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汤姆·克鲁斯海莉·阿特维尔文·瑞姆斯西蒙·佩吉丽贝卡·弗格森凡妮莎·柯比埃塞·莫拉雷斯庞·克莱门捷夫亨利·科泽尼谢伊·惠格姆格雷格·泰山·戴维斯费雷德里克·施密特玛蕾拉·嘉里加加利·艾尔维斯查尔斯·帕内尔马克·加蒂斯因迪拉·瓦玛罗伯·德兰尼马辛·多洛辛斯基扎哈利·巴哈罗夫阿德里安·布薛特安东尼奥·巴斯托夫约阿希姆·乔巴努罗伯特·卢凯克里斯托弗·西埃雷夫安德烈·斯卡杜齐奥巴纳比·凯格洛里亚·奥比安约多洛提娅·托列娃张茵费卡尔·阿托古加埃塔诺·布鲁
类型:动作惊悚冒险导演:克里斯托弗·麦奎里 状态:正片 年份:2023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30433455热度:282 ℃ 时间:2024-08-15 12:12:45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自2018年《碟中谍6》上映之后,我们等了整整五年,才等来《碟中谍7》。这五年间,世界天翻地覆地变化着,好莱坞电影,尤其这类高规格、大规模的动作片,更是每年都在缩水。
以至于看完IMAX版《谍7》后,一时间竟然想不出上次在影院看到如此刺激、让人全神贯注、忘我观看的好莱坞动作片,是什么时候了。
大多数人走进影院看这部电影的首要原因,想必相同于上面这段话的心理。《碟中谍》系列为好莱坞动作片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不断提高的天花板。《谍7》这样一部以场面为核心、以玩命的实拍特技来呈现的大片,在国内院线具备“多年一见”的稀缺度。再加上烂番茄99%的系列史上最好口碑,都让《谍7》前期给观众释放出的期待值很高。
而在看完电影后,你可能会发现,它能满足你的预想,同时也会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大场面的阵仗与气势仍旧大得令人瞠目,年过60的阿汤哥仍是那个“拼命汤”、个人魅力也依旧爆棚。横跨27年的《碟中谍》系列情怀,都能在这部电影里找到踪迹。
不一样的是,它在类型上的设计颇为复古,甚至有致敬回帕尔玛导演第一部《碟中谍》的古典意味戏份。主题上又大玩当下最新鲜的热门话题:AI,塑造出了系列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反派。
影片开场,一艘隐形的俄罗斯潜艇被自己的鱼雷攻击。这引出了全片的“麦高芬”:需要两把钥匙组合架成的十字钥。一旦钥匙重新插入特定位置,就能获得席卷全球的AI程序智体的所有权与源代码。智体从社交媒体起步,逐步渗透并控制了世上每一处电子信息系统,威胁到各个国家的机密情报,并发展出了自我意识,甚至还能预测未来。
各方势力都在想办法拿到十字钥、夺得智体,把它作为武器。为了不让智体的控制权落入任何一方,被自家通缉、全世界逃亡的伊森,开始对抗史上最难抗衡的反派——它隐于暗处,不见实体,处于一片混沌的虚拟之中。正如IMF小组隐没自己、如幽灵般存在,智体是新时代的另一种“幽灵特工”。伊森于一片黑暗里隐匿出场的第一幕,就构成了这一“迭代”的隐喻。
“谁控制了智体,谁就控制了真相。”《谍7》里的“战争”,演变成了一场关于人类“感知模式”的战争。从潜艇的鱼雷发射系统,一直延伸到智体的AI侵入技术,人们感知现实的方式,不再依赖于肉身,而是依赖于屏幕再现影像上的指令、数字化的虚拟世界。钥匙不断易手,则意味着人们对虚拟的权力争夺,已到白热化的地步。
片中出现的一个个对手,他们的立场与动机各不相同,被层层迷雾与欲望所笼罩,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都围绕着伊森展开争夺。在《谍7》的故事里,伊森才是那个关键决策者,因为全世界只有他和同伴想通过钥匙除掉智体,不把它的控制权交给任何一方。而其他各路角色,都无一例外地站到了他的对立面。
在这个过程中,新出场的女性角色格蕾丝在片中拥有了很大的人物空间。她是半路杀出的小偷,拥有不光彩的过去、不完美的性格与形象,但做出来的事也因此够新鲜、够出格,最终成为了完成任务的关键所在、IMF小组的新人。
《碟中谍7》最大的特征,在于新意的话题之下,却以复归古典的形式来呈现。
一则是由于智体的存在,间谍组织一夜之间采用全员打字机记载机密信息,IMF小组也屡屡受挫、无法使用最新高科技与加密通讯。
二则是美学建构上,在阿布扎比的沙漠进行狙击战,在罗马驾驶黄色菲亚特500一路狂飙,在水城威尼斯的派对会场与街头巷尾狂奔、窄巷近身肉搏,在蒸汽火车“东方快车”上展开终极决战……每场动作戏的场景,都能让人径直感受到经典动作电影才有的那种老派的气质与调性。
三则是老生常谈的,影片沉浸式的实拍风格、阿汤哥的实拍特技。在CG数字特效泛滥、动作电影的“实感”越来越弱的当下,他还是选择以传统、古典的方式,把肉体感官的真实体验传递给观众,以此抵抗好莱坞的数字浪潮。
在拍摄中,汤姆·克鲁斯坚持不用替身,所有危险动作都亲自完成。扒火车、街头飙车、机车跳崖……这些都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
飞身跳崖的片段,在片中只呈现两分钟,他却要在一年间,练习13000次越野摩托跳跃、500次高空跳伞。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拍摄当天跳了六次1200多米高的悬崖。
包括片中那场“不按常理出牌”的车厢动作戏,也是实拍的。随着火车滑落,伊森带着格蕾丝一节节攀跃,做出力挽狂澜、极限逃生的壮举。全片的惊险程度也在跳崖之后,又上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种疯狂的极限挑战,让阿汤哥不断把自己置于生命危险之中,却也让我们观众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相信上面所发生的一切是真实的,而非数字技术、AI营造出的虚假影像。
《谍7》的魅力,就源自于此——是古典与新意兼具的双重性,是以真实的肉身体验去破除虚假的影像质感。
巧合的是,这些内容在本质上,都与影片的AI主题紧密相连,对位于何为真实、何为虚拟的探讨。AI能预判出未来走向、给出既定的可能性,但它终究无法代表真实的情感、体验、人性,无法预示未来到来的那一刻,最真实的情境。
而这可能也是我如今看《碟中谍》,还会产生一些情绪上感动的原因。因为27年的流转,你能感受到阿汤哥在银幕上真实的时间流逝、形象变迁。他与伊森已彻底融为一体、深入人心,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即便在岁月的洗刷下,他已稍显老态,却一直坚持着,从未失去力量。
就像他给自己写的那句简介,简洁到浓缩了一生——“自1981年起,就在电影中奔跑。”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碟中谍》系列,只能是汤姆·克鲁斯。
1. 这片最直接的问题还是现在好莱坞喜欢搞得上下集,导致这部片仍然是个大型预告片,哪怕有小结局。这也直接导致人物的刻画完全崩了,全员工具人。这番的反派是伊森加入机构前打过交道有过杀害女人(伊森克妻)仇的人,也就是说过去线本应是人物刻画关键。但是因为上下半集之分,导致核心塑造伊森加入前的故事完全没有展开,死的女的是谁,为啥死的,怎么刺激他选择加入机构的,完全没提,纯粹是丢悬念,不带解释的。也因此,反派的背景故事和伊森的爱恨情仇,我们也完全一无所知。最后的结果就是有了一个纯粹装逼的反派但又说 自己只是反派ai的狗执行ai的意志,那你和伊森的过去到底有啥用?如果只是ai的狗,那ai是真反派,还需要你和伊森的过去在那一直提又不解释的意义是啥?这个把核心人物塑造强行割开的后果就是反派没有塑造,纯坏的背景板,与之相对的伊森的刻画自然也就毫无进展。
2.还是人物刻画的问题,片长快三个小时,没一个刻画好的。前几集刻画的很好的又有战斗力又飒的女强人伊尔莎,为了剧情需要要更新女主版本,所以强行把她拉出来去送死。夜店那一段戏看得我真是尬死了,在一个和她没有直接关系的场合里强行跟着,没人把她当做独立的特工,而是被视为伤害伊森感情的工具。原先前几集塑造出的独立性被完全打碎,成为伊森的附庸,一个纯粹的工具人。为了剧情最后要安排一个伊森因为个人仇恨所以要抉择杀反派报仇还是留反派活命救世界的选择,所以必须让伊森心爱的女人去死。伊尔莎也因此成为这个激发伊森复仇陷入两难的工具人,所以她必须去死。但你要让她死也好歹安排的合理点行吧,伊尔莎当年第一次出场最引人入胜的是啥?是那次音乐会狙击。那你搞一个反派大喇喇在桥上要杀格蕾丝,正常情况下伊尔莎不是直接一枪把他打死才是最合理的么?结果你告诉我,她拿了把刀............一把长刀跑去单挑????然后反派又拿小刀应对?啥叫一寸长一寸强,不知道么?短刀能干过长刀就怪了。结果后面伊尔莎明明占了点优势,结果反而跑去打近战了,在对方有刀的情况下开始上近身柔术...........?????你拿徒手格斗的伎俩打别人持械的?最后莫名其妙被干死了,反派反而不杀格蕾丝了,不但不杀,连关键道具钥匙也不要了。那你当初整那些事为了啥????所以整个看下来就是伊尔莎莫名其妙被卷进去被作为伤害伊森感情的工具配件然后给杀了,甚至都不能被视作是作为一个特工战败的。完全丧失了前两集对她的塑造。
3.还是人物刻画,上一集白寡妇塑造了个满满逼格,这一集你说她怂了ai也就算了,你告诉我身为大军火商,血海里混出来的,在一个火车上,轻轻松松被一个没有任何特工训练的格蕾丝给搞晕然后替了?之后还用她搞了那几次半醒半睡的搞笑场景,直接把一个有逼格的军火商整成了低俗笑话下的工具小丑。本来作为人物背景可以进行塑造的作为碟中谍一的女反派的女儿这种暗线,也完全没用上,成为了和格蕾丝假扮时的谈资。人物格调完全割裂崩溃。
4.cia特工组,纯纯的工具人,一出场就知道他们是作为搞笑角色追伊森顺便一路帮伊森解决其他势力的。最后那个黑人小哥说那些极其直白的话,也是经典的结尾抓人者理解被抓人是好人然后放弃抓他和他合作的套路了。太套路,对话又过于直白,纯纯价值观说教,一出场就知道咋发展,也都是纯纯的工具人。而且带来的笑点一点也不高级,很多时候还会打乱情绪,一惊一喜一哀,情绪节奏安排很是诡异,有种漫威感。
5.反派女打手,又是一个纯纯的工具人,本来就没几句台词,也就没有人物塑造。非要整个伊森不杀她放了一命,结果反派怕她跳反先捅了但又没捅死,最后救了伊森,告知关键信息的套路剧情。真的是太套路了,太老套了,一出来就知道要怎么演的剧情。但又对这人物毫无刻画,导致观众对这一段套路的心路历程毫无共感,纯粹作为告知关键信息的npc存在。最后的死和死前在那问为啥不杀我,显得那么可笑
6.剧情主线逻辑很奇怪。把ai作为核心反派,我没啥意见,毕竟这是现实也正在遇到的难题。但是开头鹅毛那段实在不懂其中的逻辑。本来ai是美国人搞出来的,然后控制他靠得是那两个钥匙,把这ai传到鹅毛潜艇上是为了破解鹅毛的隐形。之后说ai超额完成任务,干沉了鹅毛潜艇。然后又说要控制或销毁这ai就得去那个潜艇里的计算机使用钥匙才行。那就非常奇怪了,为啥美国的ai会是靠美国造的钥匙在鹅毛的潜艇里的电脑控制?????那个钥匙不是硬件装置么?鹅毛潜艇里的电脑为啥是靠美国的钥匙控制?而且这ai自己在潜艇里为毛还要炸自己待的潜艇,而且还只炸沉,没把计算机炸毁?潜艇一般在深海这样炸,哪有地方能完整保存的???弄不清这ai到底是想销毁潜艇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还是想咋样。而且根据后来在火车上和美国人的对话,ai还不知道潜艇沉在了哪。这就更奇怪了,当初是你ai去入侵的,你怎么就不知道沉在哪了?总之主线任务一堆问题,我也不想去二刷,要是有哪个大聪明觉得自己全部理清了逻辑,欢迎在下面解说一下,谢谢!
7. 最后火车戏份,我知道要经典自黑美国,说美国式幕后黑手。但是美国国家情报总监,你知道是多高的官么?这种级别的官和cia局长两人去搭同一班火车,分别和白寡妇还有反派做交易,安保就一两个人,你是在逗我么?首先,国家情报总监和cia局长亲自出来搞黑色行动就已经很夸张了,安保如此儿戏就更夸张了,最后两人还在一班火车上和不同势力交易,这火车可是直上直下的,你就不怕他们撞上,先打起来么?最后剧情安排美国情报总监说那些什么确保了只有我知道这种送人头的鬼话也实在是降智降过了吧。想要黑政府然后抬伊森也要讲究技巧和逻辑啊, 哪有把政府塑造成傻子那么粗暴低级的。
8. 格蕾丝,作为替代的女主,她的线也是属于那种一登场就看透没啥新意的剧情,先从为自己的小偷小盗到最后认同伊森大道理的路数。她的角色发展从逻辑上是过得去的,不像钥匙那个有那么大矛盾,但逻辑归逻辑,最终害得落脚到剧情内容的表现,让逻辑发展的梗概得到合理的充实进而说服观众认可剧情发展。遗憾的是格蕾丝的每次转变是缺乏说服力的,纲要里写这里她要发生改变,然后就改变了,导演不是没试图去塑造这种改变,但那个剧本对话着实无法说服观众这种转变是合理的。这点集中体现在几次转变上,第一次是听了伊森的忽悠拒绝交出钥匙给雇主,但是又逃离伊森,这里可能是想表达她的纠结,但是心理历程没刻画好,就显得很突兀,行为混乱。毕竟怀玉其罪,按她之前的精明劲应该是很清楚她自己拿着这玩意没啥意义,总归要给一方。尤其伊森他们的计划本来就是要投石问路,参考机场那段给人送钥匙,那个时候其实给白寡妇也没差,最后都是靠从第二个钥匙持有人那一起拿回来。再加上,反派莫名其妙的二选一,把格蕾丝这个和伊森没啥感情基础的突然提升到和伊尔莎一个级别去做选择,伊森还没法做的时候,最后伊尔莎又是为救她而死,给对前作何伊尔莎有感情基础的观众印象就很差。而第二次转变,突然愿意接受imf邀请承担任务,虽说是存在被迫性质,但对比之前的人物性格来说,这接受的速度有点快,心理描写属实不够。一个自私自利的小贼要冒着巨大生命危险去为世界而战这个需要的觉悟提升可不是一般的飞跃,伊森那套论调说服力显然没达到能让观众觉得信服的程度。然后最后的火车戏也是给她抬得过高了,为了捧她强行把白寡妇塑造成了个傻子,一个小偷未经训练轻松搞定了大军火商。而且还是独自完成的,为了突显她独自完成,人皮机器居然神奇的恰到好处的毫无铺垫的坏了。我原本还以为后来会说这机器是因为被反派ai入侵了,结果居然不是,真就是编剧需要他坏他就得那时坏,情节生硬的令人无力吐槽。最后一次转变,不要钱也不交钥匙那里能感觉到编剧想再次突出她的变化,由小我到大我,但是呈现出的效果也还是不够顺滑。捧她估计是觉得有另一个有特工战斗力的女角搭配不符合突出伊森牛逼的需要,所以找一个技能点不同又不会影响伊森光环的女角?但至少,目前来说,格蕾丝在这集的塑造即便不说失败也难称成功,尤其在珠玉在前的对比之下。
9.不想说太多动作戏,只能说都是过去电影拍过的桥段再拼凑,这次完全没有之前几部迪拜塔,趴飞机和穿越大楼的震撼之新意。开头机场跑步观感算是很不错,但首先其他电影也玩过不少次这种楼上跑步,其次则是他预告片就放出来反复播了,新鲜感差了不少。之后的罗马车戏,真的不如同场景的家人侠,家人侠那起码车型多样,冲击力十足,还有各种爆炸大场面,碟7这个真差了点,刺激不够,漫威式搞笑来凑。最后的火车戏就更不必提了,那都是被动作片玩烂了的居然拿来当结尾重头戏,是真没活了么?悬崖降落伞那里应该是拍摄的问题,一直试图渲染出跳那伞是很危险的事,但实际镜头带来的冲击力,震撼感和刺激度,远远没有被呈现出来,悬崖的高度差感和当年徒手爬悬崖那幕都差了不少量级。最后的火车厢戏码也是拍烂了的,唯一的新意是把一截火车厢掉下来改成了好多节分批次掉下来,紧张感营造的是整部动作戏中最好的,但是最后反派女出现救人那段就又把舒适的体验给打回去了。不知道为啥那段看的时候让我有点john wick从大楼梯滚下去的既视感,完成了一段歇了会,然后一个是又得往上爬,车又在往下掉,一个是人继续往下滚。整体而言动作戏还是可以算是合格以上,看个爆米花说得过去,但是新意和表现力上距离这个系列过去奠定的高标准来说差了很远。
11. 三次rog赞助镜头挺有意思,冰刃确实吸睛
欢迎讨论
格雷斯和伊尔莎是MI 7里最光芒万丈的两颗星。
我是在看影评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有很多人并不喜欢格雷斯,原因不外是害死了伊尔莎,和伊森暧昧不清,或是前期太能作。我非常喜欢她。
格雷斯是一个女贼,她有很多本护照,往返于各个国家,伪装、犯罪、逃跑,就是她生活的日常。她从出场就不信任伊森,先是在机场从目标人物口袋中偷走假钥匙,接着又从伊森口袋中偷走真钥匙;被伊森从意大利警局保出后一句流氓就把他甩掉,即使被手铐铐在一起时被迫合作,一旦有机会就立刻用回形针解开手铐独自逃走;哪怕到了白寡妇的聚会上,加百列已经明确表示今晚在她与伊尔莎之中必有一人死亡,而伊森信誓旦旦地要她留在原地他会保护她,格雷斯依然决定一个人跑路。
格雷斯不信任伊森,这是显而易见的。在意大利的警局里,伊森似笑非笑地说起她的出身和过往,格雷斯的嘴角发抖,那是她游刃有余的微笑面具唯一一次破碎。一个孤儿想必也是经历了许多事,才成为今天的格雷斯,她赖以生存的基质就是欺骗和扮演,所以她也不相信任何人表现出的真心和好意。都是千年的狐狸,还跟谁玩聊斋呢?伊森说要保护她,她就要相信吗?几句好听的话谁不会说呢?或者说格雷斯不是不信任伊森,她是不信任任何人,她每一次出现和逃跑都是独自一人的,没有团队,没有接应。她的生命里恐怕向来只信任自己,这也是为什么只有伊尔莎用死来保护她,她才大受震动,最终加入这个团队。因为这是最极端的证明,她终于相信了。
这样的格雷斯是女性角色中非常少见的。文艺作品中当然有许多美强惨的女性角色,有trust issue的也不少。但她们大部分被男主救个一两次就把身心全数奉上了,但格雷斯对伊森从未相信过,她最终相信的契机是伊尔莎。
格雷斯让我喜欢的另一点在于她强大旺盛的生命力。她是一个绝不放弃的人,这可能也与她的出身有关,这部电影没有表现出格雷丝有什么大智慧,但她的小聪明不断,很符合一个女贼的设定。我非常喜欢格雷斯与伊尔莎和加百列的桥上之战,格雷斯的体术平平,在走廊里逃命的时候被两个没啥戏份的打手男围堵,就基本打不过了,她难道不知道她根本不可能打得过大反派气场毕露的加百列吗?但格雷斯还是将两把匕首一藏一露,用她的小聪明拼命给自己博一点生存的机会。然后她毫不意外地被打倒了,她躺在地上,加百列高高在上地俯视着她,她依然伸手去抓掉落在不远处的匕首,再来,再来。格雷斯绝不接受躺平等死,只要还有机会她一定要拼命活下去,最后加百列要杀她的时候,她已经被打到失去意识(不然在伊尔莎对战加百列的时候她应该会偷偷跑掉)。我见过太多文艺作品里的女角色,看起来很强大,但被抓住后总是象征性地挣扎一下,就开始等待男主天神降临。格雷斯不等待任何人,格雷丝要挣扎到她不能再挣扎,而这一次,来的是伊尔莎。
伊尔莎根本不认识格雷斯。对伊尔莎而言,格雷斯只是前情提要里提到过的人物,她们甚至都没有说过话,但是当智体告诉她伊森赶不来的,只有你能去救她的时候,伊尔莎还是来了。这甚至和格雷斯的钥匙关联到世界存亡关系不大,毕竟在伊尔莎死时格雷斯也同样失去意识昏厥在旁边,但加百列并没有去她身上找钥匙,抑或是找了但没找到。如果伊尔莎没有来,加百列杀死了格雷斯,也同样拿不到钥匙,他本来就没有打算在今晚拿到钥匙,他是要明天在火车上拿到钥匙的。但伊尔莎来了。这和文艺作品中常见的设定完全不同,大部分文艺作品中的女角色可以牺牲,但总是为了一个男人,总是为了爱情。但格雷斯与伊尔莎当然不是爱情,她们甚至连友情都没有,这只是一种基于人的朴素的感受,我不能放任另一个人就这样死掉,如果我还有能力可能拯救她。于是伊尔莎来了。
我很不喜欢格雷斯害死了伊尔莎这样的说法,伊尔莎是被加百列害死的,只有这一个凶手(智体不算的话)。没有人逼迫伊尔莎来桥上面对加百列,拯救格雷斯,是她自己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因为她是一个战士,她是一个强大且不接受见死不救的人,因为伊尔莎是伊尔莎。伊尔莎的人格是如此耀眼,以至于格雷斯最终是被她打动,和伊森的关系不大,毕竟在格雷斯搏命伊尔莎救人的全程,伊森都听了错误的导航跑错路在狂奔。桥上的时刻是一个属于格雷斯与伊尔莎的时刻,尽管她们甚至没有说过话,但在某种程度上,她们的命运已经与彼此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并将缠绕一生。伊尔莎的一生结束了,而格雷斯的一生被改变了。
顺便一提,其实我有点怀疑伊尔莎并没有死,毕竟在电影开头她就假死过一次。而桥上之战的次日,当格雷斯满怀愧疚地说“是因为我,她才会死”的时候,卢瑟否定了这句话,他说,“不,是因为她,你才活着。”我很喜欢这段对白的寓意,但假如伊尔莎真的没有死,这是否也能算是一个伏笔呢?
除了格雷斯和伊尔莎,MI 7中的其他女角色也颇有意思。帕丽斯的台词不多,基本作为一个女打手的形象存在,强悍、美丽,还有一个将她从工具变成人的反转。不过我忍不住要吐槽一句,窄巷里2v1的那场打斗设计得真不怎么样,但她开车压路的样子实在是和我玩GTA5太像了,好亲切。白寡妇的戏份不多,依旧美丽,不过说真的她旁边的那个佐拉看起来跟她那么熟的样子,居然没发现老大的眼睛颜色变了吗?看起来下部应该还有这两位的高光戏份(至少帕丽斯应该有),还挺期待的。
另外,全片没有女角色卖肉/和男主热吻/滚到一起/疯狂调情,大部分情况下,女角色都穿着正常人类该穿的衣服裤子+平底/中跟鞋。加分。
不知道好莱坞的编剧大罢工会不会影响下部上映,我希望能在明年看到它,也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像格雷斯与伊尔莎这样的女角色,她们不需要完美,不需要搔首弄姿,不需要穿细高跟跑路也不需要穿晚礼服打架。她们会穿裤子和平底鞋,会在打架时把头发扎起来,会有除了爱情之外的其他感情,会有自己的故事和背景。她们会是人。
我想象中的碟中谍电影:特工伊森和他的IMF团队制定严谨精密的作战计划后,使用各种超前的高科技装备潜入目标,面对惊险的意外状况,在千钧一发之际完成不可思议的任务;
实际上去影院后看到的:主角团完全没有什么靠谱计划,全看临场自由发挥,大家明明有各种高科技武器却不用,都喜欢用冷兵器/空手肉搏来单挑定胜负,最后靠着好运气/天降工具人来完成任务。
说实话,大家真的不觉得这部电影满是各种细节问题和无法解释的奇怪设定吗?
反正我看完以后,觉得槽点真的太多太多了——我知道有人又要说了“啊,你跟一部动作大片较真什么?看得爽就行了”,可是碟中谍系列一直就不是什么无脑爆米花动作大片,只要爽快不要逻辑什么的,那大家不如去看素鸡、疾速追杀系列什么的,特工类型片起码要让观众感慨作战计划的高明吧,而这部电影有吗?已经完全是为了拍出什么极限的场面而失去应有的逻辑性了。
举个最好的例子,在电影开拍之前,碟中谍7宣传得最多的应该就是阿汤哥实拍悬崖跳摩托车的场景,也让观众最期待到时候大银幕上呈现的效果会有多牛逼多震撼。
然而看完电影以后,我心中槽点最多的地方也是这一段,就电影里的剧情来说,伊森亨特有哪怕万分之一毛钱的必要非得这么玩命操作吗?
这一段在电影里的前提是——因为他们的人皮面具制造机在行动前刚好坏了,所以伊森没办法用白寡妇保镖的身份混上列车,只能想别的办法上去。于是他骑着摩托车追了半天列车,还是想不到有什么好法子可以上车,最后在猪队友班吉的带路下飙车上了一座高山,然后再从悬崖之巅骑摩托车飞出去跳伞,在最后关头空降到列车上。
问题出在哪呢?
电影里的反派打手“螳螂女”同样也要上列车,而她随便找了个铁路上的架子跳下去就轻松上了列车……反观伊森这边一顿极限操作才上了车,编剧自己看着不觉得离谱又尴尬吗?
上车就上车了,伊森居然还是在女主格蕾丝被反派准备枪决的瞬间(反派搁那慢动作抬枪等着主角呢),从列车外直接精准定位撞了进来,把反派给拍晕在墙上??
呃……我知道你们很想拍最后一秒英雄救美式的剧情,但咱就是说,是不是要讲一点最起码的生活常识和道理啊?
伊森连个头盔都不戴,直接撞进一架高速行驶中的铁皮列车,居然能自己毫发无损、还把别人撞得再起不能,这真的有一丁点科学的成分在里头吗?还是说在观众不知道的幕后时间里,伊森其实偷偷打了美国队长用的超级士兵血清,才能进化出这一身钢筋铁骨,毕竟也只有这么解释才合理了。
总之这一段,从人皮面具机的强行突然坏掉、到伊森的强行只能上山跳伞、再到他强行空降列车撞翻反派救了女主,感觉都非常非常刻意。
观众一眼也能看出,电影团队完全就是为了想拍出一个实拍的很拉风的画面用于宣传(实际上效果也就那样,和碟中谍4的爬迪拜塔实拍的表现力差太远了,其实就算做成绿幕特效也不会有分毫影响),而生硬凹出的一整段剧情。
就像姜文说的,为了这点醋才包的这顿饺子,可惜饺子馅是草莓味的,而醋的味道其实也并没有那么正宗。
类似让我感慨无语子的地方,电影里比比皆是。
比如前面机场那段,因为卢瑟黑了军方的人脸识别系统,伊森就敢大摇大摆地顶着一张阿汤哥的帅脸在机场里走,最后果不其然还是被人撵着到处跑……呃,你们不是随便就能造出人皮面具吗?为什么在机场行动时,不能也顺手戴个面具当双重保险?
反正这人皮面具的设定就很迷,明明那么方便的能力主角团却不怎么用,而且原理也经不起推敲,格蕾丝戴上白寡妇的面具后连讲话声音也能自动模仿吗?甚至连朝夕相处的保镖也认不出来了,伊森有经过特殊间谍训练还解释得过去,格蕾丝呢?
此外,作为一部特工片,电影里的枪战、高科技热兵器械斗少得可怜,全程都在肉搏斗殴,无论主角和反派,感觉就是谁拳头硬谁牛逼。
尤其是本片反派盖布瑞尔,刻画得尤其烂,他每次出场都装得牛逼轰轰的,搞得好像天字第一号老子最能打、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一样,结果全程的战绩就是打女人、打女人、还是打女人,最后在列车上和伊森两个老年人徒手格斗的画面实在不怎么好看,感觉特别狼狈。
我心想他装那么大那么嚣张,要是碰到个对手是甄子丹之类的比他还能打,他该怎么办?也没什么厉害帮手和后招啥的,万一放出狠话后打不过人家岂不是很丢人?
而伊森也是,照理说作为顶级特工,前面潜入美军方高层会议室还懂得带上麻醉气体和麻醉枪,最后对付盖布瑞尔却啥装备也没有了,连前女主伊尔莎也是,明明是个用枪高手,找把枪就能在远处一枪狙击干掉反派了,在水城威尼斯却非要玩复古,和盖布瑞尔在桥上用冷兵器单挑,我看得都不知道这是一部特工片还是哈姆雷特的戏剧了。
最后伊尔莎果然把自己玩死了,退场得相当强行而草率,这一段感觉完全就是为了新老女主角交班而交班,甚至让伊森亨特都被衬托成好大一个渣男,伊尔莎才刚一死,说得难听点,连头七都没过,尸体指不定都还没凉呢,转眼间他就对格蕾丝说,“放心,你比我的生命更重要”,呕mygod……敢问谁看了不会大翻白眼?
尤其是这位新女主格蕾丝还相当不讨喜,前半段基本上就是在坏伊森的事,烦得不行,他追、她逃,他救了她,她还逃,她明知道这钥匙不对劲但就是不给他,在这样的play过程里我不知道伊森是怎么能忍住不neng死的冲动反而心生对她满满的保护欲的,这大概就是抖M的爱吧,不理解,作为普通人我实在不理解。
在人设、能力、过去的羁绊,甚至是外貌都完全被伊尔莎碾压的情况下,为什么这电影非要换格蕾丝当女主,而不能成全伊森的夕阳红恋情,我真的搞不明白,只能解释也许是带资进组吧。
其他角色也好不到哪去,前一部里那么拉风狠辣的白寡妇,在本片里俨然成了一朵弱不禁风的小白花,谁都能欺负上两下。而女杀手“螳螂女”最后的忽然洗白就更离奇了,前半程她开着装甲车在罗马街头追着主角跑,一副视人命如草芥的疯批样多么带感,结果就因为主角和她单挑时、没有一棒子敲死她(还问主角为什么当时你不杀我?呃,大家都是正常人,又不是什么变态杀人魔,做人留一线很奇怪吗,非要打打杀杀的?),然后又被盖布瑞尔捅了一刀,于是在临死前善心大发,在胸口被扎了一刀的前提下居然还能神兵天降、在坠落的列车上拉起男女主角?我看了只能感慨她的塑造实在有够苍白简单,完全就是一枚纯纯的工具人。
在这部电影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动作大片的影子,罗马飙车让我想到了《速度与激情10》,在列车上穿隧道打架让我想到了《刺客联盟》,威尼斯夜店派对让我想到了《疾速追杀4》,而最后的列车坠崖往上逃生的段落甚至完全复刻了顽皮狗的游戏《神秘海域2:纵横四海》的开头……简直就是超级大缝合怪,唯独就是不像《碟中谍》——除了经典的BGM和滥用无数次的“最后一秒”桥段。
嗯,这部电影的音乐确实是不错,不过有时候是不是有点存在感过强、甚至喧宾夺主了?
就好比机场那段结尾,伊森亨特被小偷女耍了、钥匙计划失败后,他朝小伙伴们一声大喊:“大事不好,现在所有人赶紧撤退!”然后音乐瞬间大声起来、一下变得非常激昂热血,伊森亨特开始标志性狂奔,在机场里跑、在管道里跑、在顶棚上跑,音乐越来越有煽动力,感觉好危险好刺激,当时我以为是有什么巨大的变故要出现了,比如机场马上要炸了之类的,把我也整得紧张激动起来了……然后镜头一转场就到下个场景了,啥事也没发生。
……敢情刚那音响哐哐一顿造的,是在烘托主角跑路的气氛啊,就这点破事,把我整得热血沸腾的,害。
雷声大、雨点小,就是我对本片最大的感想,各方面都是。
希望下集能给点力吧,就目前那老套的AI作乱的故事,还真让我提不起什么劲去期待。
只是我不解,为啥现在好莱坞大片动辄都要分上下部来拍?连着看了几部都是,什么家人侠10、猪猪侠纵横宇宙……就这一点老套的剧情,真的需要花那么大篇幅才能讲完吗?
话说阿汤哥是真的老了,近景镜头一脸皱纹的样子实在让人感叹,玩命也是真的玩命,爬迪拜塔挂飞机骑摩托车跳崖,看他现在拍电影都亲身实拍不上替身的精神,俨然是美国版Jackie Chan了,虽然我对这部电影有诸多吐槽,但对阿汤哥的精神还是绝对respect的,为他的拼命多加一颗星吧,哎。
朋友看得早,信誓旦旦说,跟看了一个30年前的老电影似的。我清楚那家伙不怎么了解这系列,但这评价倒歪打正着,说得太准了。《碟中谍7》里全是96年《碟中谍1》的彩蛋,而且只要认出就会倒吸冷气。
伊森魔术般玩钥匙换手消失不见的把戏,复制了当年跟克里格耍过的光碟障眼法。威尼斯暗夜窄巷危机四伏,怎么也跨不过去的铁门,桥上的生命陨落,气氛复刻到位。高潮的火车戏是多方人马博优势、最后一刻的不成交易、车顶的高速追斗一应俱全,更长也更复杂得多。
但最传神的还是开头没多久伊森跟老伙计基特里奇的对峙,双方权力关系跟当年恰好对调,镜头还是一样倾斜出让人不安的角度。老奸巨猾的基特里奇再度说出“我理解你很生气”。而伊森的回答从当年的耍酷(“你可没见过我生气的样子”)变成了直接否定(“我不生气”)。这次局面尽在掌控,不需要孤注一掷。男人成熟了就会思虑周全,耍酷也退回可选项,哪怕是最爱耍酷的汤姆·克鲁斯。
起初怎么看都觉得,伊森跟新加入的格蕾丝的的关系像诺兰版蝙蝠侠跟猫女,甚至都有“女孩总得混口饭吃”的台词。但直到意大利街头逃亡我才恍然大悟——团队主脑不得不跟女窃贼合作又屡遭背叛,开着菲亚特500被反派和全城警察追(甚至还出现了“国际刑警”的梗),而且还是全片最笑闹滑稽的一段,这不就是鲁邦和峰不二子吗!派拉蒙联动《间谍过家家》干什么啊,这人设这桥段这无厘头直接跟《鲁邦三世》跨次元打照面都一点问题没有啊。
这是系列最长的一部,台词含量和密集度也攀上新高,许多片段几乎是心理惊悚片,招募和谈判,诱骗和说服,威胁和感召,当所有人都用冰冷的带着末世将至的口吻交谈,文戏的惊悚感甚至比最后那场火车大逃亡更突出。
《碟中谍》从第五部开始跟市面上其他谍战大片拉开距离(看看网飞这几年出的吧),具体为在奇观上做减法,为主角营造可信的危险处境而不是把钱烧在廉价的破坏欲,尽力回归传统谍战的权谋博弈和心理角力。目前看来,这个趋势还将蔓延到更多的续集。
这一部引入反派人工智能“智体”的设定,在《真相捕捉》般骇人的数字恐慌包围下,主角团被迫放弃数码设备回归冷战般的低科行动,也恰好能回环对应96版的复古基调。说到反派,碟中谍系列里的坏人阴谋一贯都没有那种宏大的天真,所以我也从来没有像看007或《糊涂侦探》、《粉红豹》一样,有过希望坏人赢一把的恶趣味。但《碟中谍7》是我第一次有那么一刻希望邪恶获胜,那是卢瑟发现他们的每个行动都落入了智体的预测。
你能想象吗,以诡计诈术和预判对手每一步行动见长的IMF小组,第一次处在了他们目标所处的位置,那一刻的智体就像是一个更加精确、冷静、周密、无孔不入的IMF团队。这也更符合最初的《碟中谍》电视剧创作人布鲁斯·盖勒(你在每部片头都能看到我的这位偶像天才的名字)对整部作品的定位:不关注是谁完成了任务,只关注任务是如何完成的。
换句话说,IMF成员最初就是被当做一群任务机器来设定的。而这次的人类反派之首盖布瑞尔所说:让我告诉你一个关于你的故事,我知道这故事的结局。更像是对这么多年来那些精妙绝伦、宛如机器团队执行的漂亮布局的总结。
智体处处先人一步,强力渗透心魄,我是什么时候抛弃对它的拥戴呢?是伊森在某个时候敏锐地推断出:智体在害怕,它害怕我们会赢。那一刻迅速让我对它祛魅了。这个人工智能体——不管它看起来多么神通广大——会被恐惧影响策略,如此不职业的表现在初代电视剧都活不过一集,至少在这个宇宙的规则里,它策划的任务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碟中谍》是阿汤哥那代人的童年回忆,所以他主导下的电影其实也是个高度怀旧的系列,团队构成和行动模式沿袭老剧,故事逻辑和表演方法常投下冷战的影子,如今主演们也都步入老龄。而这或许就是整个系列的意义所在。
智体无所不知的战场里,我们还是选择相信,有群人能靠脑力体力反将这个赛博上帝一军。就像电影特效包办一切的时代,我们还是期待能目睹,在怪石嶙峋的悬崖上,有个不怕死的家伙亲自跨上摩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