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汤米·李·琼斯希拉里·斯万克格蕾丝·古默米兰达·奥图松佳·里奇特大卫·丹席克约翰·利思戈蒂姆·布雷克·尼尔森詹姆斯·斯派德威廉·菲克纳杰西·普莱蒙伊万·琼斯海莉·斯坦菲尔德梅丽尔·斯特里普
类型:剧情西部导演:汤米·李·琼斯 状态:HD中字 年份:2014 地区:法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11524580热度:790 ℃ 时间:2023-10-27 12:23:26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The Homesman 送乡人 (2014) 美国n
第一部分n
之前看过一遍的时候,总觉得脑子没太反应过来,一个是天生的慢,一个是信息量虽然不庞杂但隐藏其背后可能涉及到的具体信息面却涵盖的非常广,基本找不到准确的切入点。n
你可能觉得我有毛病在吹毛求疵,不就是一部关于女性的电影么,有什么费劲心思的没事找事的分析,自讨没趣。n
带着同样的疑虑我观看了第二遍,感觉和第一遍差不多,没啥具体的心得以及新的思绪火花的出现。除此之外,架构变得些许清晰,可以这样理解下站在历史及社会的角度来看清编剧在其中表达的语境内涵。n
编剧兼导演的汤米李琼斯把镜头对准了蛮荒寥寂的北美西部,广袤无垠的大地一直在同天际赛跑,没有尽头的无限延伸,除了阵阵风沙卷起的黄土发出的声响外,任何有关人的语音在这里显得不入格,动物的嚎叫除外。n
导演进一步把镜头拉伸进其可能的览收目力所及之处,大和广已不能描述大自然的壮阔却无情突出人的弱小,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下,贯穿整整一个世纪也就是十九世纪的美国拓荒史人为且蛮横的镶嵌进了西部世界,从一粒黄沙到少许印第安部族都被无情卷入了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及社会生态的巨变,无人幸免。n
勤劳的美国人民也如中国人常年自豪所流出的辛劳汗水那样开垦西部这块处女地。卡蒂小姐就是其中一位,我不知道导演是否具体研究过劳作的妇女如何驾驭牲畜去耕犁荒土,但女主人公在田间地头的穿着我要打个大问号,在此只做标记不做探讨。n
卡蒂一人管理着诺大的农场,耕地播种收割以及各类家畜的喂养,你很难想象一个弱小女子能有这么大的能力,最重要的事一切井井有条,回到居所,干净整洁的厨房和一尘不染的卧室,即使辛勤劳作过后也不忘收拾一下荣装,可见其女人有着刚强意志和严格的自律。n
受邀来到卡蒂处的小青年夜晚和她聚餐,一顿美食过后,卡蒂要为其唱歌助兴,一曲过后,小青年也拿出了自己的存货自制奶酪,看样子这种食物在西部应该是紧俏货很稀少。饭食过后,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虑卡蒂向其真情告白,大意说俺这里啥都有,俺都管理的井井有条的,钱和粮在未来都不是问题,俺身体也好着呢肯定能给你生一个连的孩子,照理说在我看来其貌不扬甚至长相丑陋的小青年竟在惶恐中直截了当的拒绝了卡小姐的美意,最后临走扔下一句你这人太霸道扬长而去。n
现实是残酷的,有时候残酷到没有一丝一毫的人情味,并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像卡小姐那样坚韧不拔迎难而上。先后有三个女人因为各种原因精神崩溃而发疯。一个年轻女子因为接连丧子而神经失常,一个年龄偏大女子且育有两个女儿因生活环境恶劣且丈夫有暴力倾向最终发了疯,另一个女子则无时无刻的被暴力强奸只因对方男子要一个男孩,最终发狂咬人。环境的险恶,不仅自然气候条件差,新移民的到来意味着原住民的反抗,杀戮和流血不可避免。n
为了把困在荒蛮之地中的疯女人送到远在另一边的市镇的专门收容所,卡小姐在众沉默不语的男子中自告奋勇,最终本不该由女子来完成的艰巨任务交给了一个表面看似坚强的女子,卡小姐自感责任重大,却对未来要面对的明显想的过于简单。n
在行程刚启动不久,便遇到了快被吊死的老汉乔治,乔治因为违法占用他人私产,被几个人捆绑在了马背上,等待着死亡的到来,被卡蒂救下后,乔治便参与了此派送任务。n
途中如果没有乔治的陪伴与协助,卡蒂一个人早就横死在了荒凉之中,印第安人的嗜血报复,不怀好意的落单男子,最要命的是还有三个早已神智不清的女人竟然连拉尿都需要人的帮助。n
顽强的卡蒂一直坚持着履行自己的承诺,途中照顾三个姐妹的饮食起居也是任劳任怨,没有半点怨言。眼看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由于卡蒂因为信仰的原因坚持要修复一处路过的被破坏的坟地,而乔治急于完成任务不愿再耽搁时间,两人便分开了,卡蒂说自己修完坟冢便会尽快赶上去,但结果邻近夜色降临前期卡小姐却迷路了,一直靠着冷静和沉着的卡蒂慌了神漫无目的的到处乱窜,惊恐和茫然赤裸裸的挂在其脸上,也许你会觉得这才是一个女人终该有的表现。最终还是马儿拖着她找到了早已升起了篝火的乔治及三个疯女人,此时的卡蒂上气不接下气的哭诉着,而乔治只是冷漠的问了一句修坟的那把铲子在哪里。渐渐归于平静的卡蒂向乔治询问了任务之后的打算,然后接着向其表白,同样套路的诉说自己的优势,也坦诚自己三十岁了,再不赶紧生育怕是以后就没机会了,没想乔治直接拒绝了卡蒂,而且说自己曾经尝试着想安顿下来找过一个女子,最后他抛弃了那个可怜的女人,但是他一点都不后悔。无言以对的卡蒂在最后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要求与乔治交媾,起初拒绝最后勉强答应的乔治还一直强调是她自愿的而非他强迫的,一夜如此而过。第二天乔治起来发现卡蒂不见了踪迹,骑马找寻了半天才在一棵树上看到了已经吊死的卡蒂。乔治哀痛的把卡蒂从树上取下来后还埋怨卡蒂不遵守诺言,因为只要把人送到了自己会有三百美金的酬劳。n
第一部分完 (后见第二部分)n
第二部分n
埋葬了卡蒂后乔治本打算溜之大吉,留下三个疯婆子自生自灭,可没想在乔治骑马过河时,疯婆子们本能的跟了过来,即使淌溺在河中,最后乔治万般无奈继续派送任务。在食物消耗完毕后乔治路过一家新建的旅店要求其提供住宿饮食后被拒,心怀恨意的乔治半夜血洗旅店,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拿着一只烤乳猪喂饱了三个疯女人。n
一路波折终于到达目的地,完成了任务安顿好了疯女人们,乔治把从卡蒂身上搜刮来的钱财为自己买了一套新衣服,洗了个干净澡又饱餐了一顿,然后在棺材铺给卡蒂刻了一块木质墓碑,给旅店光脚的女服务生买了一双鞋,抱着墓碑去赌场打算试试手气,结果被告知三百美金的银行汇票作废了,因为开具票证的银行倒闭了,此时的乔治已经身无分文,和在被卡蒂救下来时一样,虽然现在自己穿的是暂新的衣服。n
结尾夜色降临,骑马的乔治又原路走回到来时的运河渡口,上了渡口,把刻有卡蒂名字的碑板放在一旁,接着酒兴又跳又唱起了美国南方特有的乐曲好不快活,似乎一切发生的不幸豆和他没关系,这个时候渡船的工人在操作时一脚把那块卡蒂的墓碑揣进了河里,轻快愉悦的音乐依旧响起,没人注意少了什么东西。n
卡蒂的死确实很意外,对意外的人来说,卡蒂那么坚强无畏的女人怎么可能意志垮掉然后选择自杀,一个人能把农场经营的井井有条,必是经历过非人所能承受的压力,按道理说在性格磨炼上会愈加顽强,而且任务马上就要完成了,多少艰难险阻都越过去了,最终却在婚姻的桎梏观念中选择了肉体消亡。反看乔治从不关心责任感,年逾古稀还一无所有仍然活得快哉,无所谓家庭及孩子,说白了已经活到不要脸的地步了。一个活的有尊严的选择了死亡,一个不知尊严为何物的却继续苟且,两者的差别只是一男一女,明显女人在道德层面背负的说教要比男人多得多,看似本来应该由男人来操作的事情
.
补记:成文大约于2019年年末前后,着手写的时间大概在19年中之后,当时的浆糊脑壳里其实还是打算挤出几行酸臭的腐文来抒发下自己的所想所感,但是一直没有痛下决心来完成,可能觉着自己水平真的不行,怕写出的弱智文章让人诟病,还是自己不自信,也不想再去纠结了,不想再劳神做所谓的添油加醋地润色,发出来就当个笑话看吧……当然有人可以去瞎BB所谓的“女拳”,这也许就是砸在某些贰佰伍逼脸上的东西,完。
真实身份 正体
蛟龙行动
谈途人生
古剑飘渺录
监狱疑云
三
影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一个作家为了逃避越战征...
播放指数:988℃
The Homesman 送乡人 (2014) 美国n
第一部分n
之前看过一遍的时候,总觉得脑子没太反应过来,一个是天生的慢,一个是信息量虽然不庞杂但隐藏其背后可能涉及到的具体信息面却涵盖的非常广,基本找不到准确的切入点。n
你可能觉得我有毛病在吹毛求疵,不就是一部关于女性的电影么,有什么费劲心思的没事找事的分析,自讨没趣。n
带着同样的疑虑我观看了第二遍,感觉和第一遍差不多,没啥具体的心得以及新的思绪火花的出现。除此之外,架构变得些许清晰,可以这样理解下站在历史及社会的角度来看清编剧在其中表达的语境内涵。n
编剧兼导演的汤米李琼斯把镜头对准了蛮荒寥寂的北美西部,广袤无垠的大地一直在同天际赛跑,没有尽头的无限延伸,除了阵阵风沙卷起的黄土发出的声响外,任何有关人的语音在这里显得不入格,动物的嚎叫除外。n
导演进一步把镜头拉伸进其可能的览收目力所及之处,大和广已不能描述大自然的壮阔却无情突出人的弱小,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下,贯穿整整一个世纪也就是十九世纪的美国拓荒史人为且蛮横的镶嵌进了西部世界,从一粒黄沙到少许印第安部族都被无情卷入了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及社会生态的巨变,无人幸免。n
勤劳的美国人民也如中国人常年自豪所流出的辛劳汗水那样开垦西部这块处女地。卡蒂小姐就是其中一位,我不知道导演是否具体研究过劳作的妇女如何驾驭牲畜去耕犁荒土,但女主人公在田间地头的穿着我要打个大问号,在此只做标记不做探讨。n
卡蒂一人管理着诺大的农场,耕地播种收割以及各类家畜的喂养,你很难想象一个弱小女子能有这么大的能力,最重要的事一切井井有条,回到居所,干净整洁的厨房和一尘不染的卧室,即使辛勤劳作过后也不忘收拾一下荣装,可见其女人有着刚强意志和严格的自律。n
受邀来到卡蒂处的小青年夜晚和她聚餐,一顿美食过后,卡蒂要为其唱歌助兴,一曲过后,小青年也拿出了自己的存货自制奶酪,看样子这种食物在西部应该是紧俏货很稀少。饭食过后,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虑卡蒂向其真情告白,大意说俺这里啥都有,俺都管理的井井有条的,钱和粮在未来都不是问题,俺身体也好着呢肯定能给你生一个连的孩子,照理说在我看来其貌不扬甚至长相丑陋的小青年竟在惶恐中直截了当的拒绝了卡小姐的美意,最后临走扔下一句你这人太霸道扬长而去。n
现实是残酷的,有时候残酷到没有一丝一毫的人情味,并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像卡小姐那样坚韧不拔迎难而上。先后有三个女人因为各种原因精神崩溃而发疯。一个年轻女子因为接连丧子而神经失常,一个年龄偏大女子且育有两个女儿因生活环境恶劣且丈夫有暴力倾向最终发了疯,另一个女子则无时无刻的被暴力强奸只因对方男子要一个男孩,最终发狂咬人。环境的险恶,不仅自然气候条件差,新移民的到来意味着原住民的反抗,杀戮和流血不可避免。n
为了把困在荒蛮之地中的疯女人送到远在另一边的市镇的专门收容所,卡小姐在众沉默不语的男子中自告奋勇,最终本不该由女子来完成的艰巨任务交给了一个表面看似坚强的女子,卡小姐自感责任重大,却对未来要面对的明显想的过于简单。n
在行程刚启动不久,便遇到了快被吊死的老汉乔治,乔治因为违法占用他人私产,被几个人捆绑在了马背上,等待着死亡的到来,被卡蒂救下后,乔治便参与了此派送任务。n
途中如果没有乔治的陪伴与协助,卡蒂一个人早就横死在了荒凉之中,印第安人的嗜血报复,不怀好意的落单男子,最要命的是还有三个早已神智不清的女人竟然连拉尿都需要人的帮助。n
顽强的卡蒂一直坚持着履行自己的承诺,途中照顾三个姐妹的饮食起居也是任劳任怨,没有半点怨言。眼看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由于卡蒂因为信仰的原因坚持要修复一处路过的被破坏的坟地,而乔治急于完成任务不愿再耽搁时间,两人便分开了,卡蒂说自己修完坟冢便会尽快赶上去,但结果邻近夜色降临前期卡小姐却迷路了,一直靠着冷静和沉着的卡蒂慌了神漫无目的的到处乱窜,惊恐和茫然赤裸裸的挂在其脸上,也许你会觉得这才是一个女人终该有的表现。最终还是马儿拖着她找到了早已升起了篝火的乔治及三个疯女人,此时的卡蒂上气不接下气的哭诉着,而乔治只是冷漠的问了一句修坟的那把铲子在哪里。渐渐归于平静的卡蒂向乔治询问了任务之后的打算,然后接着向其表白,同样套路的诉说自己的优势,也坦诚自己三十岁了,再不赶紧生育怕是以后就没机会了,没想乔治直接拒绝了卡蒂,而且说自己曾经尝试着想安顿下来找过一个女子,最后他抛弃了那个可怜的女人,但是他一点都不后悔。无言以对的卡蒂在最后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要求与乔治交媾,起初拒绝最后勉强答应的乔治还一直强调是她自愿的而非他强迫的,一夜如此而过。第二天乔治起来发现卡蒂不见了踪迹,骑马找寻了半天才在一棵树上看到了已经吊死的卡蒂。乔治哀痛的把卡蒂从树上取下来后还埋怨卡蒂不遵守诺言,因为只要把人送到了自己会有三百美金的酬劳。n
第一部分完 (后见第二部分)n
第二部分n
埋葬了卡蒂后乔治本打算溜之大吉,留下三个疯婆子自生自灭,可没想在乔治骑马过河时,疯婆子们本能的跟了过来,即使淌溺在河中,最后乔治万般无奈继续派送任务。在食物消耗完毕后乔治路过一家新建的旅店要求其提供住宿饮食后被拒,心怀恨意的乔治半夜血洗旅店,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拿着一只烤乳猪喂饱了三个疯女人。n
一路波折终于到达目的地,完成了任务安顿好了疯女人们,乔治把从卡蒂身上搜刮来的钱财为自己买了一套新衣服,洗了个干净澡又饱餐了一顿,然后在棺材铺给卡蒂刻了一块木质墓碑,给旅店光脚的女服务生买了一双鞋,抱着墓碑去赌场打算试试手气,结果被告知三百美金的银行汇票作废了,因为开具票证的银行倒闭了,此时的乔治已经身无分文,和在被卡蒂救下来时一样,虽然现在自己穿的是暂新的衣服。n
结尾夜色降临,骑马的乔治又原路走回到来时的运河渡口,上了渡口,把刻有卡蒂名字的碑板放在一旁,接着酒兴又跳又唱起了美国南方特有的乐曲好不快活,似乎一切发生的不幸豆和他没关系,这个时候渡船的工人在操作时一脚把那块卡蒂的墓碑揣进了河里,轻快愉悦的音乐依旧响起,没人注意少了什么东西。n
卡蒂的死确实很意外,对意外的人来说,卡蒂那么坚强无畏的女人怎么可能意志垮掉然后选择自杀,一个人能把农场经营的井井有条,必是经历过非人所能承受的压力,按道理说在性格磨炼上会愈加顽强,而且任务马上就要完成了,多少艰难险阻都越过去了,最终却在婚姻的桎梏观念中选择了肉体消亡。反看乔治从不关心责任感,年逾古稀还一无所有仍然活得快哉,无所谓家庭及孩子,说白了已经活到不要脸的地步了。一个活的有尊严的选择了死亡,一个不知尊严为何物的却继续苟且,两者的差别只是一男一女,明显女人在道德层面背负的说教要比男人多得多,看似本来应该由男人来操作的事情
.
.
.
补记:成文大约于2019年年末前后,着手写的时间大概在19年中之后,当时的浆糊脑壳里其实还是打算挤出几行酸臭的腐文来抒发下自己的所想所感,但是一直没有痛下决心来完成,可能觉着自己水平真的不行,怕写出的弱智文章让人诟病,还是自己不自信,也不想再去纠结了,不想再劳神做所谓的添油加醋地润色,发出来就当个笑话看吧……当然有人可以去瞎BB所谓的“女拳”,这也许就是砸在某些贰佰伍逼脸上的东西,完。
看看她的名字,圣母,忙碌的蜜蜂,狭小的厨房,这就是一个女性的全部。她单身经营着自己的农场,和一些男性的农夫有着日常的交往和某种程度的友谊,她忠诚地信仰,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在边疆的贫困中,还坚持着对音乐和美的向往,餐桌上开着不起眼小花的瓶插植物,用布绣出来的钢琴琴键,是那么让人心痛,这么美的精神世界,没有一个人懂,没有一个人能够欣赏。她长相不好,有着男人般的面部线条,她的身材一般,被拒绝她的人说成是平胸,她试图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财产、后代来说服有一线可能的男人与她共同生活,但都可悲地失败了。玛丽,活在一个以男性标准建立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她兢兢业业,无可指摘,只是因为不够美,只是因为她的强悍(男人们觉得难以驾驭)就被婚姻放逐了。她就像一个加班加点过劳死的雇员,永远得不到老板的承认,永远也无法完成自己的救赎。于是,她选择了去救赎别人,然而,她小看了救赎的带来的压力。导演兼演员的汤米 李 琼斯饰演的乔治,一个有过战争经历的老混混,偶然被玛丽救了,凭着残存的一点点责任感和对玛丽的感恩,他陪同她走上了送乡之路。玛丽早已意识到,送乡路上,她需要一个男人——这是双关的隐喻,她明确地知道,很多情况,女人无法抵御和解决,但是,周边的邻居们,没有一个将护送这些女人作为自己的责任,哪怕苦恼伤心到追着马车问“你还爱不爱我”,都不愿意亲自为自己可怜的妻子送行。女人,只有自己救自己。乔治,只是玛丽慌乱中抓住的一根孱弱的树枝。玛丽,这个并不美丽的女人,在送乡路的前半程,放射出她生命中最后也是最美的光华。她安慰家属和孩子,她安抚疯女人们,喂给娃娃的一小杯水,几乎让我落泪,她在河水中为几个呆滞苍白的女体沐浴,她在晨曦的光线里微笑着搓洗衣服,她在休憩中独自在河边“弹琴”唱歌,这几个瞬间,她是那么美好,就像她的名字,圣母玛利亚以玛丽的形象真实地降临在三个疯女人身边,那不讨喜的面貌似乎也变得柔和慈祥,不可逼视地美,倾泻在林间和沙地上,就连老混混,也无法不被感染。她做到了对她们的救赎,她信仰的世界由她自己实现了,但是,当付出达到极致的时候,燃烧的生命,也到了尽头。掩埋陌生女孩的遗骨,是玛丽发自内心对女性悲惨命运的最后悲悯之举,却被风沙和野兽证明只是徒劳,两天两夜的迷路,没有人为她点燃求生的火焰。在最后的关头,玛丽试图最后从乔治身上找到活下去的勇气,求婚不成,她主动献出处女之身。可是,多么悲凉,乔治欣然索取之前,看似道义地从上而下地对玛丽重复了双方的自愿和无责——没有责任,也就没有爱,没有温情,没有留下来的任何理由。玛丽的精神世界,曾经那么自律、强大的精神世界,终于在最后一根柴火被抽尽后,像燃尽的篝火一样熄灭了。 悲剧,不是简单地述说悲惨,把美好的东西,砸碎了给人看,这才是悲剧。玛丽的死,直到乔治用她的钱为她置买的墓碑都被人一脚踢进河里,无声无息地消失,这是生活不动声色的残酷。疯了,是逃避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而无法逃避,又被残忍榨取最后一点精神力量的玛丽,只有用死亡来结束无尽的失望。女性,作为男性的依存而存在,在男权的世界里,构筑自己的价值体系,是多么无望!圣母的死去,是真正的悲怆。
乔治在玛丽死后,企图单独开溜,最终还是留下来完成送乡的任务,并且在路上出于激愤烧了旅馆,拿了救命的食物,是这部压抑电影里唯一的释放。看懂了么? 女性,只有疯掉、死掉、要么在疯掉死掉的过程中,破坏和重建,只有依赖有一丝良知和对女性有最后尊重的男性才能完成。女性,几乎永不见天日。不过,失去了女人,男人们也不会好过。一个男人要种地,要养两个未成年的女儿,一个男人得再想办法找人为他生儿子,一个男人,永失曾经年轻貌美的爱人。而乔治,最后一个能感受到女性美好和伟大的男人,只能抱着墓碑发泄,只能去面对他孑然一身,身无分文的老年。
30多岁的Mary Bee Cuddy,独自生活在内布拉斯加已经开发的小镇上。独身未婚并非她刻意笃信的个人宗教,而是她实在太过于女汉子,就连那些来来往往的野蛮粗鄙牛仔,都不愿意哪怕和她随便玩玩。她偶尔显露出知书达理的温柔一面,譬如弹着一块织布描画的钢琴,唱着难听的歌谣,然后终于鼓足勇气向年轻牛仔求婚,却又尊严扫地的遭到拒绝。而更往西边,有着各自男人的三个拓荒地女性,却因身处龙卷风和暴风雪肆虐的西部边疆,而一个个积蓄出严重的精神疾病和暴力倾向。像个传统西部片里的赏金杀手,Cuddy领到的三百美元银行支票任务,是驱着四轮马车,去拓荒点把这三个可怜女人送到文明化的爱荷华州那边、一座由梅里尔.斯特里普扮演的长官夫人管理的慈善教会。出发不久,他就救下一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汤米·李·琼斯扮演的老逃兵George Briggs,作为对救命之恩的回报,George答应陪伴她度过这段可能需要5个星期来回的艰苦旅程。
内布拉斯加大草原上,放眼望去,是一条看似永远够不到的天际线。在加剧景中人物孤独感的同时,也实现着导演渴望传达的“极简主义”效果。花了42天摄制的电影,实际上置景于新墨西哥州拉斯维加斯(不是内华达那个著名赌城)东北部的两块农场,由于拍摄时的旱季,让没有牛羊放牧的土地上草籽疯长,被风一吹,就神似19世纪还未拓荒的内布拉斯加中西部。
西部片的女性半边天,却也以出乎意料被横亘切断的剧情结构体现着。主人公Cuddy与三个精神失常女人的朝夕相处,让感同身受的她终于体现出女性与生俱来的脆弱性。她精心安葬了未及填埋印第安孩子坟冢,却在荒野上与老George驾驭走的马车失联一天一夜,等好不容易找到燃火的营地,又是一次尊严丧尽的求婚和献身。也算是为接踵而来的Cuddy上吊自杀做足了逻辑和情绪储备。电影时间过去三分之二,故事的主角居然彻底换成了George,类型也从“西部马路片”变成了发泄无名火的“心理建设片”。这要是换作别的剧情电影,早该被批评做“角色失焦、主心骨折断”了,可汤米·李·琼斯还算成功的营造了一种接力继承关系。
似为赎罪,他自己扮演的老牛仔,在完成运送三个失常女人到爱荷华后,竟也在一个小旅馆前,向16岁的女佣求婚。幸好,这把年纪了,不再需要多少光阴维护可怜尊严了,求婚更像是酒醉后的一个玩笑,如Cuddy灵魂附体,他登上渡轮,将马匹随意撂下,就唱起难听的歌谣,跳起笨拙的舞步。而之前捧在怀里极其珍视的那块Cuddy墓碑,犹如其主人失败的女性人生,则被彻底遗忘在渡轮碍手碍脚的地方,被船员随意一角,踢进了密西西比河。
与前作一样,《送乡人》继续讲述着有关旅途和回归的故事。结束了《艾斯卡达对的三次葬礼》中跨越美墨边境的艰难跋涉,《送乡人》装载着三位精神失常女人的马车从内布拉斯加出发,目的地是七百公里以外的爱荷华。这段在今天只需六小时自驾即可完成的旅程,在19世纪通常要走一个多月,倘若不幸地碰上严苛的天气或是尚未开化的印第安人,那么能保住小命已是万幸。而偏偏,在《送乡人》的故事里,接下这项任务的是一位名叫玛丽•比•科蒂的女人。希拉里•斯万饰演的玛丽是大龄未嫁女,独自生活在西部小镇。她有中产阶级的趣味,亦有底层劳动者的坚韧。这位性格和体格同样粗犷的女汉子,像一株沙漠中的玫瑰扎根在荒蛮中,悉心打点自己的日常起居与田间劳作。因为同情,她主动请缨护送罹患精神疾病的妇女离开西部,她为自己找到的助手,则是潦倒滑稽、暴躁无赖的乔治•比格斯(汤米•李•琼斯饰演)。
如果换做科恩兄弟,这对临时凑合而成的“赏金猎人”将会在茫茫归乡路上披荆斩棘,在黑色幽默的调调下扬善惩恶,最终成就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再不济,他们也有可能被塑造成一对从一开始相互看不顺眼的,随后逐渐在旅程中深入了解、迸发爱意的欢喜冤家……不过在《送乡人》中,玛丽和乔治性格上的冲突被大大弱化,玛丽依旧是个刚硬与柔情并存的女性,乔治也如刚出场般高扬利己主义的大旗,一路为了最后的奖赏前行。路途中,除了必要的时候联手对抗外界侵袭,两人的性格直至最后都从未达成和解。同样被弱化的还有东行途中一路上所遇到困难。电影并没有设计种类丰富的九九八十一难,除了偶然出现的印第安人和肆虐的狂风,玛丽与乔治面临的最大挑战始终来自马车车厢中的三位女人。她们曾经也是充满勇气的拓荒者,随着家人从东部的城镇飘零至此,却一点点被环境的残酷折磨得丧失了心智。
疯癫的女人形象《送乡人》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悲剧色彩,剧中偶尔灵光乍现的幽默则恰到好处地使电影不至于堕入整体的绝望。和通常意义上的西部片不同,女性是这部东行史诗的不二主角。她们是美国历史上被忽视的群体,而汤米•李•琼斯希望用《送乡人》让更多的人了解19世纪西部女性的处境。
为了可信地重建一个世纪前的西部风光与农庄生活,《送乡人》的制作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从服饰到道具,从民间娱乐方式到人物行为举止。辽阔的墨西哥州拉斯维加斯农场为电影的极简主义美学铺设了舞台,苍茫无边的西部自然景观则为人物的情绪转折埋下了伏笔。导演曾说风景也是《送乡人》的主角,此话的确不假。要不是玛丽坚持要为荒漠中的无名冢竖一块墓碑,导致在风雪天和乔治走散,她也不会在又一次丧尽尊严的求婚后,激愤难耐,最终出乎所有人意料地没能继续完成她的护送使命。这位大龄未婚女汉子的东行记,最终还是需要不靠谱的助手乔治来收束。
于是在电影的后半段,赏金搭档的双簧变成了乔治的独角戏,女性史实叙述也让位给了汤米•李•琼斯的戏霸表演。吊诡的是,在乔治接下来几乎疯狂的行为中,被导演否认的西部元素又重新回来占据了故事的核心。成功到达爱荷华的乔治以胜利者的姿态进了城,并得到了地方长官夫人衷心的赞许。不过,在荒蛮中呆得太久,一下子暴露在文明面前会产生晕眩的感觉,于是,像所有的孤胆英雄一样,完成任务后的乔治一边告诫在旅店中偶遇的少女,“千万不要嫁给西部人,要不你一辈子就毁了”,一边迅速搭上了重返西部的渡船,在昏黄的灯光下,和着班卓欢快的琴声醉醺醺地跳着舞。在一个人人想逃离西部的年代里,乔治叛逆的举动令人难以理解:也许是对玛丽心怀愧意,也许是对荒漠饱含深情,也许仅仅是习惯了粗粝的生活不愿改变……
原载于2014.6月刊《电影世界》
要看懂這部電影必須先瞭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在此整理出來共大家參考。
「十九世紀後期,美國白人不斷向西部遷移,把原來屬於印第安人的土地占為己有。
還有一些人從外國來,希望能夠在美國開始新的生活。所有這些定居者都能夠在西部很輕易地獲得土地。
186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宅地法》,賦予所有的美國公民和申請成為公民的外國人獲得政府土地的權利。
該法規定,每個人可以獲得六十五公頃的土地。如果在土地上蓋間房子,並耕種五年,就可以獲得土地的所有權,只需要交十美元辦理手續就行了。
在西部大平原上獲得土地是很容易的,但在這裡種地和幹活就不那麼輕鬆了。對那些長期生活在東部山地和森林的人們來說,西部廣袤無垠的平原草地非常陌生。」
電影速寫:
單身的Marry bee Cuddy 來自紐約,希望在這片荒涼貧瘠的平原上開墾出自己的幸福生活。她有一間屋子,幾匹馬,大片的土地,並且對農耕十分在行;她唯獨欠缺的就是一位丈夫。在西部這樣殘酷的環境中,一個女人沒有男人是不行的。個性主動的Cuddy放下自己的尊嚴主動向鎮上的男性求婚,但卻遭到了冷酷的拒絕。
與此同時,鎮上有三個女人因為各種原因瘋了(一開始我也疑惑她們為什麼會發瘋,但當我瞭解了當時的背景之後,終於理解這些女人的痛苦,她們來自環境優渥的地方,無法適應西部的嚴酷環境,更何況當時的大男人主義,女人只是附庸,完全沒有地位,不發瘋是很難的。)
女人發瘋了無法照料家庭和自己。當地的牧師建議將這三個女人送回她們的家鄉。但路途遙遠,沒有一個男人願意做這件事,只有Cuddy挺身而出。
啟程時Cuddy救下了因私自霸佔別人房屋而被處以極刑的流浪漢George Briggs,要他承諾幫助她一起護送三個瘋女人,事成之後會付他三百美元。G答應了。
護送路途,三個女人生活完全無法自理,大小便都需要人幫忙。再加上天氣惡劣,又遭遇印地安人攔截,其艱辛真是無法想像。
G為了三百元,一直沒有中途離棄。旅途還剩最後一個禮拜時,C再一次向G展現自己對未來的憧憬,並主動對G說:我們何不結婚呢?G沒有答應。
當夜,在Cuddy的懇求下,George與她發生了性關係。
美麗堅強勤勞的Marry bee Cuddy擁有當時連男人都沒有的勇敢與同情心,可以說是萬中難求的好女人好妻子,但卻沒有一個男人願意娶她。到底是為什麼呢?是她不夠溫柔?還是她胸太平?還是她太主動?
在當時的時代,女人太主動,太有自我主張,似乎會對男人形成一種威脅,要不然,就是那些男人都太軟弱,但骨子裡卻自以為高女人一等。
對於briggs的拒絕,我個人以為是他沒有自信,還有一點是他流浪所形成的個性:懶散,害怕擔當責任。
心灰意冷的Marry默默結束了自己三十一歲的生命。
看到這裡時,我完全不相信Marry已經死了,以致於在後來的片段中一直期待著奇蹟發生。奇蹟沒有發生,也許奇蹟就是Marry遭遇了三個瘋女人,遭遇了George Briggs,也許奇蹟就是她終於看清了事實:這是一個不屬於她的年代。
Marry死後,Briggs發現了錢,打算一走了之,但三個女人卻緊跟著他。也許是良心發現,他接手了運送任務,並將女人們順利送回了家鄉。運送途中,她們飢餓交加來到一間旅館尋求食物與休息,卻遭遇這群自稱貴族自私自利的商人們無情的拒絕。
Briggs與三個瘋女人長途跋涉,已經三天沒有進食,身心都極度疲憊,可以說是危在旦夕;突然廣闊的平原上出現了一間豪華Hotel,屋子裡擺放著精美的食物和酒。Briggs所請求的只是食物和浴缸,但滿身貴族氣息的屋主一點也不在意別人的死活,他滿腦裡想的都是自己的生意與即將到來的金主。在Briggs再三請求下他勉強察看了一下馬車內的狀況。在看了馬車裡的女人後,立即以獵槍威脅將Briggs趕了出來。氣憤的Briggs大罵著駕車離開,乘夜回頭一把火燒了整個旅館。
這一段是很有趣的對比,Briggs替三個人女人向商人請求食物和浴缸,正如Marry向他求婚一樣,都是在乞求能活下去的希望。商人的拒絕,和Briggs的拒絕有什麼兩樣嗎?同樣是斷絕了乞求者的生路。也難怪Briggs會回頭一把火燒了旅館以及裡面的商人。這也是他對自己無情的憤怒吧?
完成任務的Briggs好好放鬆休息了一下,並將自己打扮一番,去酒館喝酒,以及賭博,但無論他如何做都無法排遣心中的失落。此時此刻,他才真正感覺到Marry是一個多麼不可思議的好女人。
Briggs為Marry定做了一個木頭的碑牌,打算拿到Marry墳前。過河時,他醉燻燻地再一次載歌載舞,眾人也一起敲打音樂,場面看起來熱鬧非常,人人都歡樂無比。但我們知道,Briggs心中有多麼悲傷,我們甚至能感受到那悲傷正以無形的衝擊包圍我們。
我的心都碎了,淚流不停,為這一個不可思議的女人,為她不得不結束的三十一歲的生命,為這遲來的醒悟,遲來的愛與悲傷。而這正是影片最高明的地方,Marry的死,撼動觀眾的心,Briigs載歌載舞的行為將此片的情感推到高潮。
影片最後,渡船上的一個無名小卒不經意間將Marry的墓碑牌踢到了河水中,墓碑牌順水飄走了。
所有的故事,所有的電影都像水中的墓碑牌,隨著時間的長河消失無蹤。但真正好的故事,真正好的電影會留下來,留在世上,留在你我的心中。「送乡人 The Homesman」就是其中之一。
結束。
據說,此片不會上映,將以DVD形式發行。多麼奇怪啊,好電影竟然不賣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