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和巴里(詹姆斯·柯登 James Corden 饰)曾经是纽约首屈一指的当红演员,却因为时代的转变导致事业一落千丈,他们所筹备的百老汇表演竟落得无人问津的下场 那边厢,生活在印第安纳州的女孩艾玛(乔·艾伦·佩尔曼 Jo Ellen Pellman 饰)也正处于困扰的心情之中,她和她的女友艾丽莎(艾莉安娜·德博斯 Ariana DeBose 饰)想以伴侣的身份参加学校的毕业舞会,然而惨遭拒绝。当艾伦和巴里得知了这一消息后,从中发现了商机,两人决定帮助这两个女孩,通过这个机会重振他们的演艺事业。哪知道这个选择就此彻底改变了四人的命运。
这片子唯一值得说的可能就是les女主角,还是青春期的孩子。可是遗憾就在于它没有就这个点展开任何叙事,女生+青春期+在保守小镇+爱上黑人,再来点对方和自己阶级不同的设定,戏明明很多,可是都没有展现女性特有的纠结痛苦迷茫挣扎。一切都随便的过于容易了。没有关键的转折,甚至没有被popular的小孩攻击太久。没有《Juno》的痛,没有《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的灵,没有《星运里的错》的妥帖,没有《壁花少年》的孤独,没有《叫我Simon》的可爱。
今天聊聊电影《毕业舞会》。
片名The Prom (2020),别名舞会。
本片借着印第安纳州小镇上一所高中的毕业舞会,上演了一出群星荟萃的音乐剧,讲述了一个政治无比正确的平权故事。
影片先从一个并不怎么政治正确的开头开始,一群百老汇老炮儿排演了一出新剧,却被剧评家批得体无完肤,事业一落千丈。这群老炮儿亟需挽回自身口碑,满世界找热点,结果就把目光放到了一所并不起眼的小镇高中。
与此同时,印第安纳州小镇的高中却因为一场高中毕业舞会闹上了热搜。艾玛·诺兰是一名公开出柜的高中女生,她也想参加毕业舞会,尽管得到校长支持,但家长委员会却极力反对,甚至叫停了毕业舞会。
老炮儿们跑来声援艾玛,想以此博一波眼球,挽救一下掉至谷底的名声。孤立无援的艾玛也陷入困境,需要有人安慰、有人帮助。
就这样,老炮儿们、LGBT群体和恐同人士在小镇上载歌载舞,发生了多次价值观碰撞。
在思想保守的印第安纳州,LGBT群体过得尤为辛苦。
同样的,陷入事业低谷的老演员们也苦于难寻知音。
同性恋、异性恋、演员、观众,爱情、事业,本质上他们的痛苦都是相通的,他们的生命都不完整,都在寻找那个能够补全自己的另一半。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如果能够找到一个能懂自己的另一半,人生堪称完美。
《毕业舞会》作为一部歌舞片,影片的亮点仅仅是一群老戏骨。
三届奥斯卡金像奖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已经年过古稀,依旧能够在大荧幕上载歌载舞,丝毫不露疲态。不论演绎水准还是敬业精神,都令人佩服。
另一位奥斯卡金像奖影后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也是年过半百,但依旧能够挑起影片颜值担当大旗,只要妮可登场,仿佛满屏的大长腿。而且她在片中带了一波情怀,提及当年代表作《红磨坊》。本片新人女主角乔·艾伦·佩尔表现中规中矩,在妮可·基德曼强大气场面前根本不够看。
同样的,影片缺点也在这方面。
歌舞片的歌舞本身和故事内容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完全是靠着老戏骨的个人魅力,才让人看下去。
比起《爱乐之城》《悲惨世界》《马戏之王》等前几年音乐剧,《毕业舞会》歌曲和舞蹈都显得平庸,过度强调LGBT群体,编曲编舞反而显得一般,传唱度、欢乐程度也一般。
本片获得了第78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詹姆斯·柯登)两项提名。而这两个奖项都有同样的强有力竞争对手《汉密尔顿》和《波拉特2》。
相比百老汇经典剧《汉密尔顿》和喜剧效果社会反思并重的《波拉特2》,《毕业舞会》显得根本不够看。林·曼纽尔·米兰达《汉密尔顿》和萨沙·拜伦·科恩《波拉特2》获奖可能性远高于本片。
《毕业舞会》最大的筹码就是高举少数群体大旗,这年头有些过于强调政治正确,仿佛多数群体成了过街老鼠。偏偏文艺工作者很多都是这个群体的人,他们拍出的作品也多在为自己发声。
百花齐放最重要的就是每个人都能发声,如果仅仅因为为少数群体发声就像掌握了获奖密码,那就没意思了。
政治正确老生常谈,
寻觅知音知易行难。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歌舞片都有点媒介自反的味儿 这片子在校长去百老汇听musical的那个大唱段 也唱出了这个意思 我来自保守小镇 来到纽约听你表演 缓解忧伤 找到同类 不再孤单啥的 都老词儿吧。歌舞片用唱段自我指涉了一下,后面梅姨在校长办公室卖弄风情时 也是戏里戏外唱段台词合二为一了。
这片也真够烂 梅姨为啥接这个??NicoleK的演技怎么依然如此之差劲儿?每一个唱段都难听,每一个情节点都莫名其妙。女主在看完基德曼跳舞后就转变态度了?校园bitches看完男二跳舞竟然给女主道歉了?小胖和他妈一个电话和解了?梅姨找前夫搭进去一套房?过气女明星看上小镇校长 这是受了麦肯齐启发吗??btw,就那么个小破视频还能上千万观看??这美国人看了不得笑死 瞧不起谁呢?
情节窒息以外,视听也不够fancy啊!都破破烂烂的,啥玩意最后找个破屋就在室内糊弄完了最后一场高潮戏。所有人be like,感觉搞完收工!
唯一值得说的可能这是关注les而不是男性的同性电影吧,单拍成这样很丢人。女孩青春期独有的痛苦沮丧纠结根本没说,应该说的。即便是lgbt,男性也声量大多了。女主竟然说:你们是我见过最酷的中年人!excuse me??看着她全程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围笑,也是,毕竟都和这个咖位的合作了,实在难过不起来。
最开始Nicole她们找社会事件来作为公关谈资的时候挺有意思 说了那么多 什么水资源了战争了都不行 就这个小女孩合适 为啥呢 大的都解决不了 整个小事儿意思一下 自我安慰得了。这就是2021年的歌舞片的话 可太不行了。这不就是郭老师那段子:我正抽着烟,一看电视里正放禁烟广告,我眼一闭心一横,把电视给关了!
歌舞片都有点媒介自反的味道,这一次是校长去纽约百老汇看梅姨演出的唱段。他说的无非是来自保守小镇,看见舞台上绚丽的大明星梅姨,他不再孤单,向往世界之类的老词儿。后来梅姨在他办公室卖弄风情,唱段就台上台下合二为一了,颇有种梦想实现了的味道。这里面有趣的是,好像只有这个校长的梦想实现了。所有人都是实现了一下下,妮可基德曼的角色也还没真正演出,男二演戏失败开始当戏剧老师,男一和他妈莫名其妙和解,女主小女孩也还有太远的路要走。
这片子唯一值得说的可能就是les女主角,还是青春期的孩子。可是遗憾就在于它没有就这个点展开任何叙事,女生+青春期+在保守小镇+爱上黑人,再来点对方和自己阶级不同的设定,戏明明很多,可是都没有展现女性特有的纠结痛苦迷茫挣扎。一切都随便的过于容易了。没有关键的转折,甚至没有被popular的小孩攻击太久。没有《Juno》的痛,没有《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的灵,没有《星运里的错》的妥帖,没有《壁花少年》的孤独,没有《叫我Simon》的可爱。
男二在超市那段“违反圣经”唱段,还有点意思。你不能在“尊重圣经的虔诚基督徒”前提下,主动选择什么遵循什么不遵循。你只能相信爱,爱能战胜一切。
当然这也是自我安慰了。
最开始Nicole在手机上找社会事件作为公关资源倒是很真实,水资源、战争饥荒为代表的真实世界事件都解决不了,参与不上。大事都不行就开始找个小事儿刷刷存在感,发挥一下他们的余热,遮盖了对真正问题无计可施的无力感。
虽然烂 但我写了长影评 不知道触犯了豆瓣哪根神经直接给我屏蔽了 2022年了 人家拍成这样我还一顿骂 结果你们直接把我们评论给不予显示了 牛 真有你的 果然不是同一个世界。
如果不是这群演员还有题材,这片子绝对4分徘徊。5分往上点勉强3星,但这片子我看还是不及格,题材不旧还吃香但逐渐式微,形式老旧毫无新意,好多歌舞拍的电影不电影mv不mv
先说电影再说演员,这种歌舞片真是不招我待见的那种聊着聊着就开始(大部分歌都很尬,后期习惯了有的就还好的)唱起来,歌词也没有太多印象深刻的,就凑活吧。这种电影就节奏基本流畅了就这样吧,偶尔还有几个笑点(真是偶尔,结尾当老师那个真的节奏很好)
说老实话,现在歌舞片真不能一言不合就跳一言不合就唱还都是水词。《马戏之王》拍成那样,MV合辑也有点过,尺度难拿呀,所以还是靠题材救场。
这片子说到底还是吃lgbtq题材红利,在这个年份又尤其感觉就是一群东部蓝营来的杀进了中部一个纯红小镇,无可奈何就是绝对zzzq的三观正。只要忍过50分钟,后面80分钟还是有那么点意思,幸亏它可以快进。
James 前面的部分真是尬的不行,开头过渡部分他反而是一群老人家里舞步最轻盈的,后半部分角色与女主与幼时自己遥相呼应,我这种简单的人就被感动了,泪目一个。
梅姨没得说,该放放该收收真好,这么大岁数还能演勾搭校长谈恋爱。
妮可那段几乎算是独舞真是估计当着观众的女主都惊了,姐姐这么大年纪身材这么好又唱又跳的,佩服!
最后我还是真很想看Eleanor这部音乐剧的
P.S. 原来这片子有原著……那就好理解多了……但是舞台渲染力和电脑屏幕前,真是没法比。不过看的时候确实没有那么强的话剧感,还算好一点儿?
很活泼轻松的剧,华丽盛大的prom故事背景,让一切都青春、隆重而美好。音乐有上世纪百老汇的复古风格。总体我喜欢电影版胜过舞台版(我在LA看的North America Tour版)。
一.选角
LA cast比电影版差了太多,尤其是Angie,妮可把Fosse Girl的魅惑、成熟演绎得太好了,真的是Antelope Legs! 这一段玩梗Chicago我大爱,Angie给Emma跳舞时,猫或豹子一般的眼神、灵活的舞步、收放自如的诱惑力,非常Fosse Girl了。
LA Cast没有大长腿,也没有勾魂摄魄的魅力,完全没有Roxy或者Velma的诱惑力。
LA Cast的服化也差劲,Angie一身黑色轻纱短裙,既不时尚,更没有Chicago余韵。出演两个校霸的男演员不够帅,也不会后空翻,也不会侧手翻,而且穿着土里土气。两个啦啦队员也打扮老土,高中生们穿着像90年代,过时且辣眼睛。
让我惊艳的是舞台剧的西装版Emma,太帅了!发型直接把我掰弯,就像拉拉版Emma Watson / Kristine Stewart。
电影版演员们唱功意外的稳,稳得毫无瑕疵。我看的是LA Tour第一天巡演,或许演员紧张吧,Emma前半场唱歌都在赶拍子,没有卡住节奏。好在后半场发挥正常。其他演员唱功只能说正常,没有很出彩,Dee Dee还算不错。
二.布景
舞台剧布景和电影真的没法比,虽然大部分musicals我都喜欢舞台剧胜过电影,但是像Prom、Chicago这样华丽盛大的故事,舞台剧局限性太大了。尤其喜欢电影中百老汇布景,在校长回忆part直接封神。校长穿梭于百老汇的流光溢彩,看到舞台上的Dee Dee恍若神衹,这是电影才能达到的效果。舞台剧中没有切换背景、没有华服歌舞版Dee Dee,等于是把这一part的精髓砍断。
总体而言,很喜欢本剧的音乐,活泼且复古。故事虽然老套,但小镇LGBTQ的故事还是很有意义的。在美国住了几年,其实农村真的民风不太开化,有一些守旧派。
灿烂青春的浮华幻梦,总是让人心生荡漾。如何从自恋狂,变得自我奉献、完满人生,俗套的故事中还是有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