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黄宗英赵丹上官云珠沙莉蓝马
类型:剧情导演:陈鲤庭 状态:已完结 年份:1949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ID:2148611热度:697 ℃ 时间:2024-08-14 13:29:13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旧时代里的新女性。
觉得影片最难得地方,是塑造了一位友好的日本老人。他会帮助参与抗日的年轻人去见关在监狱里的朋友,会在看到参加抗日的中国人在他的书店里交换抗日宣传资料而一笑了之。影片还借中国革命战士的嘴,告诉他的女儿,也告诉当时和现在的观众“日本人也不全是坏的,日本老百姓永远和中国人是好朋友”。影片拍摄于1949年,里面的故事发生在1941年。在这些有些特殊的时间节点上,能有这样人道主义高度的认识,真的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其他。就像片头字幕介绍的,三位女性出身不同,生活环境不一样,但她们都在和一些不好的事情作斗争。有的一直在勇敢做抗日工作,救同胞救民族;有的宁愿身体被糟蹋,也要保住灵魂的清白;也有的从脂粉梦里挣扎觉醒,怀着希望迎接新的生活。她们都是“民族的女战士,时代的新丽人”。
当时的中国和中国的男性都已经因为被侵略,而尊严所剩无几。比如那些做了狗腿子的人,还有做了汉奸的王仲原。女性作为一个很容易被忽视,也更容易被看低的群体,反而成了影片的主角。所以觉得,能选取女性这样一个角度,也是很了不起的。
片中人物很多都很立体。比如王仲原,虽然可能只是玩弄若英,但很多地方还是很尊重她、很爱护她和前夫的女儿,甚至也愿意帮忙救她和前夫出狱(虽然有放出来钓鱼的嫌疑,但救人之前的纠结,还是让这个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可信)。再比如金妹的丈夫,刚开始接受不了被日本人侮辱的妻子,不知道这算不算封建制度影响下比较本能的表现。但听了新群和孟南劝解的道理,还是改变想法接受了她,后来也一直关心疼爱,即使为了她被弄瞎眼睛以后,也一直想要担起养家的责任。
影片还展示了很多场景。贫苦人家的朴素、权贵之家的奢华。监狱、西餐厅、大街上。
还有,影片里女孩子们穿的衣服也都很好看,时尚、有气质,有一些拿到现在都不算过时。当时上海的女性也都可以优雅的抽香烟。男性穿风衣带礼帽。类似这些内容和细节的展现,让我感受到那时候的上海是多么时尚优雅的一座城市。也再次感受到那时候的中国电影的自信。无论内容还是形式,或者立意。
最后,还有一组镜头。就是王仲原来接出狱的若英的时候,他并没有出现在画面里,而是用由远而近的影子,展现了他的到来,还有他和若英对话的情景。很有意思。
剪辑邬廷芳。黄易《寻秦记》里的女角不是一模一样的名字吗?
日占时期上海的中国人生活状态。
上官云珠饰演的金妹被两个醉酒的日本人强奸,回去见丈夫哭诉打不过人家只能受辱,觉得对不起丈夫让他打死自己。在当时中国人还是非常看重贞节,认为一个女人与其受辱偷生,不如烈性而死保持名节,其实今天依然如此,但在生命面前,所谓贞节名誉真的那么重要吗?
金妹后来还为了丈夫、为了家庭而不得不出卖身体。其实挺伟大一女性。但注定了要被不理解。幸好是丈夫终于觉醒,接受,并且愤起帮助妻子解除了威胁。
沙莉和黄宗英的角色都很脸谱。
还加上章节回目。颇有点章回小说的意思。
散传单。暗杀。镇压。
做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女人。
苦难(炼成了)时代的新丽人。
三个不同身份的女人,观照中国女人的命运。其实从三个女主现实的命运也能找到启示:黄宗英在演戏方面并不算出彩,没那么爱出风头(也出不了),感情方面,她的第一个丈夫是音乐指挥(才子),结婚十几天就心脏病身故。几年后,她嫁给剧社老板程述尧,但一年后就与赵丹相恋,不久离婚,与赵丹结婚。(而程述尧几年后娶了上官云珠!)赵丹80年代离世后,黄宗英又跟冯亦代结婚。黄宗英的感情还是看重精神、才华、样貌居多,而非物质与权势。
沙莉哥哥是地下党,她本人坚守抗日的民族气节,她对感情也很专一,与丈夫厮守一生,所以她在49年以后没受到什么冲击,得以善终。
出身平民的上官云珠是个善于利用男人的女人,她一生就是踩住(依靠)男人从一个圈层上升到另一个圈层,但不幸的是最后她攀附最顶层的一个时,她遇到了一个强大而且野心勃勃的对手江半晴,人家也是演员出身(同行相轻相妒更甚),人家也是擅长上位,结果十年风暴一开始,马上将上官同学整得惨不能忍,只得跳楼自杀(也许还是被跳楼)。
对了,编剧田汉,也是在十年开始不久被迫害死于监狱。田汉的感情生活精彩得能拍一部电影,他的首任妻子是舅父的女儿也就是表妹,近亲结婚,青梅竹马;可惜表妹红颜薄命,深爱田汉的她临终将自己的同窗好友介绍给了田汉;二婚的田汉却和一位南洋笔友“精神恋爱”,笔友为爱从南洋跑来要嫁给他;田汉与第二任妻子离婚,不想地下党派了个美女安娥到他身边做秘书以争取这位大剧作家支持,虽然田汉被迫与笔友结了婚,还是和安娥更投契,于是二度离婚娶了安娥——这个故事道出了一个血淋淋的教训:网恋不靠谱,虽然没有见光死,但现实接触多后,才知道彼此隐藏的一面,才发现如此格格不入。
导演陈鲤庭,十年时受冲击,从此无缘执导任何电影。庆幸的是老人活了104岁。
看完后和老师打了个电话再来写的。有些细节可能忘了,情绪也下去了。想说的话太多,本来删删减减刚好一个短评,但还是有东西得记下来。又把删掉的字词补一些吧。n全片可不就是根据阿丹个人经历改编的么?!真的很难过啊……也许他拍的时候也很难过。记得他的《银幕形象创造》还是什么书中,提到那个剧情是根据影中另一位(我一时想不起名字的)男演员的真实经历(妻子不得不与别人同居)改变的——但是阿丹也是啊,明明说他才是最恰当的……唉,或许阿丹不愿在那本书中透露吧。这回特地留意了一下,我贡献了约100条弹幕吧。n标题字很独特,人字的设计更具心裁。看到后面以为是个悲剧,看到最后发现是喜剧(励志剧)。是基于历史而真诚的励志,你愿意加入她们其中。女性实在很不容易。n阿丹的电影快看完了,这应该是最后一部49年前他主演的,也是确定无法做阿丹的题目(本科也不能为他作传了)后看的第一部(选题实在只是因爱顺便而已,在想到他的选题之前,就完全没有功利地喜欢和了解他很久了❤️)。这年以前的戏,截屏和反复品味某段镜头的频次,比后来的要多很多;而且能让我留意到的电影手法等,可谓雨后春笋,让我尽情饕餮,但这以后的就不是了。影中说得好哇,知识分子是最渴望自由的。但如果阿丹真去了美国,他还能成为我们现在喜欢的阿丹吗?只能说,作为后见者,是希望他没受那么多苦罢了。影中的提篮桥监狱就是很大的讽刺。也许苦难确实带给了他很多成熟,但是如果没有那两次重大的苦难,他不会妻离子散,他可以构建出他理想的民族表演体系,还有作为爱他的人来说很重要的——不那么早离开世界。
影中他抽烟,好帅。和曾经的妻子相见的情节,看了好几遍,很关注他的神态……很动人,没有真实经历,真的很难演绎出来。特别是和妻子拥抱时三个目光的处理。总之都很心疼。很奇怪见面后阿丹第一句问的是“这几年没生什么病吧?”总觉着,这样的话就很值得品味啊……阿丹是个很好很好的人。对了,还有阿丹裸上半身~话说他被吊着的那个影子真的骇怕!n配角们也超在线!狱里抽快烟(笑死)那个日本人的神态、金妹她男人,是非常棒的两位。
从这部电影开始,就能看到中年后阿丹的面相啦~1947《遥远的爱》真的都还不是这样的!看来1948/1949他真的经历什么似的。
谢谢阿丹。这是每部他的电影看完后我都想说的话。
对了,影中那个阿丹定制化妆镜我好想要……
三月八日,国际劳动妇女节,欣赏新时代女性影片——《丽人行》。我阅片量少,但这部49年的《丽人行》,我认为实实在在是一部中国式的大片!单看二楼“夫妻相会”一场,房间逼仄,但足以被推上电影语言艺术的范本。这是第一次看陈鲤庭先生的导演作品,太好看了。镜头语言深深把我打动。n本以为三位女性角色中要突出谁,看到最后才猛烈感受到,借三位女性不同阶级、家庭,最终因时代的动荡走到一条战线,汇聚抗战的力量。——但还是觉得对梁若英着墨有些多。n贝贝扶铁栏唤父的情节真是催泪。张翼这么膀大腰圆的,又是吃亏又是失目,真是看着委屈。玉良跟新群第一次在出版社会面,真有点《街角的商店》的意思。n——看到现在,我认为这是赵丹最好的一部电影。甚至与《聂耳》相平!
真实身份 正体
蛟龙行动
谈途人生
古剑飘渺录
监狱疑云
三
影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一个作家为了逃避越战征...
播放指数:988℃
旧时代里的新女性。
觉得影片最难得地方,是塑造了一位友好的日本老人。他会帮助参与抗日的年轻人去见关在监狱里的朋友,会在看到参加抗日的中国人在他的书店里交换抗日宣传资料而一笑了之。影片还借中国革命战士的嘴,告诉他的女儿,也告诉当时和现在的观众“日本人也不全是坏的,日本老百姓永远和中国人是好朋友”。影片拍摄于1949年,里面的故事发生在1941年。在这些有些特殊的时间节点上,能有这样人道主义高度的认识,真的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其他。就像片头字幕介绍的,三位女性出身不同,生活环境不一样,但她们都在和一些不好的事情作斗争。有的一直在勇敢做抗日工作,救同胞救民族;有的宁愿身体被糟蹋,也要保住灵魂的清白;也有的从脂粉梦里挣扎觉醒,怀着希望迎接新的生活。她们都是“民族的女战士,时代的新丽人”。
当时的中国和中国的男性都已经因为被侵略,而尊严所剩无几。比如那些做了狗腿子的人,还有做了汉奸的王仲原。女性作为一个很容易被忽视,也更容易被看低的群体,反而成了影片的主角。所以觉得,能选取女性这样一个角度,也是很了不起的。
片中人物很多都很立体。比如王仲原,虽然可能只是玩弄若英,但很多地方还是很尊重她、很爱护她和前夫的女儿,甚至也愿意帮忙救她和前夫出狱(虽然有放出来钓鱼的嫌疑,但救人之前的纠结,还是让这个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可信)。再比如金妹的丈夫,刚开始接受不了被日本人侮辱的妻子,不知道这算不算封建制度影响下比较本能的表现。但听了新群和孟南劝解的道理,还是改变想法接受了她,后来也一直关心疼爱,即使为了她被弄瞎眼睛以后,也一直想要担起养家的责任。
影片还展示了很多场景。贫苦人家的朴素、权贵之家的奢华。监狱、西餐厅、大街上。
还有,影片里女孩子们穿的衣服也都很好看,时尚、有气质,有一些拿到现在都不算过时。当时上海的女性也都可以优雅的抽香烟。男性穿风衣带礼帽。类似这些内容和细节的展现,让我感受到那时候的上海是多么时尚优雅的一座城市。也再次感受到那时候的中国电影的自信。无论内容还是形式,或者立意。
最后,还有一组镜头。就是王仲原来接出狱的若英的时候,他并没有出现在画面里,而是用由远而近的影子,展现了他的到来,还有他和若英对话的情景。很有意思。
剪辑邬廷芳。黄易《寻秦记》里的女角不是一模一样的名字吗?
日占时期上海的中国人生活状态。
上官云珠饰演的金妹被两个醉酒的日本人强奸,回去见丈夫哭诉打不过人家只能受辱,觉得对不起丈夫让他打死自己。在当时中国人还是非常看重贞节,认为一个女人与其受辱偷生,不如烈性而死保持名节,其实今天依然如此,但在生命面前,所谓贞节名誉真的那么重要吗?
金妹后来还为了丈夫、为了家庭而不得不出卖身体。其实挺伟大一女性。但注定了要被不理解。幸好是丈夫终于觉醒,接受,并且愤起帮助妻子解除了威胁。
沙莉和黄宗英的角色都很脸谱。
还加上章节回目。颇有点章回小说的意思。
散传单。暗杀。镇压。
做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女人。
苦难(炼成了)时代的新丽人。
三个不同身份的女人,观照中国女人的命运。其实从三个女主现实的命运也能找到启示:黄宗英在演戏方面并不算出彩,没那么爱出风头(也出不了),感情方面,她的第一个丈夫是音乐指挥(才子),结婚十几天就心脏病身故。几年后,她嫁给剧社老板程述尧,但一年后就与赵丹相恋,不久离婚,与赵丹结婚。(而程述尧几年后娶了上官云珠!)赵丹80年代离世后,黄宗英又跟冯亦代结婚。黄宗英的感情还是看重精神、才华、样貌居多,而非物质与权势。
沙莉哥哥是地下党,她本人坚守抗日的民族气节,她对感情也很专一,与丈夫厮守一生,所以她在49年以后没受到什么冲击,得以善终。
出身平民的上官云珠是个善于利用男人的女人,她一生就是踩住(依靠)男人从一个圈层上升到另一个圈层,但不幸的是最后她攀附最顶层的一个时,她遇到了一个强大而且野心勃勃的对手江半晴,人家也是演员出身(同行相轻相妒更甚),人家也是擅长上位,结果十年风暴一开始,马上将上官同学整得惨不能忍,只得跳楼自杀(也许还是被跳楼)。
对了,编剧田汉,也是在十年开始不久被迫害死于监狱。田汉的感情生活精彩得能拍一部电影,他的首任妻子是舅父的女儿也就是表妹,近亲结婚,青梅竹马;可惜表妹红颜薄命,深爱田汉的她临终将自己的同窗好友介绍给了田汉;二婚的田汉却和一位南洋笔友“精神恋爱”,笔友为爱从南洋跑来要嫁给他;田汉与第二任妻子离婚,不想地下党派了个美女安娥到他身边做秘书以争取这位大剧作家支持,虽然田汉被迫与笔友结了婚,还是和安娥更投契,于是二度离婚娶了安娥——这个故事道出了一个血淋淋的教训:网恋不靠谱,虽然没有见光死,但现实接触多后,才知道彼此隐藏的一面,才发现如此格格不入。
导演陈鲤庭,十年时受冲击,从此无缘执导任何电影。庆幸的是老人活了104岁。
看完后和老师打了个电话再来写的。有些细节可能忘了,情绪也下去了。想说的话太多,本来删删减减刚好一个短评,但还是有东西得记下来。又把删掉的字词补一些吧。n全片可不就是根据阿丹个人经历改编的么?!真的很难过啊……也许他拍的时候也很难过。记得他的《银幕形象创造》还是什么书中,提到那个剧情是根据影中另一位(我一时想不起名字的)男演员的真实经历(妻子不得不与别人同居)改变的——但是阿丹也是啊,明明说他才是最恰当的……唉,或许阿丹不愿在那本书中透露吧。这回特地留意了一下,我贡献了约100条弹幕吧。n标题字很独特,人字的设计更具心裁。看到后面以为是个悲剧,看到最后发现是喜剧(励志剧)。是基于历史而真诚的励志,你愿意加入她们其中。女性实在很不容易。n阿丹的电影快看完了,这应该是最后一部49年前他主演的,也是确定无法做阿丹的题目(本科也不能为他作传了)后看的第一部(选题实在只是因爱顺便而已,在想到他的选题之前,就完全没有功利地喜欢和了解他很久了❤️)。这年以前的戏,截屏和反复品味某段镜头的频次,比后来的要多很多;而且能让我留意到的电影手法等,可谓雨后春笋,让我尽情饕餮,但这以后的就不是了。影中说得好哇,知识分子是最渴望自由的。但如果阿丹真去了美国,他还能成为我们现在喜欢的阿丹吗?只能说,作为后见者,是希望他没受那么多苦罢了。影中的提篮桥监狱就是很大的讽刺。也许苦难确实带给了他很多成熟,但是如果没有那两次重大的苦难,他不会妻离子散,他可以构建出他理想的民族表演体系,还有作为爱他的人来说很重要的——不那么早离开世界。
影中他抽烟,好帅。和曾经的妻子相见的情节,看了好几遍,很关注他的神态……很动人,没有真实经历,真的很难演绎出来。特别是和妻子拥抱时三个目光的处理。总之都很心疼。很奇怪见面后阿丹第一句问的是“这几年没生什么病吧?”总觉着,这样的话就很值得品味啊……阿丹是个很好很好的人。对了,还有阿丹裸上半身~话说他被吊着的那个影子真的骇怕!n配角们也超在线!狱里抽快烟(笑死)那个日本人的神态、金妹她男人,是非常棒的两位。
从这部电影开始,就能看到中年后阿丹的面相啦~1947《遥远的爱》真的都还不是这样的!看来1948/1949他真的经历什么似的。
谢谢阿丹。这是每部他的电影看完后我都想说的话。
对了,影中那个阿丹定制化妆镜我好想要……
三月八日,国际劳动妇女节,欣赏新时代女性影片——《丽人行》。我阅片量少,但这部49年的《丽人行》,我认为实实在在是一部中国式的大片!单看二楼“夫妻相会”一场,房间逼仄,但足以被推上电影语言艺术的范本。这是第一次看陈鲤庭先生的导演作品,太好看了。镜头语言深深把我打动。n本以为三位女性角色中要突出谁,看到最后才猛烈感受到,借三位女性不同阶级、家庭,最终因时代的动荡走到一条战线,汇聚抗战的力量。——但还是觉得对梁若英着墨有些多。n贝贝扶铁栏唤父的情节真是催泪。张翼这么膀大腰圆的,又是吃亏又是失目,真是看着委屈。玉良跟新群第一次在出版社会面,真有点《街角的商店》的意思。n——看到现在,我认为这是赵丹最好的一部电影。甚至与《聂耳》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