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李亚鹏许晴苗乙乙巍子陈丽峰李解吕晓禾涂们刘冬巴音李勤勤臧金生杨昆封锡钧杨念生彭登怀于承惠黄宗洛李幸芷孙海英修宗迪丛志军刘仲元张衡平茅威涛牛宝军王振荣孙存碟李晓波许敬义马岩王鑫峰巨兴茂巩立峰赵福余张纪中王文升齐忠坤韩一朋李强李旗山李菁菁袁芳牛星丽李中华夏宗学乌兰宝音于鸿洲柏杉李振平赵箭丁翠华张成武李义华魏峰韩福利王成
类型:剧情爱情武侠国产导演:黄健中元彬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01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ID:2155290热度:1000 ℃ 时间:2022-04-17 05:56:07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这部剧我顶风给了5星,只缘于片中的音乐太美了。有人说戏剧是文化发展的大成之作,包含文学、思想、美术和音乐等重要成分,电影和连续剧也是一个道理。在我看来,但凡在某一个方面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这部剧就是基本成功的。全方位的杰出,那是神剧。我在音乐上的爱好让我特别能铭记一些音乐做得好的片子,即便表演或是情节有些傻,那也没关系,我享受过了。nn不多说剧中其他的好音乐,如那段高山流水,也不说片中的竹林有多翠,单单说说那首片尾的《笑傲江湖》。nn刘欢唱出了令狐冲的潇洒,王菲的任盈盈儿女情长,一唱一和,完美至极。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听到他们这首歌的现场。nn歌曲开头的“噫——呀”有些人不喜欢,可是我喜欢的不得了。太帅气了!我鸡皮疙瘩直起。仿佛在一声呼抑中,整个人都进入了神奇的武侠世界,快意情仇,好不痛快。nn这两天,我在脑子里反反复复的想这句话:英雄肝胆两相照,江湖儿女日见少。既刚烈又悲壮。人生短短几十年,是苟延残喘,还是轰轰烈烈?忽然想起日本人文化中的樱花情结,既然时光短暂,那就绽放最美丽的瞬间,那么,瞬间也成永恒。
其实这版是我最喜欢的笑傲江湖了,之前豆瓣评分非常低,大概不到六分,现在才慢慢到7.2了,大家的微词就在李亚鹏很“呆傻” 。无语了,你们看的是射雕英雄传就来评分了吧?nn这版的豪气与潇洒是真正的令狐冲,不仅因为李亚鹏,还有布景,道具,台词,服装,音乐,动作设计,细节考据,全都符合我心中的“江湖”。这是TVB版一个小山坡立个碑就敢叫“华山”所不能比的!(东方卫视看过一眼,就记得这个镜头 无法确定是不是TVB版本的)nnp.s.我看到最多的差评就是李亚鹏扮演的令狐冲呆傻,我不才,麻烦请指明我哪集李亚鹏表演得比较呆、傻、笨…nn确实,以前港台武侠片确实厉害,好看,就比如83版射雕,古天乐版神雕,黄日华版天龙,都TVB的,这几部剧很好看,虽然说在那个时代有局限性,就比如电脑特效,布景。是吧,段誉的一阳指,或者说是港片里的假山、雪景。TVB有好看的剧,我们要捧,但也不能因此捧习惯了,一味的贬低翻拍啊!张大胡子的剧,不多说,大漠草原,策马奔腾,高山流水,九寨沟武当山都走遍了,场景动作确实不错,美!但那吹风机不停得吹,每个人的头发衣服都是乱的,还有不断得吹枯树叶和放烟,不论那里有没有树。这一点也是事实!nn而张大胡子的笑傲江湖,我觉得江湖人头发衣服不能像上朝一样,干干净净,平平整整,笑傲江湖的服装我就觉得很得体,不太乱也不那么的缺少江湖气息。我依稀记得上一版于妈的笑傲江湖,那时候还不知道于妈的大名,湖南台一直宣传,我很期待的样子,第一集就守在电视机前,一出场,花花绿绿的鹦鹉服装,布景一股塑料味(而TVB是一股泡沫味)二十人不到的五岳剑派,(抄袭电影)令狐冲爱上东方不败,抱歉,虽然我很支持男同,但即使不爱任盈盈,也应该和我那可怜的小师妹在一起…这完全不能接受。也让我领教了于妈的大名,从此,于妈的电视剧一集不看,无论湖南台怎么炒,微博上怎样吐槽,不能看就不能看,即使是报着骂于正的心态也不能看,这是原则问题。nn最后一句话:一味的捧TVB,这是病,得治
2001年03月26日,这是一个在社会文化史上值得被重重记上一笔的日子,在那一天,四十集武侠电视剧《笑傲江湖》在央视八套首播。这在如今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却在当年掀起了滔天巨浪。
因为这部剧的原著小说作者是现代通俗小说作家的顶尖人物金庸,而这部剧则是由央视牵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制作的。
相比于后来张纪中制片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和《鹿鼎记》等,《笑傲江湖》显得意义非凡,它的播出标志着主流文化对武侠文化的接纳以及武侠文化向主流文化的靠拢。
一共一生水远山高
在李亚鹏版《笑傲江湖》(下称01版)播出前后,还发生了这样四件事。
1998年,坊间传来消息,大导演李安打算将王度庐的原著小说《卧虎藏龙》搬上大银幕。1999年07月31日,本片在新疆天山一号开机,2000年上映。2001年本片被评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99年01月,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出版了一本新书《金庸小说论稿》,在书中首次提出金庸作品的文学史地位。
1999年03月26日,金庸被浙江大学聘为人文学院院长。同年04月05日,金庸来到浙大讲课,下午金庸接受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主持人姜丰的专访。访谈中,金庸提及愿以一元钱向中央电视台转让其作品的改编权。
1999年11月01日,著名作家王朔在《中国青年报》上刊登文章《我看金庸》,文中说:「这些年来,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说是四大俗。」1999年11月05日,《文汇报》刊登了金庸的回复《不虞之誉和求全之毁》。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两篇文章引起了文坛的大争论,便连格非与刘恒也被卷入其中,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这四件事都发生在世纪之交。
《卧虎藏龙》的艺术价值和硕果累累意味着武侠题材不再是偏安一隅不入流的东西,而是可以被当作中国文化的代表存在的,这一点想必给了金庸以信心,金庸在接受访谈时就说过:「我觉得《卧》片拍得很好,编导处理都很好,但原小说并不好看。所以我不是说我的小说不能改,只要改得有才气就行。中国文化不能由武侠片来代表,中国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如果由武侠片来代表,那别人还以为中国文化就是打打杀杀呢。」
很明显,金庸在积极寻求主流的认同。而主流同样报以回馈,从冯其庸、陈墨、严家炎开始,「金学」逐渐被人重视起来。
但是另一方面,以王朔为代表的一批主流小说家却表示了对金庸的不欢迎,有的如王朔直接批评,有的如格非则在表示了金庸小说带给他乐趣后又说金庸作品的写法存在问题、王朔的批评不算过分。
那年的金庸已经75岁了,他已经老了,他需要给自己的小说正名。
但是在当年,严家炎和陈墨的评点尚没有得到文学评论界的认可,社会上对金庸小说依然存在着许多批评,金庸作品还没能真正进入文学史。
这时金庸将目光投入到了影视行业。
金庸小说的影视改编早已有之,在《射雕英雄传》还没写完时,由胡鹏执导的同名香港电影就已经在1958年被搬上荧幕了,而电视剧也早在1979年就有了郑少秋、汪明荃版的《书剑恩仇录》。
但香港毕竟是一个商业极其发达的地区,那些年的香港影视作品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大都带有一定的商品性,讲究快准狠,如何能引起观众喜爱就如何拍摄,也因此在八十年代忠于原著的刘德华《神雕侠侣》和梁朝伟《鹿鼎记》后,武侠影视迎来了天马行空的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是香港武侠影视的天堂,这里有程小东的电影《笑傲江湖》、刘镇伟的电影《东成西就》和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也有张智霖版《射雕英雄传》、古天乐版《神雕侠侣》、陈小春版《鹿鼎记》、黄日华版《天龙八部》和吕颂贤版《笑傲江湖》等。
以上这些影视作品都有各自的艺术价值,但由于均属于低成本快节奏的产物,因此不得已会对原著做大量修改,其中有的修改无伤大雅(如古天乐《神雕侠侣》),有的修改则将原著精神改偏了方向(如陈小春《鹿鼎记》),这样的修改是好是坏姑且不论,但金庸自己是很不满意的:「香港导演把我的小说胡言乱改,我非常生气,他们还经常加内容进去。要加进去,为什么不自己写武侠成名?孩子不好,帮我教教可以,但不能生了孩子说是金庸的孩子。」
而九十年代的大陆影视拍摄的是什么样的作品呢?
1994年,央视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电视剧《三国演义》;1998年,央视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电视剧《水浒传》。
这才有了金庸在接受《文化视点》采访时说下的话,他说如果央视能以拍《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态度来拍自己的作品,他愿意以一元钱卖给他们。
看到这则新闻的张纪中犹豫了许久,终于决定以中央电视台的名义联系金庸。不到一个月时间,金庸先生就立刻给出了同意的回复,这让张纪中很是意外,同年十月,张纪中用有机玻璃制成制作了一块匾额,匾右侧刻「金庸先生《笑傲江湖》电视剧版权转让纪念」,左侧落款「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间部分镶嵌上一元钱的纸币,为了表示纪念意义,专门从中国人民银行挑选了一张号码为25666666(寓意「尔与吾六六大顺」)的纸币作为纪念,纸币的上部写上了CCTV字样,下部写着年月日。
就这样,央视拿到了《笑傲江湖》的改编权。
尽管今天大家已经公认了金庸小说的文学价值,但是在本世纪初这还是一个值得争论的话题。央视素来只创作文学剧本或改编名著,虽然也拍过萧逸《饮马流花河》这样的武侠题材,不过显然那只是「饭后小菜」,如此大张旗鼓地对待一部通俗小说,还是头一次。
既然是头一次,那就要慎之又慎。央视出品的剧是要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比如真善美,比如正义与邪恶,比如爱情的美好,此外由于金庸的其它几部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都需要大量特效,因此在金庸的众多小说里选择了《笑傲江湖》这样一部作品。
不同于之前港台更注重市场化、快节奏的一些改编,这次,央视想把它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真正拍摄出来。
为了精益求精,央视决定请著名的电影导演黄健中出山。刚刚改革开放,黄健中就登上了导演舞台。1979年他的《小花》获得了百花奖;1985年又凭借《良家妇女》获得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主要奖。此后他的诸多影片获得过多次重量级大奖。而编剧方面,则邀请了《三国演义》的编剧周锴和陈兵。
经过了181天的拍摄,终于,《笑傲江湖》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下于2001年03月26日登陆央视八套。
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该剧在播出时始终拥有12%-19%的超高收视率,市场反响极佳。但与此同时也引来了非常多的争议。
播出第二天,张纪中、黄健中、李亚鹏等主创人员进入中央台的网站,做了一小时的网上座谈,遭到网民的激烈批评。——是的,《笑傲江湖》是大陆网络上被全民讨论的第一部电视剧,网易和新浪也都早早做好了专题和论坛,每天都有大量的帖子。
可以想见,由于原著小说的深入人心和港台版本的风靡大陆,几乎每个了解故事的观众都在心中有一个自己的《笑傲江湖》,他们有一个自己的令狐冲、任盈盈、岳不群、林平之……因此一旦看到和自己预料中不同的人物形象时便会表示不满,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部剧的口碑都不好,大家纷纷「笑骂江湖」。
金庸自己则同样发表了看法:「这出戏拍之前他们说绝不改动,我就送给了他们,不要版权费。但他们没遵守诺言,我有点生气,后来与他们成了朋友也不好当面骂他们了。不过,他们还是用心拍的,道具、布景呀,都挺努力,比港台的金钱和精力都花得多,这点我很佩服。但他们的艺术思想与我不同。」
因为金庸的不满,张纪中在后来拍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作品时,则便得小心翼翼了起来,严格按照原著故事,只做细微调整。
在这样一片骂声中,还有着不一样的声音,那些声音来自没看过《笑傲江湖》故事的观众:「央视拍的电视剧一贯很大气,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我都很爱看,有人说《笑傲江湖》和《水浒传》有点像,那又有什么不好?以前看过一些港台的武打剧,比如前一段中午播的香港版《笑傲江湖》,那些侠客们老是在房间里说话、打斗,演来演去老是那么几个人,每个门派似乎只有三四个人。央视就不同了,拍的画面很精美,场面大,气势也大,故事又很吸引人。根本没必要去想它像不像原著,你就当它是一部普通电视剧来看,就挺好的。」这些声音始终是微弱的,就像小火星一样多年来游荡于《笑傲江湖》的坏口碑之外。
在2008年的豆瓣上,这部剧仅拿到了5.5的评分。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加上于正版《笑傲江湖》的横空出世,大家终于意识到了它的魅力。
到今天,它已有7.7分。
但我想,这还不是它的最后评分,未来它的价值会更高。因为它不只是承载着通俗小说和主流文化之间互相接洽的社会意义,它还有着自身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
二传一曲天荒地老
在众多对01版《笑傲江湖》的鞭挞声里,有这样一种说法颇值得讨论。他们说,这一部剧为了表现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故意放慢节奏,经常出现没有人物对话、没有剧情发展的空镜头,把《笑傲江湖》沦为了风景纪录片。
这样的说法乍看起来不无道理,但仔细针对内容分析却能发现似是而非。
相比于港台版的武侠剧,01版确实多了许多的风景画面,但这样的风景画面却并非毫无意义的景色拍摄,而是带有意义、「会说话」的镜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一首词脍炙人口,名为《天净沙·秋思》,但是这首词通篇没有一个「秋」字,读者却能从它描写的对象如枯藤、老树、昏鸦等景物中感受到萧瑟的秋日景象。远处小桥流水波波,将断肠人的身子拢在水气里。在这无以名之的糊涂时刻,他觉得物我两忘了。
在文学上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列锦。将几个有辨识度的名词堆砌在一起,在读者心中浮现出绝美的画面,让读者身临其境。「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里有厮杀的壮烈,「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里有旅途的不易。所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便是如此。
「风景纪录片」如果用好了,是会说话的。
本剧名为「笑傲江湖」,出自《西游记》中「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一句,令狐冲身上也似有孙悟空的影子,令狐冲自在散漫,不拘小节,正派人士也有厌恶的,魔教中人也但交无妨,活脱脱一个武侠世界《西游记》。
《笑傲江湖》的书眼则是一首谱子,名曰《广陵散》,书里刘正风和曲洋合奏的《笑傲江湖曲》就脱胎自《广陵散》。《广陵散》分四十五个乐段,每段标题都是二字,如「止息」、「冲冠」等。巧得很,《笑傲江湖》小说的标题也都是二字开头,如「灭门」、「曲谐」等。金庸其它小说的标题没有这么肃杀凌厉过。
如何展现笑傲江湖?不需要靠着多么精巧的情节,不需要靠着多么精彩的音乐,只要看到这幅画面,立刻就能感受到归隐幽谷时的孤独和喜悦,那是伯牙子期一般的神仙日子,山谷间云雾缭绕,琴箫合奏就好比不食人间烟火。
这样一个镜头足以。
而令狐冲和任盈盈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微妙的。令狐冲心中始终记挂着小师妹,直到小师妹去世都不能忘怀,在小师妹喜欢上林平之后,令狐冲整个人都颓了,变成了浑浑噩噩的酒鬼,早没了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
好在终于令狐冲会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因为《笑傲江湖》一曲而结识绿竹翁和任盈盈,从而重新「活了」过来。任盈盈就是这样一个能让令狐冲十分舒服的存在,她应了老子那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当她和令狐冲在一起后,形成「曲谐」。
所以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呢?这样一幅画面也足够了,若即若离,彼此依偎。这个镜头不单单构图美、色调美,更重要的是它传达出了小说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
当然,这部剧依然有一些瑕疵。
其一,《笑傲江湖》里许多演员的读音不标准。
「令狐」的第一个字应读作「líng」,但剧中都读成了第四声;「任」作为姓氏的时候也应当是第二声,剧中除了童百熊外都读成了第四声;同样还有「辟邪」二字,应该是「bì xié」而不是「pì xié」。
一部当年备受关注的电视剧,在这些重要读音上屡屡出错是会影响观众的,至于「女红」、「星宿」等词的错音就不再赘述了。
其二,《笑傲江湖》里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设置不算妥当。
导演黄健中说,第一集就要吸引住观众,要尊重商业模式,引入矛盾点,让男女主角登场,因此本剧早早地将分别在原著第五章和第十三章登场的令狐冲和任盈盈移到了第一集。这样的小心翼翼是没有必要的。
在原著里,头一个登场的是林平之,就在读者们都以为林平之是主角时,读者随着林平之的视角听到了令狐冲的名字,那时的读者大都会觉得令狐冲不过是个没啥戏份的糟老头。令狐冲第二次出现在人们视线中是恒山派师太定逸怒斥其为淫贼。等到第三次,那时便是由和令狐冲相处过的仪琳口述故事,这时的令狐冲才慢慢吸引读者兴趣,人格形象也完满起来。直到最后,令狐冲登场,读者恍然大悟,原来林平之根本不是主角,那是金庸玩的障眼法,令狐冲才是主角。
这样的阅读快感是非常奇妙的。
但是纵观历代《笑傲江湖》影视版本,都没有哪一版按照原著拍,如果说不符合艺术规律那也不见得,当林平之和定逸分别对令狐冲进行了评价后,再让演员从仪琳的口述中登场,同样能起到类似的效果。对于已经读过原著的读者来说自然不必心急,对于没有读过原著的读者来说前面林平之的故事也同样精彩。
如果说这样的改动还算是遗憾的话,那么将原著里劳德诺的戏改为令狐冲的,那就有些不妥了,为此金庸十分生气,陈墨也专门写文批评:「令狐冲的性格不适合当侦察班长,也不会看到林家灭门惨祸见死不救;深谋远虑的岳不群本意是让岳灵珊去福建接近林平之,不可能让她跟着旧男友去会新男友,也不会不考虑他『君子剑』的名声,让年轻的徒弟与女儿千里同行。」
事后张纪中总结经验时承认了这一点:「现在回头来看,《笑傲江湖》在改编上有考虑不周的问题。比如开场的改编,那是只想着令狐冲要先出场,于是乎就把他和小师妹搁到一块去看灭门。其实要令狐冲和小师妹一起去,你想岳不群能放心么?这是考虑不周,这段改得不好。包括其他的铺垫,我们让圣姑先出来了。」
但是把伏笔提前引出似乎是张纪中武侠剧的通病,试举几例。
《笑傲江湖》原著里本来是令狐冲重伤晕倒,苏醒时发现自己在少林寺,经过一番折腾后才发现自己是被任盈盈所救,而任盈盈为了救他甘愿在少林寺十年,这是以令狐冲为视角来看故事,读者自然能体会令狐冲的心情,但是在剧中却按照时间线先托出任盈盈的事情,而后再让令狐冲知道,观众自然会难以体验令狐冲的心境了。
在原著里东方不败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天下第一高手的名号如雷贯耳,所有人都想看看这样一个人是什么样,等到了任我行等人上了黑木崖时,却发现一个在玩弄绣花的阉人,如此反差足以让读者大呼过瘾;但在剧中,当任我行听说东方不败学了《葵花宝典》后,画面就立刻切到了东方不败在花房的情状,给观众以缓冲,同样失去了快感。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天龙八部》里萧峰的身世之谜上,这里不再赘言。
回到第一集,其实从文学剧本里来看,并非是令狐冲代替了劳德诺的戏,只是不知为何要改成令狐冲。不过第一集虽然这里不好,却也有好处,那就是通过寥寥几句话树立了令狐冲的人格魅力。
树下是一群人在围攻,树上是令狐冲跟曲洋谈笑风生。「好酒」、「好曲」和「不懂,爱喝」、「不懂,爱听」,所谓三句话不离一个「爱」字,足可见令狐冲乃是性情中人。
除了第一集外,最后一集也同样被很多人诟病。很多人认为这部剧没有按照原著,居然选择让令狐冲杀了岳不群,十分不妥。——这一点我倒认为改得比原著好。
读过原著的读者,应该都能感受到金庸在《笑傲江湖》要收尾时的仓促。当故事刚刚展开到岳不群五岳并派、任我行千秋万载时,金庸突然想要结局了,于是让仪琳无意中杀死了岳不群,让任我行突然暴病身亡。金庸为了避免令狐冲遭受自己道德上的抉择,直接把两个最强劲的敌人写死了,令狐冲失去了自己该承担的审判,也便让读者失去了理解岳不群和任我行的机会。
金庸在写《笑傲江湖》时,是只站在令狐冲这边的,令狐冲有自己的好恶,于是其他人也在读者心中形成了好恶,殊不知这个世界本身并不会随着一个人转动。当我们的世界观不再是强烈的对错分明,而是默认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是灰色的时候,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满起来。
在电视剧里,当岳不群坏事做尽,令狐冲挣扎过,他犹豫了片刻后说:「你好自为之吧。」尽管后面的剧情颇为套路,反派想趁机暗算,但毕竟编剧让令狐冲终于承担了「弑师」的罪名。
一个道德上永远不犯错的令狐冲,是不真实的。一个具有痛苦抉择并甘愿承担的令狐冲,才是有血有肉的。
除了上面的几点外,还有一些比较突出的点。
首先是演员好。03版《射雕英雄传》吃亏就吃亏在李亚鹏饰演的郭靖上,但是李亚鹏饰演的令狐冲加上张震的配音,实在是把令狐冲的豁达乐观以及落寞萧条同时反映了出来,许晴的任盈盈足够惊艳,苗乙乙的岳灵珊很是俏丽,陈丽峰的仪琳也让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至于巍子的岳不群和李解的林平之,那更是出神入化,前后变化判若两人,巍子是老演员自然能够驾驭,但李解在出演时还从未接过戏,后来在08版《射雕英雄传》和《浪淘沙》里也表现亮眼。
其次是细节足。举一个例子,在本剧中,造型师给五大门派各设计了五套衣服和佩剑,非常用心,观众一眼就能区分出来,当已是恒山派掌门的令狐冲再次见到华山派时,观众能看出来,华山上下大家的佩剑是一个款式,但令狐冲的佩剑已是另一番模样。
与之对比的是吕颂贤版《笑傲江湖》,在林平之和余沧海决斗时,正好给了他二人的佩剑以特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两把剑是同样的「道具」。
那它最好的是什么呢?
是配乐。
结语觅知音固难得兮唯天地与作合
如果说03版《射雕英雄传》只贡献了一曲《天地只在我心中》,那么01版《笑傲江湖》贡献的则是足足五首。这五首曲子统统由赵季平作曲、易茗作词,分别由刘欢、宋祖英、王菲和王燕青演唱。
在刚播出的时候,很多观众却表示接受不了这样的曲子。当大家习惯了用流行音乐作为武侠剧的主题曲和插曲时,突然听到这样的歌曲、这样的歌词,是适应不过来的。
但是一旦适应过来了,那就会像《天地作合》里唱的那样:「莽莽苍苍兮群山巍峨,日月光照兮纷纭错落,丝竹共振兮执节者歌,行云流水兮用心无多。求大道以弭兵兮凌万物而超脱,觅知音固难得兮唯天地与作合。」
觅知音固难得兮唯天地与作合,我想这部剧也在等待这样一个时刻。
本文刊载于澎湃新闻「有戏」栏目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我写,你看。
国色芳华
三叉戟2
心动千年
过年好之花馍馍与马卡龙
战火四千金
炊事班的故事
该剧讲述了一名奇女子由牡丹培育而起,终达济民...
播放指数:1806℃
这部剧我顶风给了5星,只缘于片中的音乐太美了。有人说戏剧是文化发展的大成之作,包含文学、思想、美术和音乐等重要成分,电影和连续剧也是一个道理。在我看来,但凡在某一个方面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这部剧就是基本成功的。全方位的杰出,那是神剧。我在音乐上的爱好让我特别能铭记一些音乐做得好的片子,即便表演或是情节有些傻,那也没关系,我享受过了。nn不多说剧中其他的好音乐,如那段高山流水,也不说片中的竹林有多翠,单单说说那首片尾的《笑傲江湖》。nn刘欢唱出了令狐冲的潇洒,王菲的任盈盈儿女情长,一唱一和,完美至极。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听到他们这首歌的现场。nn歌曲开头的“噫——呀”有些人不喜欢,可是我喜欢的不得了。太帅气了!我鸡皮疙瘩直起。仿佛在一声呼抑中,整个人都进入了神奇的武侠世界,快意情仇,好不痛快。nn这两天,我在脑子里反反复复的想这句话:英雄肝胆两相照,江湖儿女日见少。既刚烈又悲壮。人生短短几十年,是苟延残喘,还是轰轰烈烈?忽然想起日本人文化中的樱花情结,既然时光短暂,那就绽放最美丽的瞬间,那么,瞬间也成永恒。
其实这版是我最喜欢的笑傲江湖了,之前豆瓣评分非常低,大概不到六分,现在才慢慢到7.2了,大家的微词就在李亚鹏很“呆傻” 。无语了,你们看的是射雕英雄传就来评分了吧?nn这版的豪气与潇洒是真正的令狐冲,不仅因为李亚鹏,还有布景,道具,台词,服装,音乐,动作设计,细节考据,全都符合我心中的“江湖”。这是TVB版一个小山坡立个碑就敢叫“华山”所不能比的!(东方卫视看过一眼,就记得这个镜头 无法确定是不是TVB版本的)nnp.s.我看到最多的差评就是李亚鹏扮演的令狐冲呆傻,我不才,麻烦请指明我哪集李亚鹏表演得比较呆、傻、笨…nn确实,以前港台武侠片确实厉害,好看,就比如83版射雕,古天乐版神雕,黄日华版天龙,都TVB的,这几部剧很好看,虽然说在那个时代有局限性,就比如电脑特效,布景。是吧,段誉的一阳指,或者说是港片里的假山、雪景。TVB有好看的剧,我们要捧,但也不能因此捧习惯了,一味的贬低翻拍啊!张大胡子的剧,不多说,大漠草原,策马奔腾,高山流水,九寨沟武当山都走遍了,场景动作确实不错,美!但那吹风机不停得吹,每个人的头发衣服都是乱的,还有不断得吹枯树叶和放烟,不论那里有没有树。这一点也是事实!nn而张大胡子的笑傲江湖,我觉得江湖人头发衣服不能像上朝一样,干干净净,平平整整,笑傲江湖的服装我就觉得很得体,不太乱也不那么的缺少江湖气息。我依稀记得上一版于妈的笑傲江湖,那时候还不知道于妈的大名,湖南台一直宣传,我很期待的样子,第一集就守在电视机前,一出场,花花绿绿的鹦鹉服装,布景一股塑料味(而TVB是一股泡沫味)二十人不到的五岳剑派,(抄袭电影)令狐冲爱上东方不败,抱歉,虽然我很支持男同,但即使不爱任盈盈,也应该和我那可怜的小师妹在一起…这完全不能接受。也让我领教了于妈的大名,从此,于妈的电视剧一集不看,无论湖南台怎么炒,微博上怎样吐槽,不能看就不能看,即使是报着骂于正的心态也不能看,这是原则问题。nn最后一句话:一味的捧TVB,这是病,得治
因为 编得太粗糙了
尤其是到了后面
无论是时间还是质量都严重缩水
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赶着收工放假还是没钱拍片了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老爷我就喜欢这个风格的笑傲
无论是镜头上
人物的刻画上
还是整篇的配乐上
都比其他版本来得有深度
就算都没有吧
冲着王菲唱了一首词
英雄肝胆两相照
江湖儿女日渐少
心还在
人去了
回首一片风雨飘摇
这就了不得了
还有什么比得过?
还有就是李亚鹏很帅啊
许晴也是为任盈盈而生的
这用得着争论吗?
人物篇
我是从“坐斗”一章开始喜欢令狐冲的,用骂尼姑、骗淫贼的方法救仪琳,我还是第一次见,但比那呆头呆脑说着“你快跑,我掩护”的英雄可爱的多。令狐冲表面上放荡不羁,骨子里确是侠义仁心,正是这种矛盾使他有了巨大的魅力,正是因为魅力无穷,这个人物才难以凸现于荧屏之上。
当发爷20年前还是发哥,尚未年老色衰时扮演了令狐冲,帅倒是帅,可他太现代了,古装扮相很别扭;李连杰个子太矮,不够潇洒;而李亚鹏是无法选择的选择,虽然不很帅,但气质飘逸,古装扮相也不错,拍片当时他瘦削的脸庞与令狐冲的病体神似。至于表演,还是习惯于冷峻的李亚鹏,演浪子表演痕迹很重。看得出来他很卖力,但不太生动,总体看来尚可。而且片中的令狐冲比书中的更有深度,时常追问自己所做之事的是非对错,而非一味的放荡,缺点是有时太过正经。
令狐冲到底是什么?浪子?侠客?情种?音乐家?(第一次听一位专家如是说,几欲绝倒。)任选其一想必都会遭到攻击。有网友说央视版把令狐冲搞得像孙悟空,要命的是,真让他说着了。他们的共同点是磨难不少,可每经历一次磨难,功力就要增长一分,比如火眼金睛,比如吸星大法。“令狐冲是无法表演的。”李亚鹏此语一出,网上即骂声一片,但我认为这是句地地道道的实话。
令狐冲的可爱之处还在于他的痴情,如果说“一生一个爱”的话,那便是岳灵珊了。可这个角色被处理地十分不可爱,演员长得也怪怪的,输于其他版本。
英雄再痴情也难过美人关,何况美人穷追猛打,何况美人还是高干子弟。任盈盈出现了。出场时飞沙走石可以理解,魔教中人自然要有些邪气;后来的杀人如麻也可以理解,大小姐自然要有些任性。戴着面纱的她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朦胧美,许晴虽说是半老徐娘,但仍不失美女风范,只是体态略胖,扮少女稍让人难受。其实许阿姨根本没必要跟自己的年龄过不去,没必要满足男人们“老牛吃嫩草”的变态心理,更没必要把黛米·摩尔当榜样,我看《人鬼情未了》时就觉得女主角像个中年妇女。许晴的美貌很出众,表演况且也没出什么大错。
令狐冲最对不起的当属痴情仪琳。看着仪琳纯情的样儿,把她塑造成怀春少女真不为过。可纯情不等于弱智、窝囊,回雁楼上的她若能像在悬空寺上劝令狐大哥去打东方不败那般智慧、豁达、勇敢就好了。最精彩的改编段落:仪琳烧掉了令狐冲的发丝,古刹孤灯中她遗忘了美好的感情,真正地内心清净、遁入空门。最糟糕的改编情节:让有点懦弱的仪琳当掌门,恒山派今后还不知会出多少乱子。
浪子对一个人可谓言听计从,此人便是君子剑岳不群、伪君子岳不群。一个把大家都骗了的人。要想将之演(写)得既像正人君子,又不断透露出他阴险毒辣的一面很难。书中我只嫌他暴露得太早,可片中暴露得更早。其中固然有观众已知故事情节,不宜蒙混过关的因素,但处理的失误难辞其咎。用左冷禅与陆柏的对话揭示岳不群的阴谋,不但乏味,而且悬念全无。岳不群应先是君子,阴谋败露后才是伪君子,而巍子上来就一副伪君子、假道学的面孔,后来简直像小人得志,当上掌门后竟哈哈大笑、声震山谷,不能够啊。即使面具被戳穿,他也要继续装下去,这才叫虚伪。例如在阴谋得逞之时,夕阳西下,他独自站在嵩山绝顶,天地间他何其渺小,那一刻他似乎感觉到了苍凉、孤独、高处不胜寒,还有若有若无的怅然。这样的神来之笔多多益善。
爱情篇
我坦白曾动机不纯地将武侠当言情看,但我保证像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成人童话中少不了梦幻爱情。
最近人常说靖蓉恋,没人说冲盈配。因为他们配不配还是个问题。冲哥的浪子性格与盈盈的小姐脾气,真不知会有什么好结果。“盈盈”这名字起得真绝,令狐冲和她在一起可能得到“圆满”,也可能成为令狐冲的“负累”,使之失去自由,看来自由经常成为爱情或其他物事的牺牲品。
从书中看,令狐冲对小师妹始终不能忘情,对任盈盈还是恩情的成分更多,直至最终曲谐,他们之间还是隔了一个岳灵珊。只不过她恰当地出现,填补了他灵魂的空虚,抚慰了他心灵的伤痛。令狐冲感到小子无以为报,只好以身相许。
为了弥补这些缺憾,编剧让令狐冲先认识圣姑,而且冤家路窄;后认识婆婆,而且不见倾心。最终婆婆与圣姑合二为一,恋爱真正开始。这简直就是时下最摩登的网恋模式。可这种模式使两人在绿竹巷初次相见时,盈盈须装成老太太的腔调,太让人心痛了。值得庆幸的是,改编也有成功之处。绿竹巷那段戏诗情画意,韵味绵长,在此处令狐与圣姑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础,绿竹巷成为一种永恒,因此令狐冲在回到恒山后还要盖一间竹舍,当盈盈看到这一切时,相信和我一样被永远的绿竹巷感动得无以复加。
更郁闷的是结尾。刚开始看片尾的时候,为二人的琴箫合奏感动不已,心中默默祝愿,这场戏一定要放在最后。有人说结局二人隔得太远,很不过瘾。我不以为然,心想这人怎么这么俗啊。知道什么叫柏拉图吗?轮到我看的时候,才发现两人隔得实在太远。问题出在音乐上,片中该片段配的是《笑傲江湖曲》,紧扣题旨,可太静,太高雅,太不亲昵,而片尾此镜头出现时,笛声(?)骤起,王菲的歌声袭来,原来柏拉图式的场景须经靡靡之音调和才能成为世俗接纳的爱情,况且片尾对镜头做了电影化的处理,更增浪漫。
为何这段充满遗憾的感情还令人如此着迷,甚至让一些男生立下宏愿:“娶妻当娶任盈盈!”因为书中的爱情模式满足了男人们的心理悖论:当他们青春年少、容易受伤时,需要母性的安慰;当他们逐渐成熟、事业有成时,又需要娇柔女子来满足他们的大男子主义。任盈盈恰恰融两种特质于一身,更妙的是,别的女人都会年老色衰、人老珠黄,而我们的盈盈却是倒着活过来的,先做婆婆,后做少女。当男人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身边的黄脸婆变成了妙龄少女,他该如何地欣喜。盈盈始终是令狐冲的影子,搭救他的性命,推动他的事业,可英雄却屡屡让美人伤心,多少次盈盈只能望着令狐公子纵马驰骋的背影而不能将他挽留,当女人爱上男人,她便没有自我了。在英雄的成长史中总有一位具有良好家庭背景的少女适时出现,成为他们成功路上至关重要的一块垫脚石。盈盈如此,黄蓉亦复如是。武侠原来处处萦绕着男权迷梦,可见童话是假,成人世界才是真。
浪漫程度不亚于冲盈的另一对应属可爱的不戒大师和哑婆婆。这对和尚、尼姑的恋情当真惊世骇俗。不戒为了找老婆用了十几年的光阴,跑遍了天南地北,这和尚痴情的很。料想他们夫妻相见的场面一定很感人,可书上没写,片中也没拍。不拍总觉意犹未尽,拍了又怕狗尾续貂。是个难题。
如果有《笑傲江湖前传》,里面的爱情主题定会是岳不群与林中则。若想到这一点,玉女雌雄剑就不足称奇了。这对师兄妹早年想必也是绝配,只是后来岳兄利欲熏心,才让宁女侠守了活寡,其实人家女侠也不在乎(呵呵),只想着终老华山,你耕我织。在险恶江湖还有如此天真的人,真是可爱死了。直白地说就是傻(于是演宁氏的那位一直面无表情),这等傻人就是专门用来被岳某利用的。耿直的岳夫人常心直口快地做些傻事,岳不群也不拦着,以向天下人昭示,我岳掌门侠肝义胆。宁中则是他阴谋的保护伞。金庸为防止令狐冲与岳灵珊也落到这步田地,心想还是让他们掰了吧。
音乐篇
片尾的那声“咦——呀!”无疑令更多的人缅怀《沧海一声笑》。可流行的不一定经典,经典不一定流行。音乐如何定位?于是他们拜访了金庸,他老人家说要古典一点,民族一些。且不管他老人家所言正确与否,一剧的音乐由原作者定夺就不是明智之举,片子又不是拍给金庸看的。
倒不是说音乐不好,除了片尾曲,无论配乐还是插曲都堪称精品。只是想做成阳春白雪,心里就别总惦着下里巴人。片尾曲时而高亢,时而柔美,看来是想讨好所有的人,劲用大了,成了“四不象”。《天地作合》与《有所思》是榜样,要雅就大大方方地雅,要俗就彻头彻尾地俗。一个让我对易茗的才华敬佩不已;一个被一些人喜欢,至今仍在传唱。
与成为众矢之的的片尾相比,片头音乐很安静,不做过于前卫的艺术尝试,故几乎未遭非议。
插曲由易茗的词撑腰都有直指人心的力量。《天地作合》是我的最爱,词有些屈原诗的味道,曲风像古曲,淡雅、舒缓。宋祖英的发挥也非常出色,唱法与往日不同,是小宋近年来鲜有的佳作;《有所思》偏俗,像小调。与书中汉代古曲的身份大相径庭。盈盈每每借之向令狐冲表情达意,推动情节的作用大于本身的价值;虽然我不喜欢小师妹,但每次听《不在其中不流泪》都心如刀绞,王燕青投入的演绎再加上“旧梦依稀华山月,男儿拔剑向天悲”的感人词句,很难不为之动容;《人心无穷大》的词很有豪气,曲不太成功,并且刘欢也不适合唱快歌,这在早年《康熙大帝》中已得到验证。幸好没作为片头曲。
配乐让人舒服,与所配的情境非常吻合。譬如《笑傲江湖曲》就写得很巧妙,这曲子被描绘地太神奇,不宜做过实的处理,于是赵季平避实就虚,音乐出现时总是若有若无,飘忽不定,引领观众去想象原曲的精妙。
升华篇
金迷时常说原著多么好,似乎忠于原作就是不作一丝改动。文字与影像是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一些人所谓的“忠于原著”根本不可能。的确,文字有其独特的魅力,金庸的文言白话读来颇有味道,可惜片中无法一一表现,比如对盈盈琴声的描绘让读者如身临其境,心醉神迷。还有冲盈二人被哑婆婆绑在悬空寺时,金庸用了一大段文字描写两人对望的眼神,而镜头语言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它淋漓尽致、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更可惜的是,一些经典对白被莫名其妙地删掉,譬如那句时常被人们称道的告白:“若是现下叫起,能一直叫你六十年,这一生可也不枉了。”
文字比之电视剧的另一优越性在于“无招胜有招”,对一些武功招数、人物形象,虽不能尽言,但留下了宝贵的想象空间。读者自己的想象总是美好的。
文字还可以让人物一边打斗,作者一边解释。而电视只能先呈现双方快速的出招拆招,再让一人复述。就像岳不群在少林寺比剑之后,还得向岳夫人解释一遍剑语。看到岳不群无法让观众明白他使出了“弄玉吹箫”、“萧史乘龙”,特无奈地对夫人说:“我再演示一遍。”,我就想安慰他一句:“老兄,忠于原著不易呀!”
而原作也有种种缺陷。
人物很杂,必须合并。自以为将三定合一,性格更鲜明,线索更清晰。
赘笔太多,理应删减。开始的铺垫是好,可太长了,正因为此,我下了七八次决心都没看进去,后从令狐冲出现看起,这才一气读完。一遇上各派大会,众掌门便说起废话来没完没了,难以忍受。对此类戏的处理上,该片却延续了这种沉闷的风格,可谓“愚忠”。
构思不精巧,经不起推敲。连载作品难免零散、有漏洞。查大侠在作品中不断地弥补自己的漏洞,弄得自己与读者都疲惫不堪。一场打斗实在写不下去时,就让其中一人昏倒。为此,令狐大侠倒下了好几次。许多人物草草地来,匆匆地去。我还没弄清曲非烟是何方神圣时,她就直奔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最后结不了尾,只好让任我行暴毙。冲盈更惨。一段爱情写到结婚那就真没劲了,可金庸就这么写了。不改不行。剧中任我行死于日益膨胀的野心,岳不群死于徒儿的无奈之举。这种改编虽然牵强,但比原著更深刻,更合理。
只顾情节的推进,忽视意境的营造。在这方面影视可用优美的山水,动听的音乐来弥补。例如盈盈在码头挽留令狐冲的一场戏,广阔的天地中只有两个孤单的人影笼罩在朦胧的水雾中。这样的视觉享受怕是文字无法替代的。
影视作品不但要忠于原作,还要超越原作。正如黄健中所说:“拍出字里行间的东西。”影视作品要进行独到的思考,阐发字里行间未被发掘的思想,填补字里行间的空白。不管此目标是否达到,至少主创人员作了这方面的尝试。
一金迷如此说道:“《笑傲江湖》的真正主题是一统江湖的权力世界与自由的心灵世界之间的冲突,是对所谓传统的‘正义观念’的颠覆。”片中的确充分表达了这一主题。对传统伦理的摒弃必然充满矛盾和困惑,这番挣扎主要体现在令狐冲身上,他难以适应权力世界的纷争,而身处自由的心灵世界又难免寂寞孤单,无常中他牵起了任盈盈的手,相携走天涯,退隐江湖。蜕变的过程中,令狐冲一直在追问,追问自己,追问方证大师,追问莫大先生。从思过崖面壁到被逐出师门,从师父原形毕露到杀东方不败,令狐冲逐渐明白了权欲可以泯灭人性,也懂得了正邪之分有时并不那么明晰,并最终做到了“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此之前,他甚至无法面对盈盈,盈盈更是如此,正邪之分是横亘在两人之间的最大障碍。当令狐冲做了恒山派的掌门时,盈盈独自抚琴流泪;当令狐冲誓死不入魔教,任盈盈送别他时,山雾弥漫,二人却似隔了千万重山,只能两两相望;当这一对璧人相聚在恒山绝顶,令狐冲仍不了解自己曾与魔教仇深似海,又怎么爱上了魔教教主的女儿?
说什么“笑傲江湖”,看完不禁悲从中来。曲洋、刘正风称的上笑傲江湖、不受俗世羁绊了,但这笑傲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令狐冲称的上笑傲江湖了,但这笑中有泪、傲里含悲。视为亲娘的宁中则死了,青梅竹马的小师妹死了,自己言听计从的师父不得不亲手杀之,精神家园——华山派也早已不复存在。这位少侠心中定是伤痕累累,这伤痕不是与他合奏《笑傲江湖》的盈盈所能抚慰的。
该剧不仅表现了男人的挣扎,也表现了女人的困惑,证实了那句“都说女人天生爱做梦”。岳灵珊死的时候仍对刺死他的夫君抱有幻想;宁中则更是善良到呆傻的地步,屡屡上岳不群的当,为了不让她对丈夫的幻想破灭,宁肯自杀。这苦命的母女俩都死在玉女雌雄剑下。这剑即为她们心中的梦。
该剧制作精良也不可否认。当你看到如今已不多见的瘦长型胡萝卜、工整小楷写的笑傲江湖曲谱;当你听到地道的福建山歌和专门创作的《有所思》;当祖千秋真从怀中取出八只不同的酒杯,难道你不被剧组认真的精神打动吗?
无奈许多人就是不为所动,于是网上便有了评论、论战甚至谩骂,我姑且统称为争鸣。
争鸣篇
当亿万双眼睛盯上一件东西时,它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哪怕没毛病,也能瞅出点毛病来。再说观众中有许多人为港片的支持者,看内地作品难免不对胃口。总觉人物说话太慢,可香港人知道什么叫字正腔圆吗?不会说普通话愣要逞能,语速巨快。我已忍耐了香港的含混不清,你们就不能忍耐内地的娓娓道来?就像崔永元穿西装不是不好看,而是你们没看习惯。
不过,国产剧的确存在着文艺腔的问题。典型例子便是授谱一戏三声口号式的“笑傲江湖”,说一声知道你在点题,说三声就有点像文革了。顺便提一下,我认为曲洋扔掉酒葫芦与刘正风消失在悬崖比原著的三言两语更有味道,总比看着二老倒地身亡的好。
台词普遍脱离生活。如果令狐冲说:“练成这笑傲江湖之曲,我们也是天下第一。”是他突发神经,程序紊乱;如果定逸师太娇羞地对岳不群说:“手比脚还笨。”是编剧一时脑子进水,纯属意外,那么任我行认真地对女儿说:“你是我活下去的理由。”就有足够的理由让我在喷饭之余,误以为自己在看《大话西游》。
国产片中人物不管是正是邪都很革命,田伯光像共产党员一样光彩地死去,死在了仪琳的怀中,并在仪琳泪水的滋润下安眠。唱了一出“当尼姑爱上淫贼”。主创人员倒是阐明了原著“淫贼也有英雄气”的微言大义,可这样夸张的表演只能是一种自作聪明的深刻。
说起人物造型,大家也是义愤填膺。曲洋是魔教中人,打扮得怪点可以理解;可将潇湘夜雨莫大先生化装成要饭的就不可原谅了。而天门道人丝毫没有泰山派掌门人的气概;玉玑子像个童颜鹤发的老流氓,就算他是坏人,也不能这么糟蹋人家呀!
可能黄导拍武侠还不太适应,文戏武戏难以浑然一体,更不用说在武打中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了。初看武打场面,我以为借用了王家卫的招牌手法——快镜偷格,后来听人一说才明白是快镜中加了许多定格,难怪视觉效果这么差。我们也向香港学来着,令狐冲出招前先大喊“独孤九剑”,可惜学砸了,药王庙那场戏挺好的,就这么毁了。不能说没有成功之处,令狐冲大战剑宗前辈的时候表现得很潇洒,至于打的是封不平,还是成不忧就不那么重要了。外加的两场戏也不错,令狐与盈盈击退三路人马之时,真有点人中龙凤的感觉;圣姑与左冷禅在竹林中斗智斗勇的一场戏也留下了些许经典镜头,如今还在八套的形象片中充门面。
可能黄导拍电视剧还不太顺手,用赵宝刚的话说,镜头太敞。荧屏比银幕小很多,老用大全景,人小得跟火柴棍似的。有一个镜头,先是一条小船渐行渐远,画面边缘两个小人越走越近,就听见岳氏父女的声音,我就盯着船瞅啊瞅啊也没找着,最后父女俩从一旁闪将出来,小人终于变成了岳不群和岳灵珊。再举一例,少林寺三战那场,只听方证大师大叫一声“千手如来掌”,我便四下寻找他老人家,终于在画面的左上角看见了手忙脚乱的大师。这样的问题镜头不少。网友也对用光、摄影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让导演向香港学习。后来我认真地看了港剧,他们的镜头一直在左右晃动兼顾谈话双方,当时我天真地想这就是所谓的冲击力吧。后来慢慢回过味来,如此摇移,不用剪切,倒省事啊。
其实万种可能皆因定位不当。或许这种片子根本无法定位。一拍出来势必千人指、万人骂,与好坏无关。一个拍过《小花》、《龙年警官》、《我的1919》的导演,即使在片场睡着了能错到哪去。错就错在他接拍了央视第一部金庸剧。枪打出头鸟。那是一次对国产剧不满的总爆发,一次愤怒情绪的集体发泄,后来演变成了一场好玩的游戏:一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谁都可以欺负两下子。劣根性呀。
黄健中的目标是高雅的娱乐片。言下之意要大俗大雅。大俗大雅何其难,雅俗共赏的金庸作品只做到了大俗小雅。大俗的代表人物即是桃谷六仙。满口的胡言乱语,在书中看得头晕,搬上荧屏更觉聒噪无比。这六个丑陋的怪物对于主题思想没有丝毫裨益。俗还表现在动辄出口的“屁股”、“放屁”,在这一点上与俗不可耐的香港文艺作品一脉相承。要说小雅便是指穿插其中的历史背景了,而这些可有可无的学问除了卖弄别无他用。金庸之所以被接受还是因为他的通俗,人变俗是很容易的。
黄导的左顾右盼致使自己腹背受敌。圈内好友指责他将如此烂俗的东西搬上荧屏贻害无穷;圈外人士对他的艺术探索并不买账,他们不会思考灭门一戏的蜘蛛有何寓意,更不会问为何绿竹巷生产队里养了一群小鸭子,看不懂劈头就骂。而在制造恐怖、营造浪漫或搞笑这些商业片的看家伎俩上,黄导显然不够娴熟。
对《笑傲江湖》的论战早已烟消云散,尽管它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它就是我心目中的《笑傲江湖》,我也相信若干年后,这部诗情画意、充盈着文化底蕴的作品会成为诠释与丰富金庸的优秀作品。
2003-07-02
2001年03月26日,这是一个在社会文化史上值得被重重记上一笔的日子,在那一天,四十集武侠电视剧《笑傲江湖》在央视八套首播。这在如今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却在当年掀起了滔天巨浪。
因为这部剧的原著小说作者是现代通俗小说作家的顶尖人物金庸,而这部剧则是由央视牵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制作的。
相比于后来张纪中制片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和《鹿鼎记》等,《笑傲江湖》显得意义非凡,它的播出标志着主流文化对武侠文化的接纳以及武侠文化向主流文化的靠拢。
一共一生水远山高
在李亚鹏版《笑傲江湖》(下称01版)播出前后,还发生了这样四件事。
1998年,坊间传来消息,大导演李安打算将王度庐的原著小说《卧虎藏龙》搬上大银幕。1999年07月31日,本片在新疆天山一号开机,2000年上映。2001年本片被评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99年01月,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出版了一本新书《金庸小说论稿》,在书中首次提出金庸作品的文学史地位。
1999年03月26日,金庸被浙江大学聘为人文学院院长。同年04月05日,金庸来到浙大讲课,下午金庸接受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主持人姜丰的专访。访谈中,金庸提及愿以一元钱向中央电视台转让其作品的改编权。
1999年11月01日,著名作家王朔在《中国青年报》上刊登文章《我看金庸》,文中说:「这些年来,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说是四大俗。」1999年11月05日,《文汇报》刊登了金庸的回复《不虞之誉和求全之毁》。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两篇文章引起了文坛的大争论,便连格非与刘恒也被卷入其中,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这四件事都发生在世纪之交。
《卧虎藏龙》的艺术价值和硕果累累意味着武侠题材不再是偏安一隅不入流的东西,而是可以被当作中国文化的代表存在的,这一点想必给了金庸以信心,金庸在接受访谈时就说过:「我觉得《卧》片拍得很好,编导处理都很好,但原小说并不好看。所以我不是说我的小说不能改,只要改得有才气就行。中国文化不能由武侠片来代表,中国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如果由武侠片来代表,那别人还以为中国文化就是打打杀杀呢。」
很明显,金庸在积极寻求主流的认同。而主流同样报以回馈,从冯其庸、陈墨、严家炎开始,「金学」逐渐被人重视起来。
但是另一方面,以王朔为代表的一批主流小说家却表示了对金庸的不欢迎,有的如王朔直接批评,有的如格非则在表示了金庸小说带给他乐趣后又说金庸作品的写法存在问题、王朔的批评不算过分。
那年的金庸已经75岁了,他已经老了,他需要给自己的小说正名。
但是在当年,严家炎和陈墨的评点尚没有得到文学评论界的认可,社会上对金庸小说依然存在着许多批评,金庸作品还没能真正进入文学史。
这时金庸将目光投入到了影视行业。
金庸小说的影视改编早已有之,在《射雕英雄传》还没写完时,由胡鹏执导的同名香港电影就已经在1958年被搬上荧幕了,而电视剧也早在1979年就有了郑少秋、汪明荃版的《书剑恩仇录》。
但香港毕竟是一个商业极其发达的地区,那些年的香港影视作品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大都带有一定的商品性,讲究快准狠,如何能引起观众喜爱就如何拍摄,也因此在八十年代忠于原著的刘德华《神雕侠侣》和梁朝伟《鹿鼎记》后,武侠影视迎来了天马行空的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是香港武侠影视的天堂,这里有程小东的电影《笑傲江湖》、刘镇伟的电影《东成西就》和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也有张智霖版《射雕英雄传》、古天乐版《神雕侠侣》、陈小春版《鹿鼎记》、黄日华版《天龙八部》和吕颂贤版《笑傲江湖》等。
以上这些影视作品都有各自的艺术价值,但由于均属于低成本快节奏的产物,因此不得已会对原著做大量修改,其中有的修改无伤大雅(如古天乐《神雕侠侣》),有的修改则将原著精神改偏了方向(如陈小春《鹿鼎记》),这样的修改是好是坏姑且不论,但金庸自己是很不满意的:「香港导演把我的小说胡言乱改,我非常生气,他们还经常加内容进去。要加进去,为什么不自己写武侠成名?孩子不好,帮我教教可以,但不能生了孩子说是金庸的孩子。」
而九十年代的大陆影视拍摄的是什么样的作品呢?
1994年,央视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电视剧《三国演义》;1998年,央视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电视剧《水浒传》。
这才有了金庸在接受《文化视点》采访时说下的话,他说如果央视能以拍《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态度来拍自己的作品,他愿意以一元钱卖给他们。
看到这则新闻的张纪中犹豫了许久,终于决定以中央电视台的名义联系金庸。不到一个月时间,金庸先生就立刻给出了同意的回复,这让张纪中很是意外,同年十月,张纪中用有机玻璃制成制作了一块匾额,匾右侧刻「金庸先生《笑傲江湖》电视剧版权转让纪念」,左侧落款「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间部分镶嵌上一元钱的纸币,为了表示纪念意义,专门从中国人民银行挑选了一张号码为25666666(寓意「尔与吾六六大顺」)的纸币作为纪念,纸币的上部写上了CCTV字样,下部写着年月日。
就这样,央视拿到了《笑傲江湖》的改编权。
尽管今天大家已经公认了金庸小说的文学价值,但是在本世纪初这还是一个值得争论的话题。央视素来只创作文学剧本或改编名著,虽然也拍过萧逸《饮马流花河》这样的武侠题材,不过显然那只是「饭后小菜」,如此大张旗鼓地对待一部通俗小说,还是头一次。
既然是头一次,那就要慎之又慎。央视出品的剧是要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比如真善美,比如正义与邪恶,比如爱情的美好,此外由于金庸的其它几部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都需要大量特效,因此在金庸的众多小说里选择了《笑傲江湖》这样一部作品。
不同于之前港台更注重市场化、快节奏的一些改编,这次,央视想把它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真正拍摄出来。
为了精益求精,央视决定请著名的电影导演黄健中出山。刚刚改革开放,黄健中就登上了导演舞台。1979年他的《小花》获得了百花奖;1985年又凭借《良家妇女》获得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主要奖。此后他的诸多影片获得过多次重量级大奖。而编剧方面,则邀请了《三国演义》的编剧周锴和陈兵。
经过了181天的拍摄,终于,《笑傲江湖》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下于2001年03月26日登陆央视八套。
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该剧在播出时始终拥有12%-19%的超高收视率,市场反响极佳。但与此同时也引来了非常多的争议。
播出第二天,张纪中、黄健中、李亚鹏等主创人员进入中央台的网站,做了一小时的网上座谈,遭到网民的激烈批评。——是的,《笑傲江湖》是大陆网络上被全民讨论的第一部电视剧,网易和新浪也都早早做好了专题和论坛,每天都有大量的帖子。
可以想见,由于原著小说的深入人心和港台版本的风靡大陆,几乎每个了解故事的观众都在心中有一个自己的《笑傲江湖》,他们有一个自己的令狐冲、任盈盈、岳不群、林平之……因此一旦看到和自己预料中不同的人物形象时便会表示不满,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部剧的口碑都不好,大家纷纷「笑骂江湖」。
金庸自己则同样发表了看法:「这出戏拍之前他们说绝不改动,我就送给了他们,不要版权费。但他们没遵守诺言,我有点生气,后来与他们成了朋友也不好当面骂他们了。不过,他们还是用心拍的,道具、布景呀,都挺努力,比港台的金钱和精力都花得多,这点我很佩服。但他们的艺术思想与我不同。」
因为金庸的不满,张纪中在后来拍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作品时,则便得小心翼翼了起来,严格按照原著故事,只做细微调整。
在这样一片骂声中,还有着不一样的声音,那些声音来自没看过《笑傲江湖》故事的观众:「央视拍的电视剧一贯很大气,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我都很爱看,有人说《笑傲江湖》和《水浒传》有点像,那又有什么不好?以前看过一些港台的武打剧,比如前一段中午播的香港版《笑傲江湖》,那些侠客们老是在房间里说话、打斗,演来演去老是那么几个人,每个门派似乎只有三四个人。央视就不同了,拍的画面很精美,场面大,气势也大,故事又很吸引人。根本没必要去想它像不像原著,你就当它是一部普通电视剧来看,就挺好的。」这些声音始终是微弱的,就像小火星一样多年来游荡于《笑傲江湖》的坏口碑之外。
在2008年的豆瓣上,这部剧仅拿到了5.5的评分。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加上于正版《笑傲江湖》的横空出世,大家终于意识到了它的魅力。
到今天,它已有7.7分。
但我想,这还不是它的最后评分,未来它的价值会更高。因为它不只是承载着通俗小说和主流文化之间互相接洽的社会意义,它还有着自身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
二传一曲天荒地老
在众多对01版《笑傲江湖》的鞭挞声里,有这样一种说法颇值得讨论。他们说,这一部剧为了表现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故意放慢节奏,经常出现没有人物对话、没有剧情发展的空镜头,把《笑傲江湖》沦为了风景纪录片。
这样的说法乍看起来不无道理,但仔细针对内容分析却能发现似是而非。
相比于港台版的武侠剧,01版确实多了许多的风景画面,但这样的风景画面却并非毫无意义的景色拍摄,而是带有意义、「会说话」的镜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一首词脍炙人口,名为《天净沙·秋思》,但是这首词通篇没有一个「秋」字,读者却能从它描写的对象如枯藤、老树、昏鸦等景物中感受到萧瑟的秋日景象。远处小桥流水波波,将断肠人的身子拢在水气里。在这无以名之的糊涂时刻,他觉得物我两忘了。
在文学上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列锦。将几个有辨识度的名词堆砌在一起,在读者心中浮现出绝美的画面,让读者身临其境。「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里有厮杀的壮烈,「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里有旅途的不易。所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便是如此。
「风景纪录片」如果用好了,是会说话的。
本剧名为「笑傲江湖」,出自《西游记》中「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一句,令狐冲身上也似有孙悟空的影子,令狐冲自在散漫,不拘小节,正派人士也有厌恶的,魔教中人也但交无妨,活脱脱一个武侠世界《西游记》。
《笑傲江湖》的书眼则是一首谱子,名曰《广陵散》,书里刘正风和曲洋合奏的《笑傲江湖曲》就脱胎自《广陵散》。《广陵散》分四十五个乐段,每段标题都是二字,如「止息」、「冲冠」等。巧得很,《笑傲江湖》小说的标题也都是二字开头,如「灭门」、「曲谐」等。金庸其它小说的标题没有这么肃杀凌厉过。
如何展现笑傲江湖?不需要靠着多么精巧的情节,不需要靠着多么精彩的音乐,只要看到这幅画面,立刻就能感受到归隐幽谷时的孤独和喜悦,那是伯牙子期一般的神仙日子,山谷间云雾缭绕,琴箫合奏就好比不食人间烟火。
这样一个镜头足以。
而令狐冲和任盈盈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微妙的。令狐冲心中始终记挂着小师妹,直到小师妹去世都不能忘怀,在小师妹喜欢上林平之后,令狐冲整个人都颓了,变成了浑浑噩噩的酒鬼,早没了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
好在终于令狐冲会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因为《笑傲江湖》一曲而结识绿竹翁和任盈盈,从而重新「活了」过来。任盈盈就是这样一个能让令狐冲十分舒服的存在,她应了老子那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当她和令狐冲在一起后,形成「曲谐」。
所以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呢?这样一幅画面也足够了,若即若离,彼此依偎。这个镜头不单单构图美、色调美,更重要的是它传达出了小说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
当然,这部剧依然有一些瑕疵。
其一,《笑傲江湖》里许多演员的读音不标准。
「令狐」的第一个字应读作「líng」,但剧中都读成了第四声;「任」作为姓氏的时候也应当是第二声,剧中除了童百熊外都读成了第四声;同样还有「辟邪」二字,应该是「bì xié」而不是「pì xié」。
一部当年备受关注的电视剧,在这些重要读音上屡屡出错是会影响观众的,至于「女红」、「星宿」等词的错音就不再赘述了。
其二,《笑傲江湖》里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设置不算妥当。
导演黄健中说,第一集就要吸引住观众,要尊重商业模式,引入矛盾点,让男女主角登场,因此本剧早早地将分别在原著第五章和第十三章登场的令狐冲和任盈盈移到了第一集。这样的小心翼翼是没有必要的。
在原著里,头一个登场的是林平之,就在读者们都以为林平之是主角时,读者随着林平之的视角听到了令狐冲的名字,那时的读者大都会觉得令狐冲不过是个没啥戏份的糟老头。令狐冲第二次出现在人们视线中是恒山派师太定逸怒斥其为淫贼。等到第三次,那时便是由和令狐冲相处过的仪琳口述故事,这时的令狐冲才慢慢吸引读者兴趣,人格形象也完满起来。直到最后,令狐冲登场,读者恍然大悟,原来林平之根本不是主角,那是金庸玩的障眼法,令狐冲才是主角。
这样的阅读快感是非常奇妙的。
但是纵观历代《笑傲江湖》影视版本,都没有哪一版按照原著拍,如果说不符合艺术规律那也不见得,当林平之和定逸分别对令狐冲进行了评价后,再让演员从仪琳的口述中登场,同样能起到类似的效果。对于已经读过原著的读者来说自然不必心急,对于没有读过原著的读者来说前面林平之的故事也同样精彩。
如果说这样的改动还算是遗憾的话,那么将原著里劳德诺的戏改为令狐冲的,那就有些不妥了,为此金庸十分生气,陈墨也专门写文批评:「令狐冲的性格不适合当侦察班长,也不会看到林家灭门惨祸见死不救;深谋远虑的岳不群本意是让岳灵珊去福建接近林平之,不可能让她跟着旧男友去会新男友,也不会不考虑他『君子剑』的名声,让年轻的徒弟与女儿千里同行。」
事后张纪中总结经验时承认了这一点:「现在回头来看,《笑傲江湖》在改编上有考虑不周的问题。比如开场的改编,那是只想着令狐冲要先出场,于是乎就把他和小师妹搁到一块去看灭门。其实要令狐冲和小师妹一起去,你想岳不群能放心么?这是考虑不周,这段改得不好。包括其他的铺垫,我们让圣姑先出来了。」
但是把伏笔提前引出似乎是张纪中武侠剧的通病,试举几例。
《笑傲江湖》原著里本来是令狐冲重伤晕倒,苏醒时发现自己在少林寺,经过一番折腾后才发现自己是被任盈盈所救,而任盈盈为了救他甘愿在少林寺十年,这是以令狐冲为视角来看故事,读者自然能体会令狐冲的心情,但是在剧中却按照时间线先托出任盈盈的事情,而后再让令狐冲知道,观众自然会难以体验令狐冲的心境了。
在原著里东方不败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天下第一高手的名号如雷贯耳,所有人都想看看这样一个人是什么样,等到了任我行等人上了黑木崖时,却发现一个在玩弄绣花的阉人,如此反差足以让读者大呼过瘾;但在剧中,当任我行听说东方不败学了《葵花宝典》后,画面就立刻切到了东方不败在花房的情状,给观众以缓冲,同样失去了快感。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天龙八部》里萧峰的身世之谜上,这里不再赘言。
回到第一集,其实从文学剧本里来看,并非是令狐冲代替了劳德诺的戏,只是不知为何要改成令狐冲。不过第一集虽然这里不好,却也有好处,那就是通过寥寥几句话树立了令狐冲的人格魅力。
树下是一群人在围攻,树上是令狐冲跟曲洋谈笑风生。「好酒」、「好曲」和「不懂,爱喝」、「不懂,爱听」,所谓三句话不离一个「爱」字,足可见令狐冲乃是性情中人。
除了第一集外,最后一集也同样被很多人诟病。很多人认为这部剧没有按照原著,居然选择让令狐冲杀了岳不群,十分不妥。——这一点我倒认为改得比原著好。
读过原著的读者,应该都能感受到金庸在《笑傲江湖》要收尾时的仓促。当故事刚刚展开到岳不群五岳并派、任我行千秋万载时,金庸突然想要结局了,于是让仪琳无意中杀死了岳不群,让任我行突然暴病身亡。金庸为了避免令狐冲遭受自己道德上的抉择,直接把两个最强劲的敌人写死了,令狐冲失去了自己该承担的审判,也便让读者失去了理解岳不群和任我行的机会。
金庸在写《笑傲江湖》时,是只站在令狐冲这边的,令狐冲有自己的好恶,于是其他人也在读者心中形成了好恶,殊不知这个世界本身并不会随着一个人转动。当我们的世界观不再是强烈的对错分明,而是默认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是灰色的时候,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满起来。
在电视剧里,当岳不群坏事做尽,令狐冲挣扎过,他犹豫了片刻后说:「你好自为之吧。」尽管后面的剧情颇为套路,反派想趁机暗算,但毕竟编剧让令狐冲终于承担了「弑师」的罪名。
一个道德上永远不犯错的令狐冲,是不真实的。一个具有痛苦抉择并甘愿承担的令狐冲,才是有血有肉的。
除了上面的几点外,还有一些比较突出的点。
首先是演员好。03版《射雕英雄传》吃亏就吃亏在李亚鹏饰演的郭靖上,但是李亚鹏饰演的令狐冲加上张震的配音,实在是把令狐冲的豁达乐观以及落寞萧条同时反映了出来,许晴的任盈盈足够惊艳,苗乙乙的岳灵珊很是俏丽,陈丽峰的仪琳也让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至于巍子的岳不群和李解的林平之,那更是出神入化,前后变化判若两人,巍子是老演员自然能够驾驭,但李解在出演时还从未接过戏,后来在08版《射雕英雄传》和《浪淘沙》里也表现亮眼。
其次是细节足。举一个例子,在本剧中,造型师给五大门派各设计了五套衣服和佩剑,非常用心,观众一眼就能区分出来,当已是恒山派掌门的令狐冲再次见到华山派时,观众能看出来,华山上下大家的佩剑是一个款式,但令狐冲的佩剑已是另一番模样。
与之对比的是吕颂贤版《笑傲江湖》,在林平之和余沧海决斗时,正好给了他二人的佩剑以特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两把剑是同样的「道具」。
那它最好的是什么呢?
是配乐。
结语觅知音固难得兮唯天地与作合
如果说03版《射雕英雄传》只贡献了一曲《天地只在我心中》,那么01版《笑傲江湖》贡献的则是足足五首。这五首曲子统统由赵季平作曲、易茗作词,分别由刘欢、宋祖英、王菲和王燕青演唱。
在刚播出的时候,很多观众却表示接受不了这样的曲子。当大家习惯了用流行音乐作为武侠剧的主题曲和插曲时,突然听到这样的歌曲、这样的歌词,是适应不过来的。
但是一旦适应过来了,那就会像《天地作合》里唱的那样:「莽莽苍苍兮群山巍峨,日月光照兮纷纭错落,丝竹共振兮执节者歌,行云流水兮用心无多。求大道以弭兵兮凌万物而超脱,觅知音固难得兮唯天地与作合。」
觅知音固难得兮唯天地与作合,我想这部剧也在等待这样一个时刻。
本文刊载于澎湃新闻「有戏」栏目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我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