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想必很多人应该和我一样,第一眼看过去,诶,好像娜塔莉波特曼啊。再多看两眼,比波特曼小姐英气啊。
其实也算不得特别关注她,甚至连先看的加勒比海盗还是亚瑟王也记不清了;有一小段时期还挺乱的,比如总觉得她演了巴黎我爱你,发现不是后又觉得她演了十分钟年华老去。
总算有一天不纠结这个问题了是看完了多米诺。帅T look简直无与伦比的美丽。那部片也是心头好,就跟最近看非常了得,突然发现挑战者里有曲家瑞一样捡到宝的感觉。真人改编,多线叙事有些两杆大烟枪的fu,御姐刘玉玲串场,加上那时正残到谷底的猥琐大叔米奇洛基与越看越sexy的无名氏男主。
这部片的奈特莉小姐愈发渗透出骨子里的强悍硬朗,那份刚硬甚至区别於女性本质柔能克刚的韧性,而更多是男性向的不屈、坚强、或者说是执着与顽固。
一直觉得凯拉奈特莉与斯嘉丽约翰森简直就是魅力女人最两端的诠释,五官其实都很美很女人,身材么一个前凸后翘不过时一个消瘦凌厉正当红,气质也是天差地别。有一年奈特莉小姐选上了全球最美女人,我俨然有了一种“嘿,我眼光还不错嘛”的强烈认同感。
然后是更为风生水起的几年,慢慢腐国片里的闷骚暧昧越来越对胃口,傲慢与偏见、赎罪、公爵夫人与爱的边缘,看得人不亦乐乎,精致华丽的布景、缠绵悱恻的爱情、学院的英音秀美的田园装腔作势浮华空洞的绅士淑女,愿奈特莉小姐在腐国这片沃土上不断耕耘不断美丽。完毕。
似乎女人都是很容易给甜言蜜语打动的吧!明知诗人所谓的浪漫情怀如镜花水月般不可靠,还是义无反顾爱的死心塌地,就算他和全世界的女人上了床,就算他的心已经距离你十万八千光年,一首随意的有点瞎扯的甚至连情诗都算不上的烂打油,印上exclusive for you的LOGO,女人们乖乖就范,N次沦陷。
Dylan Thomas是WHO?我不知道,对英国文学木有研究。历史上说他才华横溢却生活糜烂,酗酒纵情,哈,似乎文学大师们身上总是纠结更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当然这是以我的价值观来评价的,或许对于他,放荡不羁的生活是对自己这一身份的最好诠释。总之电影里的他让我恨得咬牙切齿。一个死心塌地的妻子,一个念念不忘的初恋,两个女人的身体和灵魂似乎并没有让这位大才子满足,还到处乱搞ons,我就不明白一个吃软饭的男人怎么还那么好自信。最后嫉妒自私狭隘甚至让他诬陷栽赃去破坏别人的幸福,太没天理这样的男人居然有人爱。
哎,我要降火气啊!Vera是我喜欢的那个女主角,战争年代的地下铁,一片灰色,只有她一身夏威夷风情挤眉弄眼搔首弄姿莺歌燕舞闪闪发亮blingbling。不得不说我最喜欢的KK给足了她气场(听她唱歌真的很难忘怀,所以我至今搜索OST未果,伤心!!)。不过,外表与内心的差距总是很大的,看似潇洒的她,始终不愿意忘记自己的初恋——14岁时与那个诗人混蛋的一切,看到caitlin和dylan一起使她默默伤心难过却又舍不得不去救助他们(又一个喜欢mental torture的);即使婚后还是跨出道德边界,试图找回自己心中最美好的东西。但是,婚姻和生育不是对她没有改变的,或许女孩到女人的跨度使她明白,诗人爱的并不是她,而只是14岁时海滩上的那个小女孩,他的所要的东西停留在14岁那年,没有前进,爱的并不是现在这个自己。这时她的冷静让我想到了同样被一位诗人所深爱的林徽因,她回忆徐志摩的时候就说,徐志摩爱的并不是她,而是那个他用诗人的情怀所创造的林徽因。所以,最终Vera如林徽因一般冷静坚定地守在自己的丈夫身边,守住了自己一生的幸福。我觉得Vera可以作为很多女孩子的启示:一辈子需要的不是first love,而是last love;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一个让我爱的死去活来的人,而是一种让我们有安全感和依靠的生活,女人最终应该嫁给自己喜欢的一种生活。
额,我承认miss miller演的真的很好,这个是和她个性完全相反的一个角色(想当年她可是因为jude law偷吃毫不犹豫摘下戒指甩掉mr charming未婚夫的人哈!我管你千人迷万人爱,偷吃就是该死,嗯我喜欢这样的女人)不过cat就真的很傻,留不住心也要留住人倒很符合中国古代妇女从一而终的性子;甚至明知道vera和自己的丈夫之间不清不白还放下一切和她做好朋友,这份宽容估计现在没有几个女人做得到吧!一句话:girls are always the best friends of girls'。她可以原谅vera也有出于对于vera帮助的一份感激,可是对于丈夫和别的女人偷情她也可以容忍,我就不明白了。更加天真的是,她去和陌生人上床企图报复自己的丈夫,可是自己的丈夫既不关心也不在乎,甚至连自己怀孕都不知道,how horrible it is!我想男人们肯定都很想娶到这么贤惠的太太,可是对我而言,无法喜欢她。我觉得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友谊真的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更何况她们share the lover。不是所有爱着同一个男人的女人都要斗得你死我活的,that's awful and disgusting,能够睁一眼闭一眼退一步海阔天空难得糊涂享受相互安慰和扶持的快乐不是另外一种怡然自得的境界吗,尤其是在那样的年代?当然我不是在推崇love triangle!
William是我认为这部片子里面最最正常和单纯的一个人了。他喜欢vera,就是那种“我爱她就娶她”的坚定,一如所有军人的豪迈和率直,他对vera的爱是一种从头到尾的认同和忠诚,即使在妻子和诗人流言蜚语最泛滥的时候,假装的冷漠并不能掩盖内心的因爱省妒,所以傻乎乎拿着枪冲到诗人家里,最后又差点给诗人陷害坐牢。汗啊!军人就是不如诗人狡猾!其实他开始不是对vera与dylan的暧昧一无所知的,但是他的爱足够包容和深沉,他对vera讲的那一套first love和last love的理论真的让我感到很amazing,因为通常的理论往往是相反的。即使经历了妻子的身心分离,自己的极度与狂躁,对于战争的阴影,他的真心和执着还是换回了the happily ever after!all right, he truely really actually deserves that.
似乎扯了那么多我开始不明白为什么给文章取这么样个名字;电影中的人们一旦发现自己走到爱情边缘的似乎就是走向了生活的边缘,于是压抑苦闷寂寞油然而生;love triangle的必然结果就是每个人必须小心地在自己的生活边缘catwalk,很想用力把对方拉向自己却又怕用力过度失去平衡,可是事实上,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即使已经走到爱的边缘,并不代表那就是生活的边缘,生命的边际。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不知有一个人。forget the past, then u can embrace the hope and the future.
最后赞一下这部电影的服装和造型,真的是让我赏心悦目。还有如油画般漂亮的画面色彩,that's so fabulous!!! 视觉的享受最最直接,不是吗?
1945年3月6日,在英国的纽奎小镇,一位战场归来的军人威廉·柯里克对着著名诗人迪伦·托马斯的房子持枪相向,并连放数枪,惊得诗人和妻女以及一屋子朋友容颜失色。所幸最终无人受伤,威廉以蓄意谋杀罪被捕,但最终因证据不足而无罪释放。
当然还要再添上一笔背景,历史才能愈显摇曳生姿:威廉·柯里克的妻子是迪伦·托马斯少时青梅竹马的恋人。
战争、爱情、诗人,荡气回肠、浪漫瑰丽的要素具备;两个女人与两个男人,恩怨情愁、目眩神迷的画卷昭然若揭。这样的故事,不拍成电影还真有些浪费。
不要以为有诗人迪伦·托马斯的存在,就把这部电影当传记片,它其实更像编导对这个故事来龙去脉的全新演绎和自我解读——所谓借前人旧事,抒自己心中块垒。
电影说到底关注的是两个女人——迪伦的妻子凯特琳和旧情人薇拉,她们互相之间因对同一个男人的爱,而结成的不足为外人道的莫逆于心,那里面融会了理解、交心、嫉妒、扶持等诸多斩不断、理还乱的心绪。
如《太阳报》的评论所言:“假如托马斯还活着,他一定会对这样黑暗地描写自己感到强烈不满。但是,这基本上不是一部迪伦的人物传记片,所以你也没有必要对《爱的边缘》感到不满。”
******
即便我不把本片视作一部传记片,我还是有不少不满。
影片前半部分飘乎得犹如脚下无根,不知所终;朦胧得仿佛雾里看花,不明就里,看得人颇有些不耐烦。就在我以为这部电影就要这么醉生梦死下去的时候,真实的战争氛围终于扑面而来,随着威廉的归来,电影突然注入了生活的质感,重新回到了地面。
如同薇拉在法庭外为挽救丈夫威廉,而对迪伦毫不留情的一语道破:
“你想要的是沙滩上那个15岁的女孩,不是我。”
“你有的只是脑子里的故事、词语,我得现实一点,威廉才让我真实的活着。”
******
要特别谢谢希里安·墨菲、西耶娜·米勒的表演,他们挽救了这部电影。
希里安·墨菲饰演的威廉,夹在两个光彩照人的女人和一个离经叛道的男人中间,是最普通的一个,初看颇不起眼。但随着剧情衍进,却光彩渐露。初时的纯真热情,战争后的呆滞与疯狂,还有历经沧海后的平静坦然,都被他不着痕迹的演绎出来,目光自觉不自觉的就会被他吸引,心自觉不自觉的就会被这个人物打动。
西耶娜·米勒,我几乎没怎么看过她的电影,但是拜娱乐八卦所赐,即便我搞不清她到底和多少男明星卿卿我我过,但至少这名字是记住了。
至少这部电影,让我知道:她不仅是个够八卦的明星,也是个够水准的演员。那种看似不在乎的疯狂,那种痛过哭过的挣扎,那种看透命运的随遇而安,都让人触碰到凯特琳不羁外表下的柔软。
至于另一女主角凯拉·奈特利,她的表现如同这部电影,后面部分比前面部分好。但还是忍不住要说,奈特利小姐,可不可以请你不要演什么电影,都扬起你那骄傲的下巴好不好。希望有一天你的表演,让我彻底忘记你是凯拉·奈特利。
******
我不知道该怎样评价扮演迪伦·托马斯的演员马修·瑞斯,他其实演得很好,让我看见这位诗人就心中不耐,但这样的不喜情绪,却让我连带着对扮演他的演员都不想置评。
电影中威廉愤然举枪射向迪伦的小屋时,颇有大快人心之感。我无法掩饰自己对这个男人的厌烦——任性妄为,却天经地义;恃才傲物,但无力养家;纵情声色,偏还自私善妒。这样的男人,在文学史上是了不起的诗人;但在生活里,他只是个无用的混蛋!
绮丽的诗句和绚烂的意象都是天才燃烧换来的。天分太高,就成了事事理所当然的资本;燃烧过度,就难免伤及无辜。本片中的迪伦·托马斯无疑就是他人的地狱。而能无怨无悔爱上这样男人的女人,都是了不起的。
电影里没有告诉我们的是,这位写出过“太高傲了,以至不屑去死”句子的天才诗人,于1953年11月9日,在喝下十八杯纯威士忌和两杯啤酒之后死于纽约白马酒家,终年39岁。
诗人永远生活在诗歌里面就好,现实里生活的诗人都是不可爱的。
爱诗就好,爱诗人还是罢了。
推荐理由:本年度最纯正的英伦气息都在这部电影里了,四位主演的表现无一失手,戏份拿捏之准,值得鼓掌。
片 名:《爱的边缘》
导 演:约翰•梅布瑞
主 演:凯拉•耐特丽、西耶娜•米勒、希里安•墨菲、马修•瑞斯
出品时间:2008年
读 家:石头花园的歌女
关于诗人,我听过的最优美的一则传说是这样的
——
有一天,身无分文的海子走进昌平的一间饭馆,对老板说,“我没有钱,但我是一个诗人,我可以给你背诗,换顿饭吃”,而老板说诗他听不懂,但他可以管诗人吃饭。
一个好的世界是,在其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如其所是地活着,我的意思是,现实主义者凭借他们的现实主义,而梦想家凭借他的梦。
当然,诗人来到这个世上并不单单为了活着,呵不,他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找死。
海子在那段流浪之后选择了卧轨。而五十五年前,也是个十一月,爱尔兰诗人迪伦•托马斯在喝了十八杯纯威士忌和两杯啤酒之后死去,致命的因素还包括毒品和药物,终年39岁。
本片关于迪伦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他的初恋情人薇拉和他的妻子凯特琳,二者之间微妙又温暖的关系。
钱钟书曾在《围城》里戏谑,共同爱着一个女人的两个男人是“同情兄”,那么深爱着同一个男人的两个女人该如何定义?恐怕很难。女人才不会喜欢这样的玩笑。
而如薇拉跟凯特琳这般竟然能够惺惺相惜做成了知己的情况,说到底也不过是两个人都隐忍到七窍流血的化险为夷而已,并且,势必是,她们当中至少有一个,对那个共同的男人已经爱得没有那么绝对了。
“光在大质量客体处弯曲”,这样壮丽而诗意的句子当然不是我的创见,这是相对论。
过度的才华,赋予其拥有者强大的蛊惑力,令他们能够以一种天真的理所当然的残酷,在自己周遭制造各种麻烦的关系,如同布下陷阱,伤害身边所有的人,——妻子、情人、情人的丈夫、孩子、朋友,这是不可避免的,就像诅咒,就像遇难。
想想看,薇拉要有多么爱迪伦,才能容忍他带着妻子住在她的家,深夜在一帘之隔的床上听着他们做爱?这是多么该死的事情,又是多么的寂寞啊。
解脱的办法恐怕只有一个,就是不再爱他。
而当得知薇拉不再爱他之后,迪伦的表现果然像是个真正的诗人,即,表现得像是个真正的混蛋,——他企图通过诬陷,把薇拉的丈夫送进监狱。呵,这么不成器。
但这丝毫也不妨碍我热爱这电影的最后一幕
——
隔着汽车,金发的凯特琳与黑发的薇拉对望,告别。
凯特琳说,“不要寂寞啊”。薇拉回答,“你也不要。你也不要,凯蒂。”
她们的眼神、泪光、笑意,甚至唇角扬起的节奏和弧度,苍凉而深沉,充满了劫后余生的悲悯。
因为,到最后只有她们两个人才近乎等量的知道,对诗人的爱像是悬崖绝壁。
你看,还是爱玲奶奶的那个逻辑,这是因为懂得,而生出的恩慈。
值得一提的是,此片之后,西耶娜•米勒于我,不再仅仅是裘德•洛的前女友,或是与凯特•摩斯齐名的英伦风混搭女王,靠绯闻和街拍维持曝光率的明星,而是一个真正会演戏的演员。呵,你看,这年月,评价一个演员“是演员”变成了一种赞美,有点滑稽是不是?
《公子阿尔菲》里她的轻狂我已过目不忘,再到《工厂女孩》中重见,我以为她只能演这类又浮浪又纵情的本色故事,直到这部《爱的边缘》。
我印象很深,她站在冬日刺骨的海水里对薇拉说,“我怀孕了,我不能生下来,你有没有钱?”为了报复她的诗人丈夫,凯特琳跟路人甲上了床。但她并没有因报复而变得强大,相反,她更柔弱了,更无助了,——她没有办法少爱他一点。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明白,西耶娜的表演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那时她的表情像一个看破了红尘的妓女,曾经挣扎过,而此刻旧痛仍在,但她是认命的。因为这一点痛,也因为这一点认命,她变得复杂起来,高贵起来。
当然,西耶那•米勒始终是适合这种带点自毁倾向的角色,外在强劲暴烈,内中柔肠百折,并且,她们都曾像挥舞鞭子一样,挥舞过自己的生命。
20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