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三田佳子小野武彦松下由树小松政夫余贵美子
类型:日本导演:松冈锭司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20 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豆瓣ID:34990537热度:286 ℃ 时间:2024-08-14 15:13:52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挑战年纪,从大胆合理撞色开始
日剧《反正都快死了》是一部2020年的新剧,看的人还不多,但是我一开始就被这位奶奶迷住了。
她在同学聚会上,无论从体态,穿着还是健步如飞的步伐,都不让人觉得是一个老人。
剧里儿子的同学说,她看上去只有六十岁,儿子跟人家偷偷说,已经七十八了!我特意去搜了一下这位演员的年纪,其实是七十九的人了。
剧里的奶奶说:“上了年纪,身体功能都会退化,变得迟钝,变得缓慢,变得唠叨,变得痴傻,变得寂寞,也变得小气。想要让这些来得慢一点,就需要全力以赴、不断努力。现在的我,最喜欢当下的自己。”
蓝色和橘色碰撞
围巾和裙子呼应
配饰上绝不马虎
大胆而又自信
没有什么是这个年纪不能穿的
奶奶有表面上幸福美满的婚姻,他的同年龄段老公,确实看上去可以做她叔叔。
可惜老公的突然离世之后,带来了一个让奶奶感到心痛的事实——老公有一个长达四十年关系的情人,且育有一个年龄为三十五岁的私生子。
卫衣,帽子,帆布包
让原本色彩沉闷的大衣
增加了活力
正式场合,单色尽显端庄优雅
奶奶以为自己有幸福的人生,结果被瞒了四十年,老公口口声声的“你是我的骄傲”,离世后却给她带来了如此大的“惊喜”。
她武装了全身上下每个毛孔,去面对真相。
单色搭配有色彩围巾
大衣,永远的气场
奶奶和老公的情人聊了聊,直接表态——
第一,我是会恨你的
第二,我已经决定跟老头子死后离婚了,你喜欢你拿去。
老公的情人是个事业有成的女性,她和老公是相爱的,甚至说是因为奶奶这个人非常美好和正能量,导致老公有这样的能量去“滋养”命运多舛的情人。
不同色调应对不同场合
围巾来增加变化
配饰,是女人的“用功”
奶奶最后还和老公的私生子成为了朋友,鼓励他去选择自己要的生活,她说如果是自己的儿子,不会理解他的选择,但是如果下定决心的话,她一定会支持。
珍珠项链
耳环
领花
都是尊严
这条裙子本来是很平凡的碎花,奶奶配了白色外套,美爆
温婉大方,留给家人的温柔
这个故事的有意思之处是,奶奶没有选择完全的放下,她说,时间是解决一切的良药,但是我也没有多少时间了。所以她选择重振家族的小酒馆。
成为,最懂人生的那个老板娘。
任何一种自由同时是一份囚禁,而任何一种囚禁,同时意味着享有自由。 ——戴锦华
丧偶,是每个伴侣的必经之事,而其附带的悲伤和哀悼却是主体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电影《红白蓝之蓝》与日剧《反正都快死了》都主要刻画了这个主题,其中前者是一个女主人公默默支持丈夫创作事业且育有一女的三口之家;后者是一对退休了的但互相支持对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用理会他人(包括子女们)反对声音的老年夫妻。可以说,二者都是令他人羡慕也令女主欣慰的神仙伴侣(至少在得知真相前如此),但也正因为幸福如此之多,在得知伴侣去世的消息后,无论是中年的茱丽还是老年的忍花都陷入了悲伤情绪的深渊之中。
一、库伯勒—罗丝模型:理解丧偶的悲伤情绪
库伯勒—罗丝认为悲伤不是一时的感觉,而是一种对自我与世界之间关系的认识之发展,并指出人的悲伤一般会经历五个阶段,但这五个阶段并非都必然出现,也不一定都按顺序出现:
1.否定:在出现重大损失时,人们一般难以相信事情的真实性,进而否定事实的真实性或主观拒绝承认和接受这个残酷的悲剧,例如茱丽避免接触与家人相关的大多数东西,委托经济人卖掉自家的房子而去陌生的地方重新生活。
2.愤怒:此阶段的人们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幸,并常被“为什么是我”的心魔缠绕,认为自己受到如此遭遇并不合理,因而常常迁怒他人或神明,抱怨命运不公,例如茱丽言语刻薄地对待他人,且和忍花都因丈夫的出轨事件而感到愤怒,后者更是直接怒称对方为大骗子,而这种愤怒外化到行为上便是朱莉阻止朋友完成丈夫的遗作、忍花拒绝继续举办丈夫的“折纸展览”等。
3.谈判:人们的理性在此阶段初步回归,即意识到再多的愤怒也无法扭转事实,于是尝试透过谈判与命运讨价还债,会经常提及“如果...”和“只要...”的句子,希望能以某些东西作为代价以解决眼前的痛苦,如一系列的哀悼和送葬行为,人们在此过程中献上故人的喜好和必要事物以期对方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安宁和快乐。
4.抑郁:此阶段的人们不再相信问题有任何解决的办法,认为一切都是自己过错的结果,且自己如此痛苦的生命无任何生存的意义,因而会做出一些自毁的行为,例如朱莉在医院时就企图吞药自杀但未成功,后来又以游泳代之,影中她潜进游泳底部很久才浮出水面的情节便表明了她的自杀意图。而且将自己埋进水里是主体悲伤或绝望时的常规操作,这是因为人在水中能获得一种与“海洋”融为一体的感觉,而这种感觉能使主体忘却外界的一切繁杂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但本质上这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死亡本能”的表现,即成年人通过一些自毁等攻击性或破坏性行为以回归前生命状态,也就是回归子宫的过程,在其中人们体会到了最温暖、安全以及“海洋”般的感受。因此,人们潜入水里的行为既是主体悲伤的体现,也是其渴望投入母腹之中以获得想像性的安全与庇护的自毁行为,而茱莉一次次地跃入游泳池就是在一次次象征性地经历死亡与毁灭。
不过,无论主体在以上阶段的哪一个阶段中,本质上都在逃避自己的情绪,未能接受丧偶的事实,相应地也就没有走出悲伤的困境。而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主体自觉陷入丧失原本属于自己的幸福的情绪之中,因此缓解这种悲伤的有效方法之一便是让主体认清自己丧失的并不是幸福的东西,或者换句话说,让主体了之自身所丧失的幸福事实上只是她/他不曾拥有过的幻觉。
二、情绪的以毒攻毒:妒忌和解丧偶的悲伤
一般的主观认知认为悲伤和妒忌两个负面情绪叠加在一起只会让主体雪上加霜,从而导致更加负面的结果,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妒忌具有一种向外拓展的倾向,而这种倾向与向内封闭的悲伤碰在一起正好产生一种中和作用,从而使人的情绪归于平静,这可谓是情绪的以毒攻毒。
通常上,悲伤的感受会使人产生逃避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具体来说就是深陷否认的囹圄,拒绝接触一切伤害自己以及引起自己不适情绪的东西,最终将自己与世界隔离,彻底把自己封闭起来,正如《蓝》中茱丽拒绝接受伴侣送给自己的项链的行为。而妒忌的情绪则激起主体探知伴侣及第三者的一切交往信息的强烈欲望,于是主体不再将自己抽离于这个世界,而代之以主动接触世界来发掘真正的真相。不过这其中的契机对茱丽来说是伴侣与情妇亲密的相片,而对忍花来说则是伴侣在遗书中指定要送给情妇的遗物,二者都无法忍受妒忌、疑惑等心魔而选择主动求见第三者并与之进行谈话。但相较于男性更多关注对方的性接触来说,女性更多的是情感嫉妒,即在意伴侣与另一个人有深入的情感交流,想知道伴侣是否真得爱第三者等,例如朱莉直接询问对方这个问题,忍花则询问对方关于二人相知、相识以及相爱的全过程。不过荒诞且庆幸的是,二人在得知丈夫与情妇的感情是认真、严肃且育有孩子的时候,这一认知并没有加重自身的悲伤,反而在自身处理与第三者的关系过程中让其以另一种视角来面对伴侣的离世事件,并使自己脱离自我封闭的悲伤阶段,从而进入到悲伤模型的最后一个阶段—接受,即接受悲剧的真实性,尝试与过去的裂缝和解并思考开始新的生活。在影视的结尾,茱丽不仅将要卖的房子送给了第三者,还接受了爱慕者的感情(虽然我并没有从中感受到爱情);而忍花不仅与伴侣的第二家庭的人员和解,为私生子的工作问题而与第三者交谈,还将儿媳妇为伴侣画的画像挂在了新开的酒店的正中央。总之一句话,主体在追踪和质询伴侣出轨的行动中,从过去自己的情感牢狱中走出来,以重新获得解放和自由。
不过,虽然妒忌可以有效缓解主体丧偶的悲伤情绪,但这对其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其残忍且无奈的办法,想必没有人愿意以这种方式来走出伴侣离世而带给自己的悲伤,而且这个办法并非是万全之策,不是所有既悲伤又妒忌的人都会像茱丽和忍花一样释怀,这与主体的个人认知、判断与经历密切相关,切不能一概而论。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现象并不能轻化伴侣的出轨行为对对方所造成的伤害,即使有千万个因素(生理的需要、工作的压力、一时的冲动、生活的枯燥、灵魂的契合...),也都只是为自身辩护的借口而非对方可以原谅此行为的正当理由,正如忍花虽然与第三者和解,但并没有原谅伴侣的出轨行为而是向相关部门申请了死后离婚的协议,与对方结束婚姻关系,恢复自身的独立性,换言之,对他人宽容,最根本上是为了放过自己。
三、记忆的囚牢、自由的重负:理解丧偶者的生存本质
对主体来说,丧偶不仅意味着丧失亲人,还代表着个体被迫摆脱了相应的社会性责任,重获自由,只是这种自由并不是主体想要的那种具有解放意义的自由,而是建立在否定主体的过去的基础之上的自由,换言之,丧偶式的自由是以过去的情感和记忆的囚牢为代价换来取的,这是自由的重负。
事实上,世上也并不存在绝对的理想,任何所谓的美德都有其相应的弊端:民主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爱国可以沦为暴乱的口号;人道主义会招致难民问题…只是为什么人们一提到这些美德就会自动屏蔽或忽视其消极性的一面呢?不过,这也侧面表明了社会的教化工作比较成功,但再成功也只能是对主体的短暂的自我麻痹,人们早晚都会亲身体验到这个赤裸的真相。例如年轻时人们总渴望长大,为此穿大人衣鞋、扮大人模样,想象自己一个人时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当其真正一人面对社会这个他者时便感到脆弱不安、难以抉择、逃避责任等等,而这些便是人们获得自由所要承担的负重。为此,弗洛姆还写了《逃避自由》一书,明确指出若是人类不能良好地适应自由所附带的责任、避免其固有的潜在危险点,便会导致社会走向极权主义,造成致命的后果。
简言之,情感的羁绊在束缚人们的同时也带给其相应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而自由既解放人们也相应地给予其孤独与不安,但每个成年人都要经历从听话到独立的这个过程,无人可逃,也无处可逃。只不过,并不是每个成年人都能很好地实现这个转变,而一旦主体无法较好地适应这种自由,过去的那些美好情感和记忆便会变成主体的“黄金时期”,进而成为其内心的囚牢,致使其产生一系列诸如逃避、冷酷、孤独、虚无、抑郁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为此,主体通常会采取既害人又害己的方式来转移或缓解自身的痛苦,例如性情大变、暴怒无常等,情况严重的话还会通过反常的吸烟、酗酒、性爱等各种自毁行为以麻痹自己的神经、忘掉过去的记忆、逃离以往的枷锁,进而抵抗自身的孤独与虚无,以证自己的现世存在,例如茱丽通过玷污自己的方式以克服内心的孤独和心灵的囚禁。不过,这些负面行为只是主体适应自由之路上的一些曲折小道,最终还是要凭借爱以重构自我,一个没有怨恨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真生实现自身的解放和自由。
当然,这个分析只呈现了丧偶者的一部分情况,真实情况要艰难、痛苦得多,尤其对于年轻且育有宝宝的人来说,其要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愿生者安好,所遇多善人。
听这剧名,是不是有点破釜沉舟的感觉?n是的,主角是一位78岁的“老太太”——忍花,但看起来一点也不老,从着装到生活态度,她能自信地说“我和其他老人不一样”。生活也是平和惬意,夫妻恩爱、子女孝顺、孙子孙女都可爱亲近。
不想,丈夫突然离世,正沉浸在悲伤里无法自拔的忍花,偶然发现了丈夫的遗嘱,坦承了一个事实:他还有另一个家庭,一个比她小十岁的情人和已经年届35岁的儿子......
这部剧,值得看的理由如下:
1、生活的大浪和死亡,不知哪一个会先到来,即使你已经78岁了。掌舵能力强的话,风浪再大,掀起的只是水底温情的涟漪。
2、5集的长度,说清一个故事,不拖沓,不狗血,细节也铺陈到位,将人物的性格品质、果断风格表现得很完整,跟主题“反正都快死了”相呼应,在冲突不矛盾的剧情中,看这花老太太的又一次自我成长,不虐,轻松。
2、78岁,大部分人正值垂暮之年,比如花的三位同学,就是“大部分人”的代表,可她却生活得颇有滋味,遇到打击不仅不气馁,反而彰显了睿智、果断和宽容善良。
3、客观上来看,感情要好的夫妻,一方突然离世,对还活着的另一半来说,的确是巨大的打击,这是剧情的低谷。触底反弹的契机是发现丈夫居然出轨多年,这事将她从低落沮丧中解救,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境遇中。所以,“出轨”与其说是打击,不如说是拯救。
4、日本的法律中,婚姻中被“第三者”,受害方是可以要求出轨配偶和“第三者”支付赔偿金的,而且两人分别承担(也就是两人份的)。剧中,因丈夫已经去世,赔偿金少了一半。这个,挺合理。
5、还有一个法律也挺有意思:花老太太被过世丈夫气得不行,但也很无奈,“该被报复的人已经进棺材了,总不能把他刨出来吧,我还嫌手累呢(注意哦,她说的不是“嫌手脏”)”。
这时候,孙子帮他找到一个办法:可以“死后离婚”。
(这条法律考虑得真周到,那些配偶去世后,不愿意承担照顾对方亲属责任的人,还有生前关系糟糕,不希望将来合葬的,可以由在世一方全权选择“死后离婚”。)
6、虽然老太太不想要赔偿,也不想有联系,只想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但还是因为某些藕断丝连的事情,见了对方母子。虽然气势汹汹、咄咄逼人,因为是正妻嘛,却是硬作风而软实力,“他那么在意你,你死后跟他合葬吧”,“这账单我来付,反正是用你去世父亲的钱”,“如果要隐瞒你母亲跟我见面的话,还是不要见了”。
7、丈夫的“外子”两次来到她家,家里均在聚餐,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他说:父亲从这个温馨家里获得了能量,将这些能量带给了我和妈妈,所以,我能在很好的教育中长大。
8、剧情的最后,花老太太重出江湖,虽然已经79岁了,在她的建议下,把家里卖酒的店铺改装成小型立式居酒屋,老太太调了两杯“分开的眼泪”与“外子”开心分享......
虽然这部剧的花老太太已经79岁高龄,的确撑得住“反正都快死了”的态度,可是,谁又不是在向死而生呢?
问题住宅
假面骑士×假面骑士 铠武 Wizard 天下决胜之战国MOVIE大合战
荒走
令和的三英雄!
带你到地狱的尽头
愤怒小队 第零章
本剧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自杀、幽灵党、失踪、垃...
播放指数:963℃
挑战年纪,从大胆合理撞色开始
日剧《反正都快死了》是一部2020年的新剧,看的人还不多,但是我一开始就被这位奶奶迷住了。
她在同学聚会上,无论从体态,穿着还是健步如飞的步伐,都不让人觉得是一个老人。
剧里儿子的同学说,她看上去只有六十岁,儿子跟人家偷偷说,已经七十八了!我特意去搜了一下这位演员的年纪,其实是七十九的人了。
剧里的奶奶说:“上了年纪,身体功能都会退化,变得迟钝,变得缓慢,变得唠叨,变得痴傻,变得寂寞,也变得小气。想要让这些来得慢一点,就需要全力以赴、不断努力。现在的我,最喜欢当下的自己。”
挑战年纪,从大胆合理撞色开始
日剧《反正都快死了》是一部2020年的新剧,看的人还不多,但是我一开始就被这位奶奶迷住了。
她在同学聚会上,无论从体态,穿着还是健步如飞的步伐,都不让人觉得是一个老人。
剧里儿子的同学说,她看上去只有六十岁,儿子跟人家偷偷说,已经七十八了!我特意去搜了一下这位演员的年纪,其实是七十九的人了。
剧里的奶奶说:“上了年纪,身体功能都会退化,变得迟钝,变得缓慢,变得唠叨,变得痴傻,变得寂寞,也变得小气。想要让这些来得慢一点,就需要全力以赴、不断努力。现在的我,最喜欢当下的自己。”
蓝色和橘色碰撞
围巾和裙子呼应
配饰上绝不马虎
大胆而又自信
没有什么是这个年纪不能穿的
奶奶有表面上幸福美满的婚姻,他的同年龄段老公,确实看上去可以做她叔叔。
可惜老公的突然离世之后,带来了一个让奶奶感到心痛的事实——老公有一个长达四十年关系的情人,且育有一个年龄为三十五岁的私生子。
卫衣,帽子,帆布包
让原本色彩沉闷的大衣
增加了活力
正式场合,单色尽显端庄优雅
奶奶以为自己有幸福的人生,结果被瞒了四十年,老公口口声声的“你是我的骄傲”,离世后却给她带来了如此大的“惊喜”。
她武装了全身上下每个毛孔,去面对真相。
单色搭配有色彩围巾
大衣,永远的气场
奶奶和老公的情人聊了聊,直接表态——
第一,我是会恨你的
第二,我已经决定跟老头子死后离婚了,你喜欢你拿去。
老公的情人是个事业有成的女性,她和老公是相爱的,甚至说是因为奶奶这个人非常美好和正能量,导致老公有这样的能量去“滋养”命运多舛的情人。
不同色调应对不同场合
围巾来增加变化
配饰,是女人的“用功”
奶奶最后还和老公的私生子成为了朋友,鼓励他去选择自己要的生活,她说如果是自己的儿子,不会理解他的选择,但是如果下定决心的话,她一定会支持。
珍珠项链
耳环
领花
都是尊严
这条裙子本来是很平凡的碎花,奶奶配了白色外套,美爆
温婉大方,留给家人的温柔
这个故事的有意思之处是,奶奶没有选择完全的放下,她说,时间是解决一切的良药,但是我也没有多少时间了。所以她选择重振家族的小酒馆。
成为,最懂人生的那个老板娘。
丧偶,是每个伴侣的必经之事,而其附带的悲伤和哀悼却是主体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电影《红白蓝之蓝》与日剧《反正都快死了》都主要刻画了这个主题,其中前者是一个女主人公默默支持丈夫创作事业且育有一女的三口之家;后者是一对退休了的但互相支持对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用理会他人(包括子女们)反对声音的老年夫妻。可以说,二者都是令他人羡慕也令女主欣慰的神仙伴侣(至少在得知真相前如此),但也正因为幸福如此之多,在得知伴侣去世的消息后,无论是中年的茱丽还是老年的忍花都陷入了悲伤情绪的深渊之中。
一、库伯勒—罗丝模型:理解丧偶的悲伤情绪
库伯勒—罗丝认为悲伤不是一时的感觉,而是一种对自我与世界之间关系的认识之发展,并指出人的悲伤一般会经历五个阶段,但这五个阶段并非都必然出现,也不一定都按顺序出现:
1.否定:在出现重大损失时,人们一般难以相信事情的真实性,进而否定事实的真实性或主观拒绝承认和接受这个残酷的悲剧,例如茱丽避免接触与家人相关的大多数东西,委托经济人卖掉自家的房子而去陌生的地方重新生活。
2.愤怒:此阶段的人们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幸,并常被“为什么是我”的心魔缠绕,认为自己受到如此遭遇并不合理,因而常常迁怒他人或神明,抱怨命运不公,例如茱丽言语刻薄地对待他人,且和忍花都因丈夫的出轨事件而感到愤怒,后者更是直接怒称对方为大骗子,而这种愤怒外化到行为上便是朱莉阻止朋友完成丈夫的遗作、忍花拒绝继续举办丈夫的“折纸展览”等。
3.谈判:人们的理性在此阶段初步回归,即意识到再多的愤怒也无法扭转事实,于是尝试透过谈判与命运讨价还债,会经常提及“如果...”和“只要...”的句子,希望能以某些东西作为代价以解决眼前的痛苦,如一系列的哀悼和送葬行为,人们在此过程中献上故人的喜好和必要事物以期对方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安宁和快乐。
4.抑郁:此阶段的人们不再相信问题有任何解决的办法,认为一切都是自己过错的结果,且自己如此痛苦的生命无任何生存的意义,因而会做出一些自毁的行为,例如朱莉在医院时就企图吞药自杀但未成功,后来又以游泳代之,影中她潜进游泳底部很久才浮出水面的情节便表明了她的自杀意图。而且将自己埋进水里是主体悲伤或绝望时的常规操作,这是因为人在水中能获得一种与“海洋”融为一体的感觉,而这种感觉能使主体忘却外界的一切繁杂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但本质上这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死亡本能”的表现,即成年人通过一些自毁等攻击性或破坏性行为以回归前生命状态,也就是回归子宫的过程,在其中人们体会到了最温暖、安全以及“海洋”般的感受。因此,人们潜入水里的行为既是主体悲伤的体现,也是其渴望投入母腹之中以获得想像性的安全与庇护的自毁行为,而茱莉一次次地跃入游泳池就是在一次次象征性地经历死亡与毁灭。
不过,无论主体在以上阶段的哪一个阶段中,本质上都在逃避自己的情绪,未能接受丧偶的事实,相应地也就没有走出悲伤的困境。而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主体自觉陷入丧失原本属于自己的幸福的情绪之中,因此缓解这种悲伤的有效方法之一便是让主体认清自己丧失的并不是幸福的东西,或者换句话说,让主体了之自身所丧失的幸福事实上只是她/他不曾拥有过的幻觉。
二、情绪的以毒攻毒:妒忌和解丧偶的悲伤
一般的主观认知认为悲伤和妒忌两个负面情绪叠加在一起只会让主体雪上加霜,从而导致更加负面的结果,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妒忌具有一种向外拓展的倾向,而这种倾向与向内封闭的悲伤碰在一起正好产生一种中和作用,从而使人的情绪归于平静,这可谓是情绪的以毒攻毒。
通常上,悲伤的感受会使人产生逃避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具体来说就是深陷否认的囹圄,拒绝接触一切伤害自己以及引起自己不适情绪的东西,最终将自己与世界隔离,彻底把自己封闭起来,正如《蓝》中茱丽拒绝接受伴侣送给自己的项链的行为。而妒忌的情绪则激起主体探知伴侣及第三者的一切交往信息的强烈欲望,于是主体不再将自己抽离于这个世界,而代之以主动接触世界来发掘真正的真相。不过这其中的契机对茱丽来说是伴侣与情妇亲密的相片,而对忍花来说则是伴侣在遗书中指定要送给情妇的遗物,二者都无法忍受妒忌、疑惑等心魔而选择主动求见第三者并与之进行谈话。但相较于男性更多关注对方的性接触来说,女性更多的是情感嫉妒,即在意伴侣与另一个人有深入的情感交流,想知道伴侣是否真得爱第三者等,例如朱莉直接询问对方这个问题,忍花则询问对方关于二人相知、相识以及相爱的全过程。不过荒诞且庆幸的是,二人在得知丈夫与情妇的感情是认真、严肃且育有孩子的时候,这一认知并没有加重自身的悲伤,反而在自身处理与第三者的关系过程中让其以另一种视角来面对伴侣的离世事件,并使自己脱离自我封闭的悲伤阶段,从而进入到悲伤模型的最后一个阶段—接受,即接受悲剧的真实性,尝试与过去的裂缝和解并思考开始新的生活。在影视的结尾,茱丽不仅将要卖的房子送给了第三者,还接受了爱慕者的感情(虽然我并没有从中感受到爱情);而忍花不仅与伴侣的第二家庭的人员和解,为私生子的工作问题而与第三者交谈,还将儿媳妇为伴侣画的画像挂在了新开的酒店的正中央。总之一句话,主体在追踪和质询伴侣出轨的行动中,从过去自己的情感牢狱中走出来,以重新获得解放和自由。
不过,虽然妒忌可以有效缓解主体丧偶的悲伤情绪,但这对其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其残忍且无奈的办法,想必没有人愿意以这种方式来走出伴侣离世而带给自己的悲伤,而且这个办法并非是万全之策,不是所有既悲伤又妒忌的人都会像茱丽和忍花一样释怀,这与主体的个人认知、判断与经历密切相关,切不能一概而论。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现象并不能轻化伴侣的出轨行为对对方所造成的伤害,即使有千万个因素(生理的需要、工作的压力、一时的冲动、生活的枯燥、灵魂的契合...),也都只是为自身辩护的借口而非对方可以原谅此行为的正当理由,正如忍花虽然与第三者和解,但并没有原谅伴侣的出轨行为而是向相关部门申请了死后离婚的协议,与对方结束婚姻关系,恢复自身的独立性,换言之,对他人宽容,最根本上是为了放过自己。
三、记忆的囚牢、自由的重负:理解丧偶者的生存本质
对主体来说,丧偶不仅意味着丧失亲人,还代表着个体被迫摆脱了相应的社会性责任,重获自由,只是这种自由并不是主体想要的那种具有解放意义的自由,而是建立在否定主体的过去的基础之上的自由,换言之,丧偶式的自由是以过去的情感和记忆的囚牢为代价换来取的,这是自由的重负。
事实上,世上也并不存在绝对的理想,任何所谓的美德都有其相应的弊端:民主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爱国可以沦为暴乱的口号;人道主义会招致难民问题…只是为什么人们一提到这些美德就会自动屏蔽或忽视其消极性的一面呢?不过,这也侧面表明了社会的教化工作比较成功,但再成功也只能是对主体的短暂的自我麻痹,人们早晚都会亲身体验到这个赤裸的真相。例如年轻时人们总渴望长大,为此穿大人衣鞋、扮大人模样,想象自己一个人时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当其真正一人面对社会这个他者时便感到脆弱不安、难以抉择、逃避责任等等,而这些便是人们获得自由所要承担的负重。为此,弗洛姆还写了《逃避自由》一书,明确指出若是人类不能良好地适应自由所附带的责任、避免其固有的潜在危险点,便会导致社会走向极权主义,造成致命的后果。
简言之,情感的羁绊在束缚人们的同时也带给其相应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而自由既解放人们也相应地给予其孤独与不安,但每个成年人都要经历从听话到独立的这个过程,无人可逃,也无处可逃。只不过,并不是每个成年人都能很好地实现这个转变,而一旦主体无法较好地适应这种自由,过去的那些美好情感和记忆便会变成主体的“黄金时期”,进而成为其内心的囚牢,致使其产生一系列诸如逃避、冷酷、孤独、虚无、抑郁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为此,主体通常会采取既害人又害己的方式来转移或缓解自身的痛苦,例如性情大变、暴怒无常等,情况严重的话还会通过反常的吸烟、酗酒、性爱等各种自毁行为以麻痹自己的神经、忘掉过去的记忆、逃离以往的枷锁,进而抵抗自身的孤独与虚无,以证自己的现世存在,例如茱丽通过玷污自己的方式以克服内心的孤独和心灵的囚禁。不过,这些负面行为只是主体适应自由之路上的一些曲折小道,最终还是要凭借爱以重构自我,一个没有怨恨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真生实现自身的解放和自由。
当然,这个分析只呈现了丧偶者的一部分情况,真实情况要艰难、痛苦得多,尤其对于年轻且育有宝宝的人来说,其要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愿生者安好,所遇多善人。
听这剧名,是不是有点破釜沉舟的感觉?n是的,主角是一位78岁的“老太太”——忍花,但看起来一点也不老,从着装到生活态度,她能自信地说“我和其他老人不一样”。生活也是平和惬意,夫妻恩爱、子女孝顺、孙子孙女都可爱亲近。
不想,丈夫突然离世,正沉浸在悲伤里无法自拔的忍花,偶然发现了丈夫的遗嘱,坦承了一个事实:他还有另一个家庭,一个比她小十岁的情人和已经年届35岁的儿子......
这部剧,值得看的理由如下:
1、生活的大浪和死亡,不知哪一个会先到来,即使你已经78岁了。掌舵能力强的话,风浪再大,掀起的只是水底温情的涟漪。
2、5集的长度,说清一个故事,不拖沓,不狗血,细节也铺陈到位,将人物的性格品质、果断风格表现得很完整,跟主题“反正都快死了”相呼应,在冲突不矛盾的剧情中,看这花老太太的又一次自我成长,不虐,轻松。
2、78岁,大部分人正值垂暮之年,比如花的三位同学,就是“大部分人”的代表,可她却生活得颇有滋味,遇到打击不仅不气馁,反而彰显了睿智、果断和宽容善良。
3、客观上来看,感情要好的夫妻,一方突然离世,对还活着的另一半来说,的确是巨大的打击,这是剧情的低谷。触底反弹的契机是发现丈夫居然出轨多年,这事将她从低落沮丧中解救,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境遇中。所以,“出轨”与其说是打击,不如说是拯救。
4、日本的法律中,婚姻中被“第三者”,受害方是可以要求出轨配偶和“第三者”支付赔偿金的,而且两人分别承担(也就是两人份的)。剧中,因丈夫已经去世,赔偿金少了一半。这个,挺合理。
5、还有一个法律也挺有意思:花老太太被过世丈夫气得不行,但也很无奈,“该被报复的人已经进棺材了,总不能把他刨出来吧,我还嫌手累呢(注意哦,她说的不是“嫌手脏”)”。
这时候,孙子帮他找到一个办法:可以“死后离婚”。
(这条法律考虑得真周到,那些配偶去世后,不愿意承担照顾对方亲属责任的人,还有生前关系糟糕,不希望将来合葬的,可以由在世一方全权选择“死后离婚”。)
6、虽然老太太不想要赔偿,也不想有联系,只想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但还是因为某些藕断丝连的事情,见了对方母子。虽然气势汹汹、咄咄逼人,因为是正妻嘛,却是硬作风而软实力,“他那么在意你,你死后跟他合葬吧”,“这账单我来付,反正是用你去世父亲的钱”,“如果要隐瞒你母亲跟我见面的话,还是不要见了”。
7、丈夫的“外子”两次来到她家,家里均在聚餐,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他说:父亲从这个温馨家里获得了能量,将这些能量带给了我和妈妈,所以,我能在很好的教育中长大。
8、剧情的最后,花老太太重出江湖,虽然已经79岁了,在她的建议下,把家里卖酒的店铺改装成小型立式居酒屋,老太太调了两杯“分开的眼泪”与“外子”开心分享......
虽然这部剧的花老太太已经79岁高龄,的确撑得住“反正都快死了”的态度,可是,谁又不是在向死而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