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吉恩·哈克曼欧内斯特·博格宁莱德·巴顿斯卡洛尔·琳蕾罗迪·麦克道尔斯黛拉·斯蒂文斯谢利·温特斯杰克·艾伯森帕梅拉·苏·马丁阿瑟·奥康纳EricSheaFredSadoffSheilaAllen简阿尔翁ByronWebster约翰·克劳福德鲍勃·黑斯廷斯莱斯利·尼尔森CharlesBatemanBillCatchingJimmyCrossFredDale迪克杜洛克BobGoldenGeorgeHolmes克里斯·豪厄尔MarcoLóp
类型:剧情动作惊悚冒险导演:罗纳德·尼姆 状态:已完结 年份:1972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1294224热度:64 ℃ 时间:2024-08-14 12:58:30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我是看了新版,然后好奇又找了老版来看。
怎么说呢?撇去因为年代久远而显得简陋的特效,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的确不如新版。
首先就是节奏,因为路上带了一位胖老太太,整个的逃生时间显得十分富裕,并且通道也十分宽敞,没有那种逃生片的紧迫感。
途中的确也有减员,但是大部分船体就是没有来由,没有铺垫地突然抖动一下,就把一个队员抖了下去…十分的突兀…跟抽奖似的
尤为突出的就是警长妻子,让人感觉是本来早该下班了,但偏给自己加戏,最后被忍无可忍的导演推下桥的…
胖老太太虽然有一点点剧情,但也是游上岸后突发了心脏病???最开始半小时铺垫人物,这个心脏病咋一句没提?
半路中遇上船医一行人的剧情设置更是莫名其妙。牧师就说了一句然后也不多做解释,放任船医一行人走去没有出口的船头。开头在宴会厅劝人的耐心去哪里了?而船医一行看到生还者也没多说几句就硬往船头走。怎么?这二十几个跟着船医的人其实都是自己看到人活着就跟上去的么?
最后还活着的人被救下时,还特意提了船头根本无人生还,不听牧师的话就没命是吗?宴会厅来一次这种剧情就足够了,半路还特意送上船医一行真的有点刻意…而且显得有点小心眼…
文字:阿开
图片:网络
题记:思维决定结果,选择决定命运。
一个人只能拥有一次人生、一次旅行体验,好在一部影片一人生,通过观影,能够体验他人的一生,并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
《海神号历险记》是一部老片,公映于1972年。影片描写的是豪华游轮海神号受海底地震引起的巨浪影响,整个船体翻覆过来,暂时幸存的乘客千方百计逃生的过程。
新年前夕,豪华游轮上的人们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尽情地载歌载舞,欢迎新的一年的到来,哪知沉船的厄运已悄然而至,陶醉在欢乐中的人们并不知道悲惨的命运马上就要开始。
几十米高的巨浪迎面而来,游轮毫无招架之力,在欢乐的乐曲声中整个翻覆过来,多数人在绝望的尖叫声中坠入了海底,场面之惨烈令人惊心动魄。影片虽无法还原当时惨烈场面之一二,但透过屏幕,也能感受到那种在灾难面前的无助、惶恐与绝望。
选择决定命运
在灾难面前,人们通常会有不同的选择,选择不同,命运不同,暂时幸存下来的人们面临该如何逃生的选择。
牧师在一个聪明孩子的启发下,认为船的目前状况应该是船头浸入了海里,应该向上爬到船尾,再考虑如何出去。他的这一观点获得了几个人的认可,于是这一行人准备通过一棵圣诞树往上爬。
以牧师为首的一行人越过重重障碍、历经百般磨难,在海水紧逼的最后关头终于爬到了上面,最后在营救人员的帮助下终于重见天日,成为这次灾难的少数幸存者。
与牧师一行人不同,甲板上的一群人相信游轮事务长的话,尽量待在原处不动等待救援,这群人全然不顾牧师的劝导,选择坚决不走,无奈之下牧师只能离开。
哪知片刻之间海水咆哮而来,这批人才如梦方醒地、发疯般地冲向了用以逃生的圣诞树,一群人争相往上爬,就像抓住最后一棵稻草,圣诞树禁不住众人的攀爬轰然倒了下来,选择等待救援的人们葬身海底。
如果说船体倾覆,大批人员坠入海底令人惨不忍睹,那么,大批人群随着一个医生走向船头的镜头更加令人怵目惊心,就是这个镜头让我在观影多年之后还清楚地记得。
牧师带领着一行人不断地向上爬,在某层竟然遇见了大批人群,他们随着一名医生匆匆地走向船头,牧师向前阻拦,告知他们可能走错了方向,哪知这群人竟然舍不得停下脚步,哪怕是停下几分钟问问情况也好,就这样麻木地、匆匆地走向了通往死亡之路。
有些时候,相比于健康的体魄,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在危机时刻的判断力要来的更加重要一些。
拨开迷雾
多数人都有着从众心理,不敢标新立异,因为多数人从小就被教育成做个听话的好孩子,时间久了,也就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从日常琐事到在大事大非,对于自己根本不明白或知之甚少的东西也会随声附和、点头称诺。
“在一些小事上我能遵纪守法,但在大问题上如何思想,如何评判,你必须自己选择,你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个社会来代替你做出决定。逃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应该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相约星期二》
人生犹如冒险,不知道下一时刻将会发生什么,所以人要学着建立自己独立的思考体系,以自己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经历过灾难之后,注定要改变很多东西,包括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人们往往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自己曾经相信的、特别在意的东西是否真的那么重要,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到底该怎样活着才算是明明白白、不虚此生。
有了自己的思考,会让你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在铺天盖地的真真假假的信息面前有着清醒的判断力,从而能始终保持着一份内心的宁静与清醒、一份镇定与恬淡,在危难面前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不慌张、不盲从。
不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随波逐流,这不只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会给他人造成危害。在问题发生时,启动自己独立的思考系统,选择该相信什么,该去做什么。
困境中的冷静,往往强于成功时的得意。越是处于困境,越能看出一个人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思考体系的正确与否。
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的智者,他们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问题的实质,并以其独特的方式警醒世人,只是世人多为尘世间的繁华蒙蔽了双眼,对此不屑一顾。
世间也从来不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之人,他们也会发出与众人不一样的声音,当然多数时候为众人不解,反视为另类。
途径
“凡人与圣人差别在于一张纸,凡人投胎转世时带着前世死去时的蒙脸纸,只有圣人是揭去纸的;凡人永远也看不透眼前的事,而圣人却对纷纭世事看如观火;凡人只有在经过圣人揭去蒙脸纸点拨后才能看清,而后却又变得浑然一全和瞎黑了。”——《白鹿原》
作为一个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凡人,若想少走弯路、想自救,则必须找到一个建立思考方式的途径。
通常来说,读书便是途径之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历史长河中的岁月更迭,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及重复性。读的书多了,看待世事的角度和高度就会发生改变。
读了一定的书,又有了一定的阅历,那么便是拥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判别能力,通过思考、辨别,总会找的合乎你思想、能够引领你思考的的微博或是公众号,那么便去关注他们,你会从他们那里得到你想要的知识和信息,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拥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后,便会客观地看待一些问题,不会莫名地就去排斥或诋毁一些自己所不了解的事情,在反对之前,他会至少要去尝试着了解一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确是个真理。
看科幻影片或书籍,也许是打破思维僵化的一个途径。灾难影片使人冷静清醒,科幻影片令人豁然开朗。
很多科幻小说描写的情形已然成为事实,科幻之父凡尔纳在1865年和1870年先后发表了姊妹作品《从月球到地球》和《环绕月球》,人类在1969 年通过载人飞船将三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二者极为相似,而在当时人们根本就不相信,只是把它当成科幻小说来读。
《星际穿越》、《超时空接触》等科幻影片,让人了解了另外时空,你可以选择怀疑或选择相信,但不能断然否定它的存在,因为你还不明白。关于外星人的影片也是很多,同样,人们不能主观地否定它的存在,并对相信的人加以嘲笑。
很多事情现在虽然没有发生,并不代表着将来不会发生;很多东西现在还没承认,并不代表着它并不存在。
当思维不再僵化,便能接受一些新鲜事物,不再排斥,根据宇宙的吸引力法则,宇宙便会把各种真实的信息反映给你,你也能轻易地接收到,从而改变了你的人生之路。
人的一生亦是一场旅行、一次冒险,其惊险程度与《海神号历险记》无异,人生时时刻刻都处于选择之中,到底该走向何方就看自己的选择了。
第一个死亡的是阿克里,身份是船员。寓意船员在海难时将生的机会优先留给乘客,而船员会殉难沉没的船,这貌似是西方发生海难时的一个潜规则吧。
第二个死亡的是蓓丽,身份是前女子游泳冠军。一个寓意是喜欢水的人,死在水里是宿命也是完美的结束:另一个寓意是在灾难面前,老人总是首当其冲的殉难者。
第三个死亡的是琳达,身份是前街头工作者。寓意是社会最底层的抗风险能力最弱,同时也寓意了编剧的价值取向。
第四个死亡的是斯科特,身份是牧师,本次求生之路的领路英雄。一个寓意是英雄总是与牺牲紧密相连;另一个寓意是上帝的仆人,经过磨难终与上帝相伴。
以上纯属猜测与推理,也就是瞎编:)
《海神号遇险记》的影响深远,一个侧面的例子是,两年之后,1974年,《海神号》的制片Irwin Allen就卷土重来,拍摄了另一部真正大制作的灾难片《火烧摩天楼》。
然而在1972年,当Irwin Allen筹拍《海神号遇险记》时,却并不顺利。当时的Fox拍了一系列失败的大制作影片,正打算紧缩制作经费。500万预算的《海神号遇险记》首当其冲。Fox打算终止这个拍摄计划。
Irwin Allen最终说服Fox投资一半,他自己从朋友处借到了另外一半。
该片的拍摄经费并不宽裕,然而却从另一个方面促成了该片的成功。该片中没有当红影星,却找了数个演技出众的老演员来出演。这使得电影中的若干角色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电影中唯一的当红明星是Gene Hackman,在任何时期都他是最好的男演员之一。此外Ernest Borgnine也曾经是奥斯卡奖获得者,在该片中饰演一个前警长,和金哈克曼有非常精彩的对手戏。另一个老演员Shelley Winters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尤为出色,在今年重拍的《新海神号》中,导演Wolfgang还在说,我们不可能重现Shelley Winters在老版中的表演。
制片人Irwin是非常热爱大场面的电影人。尽管经费紧张,但是该片在每一处场景上都一丝不苟。《海神号遇险记》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电影的大部分场景中,海神号都是上下颠倒的。电影中,制作了很多非常细致的场景,上下颠倒的餐厅、上下颠倒的理发厅、上下颠倒的厕所。逼真的让人惊讶,让人有置身于“逆恶魔城”的感觉。
虽然这是一部灾难片,然而导演Ronald Neame却是擅长拍摄文艺片的人。所以他努力挖掘人物深度,为这部电影注入了浓重的人文思考。我以为这是这部电影成功的最主要原因。而在这方面的缺失也让翻拍的《新海神号》流于平庸。
一部好的灾难片不仅要用电影特技来展示骇人的灾害场面,更要展示人类在巨大灾害下的努力挣扎。《海神号遇难记》在这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在表现人类对自己命运的抗争上,甚至带出一份宗教感。
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人类应该如何表现。电影中出现了三群人。第一群是由叛逆的传教士带领的十个人,他们努力爬向船的尾部,船身上最薄弱的位置,打算从那里突破。其实无论是领头的传教士,还是他那些时常动摇的跟随者们,都不能确定他们的方向是否就一定正确。他们只是相信自己的判断。
由金哈克曼扮演的这个叛逆的传教士是个非常有特色的人,他的传教中强调人要努力自救,而不是等待神的帮助。所以他在遇到灾难时,努力地带领其他人走出困境。
电影中地第二群人是留在餐厅中的一群人。他们畏惧自救路上的危险,宁可待在原地等待救援。传教士试图劝说他们一起寻找生路,却没有效果。在这群人中,有一个人是传教士的同事,另一个老传教士。金哈克曼在离开前请求这个同事一起离开。他的这个老年同事对他说,You speak for strong people,这些人会死去,然而我必须留下来陪同他们。
其实我赞同他的观点。人的确应该努力自救,男儿当自强。然而这样的话,还需要神来作什么?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坚强,所以我也反对一切宗教(这是从精神层面来说,很多宗教还试图用自己的教义来解释物理世界,那就更为我所不齿了)。然而这是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而言。我也承认,大部分的人的心灵,对于这个冰冷的世界来说,都过于软弱。所以,宗教是必须存在的,留下来陪伴他们,即使是共同面对死亡。
第三群人是传教士十人组走在broadway上遇到的。这群人也在寻找一个出口,他们跟随船医前进,走向船首。传教士试图向他们说明,船首已经沉默在水中了。然而这群人根本不在意他们要去的方向。他们要的只是大家跟随一个人前进。“为什么”对于他们来说是个太复杂的问题。
然而这群人却有他们的威力。甚至十人组中都有人说,他们有那么多人走向那个方向,为什么我们不跟随他们。跟随本身成了一个理由。传教士不得不冒险证明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
颠覆的大船其实是我们这个世界的象征。他总是处于剧烈的变化中。我们的每个人都要选择自己何去何从。非常遗憾的是,对于软弱的人类心灵来说,畏惧的退缩和盲目的跟随却是最容易的选择,而勇敢的理性的选择却是这么的艰难,然而那也是唯一的生存发展之道。
《海神号遇险记》的开始说,只要极少数人从灾难中逃生,实在是一个非常让人沮丧的预言。
IMDB得分6.9(8410人投票),我打7分。
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