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威廉·霍尔登葛洛丽亚·斯旺森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南希·奥尔森弗雷德·克拉克劳埃德·高夫杰克·韦伯富兰克林·法纳姆拉里·J·布莱克CharlesDayton塞西尔·B·戴米尔赫达·霍珀巴斯特·基顿安娜·Q·尼尔松H.B.沃纳雷·伊万斯杰伊·利文斯顿FredAldrich格特鲁德·阿斯特安妮·鲍切恩斯EdwardBiby丹尼·鲍沙其KenChristy露丝·克利福德JohnCortayArchieR.Dalzell艾迪·朱茱莉亚·法耶Al
类型:剧情黑色电影导演:比利·怀尔德 状态:正片 年份:1950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1298733热度:770 ℃ 时间:2024-08-15 14:17:05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电报传来时,Gloria Swanson正在出席乔治六世加冕礼。电报上说,Harry Cohn要她立即过来签合同,演一部叫什么《The Second Mrs. Draper》的片子。她就急匆匆赶了过去,却发现Cohn已经改了主意。"我不想让你演个陷入老少恋的后妈,"他说道,"应该找个很惹人同情的角色。" Cohn同意一边让手下寻找新项目,一边照付Swanson工钱。有人推荐了一出Tallulah Bankhead的戏,刚在百老汇上演,电影版权已经被David Selznick买下。Swanson小姐很喜欢。戏里面有一场很赞的赴死场景。为了确保得到Cohn认可,Swanson小姐亲自去了他家,把二十五页厚的大纲大声朗读一遍。完场时她已是热泪盈眶,Cohn也认为她棒极了,可还是说等第二天再电话她最终决定。
她一早上都呆家里等着消息。终于电话铃响了。
"Gloria,我是Harry Cohn,"Cohn说道,"回答是不。"
"可为什么啊,Harry?"Swanson小姐问道,事后追溯说当时就想大喊大叫起来。
"如果David Selznick想卖掉它,"Cohn以他无可辩驳的好莱坞逻辑回答道,"就说明肯定好不到哪儿去。"
Swanson小姐已经记不清后来具体说了些什么,只记得"内心深处的堤坝轰塌了"。她开始咒骂起来,用的字眼恐怕是Harry Cohn专政时期从未听闻的。"我有生以来就没发过这么大的火,"她说道,"我坦白道出了对他的看法,还告诉他片厂里那些乡巴佬哪怕天上掉本子都分不出好坏来....我叫着骂着,用上了能想到的所有词汇,一直到发现已经把三十尺的电话延长线从墙上拔了出来才作罢。
于是Swanson小姐终止了与哥伦比亚的合同,把家搬到了纽约。Harry Cohn没让她演成的那场赴死戏最后被Betty Davis演了,这部叫《Dark Victory》的电影大获成功。然后,就像电影里常见的日历被风翻动镜头,十年一晃而过。Swanson小姐纽约宅府的电话响起。她后来在采访中说道:“我突然接到了派拉蒙某人的电话——那是我的老东家,可以说是我一手撑起来的片厂——可是某个小臭虫说要我立刻飞到西海岸——立刻,听到不?——给这部电影试镜.给一个电影角色试镜?我?试镜?真把我恶心坏了。这辈子都没试过镜。接着Wilder先生打了电话过来。我对他很无礼。我问他找我试镜是他妈的想干啥?想知道我是不是还活着,对不?
Billy Wilder早习惯了这一套,怕也没人比他更习惯了。他上回见到Gloria Swanson还得追溯到1934年,她在拍一部Jerome Kern配的甜腻片《Music in the Air》,而他还在Chateau Marmont旅馆的陋室过日子,房间里就一张折叠床加一个煤气炉。《Music in the Air》的导演是他朋友Joe May,Wilder可以在片场晃荡,最后还拿到了合作编剧头衔——来美国后的第一个。没有记载说Swanson小姐见过他,或者说记得见过他。
当然,Billy Wilder已经成了个大人物,甚至红过了Swanson小姐。(“You used to be big,” Wilder写了这句轻描淡写的羞辱对白,让William Holden向她开火,引发了那句她在银幕上留下最著名的台词:“I am big. It's the pictures that got small.”)《Double Indemnity》已经证明了Wilder作为导演兼编剧的双重才华,电影的票房成功驱使派拉蒙给了他很大的创作自由度。他把那自由度一股脑儿用在了制作个人最伟大的作品之一《The Lost Weekend》上。Buddy DeSylva批准买下Charles Jackson关于酗酒者自我毁灭的阴郁小说时,制作主管Y. Frank Freeman正好不在。等一回来,Freeman就宣布了电影启动的唯一前提:“从我尸体上跨过去。” 不过,远在纽约的公司主席Barney Balaban点头认可,Wilder得以开拍。电影的主题对他很重要。他刚见证、体验了Raymond Chandler的酒瘾,并幸存下来。他的老拍档Charles Brackett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刻的了解:他老婆酗酒成性,女儿也一样,酒醉后在楼梯上跌倒摔死了。事实上,稳妥可敬的Brackett似乎有种吸引好莱坞文学酒鬼的气质。他帮助Scott Fitzgerald挺过了多次狂饮;他照顾过Bob Benchley,Dorothy Parker,还有Dashiell Hammett。
面对着阴郁题材,Wilder选择了同样阴郁的处理方式——在纽约实景拍摄:P.J.Clarke的沙龙,第三大道的阴影,Bellevue精神病院的噩梦景象。那场著名的戏中,胡子拉碴的Ray Milland在第三大道蹒跚踱步,想把打字机拿去当掉,却没意识到那天是犹太赎罪日,当铺全都关门了——整场戏是在某周日一天拍就,Milland真的从第五十五大街漫步到一百一十大街,Wilder带着摄影机坐在糕点车里跟拍。还有那场戏:Milland精神错乱,以为有只蝙蝠正在屋内暗处追只老鼠,歇斯底里大叫起来——好莱坞对恐怖题材迷恋了这么多年,还有谁拍出过比这更骇人的场景吗?
《The Lost Weekend》在Santa Barbara的首映迎来了阵阵笑声,反馈卡片的总结是电影很恶心。大受鼓舞的Y. Frank Freeman认定这部悲剧电影该被弃如敝屐。还有报道说黑帮大佬Frank Costello代表酿酒工业想从派拉蒙买下底片以供销毁,价码是五百万美元。延期六个月后,Balaban决定拍了电影不放才是浪费,就下令让《The Lost Weekend》在1945年秋季档上映。公映后,影评口碑出奇的好,还让Wilder赢得了人生头两座小金人——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与Brackett分享)。
有了这样的成功,Wilder有了点自大倾向。在加拿大杰士伯国家公园拍摄《The Emperor Waltz》时,他认定那里的松树与他初衷不符,就花了两万块从加州运松树过来,种到他想要的地方。然后他又运了四千朵菊花过来,种到他想要的地方。然后他又认定菊花的颜色不讨喜,全部用蓝色油漆洒了一遍。与此同时,他把整块地的路换成了赭色。然后他认定Leach湖当中该有个小岛,就用油桶搭了一座,表面铺上泥土种上花。光这岛就花了九万块。《The Emperor Waltz》(1948)上映后把本都回了,还漂亮地赚了一票,可电影本身很平庸,几乎看不到Wilder的影子。
Billy Wilder的电影是强硬的,犬儒的,结论是人皆可卖。Wilder的早期生涯受Ernst Lubitsch影响很深,那份厌世倾向被Lubitsch畅快的浪漫情愫中和了不少。如果说Ninotchka是在乐都巴黎丢失了苦行作风,究其原因那是丝袜、美酒与爱情诱惑所致。可到了1944年,正在拍摄《A Royal Scandal》的Lubitsch心脏病严重发作,这场病彻底改变了他。“这次发作...让他变得惶惶不可终日,活在对未来再次病发的恐惧中,”半途接手并完成《A Royal Scandal》的Otto Preminger说道,“有一晚在我家小聚,未过三旬他起身离席,要我立刻送他回家。他说:‘我快死了,请把我医生找来。’诊断结果只是轻微消化不良。”
Lubitsh一直以来都梦想着要拍《玫瑰骑士》,一个对Wilder毫无吸引力的题材。开拍的阻力很多,有找投资的困难,有版权困扰,反正就是一堆麻烦,可Lubitsh还是坚持要拍。永远都绕不过的Marlene Dietrich为他找到了完美的浪漫主角,她想要所有人一起过来仰慕她的新发现,Gerard Philipe。时间是1947年11月,好莱坞正纠结于HUAC(非美活动委员会)华盛顿听证会的余波中,巴不得花时间去关心点其他事,比如Philipe在一部美妙法国新片《Le Diable au Corps》中的美妙表演。各色人等集结到William Wyler家中,出席这场为Lubitsch举办的特殊放映会。Dietrich小姐当然在,Billy Wilder和Preminger也在,甚至还有Mike Romanoff,可Lubitsch本人却意外缺席了。那天下午他洗了个澡,躲了那么久的心脏病终于发作让他一命呜呼。
约束Wilder的另一股势力是Charles Brackett。他和Wilder一样热衷机智对白,此外就没什么相似喜好了。事实上,他对很多Wilder标签——残酷、愤世嫉俗、死亡气质和全然狂野——都不感冒。Brackett讨厌《Double Indemnity》到拒绝与之扯上任何关系,但他很清楚与Wilder合力创作的剧本比任一人单独写要好得多。由于Brackett还给Wilder执导的电影兼任制片,两人享受到的自由度在好莱坞几乎闻所未闻。唯一的斗争对象就是对方。
写一个过气默片明星试图东山再起,这点子是Brackett给的,可他和Wilder都想不出该怎么写,怎么整个故事出来。有一天,他俩正巧和一个年轻的Time Life记者D.M.Marshman说起这事,后者想了点子出来。“他建议写这个默片明星与一个年轻男子的感情纠葛,”Brackett说道,“她活在过去,拒绝承认已经过气,住在一座浩大破败的豪宅里。男子是个编剧,心地善良,或许来自中西部,他在好莱坞出不了头,人生到了谷底。” Wilder和Brackett很喜欢这点子,甚至把Marshman雇来一起写剧本。下一个关键点来自Wilder。“假设,”他说道,“老妇人开枪打死了男孩。”
《日落大道》的自传性质不止一处。Wilder在柏林某酒店做过舞者兼男伴,所以他对做舞男的羞辱感并不陌生;另一方面,他刚离婚,正和一个比他小得多的青年歌手谈恋爱,所以也明了老少恋的痛楚。《日落大道》讲的正是这些:自我意识,迷恋,羞耻感,苦闷,不快,执迷,荒诞,以及被爱蒙蔽而对上述一切视而不见。甚至在电影启动前,Wilder也已决定要与Brackett分道扬镳,而《日落大道》也讲到了不可调和与分手。
但《Sunset Boulevard》很大程度上也是讲好莱坞的,讲好莱坞权势和好莱坞标签,讲它对青春与历史的崇拜。(正因为此,Wilder坚持一切保密。剧本没给任何人读过。项目进行时用的是假名,“一罐豆子”。) 至于说主景地,Wilder得找一座破败的好莱坞宫殿供电影女皇统领,由于现实中的好莱坞找不到一座足够堂皇或足够破败的宫殿,他只能靠想象来打造这座弗兰肯斯坦式城堡。 Wilder在Wilshire和Crenshaw大道交界处找到一座文艺复兴式的豪宅。1924年,前墨西哥领事William Jenkins花25万建成这座宅府。可刚住一年Jenkins就搬走了,房子被空关十一年后才被油商J. Paul Getty买下。Getty与二任妻子离婚后,她拿到了房子,现在也愿意把它租给派拉蒙,条件只有一个:派拉蒙想建个游泳池,要是Getty太太看了不喜欢,片厂就得把它再弄掉。
派拉蒙建了游泳池(Getty太太喜欢的),还搭了很多其他东西。他们在前厅装上彩色玻璃窗,在卧室里放了管风琴。他们还安上厚重的天鹅绒窗帘,在温室里种棕榈树,在墙上挂了几十幅Swanson小姐画像。同样的步骤被Wilder用在了寻找默片女皇的豪车上,当然动静略小点。这辆五百块一周租来的Isotta Fraschini本已让人惊叹,可他还另花了几千美元铺上豹皮、安上女皇与御驾通话的专线。这位御驾Erich Von Stroheim,真身是个演员中的Isotta Fraschini,还是Wilder年轻时导演中的Isotta Fraschini。“Erich不会开车,他觉得很丢人,”Swanson小姐谈及御驾时说,“但他还是演了这场戏,开车演得太投入,结果每条拍完都精疲力竭,尽管车子一直是被绳拉着动。”
和历史相似,Wilder再一次靠连串巧合搭起这套炫目的演员班底。 就像《Double Indemnity》是靠George Raft蠢到拒演男一号被拯救那样,《Sunset Boulevard》活下来靠的是Wilder心水女一号们深不见底的虚荣心。Mae West对Wilder的邀约扮出一副震惊的表情,五十五岁的她说要演默片明星自己还太年轻。Wilder又找了Mary Pickford,她倒是肯演,前提是角色还得大加戏码,把Wilder吓跑了。然后他找了Pola Negri,这位就跟Mae West一样,说自己还年轻,演不了五十岁老妇。 最后是导演George Cukor推荐了Gloria Swanson来演Norma Desmond,还亲自说服她去试镜。
至于年轻男子的角色,Wilder本以为签下Montgomery Clift就万事大吉了,剧本就是照着他写的。开拍前两周,Clift退出了剧组。他通过经纪人发表声明:“和大我一圈的女人扮情爱戏,我演不好。”听上去够怪的,因为Clift正和比他大一圈的歌手Libby Holman热恋来着。很明显,后者觉得《Sunset Boulevard》讲的正是她。Clift要演的话应该会很棒,可Wilder相中的其他几位估计就得成灾难:Fred MacMurray拒绝了,Gene Kelly和米高梅有约在身。Wilder只能退而求其次,从派拉蒙的签约演员里找,最后挑了尚未走红的年轻人William Holden。
就跟Wilder亲自决定找Mae West演奇妇Norman Desmond一样,Wilder亲自决定要拍一出影史最悲催的开场戏。这场戏发生在洛城太平间,一群尸体在谈论各自是如何来到这里的。Wilder不仅写了还真把这场戏给拍了。Holden回忆道:“隔壁那具尸体问我是怎么死的,我说是淹死的;他就问,你这种年轻人怎么可能淹得死,我回他说:‘先是背后挨了一枪’;他就说自己也是挨了枪子。他是个芝加哥强盗,死在了洛杉矶。然后对面的小孩说:‘我也是淹死的——当时和朋友一起在Santa Monica码头游泳,我跟他打赌说能在水下憋两分钟。’孩子边上的太太要他别伤心,爹妈过来后会带他去好地方。房间尽头有个大块头死老黑(negro),他说:‘嗨哥们儿,挨枪前看到道奇队比赛结果了吗?’我说没,死那会儿晨报还没来那…”
当然,Bracket讨厌这一套。他说这场戏既变态又恶心,可深具维也纳/柏林气质的Wilder喜欢死亡的气味,好莱坞在他眼里就是个毛骨悚然的地方。所以他雇了Von Stroheim来演Gloria Swanson的御驾(兼前夫),所以他会听取Von Stroheim更毛骨悚然的建议(要在镜头前充满爱意地清洗Norma Desmond的内衣),所以他会留给摄影师John F. Seitz那个金句:Seitz问他想怎么拍Norma宠物猩猩的葬礼戏,Wilder回答说:“噢,Johnny,就用你惯常的猴子葬礼拍法吧。”
尽管看着有点轻率,Wilder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当Bill Holden(Bill是William的昵称)像Brando一般发飙,说必须对Joe Gillis这角色有更多了解时,Wilder反问了一句:“你了解Bill Holden吗?”
“那当然”,Holden答道,他其实真不知道自己对Bill Holden的了解有多浅,而Wilder看中的就是这份单纯。Wilder说:“那你就了解Joe Gillis了。”
Gloria Swanson的经验让她看穿了导演的把戏,“Wilder故意对我们不管不顾,”她回忆道,“让我们自己去琢磨,他很清楚,这样一个关于好莱坞的无度和神经质的剧本,注定会让参演的好莱坞人物对素材和自我产生怀疑…你想得越多,就越觉得像现代延伸版的Pirandello小说,或是活在什么科幻世界里。”
上面这些元素电影里都有,而且它还有奇妙的哥特氛围,那种阴森的感觉;它还有多数好莱坞电影缺乏的特质:激情,这很大程度得归功于Swanson小姐的表演。Norma Desmond是真心为Joe Gillis发狂,留不住他时,像美狄亚或菲德拉那样手戮情人再发疯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当然,她发疯的方式是纯好莱坞化的,在炫目的灯光中扶级而下,宣称已准备好给Demille先生拍特写。可这场戏拍得极具风格与美感,可能是好莱坞影史上最接近古典悲剧的一次场面调度。
但那场蹩脚的太平间开场戏还在。为避风险,派拉蒙决定在伊利诺斯州Evanston来场试映。选这个地方一来是片厂统计显示它是最典型的美国城镇,二来那里是基督教妇女戒酒协会的大本营,想来会对《the Lost Weekend》创作者的新片宠爱有加。他们想错了。Evanston的观众笑了还嘘了,填的意见表上满是对Wilder杰作的毁辱。Wilder跟派拉蒙说Evanston人缺乏足够的教养来欣赏《Sunset Boulevard》,片厂就又安排了趟试映,选在据说是全国最有教养的小镇——万里挑一的Great Neck,Long Island。那儿的观众也讨厌《Sunset Boulevard》,他们不光是笑,还嘘了又嘶,嘶了又嘲。
派拉蒙的官方回应是把电影搁置了六个月。然后,通过某些内部整改流程,Wilder被说服,或者是说服了自己换个新开头。他的新版本还是很怪诞,Joe Gillis的尸体漂浮在Norma Desmond的游泳池中,开始讲故事自己是怎么落到这一步的。但至少,这回他是场景里唯一的念白尸,观众也不再觉得他们将观赏的是部有点变态的喜剧。《Sunset Boulevard》于1950年夏上映,得到了应有的好评,票房成绩也不错。唯一真心讨厌这电影的观众是那帮出席好莱坞首映式的电影大佬们。Louis B. Mayer当时还是米高梅的头儿,所以也还是好莱坞之王。他不仅在自己随从前痛骂《Sunset Boulevard》,还当面向Wilder开了火。
“你这杂种,”Mayer挥拳怒吼道,“你让生你养你的行业蒙羞,应该把你涂上焦油插着羽毛赶出好莱坞。”
Billy Wilder顿了一下,想找到完美措辞还击。然后他的直觉给出了回答。
“操你”,Billy Wilder说道。
对好莱坞及其片厂体制的批判一直以来为电影导演津津乐道,此类题材佳片迭出,比如罗伯特.奥特曼的《大玩家》, 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还有伍迪.艾伦的《好莱坞式结局》。而1950年黑色电影杰作《日落大道》更是这一类作品中的一座丰碑。n 《日落大道》展现了好莱坞梦的黑暗面。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部分场景在帕拉蒙公司摄制完成。派拉蒙对导演比利.怀德有绝对信心。西席.地密尔在影片中扮演自己。诺玛.戴斯蒙来看他的那场戏中,他正在派拉蒙的第18号舞台执导《霸王妖姬》(Samson and Delilah),而第18号舞台,在2002年仍在使用。n 《日落大道》这个片名隐喻了一代红伶诺玛.戴斯蒙(葛洛丽亚.斯旺森饰演)的心境和末路星途。事实上葛洛丽亚.斯旺森本人就是默片时代的著名影星,她的好莱坞辉煌岁月止步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但她并未销声匿迹,也并不像她片中所演的角色那般神经质。勤勉的她经营着一家公司,在纽约还主持一档广播节目。为了饰演诺玛这个角色,斯旺森和她的第四要么第五任老公离婚,迁往好莱坞。n 片名同时也指的是现实中位于洛杉矶的一条大道,诺玛.戴斯蒙住在那里。电影里的房子(外景和后花园;内景摄于派拉蒙)建于1924年,毁于1957年。实际上它并不在日落大道,它的主人是石油大亨让.保罗.盖蒂的前妻。n影片的开场戏颇见功力:警车和摩托引领观众驶进日落大道的一栋别墅,一具男尸浮在游泳池上,这时画外音告诉观众此人“一直想要拥有一座泳池(always wanted a pool)”。水下场景由游泳池底部拍摄,辅以一面镜子,可以看到泳池周围的警察。原先的开场戏并不是这么设计的。最初,比利.怀德想到了《停尸房的序言》:用停尸房的死尸来宣告每个人不同的命运,但由于预映反响不好,这场戏被弃用。n 电影里,经济拮据的职业编剧乔.吉利斯(威廉.霍顿饰演)和年迈的默片女王诺玛.戴斯蒙有一场对话可谓概括了后者的心态以及导演比利.怀德对电影工业的批驳与讽刺。nnGillis: “You’re Norma Desmond. You used to be in silent pictures. You used to be big." n- Norma: "I am big. It's the pictures that got small." n- Gillis: "Aha. I knew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m."nn为了体现和强调新旧好莱坞的区别,威廉.霍顿采用了战后淡化的表演风格,而葛洛丽亚.斯旺森仍然使用默片时代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极具表现欲的表演方式。此外,本片音乐导演Waxman选择用探戈来介绍诺玛的出现,而采用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一种爵士乐——比波普来衬托乔.吉利斯。n 比利.怀德的众多影片中,主人公之一总是在道德层面处于两难之境。本片里是乔.吉利斯:做着自己讨厌做的事——他出卖了自己。诺玛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乔.吉利斯31岁正值壮年,他们之间发展出一段风流史,不是不可能。n 《日落大道》的选角也是一流。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片中饰演诺玛的管家,前任丈夫,导演)在默片时代是一位受人景仰的导演。在D. W. 格里菲斯拍摄经典《一个国家的诞生》时,他也是创作团队中的一员。他的事业在他执导《贪婪》时走向下坡路,这部18小时的电影史诗今天被视为一部精品。在当时,影院上映的《贪婪》是残缺不全的版本。n 施特罗海姆的《凯莉女王》 (1929)彻底毁了他的导演生涯。这部影片的主演不是别人,正是葛洛丽亚.斯旺森!她的演艺之路也因此告吹。在《日落大道》里,有一场戏是诺玛.戴斯蒙和乔.吉利斯 在诺玛的私人放映室里看电影,银幕上放的正是《凯莉女王》!这部电影曾得到JFK的父亲,乔.肯尼迪的赞助。当时,斯旺森还是乔.肯尼迪的情人。据说有一天,斯旺森打电话给乔.肯尼迪,告诉他说有个疯子在拍一部片子,她指的是施特罗海姆,很多人认为他无论台上台下都是个奇怪的家伙。而在《日落大道》拍竣之际,斯旺森和施特罗海姆也早已一笑泯恩仇。n 顺便说一句,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是饰演乔.吉利斯的第一选择,不是威廉.霍顿。尽管如此,霍顿还是成为了比利.怀德的最亲密的朋友,又先后主演了怀德的三部电影。n 《日落大道》当年没有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惜败于《彗星美人》。后来有一部音乐剧根据怀尔德的《日落大道》改编,至今还在上演。其中,格伦葛鲁斯(Glenn Close)曾饰演过诺玛.戴斯蒙。
【想了解更多巨星格洛莉亚·斯旺森的八卦,欣赏她的多部作品和横跨八十载的惊人美貌,请移驾微博:https://weibo.com/gloriaswanson】nn1951年3月29日晚,雷电华潘太及斯剧院(RKO Pantages Theatre)内,第二十三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即将进入高潮——最佳女主角的颁奖环节。这不是第一次,当然也不是最后一次,奥斯卡评审委员会把自己推向了里外不是人的困境。人们在等待一个他们预设好的结果,而奥斯卡不负众望地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nn当Broderick Crawford宣布最佳女主角的获得者是Judy Holliday时,一个足以做数十年谈资的新话题诞生了。时至今日,人们在YouTube上看当晚现场的录像时仍会在留言区吵得不可开交:对Anne Baxter被提名女主导致所谓“投票分流”的不满;对Bette Davis错失小金人的惋惜;对Judy Holliday演技的质疑……这场“冤假错案”在奥斯卡“臭名昭著”的颁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有一个最应该大叫不满的人,后来在自传中这样说到:“说实话,我真的不在乎。”nn这个“洒脱”的女人,是当晚呼声最高的候选人——Gloria Swanson(葛洛莉亚·斯旺森)
当晚提名的一众明星不少都在位于纽约的晚会总部La Zambra。斯旺森就坐在Judy Holliday身边。正当两人捧着一尊假金人为报社摆拍时,一个记者提出了十分尴尬的要求:希望斯旺森和Judy做出争抢奖杯的样子。
紧接着,结果就公布了。曾经的默片女皇三度错失奥斯卡,嗜血的媒体怎么可能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镜头瞬间转到Gloria身上,他们期待看到一个失落的甚至像电影里的Norma Desmond一样发狂的女明星。那晚他们如愿以偿地拍到了照片,并附之以戏剧化的故事,渲染斯旺森所有的失意。
葛洛莉亚·斯旺森1899年出生于芝加哥,1914年踏入影坛,1919年开始红遍全美,二十年代成为默片时代最有影响力、票房最高的女明星。一年一百万美元的收入,一周一万封影迷的来信,数不清的珠宝首饰,派拉蒙打造的最华丽的化妆间,在她最风光的十来年里她是美国的时尚偶像、电影女皇,人们用所有美好的词汇形容她,把她捧上了人生的巅峰。
捧得越高,摔得越惨。进入三十年代她的事业迅速走了下坡,在两个奥斯卡最佳女主提名后,她成了票房毒药。1941年重返影坛失败后转战电视界,手头有各式各样的公司事业可以打理,在百老汇也很活跃,再加上以前积攒的本钱,儿女承欢膝下,似乎她可以就这样安度晚年了。nn1949年末,斯旺森因为做了阑尾炎手术正在医院静养,在电视圈闯荡的这几年并没有给她留下什么愉快的印象。虽然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但她坚信电视不会是她事业的最后归宿。就在她躺在床上思考未来时,一通“不客气”的电话开启了她事业的第二个高峰。nn电话来自她的老东家派拉蒙(Paramount Studio),这个曾使她走上事业顶点的公司,希望她为一部新片试个镜。从1916 年她开始当主演起,斯旺森大概就已经不知道试镜是什么了。为派拉蒙拍摄了二十多部电影的斯旺森就算再怎么堕落成了票房毒药,也清楚不仅是派拉蒙捧红了她,她也使派拉蒙发展壮大,“试镜”这个词对她这样的元老来说无异于让她吃自己刚割掉的阑尾。nn但愤怒只是一方面,斯旺森在自传中坦言她畏惧试镜,她怕自己有一天沦落到靠四处试镜试演而讨得一些小角色为生。她找了个借口说要和医生商量挂了电话,然后把这件事抛之脑后。在1941年尝试回归影坛拍摄Father takes a wife失败后,这样的电话再也无法点燃她的斗志了。nn可很快,制片人Charles Brackett亲自打来了电话,问她是否康复到可以出演女主了。犹豫再三的斯旺森问导演是何方神圣,Brackett说是Billy Wilder。这是在五十年代前后如雷贯耳的名字,Wilder和Brackett搭档拍摄了Lost Weekend等在影坛举足轻重的作品,任何演员收到他们的邀约大概都会感觉自己中奖了。不过这个“任何”里从来都不包括葛洛莉亚·斯旺森。对她来说Billy Wilder还是她印象中1934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小子,给她的电影Music in the Air当小编剧。最后她答应试镜,跟制片人和导演的名气没什么关系,一来是因为Brackett承诺如果试镜满意可以支付她五万美元的报酬,而她当时做电视节目一周才三百五十美元;二来是因为她的好朋友、大导演George Cukor说如果斯旺森不去给Wilder这样的导演试镜,他就开枪打死她。nn为了钱,也为了命,Gloria和Billy Wilder见了一面,畅谈了电影的构想并最终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试镜。
就这样,一部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开机了。nn一、选角n虽然不像《乱世佳人》选斯嘉丽那样闹得满城风雨,《日落大道》的选角也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女主角的人选从Pola Negri到Mae West、Mary Pickford都是默片史上星光熠熠的名字,但她们不是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就是希望加大戏码,比斯旺森还难应付。n当时斯旺森已经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Billy Wilder的作品意味着“奥斯卡”,意味着再次走红的可能,聪明如斯旺森一眼就看出这部电影成功的可能性,也看到了她梅开二度的机会。饰演女配的Nancy Olson后来在采访中曾说,当她看刚到演员名单时还以为自己是女主角,无论是斯旺森还是其他名字对她这个二十出头的姑娘来说都太陌生了。而开始拍摄后她发现,斯旺森是整个团队里最清楚这部电影意味着什么的人,而那时其他人都没意识到《日落大道》将会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荣耀。
男主角的人选从性感诱人的Montgomery Clift变成了二线明星William Holden,这绝对是Holden人生中最幸运的时刻。当时他就和电影里的Joe一样怀才不遇(或者其实也没有那么多才)、窝在出租屋里等待着成功的机会。而当他从《日落大道》和同年的《绛帐海堂春》中走出来时,拿了奥斯卡、和奥黛丽•赫本谈恋爱、甚至挤进了AFI百大明星的排名,走上了人生的巅峰。这个角色可替代性比较强,再加上Holden这天生就让人记不住的长相,算了,有关他的事情还是看他的那本传记吧,有粉丝翻译了。nnn二、默片明星张口
让我们假设自己没有看到那句摄人心魄的台词吧。n如果说有谁恨科学技术,那大概就是极端环保主义者和默片女明星了。当她们可以用脸演戏的时候台词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斯旺森就是其中的代表,看过她的表演就知道什么叫眼睛会说话。
但斯旺森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歌唱家,并进行了系统专业的声乐训练,直到82岁在欧洲宣传自传时她仍然能精准地重现二十年代末自己的歌曲,足见其优秀的嗓音天赋。再加上她在四十年代转战舞台剧,磨练出了出色的台词功力。虽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她的有声片作品鲜有卖座,但她的不怕张口甚至渴望张口展现自己在默片演员中实属异类。
三、莎乐美nNorma抓住了送上门的鲜肉,请他为自己的《莎乐美》剧本做整理工作。这个贯穿全片的线索引出了最经典的那段结尾。斯旺森本人和莎乐美这个疯角色缘分不浅,1925年在她主演的电影Stage Struck中,她就扮演过一次莎乐美。
幸好她没有保留这个狂躁的发型……
四、Queen Kelly(《女皇凯莱》)nnJoe被迫在家看Norma年轻时的作品,机智的Billy Wilder又一次搞了个模糊现实和电影界限的小把戏:他找出了1929年让斯旺森亏本亏掉好多貂绒大衣的电影Queen Kelly,也不知道是要讽刺哪一位。当然他经过了斯旺森的同意,事实上斯旺森觉得这个主意太棒了,因为Queen Kelly当初大败,很多人都没看过这部作品,能够通过日落让她死而复生一次何乐而不为。为此斯旺森特意找来了比在欧洲上映版本更好的版本放在电影中,其中一句台词变更为:Cast out this wicked dream which has seized my heart.n六十年代斯旺森在自己的电视节目中曾回忆:Queen Kelly中有一幕是女主对着镜子,她一边看着镜子一边情不自禁地说:“真奇怪,我感觉这部电影拍不完了。”(拍摄内幕详见《女皇凯莱》豆瓣页面的影评)
五、开心的嘉宝n看完Queen Kelly的片段后,Norma的台词中出现了一段很有趣的内容。当她戏谑地嘲弄“现如今”毫无演技的演员时提到:“荧幕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面孔了,也许有一个,‘嘉宝’”。嘉宝本人在看过这段后向一个朋友说:“Billy Wilder可以算我的知己了。”n1920年斯旺森曾因为角色不合适拒绝了一部名为Her Fall and Rise的电影,11年后这部电影给了嘉宝和克拉克•盖博。巩固了嘉宝一线明星的地位,也成为了盖博走红的起点。(想知道斯旺森和嘉宝的八卦,请在我的微博搜索“嘉宝”即可)n n六、隐藏BOSS
是不是忘了提Queen Kelly的导演,就是本片的男配角,曾经拍了十小时默片巨作《贪婪》的大导演。在片场他总以前辈身份向Wilder提出各种建议,Wilder洗耳恭听然后我行我素,只是称赞他的想法超前了时代十年。Stroheim默默回应道:“不,是二十年。”n(默片时代的人都这么厚脸皮吗?)
七、蜡像
对这群早就脱离影坛的人来说,客串一些电影会让他们想起辉煌的过去而痛苦不堪吗?斯旺森的自传说完全不会,大家都对能出演这样的电影很开心。n“蜡像这个形容再正确不过了”,巴斯特•基顿面无表情地在片场说,其他三个“牌友”爆发出一阵大笑。nn八、美人出浴
为了讨好Joe,Norma在家表演香艳的美人出浴。灵感来自斯旺森1917年的作品The Pullman Bride
九、卓别林n为了调和一下全篇压抑的基调,Wilder特别安排了一场卓别林模仿秀。他知道斯旺森和这位喜剧大师几十年的“孽缘”会让这个片段大放异彩。n1914年,已经成名的卓别林加入Essanay电影公司。同年斯旺森进入电影行业做兼职演员,也签给了Essanay。1915年,卓别林主演His New Job,他希望斯旺森能够担任女一号。但Gloria当时很反感喜剧片,更毫无喜剧表演经验,结果卓别林给她安排了一个打字员的小小小配角。
当然,不要误会卓别林不喜欢她,两人私交甚笃,甚至可以说斯旺森从卓别林那里学会了如何演喜剧。这在她之后的一系列喜剧作品中可见一斑。n1924年,正当红的斯旺森主演了电影Manhandled,在其中就有模仿卓别林的片段
《日落大道》服装组为斯旺森准备了五十顶不同的圆礼帽供她挑选,好像这还不够滑稽似的,当她第二天戴着选好的那顶礼帽走进棚内,Wilder和所有工作人员戴着剩下的四十九顶礼帽正等着她呢。
【更多斯旺森和卓别林的故事详见微博与 《神女生涯男人多——记那些与Gloria Swanson合作的男明星》 】nn十、干爹
1919年,斯旺森正式签约派拉蒙,成为Cecil B. DeMille的宠儿。在DeMille的全力培养下,斯旺森拍摄了一批最卖座的代表作,走上了默片事业的巅峰。在自传中斯旺森回忆,DeMille是一个脾气不那么温和的导演,如果一个演员听不懂他的指令或者毫无进步就会被赶出派拉蒙的大门。但他从来没有对斯旺森大声说话过,他对斯旺森的宠爱胜过了自己的亲生儿女。当然斯旺森也很争气地为他赚回可观的票房。nDeMille时常举办派对,派对上的“鲜花”们最后会被各色男人们摘走,但DeMille从来没有让斯旺森参加过他的“海天盛筵”。即便当斯旺森坐在他大腿上,胳膊环着他的脖子亲昵地说:“我就坐在这儿再也不走了。” Cecil B. DeMille控制住自己的双手,像一个真正的父亲。n哦,一个纯粹的干爹。nn这位影坛巨匠对于在《日落大道》中对着镜头演他自己异常紧张。斯旺森劝他只要做自己就能演得很出色了。n哦,干女儿的报答。nn十一、工作狂n斯旺森是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她在片场的热情让人惊愕。Wilder回忆说是斯旺森使整个团队真正进入了状态,她工作起来像“dog”也像“an absolute angel”。Holden则告诉记者,斯旺森通常是每天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的人。n在拍一幕需要拍很多条的场景时,Wilder让她稍微休息一下,但她回应道:“我一点儿也不累呀。”n“可是这些小年轻跟不上你的节奏了。”Wilder指着Holden无奈地说。n斯旺森简直像回到了二十年代,只要坐在片场就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我每天都是一路唱着歌去工作的。‘工作’?这词可真蠢!”nn十二、指挥家nWilder不喜欢给演员做讲解和示范,希望演员自己去挖掘角色,就像指挥乐队的托斯卡尼尼。在与Cecil B. DeMille这样的导演共事多年以后,斯旺森可以看穿任何导演的小把戏。最后斯旺森给了Wilder一个很高的评价:“他就像DeMille先生一样。”n
十三、羽毛
《日落大道》的服装是大设计师Edith Head和斯旺森共同设计完成的。服装设计简直是斯旺森最热衷的副业之一。重返派拉蒙的片段里,斯旺森为自己华贵优雅的服饰增加了一根羽毛,还跟Norma最讨厌的话筒来一次“亲密的互动”。n这根羽毛的灵感来自1919年斯旺森和Thomas Meighan的代表作Male and Female,影片中的很多场景时至今日仍为人所称道。
在整部电影的服装设计中,Edith Head发现很难将一个过气默片巨星的服装设计得既复古又潮流。她参考了斯旺森家恢弘的试衣间,惊讶地发现斯旺森能够轻而易举地穿进二十年代她所穿的鞋。
没有人喜欢告别,最后一个场景拍完后,斯旺森大哭了一场。她决心为剧组办一场盛大的派对,但剧组抢先一步为她举办了一场晚宴。nn很快,试映会到了。观众席上斯旺森看到了无数默片时代的老面孔和当时影坛的中坚力量。影片结束后,派拉蒙放映室内的每一个观众都受到了极大的震动。Barbara Stanwyck甚至拜倒在斯旺森脚下亲吻她的裙摆。n《日落大道》点燃了前朝遗老心中的热情,每一个人眼中都传达着这样的讯息:“如果她能做到,我们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她已经展示给我们如何做了!”n来观影的巨星Mary Pickford散场后没有跟斯旺森打招呼就离开了,当斯旺森问起她的去向时有人说:“Mary无法现身了,她已经被征服了,Gloria,我们都被征服了。”nn奥斯卡颁奖晚会结束后,葛洛莉亚·斯旺森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果她说自己对小金人不在意,人们会说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如果她说自己气疯了,这既违背她的本心又会让人永远把她这个Norma疯子挂在嘴边。于是她选择闭嘴,并且拒绝了之后所有和Norma Desmond相似角色的片约。nn斯旺森真的这么洒脱吗?1929年第一届奥斯卡时她就获得了提名,如果不是遇到了珍妮•盖诺这位天才演员,也许她就是第一届最佳女主了。而第三届奥斯卡她凭借第一部有声片贡献了杰出的表演,如果不是米高梅运作,演技稀烂的瑙玛·希拉也绝对不是她的对手。正值盛年的她完全不屑于参加奥斯卡,原话是“comparing apples to oranges”。但在晚年的自传中她又说,她不喜欢这种奖项的原因是因为每个角色都是无可替代的,都是特定的演员去塑造特定的角色,不应该拿来互相比较。至于她真实的想法,不会有人知道了。(六十年代某电视电影中,斯旺森曾望着架子上的小金人出神,也许那一刻才是真实的她呢)nn在《日落大道》后,斯旺森只主演了两部电影:1952年的three for Bedroom "C",和1956年在意大利拍摄的Nero's Mistress。前者是她最擅长的浪漫喜剧,后者是古罗马题材的喜剧(巨星德西卡倾情加盟),但都乏善可陈,票房惨淡。nn1974年客串了电影Airport 1975后,斯旺森彻底退出影坛。nn1981年,她带着自传去欧洲做宣传。在节目上她言辞恳切地说:n“其实,我不想自己因为那个悲剧的Norma Desmond被记住,我希望自己以一个喜剧演员的身份被人铭记,我希望带给人们欢乐。”nn一个纵横影坛数十年的明星,在最鼎盛时期带给人们最美最愉悦的感官享受。在她的后半生中人们又因为一个绝望的角色而永远记住了这位险被遗忘的默片女皇。
这是《日落大道》带给她的永世的阴影,也是《日落大道》带给她的永世的荣耀。
日落大道是洛杉矶最为著名的一条街道,它东至银湖区,西达太平洋,是好莱坞最美的景观之一。1911年,好莱坞首个电影制片厂坐落于此,随着工资利润的急速增长,日落大道在20年代转变为大明星的豪华住宅区。用“日落大道”做片名,既指代影片的故事发生地,也间接反映了女主角诺玛.戴斯蒙名声的每况愈下,已是夕阳余晖。而且对于男主角乔.伊利斯来说,他也同样在编剧的职业生涯中陷入低谷。
片中还埋着不少与之有关的象征:nn秋天、落叶——中年n片头字幕刚出现,我们发现台阶下满是落叶,由此可以断定故事发生在秋天。深秋代表人到中年,落叶也代表了黄金时代的结束。诺玛.戴斯蒙的豪宅看上去也破败萧条,网球场上也布满落叶,游泳池内鼠头攒动。nn猩猩、乔——伴侣、宠物n乔第一次进入大宅时,恰逢诺玛的宠物猩猩去世。这位老演员孤苦伶仃,只和她的猩猩为伴,猩猩相当于她的伴侣和宠物,死之后更没什么寄托了。而男主角的出现恰好顶上这个位置。甚至在乔.吉利斯第一次离开大宅时,腰间的表链别在了门别上。这暗示着他离不开这所房子,终究是和猩猩一样要被锁在笼中的。nn爪子——吸血鬼象征n哥特豪宅——软禁n同样发生在乔首次见诺玛的时刻,有一幕是诺玛左手用香烟环吸烟,右手呈爪子状,导演似乎把她比喻成一个女吸血鬼。而且光天化日下她在自己家中戴一副墨镜,还有她那身服饰,都显得不合时宜却又透着阴森般的富丽堂皇。别墅内部更是一种阴森的哥特风,就像吸血鬼的行宫一样,而乔.吉利斯就像《德古拉》里的房地产推销商一样,一步一步走近德古拉为他布下的陷阱,成为其傀儡。nn照片——自恋n诺玛的房间里摆满了她年轻时代的电影剧照和明星肖像照,说明她是个极度自恋的女人,活在一个自欺欺人的闭塞的世界里。nn人物:n扮演诺玛的女演员格洛丽娅.斯旺森也和片中女演员一样,上世纪10年代末到20年代初期是好莱坞的一线巨星。20年代末,有声电影取代默片的大潮势不可挡,大批演员因发音问题从银幕上消失,斯旺森也是这股潮流中渐渐隐退的一部分演员。但是1950年的《日落大道》,让她再度回到观众的视线中,不过也只是昙花一现。
有一场戏说诺玛模仿卓别林取悦乔,我们可以看出默片明星斯旺森对表情和动作语言的把控几乎是完美的。卓别林本人也在《日落大道》问世两年后拍出了《舞台生涯》(Limelight),同样是一名默剧演员努力想要复出,最后却失败的故事。《日落大道》呈现的是明星制的残酷,昔日的巨星走向了自我毁灭,甚至在毁灭前都不乏在想象的海洋里惊起。而诺玛唯一一点儿希望——她和乔的这点爱情也如同“复出”一样,走向了绝望。乔不仅是她的伴侣、宠物,更是她的最后一位观众。nn乔.吉利斯这个人物的内心转变也很有意思,他一开始对诺玛是不屑的态度;后来发觉诺玛把他设定成了一个男宠,尤其在打桥牌段落里——当他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时还觉得特丢脸,某次开车时诺玛不让他嚼口香糖他都觉得挨不住面子;再后来,诺玛为乔在服装店选服装时再次受到侮辱,显然销售员见过很多和诺玛有染的小白脸。
这之后,乔有一次回归,也就是那场派对。这是他的一次个人回归,很快又被诺玛的自杀打断,再度重新回到诺玛的怀抱;乔被自杀的诺玛打动,两人深情相拥——然后就转变为泳池一幕,管家对诺玛说乔是个“流浪狗”,赤裸裸地将乔的本质揭露出来。流浪狗说明乔之前回归个人生活只不过是一次流浪,无家可归之后只好再回到主人身边。也附带说明乔接替了之前死去的老猩猩的位置,并且已经融入了“男宠”这个角色,甚至也比以前更放得开了。毕竟他肯在泳池前,当着诺玛的面泳装想见,基本暗示两人已经发生过关系。好莱坞当时因为“海斯法典”的关系,不可能挑太明,所以导演很聪明的用这种性暗示来揭露他们关系的转变。nn好莱坞在那一时期似乎乐衷于拍这种老牛吃嫩草的故事,《欲望号街车》《春风秋雨》等都是那一时期的产物。老的女演员跟比自己小很多的男演员配戏,限制会大很多,不过她们老辣精湛的演技会有爆发力。女主人公往往独立且强势,完全将男演员的青涩处于掌控之中。nn管家马克斯作为“导演—— > 丈夫 —— > 管家”的转变会让人觉得奇怪。颇让人觉得奇怪。他作为诺玛的第一任丈夫和伯乐,一直都深爱着她。即使时光荏苒,诺玛青春不在,他都默默地陪在身旁,甚至为她冒充影迷写信,为她再找情人,一步步编造谎言继续她的明星梦。直到结局,诺玛精神失常错把狗仔拍新闻片误解成拍她复出影坛的电影,马克斯依然为她编造复出的美梦,并亲手执导了她的完美谢幕。————“我已经准备好拍我的特写镜头了!”nn扮演马克斯的男演员也是本色演出,这位埃里克.冯.史特落海姆是著名的演员、导演和军事专家。10年代作为演员,20年代该行做导演,九个小时的电影《贪婪》是他的代表作,影片最后删除了3/4得以公映,但删减后的版本却完全背离了他的原始意图。他导演过格洛丽娅.斯旺森(《日落大道》诺玛的扮演者)主演的《凯莉女王》(1929)——这部影片也是《日落大道》中男女主角在宅邸中观看的那部默片,所以颇有讽刺意味。毕竟他和斯旺森在有声片来临之后都一蹶不振,他也在此时转行做了演员,较有名的是雷诺阿的《大幻灭》里的德国军官,以及《魔鬼玩偶》和比利.怀德的另一部片《开罗谍报站》。nnnn完美的开头:n众所周知,“黑色电影”开头一般都是男主人公或与剧情有着密切关联的人的画外音,《日落大道》不同的是,它是以一具尸体的画外音开始的,借尸体之口讲述了他的命运。当然比利.怀德并没有完全让观众了解到这具死尸就是男主角,只有细心的观众或熟悉男演员威廉.霍顿的人才能领会。
死者是最完美的第一人称,因为他知道故事结局,观众也知道了他的结局。那么,他是如何得到这个下场的呢?那就是两个小时的悬念了。(再来八卦一下尸沉泳池的仰视镜头,这个效果在当时太难拍了,因为那时还没有水下摄影机。比利.怀德的方法是将一面镜子放置在泳池底部,然后在水上拍霍顿的镜像和岸上警察的图像,所以出来的图像甚至有些扭曲的感觉。)nnn完美的结尾:n比利.怀德的绝大多数电影,结局都堪称经典,此片也毫不例外。nn癫狂的诺玛在乔背后开了一枪,这种行为在西部片里司空见惯。记得《西部往事》导演莱翁内曾说过西部片里的比利小子绝不会在背后开枪,但真实的西部世界里,比利小子会这么做。比利.怀德并不喜欢西部片,但他承认这在“西部法则”里显示出了恶人的懦弱。当然,诺玛也是懦弱的,正是如此我们才会对这个人物报以同情。nn乔被击中后落入泳池,观众清楚的认识到片头那具会说话尸体就是他。nn癫狂的诺玛在射杀了乔之后,变得精神失常。错把狗仔和媒体对她杀人事件的报道误解成剧组在拍她的“银幕复出”。当她出现在镁光灯前时,以最美的词藻形容她对拍电影的爱,一步一步从楼梯走到镜头前,又摆出了那副吸血鬼式的爪子与动作,说出了那句完美的谢幕台词:“好了,迪米尔先生,我准备好拍摄特写镜头了。”但随着电影结束,诺玛并未拍到她梦寐以求的特写镜头。比利.怀德在特写还没给出的时候便模糊了焦点,这种处理手法意在表明诺玛已经完全消失在人们的焦点视线中了。观众可以想象她的结局——估计不是被关进监狱就是被关进精神疗养中心了,亦或是永远在她的宅邸里安度晚年。nnn最后提一句,喜欢《日落大道》的朋友不妨看看28年后,比利.怀德和威廉.霍顿再度合作的《费多拉》(Fedora),两者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
影片结束,灯光亮起。从座位上首先站起的是米高梅总裁L. B. Mayer。虽然同为犹太人,但这位德高势重的大人物可没有给怀尔德留一丁点情面。透过他的玻璃眼镜,Mayer怒气冲天:“我们必须向怀尔德施以鞭刑!我们必须把他赶出这个城市!他玷污了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养育了他,他却以这种方式报答它!”所有人都惊呆了。没有人能够想象,对于L. B. Mayer来说,《日落大道》对他和他所象征的那一切造成了怎样中伤和诋毁;同样无法预测的是这起争执的戏剧性结局:仅仅一年之后,L. B. Mayer被迫下台,这个在好莱坞默片时代制造了无数经典的制片人终于被时代所淘汰了。《日落大道》一语成谶。一个时代逝去了,《日落大道》成为这个时代最为悲鸣、也最为讽刺的一首挽歌。这是怀尔德对他爱之越深、恨之越切的梦工厂的一个特写,也许,镜头靠得太近,一切都过于真实,再过完美的梦幻都无奈显示出它粗陋现实的阴暗面。
日落大道,坠星之地
日落大道是洛杉矶最为著名的一条街道。它东至银湖(Silverlake),西达太平洋,是天使之城中最为美丽的景观。1911年,好莱坞首个制片厂在这里成立,而随着工资和利润的极速增长,日落大道在20年代转眼之间演变成大明星的豪华住宅区。在电影《日落大道》中,女主角、默片明星Norma Desmond便住在这条大街一幢阴森恐怖的别墅中。饰演Desmond一角的是曾经在好莱坞默片时代风华绝代的美人儿Gloria Swanson;在她风靡一时的时候,她也曾经在日落大道落过脚。和影片中的Desmond一样,她曾经集千百宠爱于一身,每周所收到的影迷来信便数以万计。可是,当青春逝去,人老珠黄,聪明的Swanson选择激流勇退,在纽约开始她新的事业时,影片中的Desmond却仍然固执地守候着她对电影的痴迷。世界早已将她遗忘,可她仍然期望有一天,她能饰演《莎乐美》中那位凄美的公主。
《日落大道》另外一位男主角则是剧作家Joe Gillis。或许,他是一位更加悲剧的人物。相对于曾经辉煌的Desmond,Joe甚至连片刻的闪耀都不曾拥有。这位才气平庸的年轻人在事业的开端便遇到了阻遏。没有人为他的故事买单,他甚至连房租都付不起。无奈之间,巧合之中,他成为了Desmond的小白脸,日日依靠贩卖自己的青春和谎言过活。饰演Joe的是好莱坞男星William Holden。在《日落大道》开拍之前,他正在经历和片中人物相似的经历:他唯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的处女作《黄金男孩》,而那已经是在11年前了;而谁又会去铭记一个11年前的角色呢?好莱坞是一个令人遗忘的地方,这种遗忘有点残酷,却也是整个电影资本工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二法则。不过,《日落大道》却向镜头对准了这两位被遗忘的人,并请来两位被人所遗忘的演员,真真假假地把一段好莱坞轶事编织地丝丝入扣,从而铸就了影片本身的不朽。
“我现在仍是大明星!只是银幕变小了!”
时至今日,当观众已经习惯观看彩色有声电影,当演员们已经习惯用“方法论演技”从姿态、声调、神情等各个方面不断以现实主义的方式揣摩人物性格时,我们已经很难想象“有声革命”对整个电影业所带来的冲击。虽然我们无法全方位地回顾这次革命所带来的影响,观看《日落大道》仍然可以让我们欣赏到默片所残留的那丝遗韵,以及从无声到有声这一巨变所带来的镇痛。
Norma Desmond就是默片时代的象征。她用浓妆艳抹来修饰自己的脸部,用金银珠宝来闪耀黑暗的银幕;她举手投足都以一种夸张的神情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正是默片时代演员传达人物情感的唯一方式。对她而言,对话永远是多余的,电影永远大于生活,当特写镜头对准她的时候,她必须以一种戏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当Gloria Swanson饰演这个人物时,她甚至不需要重新学习50年代以来如火如荼的方法派演技,她只需演回那些她曾经饰演的人物。只是,当怀尔德让William Holden这个方法派血统的演员与之搭配时,他们之间剧烈的反差形成了恐怖哥特的效果:在黑暗的放映室中,他们观看着Desmond曾经主演的默片,曾经的她妩媚妖娆,可转瞬之间,虽然以同样的方式表演着,可从几十年前的银幕到现在的现实,浓重的粉底已经掩盖不住她眼角的皱纹,苍老僵硬的手透过黑暗伸入布满尘埃的投射灯光;电影总在塑造着不朽的传奇,但不朽的代价就是把岁月的痕迹封锁在遗忘的角落,无奈,Desmond并不想把自己冰封在阴森的别墅中,做一具被掏空的僵尸,拉皮、修毛、做头,她企图用现代技术来烫平时间的烙印,银幕与现实渐行渐远,可她仍然拒绝现实,她永远活在电影之中,妄图用胶片来冻结已逝的青春与辉煌。
《日落大道》并不粉饰现实,虽然是一部虚构作品,但每一丝虚构都来源于真实的银幕艳史。在放映室中不断滚动的默片并非怀尔德之后的戏仿之作,而是由Gloria Swanson主演的默片《Queen Kelly》。这部默片巨制的导演便是曾经在好莱坞叱诧风云的大导演Erich von Stroheim。这位与Cecil B. De Mille、Josef von Sternberg齐名的默片导演曾经一手把Gloria Swanson推到了好莱坞名利场的顶端,并与之坠入爱河。在《日落大道》中,Erich von Stroheim饰演Desmond的管家Max,而其后,我们又得知,这个人物曾经就是一个导演,他捧红了Desmond,并与之结婚,当他们双双被电影工业淘汰之后,当Desmond陷入疯癫的边缘,只剩下Max一人孤守在Desmond的身边,写作着一份份莫须有的影迷信件,弥补着Desmond破碎的电影梦。饶有趣味的是,正是出现在《日落大道》中的《Queen Kelly》毁灭了真实生活中Swanson与Stroheim的明星梦。当年,处于事业顶端的Stroheim想利用此片把他与Swanson的艺术成就推至新的高度,可无奈美国的观众并不买账,过大的野心使《Queen Kelly》席卷了巨大的资金投入,而随之而来的失败则把他们俩推向了万劫不复的边界。虚构是现实讽刺的注脚。
Desmond与Max的悲剧并不是Swanson与Stroheim两人所独有的,它属于好莱坞整整一代人。在Desmond的居所中,我们发现几个曾经如此熟悉、现在却已苍老到狰狞的面容,Buster Keaton,Anna Q. Nilsson、H. B. Warner,他们每个人都是默片时代中不可磨灭的巨星,而如今只能在布满尘埃的空洞居所中打着桥牌渡过余生。在影片中,Joe称他们为“蜡像”,这些更加应该摆设于蜡像馆的人物似乎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部1950年的电影中,他们的优雅、他们的谈笑、他们的举手投足,他们仿佛如幽灵般侵入这部有声片,我们从来没有听他们说过一句话,而现在,当声音从他们的口腔中传出,那仿佛都不属于他们,而是属于那个已经死去、现在却被招魂的时代。
Desmond坐着她的老式轿车,来到久违了的派拉蒙制片厂大门。除了一位老看守,已经没有人认识她。可是对她来说,“没有我,就没有派拉蒙。”正如在《日落大道》的选角过程中,制片方强求Swanson做一次试演,可Swanson却拒绝道:“我为派拉蒙拍摄了20部电影。为什么他们还要求我面试呢?”无论是Desmond还是Swanson,她们都“曾经是大明星”,可对她们自己而言,“我现在仍是大明星!只是银幕变小了!”镜头已经容不下她们脸部的特写,制片厂需要的只是她们老式的豪华轿车。她们的服饰、她们的别墅装点、她们的生活习惯,早已成为时代剧所追溯和怀想的片段,却需要以不断的压抑来作为代价,而非像《日落大道》这般把封尘的历史触目惊心地呈现在50年代的加州阳光中。
好莱坞式黑色电影
无容置疑,怀尔德是经典好莱坞时代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但过于更多的评论家来说,怀尔德却不是希区柯克,当希区柯克教会我们如何用影像来讲故事时,怀尔德却仍然是一个重对话、轻影像的剧作家。的确,无论是《日落大道》还是怀尔德的其他电影,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最为经典的台词,但这并不说明怀尔德并非一个影像大师。怀尔德是确立黑色电影影像风格的导演之一,而《日落大道》则是他黑色电影系列中视觉风格最为张扬的一部。
影片由Joe的第一人称叙事开始,随即,我们便发现这位名为Joe的叙事者其实是一位躺在游泳池中的死尸。怀尔德想拍摄一个从泳池底部至下而上的镜头,可当时的摄像器材无法满足水下摄影的条件。于是,他在水底安置了一块玻璃,从水上用摄像机捕捉这块玻璃所反射的影像。这个镜头的结果甚至比真正的水下摄影还好,因为水面与镜子的双重反射制造了人物影像扭曲的感觉,这种不真实感一方面制造了如梦如幻的氛围,另一方面又略带恐怖,从而奠定了本片双重变奏的基调。
影片的结尾是电影史中最为经典的场景之一。在Desmond杀害Joe之后,各路小报记者与警察蜂拥而至,Desmond终于如愿以偿,再次成为摄像机的焦点。疯癫的她以为电影终于开拍,浓妆艳抹,缓缓步下别墅中那条哥特式的楼梯。所有人都一动不动地站在楼梯四周拍摄她,闪光灯中,她就是莎乐美,奢华到夸张的服饰与现代的简洁西装形成强烈的反差。怀尔德剪接到一个主观镜头,Desmond正在正面向我们走来,她说道:“我已准备好特写镜头了。”摄像机向前推进,Desmond默片式的表演似乎是恶魔的张牙舞爪,她昂起头,如此桀骜不驯,狰狞枯柴般的手伸向摄像机,仿佛在索要摄像机从她身上所摄取的所有岁月,镜头嘎然而止,《日落大道》停留在了最为恐怖、最为疯癫的那一刻:就在这一刻,现实与梦幻的分野终于在摄像机之前崩溃离析,作为梦工厂的好莱坞也终于在这一刻呈现出它真正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