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作为冯小刚时隔二十多年之后执导的剧集,《北辙南辕》很难不受关注。市面上的女性群像剧很多,也因为粗制滥造的太多,观众对这一类型都有些审美疲劳了,但《北辙南辕》一出,质感还是让人眼前一亮。抛开成见,大导演就是大导演,《北辙南辕》无论叙事节奏,还是镜头调度、美术置景,都让人觉得挺舒服。
现在主要的争议,还是在故事层面,《北辙南辕》毁誉参半。我们先来客观地说说优点。
《北辙南辕》以北京为背景,聚焦五个在北京的女性的事业、情感和生活。剧集保持着1990年代末、21世纪初冯氏喜剧的一些特点,比如人物都特别“贫”。这种语言上的“贫”,不仅充分体现出北京方言的魅力(虽然除了啜妮外,其他几个女演员的北京话都不太地道),也体现出市井气息与平民味道。要是其他影视剧,人物台词一多观众就会觉得像在注水,但在京味儿剧里,人物台词你来我往,亲切、自然又接地气,观众总觉得像在听相声。
但回过头看,《甲方乙方》《大腕》等冯氏喜剧的“贫”,更有不一样的味道。在那个转折的时代,崇高在瓦解,新的信仰仍在找寻,人们无所适从。语言上的“贫”构成了普通人对时代情绪的一种宣泄,因此它带有人文关怀的味道。冯氏喜剧一度称霸中国电影市场,与它把住时代脉搏、击中时代情绪是紧密关联的。
可惜的是,《北辙南辕》里台词的“贫”,已经没有人文关怀这味儿了。它只是几个衣食无忧的闺蜜私下的聊天,说到哪儿是哪儿,图个爽快,语言密度很大,但没什么可咂摸的信息量。
有没有什么地方让这语言上的“贫”,恢复针砭时弊的功能?还真有。剧中有女性角色从事演艺圈相关工作,冯小刚就借助她们的经历,趁机“黑”了一把娱乐圈“数字台词”和“抢番位”的乱象。
数字台词这部分,请了黄渤当客串。黄渤饰演一个大牌演员,过来客串冯小刚饰演的导演的一个戏。大牌演员行程特别紧,没时间背台词。因此拍摄时助理就在一旁写了提词板,比如“男主第一句7个字”,大牌演员就把数字念到七,有表情有情绪,到后面嘴里随便念着数字情绪上痛哭流涕,演得跟真的一样。
离谱的是,导演在一旁还看哭了,一个劲地夸大牌演员演得好,是“表演艺术家”。这真是把“全剧组为演员服务”的乱象体现得淋漓尽致。大牌演员是上帝,不说台词又咋地。
有人说这个桥段不太现实。现实中数字台词主要是没什么情绪起伏的陈述句,如果是剧中这样的场景,一般有台词提示,或者助理念一句说一句。但无论如何,网络上针对数字台词的嘲讽很多,影视剧中这么有讽刺意味表现出来的,《北辙南辕》应该是我见到的头一回。
冯小刚的功力是在的。如果他拍个娱乐圈版《甲方乙方》,我想应该不会难看,至少可以向巅峰时期的冯氏喜剧看齐。
但《北辙南辕》是个女性群像剧,讲述的是当代女性的故事。不必去收集冯小刚以前一些对女性有偏见的发言,就剧中的表现来看,主创者的确是不太了解女性。
所谓“北辙南辕”,是剧中五个女性鲍雪(蓝盈莹 饰)、戴小雨(金晨 饰)、司梦(啜妮 饰)、冯希(隋源 饰)、尤珊珊(王珞丹 饰),携手开的一个餐厅的名字;“北辙南辕”也寓意着女性人生之路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五个女主人公有各自的人生困境,也因为这个餐厅建立起深刻的联系,她们克服了北辙南辕的落差,并活出崭新的人生。
立意上是挺那么一回事,效果就不敢让人恭维了。剧中的五个女性无法代表普遍性的女性群像,她们都像是活在云端里。
尤珊珊是带头人。她是外地姑娘,嫁了北京土著,肄业生子又离婚,后面自己出来创业,又开公司又投资又炒股,大笔一挥就把北京市中心的店面买了下来,估摸着她应该身家上亿。
作为生意人,她有两个不切实际的特点:很闲,一天到晚跟人吃饭聊天的;太热心了,她与鲍雪、戴小雨、司梦都没有深交,见过两三面之后就拉着她们合伙开餐馆,甚至连启动资金也可以借。这简直是菩萨人设啊。
《北辙南辕》的问题倒不在于剧中的女性都特别有钱,住别墅住豪宅,第一次聚会就去高端马场什么的,编剧有权利写有钱的女性,我们也不想仇富。问题在于,编剧写有钱女性,也显得“悬浮”。尤珊珊是餐厅的主心骨,也是这部剧的主心骨,但她开餐厅的动机、她集结这些女性的动机,都太随意,太“过家家”了。难道真是贫穷限制了我等观众的想象力?有钱人真是这么玩的?
如果《北辙南辕》想拍成《小时代》,拍有钱人快乐自由的生活,那么它做到了。但剧集的立意并不是如此,它是想凸显女性对困境的突围。比如鲍雪这个龙套小演员,必须面对现实的骨感;戴小雨和冯希,在两性关系上都遭到某种“背叛”和“忽略”,她们需要找到自己;司梦则困在家庭主妇的身份里,作家梦只能放一旁……
可是,目前播出的剧情中还看不到这几个女性与现实具体的搏斗,看不到她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效细节;相反,她们的种种困境不仅颇为“套路化”,而且开了个餐厅就好了。不难想到,剧集最后会烘托“勇气”“理想”“姐妹情谊”等关键词,但很可能只是鸡汤般地喊口号,之于普通人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
试问,遭遇北辙南辕困境的观众,去哪里遇到尤珊珊这样有钱又大方的姐妹?她们怎么可能从这梦幻般的情节里获得共鸣?但《北辙南辕》却认为,自己是在讲女性故事,在讲女性对困境的超越云云。
这才是它值得特别警惕的地方:主创者把有钱人的世界,当作世界的本来模样;他们认为剧中女性的生活才是常态,剧中女性的所作所为是理所当然,剧中女性对困境的超越轻而易举就实现了——就像她们轻而易举开了个餐厅。主创者离真实的生活太遥远,他们活在“同温层”里,也很难对普通人的困境有真正的关怀与悲悯。
就比如戴小雨的前未婚夫,压根就没离婚,而且之前拟好的遗嘱把90%财产给女儿,10%给“前妻”。戴小雨愤而分手。前未婚夫给戴小雨一笔钱,尤珊珊说不能要,理由是不拿钱才是两清,拿了钱就给了男方一种“弥补了你”的感觉,但“我们不能拿青春明码标价”。这句话还登上热搜,当做一种正面宣传。但女性同胞们,千万别听尤珊珊“胡扯”,不是一回事。戴小雨是真心付出五年,前男友是骗了她五年。尤其如果是夫妻共同财产,你拿走你付出的,没什么好愧疚的。
无论如何还是得说一句,《北辙南辕》有不错的美学质感,对于看多了粗制滥造网剧的观众来说,也算是“洗洗眼”。但冯小刚显然拍错了题材——他不太懂得女性,更不懂普通人的生活。怀念《甲方乙方》时期,那个还能与普通人共情的冯导。我们还是欢迎冯导来拍网剧的,但这类不食人间烟火的还是算了。
——首发澎湃新闻·有戏——
大家的差评我仔细看了一下,最主要的意思都集中在一个点上,就说这剧情太飘,主人公们个个都是有钱人,缺乏生活真实,过着资产阶级悬浮生活,住别墅喝下午茶买商铺,严重脱离咱们老百姓的生活,不接地气。
没想到啊,“不接地气”四个字居然有一天,会被用在冯小刚导演的作品中。冯小刚啊!他曾经是中国最接地气的导演了。我觉得网友说得对,但是,不准确。如果你说,“冯小刚只能拍咱们无产阶级底层平民的苦日子,不能拍中产阶级的富裕生活啊”,那是不对的。人家怎么不能拍中产了?有点儿钱的人也是老百姓,老百姓的生活当然可以拍成文艺作品啊。平心而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百姓的日子确确实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北上广超一线城市,大家的日子是肉眼可见地富裕了不少,写中产生活,没毛病,这戏的问题不是选错了人群,激化了荧屏前的阶级矛盾。而且我的评论也不谈阶级问题,只谈艺术问题。
这戏,首先,角色定位与塑造缺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王珞丹,投资人,至少看到现在,除了开饭店,没看见投资公司正经生意都怎么做来着,这个人物似乎在剧中没啥主线矛盾,她似乎就是一个人间清醒人设,专替姐姐妹妹们排忧解难。蓝盈莹,18线演员,有点戏是讲她飞来飞去跑龙套的,她租的是貌似四合院的一间厢房,这到底要多少房租我一个上海人心里也没底,但估计总也不便宜是吧。这样的北京姑娘到底有没有实际生活压力呢?寥寥两场关于她职业的戏,除了借黄渤讽刺了一把“数字演员”,也没见出对这个18线小演员生存状况更立体的说明啊,反而笔墨一转,急着去写她的爱情戏了。金晨,一回国,凭着美貌立马做了一女公关,五险一金齐全,具体工作是陪老板在酒桌上交际(这不就是标准交际花吗),促成签约能拿丰厚的提成。她的烦恼呢,又是爱情。我想问问,就这么活着的三个女人啊,有哪一个是我们熟悉的吗?所以,这三个人物,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有,但是不典型。
恩格斯早在19世纪就总结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理论:要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人物不典型,正是观众纷纷大呼“不接地气”的首要原因。因为咱们身边大部分人都没这么活着,咱们大部分一线城市老百姓,算得上幸福富裕的中产,即便手上握着一两套、两三套房产,出入开着大奔宝马,多少也都得受着经济能力的制约,为每个月的房贷算账,为职业发展的瓶颈焦虑,为孩子教育的内卷忧心,这才是城市中产真实的生存现状吧?虽然剧里那些个玩乐吃喝咱们也没差体验,但那肯定不是生活的主线啊,如果你写的人物主线生活是这些,那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我们也有房有车有假期有存款有孩子,还不是要规矩上班看领导脸色?你中产?我社畜!
中产人群的生活可以写,但不能脱离地心引力,需要遵循现实主义创作的规则。每个阶级的人群终究都要见到生活对他的制约性。你们以为冯小刚真不缺钱吗?我跟你讲,我们缺的是小钱,到他们内份儿上,缺的都是大钱,这就是制约性。尤珊珊的制约性如果不是经济,那也总要有吧,是什么呢?你看到了吗?金晨凭借美貌似乎一上来就得到了福利,从一个金丝雀奔向独立女性之路了,但是美貌也需要在一些情节中对这个人物产生反作用,出现了制约,那才是好的设计。蓝盈莹在综艺中,我觉得戏还行啊,怎么到了这部里面完全不会演了呢?演个飞扬跳脱的假小子,做作死了。问题是否出在这个人物也太扁平太苍白了呢?
典型人物除了要具有独特性外,还应该具有复杂性。你再看看剧中这些女人,戴小雨究竟是个什么性格特点,你说得上来吗?她聪明细腻?5年都不知道同居男友还没离婚?她果敢坚毅?投资饭店本来极不情愿,但被表妹拖着也就从了。她温柔善良善解人意?这一场,女朋友因为失恋犯了个错误,糟蹋了一条鱼,她破口大骂啊!她又刚又倔很有骨气?奶奶说她两句,她就搬走了,男友从挪威回来求她,她就跟他复合了一刚。这不是人物的复杂性,这是编剧的混乱性。我超级怀疑挂名的主编剧大概只开开会,这些很具体的烂戏根本都是实习生或者枪手写的吧!真的真的太差了啊。
讲讲环境不典型,文艺理论告诉我们,典型环境,必须包含新事物、新现象和新的社会关系。新事物新现象,倒是有!在剧中,冯小刚拍了很多城市中产的新风尚,比如什么开野车、徒手攀岩、骑马,山路滑板……吃饭喝咖啡选的景也够漂亮,但新的社会关系呢?编剧似乎完全不懂。
剧中来来回回只有一众富人们单一化的、不受正常生活逻辑制约的日子,她们生活的主体矛盾来来回回只有情感。家庭主妇假遭“丈夫出轨”,“陪读女友”惨遇渣男抛弃。我觉得主体内容不是不能写爱情,而是要写典型的爱情,置爱情关系(社会关系)于新的时代矛盾中。我至今还记得《东爱》里写东京90年代初的爱情,赤名莉香对于永尾完治来说就是一个霓虹璀璨的滚滚红尘,他对她既爱又怕,既向往之又惧之。莉香就是东京你懂吗?里美却是乡愁。当一个小镇青年还未完成自己的城市化转型,莉香这团烈火(代表大都市)却已一股脑儿砸下她珍贵而沉重的爱和责任。完治选择里美,当然是合理的,我至今印象中,里美都是内敛、谨慎,虽有小心机,却带着小镇前现代的生命气息。人物一以贯之的性格特点最终决定了爱情的走向,情感的波折也与发达都市的两面性相关联。剧中人物的活动常常设于颇具都市代表性的空间中,比如写字楼、十字街头、街心花园、租的小公寓、商场…他们的爱情伤悲不仅仅是两个小小自我间的性情冲突,更多的是城市逻辑与城镇逻辑之间的不及相容。这就是典型时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创作路子首先是对的,再加上戏剧铺陈也相当有功底,造就了一代经典,这小小的爱情在大大的城市中自然是好看且深邃的。
今日的北京已经远超当年的东京了,剧中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时髦劲儿是有了,但是这座城市中女人们的爱情困境呢?为啥还是老一套。这个有过婆媳问题,那个正在犯着主妇病。剧中见到了新事物与新现象,但未见新的社会关系,新的情感矛盾。
本剧第二大问题,是国产剧的通病:叙事薄弱。
作为一门学科,叙事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大背景下,同时受俄国形式主义影响才得以正式确立。理论指出,“故事”和“情节”是两个概念。“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而“情节”是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表现。故事的基本单位不是人物,而应该是“具有功能性的事件”,在影视专业中,这个术语就叫作“叙事目的”。编剧在写一场戏时,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叙事目的”,然后再为人物设计具体的台词、编织具体的情节,让人物作演绎,为的是体现这个“叙事目的”。我估计国产剧的“分场”(通常是定叙事目的)是署名编剧把的关,所以“叙事目的”这一块还挺明确的。但为之设计的“情节”常常胡编乱造。
比如在这场金晨酒桌大战宋丹丹的戏中,宋丹丹演一个老牌女经纪人,为了演员的利益跟金晨的老板有争执。这场戏的“叙事目的”是让金晨的工作能力受到老板(张绍刚)的肯定,同时又打消老板对她的邪念。叙事目的明确,但是编剧编织的情节缺乏说服力。面对宋丹丹演的娱乐圈“老江湖”,一个头天上班、从国外回来、压根儿还还不了解这个行业规则的女公关凭自己性情说上几句话,一个圈内腕儿级的大姐大居然就被说服了,合约就这么签下了。观众只能凭感觉说一句“尬”。观众说不清楚道理,但是观众的感觉从来出不了错。
再讲一个“乱编的情节”。司梦的老公拒绝了一个女实习生留职,女实习生怀恨在心要整他,专门闯进老板与客户的宴席并在老板衬衫上留一个口红印。叙事目的也是明确的,要做主妇这组家庭的矛盾。但你看看执笔编剧想出来的烂招,冯小刚叔叔,你们公司实习生这么做得出来?我待的公司实习生可都是见了老板紧张得话也说不出来。这位实习生还长这样!我靠这都谁嫩的造型啊?烫渣女大波浪?这形象绝比不是实习生啊,是实习生小姐。如果编剧硬说,难道就没有厉害的实习生么,请倒回去看我吐槽的第一点,说明你这个人物没有典型性。一次假的栽赃,就差点瓦解了一个家庭?谁写的啊!做个人吧!
金晨这个角色的情感复合也写得很糟糕,这场,就是一个结论,两人复合,又是戏剧目的没毛病。但情节呢?好的叙事就是要用情节的铺陈与堆积去呈现角色的性格与动机。她到底喜欢这男人什么?你要设计的呀!原因不能就是流于表面的男人离婚了呀!人的选择都要有内在逻辑的啊。像现在这样处理,只能让观众觉得喔~她是为了钱,女人能有个房子住就是有依靠呗。这执笔的编剧到底几岁啊?毕业了么?!这传递出来的三观正吗?影视作品本质上应该是记叙文,要用描写来叙事,要观众通过角色的演绎自行得出结论。现在满屏的国产电视剧,没有记叙文,篇篇都是说明文,每场戏都只有干巴巴的结论,全他妈用台词讲出来。
这能不让我这种中年女观众觉得是小屁孩写的戏吗?只有概念,没有细节,没有细节正是因为缺乏生活经验。这部戏,说重了,就是中国的“白色电话片”。说轻一点儿,连当年琼瑶被评论家批评的“三厅”电影都比不上。中国即将进入21世纪的30年代,我不知道未来我们的儿孙辈儿在研究历史的时候,会不会说一句,中国21世纪2、30年代,现实主义作品已亡。
冯小刚曾经拍出过无比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他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电影界涌现出来的真正的现实主义大师。到了今天,究竟是为何沦为令人不齿的“小时代”同款导演呢?
期待现实主义好作品终结这个可怕的“白色电话片”时代!
冯小刚导演的电视剧《北辙南辕》近期开播了。
冯导不愧是名导,拍个电视剧一呼百应,阵容堪称豪华。
主演是蓝盈莹,金晨,王珞丹,韩庚,王阳,刘晓庆,朱时茂,徐帆等人。
前来客串的都是宋丹丹,黄渤,任素汐,张一山,朱一龙,傅首尔,GAI这样的大明星。
可是看了几集剧之后,我只想说一句,就这?
剧不好看,故事不行,你就是再大的导演,搬来再多的大咖也无济于事。
电视剧的介绍是这样说的:该剧讲述五个女性在携手创立“北辙南辕”餐厅的过程中,收获成长与爱情的故事。
这设定,有《欢乐颂》五美那味儿了。
但本剧在人物设定和人物关系上比《欢乐颂》差远了。
五人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组。
一组是鲍雪(蓝盈莹 饰)和戴小雨(金晨 饰),两人是表姐妹,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好,这没话说。
另外一组则以尤珊珊(王珞丹 饰)为中心,冯希是她的老乡,这也勉强说得过去。
但从司梦的出现开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戏剧化和随意了。
司梦曾和尤珊珊在拉萨有过一面之缘,再次相见时,尤珊珊在超市里丢了钱包,被司梦捡到,追上她归还了钱包。
为了感谢司梦,听司梦说她家洗衣机坏了,尤珊珊大手一挥就给司梦家送了个高档洗衣机。
尤珊珊即便是投资公司老板,有钱任性,但这出手未免也太大方了。
尤珊珊从此还隔三差五往司梦家跑,又送玩具又送草莓,又是谈心。你俩要是真那么投缘,当初从拉萨回来后就该做朋友了,何必等到几年后。
尤珊珊和鲍雪的认识就更荒谬。
她俩是在一个饭局上认识的,然后就是一见如故,然后就是尤珊珊追着鲍雪,要借钱给她,非要让她也入股餐厅,原因仅仅是因为尤珊珊喜欢鲍雪的性格。
有钱人可当真不拿钱当回儿事啊。
鲍雪这边接受了尤珊珊的好意不说,还要拉着自己的表姐入股,也是没拿尤珊珊当外人。
在人物的职业设定上,编剧也明显缺少社会的毒打。
投资老板尤珊珊,大学退学,结婚生子,几年婚姻生活让她发现自己与丈夫并不合适,于是果断离婚,白手起家,在投资行业混得风生水起。
我们不知道她究竟多有钱,反正五六百万的欠债说不要就不要,还要以市场价买下欠债人的商铺,帮助对方妻女渡过难关。
在投资这个高学历云集的行业里,不知道尤珊珊是如何逆袭成功的。
也不知道一个冲动到为了结婚放弃学业的人,是如何变得理性,在投资行业做到见好就收,从没做过赔本的生意。
戴小雨旅居挪威5年,开过咖啡馆,但失败了。和未婚夫交往5年,没发现对方没离婚,回国后天天睡大觉,好吃懒做。
就因为能喝酒,人长得漂亮,被柴总请到自己公司做公关。
作为一个新上任的公关小白,说服了老板都说服不了的经纪公司大佬,搞定了老板都搞不定的大单。真就是天赋异禀。
司梦是个家庭主妇,要照顾两个孩子和老公,业余时间抽空写作,轻轻松松卖出20万版权费。多少全职写作者怕是要哭晕在厕所。
冯希十年来一直陪着男友考研,读博,给男友当保姆,做过的职业是微商和代购,几个投资人却都放心把餐厅交给她打理。真把经营餐厅没当回事。
这些人物职业设定完全不顾现实,把观众当傻子糊弄。
这些年,打着女性成长的电视剧层不出穷。
有双女主的《流金岁月》,有三个女孩主演的《三十而已》,也有五美设定的《欢乐颂》。
但不论几个女主,这类电视剧都只是打着女性成长的幌子,演着悬浮无聊的都市剧。
剧中的人物要么开公司,要么是合伙人。
人人都开着好车,住着大房子,出入高档餐厅,休假就出国旅行。
别说都市剧里没有穷人,连普通人都很少了。
女性的成长要么靠男人,要么靠有钱的闺蜜。
女性的成功违背现实规则,靠编剧的金手指。
这不是女性成长故事,不励志也不共情,这是毒药,是工业糖精。
女性成长剧已经沦为财富密码,和大众的生活南辕北辙。
别再打着女性成长的旗号骗钱了!
作为一个依靠空壳公司从中国股市赚钱巨多的一个暴富导演,凭着自己残留的圈子名气,拉着一群各怀鬼胎的女明星各路朋友加盟客串(并非因为剧情需要,如果是做公益会拉着朋友圈一起来么),靠着一个不接地气的瞎编故事,整出这样一部不入流电视剧。前有影后下凡拍电视剧,现有国内大导演下凡拍帝都小时代。看来电视剧赚钱真的是容易,容易到只靠着褪色的商誉不讲影视剧原则都有人应声附和,娱乐圈的虚伪让人汗颜。而且资本还乐意买单,冯导这一波老人乐吃的不亦悦乎。
很不幸作为一个看过几集电视剧的我,对于电视剧的发生背景表示严重疑惑【请问北京别墅总共多少套,该影视剧占了几套】,导演通过电视剧想要表达价值观很难认同。编剧可能是冯导的管家,靠着不同女明星的登门拜访进而嘘寒问暖,然后添油加醋幻想了一堆美好的人生故事拼盘合集。这样的悬浮故事现实中几无可能,就凭这几个背景差异巨大的女人硬塞一堂能筹钱在帝都开餐厅,这群女人智商情商都很值得怀疑,怪就怪还能生意很好,帝都估计找不到样板。对于从华谊赚到了十亿身家的导演可能是毛毛雨。但这群不同背景的女人能合伙开餐厅,几个女人一台戏,编剧脑洞估计还不够努力,应该编11个不同背景的女人,生意兴隆的同时还可以可以凑成一个女子足球队了,然后在闲暇之余大家一起训练球技,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全国联赛拿了冠军感动苍天。励志可以顶天,编剧真的敢想,好比冯导和华谊高管,和美女大明星,和福布斯富豪,和各路老司机一起开SPA足浴店最终纳斯达克敲钟,那场景不要太和谐。
冯导演的电视剧完全脱离实际,作为有产阶级的代表人,就不要装作无产阶级了,瞎操无产阶级的烦心事。拿着那十亿元以上的财富安享晚年才是你的征途, 而不是出来霍霍检阅自己的七十年朋友圈让人感觉到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也许还能在余下的导演生涯里积累点小费,但是观众缘也会随着时间的无情流逝而消耗殆尽。现在的观众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垃圾观众,就凭今年不同类型电影的票房表现也知道不是什么电视剧电影都有那么多观众支持,冯导的雇主已经苟延残喘就是最好的证明。观众已经进步太多,但是有些倚老卖老的人反而向着郭敬明的小时代无情借鉴,不得不说这是当下娱乐圈的悲哀。 下次见到郭敬明导演,冯导记得拜师,拿这部作品和小时代比虽然还不够格,欣喜的是你的作品已经有了小时代的气息。从引领贺岁大片的时代潮流,到只会向着小时代靠近的邯郸学步,悲叹的何止芳华渐去的人生价值观升华!
今年洪灾冯导朋友圈异常安静。想当年自己作品没人买单的时候,各种怼,各种上蹿下跳,各种风骚操作。如今呢,赚到了股民的钱,不要说观众双标了,冯导和各种华谊富豪都隐身了,出来混没有敬畏心迟早要反噬的。
总之,充满铜臭味的导演,就不要再来糟蹋寻常百姓家的烟火气败好感。娱乐圈的勾心斗角,女星陪睡,小三上位,正宫暗褪,男星C粉,资本圈的残酷冷血,偷税漏税,物欲横流,这些个题材才是冯导擅长的领地。只要冯导不耻下问虚心请教朋友圈保证一呼百应,从周围的圈子好友以及亲密合作伙伴入手,充分挖掘内幕稍加影视艺术化,拍出观众喜闻乐见且能青史留名的大热狗血佳作也是手到擒来。
这剧里的人都是平地冒出来的?拍之前有人物小传有生平来源吗?宝马大house大老板,国外国内随意飞,整天无所事事银行存款满额度,北欧风格的建筑,这都搁这搁这呢!
冯导您在上流社会呆久了以为那就是全世界?拍就拍吧别打着奋斗砥砺前行这些皮,不割裂吗?后面影视分级吧,有些不适合公放就专供资本圈内yy,自己跟自己玩,自己欣赏自己不香吗?
这是给我们平民百姓看的?
还是变相侮辱我们的?
还是拍出来激化社会矛盾的?
剧本我不懂,但要共鸣,唯有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