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吴慷仁柯佳嬿庹宗华林心如姚淳耀范少勋江宜蓉夏腾宏
类型:剧情悬疑犯罪台湾导演:张荣吉张亨如 状态:第10集 年份:2023 地区:台湾 语言:国语 豆瓣ID:35651927热度:479 ℃ 时间:2024-08-15 12:08:35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一次十集,非常痛快地看完了模仿犯。
没有看过小说,电视剧整体很棒,氛围感拉满,剧情也很抓人,结局也是比较满意的。但有一点不太喜欢,就是尸体特写镜头太多了,会有些不舒服。
说说我最喜欢的角色,姚雅慈!
一个标准女强人,工作能力强,强到老板都不敢太多废话。做事雷厉风行,工作中永远一副盛气凌人,为了热点可以不择手段。这是她给身边人大多数的感觉,也是给我们的初始印象。外号母豹!
但人不可貌相!
她不折手段,但她固守着她的底线;她强势刻薄,她保护着自己的另一个身份——母亲。一个普通的单身妈妈,也会为孩子学习成绩发愁,为孩子学校表现不好上火,当她意识到因为工作疏忽了孩子,她也愿意放下工作多陪陪孩子。
孩子是她坚硬盔甲下守护的唯一柔软。所以在她发现被凶手绑架在家里,她没有表现出软弱。可是当儿子的电话打来,她哭了,她哭求凶手不要接,不要说话。很多人疑问为什么,她要说那些话刺激凶手!因为她知道凶手是不会给她时间拖延的。她和其她被害者不一样,是被绑至仓库地下室之类,而是她家。是别人找她第一要去的地方,再加上和凶手常年有积怨。她已经没有活命的希望。所以她要做最后的反击。用她最善于最犀利的声音狠狠反击。因为她恨……
她恨,恨凶手让她失约不能接孩子回家。恨凶手让她的孩子没有了妈妈。作为一个媒体人,她又深知媒体的力量。单身妈妈,未婚生子,私生子,女主播陈尸家中,这些会如阴云一样笼罩着孩子,永远伤害她的孩子。作为一个母亲,这是她想想都让她死不瞑目的痛。所以她恨,所以她用她最后的力量反击,用语言化作刀剑扎破凶手自以为完美的伪装,扎进他的心里。
我好喜欢林心如这里的表演。在与凶手声嘶力竭对峙时,明明没有话外音,我却在她对凶手一声一声蔑视嘲讽的质问中,听到她和儿子的最后诀别!
我听到她说:宝贝,对不起,我失信了!
宝贝,对不起……
宝贝,再见……
宝贝,我爱你……
最后她遗憾,不舍,无力,然后什么都没了!
这里真得不得不夸下,林心如演得很棒!戏里的姚雅慈戛然而止,戏外的林心如未来可期!期待更多作品!
又是一部把观众当智商低能的剧。n首先检察官和警察明知道谁是凶手,连个跟踪观察都没。你说跟丢了也罢,实际警察勇哥却可以随时找到凶手,一顿无脑输出想用蛮力解决问题,哪怕有最基本的智商也不至于啊。更何况是警察?n反而是凶手如入无人之境,想杀谁杀谁。想干谁干谁,想知道什么秘密就知道什么秘密,无所不能。凶手更像警察。n还有那个自首的田,所谓为了保护残废的老板,被威胁自己抗下杀人罪进去坐牢。大佬!明知道谁是杀人凶手,报警都抓起来不就保护老爸了吗?反而自己坐牢就保护了?更搞笑的是最后的坦白和自杀,既然都敢坦白谁是凶手了,为啥要以写信的方式?电话不行?约见不行?既然都不怕威胁了,为啥还要自杀啊大佬?不合常理啊,导演你是脑回路比别人长,九曲十八弯后找不到东南西北了?n还有,最后前女友,一个心理学博士,像个傻白甜也算了。明知道和平是最后的凶手,怎么能让他进自己家里杀了自己的?多脑残才得让别人得手?前面警察勇哥就被针对了,检察官猜不到自己这么刺激凶手不会被针对?总得有一个正派这边有个人有点智商吧?n不得不说还真有一个智商在线的,那就是马主委了,通情达理,豁达大度包容,单凭一通电话,一台电视机,一本书就猜出大部分警察日思夜想,日夜加班查找各种线索都猜不到的关键。警察还不如吃白饭的。n不想吐槽了,只希望以后的嫌疑局部,能真把观众当正常人。
看完整部剧,你是否觉得幕后的凶手莫名其妙,不可理喻?
但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我们每天看到的网络现象吗?
标题永远是耸动的,故事永远是夸张的,民众的反应永远是盲目狂热的。
“娱乐至死”、“乌合之众”、“景观社会”……这些上世纪的经典社论,精准预言了我们当前的社会环境。
每当一个新闻爆发成热点,真相是什么,我们真的在乎吗?
没有多少人关心真相。我们只想要一个迎合我们情绪,宣泄我们情绪的娱乐景观。
面对严峻的社会议题,我们戏谑、冷漠,面对和自己想法不一致的声音,我们嘲讽、谩骂。
所有的热点新闻,都仿佛一场热闹的集市。这里面有人表演,也有人鼓掌。
我们总是风风火火地来了,又一地鸡毛地散去。
这确实是一个人均「变态」的社会。网络上充满戾气的发言,与现实生活中的一片苟且“祥和”,互为对照。
我有时候甚至觉得,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看上去温和可亲的人,在背地里很可能是另一副模样……
所以很显然,《模仿犯》中的那位「变态」杀人魔,更像是一个“拟人化”的隐喻。
他的形象,其实就是我们网络现状的一个缩影。
可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这位变态杀人魔能够如此精准的操控舆论?
他才是那个制造苦难的人,却打着“公平”“正义”的旗号,到处耀武扬威。
他向社会散布恐慌,煽动民众不满情绪,只是为了给真正善良,被迫害的人继续「施压」。
如此变态,究竟图什么呢?
「施压」的本质,是权力欲的释放。「施压」和「虐待」一样,都是通过伤害别人,来确证自身的优越感。
就像在古罗马时代,上至皇帝,下至暴民,都具备同样残暴的人性。
他们挑选奴隶和死刑犯,在角斗场贡献一场场刺激,血腥的娱乐演出。
是的,无论皇帝还是暴民,都将别人的苦难视为自己的享乐。
当他们舒适、安全地围绕着角斗场排排坐,看热闹的时候,角斗场里的苦难反而更加突显出他们自身的优越感。
“我让你去死,只是为了找点乐子,但你无法反抗,只能服从。”
这就是权力带来的快感。
剧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所有受害者均为女性。
然而,女性在这里仅仅只代表一种性别吗?
不,它还代表一种固有印象,一种特质。
女性给人的感觉,总是“柔弱可欺”的,女性在这里隐喻了实质上的弱势群体。
男性与女性,施暴者与受害者,他们也构成了一对权力关系。
而权力压迫的作用,就是转嫁苦难。
施暴者把对生活的不满,甚至把对自身懦弱无能的不满,统统嫁祸到受害者身上。
他们伤害了别人,却能叉着腰说:“你看,都是你们弱,都是你们自己造成的恶果,是你活该。”
比如所有关于女性被强奸被暴力伤害的新闻,总有网民会先去指责女性。n仿佛指责别人,就能转嫁掉自己的恐惧不安。
仿佛崇拜强权,屈服强权,就能成为强权的一部分,就能免于承认自己的懦弱。
是的,当一个人无法战胜一种力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这种力量本身。
我的意思是,当有些人恐惧苦难降临到自己身上时,就会试图成为苦难的一部分,先对别人展开施暴。
转移苦难,制造苦难,煽动苦难,并成为苦难的一部分……就是大部分网民获得片刻心安的精神胜利法。
然而,这种盲目的网络暴力,并不能真正免除苦难。
就像权力并不能使人真的强大,权力只能使人“显得”强大。
权力只是一个掩饰。它掩饰了人们心底的自私怯懦,虚伪短视。
当一个人主动用权力对别人施暴的时候,他其实隐蔽了真实的懦弱的自我,同时,又享受到了一种赢得虚假胜利的自我。
这部剧的名字起得多好,「模仿犯」。n那么,究竟是谁在模仿谁?谁在崇拜谁?
施暴者的权力是不是真的很诱人?你要主动去模仿他吗?
每个人都自以为是权力的主人,结果到头来每个人都沦为了权力的奴隶。n杀死受害者的从来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凶手。
因为在病态的社会环境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模仿犯」。
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帮凶」。
说实话,不太好看。演员演技是好的,特别是一些配角。但是整个故事bug太多了,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全是bug。,检警的办案能力差到没法让人信服,基本上从来没出现过证物来源线索追踪的戏码,证人和受害者从来没有人保护,嫌疑人从来没有人盯守。反观罪犯,简直和开了外挂一样,只要想干全都能顺利完成,那精力时间一个顶一个五人小分队。这种不平衡,搞得剧情和儿戏一样悬浮且抓马。真凶出现前后的两个部分割裂感非常强,后半部分案件剧情已经不够了,一直在演没必要的感情戏,而且最后真凶被抓显得非常突然且突兀,节奏令人相当不适,看完一头雾水。啥也想说,啥也没说好。总之,不太行。
很久没看过槽点这么多又让人停不下来的剧了。和很多人一样,几乎是一口气刷完的,所以给三星。
前六集看完:就这样?7-10集:原是我太天真。(第8集:高能!)
看到很多人夸了,我就补充点不同声音。总体上显而易见的槽点还是很多的。
1. 媒体。
剧中主要推动剧情的力量有三方:检警(检察官+警方)、媒体、罪犯,其中媒体占比非常大。但本剧中的媒体,不论是记者还是电视台主播都非常不贴合现实。
第三集马主委做客林心如节目。这段真的太假了,也是全剧让我最愤怒,最想骂脏话的一段。
面对一个刚刚失去外孙的可怜老人,现场call in进来的观众说“你孙女出入不三不四的地方,她自己有问题”“她就是活该”。
人家都死了孙女,能说出这种话的怕不是反社会人格?这个桥段极其不符合实际,先不论现实中会不会有人打电话进入一个直播节目说这些反人性的话,真实情况现场导播一定会控场的,因为这种舆论导向会影响媒体口碑和公信力。导演这样拍究竟是想展现人性的残酷还是台湾民众的脑残,又或是花式秀下限?
第七集。柯佳燕饰演的胡允慧在弟弟死后做客林心如的节目,后者上来就问,“你和弟弟一直住在一起,请问你对他了解如何?”
???拜托,这真的是资深新闻主播兼制片人问出来的吗?那不如直接问“你和你弟熟不熟”算了。
这部剧中大部分记者的提问都比较白目且毫无水平和营养,不知道台媒的真实情况如何。
2. 胡建和。对剧情推动不大,挺讨厌一角色,讨厌的点在于懦弱且是非不分,也算死有余辜。
3. 作为本片中的检警代表,郭晓其和林尚勇都很喜欢冲动地把枪口朝向罪犯啊。
4. 胡允慧。犯罪心理师,在本片中虽然不算什么资深的咨询师,但她展现出来的总是一副唯唯诺诺,委屈巴巴的样子,有点儿魂穿陈韵如的感觉了。咱就是说,这样的心理师,可信吗?
5. 检警的办案能力在这部剧中真是一言难尽。眼看着一个个知情人、证人、共犯死掉,永远事后诸葛。
第9集。既然都知道凶手是谁,竟然猜不到他会对证人下手??????作为本案唯二(父女)活着的证人兼受害者,警方都不加强保护的吗?????怎么能够让他可以长驱直入地进入证人病房?!!!
还有,凶手是公众人物,在他正常大摇大摆工+警方已经暗暗锁定他为头号嫌疑人的情况下,警察都不派人盯着他的???还能让他轻轻松松继续杀人????????我的个天,导演,这么多所谓的咖来演这部戏就是为了死而死吗?
6. 剧中女性除了被害似乎一无是处。女一女二女三对推动剧情到底有什么用?
7. 最后一集,都已经判了凶手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终身,媒体采访的时候还叫“陈主播”? 门口一众信徒一样的人举着牌子喊“无罪释放”???这是认真的吗?真是三观尽碎。
很多人可能都评说这是一部日式推理风格的剧,我不否认,但日式推理不等于无能推理。
总结:槽点虽然不少,但还是那句话,可看性不错。
最后,全剧最喜欢的人物是马主委。
印象·青春
八月桂花香
阿荣与阿玉
萌学院3之魔法号令
今夜一起为爱鼓掌
X!又是星期一
暂无简介...
播放指数:359℃
一次十集,非常痛快地看完了模仿犯。
没有看过小说,电视剧整体很棒,氛围感拉满,剧情也很抓人,结局也是比较满意的。但有一点不太喜欢,就是尸体特写镜头太多了,会有些不舒服。
说说我最喜欢的角色,姚雅慈!
一个标准女强人,工作能力强,强到老板都不敢太多废话。做事雷厉风行,工作中永远一副盛气凌人,为了热点可以不择手段。这是她给身边人大多数的感觉,也是给我们的初始印象。外号母豹!
但人不可貌相!
她不折手段,但她固守着她的底线;她强势刻薄,她保护着自己的另一个身份——母亲。一个普通的单身妈妈,也会为孩子学习成绩发愁,为孩子学校表现不好上火,当她意识到因为工作疏忽了孩子,她也愿意放下工作多陪陪孩子。
孩子是她坚硬盔甲下守护的唯一柔软。所以在她发现被凶手绑架在家里,她没有表现出软弱。可是当儿子的电话打来,她哭了,她哭求凶手不要接,不要说话。很多人疑问为什么,她要说那些话刺激凶手!因为她知道凶手是不会给她时间拖延的。她和其她被害者不一样,是被绑至仓库地下室之类,而是她家。是别人找她第一要去的地方,再加上和凶手常年有积怨。她已经没有活命的希望。所以她要做最后的反击。用她最善于最犀利的声音狠狠反击。因为她恨……
她恨,恨凶手让她失约不能接孩子回家。恨凶手让她的孩子没有了妈妈。作为一个媒体人,她又深知媒体的力量。单身妈妈,未婚生子,私生子,女主播陈尸家中,这些会如阴云一样笼罩着孩子,永远伤害她的孩子。作为一个母亲,这是她想想都让她死不瞑目的痛。所以她恨,所以她用她最后的力量反击,用语言化作刀剑扎破凶手自以为完美的伪装,扎进他的心里。
我好喜欢林心如这里的表演。在与凶手声嘶力竭对峙时,明明没有话外音,我却在她对凶手一声一声蔑视嘲讽的质问中,听到她和儿子的最后诀别!
我听到她说:宝贝,对不起,我失信了!
宝贝,对不起……
宝贝,再见……
宝贝,我爱你……
最后她遗憾,不舍,无力,然后什么都没了!
这里真得不得不夸下,林心如演得很棒!戏里的姚雅慈戛然而止,戏外的林心如未来可期!期待更多作品!
又是一部把观众当智商低能的剧。n首先检察官和警察明知道谁是凶手,连个跟踪观察都没。你说跟丢了也罢,实际警察勇哥却可以随时找到凶手,一顿无脑输出想用蛮力解决问题,哪怕有最基本的智商也不至于啊。更何况是警察?n反而是凶手如入无人之境,想杀谁杀谁。想干谁干谁,想知道什么秘密就知道什么秘密,无所不能。凶手更像警察。n还有那个自首的田,所谓为了保护残废的老板,被威胁自己抗下杀人罪进去坐牢。大佬!明知道谁是杀人凶手,报警都抓起来不就保护老爸了吗?反而自己坐牢就保护了?更搞笑的是最后的坦白和自杀,既然都敢坦白谁是凶手了,为啥要以写信的方式?电话不行?约见不行?既然都不怕威胁了,为啥还要自杀啊大佬?不合常理啊,导演你是脑回路比别人长,九曲十八弯后找不到东南西北了?n还有,最后前女友,一个心理学博士,像个傻白甜也算了。明知道和平是最后的凶手,怎么能让他进自己家里杀了自己的?多脑残才得让别人得手?前面警察勇哥就被针对了,检察官猜不到自己这么刺激凶手不会被针对?总得有一个正派这边有个人有点智商吧?n不得不说还真有一个智商在线的,那就是马主委了,通情达理,豁达大度包容,单凭一通电话,一台电视机,一本书就猜出大部分警察日思夜想,日夜加班查找各种线索都猜不到的关键。警察还不如吃白饭的。n不想吐槽了,只希望以后的嫌疑局部,能真把观众当正常人。
看完整部剧,你是否觉得幕后的凶手莫名其妙,不可理喻?
但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我们每天看到的网络现象吗?
标题永远是耸动的,故事永远是夸张的,民众的反应永远是盲目狂热的。
“娱乐至死”、“乌合之众”、“景观社会”……这些上世纪的经典社论,精准预言了我们当前的社会环境。
每当一个新闻爆发成热点,真相是什么,我们真的在乎吗?
没有多少人关心真相。我们只想要一个迎合我们情绪,宣泄我们情绪的娱乐景观。
面对严峻的社会议题,我们戏谑、冷漠,面对和自己想法不一致的声音,我们嘲讽、谩骂。
所有的热点新闻,都仿佛一场热闹的集市。这里面有人表演,也有人鼓掌。
我们总是风风火火地来了,又一地鸡毛地散去。
这确实是一个人均「变态」的社会。网络上充满戾气的发言,与现实生活中的一片苟且“祥和”,互为对照。
我有时候甚至觉得,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看上去温和可亲的人,在背地里很可能是另一副模样……
所以很显然,《模仿犯》中的那位「变态」杀人魔,更像是一个“拟人化”的隐喻。
他的形象,其实就是我们网络现状的一个缩影。
可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这位变态杀人魔能够如此精准的操控舆论?
他才是那个制造苦难的人,却打着“公平”“正义”的旗号,到处耀武扬威。
他向社会散布恐慌,煽动民众不满情绪,只是为了给真正善良,被迫害的人继续「施压」。
如此变态,究竟图什么呢?
「施压」的本质,是权力欲的释放。「施压」和「虐待」一样,都是通过伤害别人,来确证自身的优越感。
就像在古罗马时代,上至皇帝,下至暴民,都具备同样残暴的人性。
他们挑选奴隶和死刑犯,在角斗场贡献一场场刺激,血腥的娱乐演出。
是的,无论皇帝还是暴民,都将别人的苦难视为自己的享乐。
当他们舒适、安全地围绕着角斗场排排坐,看热闹的时候,角斗场里的苦难反而更加突显出他们自身的优越感。
“我让你去死,只是为了找点乐子,但你无法反抗,只能服从。”
这就是权力带来的快感。
剧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所有受害者均为女性。
然而,女性在这里仅仅只代表一种性别吗?
不,它还代表一种固有印象,一种特质。
女性给人的感觉,总是“柔弱可欺”的,女性在这里隐喻了实质上的弱势群体。
男性与女性,施暴者与受害者,他们也构成了一对权力关系。
而权力压迫的作用,就是转嫁苦难。
施暴者把对生活的不满,甚至把对自身懦弱无能的不满,统统嫁祸到受害者身上。
他们伤害了别人,却能叉着腰说:“你看,都是你们弱,都是你们自己造成的恶果,是你活该。”
比如所有关于女性被强奸被暴力伤害的新闻,总有网民会先去指责女性。n仿佛指责别人,就能转嫁掉自己的恐惧不安。
仿佛崇拜强权,屈服强权,就能成为强权的一部分,就能免于承认自己的懦弱。
是的,当一个人无法战胜一种力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这种力量本身。
我的意思是,当有些人恐惧苦难降临到自己身上时,就会试图成为苦难的一部分,先对别人展开施暴。
转移苦难,制造苦难,煽动苦难,并成为苦难的一部分……就是大部分网民获得片刻心安的精神胜利法。
然而,这种盲目的网络暴力,并不能真正免除苦难。
就像权力并不能使人真的强大,权力只能使人“显得”强大。
权力只是一个掩饰。它掩饰了人们心底的自私怯懦,虚伪短视。
当一个人主动用权力对别人施暴的时候,他其实隐蔽了真实的懦弱的自我,同时,又享受到了一种赢得虚假胜利的自我。
这部剧的名字起得多好,「模仿犯」。n那么,究竟是谁在模仿谁?谁在崇拜谁?
施暴者的权力是不是真的很诱人?你要主动去模仿他吗?
每个人都自以为是权力的主人,结果到头来每个人都沦为了权力的奴隶。n杀死受害者的从来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凶手。
因为在病态的社会环境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模仿犯」。
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帮凶」。
说实话,不太好看。演员演技是好的,特别是一些配角。但是整个故事bug太多了,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全是bug。,检警的办案能力差到没法让人信服,基本上从来没出现过证物来源线索追踪的戏码,证人和受害者从来没有人保护,嫌疑人从来没有人盯守。反观罪犯,简直和开了外挂一样,只要想干全都能顺利完成,那精力时间一个顶一个五人小分队。这种不平衡,搞得剧情和儿戏一样悬浮且抓马。真凶出现前后的两个部分割裂感非常强,后半部分案件剧情已经不够了,一直在演没必要的感情戏,而且最后真凶被抓显得非常突然且突兀,节奏令人相当不适,看完一头雾水。啥也想说,啥也没说好。总之,不太行。
很久没看过槽点这么多又让人停不下来的剧了。和很多人一样,几乎是一口气刷完的,所以给三星。
前六集看完:就这样?7-10集:原是我太天真。(第8集:高能!)
看到很多人夸了,我就补充点不同声音。总体上显而易见的槽点还是很多的。
1. 媒体。
剧中主要推动剧情的力量有三方:检警(检察官+警方)、媒体、罪犯,其中媒体占比非常大。但本剧中的媒体,不论是记者还是电视台主播都非常不贴合现实。
第三集马主委做客林心如节目。这段真的太假了,也是全剧让我最愤怒,最想骂脏话的一段。
面对一个刚刚失去外孙的可怜老人,现场call in进来的观众说“你孙女出入不三不四的地方,她自己有问题”“她就是活该”。
人家都死了孙女,能说出这种话的怕不是反社会人格?这个桥段极其不符合实际,先不论现实中会不会有人打电话进入一个直播节目说这些反人性的话,真实情况现场导播一定会控场的,因为这种舆论导向会影响媒体口碑和公信力。导演这样拍究竟是想展现人性的残酷还是台湾民众的脑残,又或是花式秀下限?
第七集。柯佳燕饰演的胡允慧在弟弟死后做客林心如的节目,后者上来就问,“你和弟弟一直住在一起,请问你对他了解如何?”
???拜托,这真的是资深新闻主播兼制片人问出来的吗?那不如直接问“你和你弟熟不熟”算了。
这部剧中大部分记者的提问都比较白目且毫无水平和营养,不知道台媒的真实情况如何。
2. 胡建和。对剧情推动不大,挺讨厌一角色,讨厌的点在于懦弱且是非不分,也算死有余辜。
3. 作为本片中的检警代表,郭晓其和林尚勇都很喜欢冲动地把枪口朝向罪犯啊。
4. 胡允慧。犯罪心理师,在本片中虽然不算什么资深的咨询师,但她展现出来的总是一副唯唯诺诺,委屈巴巴的样子,有点儿魂穿陈韵如的感觉了。咱就是说,这样的心理师,可信吗?
5. 检警的办案能力在这部剧中真是一言难尽。眼看着一个个知情人、证人、共犯死掉,永远事后诸葛。
第9集。既然都知道凶手是谁,竟然猜不到他会对证人下手??????作为本案唯二(父女)活着的证人兼受害者,警方都不加强保护的吗?????怎么能够让他可以长驱直入地进入证人病房?!!!
还有,凶手是公众人物,在他正常大摇大摆工+警方已经暗暗锁定他为头号嫌疑人的情况下,警察都不派人盯着他的???还能让他轻轻松松继续杀人????????我的个天,导演,这么多所谓的咖来演这部戏就是为了死而死吗?
6. 剧中女性除了被害似乎一无是处。女一女二女三对推动剧情到底有什么用?
7. 最后一集,都已经判了凶手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终身,媒体采访的时候还叫“陈主播”? 门口一众信徒一样的人举着牌子喊“无罪释放”???这是认真的吗?真是三观尽碎。
很多人可能都评说这是一部日式推理风格的剧,我不否认,但日式推理不等于无能推理。
总结:槽点虽然不少,但还是那句话,可看性不错。
最后,全剧最喜欢的人物是马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