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帕斯·贝加特里斯坦·乌罗阿纳瓦·尼姆利丹尼尔弗莱雷埃伦娜·安纳亚SilviaLlanos
类型:剧情爱情情色导演:胡里奥·密谭 状态:HD中字 年份:2001 地区:西班牙 语言:其它 豆瓣ID:1297598热度:314 ℃ 时间:2023-07-18 09:00:55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白狐情缘
真爱百分百(国语版)
朝鲜魔术师
跟随旋律
本命年
舞力对决2
影片讲述了县剧团的小名角彩云到上海寻找“明星...
播放指数:813℃
影片细致描绘了人在面对变幻莫测的命运时,心灵产生的巨大眩晕感,其中的魔幻色彩比其前作《红松鼠杀人事件》运用地更为贴切,镜头也更为娴静,画面感很强,整部影片美妙绝伦,称得上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佳作。西班牙电影一向崇尚编织充满戏剧性情节的奇情故事,和制造完美火爆的性爱场面,在这方面,胡里奥·梅德姆是阿莫多瓦之后的集大成者,《露茜亚的情人》就严格遵循着这两条定律。
这是梅德姆完成于2002年的作品,在当年曾获得诸多奖项。像他的《北极圈恋人》一样,故事的主角是命运、生活和欲望。梅德姆仍然采用他习惯的时光交错的叙事,用纷繁的人物和线索构筑了一个结构的迷宫,然而仍有许多暗示指向出口,它们似乎证明了故事本身的逻辑,纵然人生有无数巧合,宿命却是必然回归的终点。
圆形的宿命意象在电影中反覆出现,满月,手中的石头,海滩上的洞,还有岛——影像被调高亮度,以强调小岛耀眼的阳光。它有着无尽美景,然而没有根,没有任何一块石头与陆地相联。它是一个逃离现实的洞口,一块飘浮在地中海上的浮木。罗伦素、露西亚、依莲娜先后回到岛上,或是逃避或是找寻深爱的人,然而早在他们发觉之前,小岛已经将他们三人紧紧联系。
在马德里的公寓,露西亚曾问罗伦素:你喜欢同一个陌生人疯狂地做爱,还是同一个你熟悉但深爱的人疯狂做爱?这个问题让我想起那句诗: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然而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它其实在问,究竟罗伦素需要的是确定,还是不确定?罗伦素看着露西亚的眼睛,他选择了确定。而剧情依然用一连串巧合与偶然串连起来。罗伦素是一个不得志的小说家,他偶然间发现一个与他曾有一夜情的陌生女人带着他们的孩子也住在马德里。数年前,他俩在小岛的大海中相遇,那天夜里,一轮满月,他们女儿就叫做“月”。
人生常常只是在轨道的边缘滑行,我们必须像一个平衡演员,不让自己掉下去,还要空手接住命运抛来的一只又一只苹果。被一种危险的念头蛊惑着,罗伦素开始找寻女儿,并且拿自己的生活作实验,继续那篇无法继续的小说。这是一个几乎注定要失败的游戏,因为生活的世界永远比想象的世界强大。罗伦素被卷入另一段情感,欲望与乱伦,这些也许是吸引人的小说,却是生活的地狱。他失去了女儿月,也丢失了自己,几近崩溃。
卡洛斯是电影中另一个好人,他知道小岛的秘密。他对露西亚说,“每当涨潮的时候,这个岛上的人会感到旋晕,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导演梅德姆以晃动的慢镜头控制着这种晕眩,沉重的宛如从深海传来的呼吸声,加强了时间的绵延。当每一个人被带到命运之前,他们像海底柔弱的水草一样摇摆。这种以镜头渲染人物心理并描绘潜意识的方式,梅德姆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在经历几乎丧命的车祸后,虚弱的罗伦素来到小岛,命运终于带他回到正确的地方。他曾在网络中用小说安慰过丧女的依莲娜,他对露西亚的爱情也帮助他找回自己。在电影结尾,罗伦素说他的故事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可以回到故事中间,任意修改情节。
这个结局虽然欠缺悲剧气氛,却无需我们做任何修改,它自成了圆。
角度一,就象港译名一样,“露西娅与欲乐园”,把这部片子当成情色片来看。大量的尺度很宽的镜头,演员们敬业地在各种拍摄手法下暧昧或露骨的床戏,当成AV来看亦无不可,何况是有情节有风格的AV。
导演的心思值得一赞,性爱的方方面面,浪漫的,唯美的,暧昧的,简单粗暴的,SM的,阴暗的,恶臭的,尽皆摄入镜头。未必完全,但至少相当丰富。
角度二,把这部电影当作一部爱情片来看。几段纠葛的爱情 -- 月圆之夜海水里的浪漫一夜情,仰慕者迷恋的爱情,充满性的原生气息的激情,与女儿之间欲言不能的父女之情,少女怀春投怀送抱的香艳爱情,母女之间纠结的三角关系,最后再来一段鸿雁传情式的网恋。如此种种,真是对应了其中那句著名的话:“故事的最后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穴。不过最奇妙的地方是,从洞穴里坠落的你,会回到故事的中间。你可以重新,以另一个方式来发展这个故事。”
如果能够以这种方式来看待爱情,倒也不失豁达。不过,电影里被忧郁症所苦,试图逃离的Lorenzo,尽管他能以这种方式去鼓励Elenor,他自己显然是不相信这一点的。如果你在这个洞穴里跌落了太多次,你终于会发现,故事并没有那么多可以重新发展的余地 -- 方式只有那么几种。另一方面,每一次故事重新开始,上一次故事的轨迹并不能被抹去 -- 相反,过去的轨迹将影响你的选择。
于是,我们总是以同样方式穿过这个黑不见底的洞穴。
乐观者曰:反正最后总能跳下那个洞穴重新开始,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
悲观者曰:反正最后都要掉进那个洞穴,有什么意义呢?
我想我的心态介乎于两者之间吧。
第三个角度,倒是很有意思的角度。
****以下剧透******
很多人抱怨,结局太传统温馨了。Lorenzo从忧郁症与车祸中恢复过来,在电脑前写下了小说的结局。Lucia走了过来,两个人在阳光中相拥。比起之前纠结复杂的情感脉络,这个结局显得草率,苍白,平凡。
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
在小岛上,Lucia和刚刚从车祸中恢复的Lorenzo拥抱。Elenor看着他们俩,流下百感交集的泪水。她看着墙上死去的Luna的照片,喃喃自语说,我们终于能够得到新生。
镜头定格在Luna的照片上 -- 随后,镜头切换,Luna站在阳光里,笑颜如花,一个背影很象Elenor的女人,半弯着腰在给她拍照。镜头慢慢上移,背景里的某个窗口,Lorenzo在电脑前写下了小说的最后片断,温馨结局切入。
可是Luna不是被凶狠的大狗咬死了吗?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读这点 -- 结局是Elenor关于“重生”的幻想,或者,结局是真实的现实。
如果是Elenor的幻想,似乎不那么靠谱;Lorenzo和Lucia的那个拥抱,与小岛上的重逢相比,倒是显得蛇足;更何况,这个镜头里的Elenor和Luna,似乎和Lorenzo与Lucia毫无关系,她们只是在街边拍照的路人而已。
另一个角度 -- 结局才是现实。
那么,Luna并没有死。她甚至不认识Lorenzo。她和她的母亲,可能住在Lorenzo的公寓附近,常常在楼下的花坛散步。Lorenzo在写作之余,看着楼下的风景,决心把这个天使般的小女孩,写进自己的故事。
如果Luna只不过是故事里的角色,那么Elenor也如此。故事最初和Lorenzo邂逅的那一夜情可能的确是现实 -- 只不过,可能远没有那么浪漫那么美丽,没有满月的银色光华与静静的海滩。Lorenzo回想起那个夜晚,用想象与回忆将之美化,让那个陌生的女人怀上了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与自己重逢,开始一段新的悲剧。
没有那个空心的,浮在地中海上的小岛,也没有那个可以一次次穿过,一次次重新开始的空洞。没有灯塔,没有Elenor的小屋。少女Blenne,她的继父Antonio,以及她母亲,三个人以及三角关系,都是一段虚构。现实里没有恶狗咬死小女孩的惨烈悲剧 -- 这一段,不过来自于片头Lorenzo和Pepe在餐馆聊新书的时候,电视里播放的片断 -- 一只凶狠的大狗,正在用力撕咬一个假人。这个大狗,就是后来咬死Luna的恶狗。Lorenzo把这个电视片段记录在脑海里,化作笔下的悲剧。
所有和岛相关的部分,和这些虚构角色相关的部分也都是虚构的。在Lorenzo的故事里,有着Lorenzo本人,也有着Lucia。笔下的Lorenzo纠葛于过去情感的噩梦不能自拔;笔下的Lucia逃往小岛试图重新好好活下去。笔下的Lorenzo遭遇了车祸,濒临死亡。现实里,他可能一直活得好好的,他和Lucia之间关系很可能幸福融洽,Lucia有时候会读读他的最新进展,两个人在阳光里相拥接吻,看看楼下穿行的路人,仅此而已。
也许连性爱都不是真实的呢,那些泛滥的拥挤的性爱场面 -- 别忘了Pepe在片头提醒Lorenzo -- 新书里要多写性爱场面,越多越好!读者爱看。
从第三个角度来看,原来这是一部类似于Muholland Drive式的心理悬疑剧。导演把它小心翼翼地,用爱情与情欲包裹起来,只留下一点点暗示,给愿意深究故事的观众。
实际上是三重故事:Lorenzo笔下一直写着的那个故事;然后是被爱情噩梦折磨的Lorenzo,Lucia,Elena, Blenne, Luna, Antonio以及那个小岛;最后一重是一首一尾,真正的现实,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第二重故事,不过是第三重故事里的故事而已啊。
总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作家,写下一个关于作家写作的故事。在他笔下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丰富百态的性爱,与痛彻骨髓的爱情。
她真是一个西班牙式的女子,有着地中海人们特有的勇气、激情和阳光。她看过他所有的书,成了他最忠实的追随者。他的一字一句,都抓紧她的心。她把他的字句,再吟唱成歌:一丝阳光,一丝阳光,直射我的心房,将你的爱带给我……
她爱他,在遇见他之前已经爱上他,于是终于鼓起勇气希望和他同居,并相信在往后的日子他也会爱上自己。如此直接,自信,清澈而热烈。在那一瞬间,他确定,自己已经爱上眼前的这个女子。
他怀着无法赎罪的秘密从窗台跳下,决定逃离。她一个人来到他提及过的海岛,在海边,她忽然意识到他的离开是真实的。不能抵御的疼痛使她只能来回地疾走在海滩上,颤抖地不停地对自己说:不,不去游泳,我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走在阳光下,我一个人也能活下去……眼神固执而坚强,这是一个只要有阳光就能活下去的女子。
你就永远在你的洞里腐烂下去吧。——劳伦素。
他是一个活在洞穴中的男子,善良,温和,沉默,敏感,内心丰富而拙于言辞,懂得听从内心的引领从而焕发出激情,然而同样有着无可救药的懦弱。(哎,我真是很不喜欢懦弱的男人。)
他的梦靥在六年前的一座海岛上开始。满月之夜,他与一个素昧平生的女子在海上有了一次绝美的性爱。从此各走各路各有各活。他的秘密,从知道自己有一个女儿开始。开始是远远地窥探,默默的微喜,难以自制的接近,然而他再一次在小保姆原始性欲的诱惑面前使自己的女儿小月死于疯狗之口。
他无法诉说,于是只好把一切写成小说,却无法在小说中找到救赎的出口。露西亚在暗夜里的电脑上看遍了他的字字句句,同样沉迷进去,但无法确定那就是他的真实经历。这个黑暗的角落,是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她只能任由他带着挣扎和内疚腐烂下去。
我只想忘记一切,只能相信我想要相信的东西,这样生活才能继续下去。——艾莲娜。
她也是一个活在树洞中的女人。她的勇敢,是带着女儿小月美好地生活下去,并乐观地相信女儿会帮助自己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女儿意外身亡后,小保姆负疚离去,她重新回到与他相遇的海岛,仍然做着最好吃的西班牙海鲜饭,开一家有着白色墙壁蓝色窗户的临海旅馆,微笑地生活下去。可是没有爱,只有回忆。对他的回忆,对女儿的回忆,象我曾经写过的一句话:痛,痛不到痛彻心扉,欢,欢不至抵死缠绵。
如果不是露西亚的到来,一切的秘密不会被揭开。露西亚得到爱情失落的真相,而艾莲娜得到女儿死亡的真相。每个人都被命运左右,当你越靠近真实,你就越晕眩。象这个飘浮在海上的小岛,在每一次潮涨时那样,身体总会感觉到微微地摇晃。幸福到极致时是一种晕眩,悲痛到极致时也是一种晕眩。
生活从来都让我们相信,命运是我们竭尽全力也无法逃避的东西。生命中的原罪太多,可以选择淡忘,但无法逃离。只有真正的面对,才能与它共存。不管是落泪或是微笑,疼痛或是快乐,如果不能坦然相对,阳光将永远无法把爱带入我们的心房。
这个故事有很多优点,最大的优点是它没有结局,它的结局是一个洞,你会掉下去,然后回到中间重新开始…… ——导演胡里奥。
命运是一个轮回。诚如导演说:其实从头至尾他们三个人都在竭力逃离同一个不幸,然而他们自己并不知道。
后来我一再想起王家卫在[春光乍泄]里的对白:不如我们重新开始……。也是充满了这样无助而单纯的希翼。又想起[罗拉快跑]里不停奔跑着以期改变结局的罗拉。好象生活中所有的愿望,都只希望我们能够摒弃不完美,然后可以活得更圆满一些。可是,我们在生活旅途中遇见的人或事,就象随同命运牵扯而来的细微末节,不停地以隐秘或明亮的方式缠绕着命运之轮,渐渐改变了原有的方向与路途。而什么样的路途才是正确而又美好的呢?你只能象露西亚那样看透宿命后仍然勇敢而坚定地走下去,才能得到你想要的幸福吧。
我喜爱露西亚。非常喜爱。这是电影中唯一没有秘密充满阳光气息的人。对爱情坚定,执着,晾解,勇敢。当劳伦素康复后追寻到小岛上来,他们所追寻的爱情也终于得以圆满。如果它的结局是一个洞,可以让故事回到中间的美好,那么,露西亚就是让故事成为圆满的半径。
许多人为这部电影没有以悲剧结局而遗憾。可是我却为这个没有结局的结局而觉得完美。情爱场面比想象中要多要细腻,然而欧洲的情色电影永远比好莱坞情色电影水准高得多,也许是把细节故事延伸得好,以致于许多性爱画面显得非常成熟、温暖、暧昧而浪漫。
讲故事的方式如果你专注去观看,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然而要看穿命运之后的纠结,却需要一点想象力与本质上的喜爱。
你去看美国人那些所谓的情色片,你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美国人永远拍不出经典的情色片,因为美国人笨,笨的表现之一就是不懂暧昧。中国人有个流传很久的词汇叫“中庸”,中庸刊称暧昧的始源,暧昧是将各色的感觉搀杂混合,把简单搞得复杂,将史实搞成艺术,这,就是中国人的暧昧学。深谙中国个性的杜可风是懂“中庸”的,他用镜头交合出暧昧,光、影、声、色在情节中迂回折绕,把原先直白式的倾诉就这么绕成了艺术化的构成。中国人是热爱五味杂陈的,所以成就了杜可风,而这种杂交般的情愫,怕是只有同样具备千年历史沉积的欧罗巴人才会懂得。
欧洲情色片永远是小众的,就像王家卫在理论上永远不可能成为主流一样。这是个奇异的悖论,至少不久前和现在,那些在中国控制着媒体话语权,并号称有那么点儿小品位的女人男人们是硬生生将王家卫和欧洲片抬上了一个疯狂的高度,一不留心,它们倒是和现在的凯歌一样成主流了。一座流行高峰在以时尚为口号的市场中伫立,而热潮过后,他们在艺术上的真正高度又会被几人记得,并理解?王家卫是因为张曼玉的旗袍、金城武的凤梨罐头、还有那串像被无数人滥交了无数次的数字而被记得,欧洲片是因为情色的充斥,情节的怪诞而被记得,大众流行的唇印俯拾即是,艺术世界的烙印却埋没无痕。
中国人是偏感性的民族,所以是不擅长理性分类的,也不需要,混在一起不就好了么,多灵活,所以我是很鄙视电影分类的(不是分级,分级还是比较实用的科学),什么叫情色片,什么叫色情片,什么叫爱情片,什么叫剧情片,什么叫艺术片,什么叫商业片……我们需要这样的界定吗!不过,愤怒归愤怒,我还是理解在有规则的社会中,我们需要“类别”这样的手段来定义和区隔某些存在,我讨厌的是被框定,那些电影,因为被框定就被纳入了某个体系,导致很多人被误导了——《露西亚的情人》被情色框死,性成了被突出的主题,哎,归根到底我是吃不消啊,我吃不消自己和一群猴急急要看男女主角开干的人沦为同类,我向往的是艺术,艺术,艺术!我希望大家都艺术起来,用更纯洁的眼光来理解世界,理解艺术……(貌似太激动了,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如果允许的话,我倒是愿意电影能按IQ来分类,IQ多少以上看什么片,多少以下又看什么片,索性这样倒是比较合理了,因为说到底,人其实只分愚昧、聪明和智慧。在全民欠缺艺术养分的状况下,我更希望凭借IQ来维护艺术的小众性,纯粹性,然后依托小众的作用来驱除粥中的老鼠屎,将艺术光大,真正让小众之美为大众所爱。
废话讲了一堆,也该真正讲讲这电影了。
我很喜欢露西亚,越来越喜欢。
我可以从她遇见她的作家情人罗伦素,在BAR里那一句“我不想和我老板同居,我想和你同居。”开始就爱上她,至少罗伦素是这样的,懦弱而不安的作家,因为这句裸呈的告白,爱上无畏的魂灵。我也可以因为她和他疯狂而美妙的做爱而爱上她,她极富挑逗性而无比快乐的神情,让人分明觉得她的性是爱自己和爱对方的共体,她不是奉献,她不是索取,她是予取予求,成熟是她爱他的终极方式。她读罗伦素的小说,就如对待性那般投入,我当然可以再因为这而爱上她,她是男人事业最忠实的听众,心灵也如肉体那样专注热情;还有她洞察宿命后对他和这世界的理解……
可这一切都不是我爱她的理由,我只爱她,像她爱的阳光。
罗伦素是岛,他的人生可以有很多种不一样的洞,发生各种情节,他可以拥有满轮的月明,蔚蓝的欢好,酒吧的钟情,迷错的幻觉……可他不能没有阳光,没有阳光就没有了生命,无根的岛漂浮在不同的洞里体验着水上的一生,孕育出充满生命感的小说,可只有阳光是他相伴一世的侣。因为阳光有那么强大的力量,他在洞中残酷历练,只有阳光才能驱走黑暗魔力。
可惜啊,亲爱的男人们,看完《露西亚的情人》,我只是更爱女人了,又一种被称作“作家”的男性生物被我从男爱字典中DEL了,不安、脆弱、敏感、冲动的男作家们,因为你们在文学上的天才和生活上的非理智,我退却了,我将只爱和你们待在一块儿的女人们,她们的坚强胜你们百倍,她们对人性的善解是你们的千倍,她们对你们的宽容是你们回馈她们的万倍。
女人千万别找作家作老公,作情人也要慎重,他们会杀了你们,也许是肉体,也许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