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李晨董璇郑恺李媛胡睿王东方吴嘉龙沈芳熙张晨光翁虹钟夫翔荣蓉张立昕龙水林柳雨刘亚鹏张皓然姜冰洁王钊马艳伶黄伊雯
类型:剧情喜剧爱情导演:马伟豪 状态:HD 年份:2011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ID:5044739热度:384 ℃ 时间:2022-04-22 20:20:02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塞古罗港使命
趣事
萌犬好声音2
齐木楠雄的灾难真人版
至尊三雄
来日方长
落魄的乡镇发廊老板刘更生,在妻子王艳花去世后陷入...
播放指数:996℃
植入广告做的很不错。量多,但是不张扬。至少在大多数观众的可接受范围之内。特别是vans的植入,没有明晃晃的广告牌儿,就直接产品植入。那个翻杂志时的化妆品,在一个小特写和随便一个问题之后立马扯到剧情来;既使得谈话变得生动,也起到了植入的效果。其实现在的国产片植入也渐渐的学得聪明了起来,想起1、2年前的那些视觉系广告大片,真是让人欣慰。个人觉得陆涛设计的那个社区应该做成一个房地产的软广告。搞房地产的人有钱。拉到了房地产公司的赞助,就完全不用辛辛苦苦的去植入那个可怜的中华牙膏了。
完全的电视剧拍法。也没有神马主线和顺畅的高潮。特别是开场戏,剪辑,配乐做的实在很不实在。虽然能够理解导演想把一切做的轻松活泼时尚。相比之下,杜拉拉的那种mv剪辑都要做的比这个好。
后面真是有些被触动了。什么【为什么你一定要赶我走,因为我不想失去你】、【被人嘲笑的梦想,越有实现的价值】、【就算全世界都不相信我,朋友永远在我身边】。神马各式各样的最求梦想努力着的镜头。神马满嘴的【奋斗】。。。虽然明知烂俗的要死,可是真的会不知不觉的被触动。
真有种当初看电视剧时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也正是我最鄙视和感到恶心的。从开始到结束,它就不断的在用【奋斗】来挑逗你,来感化你。而且怕你从剧情里面感受不到,它要让演员们时不时的大声说出来。直白的名字就是这个电影的一切。除了【奋斗】,他什么都不是。
贩卖奋斗就和贩卖纯洁一样都他妈让人恶心
顺便说一下,那个预告片里面也出现了的陆涛说的【奋斗、拼搏、努力】的剪辑做的给力,虽然只有3秒钟。。。。。
还有就是最后字幕时的奋斗vcr,赤果果的冲着【将爱】去啊。虽然效果不错,但也真他妈让人恶心。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都被大人们问过:“你长大后要当什么?”很多很多的答案都成为了我们童年的记忆,“科学家”,“老师”,“音乐家”……
无论那时的我们多么年幼不经事,总归是有过一些想法,我们的梦想,不能忘,哪怕现实是如此的残酷,一如我这北漂一样,来的如此艰辛,哪怕时间会淡漠一切,一如多变的世界,来的如此世事无常,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心底曾经的梦想。
陆涛
这一回的陆涛不是一个拿着靠父亲的权力接下活赚得钱来各种实现自己梦想的人了,他变得更像我们身边的人,刚毕业几年,有激情,有能力,有爱情,当然也有脾气。他可以因为女朋友被自己老板吃豆腐而对老板大打出手,他可以因为新工作而卖命努力哪怕只是一个城市公厕改造计划,他可以对着自己部门的人说“别人瞧不起我们,难道我们自己也要瞧不起自己吗?”这时他面对的还有同公司的A组经理。
就是一个这样的人,说着“被嘲笑的梦想,越有实现的价值”,说着“200万的房子”,“上福布斯榜”,说得我们不禁开始审问自己,我们的梦想到底是什么?我们真的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了吗?我们费尽心思想要去争取的东西真的是我们要的吗?
夏琳
夏琳其实是很多女孩羡慕的对象,因为更多的时候,我们做不了夏琳。有多少女孩在这个被充斥着“剩女论”“房车论”“豪门论”的社会,已经忘记了自己坚持的是什么了。我们是要爱情,还是要金钱,是要家庭还是要脸面,是要自我实现,还是男人的附属。夏琳和陆涛的矛盾其实也体现在了很多年轻情侣的身上,亲爱的,这个世界上谁会永远爱你,我们爱的人永远只是自己,自私贪婪的索取,以爱的名义。夏琳的坚持,让他们的爱情有了新的出路,没有谁的委曲求全就不会有多年后谁的抱怨,没有谁的互相推诿就不会有当下的恩断义绝,只是多了点信任,多了点理解,对了点共识,爱情的路又更长了些。
杨晓芸
其实我一点也不觉得杨晓芸是女强人,她最大的梦想其实和向南一样。她是一个外刚内柔的女孩,于是我们看到了吵架,我们看到了瞪眼,我们看到她努力工作,我们看到她为这个家操碎了心。有些人都觉得杨晓芸最大的错就是仓促地嫁给了向南,可是,只有看似无知的青涩年代才会有撕心裂肺的我爱你,才有能力和勇气去和现实与未来较劲。那些经过所有的理性思考后出来的感情还可以叫作爱情么?如果我们的梦想就只是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一起努力,那我们就应该和她一样,用哨子让向南回来,不是每一个男人都需要成为企业家,也不是每一个女人都向往富太太,只要他和她有一样的梦想,一起努力就可以一直幸福。
向南
这或许是个有点没出息的男人,打游戏在行,泡花茶在行,贫在行。多少姑娘会觉得这样的男人拿不出手,可是别忘了,他会在你生病的时候照顾你,陪你到好,他会在你上班前泡好花茶,他会在你生气瞪眼的时候哄你到开心,他会在你需要他的任何时候第一时间出现。不是每一个男人都会跳着“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的滑稽舞逗女人开心,这样的男人,没有所谓的大志向,却足够安心,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耐心爱自己的女人,用生命去爱。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我爱老婆,老婆爱我”,这就是一个最平凡但是也最难坚持的梦想。
我们曾如此期待长大,期待独自面对人生
长大以后却开始质疑成长的本质
质疑它究竟是要给予我们更新鲜的光泽
还是要从我们身上索取更多的纯真
可是,无论生活再艰难,世界再万恶
不要嘲笑我们的梦想
PS:
这部戏给我最大的惊喜是基本跟电视剧没有什么关系,只是用奋斗的框架给了我们另外一个关于年轻人的奋斗的故事
有几个镜头很可惜被剪掉了
一个是董璇和李晨的制服诱惑,原本的片子中这一段极其撩人,李晨被拷手铐的那一幕本来堪称国内青春爱情片中关于激情戏的突破,只可惜……
另一个其实是当时在看片时我感觉的催泪弹,也就是在李晨演说时,穿插了豆豆病危的镜头,豆豆唱歌的那个镜头是要告诉所有观众,豆豆死了,但是上映的版本中没有了原先的字幕“1988—2011”,少了这个字幕,个人觉得削弱了观众情绪的爆发。
本片的商业植入,还是跟国产电影有着一样的通病,自然堂虽然能够跟剧情结合在一起,但看多了还是会有点烦,车什么的也是,虽然有特写,不过我是车盲我还是不知道,最纳闷的是海归的老爸(也就是张震他爹)为什么会用哈尔滨银行的卡……
还想说,我还是喜欢最开始没有配音的徐志森和夏琳的老板,一个说着不标准的不通话,一个说着粤语,也许这更符合角色的身份。
这部戏最喜欢的是向南和杨晓芸,郑恺的表演非常到位,广告小王子变身居家小男人很是让观众为之打动,李媛也很好的表达出了杨晓芸倔强以及外表刚烈的性格,他们在机场的那场戏骗了我n多眼泪~
其实将人气电视剧翻拍成电影,是成熟电影市场的一种比较惯常的套路。不过,奇怪的是,好莱坞和欧洲电影市场,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大概是电视台和电影公司泾渭分明,版权难以厘清的缘故,所以这么多年也就只看到《欲望都市》等少数几部热门剧集被翻拍成电影。
不过,在日本电影市场,这个就成了最热门的电影卖座要诀,只要不是拍得太糟糕,都能轻松登上年度票房十强榜,2005年之后,这样的趋势更是越演越烈:2005年票房十强中第三第五的《交渉人真下正义》《容疑者室井慎次》都是人气电视剧《跳跃大搜查线》的番外篇电影版;2006年票房十强中的真人电影冠军《海猿2》是人气电视剧《海猿》的电影版;2007年的《律政英雄》、《西游记》和《不公平》分别是当年票房十强的冠军季军和第九名;2008年真人电影票房冠军《花样男子》也是人气电视剧的电影版;2009年的票房冠军《菜鸟总动员》又是人气电视剧的电影版;到了2010年,人气电视剧的电影版甚至包揽了票房十强的一半,《海猿3》拿下了真人电影的冠军,《跳跃大搜查线3》则拿到票房第三,还有《交响情人梦》分拆成上下两集上映,总票房达到了78亿日元(相当于6.3亿人民币),《要人警护官》的电影版因此也照样画葫芦分拆成两集,上集在去年上映一举拿下38亿日元,下集将在今年上映,两集总票房应该会超过至少70亿日元。这样看来,从2006年到2010年,日本的真人电影票房冠军已经连续五年被人气电视剧的电影版所垄断。
如此多的翻拍电影版,当然也不是没有失败的例子,山下智久的《诈欺猎人》票房就不如预期,米仓凉子的《交涉人》,《求婚大作战》的剧场版也不算太成功,最典型的大概要算刚刚翻拍今年上映的《白夜行》电影版,在东野圭吾如此人气的名著加人气电视剧的铺垫下,翻拍成电影不但没有获得一次票房冠军,首周票房竟然未入五强,第二周更直跌到第九名,第三周就跌出十强之外,绝对让人跌破眼镜。
为何有些电影版能够大成功,有些却遭遇惨败呢?
不如总结一下这些翻拍电视剧电影的成功之道吧:
1、原班人马主演是先决条件。
以上上榜的剧场版电影全部是电视剧的原班人马主演,保证了电视剧观众的不流失,想要在电影版中换人马需要超强的剧本与导演来控制,今年惨败的《白夜行》就是一个最好的典型,马上就要上映将电视剧演员全盘换掉的电影版《奋斗》只怕就要自求多福了。当然有人会提出2005年日本本土票房第六名的《电车男》了,《电车男》的演员与电视剧版的确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班子,不过那部作品的电视剧版反而比电影版迟一个月才播出,电影版更主要是借原著小说的人气而受瞩目。
2、利用电视剧的人气角色,重新演绎不同的故事。
《海猿2、3》、《跳跃大搜查线》、《不公平》都是沿用这样的套路。从这点来说,系列剧更容易翻拍成电影,所以《武林外传》是典型,换言之《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炊事班的故事》翻拍成电影,成功几率比较高。
3、紧接电视剧末尾情节,发展出新的情节。
《要人警护官》的电影版是典型。《要人警护官》是在电视剧拍摄时就考虑到要拍摄电影版,所以末尾埋下了深深的悬疑,勾引观众期待电影版。这个阶段估计因为国内电视剧制播分离的模式,暂时还无法移用。
4、2+3的混合模式
《花样男子》和《交响情人梦》都是根据电视剧结尾的设定发展新情节,电视剧的主角都是在电影中才完成从情侣到夫妻的转变,但其实质还是用原来的角色重新完成新任务。
5、不要试图用电影版来重新讲一遍电视剧故事。
《白夜行》的惨败是很好的前车之鉴。当然要是你拍《红楼梦》这样的名著就不在此例之中。所以电影版《奋斗》就会很尴尬,你要是说新故事,观众还不认为电影主人公就是陆涛什么的,但你要重新演一遍电视剧故事,只怕观众又会挑剔“凭什么啊”
6、剧场版的故事情节必须简单单一,但角色性格必须符合电视剧的设定。
正好前几天在小西天重看《花样男子》剧场版,发现故事非常简单单纯,但是角色性格牢牢跟随人气电视剧不做改变,故事模式俗套,但一样能给观众励志、美好的感受,这种感受和看电视剧版保持了通感,所以觉得过瘾。
7、必须最大程度发挥电影的优势,将场景与视觉效果全面提升。
一定要让观众看电影的时候觉得值回票价,所以《海猿》《跳跃大搜查线》都在爆破打斗场面完全升级,务求给予电影观众在小荧屏上无法达到的震撼视觉效果。或者设置豪华的场景,《花样男子》为何要将故事设定在香港、京都、南岛等四个完全不同景观的地区,就是这个道理;《交响情人梦》更是将法国美景来了一个打包贩卖。相比之下,《将爱》、《武林外传》虽然已经有这样的意识,前者远赴西班牙取景,后者也升级了场景,但都不够下血本,无法令观众观影后产生强烈印象的影像效果,达到口碑相传的目的。
8、将人气电视剧的配角升级成电影主角发展新故事。
2005年的《交渉人真下正义》和《容疑者室井慎次》都是根据人气电视剧《跳跃大搜查线》中配角衍生出来的番外新故事,2009年的《鉴识米泽守事件簿》是人气电视剧《相棒》中配角衍生出来的番外新故事,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回报。国内的导演翻拍电视剧多了也可以考虑这种形式。只是现阶段似乎还不太现实。
以上几点总结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实际操作时其实都需要有一个前提,即必须具有相当一部分能够写类型片套路剧本的编剧,而这点恰恰是华语电影所最匮乏的。
几年前,和某电影宣传公司老大聊电视剧翻拍,还被认为不具备可操作性,但到2011年,翻拍电视剧明显已经成为电影揽金的最快方式,2011年也堪称中国电影翻拍人气电视剧的元年,只是每部人气电视剧翻拍都会疯狂揽金吗?且看哪一部会成为第一个杯具吧。希望不会是这部电影版《奋斗》
尽管对于《奋斗》早有耳闻,不过我却没有看过电视剧版的《奋斗》,所以在看这部电影时几乎没有多少“奋青”的心态。不过有老徐的《杜拉拉升职记》的电影版作为先例,我对“青春励志”这一题材着实捏了一把汗,生怕它变成了《杜拉拉奋斗记》。印证冯小刚“电影植入广告将越来越普遍”的言论,这部电影在中国联通3G精彩在“沃”中徐徐展开,很快我们所熟知的各种小白领必备品牌陆续登场,最后干脆就成了“自然堂你本来就很美”的专场。好在这部片子的广告植入并不算令人特别难受,跟剧情也多少能扯上些关系,所以几乎不会毁掉全片的整体概念和观感。
捏一把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伟豪。点开他的豆瓣电影影人页面,最近已上映的5部作品没有一个超过6分,最受好评的5部作品也没有一部超过2000年——也就是说,这货已经差不多十年没导出个像样的作品了。而且这一次演员阵容大部分都是新人,虽说保证了“青春”这一元素和新鲜感,却未免容易遭受“表演生硬”一类的诟病。《奋斗》这部电影题材新颖特殊,若是导得好出来就会是一部年轻人奋斗高速路上的打气加油站,成为时下年轻人的另一波“奋斗”热话当然也就不在话下;但若是导不好,马伟豪豪的导演生涯也真是神仙也无力回天了。
事实证明,我多虑了。在围绕“自尊”和“金钱”展开的故事中,电影的许多改动让原著的忠实粉丝无法接受。我很理解这种情况,就像我无法接受电影《告白》的不伦不类一样。虽然被骂与小说原著完全不符,甚至弱化了许多原著角色,但这一部电影就我看来还是避免了很多国内“青年励志片”的软肋。与原著的差异性这点我没有发言权,但比较同期的许多国内影片这部电影要精彩许多。演员的表演也没有矫揉造作,两大男女主都让人觉得算是演得到位(吐槽一下,董璇真的长得好像巩俐啊!)。故事路线也算基本清晰,围绕两对恋人展开,着重还描写了陆涛和杨晓芸在爱情与工作面前的各种矛盾和取舍。
影片中我特别记得的一幕是豆豆生病后,气若浮丝地跟陆涛说:“陆涛你一定要赢”!我把它看做是对当代正在奋斗和挣扎中年轻人的激励。陆涛在影片中的形象完全幻化成了“坚持梦想的一代人”,也正是这样,看着影片中的他遭遇各种现实的不公时才会感到气愤和委屈——因为这些,正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啊!而杨晓芸作为新时代女强人的形象也十分明显,虽然说在后面对于爱情的选择略微有点狗血,但现实中确实也不断在上演着女人在爱情和自我实现中选择其一的事情。反倒是一开始默默做着陆涛“背后女人”的夏琳,最后真正达成了自我实现和爱情的统一。
“被人嘲笑的梦想,越有实现的价值。”是全片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当陆涛在影片中问出“我想问在座的各位,对于你们来说成功意味着什么”的时候,我的心里也在暗自这么问自己:在我的心里“两百平方的别墅”、“年薪五十万的工作”或者“福布斯排行榜上有名”是我所认可的“成功”吗?每个人对于“成功”的界定都是不一样的,就算有人觉得留住身边的另一半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也不出奇吧?而没有爱情的人,也许就只能没有退路地选择不断前进。最后关于我们“嫁入上海”的故事,有可能会被拍成电影在大屏幕上播放,也有可能被拍成电视剧让坐在芒果台前面的大妈们悲伤逆流成河。
其实给一部电影差评压根不存在所谓靠谱不靠谱的理由,因为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全部都可以佐证。我给了差评,原因我在没看电影之前就想好,本来想放低心态不要给太高预期,结果比预期还低。这特么不是坑爹么。
先从导演说,喜欢看赵宝刚的和喜欢马伟豪的是同一群体么。虽说艺术是相通的,你见过导演手法相通的么,就算能相通,在中国这也有一个专门的词汇来描述这种可能性,山寨。赵宝刚本身就是描写小日子的行家里手,观众喜欢看奋斗,无非就是俏皮的对白和较为能放得开的年轻心态。你承认也毫不承认也好,电影版的奋斗还是以感情为主线,虽说中国的电影市场十分不成熟,但是拍一部年轻人的感情戏还是手到擒来的,挂上奋斗俩字大秀年轻人的感情,不合适。
接着说演员。不要总说观众不应该先入为主。凭什么,为什么啊。有能耐你奋斗电影版就在电视剧上映前先拍出来,有能耐让观众对奋斗电影先入为主,然后再让赵宝刚翻拍电视剧版奋斗,让观众大呼赵宝刚大骗子。奋斗电视剧就活生生的火过了,这是现实,奋斗电影版就应该面对现实。我觉得单纯去说一个演员演技不如另一个演员也的确可以算是一种污蔑,因为这件事儿太主观了,那干脆就让所有人都在自己心里主观吧,我还就真主观的认为奋斗电影版的演员演技就是不行,各个演的都跟演电影似的。你还真别说有能耐你去演一个,这都是屁话,我不是开发商我就不能骂房子贵啊。在能普遍吸引观众的那个版本中,陆涛没这么正义和正直,应该是满脑子鬼点子和歪门邪道,米莱没这么龙套,站在人群中压根一点气场没有,光会站着摆架子,夏琳没这么女人,也没那么多实际情节的戏,她应该是暗自神伤的,精神戏居多才对,向南还可以,在所有人物中最接近原作,至少应该能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了,杨晓芸……我擦……
说到这里,连华子都没还拍奋斗,不过你这部煽情版奋斗还真不合适有华子那么一个吊儿郎当的人,回头再把整部戏给毁了。
所谓惯性,就是把故事地点从北京挪到了上海,这点细节的变化可以改变整部影片的基调,也可以改变观影人的审视角度,我觉得实在太败笔了,您怎么不从北京挪到东京呢,南京也成啊,国际化大都市啊,啊要辣油啊。
写着写着写忘了。于是就结尾吧。总而言之,作为翻拍片,不要老是拿“我们要走自己的路线,创造出和原著不一样的效果”作为借口,你就是部翻拍剧,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专心做二奶,不要老想着上位,拿我和大哥处出真感情了作为借口,不合适。而力挺电影版奋斗的理由我只看过两个就懒得往下看了,第一个是说演员也不容易,极力想塑造出一个不一样的陆涛和夏琳,我的回答是,如果一部电影只剩下同情分,那我这一分也绝对不会给,因为没人替我掏电影票钱,演员都不容易了,我们更不容易。第二个理由是说,里面青春啊梦想啊真的挺好,拜托奋斗的亮点究竟在哪里呢,要看感情戏直接找四娘啊,奋斗所要传达的是,真正有价值的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悄无声息的小幽默,人生没有那么严肃,金钱没有那么重要,爱情没有那么多死活,奋斗这两个字是这部电视剧中唯一正经和靠谱的两个字,而电影版中那些站直了腰屏气凝神表情严肃的大喊我要奋斗我要成功我要爱情的从来都只是会叫的狗。
当然了,还是有很多观众愿意掏钱去电影院看奋斗电影版的,比如我也掏了,这仅仅是因为电视剧原班人马没有拍而已,仅仅是因为奋斗2还不开拍而已,电影版只是聊以慰藉的纪念奖而已,赵宝刚拍的好拍不好奋斗2是另一个命题,总之我肯定不会在媳妇在家的时候联系二奶。
影评公众号,幕帷糖(movietongue),中日韩剧评为主,工作之余观影码字。2016年5月正式运营。请多关照。暂时维持每周一更。期待与优秀写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