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杰夫·布里吉斯麦肯吉·弗依瑞秋·麦克亚当斯瑞利·奥斯本詹姆斯·弗兰科玛丽昂·歌迪亚本尼西奥·德尔·托罗保罗·路德艾伯特·布鲁克斯巴德·库特瑞奇·热维斯保罗·吉亚玛提杰奎·巴恩布鲁克马塞尔·布里奇斯杰菲·布莱尼恩
类型:动画奇幻欧美动漫导演:马克·奥斯本 状态:HD中字 年份:2015 地区:法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20645098热度:75 ℃ 时间:2024-06-03 20:21:02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在我力荐了这部电影后,好几个朋友跑来跟我说:“哎哎哎!小王子长大都扫烟囱去了!好不容易回到星球,他的玫瑰花竟然死了!什么鬼!改成什么了!我觉得不是很好!”n上网简单看了一下大家的评价,发现不少人也都是这么说。有的还说:“哎,这故事里小王子都成配角了,全篇都是小女孩,最后却还让小王子的玫瑰死了!不开心!”nn对有着以上见解的人我只想说——你根本没看懂啊亲!!n看不懂就说拍的不好,也不知道是该吐槽理解力和武断呢,还是该轻责电影结尾小女孩心路历程的幻境处理隐藏的太过完美。n这实在是部好片,而且绝不是好莱坞式的动画好片,而是法式浪漫的动画好片。nn影片在宣传的时候,就说自己将小王子的故事和现实结合了。编剧和导演都特别聪明,没有给新加的这个小女孩起名字,甚至全篇都没有多余的人名。这样一来,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就可以是任何人,你或我,你的父亲或我的母亲。n影片前半部分很好懂。n商业社会里,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为“被挑选”而存在,仿佛一个人,生来只有被商人们认可为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才有价值。人们争分夺秒的学习,兢兢业业的工作,鹦鹉学舌的说话,满身疲惫的回家,当被问到“你的梦想是什么”时,全都睁着空洞的双眼,木然无语。n你的梦想是什么?你的“人生大计”是什么?这到底是你的梦想,还是你妈妈的梦想?这到底是你妈妈的梦想,还是现代社会的变相桎梏与奴役?n我想答案显而易见。n来吧,迈进这个灰暗的城市。高楼大厦耸立,铜墙铁壁冰冷,格子间里彻夜的灯火,因疲惫不堪而佝偻的身心,因失去活力和想象而苍白灰暗的面容。n开心吗?不开心?不,我们认可你,我们给你颁发奖状,我们给你发薪水,你可以买醉生活,可以站在高处俯视比你差的众生。你开心吗?n将不需要伪装成需要,这就是商业社会的核心运转力。制造需要,是成功商人盈利的根本。一开始,我们以为我们只是需要商品,然而后来呢?我们自己也变成了一件被买卖的商品。n小女孩幸运的住在了飞行员的隔壁。那个古怪的老头,给这个孩子讲了一个关于小王子的童话。他的后院里有青草、花朵与树木,有星星、微风与阳光,有蝴蝶、昆虫与鸟儿,还有一架永远在修缮的飞机,一架仰望星空的望远镜,永远欢快的音乐,和一个永远没有失去小王子的飞行员。n每个人生来都是一颗孤独的星球,这个星球编号B612,住着一个小王子,他有你最初的天真与单纯,有无垠的想象力,有纯净的眼睛和心灵。他是那个会直接说出国王没穿衣服的小男孩,也是那个会为了一只关在盒子里的绵羊而满心欢喜的小男孩。nn这个小男孩渐渐成人会遭遇什么?n从情感上来说,是爱、自我、占有、矛盾、失去、痛苦与泪水、遗忘与麻木、重生。n从要在社会里生存来说,是接受/反抗商人的奴役与认可,为商人/自己活着,通过他人/自己认可自身价值。nn小女孩便经历了这一切。n她一开始是一个顺从接受奴役的典型,无条件听妈妈的话,机械的学习、背答案、参加应试,只为获得商人的奴役与认可,获得那个称赞——“你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精英”。n面对面试官关于梦想的提问,这个紧张的小女孩根本听不清题面,依然机械的背出那个答案:“我就是你们所需要的那个人,因为我有一、二、三”。n被拒绝了。我不合格。n我还不是你们要的那个商品。是我不够好。我要继续努力的把自己培养成你们最需要的那个商品,我的人生大计就是要获得你们的终极认可,为此我要继续按照妈妈的旨意,学习!学习!学习!n然而,我的人生里出现了一个另类的老爷爷。他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小王子的故事,不知道为什么,我很着迷。n我喜欢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喜欢故事里的小王子、玫瑰、狐狸,更喜欢这个飞行员爷爷。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自从认识了他,我每天都很开心!n我忘了“我的人生大计”。可是我妈妈没有忘记。你差点害死我,所以我必须远离你,最重要的是,我还有“人生大计”要实现。我每天刻苦的学习,严格执行妈妈所有的旨意。但是,我并没有忘记你。我很想念你。n我带着我的行李去找你,想跟你一起完成你的飞行梦,去找小王子是否真的回到了他的星球。其实我是希望你继续拯救我,带我逃离这个灰暗的“人生大计”。n然而你却拒绝了我。n你说你终归要走,并且,不能带着我。n我被伤害了。我诋毁我跟你的情谊,我说我厌弃小王子的故事。我选择了“遗忘”。我再也不要记得你!我将回到那个灰暗的城市,继续严格执行我的人生大计。n你却突然病了。你被送进了医院。n我无法否认我的真心。我不顾一切的在大雨中骑车跟着你。我失落的回到家里。n我错了。我把我心中的小王子流放到了一个灰暗的城市,我找不到他了。我该怎么做?我还有机会挽回这一切吗?我还能回到我的B612号星球,还能见到我心中的玫瑰吗?nn能吗?当然。n影片最后的幻境,便是小女孩找回了内心小王子,重新回到了自己的B612星球,照看玫瑰的展现。n然而这恰恰变成了难懂的情节。很多人不明白,小女孩爬完窗后的经历,只是表征了小女孩找回内心小王子的心路历程,是关乎小女孩自己的爱与痛、遗忘与记忆,而不是小王子童话本身。nn她当然是爬了窗,攀在窗外管线上,摔了下来,正如她妈妈第二天早上看见的。n但是,她并没有真的开动了飞机。也许她在飞机里待过一会儿,但,她当然没有开动飞机。影片本身是个现实故事,而不是童话。她那晚真正所做的,是制作了那本第二天送给飞行员爷爷的小王子书。n这个表征她心路历程的幻境,是在漠不关心她的爸爸送的礼物里开展的。对,就是那个每年都会送的、各式各样大小的、玻璃罩子里精致的灰暗城市——小王子的玻璃罩里,关照的是玫瑰,而成人的玻璃罩里,关着的却是灰暗冰冷的现实。n她开了飞机冲进自己关了冰冷现实的心里,去找被自己禁锢的小王子。一开始,她只找到怎么做清洁都做不好的王子先生。这个王子先生已经获得了商人们的认可,但是他已经遗忘了飞行员(爷爷)。他想不起来了。他将小女孩送去学校。他以为他在帮她。然而并不是。n好在他终于想起来了:他有自己的B612星球,有自己珍爱的玫瑰,有一个飞行员朋友。他救了她。n之前,为了遗忘飞行员爷爷,小女孩生气的把房间里所有的荧光星星都吸进吸尘器。然而最后,通过那个幻境,在那个回形针工厂——那个将人们千差万别的梦想转化为千篇一律的”回形针“的工厂,她亲手解放了那一缸星星,也解放了心里的小王子。 nn小女孩和飞行员爷爷也像小王子和玫瑰。爷爷曾经刺痛了她,她远离了他,遗忘了他。n离开是回到玫瑰身边的第一步。n在她千辛万苦找回自己,找回内心小王子的那一刻,她的玫瑰却病了,要死了(象征小女孩珍视的和爷爷的情谊,也象征她内心的纯真)。然而那时,天边却又现红光,似乎是日出,但画面渐渐幻化成了玫瑰的样子——他们的情谊永远不灭,就像永恒的日出。她永远不会再遗忘那些曾经的欢笑与幸福,不会远离自己的纯真。n王子先生又变小了。nn小女孩懂了:制造羁绊,就意味要承担流泪的风险。然而即使这样,也依然要记得幸福的记忆,因为那个人曾经让你幸福过,他依然爱着你。而你,也依然爱着那个人,不是吗?n她将像飞行员所讲述的故事里,飞行员和小王子一样,即使有一天小王子不在了,也相信他在天上某处快乐的笑着,相信他是幸福和安宁的。n飞行员永远珍视自己的飞行梦想,也永远没有失去小王子。她也会守护好自己的B612号星球,守护好自己所珍视的一切(玫瑰),小心的铲除猴面包树,绝不长成心中只关着冰冷现实的大人们。nn每个人都是一颗孤独的星球,你会用什么陪伴你的小王子?你会流放他吗?你会遗忘他吗?nn————————————nP.S.我想说,我非常喜欢这部里小王子的折纸形象,喜欢那缓缓下降的五彩降落伞,围巾一般轻飘的、火红色的狐狸尾巴,麦田的颜色,被蛇咬却似闪了一颗亮星般倾斜的小王子......太美好。n真心希望他们再拍一版小王子童话故事本身。nn再P.S.n喜欢不喜欢这部影片都是个人自由。只是有人误解了最后的幻境,我才想要解释。n有人说,这个电影跟小王子无关,是挂羊头卖狗肉。这也看个人理解吧。n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在献辞中说过:”这本书是献给长成了大人的从前那个孩子。” 所以这个故事是献给每一个人的。n影片中的小女孩就象征着我们每个人。如果没有碰到小王子的故事,这个女孩不一定会有这样的心路历程。影片最后,这个小女孩心中的小王子又回来了,她也将是个执着于小王子应该永远是小王子的人。就像现在那些读过小王子,爱着小王子,执着于小王子不能长大,或者即使长大后也不该“遗忘”的观者们一样。n我依然认为这是一部和小王子脱不开千丝万缕关系的电影,很好的致敬了童话故事本身。三联专访小王子家族传人奥利佛阿加耶时,他说,“这个电影要讲一个新的故事,但又要保留小王子最核心的价值观,关于爱,关于友谊,关于失去,关于希望”,并没说要一板一眼讲小王子的每个经历。n每个人都曾经是小王子,重要的不是长大,而是你的小王子会不会遗忘。爱小王子的人,应该能捕捉到这片子里的光芒,就像我也能明白打1星人的期望。
————————————————————————————
有个豆友问: 小王子为什么要离开玫瑰花呢?n这个问题很有深意。玫瑰象征很多东西,可能代表一个爱人、一位挚友或者一个爱好,总而言之是你所珍视、并为之付出心力的所有人事物,也可以代表你过去的人生——曾经的你自己。任何人事物、以及任何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有独立的个性和棱角,会经历这些那些的不如意。这些个性、棱角和不如意,可能让我们为之伤痛、厌恶乃至离去。但他们凝聚了你的心力,就代表在一定程度上驯服了你。离去以后,你才会感受到他们的珍贵。所以,不要轻易做出离去的决定,可以保持一些距离,冷静后好好感受,不然就可能像童话里的小王子,回去了,又永远回不去了。
开局我在天堂任职死神
重神机潘多拉 普通话版
女子警察的逆袭
怪物弹珠第四季
熊出没之怪兽计划
恶搞之家 第二十一季
末日废土,绝境中求生 ...
播放指数:782℃
因为:
1、真正关于小王子的篇幅少得可怜。如果小王子迷要剪辑原著中的小王子片断,估计凑不到30分钟。
2、就这可怜的30分钟,也是潦草的、概念化的、摘录式的,不符合小王子的气质和原著的逻辑。
小王子认出那幅“帽子”的可怕,显露令飞行员惊讶的理解力,也因此他们关系才开始密不可分。这么重要的情节,电影里没有了。
小王子与玫瑰关系的核心,玫瑰”她那令人爱怜的花招后面隐藏的温情“,这是小王子旅行与气质的支点,却被电影里几句话外音一笔带过,因此非常突兀。
小王子与狐狸,关于驯服,关于仪式,以及狐狸告诉小王子的那些哲理名言,原著的精华,也被删到极简,并且逻辑混乱。
如此种种……
3、电影是热闹的、喧哗的、扭曲的、功利的商业电影,与原作者和原书的气质完全背道而离。
4、最最不可饶恕的,是后半部的续写!竟然把那个执着的、失落的、忧郁的、灵性的小王子,续写成了一个麻木的、肮脏的、功利的、卑微乞怜的大王子,成为一个被莫名其妙冒出来的,为上名校发奋的小女孩的救赎对象!
说到名校,想起竟然有买学区房的烂桥段,这是中国人拍的电影吗?是虎妈猫爸的创作班底吗?是吗?
5、宣传上说”小孩笑成马,大人虐成狗“,简直胡说八道!全场小孩子哭得稀里哗啦的!一边哭一边说:这不是小王子……真正喜欢小王子的人都被虐成狗了!
====================
我希望真正喜欢小王子的人,都为这电影打一星,这样才能还原这部被商业炒高的电影的真正水平(满屏触目的5星啊!!)。
在我心里,这是真爱小王子的人们为保护小王子不被毁所做的反击,对那些肆意炒作的人,对那些伤害小王子的人!对那些把小王子变成扭曲的被救赎对象的人!
#############10月23日###################
看各位评论不止,都说死抱着原著不放,那我们就抛开原著,来谈谈这部电影吧!
电影《小王子》配得上五星好评吗?配不上。
为什么?五星电影,在故事本身很出色的前提下,片子的立意是至关重要的。
举个例子来讲,《辛德勒名单》和《色戒》,都有不同阵营中的爱情,《色戒》把梁朝伟深爱的女人给毙了,《辛》把那个女仆给放了。
这就是差距,这就是立意的高低。这就是《辛》立意高明之处。
动画片我看得不是很多。但什么样的动画片值得五星呢?去年的〈超能陆战队〉,今年的〈头脑特工队〉。
那为什么电影〈小王子〉与这两部影片有很大的差距呢?
〈小王子〉的世界是简单的二分法,把成人世界当作孩子的对立面,丑、恶、脏,一无是处,应该彻底消灭之。不说与原著不符,也是生硬突兀的逻辑。
像N多国产剧,坏人都是恶到极致,也蠢到极致,同时还丑到极致。天生就是该被消灭的,就是要衬托正面人物的高大上。
不过,消灭的敌人那么蠢,英雄也高明不到哪里去吧?
这类电影把观众智商降到8岁孩童的水平,好人极好,坏人极坏。
好电影不是这样的。〈超能陆战队〉和〈头脑特工队〉中的善与恶、好与坏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转化的。(不展开了,自己去看)。
因为这些立意,把电影上升到哲学层面,堪称经典。电影会带给你新的思考。在你以为尽知的情况下,来一点意料之外,这意料之外,却又是合乎逻辑的情理之中。看这类电影,我们不断挑战智商上限,不断拓展情感空间,达到智力和情感的至上享受。
那我们抛开立意,电影《小王子》的确算不上一部经典之作,那可以评上优秀吗?也就是4星。
算不上优秀,为什么?
一部优秀的电影,是要把故事讲出色。也许没有好的立意,没有哲理的启示,但,故事本身是完整的,条理清晰,没有明显的逻辑漏洞的。
哪位没看过原著的人能告诉我,影片开头和结尾都出现的“帽子”和小王子有什么关系?
狐狸为什么对小王子这么重要?
飞行员说小王子万一忘了,指的忘了什么?忘记了为什么这么重要?
小王子说大人的世界很奇怪,电影表达的是奇怪还是可怕?
小王子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清洁工?
单看电影,以上逻辑是完整的吗?如果需要看书才能理解这电影,说明这电影是完整的吗?
连故事都讲不完整,谈何优秀?充其量也就及格分数,这还是考虑到画风、音乐加分后勉强可评的2-3星。
**********************************************
可为什么我给评了1星呢?
就是因为有太多居心叵测的5星,严重虚高的评分。就会导致这样:
“事实上,在前一晚深夜购票时,特意关注了影评风向标——豆瓣、微博以及各类的影院资讯评论,结果是通通对《小王子》这部电影打出了9.1的高分。”
满怀喜悦地去看了,观影过程是这样:
“电影开始,剧情循序渐近,两种画风不断交错。我的生理反应也同时开始了,打哈欠、流泪、开小差、玩游戏、看着邻座的朋友睡的比猫还香。心里不停的谩骂,老子花了70块钱,喝了一碗没过水的鸡汤……”
以上摘自豆辨1星影评《一部动画电影,总要有些想象力和创造力吧?昂?》
由于电影市场的良萎不齐,由于一直兼持“去影院看烂片是对好电影的不尊重”,由于我有一个独一无二可信任的网站,我曾经因为它的评分指导看了不少好电影,所以我要用一星来平衡这虚假的电影评分,希望能还原一个真实的水准,呃,能理解的理解,不能理解的请走开。
羊是否吃草,您可以认为不重要的,对吧?
我也没有去大闹5星楼,是吧?
那些喜欢人身攻击的,不要让别人可怜您了!言为心声,看到您满心的恶毒,无法自拔,您真可怜……
有些电影,当你没法明确知道它是不是好片、或者烂片的时候,你便不敢开口说话,但又不吐不快,《小王子》于我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个人看来,《小王子》是一部画面精美的电影,音乐配画面,很柔很轻,部分时刻让人感受柔软。但这部电影看完了,也让人有些无语。
作为新增的原创情节,小女孩在飞行员病危后独自驾驶飞机穿越云端,抵达一座陌生的城市,发现故事里那个自大狂、那个国王、还有那个星星痴迷者,都在这里。但“大鱼”梦想落地,所有童话人物也都拥有了现实的外壳:国王是个电梯驾驶员、自大狂也是警察,星星痴迷者更厉害,变成了文明史上剥削的代表者——商人。
这部分本应是全片的核心情节,是的,作为一本小书的改编,它的诞生就被用作设定为【更精彩】。当然它做到了。所以这部分就当是原著之外、电影之中的另一个故事吧,首先,它是好看的。因为它要把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思想给具象化出来,星球是什么?是个人意识,也是幌子。小王子曾经遇到的是什么?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臆想者,开电梯的国王是,当警察的自大狂是。而且无一不是受商人控制、受生活牵绊的可怜虫。当然,小女孩还遇到了我们故事里的主角:王子先生。
这部分理应很精彩,就像《禁闭岛》中小李子以为自己发现“世界真相”、费劲逃离一样,从小女孩拼命蹬三轮车开始,节奏就变得无比欢快、激动、紧张。电影卯足劲儿告诉我们,“小王子”是会长大的,童话人物都是有原型的,这不是个童话,这只是一个最现实不过的故事,圣埃克苏佩里只是将其裹上童话外壳,然后告诉我们:要长大,也不要长大。
然而,是精彩,也不是精彩。虽说是中法合拍(财大气粗基美影业投资),但制作班底却几乎都是好莱坞的,故事也是好莱坞式的电影,起承转合,哪里有意外,哪里有高潮,一板一眼,量身打造感动,而且是服务于故事所必需的。不能骂,骂不得。只是在我们心里,小王子还是小王子,无论拍了三版,四版,还是五版,这依然是个童话故事。
为何说童话美好?因为其中贯彻的是寓教意义而不是说教意义。童话的色彩永远朦胧不清,宛如披上一层面纱,恰若淡若星辰的童年本身。这部电影画面好、配音阵容更强、(好莱坞式)改编也还算合理,最大不足恰恰是忘了小王子本身。曾经看书,文字不多,配图清新,那种滋味很巧妙,像阳光又像雨露,像清风又如余晖,恬然清淡,饮之如哀愁之水、品味似淳淳之蜜。
3D《小王子》恰恰在最后弱化了童话面纱,改编成功但是把对原著的阅读感受降到最低。几岁小女孩能懂什么呢?真正看懂小王子的,恰恰是许多许多成年人,就像《大鱼》、《大话西游》、《极地特快》,这是成年人的童话,影片明显定位也考虑到成年群体,但是一切不应该由这个小女孩讲述出来。“只有用心去看世界,才能看的真切,如果你想要制造羁绊,就得承受流泪的风险。”台词很美,感动观众的意图十分明显,无语又怪异。
“你知道《小王子》的作者吗?他是个飞行员,常常飞过沙漠的上空,他曾经描述过在夜里飞过荒寂无人的沙漠之后,忽然看到远远一处城市的灯火时的那种感动。因为有灯火的地方必定有人类,有灯火的地方也必定有着关爱……”
在《在漫长的旅途》中,星野道夫是这样形容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他们的共通性在于,是生活的漫游者,是生活的观察者,而不是缔造者。作者用细腻之心感受着生活,然后用一种看起来并不那么现实的语气娓娓道来,带来细水长流般感动。然而电影讲得通透,为了缅怀而缅怀,为了感动而感动,为了回忆而回忆,为了美而美,强加表述,只会和原本朴实的思想更为遥远。
在我力荐了这部电影后,好几个朋友跑来跟我说:“哎哎哎!小王子长大都扫烟囱去了!好不容易回到星球,他的玫瑰花竟然死了!什么鬼!改成什么了!我觉得不是很好!”n上网简单看了一下大家的评价,发现不少人也都是这么说。有的还说:“哎,这故事里小王子都成配角了,全篇都是小女孩,最后却还让小王子的玫瑰死了!不开心!”nn对有着以上见解的人我只想说——你根本没看懂啊亲!!n看不懂就说拍的不好,也不知道是该吐槽理解力和武断呢,还是该轻责电影结尾小女孩心路历程的幻境处理隐藏的太过完美。n这实在是部好片,而且绝不是好莱坞式的动画好片,而是法式浪漫的动画好片。nn影片在宣传的时候,就说自己将小王子的故事和现实结合了。编剧和导演都特别聪明,没有给新加的这个小女孩起名字,甚至全篇都没有多余的人名。这样一来,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就可以是任何人,你或我,你的父亲或我的母亲。n影片前半部分很好懂。n商业社会里,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为“被挑选”而存在,仿佛一个人,生来只有被商人们认可为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才有价值。人们争分夺秒的学习,兢兢业业的工作,鹦鹉学舌的说话,满身疲惫的回家,当被问到“你的梦想是什么”时,全都睁着空洞的双眼,木然无语。n你的梦想是什么?你的“人生大计”是什么?这到底是你的梦想,还是你妈妈的梦想?这到底是你妈妈的梦想,还是现代社会的变相桎梏与奴役?n我想答案显而易见。n来吧,迈进这个灰暗的城市。高楼大厦耸立,铜墙铁壁冰冷,格子间里彻夜的灯火,因疲惫不堪而佝偻的身心,因失去活力和想象而苍白灰暗的面容。n开心吗?不开心?不,我们认可你,我们给你颁发奖状,我们给你发薪水,你可以买醉生活,可以站在高处俯视比你差的众生。你开心吗?n将不需要伪装成需要,这就是商业社会的核心运转力。制造需要,是成功商人盈利的根本。一开始,我们以为我们只是需要商品,然而后来呢?我们自己也变成了一件被买卖的商品。n小女孩幸运的住在了飞行员的隔壁。那个古怪的老头,给这个孩子讲了一个关于小王子的童话。他的后院里有青草、花朵与树木,有星星、微风与阳光,有蝴蝶、昆虫与鸟儿,还有一架永远在修缮的飞机,一架仰望星空的望远镜,永远欢快的音乐,和一个永远没有失去小王子的飞行员。n每个人生来都是一颗孤独的星球,这个星球编号B612,住着一个小王子,他有你最初的天真与单纯,有无垠的想象力,有纯净的眼睛和心灵。他是那个会直接说出国王没穿衣服的小男孩,也是那个会为了一只关在盒子里的绵羊而满心欢喜的小男孩。nn这个小男孩渐渐成人会遭遇什么?n从情感上来说,是爱、自我、占有、矛盾、失去、痛苦与泪水、遗忘与麻木、重生。n从要在社会里生存来说,是接受/反抗商人的奴役与认可,为商人/自己活着,通过他人/自己认可自身价值。nn小女孩便经历了这一切。n她一开始是一个顺从接受奴役的典型,无条件听妈妈的话,机械的学习、背答案、参加应试,只为获得商人的奴役与认可,获得那个称赞——“你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精英”。n面对面试官关于梦想的提问,这个紧张的小女孩根本听不清题面,依然机械的背出那个答案:“我就是你们所需要的那个人,因为我有一、二、三”。n被拒绝了。我不合格。n我还不是你们要的那个商品。是我不够好。我要继续努力的把自己培养成你们最需要的那个商品,我的人生大计就是要获得你们的终极认可,为此我要继续按照妈妈的旨意,学习!学习!学习!n然而,我的人生里出现了一个另类的老爷爷。他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小王子的故事,不知道为什么,我很着迷。n我喜欢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喜欢故事里的小王子、玫瑰、狐狸,更喜欢这个飞行员爷爷。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自从认识了他,我每天都很开心!n我忘了“我的人生大计”。可是我妈妈没有忘记。你差点害死我,所以我必须远离你,最重要的是,我还有“人生大计”要实现。我每天刻苦的学习,严格执行妈妈所有的旨意。但是,我并没有忘记你。我很想念你。n我带着我的行李去找你,想跟你一起完成你的飞行梦,去找小王子是否真的回到了他的星球。其实我是希望你继续拯救我,带我逃离这个灰暗的“人生大计”。n然而你却拒绝了我。n你说你终归要走,并且,不能带着我。n我被伤害了。我诋毁我跟你的情谊,我说我厌弃小王子的故事。我选择了“遗忘”。我再也不要记得你!我将回到那个灰暗的城市,继续严格执行我的人生大计。n你却突然病了。你被送进了医院。n我无法否认我的真心。我不顾一切的在大雨中骑车跟着你。我失落的回到家里。n我错了。我把我心中的小王子流放到了一个灰暗的城市,我找不到他了。我该怎么做?我还有机会挽回这一切吗?我还能回到我的B612号星球,还能见到我心中的玫瑰吗?nn能吗?当然。n影片最后的幻境,便是小女孩找回了内心小王子,重新回到了自己的B612星球,照看玫瑰的展现。n然而这恰恰变成了难懂的情节。很多人不明白,小女孩爬完窗后的经历,只是表征了小女孩找回内心小王子的心路历程,是关乎小女孩自己的爱与痛、遗忘与记忆,而不是小王子童话本身。nn她当然是爬了窗,攀在窗外管线上,摔了下来,正如她妈妈第二天早上看见的。n但是,她并没有真的开动了飞机。也许她在飞机里待过一会儿,但,她当然没有开动飞机。影片本身是个现实故事,而不是童话。她那晚真正所做的,是制作了那本第二天送给飞行员爷爷的小王子书。n这个表征她心路历程的幻境,是在漠不关心她的爸爸送的礼物里开展的。对,就是那个每年都会送的、各式各样大小的、玻璃罩子里精致的灰暗城市——小王子的玻璃罩里,关照的是玫瑰,而成人的玻璃罩里,关着的却是灰暗冰冷的现实。n她开了飞机冲进自己关了冰冷现实的心里,去找被自己禁锢的小王子。一开始,她只找到怎么做清洁都做不好的王子先生。这个王子先生已经获得了商人们的认可,但是他已经遗忘了飞行员(爷爷)。他想不起来了。他将小女孩送去学校。他以为他在帮她。然而并不是。n好在他终于想起来了:他有自己的B612星球,有自己珍爱的玫瑰,有一个飞行员朋友。他救了她。n之前,为了遗忘飞行员爷爷,小女孩生气的把房间里所有的荧光星星都吸进吸尘器。然而最后,通过那个幻境,在那个回形针工厂——那个将人们千差万别的梦想转化为千篇一律的”回形针“的工厂,她亲手解放了那一缸星星,也解放了心里的小王子。 nn小女孩和飞行员爷爷也像小王子和玫瑰。爷爷曾经刺痛了她,她远离了他,遗忘了他。n离开是回到玫瑰身边的第一步。n在她千辛万苦找回自己,找回内心小王子的那一刻,她的玫瑰却病了,要死了(象征小女孩珍视的和爷爷的情谊,也象征她内心的纯真)。然而那时,天边却又现红光,似乎是日出,但画面渐渐幻化成了玫瑰的样子——他们的情谊永远不灭,就像永恒的日出。她永远不会再遗忘那些曾经的欢笑与幸福,不会远离自己的纯真。n王子先生又变小了。nn小女孩懂了:制造羁绊,就意味要承担流泪的风险。然而即使这样,也依然要记得幸福的记忆,因为那个人曾经让你幸福过,他依然爱着你。而你,也依然爱着那个人,不是吗?n她将像飞行员所讲述的故事里,飞行员和小王子一样,即使有一天小王子不在了,也相信他在天上某处快乐的笑着,相信他是幸福和安宁的。n飞行员永远珍视自己的飞行梦想,也永远没有失去小王子。她也会守护好自己的B612号星球,守护好自己所珍视的一切(玫瑰),小心的铲除猴面包树,绝不长成心中只关着冰冷现实的大人们。nn每个人都是一颗孤独的星球,你会用什么陪伴你的小王子?你会流放他吗?你会遗忘他吗?nn————————————nP.S.我想说,我非常喜欢这部里小王子的折纸形象,喜欢那缓缓下降的五彩降落伞,围巾一般轻飘的、火红色的狐狸尾巴,麦田的颜色,被蛇咬却似闪了一颗亮星般倾斜的小王子......太美好。n真心希望他们再拍一版小王子童话故事本身。nn再P.S.n喜欢不喜欢这部影片都是个人自由。只是有人误解了最后的幻境,我才想要解释。n有人说,这个电影跟小王子无关,是挂羊头卖狗肉。这也看个人理解吧。n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在献辞中说过:”这本书是献给长成了大人的从前那个孩子。” 所以这个故事是献给每一个人的。n影片中的小女孩就象征着我们每个人。如果没有碰到小王子的故事,这个女孩不一定会有这样的心路历程。影片最后,这个小女孩心中的小王子又回来了,她也将是个执着于小王子应该永远是小王子的人。就像现在那些读过小王子,爱着小王子,执着于小王子不能长大,或者即使长大后也不该“遗忘”的观者们一样。n我依然认为这是一部和小王子脱不开千丝万缕关系的电影,很好的致敬了童话故事本身。三联专访小王子家族传人奥利佛阿加耶时,他说,“这个电影要讲一个新的故事,但又要保留小王子最核心的价值观,关于爱,关于友谊,关于失去,关于希望”,并没说要一板一眼讲小王子的每个经历。n每个人都曾经是小王子,重要的不是长大,而是你的小王子会不会遗忘。爱小王子的人,应该能捕捉到这片子里的光芒,就像我也能明白打1星人的期望。
————————————————————————————
有个豆友问: 小王子为什么要离开玫瑰花呢?n这个问题很有深意。玫瑰象征很多东西,可能代表一个爱人、一位挚友或者一个爱好,总而言之是你所珍视、并为之付出心力的所有人事物,也可以代表你过去的人生——曾经的你自己。任何人事物、以及任何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有独立的个性和棱角,会经历这些那些的不如意。这些个性、棱角和不如意,可能让我们为之伤痛、厌恶乃至离去。但他们凝聚了你的心力,就代表在一定程度上驯服了你。离去以后,你才会感受到他们的珍贵。所以,不要轻易做出离去的决定,可以保持一些距离,冷静后好好感受,不然就可能像童话里的小王子,回去了,又永远回不去了。
电影《小王子》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明明在原书的基础上加了那么完整的一条新故事线,但电影里那种隐晦的忧伤与泛黄绘本的感觉,却能让所有人感到,自己就是在看《小王子》,甚至有种第一次翻书时候的感觉。
童话般的《小王子》原著其实是一个躲避战争中的故事——正是对法国二战战败中的耻辱与忧惧,促使圣埃克苏佩里1942年写下了这样一个最忧伤又最动人的童话。
而马克奥斯朋把它拍成一部电影的时候,却把《小王子》拍成了一部献给所有大人们的童话。当我们这些成年人在残酷成人世界里挣扎求存,《小王子》便成为所有人回不去的童年时代。它打动我们,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再也无法成为小王子。
去看电影的时候,不要惊讶为什么孩子们一脸镇定,大人们却都哭成了狗,因为电影里明媚的忧伤感动,不是给孩子们,而是给大人的。
天气渐冷,这可真是看《小王子》的好时节。
因为世界越冷,《小王子》越显得暖。
马克•奥斯朋
在听说一个好莱坞导演要拍摄《小王子》的时候,我想所有法国人的心情一定是崩溃的,他们的担心和中国观众关于改编西游记的担心是一样的:毁童年!更何况拍摄《小王子》这样的经典,本来就是极不讨好的,通常都会被评论虐成狗。
结果却是:所有观众都被电影感动到哭成狗。这应该是今年收获全世界最多泪水的动画电影了。
在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放映结束时,近两千名观众和媒体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长时间鼓掌向影片主创致敬,在戛纳为影片鼓掌已经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最经典标志,你可以出钱买任何东西,但是买不到戛纳的掌声,经久不息的掌声让到场的导演马克•奥斯朋等人也情不自禁落泪。
故事其实很简单,甚至是很老套,也绝对不是原书的电影版,而是由一老一少的友谊带出了小王子的故事。当电影开始的时候,原书中那个飞行员已经老了,有一天,邻居家那个“学霸”小女孩儿收到了一架有小王子插画原稿的纸飞机,老人对女孩儿说起年轻时在撒哈拉见到过小王子的故事。童话就似如歌行板般地铺展开来。
很多人把电影中原创的故事看作改编, 而在我看来这与其说是改编,不如说是电影导演为原著书写了一段续篇,然后再把原著和续篇一起拍出来,于是原著与续篇之中就产生了一种类似缘起缘灭一样的互文关系,从而将观众带入老飞行员的视野里,在看电影的这一刻,我们就是那个回到平庸世界里的老人,哪怕拼尽最后的力气,也想回到小王子的沙漠里,再看一眼小王子。
在将这个透着法式哲思的隽永童话进行改编时,马克奥斯朋最聪明之处在于,把书本来的故事作为戏中戏,以折纸静态动画表现出来,并且最大限度地克制了美式煽情的简单粗暴,同时又很好地将梦工厂和皮克斯的视觉风格和叙事方式放进了故事。
我们不难在这部法国动画中看到经典的皮克斯动画风格——在一部电影中讲两个故事:一个给孩子,一个给大人。给孩子的那个一目了然,是一个讲述一老一少寻找小王子的故事。而给大人的那个则充满无奈、心酸和感动的交杂,那是讲给已经多多少少明白什么是庸庸碌碌什么是绝望人生的大人们听的。在小女孩的故事线里,色调温暖故事讨喜,充满对白与诙谐;而在小王子的部分,色调偏冷,故事温暖中带有感伤,色调充满原著绘本版的感觉,分明是馈赠给大人们的童话。
从电影改编上来说,马克奥斯朋已经近乎完美地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拍摄小王子最难的从来不是讲完这个简单的故事,而是拍出原著如此温暖明媚却又如此忧伤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电影能够把原著的这份感觉拍出一半,也必定是全世界最感人的电影。
《小王子》做到了。
小王子
过去70年里,《小王子》已经被翻译成250多种语言,圣埃克苏佩里与小王子的肖像甚至被印在50法郎的票面上。但是,即使70年后的今天,许多人其实依然无法理解:小王子到底是个什么故事?一个用小学四五年级的法文程度写出的绘本故事,为什么隐藏着这么多的哲理?
一个飞行员在沙漠坠机,却遇到一个奇怪的男孩,他说自己原本住在一个遥远的星球,与一朵玫瑰相伴,最后来到地球,驯服了一只狐狸,与一条蛇达成了死亡协议。
这么简单的故事,却引得人们今天都还在争论:小王子到底是死了,还是回到了自己的星球?
在电影中,导演找来了皮克斯与梦工厂团队组成梦幻阵容,用3D、手绘以及定格技巧,把小王子的形象分别用折纸静态动画和三维动画都表现了一遍,片中只要拍到小王子的部分,就会有大量段落没有对白,仅有画面和汉斯基默柔肠百转的配乐。这种类似默片的方式为观众还原了一个如此逼真的小王子,也让有对白的部分显得如此乏味。
当垃圾场星星满天飞的那一刻,我想我终于懂得了为什么人人都爱小王子:因为他永远活在小孩子的世界里,他讨厌大人的世界,善良相信每一个人,即使冒着被蛇咬死的危险,也愿意相信世界的美好。当星星被放飞,垃圾场中光芒四射,汉斯基默的配乐温馨而又悲怆,宛若童年。
虽然我明知道导演是在煽情,但是还是不忍心不被打动,人终究要长大,即使岁月让人不胜唏嘘:会长大的人,会被抛弃的梦想,一切都是会变的,但是电影不会,小王子不会。
故事的结局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它本质上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无论在怎样的世界里,小王子依然记住了那朵玫瑰,依然不被这个世界改变,他永远都保持了小王子最初的样子。
我们
我们每个都曾经是小王子,但最后都变成了大人,我想这就是小说打动世界的根本原因。当电影把小说中的情绪拍了出来,它无法不又一次打动世界。
从少年到白头,在平淡落寞的现实和柴米油盐中山路十八弯。事业永远在路上,爱人永远是一天天变老。谁谁股票赚到了,谁谁提早退休环游世界去了,甚至新闻里黄教主婚礼菜单的风光,都可能成为现实中让我们郁闷的理由。至于少年时的梦想,也就是同学会的时候喝醉酒拿来缅怀一下而已,平时谁会去想,谁又有空去想?
可是小王子不会忘记。
作为读者和观众,我们长大以后都知道,小王子踏上地球那一刻,他就再也回不去了,甚至,小王子可能真的死了。可是在故事里,小王子从星星到沙漠,一路遭遇形形色色的人,国王、酒鬼、学者、商人、可怜的点灯人,他们市侩平凡,如同我们,相比星星与花朵,他们更关心钱财与利益。可是小王子拒绝被这个世界改变,他永远相信自己能够回家,永远记得玫瑰,永远相信狐狸,永远信任和蛇的约定,即使经历了地球上那么多的人和事,小王子依然是,而且永远是小王子。
所以当影片中小王子独自从沙漠中走来,他的脸上见不到梦想不能实现的悲伤,即使疲惫依然满怀希望。他走进这座囚禁他的地球牢笼,迎接他的是永远回不去的命运。可是他从未接受过这种命运——在那一刻,我们无法不被打动。
《小王子》正是以我们的童心为引子,最后击中的却是大人们童年之后无数的庸碌岁月。当我看完片子本以为自己抓住了些什么时,其实有些东西,走出电影院就不在了。可是在那一刻,它真的打动了我们。
这就是《小王子》的魔法吧。我们走进电影院,本来只是想短暂地忘记现实,对不起,《小王子》不负责这些——它不负责让我们忘记现实,可是它帮我们温暖了现实。
圣埃克苏佩里
最令人唏嘘的,是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恐怕没有多少中国人对这位《小王子》的原作者感兴趣。
可是如果没有读懂他,就不算读懂《小王子》,也无法真正看懂《小王子》。
许多人直到现在还在猜测《红楼梦》和曹雪芹之间的关系,在圣埃克苏佩里这里没这么复杂,他就是在借《小王子》写自己的故事。
故事里的玫瑰是圣埃克苏佩里的妻子康素罗•桑星,一位狂野的南美美人,圣埃克苏佩里30岁那年在阿根廷遇到她,为了讨她欢心,他必须证明自己比她失去的前夫名记者、冒险家高曼•加利略更有才华,因此经常一个人锁在房间里写作几天几夜以讨得美人欢心。就像小王子说的:“如果有一个人爱上浩瀚星辰中独一无二的一朵花,那么这个人仰望天空的繁星时,就会感到无比幸福”。可是他们1931年成婚那天,新娘在婚礼上却穿了一件黑色的丧服。
狐狸告诉小王子:“正因为你在玫瑰身上耗费了太多时间,所以显得玫瑰非常重要。男人往往忘了这个道理。征服之后,你得花一辈子的时间负责。你对玫瑰有责任。”句子背后的伤感恐怕每个经历过失恋的男人都曾有过,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圣埃克苏佩里把它写了出来。
沙漠里那只被驯养的小狐狸可能是他在纽约的情人西尔维亚•赖因哈德(Silvia Reinhardt)。沙漠的故事则可能来自于他早期驾驶飞机开拓非洲-拉丁美洲航线时看过的风景。
故事里的沙漠与繁星也许来自摩洛哥的尤比岛的夜空——圣埃克苏佩里曾独自一人住在荒弃要塞的一间小木屋里,那里半是海水,半是沙漠,也许正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地方”, 圣埃克苏佩里幻想过一位小王子,然后把它写了出来。
小王子的故事与圣埃克苏佩里的故事难分彼此,仿佛圣埃克苏佩里的一生经历,都在为《小王子》做准备,当圣埃克苏佩里将所有的人生写进了故事,他的人生使命似乎就此完成,可以放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在历史中,1944年7月31日上午8点45分,那个美丽的夏日里,圣埃克苏佩里驾驶P38型侦察机从科西嘉岛北边的巴斯蒂亚启程,飞往里昂以东。但他再也没有返航。
在电影中,小女孩儿最后驾着飞机去寻找小王子,远方星光灿烂,仿佛等待着下一场冒险。
在现实中,我们总要走出电影院,一番朋友圈点赞之后,继续“做无聊的大人”,与现实来日方长。
我们谁都无法成为小王子,所以我们深爱《小王子》。
如果你说你在下午四点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到快乐。
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准备好迎接你的心情了
“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小王子仍然在对她们说,“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当然啰,我的那朵玫瑰花,一个普通的过路人以为她和你们一样。可是,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她身上的毛虫(除了留下两三只为了变蝴蝶而外)是我除灭的。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时我聆听着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如果不去遍历世界,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精神和情感的寄托,但我们一旦遍历了世界,却发现我们再也无法回到那美好的地方去了。当我们开始寻求,我们就已经失去,而我们不开始寻求,我们根本无法知道自己身边的一切是如此可贵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可以很天真简单的活下去,必是身边无数人用更大的代价守护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