为穿个考据的衣服,说说古文,就是一个时代了??可别说原著害的,这些戏都是正午自己加的,关原著什么事?
好可悲啊,明星的粉丝听不得一句不是称赞的话,只要是自己爱豆,演的戏必然是完美无缺的,哪怕指责道具服装,就像杀了亲妈一样咬牙切齿,我怀疑某些人对父母都没有对明星孝顺。所以你瞧,因为书粉希望按照公主太监爱情戏拍,动了人家大男主的主线。粉丝们就对公主咬牙切齿,无所不用其极去贬低她。
真的好可悲啊,千年前的封建礼教,把公主逼成了悲剧。千年后的现代,仅因为动了某些人的喜好,公主和宦官的爱情依然得不到认可,甚至还遭受了更为下作的侮辱,“浸猪笼”“畸形恋”,这些词都是从粉丝嘴里说出来的,你们的恶意如此之大,某些人为了偶像已经完全疯魔,那又哪来的脸面说我是恶意抹黑清平乐?所以我起名这个标题,就是用清平乐的台词质问。
“你们是不是觉得,爱恨嗔痴都是有罪?”
今天flag就立这了,这剧我不会抱有太多期待,除了原著的公主线我会关注一些,其他内容撑死也好看不到哪去。
骂什么张开宙,自从知道正午要把《孤城闭》拍成宋仁宗传,我就觉得交给正午哪个导演都救不回来。
正午有剧毒,真的。来自一个曾经深陷正午营销,对正午抱有过高期望的人的心理感受。我自己也数不清看过多少正午的电视剧,也正是因为越了解越失望,才不会对正午有什么奢望。
自从《琅琊榜》这个网文ip改编成功,大火特火后,正午总是期望能够复制一遍琅琊榜的辉煌。于是在此之后的正午古装剧,永远充满了家国情怀的调调,考据的服饰和优秀的美术,但是再也达不到当年的热度了。
正午是有野心有情怀的,他们总是希望艺术和口碑兼顾,流量与赞誉齐飞,所以这些年他们拍的剧给人造成了一个错觉:靠谱又认真。可是真要仔细琢磨起来,还是全靠同行衬托,自己风评UP。
不好看是原罪,不是用节奏问题,用粉丝控评,用发大水的数据就能解决的。张开宙能拍成老太太裹脚布,其他导演也会拍成这样。还是因为正午定的格调太高,为了所谓大格局,所谓谈情说爱中的一股清流,早就忘了什么叫好看的电视剧。
整体格调,不伦不类。能把历史剧拍成让人打瞌睡的流水账,也真有本事,拍纪录片的都比这剧知道如何设置悬念起伏,看动物世界都会关心一下这只猎豹有没有抓住猎物。而这部剧充分运用了白描手段,告诉你什么叫态度端着的好学生:每个演员都在努力传达“我们演戏好认真”,每句台词都像是小学生命题作文里的中心句,生怕说深奥点观众就听不懂,近乎没有留白,就差往观众脸上砸:“啊,官家好无奈”“啊,平民百姓,芸芸众生”“啊,君君臣臣”。满屏幕莫名其妙的悲悯,时不时来点不明觉厉的古言装装b格,但你又完全无法深究其内涵。说是拍摄一个宏观的时代,实际上只能依靠不断的强调主题把内涵抛给观众看。说点人话,没内味,正午拍不出自己想要的高度。
好吧,即使是开喷正午,我也承认自己对正午要求过于严苛,尤其是对于我期待的题材,总是希望能拍出top级别的效果。所以当知道孤城闭要开拍时,我很期待,完全可以以小见大,以公主和宦官的悲剧来展现一个时代,侧面描写北宋风貌还能深化主题,对于言情小说这样的载体已经足够了,孤城闭本身真的撑不起太大的格局,更多的是儿女视角的细腻,那些时代洪流本就该是蜻蜓点水般的处理,反而更能给人惊喜。
可是正午觉得爱情不够格,偏要从皇帝视角拍完一生,呵。所谓深度从来与题材无关,强行把言情小说提高成历史高度,真的不会好到哪去。所以才会变成现在这样尴尬的局面——说是正剧,没那么高深的内涵,说是言情剧,又大写特写历史。还是粉丝给力,给清平乐定了调,历史传奇剧。不愧是粉丝,轻易做到了我们做不到的事。
所以骂什么张开宙啊,既然失望那就继续往上寻根啊,既然张开宙吃了正午的品牌红利,正午也乐的用自己的声誉为他保驾护航。那名声砸的时候就不该只cue导演啊,正午这尿性还不该骂吗?
粉丝们就别来battle了,我最近不想对线,对于某些精神股东我也没啥话说,反正洗地就完事了,我和你们也没有共同语言,除了化身祖安人对喷也没啥互动了,那还是双方少打点字吧。
———————————————更新
哈哈哈哈哈,讲个笑话,清平乐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艺术作品。有些人我都膩了,翻来覆去就那几句,你们是不是搞错了什么。我敢这么早放言就是因为我不看好正午的水平。台词需要品,剧情需要品,不是,让观众品是需要资格的,就这级别的台词和剧情,也好意思大言不惭的要求我品??别搞笑了,国内值得品的电视剧可不是清平乐这水准,强行催眠自己不断洗脑“这剧真好看”难受的可是你们。
收视率高了,打脸的是我,但我也就一头铁开影评吐槽的,给有同样想法的人一个抱团取暖的地方,省的每天被一群颠倒黑白的水军气死。收视率扑街,尴尬的是你们,难为自己看了七十集流水账还费力不讨好,噫,各位看不惯的还是点“没用”好了,大家都清净。
———————————————
我不想下场对线,所以把我想说的,更详细的写到另一个影评了,想看的可以一起看。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2495709nn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2495709
啊,有些粉丝,先是毫无逻辑的论点,然后我心血来潮想来辩论,结果就暴露原型,变成泼妇张口大骂,其素质之感人,我也没法教育。那只好删评加拉黑呗,辩论可以,骂人而且骂那么难听,不可以,来一个我删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