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哈哈哈哈……”,一阵爽朗的笑声揭开了《周围的事》的面纱。1993年的日本,金尾和翔子,一对普普通通的夫妻新人。笑声中的开场轻松舒畅,生活里有属于两人的私语,有亲友的聚会,看上去他们不会有外界风雨的侵扰。然而此时的日本正处于泡沫经济崩溃的阶段,整个社会都不太景气。金尾在朋友的介绍下要去当一名法庭画家,在日本和欧美国家,出于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不允许庭内有摄像和拍照,所以催促了法庭画家这一职业的出现。身处法庭,金尾亲眼见证了90年代一起又一起的日本大案。这个人物“有内有外”,通过他影片还带出了一个小家庭的变动与哀愁。社会的不安气息和家庭的内部忧患,这正是《周围的事》的主要视角和内容关注。
影片有很多亮点,新奇的法庭画家可以说是个崭新的人物,至少在印象中很少有电影去表现过这一行当。温暖的生活气息,两个人患难与共,品尝生活的百般滋味。再是散落其间的幽默与笑点,从小荤到恶搞,俯拾皆是,令人莞尔。
导演运用了许多技巧,有层次有落差,不会让人产生疲惫感。台风夜,金尾在家中安慰翔子。在路上,一起看见的那片晴空。酒店内,他们置身别人的婚礼现场。片中有着如此多的细节刻画,让人很是动容。由一块局部进入一个空间,由一个家庭窥见整个社会。十年冷暖尝尽人间辛酸,此等勇气堪称四两拨千斤。
从1993年到2001年,《周围的事》截取不同年份的生活状况加以表现,中间留有一段段的真实空白(比如海报上的照片)。适度提示之余,观众只能依靠自己想像去填充,比如金尾的工作进展,比如夫妻关系的疏远,比如家中那只可怜的小蜘蛛。以上细节有破碎之嫌却无松散之实,因为它们都是片中重要的信息素。
金尾和翔子失去了孩子,但他们走了出来,完全依靠彼此相扶相渡。在绘画的精神慰藉下,他们似乎找到了另一门共通的语言,不仅仅是在现实中,更能画作上进行着情感的交流。翔子笔下的一花一草,现实中都是生命的存在。周围的世界多姿多彩,看上去是前所未有的美丽。
没有神灵,没有劝谕,更没有说教。说起来《周围的事》很像现实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社会充斥着功利与浮躁,人们内心不安,无法找到解脱和出口。《周围的事》不适合无头苍蝇一样的猎奇,所有阴暗只存在于法庭上,完全用于服务剧情。影片远离了桥口亮辅过去关注的同性恋世界,他走出了自己的小天地,进入了与周围人一同呼吸的社会空间。需要一定的耐心,需要足够的理解,像翔子喝下的那碗茶,一笔一划所完成的画作。桥口亮辅不奢求能传达给观众什么大道理,只希望他们能看明白,看清楚过去他们所未曾留意的周围。
失去孩子的一对夫妻,在日复一日的相互沉默中陷入了泥淖,日历上不断朝前更替的日期更似篆刻在夫妻心头上的血字,似要把这悲痛都连着年岁植根在身体和发肤之中。即便悲痛,夫妻俩的表现始终不尽相同。难过却还是要不动声色的沉默的,那是男子。十月怀胎血浓于水,失神落魄尽数写在憔悴的面容上的,那是女子。也许正是这细小而显著的分野,让夫妻的关系变成一潭不起波澜的死水。丈夫打死妻子认为是孩子魂灵转生的蜘蛛,堪堪越过临界点导致暗涌终于冲破因为冷战而筑起的堤坝。故事起承转合流畅自然,铺垫前戏一一做足,黑风冷雨夜的温情治愈系童话的上演是意料中事,而丈夫用嘴舔净妻子鼻子上的泪迹,便是用邋遢而又温馨无比的方式,昭示两性关系之间的真理:两个人如若同偕到老,必定不靠运气。
从四季轮回到生老病死,目送至亲骨肉的分离,永远是那个最艰难的命题。解开和丈夫之间心结的妻子,选择心理救赎的方式更是刻意淡化了死亡带来的沉重,拾起了明快的节奏和旋律,而这种方式便是作画,画的是日常的花,在壁板上,在画板上。不禁想起日本电影《阴阳师》,安倍晴明那个有着明媚春色的庭院,寥落的人烟更显出花的姿态,一颦一笑都讲述着日本电影不变的“日常”这个母题。又念及北野武,那个年少时因摩托车出事故而半边面瘫的男人,笑起来总是有不自然,可他却爱作画,画作用色鲜艳又极富有强烈的孩子气,与他粗犷外表下藏着的那颗温柔的心妥帖无比。妻子画花,画出大片大片的明亮,逐渐剔除掉心里阴暗角落的创伤。用花来填满心里的裂缝,是多么浪漫的主意。这样的人,进入了生活的最根部,埋葬掉悲痛,在心里种了一朵不会随年月老去的花。
片名《周围的事》,便是以一个家庭作为切入观察这个社会,以此来看,这对夫妻更像是代表导演的一个视点,周围的事无论如何发生,消失,沿着时间的轴线演变,也不过是周围的事,他们处于的是他们自己世界的中心。但他们的事尽管渺小,周围的事却是由无数这般他人的事汇聚而成,他们之间的变迁也反映社会的变迁,彼此互为参差对照,隐隐透出人生百般复杂的况味。也许人生的终极意义,不过在于徐徐老矣之时回首逝去的韶华,能够有那么一两件值得讲述的事。
日本人形容两人之间关系紧密,爱用“羁绊”一词,有命定的意味,这般斩不断的牵连,不是在天涯海角之间,只不过是在两个人的心里的坐标系内。是那种两个人只需四目交投便能识别对方的默契,情感的围绕近乎浓烈却又让人莫名的欣喜。孩子的死是无可挽回的缺憾,但羁绊却牵引着阴阳相隔的两端。桥口亮辅用一种近乎禅理的方式来说教,他拍了一部电影,画了一幅画,描摹出了人生难以言状的大大小小的周围的事,描摹出生活的吉光片羽。
社会动荡 人心彷徨
本片一开始的时间设定是1993年---泡沫经济破裂后初期,日本全国人民都还没从几年前的“泡沫”中走出来。本片中的各个人物迷茫的生活在这动荡的社会之间。男主人公金尾是一名修鞋匠,在修鞋的同时时不时的搭讪着女性顾客,到了夜里就和朋友们喝酒聊天。整天生活在乌烟瘴气的环境之中;而他妻子虽然有着稳定的工作,但时常和同事们一起出去足浴,聊天,总给人一种无所事事的感觉;另外小舅子看上去在房地产公司里有着很高的地位,实然由于“泡沫破裂”,日本的房价一落千丈,5年前5亿的房子当了现在只有了1亿的价值。。。。。。通过对这些普通老百姓的描写,桥口映射出了当时日本社会的总体风气,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不仅渐渐的对政府失去了信心,自身也越甘堕落,恐怖事件也频繁发生。影片中所提到的当时震惊世界的“宫崎勤事件”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在这里稍微提一下宫崎勤这个人物,说来也巧,在本片公映后的第十天,“宫崎勤事件”发生的20年后,宫崎勤终于被执行死刑。由于法律上的种种原因,导致20年前绑架并杀害4名女童,且啃食断肢的他到现在才被处死。抛开事件的本身,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日本社会处于何种情况之中,虽然事件发生的时间泡沫经济并未彻底破裂,但其所造成社会风气一直伴随着经济衰退的日本,让人终日惶恐不安。
法庭画家 透视人心
生活在这迷惘的社会中的金尾,无意中从朋友那里了解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法庭画家。这也成了金尾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什么是法庭画家?欧美以及日本等国家由于出于保护人权问题,在法庭审判时,禁止新闻媒体携摄像机入内,从而出现的这个职业,据说美国现在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微乎其微,但是在本片中却恰恰相反,每次开庭都有众多的法庭画家东奔西走,金尾第一次进入法庭时完全被这种场面给震住了,一时无从下手,但经过前辈们的些许点拨之后,金尾渐渐的融入了这份职业。从最初抓住观察对象的外貌特征,比如脸型,发型,穿着开始,到之后对于被告席上被告们的“奇怪举动”的瞬间捕捉。金尾在目睹了无数的审判场面后,整个人也逐渐的从这浮躁的社会中走了出来,对待问题的看法也越发仔细,各方面也考虑的也越发周全。在那十年间,整个日本社会一直出于彷徨不安的状态,法庭中出现的宫崎勤,奥姆真理教事件,连续杀害幼童事件等不仅想衬托出当时社会的大背景,更多的是想通过金尾的画笔告诉世人如何看待这个社会,如何在这样的社会中继续生存下去,如何更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共同走出泡沫经济给人们带来的阴霾。
扮演金尾的是全才型人物莉莉 弗兰奇。之前我也曾提到我就是因为他的出演才开始关注本片的。而本片中的莉莉弗兰奇确实向观众们展现出了他作为一名艺术学院毕业的学生所应有的艺术气质,在片中,作为一名画家,莉莉不仅在外形上很富有艺术气息,而且在捕捉画面是的眼神上处理的相当出色,通过他的眼神,观众们就能知道作为法庭画家的金尾当时的所思所想,这对于第一次担任主演的莉莉来说不可谓是一个奇迹,或者是他就是一名与生俱来的表演艺术家。
夫妻十年 幸福真谛
桥口亮辅之前的作品处处都散发着同性恋情愫,但是本片却完全看不到这点,据桥口本人表示他个人在同行题材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想打破原来的框架,尝试更具普遍性的主题。事实证明了桥口的确是一个奇才,在他镜下的爱情故事看似平淡,但带给人充满回味的感悟。
故事发生伊始,金尾夫妇之间的关系正处在一个微妙的阶段,金尾看似有外遇的倾向,而翔子口头上对丈夫充满信心,但心里一直没底。夫妻两人就在这种互相猜疑的状况下暧昧的生活着。桥口对这段夫妻关系不成熟时期把握的恰到好处,他并没有可以的去捕捉夫妻两人具体的生活细节,只是通过些许长镜头,或是几个脸部特写,或是朋友亲戚的言语就将这种氛围营造了出来。
之后金尾利用偶然的机会开始从事了法庭画家的工作,整个人也从半颓废状态中走了出来,而这段时间家里却发生了一件悲伤的事情,金尾夫妇的孩子不幸流产,此事发生之后,翔子由于接受不了现实,整个人精神濒于崩溃。导演运用的独树一帜的手法更是将这种崩溃推向了极限,这个手法的主人公就是“蟑螂”,由于丧子之痛的缘故,翔子整个人一直处于神情恍惚的状态中,再加之此时金尾的工作非常忙碌,很多时间只有她一个人住在家里,而此时导演有意无意的安排了“蟑螂”登场,翔子却把这个“小生命”无意识的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可见当时翔子的精神状况有多严重。之后的一次朋友聚餐,翔子也由于“保护蟑螂”的缘故,和朋友们闹得很不高兴,此时的金尾眼睁睁的看着妻子,目光黯淡,什么也没说。。。。。。
那一天晚上,雷雨交加,金尾的内心是指惶惶不安,于是他和领导们打了招呼之后,迅速赶回家中。果不其然,翔子正准备自杀!此时的金尾除了制止翔子的举动之外,什么也没说,只是让翔子不停的发泄出憋在心中许久的苦闷,也许经历法庭画家的洗礼,金尾已经看透了当时的社会之动荡,人心之彷徨,以及妻子的无助。他做了一个丈夫应该做到的一切,耐心的包容着妻子一系列非正常行为。而这种包容更是让妻子都没有想到,当妻子提出为什么还要接受这样的自己的时候,金尾用一句很简单的“我一直爱着你”阐述了夫妻的真谛。也将全片推向了高潮。
自那晚之后,翔子本人也彻底的改变了,她和金尾一样也拿起了画笔,开始将生活着的点点滴滴一一勾画了出来。此时的夫妇俩已经“正式”的走出了“磨合期”。影片最后,翔子母亲口中所诉说的自己的悲惨婚姻,更反衬出金尾夫妇的幸福真谛。
《周围的事》的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不仅反映了在那十年动荡的日本社会,而且更是通过一对平凡的夫妇讲述了夫妻的幸福真谛,我们依稀看到了小津的《茶泡饭》或是成濑的《饭》的影子,相信《周》一片在年末各大电影评选活动中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片名:《周围的事》
■导演:桥口亮辅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这世人,有一半,是因为有你,我才感觉有意义和幸福。
太多电影乐于制造恋人爱侣的甜蜜结合,不过它们难逃一个“后来呢”的疑问。后来,后来的婚姻在电影里往往被表现为可怕、枯燥或背叛,毕竟生活寡淡,乐趣无多。再要么是制造其他浪漫虚幻,自受其乱。
《周围的事》是一部关于“后来呢”的电影,讲述一对普通夫妇金尾和翔子,从1993年到新世纪初走过的十年人生。听起来很烦闷?说来说去总还是两个人的事情,但这部片子确实不简单,运掉自如。本是鞋匠的金尾改行当法庭画家,一些人可能听闻过该职业。第一场法庭戏,老手们手脚麻利、抢食赶时的表现,看得金尾目瞪口呆。通过金尾的职业,影片带出了历年来日本的一些轰动大案,由此成为一条清晰的社会线,带出感同深受的集体影响。
可以设想,要偷懒的做法可以怎么办。吃饭时、马路边、公司里,放一些电视新闻,报道粗浅案件,一切全部搞定。通过演员挑选,可见《周围的事》在案件重现上十分尽力,如此兴师动众除了制造相应场景,再一功能就是带出清醒的旁观者金尾。主人公身处法庭之内,太多人间的命案惨剧就活生生地摆在他眼前,供他提笔描绘。他可以冷眼旁观,注意被告罪犯的一些肢体特征,如柔软白净的手、脚上穿着的袜子。但工作本身决定了金尾无法置身事外,这些案件就在同一个空间里发生。在他身边,所有人都紧盯着法庭上的风吹草动,这一切又影响着外面的社会。
精彩纷杂的法庭戏外,金尾和翔子的小家庭才是影片主线。《周围的事》没有太多的起起落落,如果用线条来表示故事的起落,整部电影无疑是会打出一个漂亮的勾(√)。开场部分,夫妻二人过着平淡无奇的小日子,妻子上上班,丈夫不修鞋了想改行。偶尔感慨下美味的辣子虾,不像有什么风浪。中途突遭变故,婚姻关系在低谷处持续小幅震荡,看不到转机与希望。后来同心协力,相扶相渡,终于摆脱了困难。那一段生活场景的声画结合豁人耳目,久久不见的配乐,轻柔中充满动感,勇往直前。
二人世界中,影片不时用夫妻之事充当幽默调剂。除去丈夫真心实意的陪伴与安慰,翔子能守得云开,表现为现实里有绘画可忙活,精神上有寺庙的寄托。最重要的在于周围再怎么繁华喧闹,也抵不上身边人的常伴。平凡的幸福与快乐,知足了。
翔子母亲、哥哥胜利一家充当了小家庭的参照物,借大大小小的谈话,道出一些影影绰绰的事情,如金尾的婚礼、房地产的形势、父亲的秘密。哥嫂两人一出现,都是活跃气氛的能手,中途有一次言语不和,试图动手的情形极为搞笑。
片中时常出现一长段对话,为了避免沉闷,适时打破和巧妙收尾就是必要之举。结尾一家人在老房子里商量,先是后景的小孩玩闹、打破水缸,再是母亲把话一转、道破秘密。它们分别从外部环境和话题本身进行打破,时间点的分布上也相当合理。两处作用一致,就是用来结束这个对话场景。更为典型的台风雨夜,一长段的安慰告白后,他们本应是相拥结束。金尾拿来纸巾,替翔子擦拭涕水。一般电影若有类似表现,定会被认为不雅,但放到这里,常见的举动变得倍加温暖。更绝的还在后面,金尾扶住翔子的脸,轻舔过妻子的鼻尖,然后得出第一感受是咸咸的。假使过了一段时间,我理所当然地记不得对话内容,却也会记得这个收尾还有后面的“小手优势”。
名古屋探望父亲之行,金尾和翔子在酒店里看到了新人的婚礼。早先聚餐上,胜利提到过他们结婚时没有举办过婚礼。眼前婚礼再美好,也是属于别人的。这个场景别有意义,后来在桌上放着一张照片(也是影片海报),他们在属于别人婚礼上拍照留念。回想当初,忆及风雨,再看现在,心中已经不需有遗憾或者任何改变。十年相伴,与君执手无悔。【北青报】
http://bjyouth.ynet.com/viewpdf.jsp?psid=49310531&pgn=C&ppn=3
提平成年,肯定不是想当然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关键在于,相较之前几十年,平成年日本的社会面貌确实有较大变化。自1991年开始,日本经济发展停滞,陷入泡沫经济崩溃,社会一片萧条。在电影领域也产生了明显变化,由于要顾及投资风险,新人连拍粉红片的试手机会都来得稀缺,所以电视圈、广告界、演艺圈等人员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开始进军电影界。而平成年日本导演的代表,从北野武到岩井俊二,从周防正行到桥口亮辅,他们的优秀作品基本拍摄于1989年以后的这一时期,完全可以单独拿出来论说。
《周围的事》有明显的时代背景,从90年代初到新世纪初,准确来讲是1993年到2000年(2001年?)。桥口采用了一个冒险做法,把一对普通夫妻的生活经历铺开来说。不同的年份数字,不同的段落划分,碎片化看似不可避免。桥口亮辅还选择法庭画家这一比较特殊的行业,通过一些要案大案,带出了这一时期的社会气候和人心浮动。之前三部作品中,拍摄完成于《周围的事》讲述的时间段内。他通过描述一对或三角关系的同性恋人,来看待他们与周围社会的联系。但在《周围的事》里,却不存在任何与同性恋有关的戏份乃至暗示。
同活跃于平成年,换成其他导演,面对同样的社会环境,他们如何利用电影来实现关注?
黑泽清、是枝裕和、盐田明彦会挑选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事,如臭名昭著的奥姆真理教,拍摄出《超凡神树》、《距离》和《金丝雀》。摸透了市民剧的周防正行绕道而行,选了一件不起眼的社会新闻来处理,就是《即便这样也不是我做的》。青山真治会弄成一段片头,把局部战争、环境污染等所有东西放在一起,配上一首欧美怀旧金曲,有如《沙漠之月》的开头,又或者直接以1989年天皇病没为引子,开始了北九州三部曲的寻找自我。这些影片整体色调都比较灰暗,往往述说沉重的生与死,内部的崩溃与瓦解。
《周围的事》中法庭戏占据了不小篇幅,反之像北海道地震、阪神大地震、二十号台风等天灾,影片用电视新闻做了一笔带过的处理。比起天灾,法庭上活生生的人祸才是桥口所要关注的重点——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与社会之间所产生的影响。如果仅从电影提供的案件状况去做判断,部分人肯定会以为它们不过是导演特地搞出来的大小案件,一半添油加醋,一半无中生有。然而它们每一件事都有原件可考,像宫崎勤一案,甚至影响到了蓬勃发展的动漫游戏产业,猛烈程度要超过时有耳闻的重大刑事案件。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更是闹得沸沸扬扬,成为国际焦点。
法庭上的众生
桥口运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法,使得案件呈现出明显的层次落差,不至于都是千篇一律,一锤定音。留意下他为我们安排了哪些出庭犯人:有的痛心切骨,悔恨所为,低着头不停地认错道歉(幼儿园杀人事件)。有的毫无愧疚,死顽反抗,继续刺激恐吓受害亲属(杀害小学儿童事件)。搞笑对喷的妈妈桑跟外籍妓女,出言滑稽。座位席上的奥姆真理教信徒,一齐念咒发功。
总结出来就是有动有静,有悲有喜。无一例外的还有镜头要回到金尾身上,给下表情反应,扫下手中画纸。金尾看起来总是不为所动,因为他没有转换自如的神色,只能揣测他是若有所感,也上心头(毕竟利利·弗兰克并非专业演员,更多是凭借直觉体验来参透角色)。
一定要选出法庭上最有代表性的案件,首推变态杀人犯田中跟那位低声发问的律师。桥口安排加濑亮和光石研这一组合,如果看过《即便这样也不是我做的》,定会觉得特别有趣。在那里,光石研是坐在“痴汉”加濑亮背后的听众席上。
这次庭审本该义愤填膺,反应激烈,结果整个庭审过程呈现着出乎意外的平静。杀害诱拐幼女的田中,其原型是宫崎勤。电影没有明说,但对号入座不难。对比下二人的照片,都是眼镜中分,外表斯文的造型(1)。律师的提问还带有点无奈,田中毫无表情,以木楞和可怕的沉默来应对,仿佛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他才承认了吃骨头喝血。然而当反复被问及田中有没有加酱油掺佐料时,这问答还是把人给震住了。律师紧抓不放地反复强调,听众席上出现了骚动。尽管不能归为恶趣味,但离奇的笑点来得很不是时候。
幽默与笑点
影片对白平实风趣,怒不一一罗列。夫妻之间那些事,很容易领会。天台上比划那个,也很正常。对于习以为常的小荤,影片似乎也不遮拦,有益无害。
这里要说点其他事情,比如胜利夫妇,哥哥看上去是高分贝,嫂子俗气且没头脑,两个人坐一起,唧唧喳喳是少不了,时常还要口角一番。中间小饭店,哥哥口不择言,大呼店家手艺失败。相比之下胖厨的暗中报复,实在有些倒寒,想来别得罪厨师真是至理名言。之后那碗迟迟不送入口的汤,跟田中案一般,变成有点恶的笑场。
后来小店关门倒闭,胜利还特地拜访了次。明明不好吃却心有怀念,人在时间的影响下,总是会有些习惯定势。再没意思,不好吃,吃得多了,居然也还会惦记着。
时间与季节
开头是1993年的冬天,出现片名后又前推了半年,从1993年的夏天讲起,不过没什么可多说,影片故事主要集中在夏季前后讲述。一度以为,表现翔子的内心冰冷和精神混乱,用冬天的寒意再恰当不过。然而,那一场雪并没有如期想中立马到来。在翔子走出低谷的时候,影片第一次出现满天飘雪。那一段故事插入了外景风光,有蔚蓝的天空,夫妻两人开着车在路上。在一部以室内戏份为主的电影里,这一类时刻的出现无疑都带有特殊意义。
前面说到桥口选取了不同的时间点,用字幕打出具体哪一年和月份。家中墙上的挂历也起到了交代时间的作用,上面还有不同的要事提醒与红叉有无,应该说这亦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细节,透露了夫妻之间的情感冷暖。
金尾的存在
这个家庭应该是非常典型的现代日本年轻家庭,与亲人有联系来往,但亲人们对于翔子的痛苦似乎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翔子的痛苦只能转化到了金尾身上。他要跑两份工作,法庭上绘画,带班教学画。回到家里,他又要照顾翔子,也做点家务如淘米做饭。金尾里外两头忙,串起了法庭上的社会大事和自身的小家庭。人在法庭,他入其内出其外,成为反映人与社会联系的一个观察点。
金尾有一定的性格魅力,他的笑容亲切,言语不多,工作认真,确实容易获得别人好感。跟两位老前辈的和好关系,后来在内部受到重视,都是金尾个人优势的反映。
开头他与女顾客谈笑风生,中间收好女同事被踩掉的鞋跟,后面跟画廊女人的眉目相对。看上去他多少有点故事,但影片就是不明说。那就当他多少有点嫌疑,不过金尾从没直接伤害翔子,相反,只有他一个人能真正保护到翔子。
镜头的运用
金尾在画室里教画,静物素描课,他与一个女子相视一笑。联系之前开头他与女顾客的搭讪言谈,似乎也没什么大碍。在后来,这段场景又跟翔子学画形成一次比较。
不过随后一组连续的短镜头切换值得一提,大概经过了对白-物体-特写-人物-环境-要点-空间-声音这么一个连续推进,详细来探讨下这段切换,内在关系是这样的:
金尾和女子对话,女的谈到眼睛画得太大了,这时候金尾说没问题。一次变焦,由远景的人物过度到近景的维纳斯雕塑头像。维纳斯雕塑的侧面特写。补一个正面,维纳斯的双眼。他们两人有什么关系,不等你发挥想像力搞明白,影片立即打断了雕塑画面,跳到翔子噙着泪水的脸,由物体及人物,置换对象的同时空间也改变了。下一个画面是隔着窗帘所看见的屋角与天空,隐约有飞机低沉的轰鸣,告知了翔子人在房间内。这一串连接还说明,翔子与金尾那边保持着时间上的平行,在同一时间发生的。翔子一个人忍受着煎熬,金尾却不在她身边。紧接着是翔子的全身镜头,她在整理衣物,但显然情绪失控,手上停了下来。
女儿的灵位,一整段镜头切换的关键所在,提示女儿的离去对翔子的冲击有多么大。镜头跟近,强调一次,桌上散落有糖果与香火的灰烬。再一次明确翔子的所处位置和空间环境。突然加大的下雨声,一间崭新的房子,地板洁净,空无一人。堆放在外面被雨淋的杂物,特写,一些捆好的育婴书籍。然后是搬家的车辆,一步步往前推,原来他们是要搬家了。
前后共计14个镜头,首尾除外其他都由两到三秒钟的短镜头组成,主要以特写为主,空镜头次之,另外有声音的变化,提示了众多信息,处理手法实在相当微妙。片中另有多处类似的短镜头切换,用来交代一些家庭状况。常见一类镜头组是包含有单独的局部特写,再慢慢过渡到人物所处的完整空间和周围环境,整个过程清晰完整。至于开头采用平行剪辑的对话处理,那样的人物介绍倒也不失为妙策,能够先声夺人。
女儿与蜘蛛
女儿的阴影占去了全片近一半的片长,翔子变得魂不守舍,整个人也不大正常。性劣的家伙肯定不以为然,说生命尚未成形,女人小题大做。千万别说是莫名其妙,送你一句,要不您试一次看看?比起《东京日和》里内分泌失调的阳子,翔子的打击由来显而易见。与同事争执到情绪失控、失声痛哭,最后一头晕倒,她的情况不断恶化,不单单是一句感性脆弱可以来形容。
依照翔子的章法计划,看得出她多么希望有一个孩子,然而上天不公,他们遭到了流产绝育的接连打击。女儿流产后,紧接着是田中案件,专门杀害幼女。片中选取的案件,大多是有涉及到孩子,无形中跟金尾夫妇的人生痛楚有靠近之意。回顾一下翔子崩溃的那一场戏里,翔子先是对签售书籍有难言之隐,孩子与爱,看在眼里都是折磨。她走出洗手间,仓促中撞到了一个小女孩,她掩面想哭却找不到一个偏僻角落。
女儿对于金尾的影响,他中间有次谢绝了任务,原因还是跟孩子有关。这人看上去没有妻子那么忧心过虑,只是从金尾藏着的画像,聚餐时哄孩子的一些细节。他对亡女的爱,并不比妻子少,只不过他还要维持家庭运转,必须自我控制。
金尾忙于工作,翔子离职后经常在家,无事可做。家中那只蜘蛛成了女儿的寄托所在,这一小生灵在片中出现了两次。蜘蛛是有生命的活物,即便人人可以将它一脚踩死,但再不起眼的小生命也是生命。蜘蛛在他们的屋内出没活动,翔子把很大一部分情感投放在了有生命的蜘蛛身上,这点影片没有明说,只是加以推断。
绘画与上色
翔子与母亲那一段,母亲替人拔火罐放血,排毒祛瘀。翔子对此不大认可,说起来她缺少的正是一个有效的疏通手段,去除阴影,化解硬结。后来,她找到了治疗药方,跟丈夫一样,开始画画。
“走出新天地”一段,翔子给画上色,耐心地点、蘸、涂、抹,绿色的叶子、金黄色的花瓣,令人印象深刻。翔子把压抑凝固的情感释放到了纸上的西红柿、枫叶和向日葵,又在完成的作品上找回许久不见的快乐。给生活上色,原来能够如此轻易完成。外面的一草一木,本是斑斓多彩、生机勃勃,之前的翔子难驱阴暗,所以眼中是满目苍痍。
从常人角度来看,作画并非一个绝佳选择——怎么看都像是闲暇爱好。不过能找到心灵归属,其他倒也好说。这可能是桥口的偏好设置,用翔子的提笔与金尾的绘画做进一步呼应,夫妻同心,利用绘画彼此达到了默契交流。再有一点不应忽视的因素,金尾身在法庭,画的都是人物,纵使不全是大奸大恶之徒,却亦非善类。翔子上色所画的,多是植物的叶子、花朵、果实。有人有物,全然不同却能相处圆满。生活是什么样的,取决于你记下的那一面,也要看你有什么样的人生心态(2)。
日本社会
一个不景气的年代,《周围的事》里的主人公看上去似乎更该关心周围大事。然而片中主角配角,无论人们身在何处,对电视里的新闻报道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是不大关心。无论台风地震火灾还是海啸,眼前的生活确实不会发生什么大的变动,根本不用过度操心。到了90年代,日本早是世界前列的发达国家,与近邻国家相比没有极权主义的阴影和迫害,小人物被毁被深刻改变的情景也比较少见,顶多就是一些社会缺陷、左右轮替。而韩国电影里,独裁政府的时代罪恶到90年代还要不时发作,至于中国相信以后自有说法。
这些事情真的没怎么影响到普通民众?不知道。但有一样东西他们是肯定关注的,那就是钱,经济不景气时众人更加关心着口袋里的金钱还有房价。他们没有被周围的大事所深深影响,却难以逃脱潜移默化,不过掩盖在了表面之下。
整个90年代,日本社会还有政府频繁改组、二战终结50周年等大事,对于影片里的婴儿流产,依然是弦外有音。流产对翔子一人的影响有那么大?照理日本国民的生育率很低,年轻人应该是不要孩子才对。金尾夫妇想到一个孩子却得不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外在反映?1994年,日本政府推出了一个“天使计划”,试图鼓励生育,应对银发危机,结果该计划宣告失败。
翔子从幸福到悲伤的复杂心理,最大的牵连来自雅子皇妃的婚事。雅子在1993年跟皇太子德仁成亲,举国上下都希望着她早日产子,结果她的肚子就是迟迟没有动静。93年的一次喜讯落得空欢喜,中间雅子还有过流产被爆出患上忧郁症,总之生活得一团糟,直到2001年产下女儿爱子。日本菊花王朝一直有继承问题的困扰,相关内容新闻多有报道。对日本国民来说,只有怀上一个孩子才能给未来留有希望,不需要承担断代绝孙的风险。
桥口设置翔子怀孕流产,预示着好时代结束的同时还包含有某种希望的破灭,世界上最老皇室的危机与日本社会的现实危机,它们跟翔子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了一起。隐藏的疑问可能是这样,一个孩子究竟有多重要?翔子的绝育之狠就在这里,如果没有这个期盼中的孩子,是不是所有人都要停住人生脚步……
真的没有,又能如何?《周围的事》回答说。
周围的事
家庭片中,《一一》在让你明白之余杨德昌也不放弃说教(幸福中的不幸福)。《周围的事》里没有出现一个总教经验的角色,会站在镜头前面,意味深长地说生活该怎样我们该怎办。反而翔子母亲那样的人物,却道出了婚姻不幸的秘密,本片要点正是不幸之外的幸福。
《周围的事》要让观众去理解金尾和翔子,而不是利用两人的经验总结来进行说教,告诉人们社会不景气路该往哪走,如何承受“孩子希望”的破灭。再次回到90年代的日本社会,看似持续萧条,看似不再有转机,金尾夫妇只是用行动作出了走下去的回应。在人与社会的联系影响上,影片与讲述现代家庭危机的《东京奏鸣曲》有相似之处,只是《周围的事》要来得更加紧密些,更有一整个阶段的时代氛围。
桥口亮辅给出的人生观和婚姻观,观众只需要理解与品味,就像翔子喝下的那碗茶,前面慢工细活的程序是如何繁琐,口渴难耐跟心急如焚是喝不下的。它也可以是那些顶板上的花草图,没有充足准备和心平气和,显然也是完成不了。
【1】人物原型宫崎勤 http://cimg20.163.com/cnews/2008/6/17/20080617151355ab9fe.jpg
http://www.ldnews.cn/femaleero/UploadFiles_9239/200806/20080618113724456.jpg。
【2】简易图文版有益身心健康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17208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