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高桥健介坂之上茜细田善彦松本享恭原田隼人百川晴香向坪健濑下千晶柳忧怜越智静香岩田荣庆中村悠一福岛弘之松本保典月船沙罗罗神尾佑
类型:动作科幻日韩动漫导演:田口清隆坂本浩一辻本贵则阿部雄一富田卓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15 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豆瓣ID:26381221热度:154 ℃ 时间:2024-08-14 15:23:04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虽然我一直觉得豆瓣的特摄评分有点虚高,但是以特摄片为参照物的话,艾克斯目前的评分实在是苛刻了点。
圆谷的新生代作品普遍集数比较少,这当然有制作方的原因,不过缩减长度不见得是坏事。除了个别例外,特摄剧的故事框架普遍比较简单,世界观也不复杂,要播一整年,基本靠单元故事填充。很多特摄剧其实根本没必要扩充到一年,大约二三十集就能把故事讲完整了。所以缩减长度反而能避免单元剧模式化带来的疲劳。再说,相比那些动辄50集的“大制作”,还是短一点的剧让我更有动力去尝试,毕竟要是真的不喜欢沉没成本也不高,不至于太心疼嘛(喂)。
说说本作比较特别的地方。
新生代的光污染特效肯定是逃不掉的,好在变身时间没有长到令人发指。不过除了形式上的新特点,似乎在侧重点上也有变化。比较明确的一点是,奥特曼这么多年以来逐渐走下了神坛。除了直接变成人类的样子活动的奥特曼,可能没有一位奥能如此健谈。比起以往那种无言的天神形象,艾克斯更像可以在移动终端实时聊天的外星人兄弟。而且艾克斯和人间体沟通时平起平坐,战斗实力似乎也不怎么亮眼,遇到危机是家常便饭。不过这样倒是显出了Xio队的实力。以往看奥特曼里的作战部队,心里都默认他们的攻击基本没戏,最后还得靠奥特曼。不得不说奥特曼的强劲实力让很多作战部队变成了背景板。Xio就不一样,不止一次起到了关键作用,从某种意义上算是回归了初代“要靠人类自己的力量”这个理念吧。
另外一点是大部分剧情围绕常驻角色展开,以某个单元主角为中心和体现社会性的集数非常少。毕竟22集里Xio全队有那么多人物,要给他们发挥空间嘛。但是很明显的,艾克斯的视角更多聚焦在团队合作,而不是以往旧作中常见的普通个体生活和人类社会观察。在缩减长度的同时,系列的视野也收窄了。这是不是圆谷寻求稳妥的做法呢?毕竟以团队协作为核心不容易出错(参见战队系列)。之前见到有人评特命战队像艾克斯奥特曼(其实特命比艾克斯早),不论多年前父母和研究所一起消失这个背景的相似度,单说Xio队众人在作战中的分量也可以戏称是取了战队的特点了。
不过这里就要提到艾克斯的一个大问题:常驻角色实在太多了。不知道制作组是不是要追求男女平衡,科学班一男一女,指挥室一男一女,队长也是一男一女。问题是这部剧它只有22集,连拍了50集的特命也没有塞进去那么多角色啊。结果就是部分角色十分影薄,比如科学班的男队员根本没有个人单元回,指挥室那两位的待遇更是远远不如特命部的森下和仲村,把他俩换成机器语音都完全不影响剧情。两位队长各有一集个人回,分别对应公职人员的使命和私情。但是很遗憾的是并看不出两位队长在工作上的分工,另外两人仅在个人回参与实际作战,很像是个人回强行给他们一线出战的机会。比如队长的个人回,为什么不能由明日奈来操作电子哥莫拉呢?
不过这部不少人物的设计还是很亮眼的。比如主角糟糕的体术。没有变身的大地是要依赖明日奈的,但是全队体术最强的明日奈最后发现保护自己的艾克斯奥特曼也是那个看上去让人担心的大地。还有小泪虽然是卖萌担当,但绝不是只以萌当卖点。至于不杀死怪兽而是变成火花人偶,类似的设定在未来战队已经用过了,在奥特曼系列可能是第一次吧。单元剧总体质量还不错,而且短短22集,参与的编剧有10位之多,人物形象和故事风格却保持了统一,可以看出制作的用心。
单元剧首推第16集,以伪纪录片的形式展现Xio的工作,很有创意。如果能放下成见,这部剧的闪光点还是不少的。
这是某些遗老口中一无是处的作品
这是它们口中的三毛特效
这是它们口中丑到炸的皮套
这是它们口中丑到炸的主角
这是它们痛诉的老麦吃瘪回
至于打戏、剧情方面。
我也没必要写在这。
就剧情方面,X挑不出一集拉胯的,一直很平稳。
“哈哈哈是一直拉胯的很平稳吧。”
↑遗老会这么说。
↑你只需要知道遗老会这么说就对了。
至于打戏方面,
建议自己去看,看看和平成三杰到底差了多少,让它们只会吹平成三杰(这不是重点)还踩一捧一(这才是重点!)
遗老真是特么该死(永恒定律),跟风的还以为自己很懂(笑),实际上都是一群污染奥圈风气的狗。
终于看完了,这绝对是一部杰作,整体单元剧质量挺高的,再加上一两集神回,说神作确实算不上,但杰作还是可以的。个人觉得比起现在几乎公认的新生代最佳《泽塔》,《艾克斯》的剧情要好一些,不过现在《泽塔》9.3分,比这部高了整整一分,我觉得就算不是所有人都更喜欢《艾克斯》,这个差距还是太大了,希望有一天《艾克斯》能得到公正的评价。
看完后印象很深的有下面一些方面:坂本的打戏,尤其银河维克特利客串的第14、15话和几场真人的打戏设计,老实说比一些动作片都强,对于喜欢看打戏的我来说,这太惊喜了,我觉得我能容忍坂本把《特利迦》搞成那个样子了;第5话,没办法,我太喜欢赛罗了,他太帅了;第6、7话,这两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一句话: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第11话,真的一股浓浓的迪迦味,我心中的神回,好喜欢;第17话.最后队长操控哥莫拉打怪兽的时候背景音乐是婚礼上的音乐,这一点很感人,算神回吗?因人而异吧,我是觉得还差点;第18话,很有创意的佳回;第19话,很喜欢皮格蒙,太可爱了;第22话,说实话奈克瑟斯给我的感觉始终都是神性拉满的一位奥,我觉得神性比他强的只有神秘四奥,不过那四位更多有实力和自身神秘性的加持,奈克瑟斯没有。我觉得这集绝对算致敬方面的神回,我之前看《奈克瑟斯》看了10集,最后因为受不了那个让人血压升高的女队长而放弃了,这一集让我想认真把《奈克瑟斯》看一遍;最后就是最终反派格力扎,就我目前所看过的所有奥特系列影视作品中,反派压迫力或者说我觉得最好的反派,有赛迦剧场版里的杰顿(现在的杰顿似乎都量产了????),赛少老冤家 《贝利亚银河帝国》里的贝利亚,迪迦最终BOSS加坦杰厄,现在都加了一位,就是格力扎,以后应该还会后其他的吧
总体而言就这些,目前还在补奥特曼TV剧中,下面打算看《奈克瑟斯》,《银河》和昭和系的老奥,反正还有好多,慢慢补吧
当时艾克斯奥特曼开始播放的的时候,网上对他的推荐力度明显就不够大,我也是没有第一时间跟进,再看一下风评的话,简直是一场灾难7.0分左右,真的是很难接受。现在想想看的话,其实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他的前作是《银河奥特曼》和《银河奥特曼S》,作为新生代的老大哥,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虽没有尽如人意,但以个人观点来看还是不错的,但是呢,这就直接使得整个奥特曼的风评变差,艾克斯奥特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自然是引得一片骂声,再加上其之后的作品是《欧布奥特曼》,50周年的制作可不是闹着玩,宣传有力,《艾克斯奥特曼》更是难以出彩,这样的尴尬位置。就连我也是在《欧布奥特曼》完结之后才去看的,着实惭愧。
《艾克斯奥特曼》非常优秀,在某些方面是要优于现在很香的《泽塔奥特曼》的,具体优秀在什么地方,我会分条说明一下。
剧情方面
首先艾克斯是单元回,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主线非常清晰,是有两条主线的,第一条呢,就是大空大地与父母的那一条主线,另一条就是艾克斯奥特曼与格利扎的那一条,前者较为强烈一些,后者较为弱一些,二者之间亦有联系,整个剧基本围绕主角的视角展开故事,以主角的梦想——和怪兽和谐共处展开,逻辑比较严密,剧情上比较出彩,立意比较好。每一集的单元回都会有惊喜,就如同《泽塔奥特曼》、《假面骑士W》一样,看完一集都会感觉比较有意思,会有看下去的欲望。
人物形象方面
圆谷用了三部奥特曼证明了弱化防卫队的概念是一个错误,这一部当中有非常完善的防卫队——xio,人物数量上也基本可以,关键是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有塑造,甚至每一个人基本都拿出来完整的一集去介绍,甚至回忆篇以独特的视角深入xio介绍,是十分值得借鉴的。相对于《泽塔奥特曼》来讲用了更少的时间讲好了更多的故事,水时长都做的如此之棒,令人赞叹。
致敬方面
《泽塔奥特曼》爆点比较多的一个原因来自于前辈回归,同样在《艾克斯奥特曼》中依然成立,赛罗,麦克斯,银河,维克特利,奈克瑟斯(直接吹爆),而且很好的协调了与TV主角奥特曼之间的战力关系,剧情上,并没有踩一捧一,这波必须好评。
结尾呢,再说一下,没有提的方面,比如演员,特效,细节,皮套,战力之类的,处理的绝对是一流水平,同时呢,我没有说《泽特奥特曼》比《艾克斯奥特曼》要差,这个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我不予讨论,两部作品都很优秀,希望我的理解对你们有帮助!
nn
n
开局我在天堂任职死神
重神机潘多拉 普通话版
女子警察的逆袭
怪物弹珠第四季
熊出没之怪兽计划
仙逆
末日废土,绝境中求生 ...
播放指数:782℃
虽然我一直觉得豆瓣的特摄评分有点虚高,但是以特摄片为参照物的话,艾克斯目前的评分实在是苛刻了点。
圆谷的新生代作品普遍集数比较少,这当然有制作方的原因,不过缩减长度不见得是坏事。除了个别例外,特摄剧的故事框架普遍比较简单,世界观也不复杂,要播一整年,基本靠单元故事填充。很多特摄剧其实根本没必要扩充到一年,大约二三十集就能把故事讲完整了。所以缩减长度反而能避免单元剧模式化带来的疲劳。再说,相比那些动辄50集的“大制作”,还是短一点的剧让我更有动力去尝试,毕竟要是真的不喜欢沉没成本也不高,不至于太心疼嘛(喂)。
说说本作比较特别的地方。
新生代的光污染特效肯定是逃不掉的,好在变身时间没有长到令人发指。不过除了形式上的新特点,似乎在侧重点上也有变化。比较明确的一点是,奥特曼这么多年以来逐渐走下了神坛。除了直接变成人类的样子活动的奥特曼,可能没有一位奥能如此健谈。比起以往那种无言的天神形象,艾克斯更像可以在移动终端实时聊天的外星人兄弟。而且艾克斯和人间体沟通时平起平坐,战斗实力似乎也不怎么亮眼,遇到危机是家常便饭。不过这样倒是显出了Xio队的实力。以往看奥特曼里的作战部队,心里都默认他们的攻击基本没戏,最后还得靠奥特曼。不得不说奥特曼的强劲实力让很多作战部队变成了背景板。Xio就不一样,不止一次起到了关键作用,从某种意义上算是回归了初代“要靠人类自己的力量”这个理念吧。
另外一点是大部分剧情围绕常驻角色展开,以某个单元主角为中心和体现社会性的集数非常少。毕竟22集里Xio全队有那么多人物,要给他们发挥空间嘛。但是很明显的,艾克斯的视角更多聚焦在团队合作,而不是以往旧作中常见的普通个体生活和人类社会观察。在缩减长度的同时,系列的视野也收窄了。这是不是圆谷寻求稳妥的做法呢?毕竟以团队协作为核心不容易出错(参见战队系列)。之前见到有人评特命战队像艾克斯奥特曼(其实特命比艾克斯早),不论多年前父母和研究所一起消失这个背景的相似度,单说Xio队众人在作战中的分量也可以戏称是取了战队的特点了。
不过这里就要提到艾克斯的一个大问题:常驻角色实在太多了。不知道制作组是不是要追求男女平衡,科学班一男一女,指挥室一男一女,队长也是一男一女。问题是这部剧它只有22集,连拍了50集的特命也没有塞进去那么多角色啊。结果就是部分角色十分影薄,比如科学班的男队员根本没有个人单元回,指挥室那两位的待遇更是远远不如特命部的森下和仲村,把他俩换成机器语音都完全不影响剧情。两位队长各有一集个人回,分别对应公职人员的使命和私情。但是很遗憾的是并看不出两位队长在工作上的分工,另外两人仅在个人回参与实际作战,很像是个人回强行给他们一线出战的机会。比如队长的个人回,为什么不能由明日奈来操作电子哥莫拉呢?
不过这部不少人物的设计还是很亮眼的。比如主角糟糕的体术。没有变身的大地是要依赖明日奈的,但是全队体术最强的明日奈最后发现保护自己的艾克斯奥特曼也是那个看上去让人担心的大地。还有小泪虽然是卖萌担当,但绝不是只以萌当卖点。至于不杀死怪兽而是变成火花人偶,类似的设定在未来战队已经用过了,在奥特曼系列可能是第一次吧。单元剧总体质量还不错,而且短短22集,参与的编剧有10位之多,人物形象和故事风格却保持了统一,可以看出制作的用心。
单元剧首推第16集,以伪纪录片的形式展现Xio的工作,很有创意。如果能放下成见,这部剧的闪光点还是不少的。
这是某些遗老口中一无是处的作品
这是它们口中的三毛特效
这是它们口中丑到炸的皮套
这是它们口中丑到炸的主角
这是它们痛诉的老麦吃瘪回
至于打戏、剧情方面。
我也没必要写在这。
就剧情方面,X挑不出一集拉胯的,一直很平稳。
“哈哈哈是一直拉胯的很平稳吧。”
↑遗老会这么说。
↑你只需要知道遗老会这么说就对了。
至于打戏方面,
建议自己去看,看看和平成三杰到底差了多少,让它们只会吹平成三杰(这不是重点)还踩一捧一(这才是重点!)
遗老真是特么该死(永恒定律),跟风的还以为自己很懂(笑),实际上都是一群污染奥圈风气的狗。
终于看完了,这绝对是一部杰作,整体单元剧质量挺高的,再加上一两集神回,说神作确实算不上,但杰作还是可以的。个人觉得比起现在几乎公认的新生代最佳《泽塔》,《艾克斯》的剧情要好一些,不过现在《泽塔》9.3分,比这部高了整整一分,我觉得就算不是所有人都更喜欢《艾克斯》,这个差距还是太大了,希望有一天《艾克斯》能得到公正的评价。
看完后印象很深的有下面一些方面:坂本的打戏,尤其银河维克特利客串的第14、15话和几场真人的打戏设计,老实说比一些动作片都强,对于喜欢看打戏的我来说,这太惊喜了,我觉得我能容忍坂本把《特利迦》搞成那个样子了;第5话,没办法,我太喜欢赛罗了,他太帅了;第6、7话,这两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一句话: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第11话,真的一股浓浓的迪迦味,我心中的神回,好喜欢;第17话.最后队长操控哥莫拉打怪兽的时候背景音乐是婚礼上的音乐,这一点很感人,算神回吗?因人而异吧,我是觉得还差点;第18话,很有创意的佳回;第19话,很喜欢皮格蒙,太可爱了;第22话,说实话奈克瑟斯给我的感觉始终都是神性拉满的一位奥,我觉得神性比他强的只有神秘四奥,不过那四位更多有实力和自身神秘性的加持,奈克瑟斯没有。我觉得这集绝对算致敬方面的神回,我之前看《奈克瑟斯》看了10集,最后因为受不了那个让人血压升高的女队长而放弃了,这一集让我想认真把《奈克瑟斯》看一遍;最后就是最终反派格力扎,就我目前所看过的所有奥特系列影视作品中,反派压迫力或者说我觉得最好的反派,有赛迦剧场版里的杰顿(现在的杰顿似乎都量产了????),赛少老冤家 《贝利亚银河帝国》里的贝利亚,迪迦最终BOSS加坦杰厄,现在都加了一位,就是格力扎,以后应该还会后其他的吧
总体而言就这些,目前还在补奥特曼TV剧中,下面打算看《奈克瑟斯》,《银河》和昭和系的老奥,反正还有好多,慢慢补吧
当时艾克斯奥特曼开始播放的的时候,网上对他的推荐力度明显就不够大,我也是没有第一时间跟进,再看一下风评的话,简直是一场灾难7.0分左右,真的是很难接受。现在想想看的话,其实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他的前作是《银河奥特曼》和《银河奥特曼S》,作为新生代的老大哥,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虽没有尽如人意,但以个人观点来看还是不错的,但是呢,这就直接使得整个奥特曼的风评变差,艾克斯奥特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自然是引得一片骂声,再加上其之后的作品是《欧布奥特曼》,50周年的制作可不是闹着玩,宣传有力,《艾克斯奥特曼》更是难以出彩,这样的尴尬位置。就连我也是在《欧布奥特曼》完结之后才去看的,着实惭愧。
《艾克斯奥特曼》非常优秀,在某些方面是要优于现在很香的《泽塔奥特曼》的,具体优秀在什么地方,我会分条说明一下。
剧情方面
首先艾克斯是单元回,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主线非常清晰,是有两条主线的,第一条呢,就是大空大地与父母的那一条主线,另一条就是艾克斯奥特曼与格利扎的那一条,前者较为强烈一些,后者较为弱一些,二者之间亦有联系,整个剧基本围绕主角的视角展开故事,以主角的梦想——和怪兽和谐共处展开,逻辑比较严密,剧情上比较出彩,立意比较好。每一集的单元回都会有惊喜,就如同《泽塔奥特曼》、《假面骑士W》一样,看完一集都会感觉比较有意思,会有看下去的欲望。
人物形象方面
圆谷用了三部奥特曼证明了弱化防卫队的概念是一个错误,这一部当中有非常完善的防卫队——xio,人物数量上也基本可以,关键是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有塑造,甚至每一个人基本都拿出来完整的一集去介绍,甚至回忆篇以独特的视角深入xio介绍,是十分值得借鉴的。相对于《泽塔奥特曼》来讲用了更少的时间讲好了更多的故事,水时长都做的如此之棒,令人赞叹。
致敬方面
《泽塔奥特曼》爆点比较多的一个原因来自于前辈回归,同样在《艾克斯奥特曼》中依然成立,赛罗,麦克斯,银河,维克特利,奈克瑟斯(直接吹爆),而且很好的协调了与TV主角奥特曼之间的战力关系,剧情上,并没有踩一捧一,这波必须好评。
结尾呢,再说一下,没有提的方面,比如演员,特效,细节,皮套,战力之类的,处理的绝对是一流水平,同时呢,我没有说《泽特奥特曼》比《艾克斯奥特曼》要差,这个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我不予讨论,两部作品都很优秀,希望我的理解对你们有帮助!
nn
n
作者:ultrachao
2015年的《艾克斯奥特曼》完结了,开播时这部带有创新设定又回归原点的作品引来了不少人的期待,完结之后大家对该作品也各有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能认认真真坚持一直拍特摄的公司只有圆谷一家了,接下来就由我来为大家介绍艾克斯特典花絮里的各种特摄技法,了解艾克斯特摄部分幕后的故事。
首先是1~3话田口清隆篇。田口清隆是个很会玩创意的监督,作为同人特摄监督出身的他在继承传统特摄手法的基础上,玩出了不少自己的新花样,想法让人眼前一亮。之前仅在圆谷的其他作品里活跃着的田口,这次的艾克斯奥特曼是他首次作为出任主监督的作品。
首先是第一集迪玛加在城市里行走破坏街道的镜头:在户外摆好街道楼房的迷你模型,在楼房的外侧装好炸药,楼房的内侧安置好支架,在支架的前端安装好微型超广角摄像机,调整好仰角。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等迪玛加一边走路一边爆破,镜头角度也一边在调整,就得到大魄力的巨大化视角啦。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第一话中明日菜用Xio手枪瞄准迪玛加的镜头:这个也算是新玩法。
<图片10>
<图片11>
田口戴上手套拿着Xio手枪,直接将枪伸在镜头前拍摄,这样不仅省了后期合成,也能避免合成的不自然。
<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4>
接着是第一话艾克斯被迪玛加的光线打中后倒下压倒房子的镜头:首先就是很传统的炸房子手法。即将爆破的大楼用石膏制作,为了方便爆破炸碎会事先切割开来,然后在内部埋设火药。
<图片15>
<图片16>
<图片17>
创新的地方就是这次加入了许多塑料瓶剪碎之后的塑料片以及报纸屑,将这些碎片撒在大楼内侧,这样爆破之后会就有超多的碎屑飞出来增强细节感。
<图片18>
<图片19>
<图片20>
<图片21>
<图片22>
<图片23>
第二话Xio天空火枪手与巴顿空战的镜头:根据分镜田口一手拿着智能手机一手拿着巴顿软胶,与好基友辻本贵则一起”玩”拍。
<图片24>
<图片25>
<图片26>
<图片27>
然后正式拍摄中是在绿幕棚。
<图片28>
摄像高桥创拿起小型超广角摄像机对吊着的巴顿模型进行穿越式拍摄,该摄像机的优点在于可以以小物体的视角拍出巨大的广角。
<图片29>
<图片30>
这个画面再由天空背景、战车驾驶舱、地面场景、地面人物、CG战机多重结合后,最后才有了Xio天空火枪手这段空战的画面。
<图片31>
第三话泰莱斯通的新技能:这次艾克斯中仍然有不少旧怪兽回归,但在回归的同时也为它们添加了些新技能。
<图片32>
这一集泰莱斯通的新技能就、是身体能够高速回旋能像钻头一样突击对手。
<图片33>
这段只有几秒的新技能是在拿绿幕棚用泰莱斯通的旋转模型拍摄的,再与之前拍摄的画面合成得到最终的新技能镜头。
<图片34>
<图片35>
顺带一提的是第三集的光学作画是饭冢定雄,从昭和哥斯拉的大部分作品到奥特曼系列,以及格利扎的光线都是由他之手作画的。
<图片36>
<图片37>
<图片38>
<图片39>
<图片40>
第一话艾克斯放光线碎马路的镜头:先用刀将马路割开以方便之后碎开。
<图片41>
然后在艾克斯的脚碎开马路的同时用对着碎片吹气,这样就会吹起碎片达到尘土飞扬效果。
<图片42>
<图片43>
最后再结合先前拍摄的普通路面素材就实现了碎开路面的画面。
<图片44>
<图片45>
<图片46>
第一话艾克斯飞走的画面:依旧是结合现场扑街与绿幕飞走合成。
<图片47>
<图片48>
<图片49>
<图片50>
<图片51>
<图片52>
<图片53>
<图片54>
<图片55>
其实两段结合处略有瑕疵,细心的迷友可以帧放一下。
接着是坂本监督的4~5话,作为动作演员出身的坂本对于武打动作都是亲力亲为,亲自上场教演员怎样打斗。
<图片57>
<图片58>
打斗提高的同时却弱化了特摄部分,好多都是以特效来代替特摄。所以坂本篇的特摄部分看点不是很多。
Xio队员赤手空拳迎战扎拉布星人的镜头:这边他特地提到了会给演员的手脚涂上婴儿爽身粉,这样打架打起来就会有粉尘显得很有打击感。当然这个方法在国内武打电影中非常常见。
<图片59>
<图片60>
<图片61>
剩下的就是他喜闻乐见的超级大爆炸和大仰角扔泥巴。笔者本人对这种画面并不是很感冒。
<图片62>
<图片63>
<图片64>
<图片65>
坂本篇也并没有用上太多的技法,到这里结束。
接着是6~7话的辻本贵则监督,他是主监督田口的好基友,两人还一起去奥节玩,对特摄也有浓厚的兴趣。这次也是他首次作为奥特曼系列的监督。
不难发现辻本监督很喜欢拍小车,在他监督的几话里小车特别多,而且还有会跑的遥控小车。很有意思。
<图片66>
<图片67>
<图片68>
<图片69>
<图片70>
<图片71>
接着是第6话down机的鲁迪安:在皮套背面埋上两根喷气管以及一根向下的排气管。喷出干冰。
<图片72>
<图片73>
<图片74>
<图片75>
<图片76>
<图片77>
<图片78>
<图片79>
<图片80>
加戈尔贡破坏街道的镜头:将模型房子用木柱叠高,爆破的时候抽出这些木柱,房子就自然倒下了,为了防止房子翻跟头,一般房子顶部会有钢琴线牵住。
<图片81>
<图片82>
<图片83>
<图片84>
<图片85>
<图片86>
<图片87>
<图片88>
这种手法非常省预算而且效果还不差。该手法由田口发明,印象里在超级空间13、15和18集第一次用过这种手法,然后是X第一集。
第6话鲁迪安VS加戈尔贡的镜头:这依旧是老生常谈的爆破,由操演根岸泉选好皮套身上的爆破部位,埋上火药,再涂上颜色掩盖。然后就是爆破啦。
<图片89>
<图片90>
<图片91>
<图片92>
<图片93>
<图片94>
<图片95>
<图片96>
接着是另一种省预算的爆破法:在盆里埋点火药再盖上土,然后在土盆后面装上闪光球(灯泡)。
<图片97>
<图片98>
<图片99>
<图片100>
在火焰炸起时弹起尘土的瞬间点亮闪光球。
<图片101>
<图片102>
<图片103>
<图片104>
<图片105>
但是这些闪光球灯泡发光后就会报废了,因为这些闪光球都是老古董现在已经没有生产了,而且只能用一次特别珍贵。
加戈尔贡爆炸的镜头:由于预算低,不能像以前那么浪费钱再去做个加戈尔贡的模型拿来炸,所以今次直接炸的是大土块,由于第一次炸土块没有炸碎导致后面又用空气炮重新炸小碎块补充素材。
<图片106>
<图片107>
<图片108>
<图片109>
<图片110>
最后用各种各样的素材合成在一起就得到了加戈尔贡爆炸的镜头了。
<图片111>
<图片112>
<图片113>
接着是8~9话的阿部雄一(アベユーイチ)篇,他曾作为奈克瑟斯、梦比优斯、银河帝国、银河奥特曼的监督。
第8话开头艾克斯吃瘪扑街的画面:摆好晾衣架和各种小衣服埋好土。
<图片114>
<图片115>
<图片116>
<图片117>
让奥特曼扑街,当然这种扑街根本不会吹走任何模型。
<图片118>
<图片119>
所以要用喷气管对准喷气,吹走这些模型。
<图片120>
<图片121>
<图片122>
最后是在纸制小车模型里埋设火药并爆破。
<图片123>
<图片124>
<图片125>
后记,看到了那么多精彩的特摄镜头再回味他们拍摄的幕后,才知道特摄匠人们是多么的不易,他们怀着对特摄技术的一份爱,传承的同时发扬这种技法。笔者写这篇图解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去了解特摄技术,一起将这份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