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巩俐李保田李雪健孙淳傅彪陈述刘江蒋宝英王啸晓杨倩倩高英高维明
类型:剧情犯罪导演:张艺谋 状态:已完结 年份:1995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ID:1292900热度:294 ℃ 时间:2024-08-14 12:22:09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昨天在新衡山电影院看了张艺谋这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下简称《摇》)的35mm胶片版本。影院放映质量堪忧,但影片质量有保证,尤其是片中几个主观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想展开来说说。
所谓主观镜头,即我们常说的POV(point-of-view shots),顾名思义就是指电影中的角色看到的人事物,通过镜头展示给观众。这部《摇》除了少数几个部分外,都是以小主角水生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的。张艺谋运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来向观众展示水生看到的世界,我选取几个我认为有代表性的镜头与君分享。
这是影片最开始的时候,水生刚来到上海,见到六叔,就被带到了一个类似仓库的地方。在这里,年幼的水生第一次见到了黑帮做事的场面和方式。在这个镜头之前,导演还安排了另外几个角度的镜头,以表示初来乍到的水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知道东张西望。突然枪响了,先出枪声,然后给到这个主观镜头,一个类似黑帮头目的人正举着枪杀人。当然要先吹一波摄影吕乐的构图与打光,这样巧妙的设置在这部电影里多次出现(当然也有可能是老谋子自己对于摄影的建议)。其次是这个仰视视角,既契合了水生的主观视角,又给人一种黑帮做事时威严和危险的感觉。
这里同样为剧情做了很好的服务,此时观众和水生其实都是一头雾水的。这个孙淳饰演的黑帮头目就是之前六叔说的老爷吗?他们是在惩罚叛徒还是单纯的黑帮火并?一般观众会在心里给出一个预设,然后导演会在之后的剧情发展里让观众检验自己的预设是否正确。我以为这是一个比现在很多电影里所谓的“反转”简单却又高明的多的编剧方式。张艺谋在最近的《影》里也有过类似的设置,那就是影片开头邓超死活不愿意抚琴,我当时认为这是他的气节啊云云,结果下一场戏导演就告诉我们刚才那个是邓超的影子,所以不会抚琴。总之我很喜欢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设置。在《摇》中也是如此,后面的发展中我们会发现孙淳只是黑帮里的二头目,而他杀的是剧中余老板的手下,从而串联起整个剧情。
这组镜头是水生来到唐府以后,六叔带他在大门口候着,后者透过玻璃门给水生介绍唐府里大大小小的角色。这是一个典型的窥视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前景有一些遮挡物。这个视角可以视作对权力的一种窥视,也是刚进唐府的水生对黑帮世界的一种好奇。当然电影理论还会告诉我们所谓人物完全正面、四分之一侧面、侧面以及被遮挡的程度可以反映出人物的重要程度、性格特点等等,我不做展开了。与此同时,这几个主观镜头也是人物出场介绍最好的时机,我们通过画外音里六叔的话知道了这个黑帮组织的架构、人物关系及其品性(同时也证实了之前出场的孙淳只是二当家)。有意思的是接下来也是先出声音电话铃声,然后主观镜头给到桌上的电话,故事也得以继续推进。
这是一个主观长镜头(我把它切成好几个部分,足见其长,第一个截图不包括在内)。深夜水生被吵闹声惊醒,然后循声上楼去看发生了什么事。先要讲这个长镜头之前也有一个主观镜头很精妙,水生从屋子的柱子后面悄悄观察到孙淳饰演的二哥匆匆从大门出去。说他精妙是因为这个镜头既交代了吵闹声的缘由(配合之后巩俐的独白),也告诉观众孙淳并没有发现水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孙淳没找水生下手,这个疏忽同样为他做事不小心、难成大器以及最后被李保田饰演的大哥识破做好了铺垫。我讲这么多是因为我觉得张艺谋的主观镜头囊括了大量的信息点,所以再往前一场巩俐深夜开门放孙淳进来的戏在我看来是多余的,除了显得累赘以外,那也是全片极少的没有水生视角参与的片段(当然那场戏的结尾水生被铃铛惊醒了)。
说回这个长镜头,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这个镜头很长,但观众不会觉得闷(是不是又验证了张艺谋最近接受采访说的自己从来不拍大闷片呀)。一方面是因为很有特点的配乐与巩俐画外音里的骂声,这个骂声也让我们知道了刚才发生的事以及之后即将发生的事,另一方面,观众内心和水生一样是有期待的,很想知道上面怎样巩俐在房间里做什么云云(这可以说是希区考克式的操作了,这一点后面一个主观长镜头可能体现的更明显)。以及,这里同样是一个仰视视角,与此同时摄影机也盘旋向上运动。
紧接着,导演就给到了这个窥视的主观镜头。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会想到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爱情短片》。其实也可以将这个镜头视作水生的所谓性启蒙,从而也构成了之后他拼死想救巩俐的动机的一部分。另外在这个镜头里,我们能明显的感到巩俐正处在夹缝之中,这也是剧中人物当时的处境,再往远了说这还是巩俐代表的一大类人在那个时代大背景下的位置。
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那个长镜头(最后一张截图不包括在这个长镜头里),对应的剧情是水生在唐府里听到了嘈杂的人声,知道有严重的事情发生,但不知道是什么,他同样循声而去。与之前那个长镜头不同,这是个手持镜头,行进过程中镜头有明显的摇晃(甚至中间有一个快速的横摇,代表人物突然转身看背后),这也体现了主观镜头最普遍的作用之一,即外化人物的内心情绪。同时观众也和水生一样,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直到那把带血的刀突然出现。这个镜头的切换虽然比不上《隐藏摄像机》里那一刀,但坦诚的讲还是蛮有冲击力的。再往后水生带着观众一起了解到发生的黑帮火并以及六叔的牺牲,从而再有之后的发展。
在这个全片最牛逼的主观镜头之前,其实还有好几个不错的主观镜头,但功能和精妙之处其实和我之前说的有些雷同,我也就不赘述了,还是尽快收尾吧。讲到这个我认为最棒的镜头,故事已经到了尾声,孙淳和巩俐也已经处理掉了,在巩俐被处置的时候,我们的水生突破束缚想去救她,却被打手们打倒在地,转场,出现了这个倒置的主观镜头。我们马上就意识到了水生被吊了起来。之后我们在倒置的镜头里看到了小阿娇与黑帮里的大佬们,听到了李保田骗阿娇的话。倒置的镜头正好表现了这个黑白颠倒的世界,而一个新的轮回即将开始,阿娇不久之后就会成为下一个小金宝(巩俐),而我们的水生却只能被吊着,一句话也说不出的无能为力,甚至只能目送着兜里的银元(巩俐给他的)掉到水里。最后一个镜头给到了远方,画面随着吊着的水生轻轻摇晃,而那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歌谣也适时的响起,出字幕。导演用这样一个主观镜头作结,个中意味大家可以自行体会,反正当时大银幕前的我已经在心里不停的感叹神来之笔了。
其实这篇所谓的长评非常片面,只抓取了主观镜头这一个角度对《摇》进行了粗浅的分析,而且我也很少正经的写这样的评论,所以出现的纰漏和说的不对的地方烦请担待与指正。
关于这个电影我还有点想说的,首先这是国产电影里难得一见的黑帮题材,印象里大陆电影里下一个讲上海黑帮故事的片子怕不是《罗曼蒂克消亡史》。两个片子一比较,就会发现张艺谋的格局要小的多得多,这也是本片被广为诟病的地方。但联系一下片子中七天的概念、小金宝角色的轮回、黑白颠倒的时代、甚至“唐”这个姓氏,也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深挖的东西的。相反,程耳的作品就显得导演掌控力有所欠缺了,有时候一味宏大的世界观价值观表达不一定就是好电影的标准。
其次,这个片子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地方,那就是巩俐的人设。我就单讲她唱的几首歌,《假惺惺》《花好月圆》《摇啊摇》,恰好暗示了片中所有人物的性格啊命运啊乃至整个片子的走向。类似的设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电懋出品的著名影片《野玫瑰之恋》中也出现过,那个葛兰真是惹人爱惹人怜。还有鲍勃福斯从科波拉手中抢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歌厅》,也有这样的人物与设置。
最后说个八卦吧,《摇》是张艺谋和巩俐结束长期合作的最后一部作品,离两人下一次合作《黄金甲》相隔十余年。当时媒体报道出来的小道消息恰恰和《摇》的剧情不谋而合,不知道是人生如戏呢,还是戏如人生?
写于2018年10月14日
将要发于公众号 深邃的电影
95年,拍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最后一个镜头后,张艺谋宣布与巩俐8年的恋情结束!当时围绕在巩俐身边的,不是大腕,就是富豪。结合影片,张艺谋在剧中事业上化身成唐老大,老谋深算,感情上又像水生,面对巩俐,是即单纯又带着些自卑,剧情是巩俐出轨,唐老大能培养出一个小金宝就能培养第二个,第三个......
真实身份 正体
蛟龙行动
谈途人生
古剑飘渺录
监狱疑云
三
影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一个作家为了逃避越战征...
播放指数:988℃
高潮部分到了最后一刻才展现出来,所以的暗线都串在了一起,然而高潮很短,不给力啊。
小金宝在那个时代就是一个矛盾的代表,她们只能依靠着权势生存下去,哪一天她们不再受宠,也就失去了一切,就是在钢索上行走的人,一不小心便是粉身碎骨,所有曾聚焦在她们身上的眼光纷纷瞥去。而在那个时代,会有一个又一个,无数个小金宝,谁也不是无可取代的。只是经过培养,经过5年、6年,又有无数个小金宝。小金宝的命注定是充满灰色调的。
7天,一个星期,也是一个循环。水生在7天里见识到了他以往14年从未见过的场景。14年说很长,却又很短;7年说很短,却又很长。而在这7天里我们也见识到了一个小金宝的生命就此消逝,而另一个未来的小金宝正在慢慢地成型,这不就是暗示着是一个人物身份的循环吗?
这个循环何时才会结束?小金宝死了不会结束,唐老爷死了也不会结束,必须等到那个时代彻底结束了,这个循环才会开始脱链,彻底崩坏。
和平常的普通黑帮视角不同,导演是想通过这个乡下少年对周围一切惊恐陌生的眼光来审视唐老爷们和小金宝的所作所为。
只有这种眼光,才能真正看到唐老爷的狠毒、狡诈,小金宝的可怜。
小金宝的生命在压抑中变得扭曲,唐老爷的淫威和豪奢包装,让她搔首弄姿,让她不能拒绝余胖子看大腿舞的要求,让她日夜惊恐而又无可奈何;而出于天性反抗的本能,促使她与宋二爷偷情,未泯的良知又使她善待水生,想拯救护卫翠花嫂和小阿娇,虽然不能成功,但她也做出了很多努力。
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在挣扎扭曲中发出的光芒是无法掩盖的。
只要够漂亮够听话,谁都可以是小金宝。只要够仗义够低三下四,谁都可以是小六子。
这出轮回的戏里第一等悲情人物其实是最后的阿娇。
她悲情在她的天真。她没有错,只是单纯喜欢姨娘那些漂亮的衣服,单纯向往姨娘那些众星捧月的灯红酒绿。一副好模样,一副好嗓子,嘻嘻哈哈又是一个小金宝。
人生的每个岔路口,向左还是向右?
往左,是留家种田,爬在树上偷食红通的苹果;向右,是胭脂水粉,趴在一霸身边任人摆布的一条狗。
而此时小阿娇的悲情在于她对自己的命运毫无知觉,反而开心的顺从,在这淌浑水里深陷深渊。卸不掉虚荣,又脱不掉干系。小小地人,和这淌水筋连着肉,触哪哪痛,进无步,退无路。
唯有一句,乡巴佬,小金宝,唯有一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回溯如初。
昨天在新衡山电影院看了张艺谋这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下简称《摇》)的35mm胶片版本。影院放映质量堪忧,但影片质量有保证,尤其是片中几个主观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想展开来说说。
所谓主观镜头,即我们常说的POV(point-of-view shots),顾名思义就是指电影中的角色看到的人事物,通过镜头展示给观众。这部《摇》除了少数几个部分外,都是以小主角水生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的。张艺谋运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来向观众展示水生看到的世界,我选取几个我认为有代表性的镜头与君分享。
这是影片最开始的时候,水生刚来到上海,见到六叔,就被带到了一个类似仓库的地方。在这里,年幼的水生第一次见到了黑帮做事的场面和方式。在这个镜头之前,导演还安排了另外几个角度的镜头,以表示初来乍到的水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知道东张西望。突然枪响了,先出枪声,然后给到这个主观镜头,一个类似黑帮头目的人正举着枪杀人。当然要先吹一波摄影吕乐的构图与打光,这样巧妙的设置在这部电影里多次出现(当然也有可能是老谋子自己对于摄影的建议)。其次是这个仰视视角,既契合了水生的主观视角,又给人一种黑帮做事时威严和危险的感觉。
这里同样为剧情做了很好的服务,此时观众和水生其实都是一头雾水的。这个孙淳饰演的黑帮头目就是之前六叔说的老爷吗?他们是在惩罚叛徒还是单纯的黑帮火并?一般观众会在心里给出一个预设,然后导演会在之后的剧情发展里让观众检验自己的预设是否正确。我以为这是一个比现在很多电影里所谓的“反转”简单却又高明的多的编剧方式。张艺谋在最近的《影》里也有过类似的设置,那就是影片开头邓超死活不愿意抚琴,我当时认为这是他的气节啊云云,结果下一场戏导演就告诉我们刚才那个是邓超的影子,所以不会抚琴。总之我很喜欢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设置。在《摇》中也是如此,后面的发展中我们会发现孙淳只是黑帮里的二头目,而他杀的是剧中余老板的手下,从而串联起整个剧情。
这组镜头是水生来到唐府以后,六叔带他在大门口候着,后者透过玻璃门给水生介绍唐府里大大小小的角色。这是一个典型的窥视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前景有一些遮挡物。这个视角可以视作对权力的一种窥视,也是刚进唐府的水生对黑帮世界的一种好奇。当然电影理论还会告诉我们所谓人物完全正面、四分之一侧面、侧面以及被遮挡的程度可以反映出人物的重要程度、性格特点等等,我不做展开了。与此同时,这几个主观镜头也是人物出场介绍最好的时机,我们通过画外音里六叔的话知道了这个黑帮组织的架构、人物关系及其品性(同时也证实了之前出场的孙淳只是二当家)。有意思的是接下来也是先出声音电话铃声,然后主观镜头给到桌上的电话,故事也得以继续推进。
这是一个主观长镜头(我把它切成好几个部分,足见其长,第一个截图不包括在内)。深夜水生被吵闹声惊醒,然后循声上楼去看发生了什么事。先要讲这个长镜头之前也有一个主观镜头很精妙,水生从屋子的柱子后面悄悄观察到孙淳饰演的二哥匆匆从大门出去。说他精妙是因为这个镜头既交代了吵闹声的缘由(配合之后巩俐的独白),也告诉观众孙淳并没有发现水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孙淳没找水生下手,这个疏忽同样为他做事不小心、难成大器以及最后被李保田饰演的大哥识破做好了铺垫。我讲这么多是因为我觉得张艺谋的主观镜头囊括了大量的信息点,所以再往前一场巩俐深夜开门放孙淳进来的戏在我看来是多余的,除了显得累赘以外,那也是全片极少的没有水生视角参与的片段(当然那场戏的结尾水生被铃铛惊醒了)。
说回这个长镜头,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这个镜头很长,但观众不会觉得闷(是不是又验证了张艺谋最近接受采访说的自己从来不拍大闷片呀)。一方面是因为很有特点的配乐与巩俐画外音里的骂声,这个骂声也让我们知道了刚才发生的事以及之后即将发生的事,另一方面,观众内心和水生一样是有期待的,很想知道上面怎样巩俐在房间里做什么云云(这可以说是希区考克式的操作了,这一点后面一个主观长镜头可能体现的更明显)。以及,这里同样是一个仰视视角,与此同时摄影机也盘旋向上运动。
紧接着,导演就给到了这个窥视的主观镜头。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会想到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爱情短片》。其实也可以将这个镜头视作水生的所谓性启蒙,从而也构成了之后他拼死想救巩俐的动机的一部分。另外在这个镜头里,我们能明显的感到巩俐正处在夹缝之中,这也是剧中人物当时的处境,再往远了说这还是巩俐代表的一大类人在那个时代大背景下的位置。
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那个长镜头(最后一张截图不包括在这个长镜头里),对应的剧情是水生在唐府里听到了嘈杂的人声,知道有严重的事情发生,但不知道是什么,他同样循声而去。与之前那个长镜头不同,这是个手持镜头,行进过程中镜头有明显的摇晃(甚至中间有一个快速的横摇,代表人物突然转身看背后),这也体现了主观镜头最普遍的作用之一,即外化人物的内心情绪。同时观众也和水生一样,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直到那把带血的刀突然出现。这个镜头的切换虽然比不上《隐藏摄像机》里那一刀,但坦诚的讲还是蛮有冲击力的。再往后水生带着观众一起了解到发生的黑帮火并以及六叔的牺牲,从而再有之后的发展。
在这个全片最牛逼的主观镜头之前,其实还有好几个不错的主观镜头,但功能和精妙之处其实和我之前说的有些雷同,我也就不赘述了,还是尽快收尾吧。讲到这个我认为最棒的镜头,故事已经到了尾声,孙淳和巩俐也已经处理掉了,在巩俐被处置的时候,我们的水生突破束缚想去救她,却被打手们打倒在地,转场,出现了这个倒置的主观镜头。我们马上就意识到了水生被吊了起来。之后我们在倒置的镜头里看到了小阿娇与黑帮里的大佬们,听到了李保田骗阿娇的话。倒置的镜头正好表现了这个黑白颠倒的世界,而一个新的轮回即将开始,阿娇不久之后就会成为下一个小金宝(巩俐),而我们的水生却只能被吊着,一句话也说不出的无能为力,甚至只能目送着兜里的银元(巩俐给他的)掉到水里。最后一个镜头给到了远方,画面随着吊着的水生轻轻摇晃,而那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歌谣也适时的响起,出字幕。导演用这样一个主观镜头作结,个中意味大家可以自行体会,反正当时大银幕前的我已经在心里不停的感叹神来之笔了。
其实这篇所谓的长评非常片面,只抓取了主观镜头这一个角度对《摇》进行了粗浅的分析,而且我也很少正经的写这样的评论,所以出现的纰漏和说的不对的地方烦请担待与指正。
关于这个电影我还有点想说的,首先这是国产电影里难得一见的黑帮题材,印象里大陆电影里下一个讲上海黑帮故事的片子怕不是《罗曼蒂克消亡史》。两个片子一比较,就会发现张艺谋的格局要小的多得多,这也是本片被广为诟病的地方。但联系一下片子中七天的概念、小金宝角色的轮回、黑白颠倒的时代、甚至“唐”这个姓氏,也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深挖的东西的。相反,程耳的作品就显得导演掌控力有所欠缺了,有时候一味宏大的世界观价值观表达不一定就是好电影的标准。
其次,这个片子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地方,那就是巩俐的人设。我就单讲她唱的几首歌,《假惺惺》《花好月圆》《摇啊摇》,恰好暗示了片中所有人物的性格啊命运啊乃至整个片子的走向。类似的设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电懋出品的著名影片《野玫瑰之恋》中也出现过,那个葛兰真是惹人爱惹人怜。还有鲍勃福斯从科波拉手中抢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歌厅》,也有这样的人物与设置。
最后说个八卦吧,《摇》是张艺谋和巩俐结束长期合作的最后一部作品,离两人下一次合作《黄金甲》相隔十余年。当时媒体报道出来的小道消息恰恰和《摇》的剧情不谋而合,不知道是人生如戏呢,还是戏如人生?
写于2018年10月14日
将要发于公众号 深邃的电影
95年,拍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最后一个镜头后,张艺谋宣布与巩俐8年的恋情结束!当时围绕在巩俐身边的,不是大腕,就是富豪。结合影片,张艺谋在剧中事业上化身成唐老大,老谋深算,感情上又像水生,面对巩俐,是即单纯又带着些自卑,剧情是巩俐出轨,唐老大能培养出一个小金宝就能培养第二个,第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