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林柏宏谢欣颖张少怀钟瑶钟政均钟岳纯
类型:喜剧爱情导演:廖明毅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20 地区:台湾 语言:国语 豆瓣ID:34850590热度:781 ℃ 时间:2024-08-14 14:20:57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两星给故事。好歹讲完整了,但是有点为了凑一个悲剧而拍的意味。n先讲缺点。n为什么故事没给三星?因为中心主旨跑偏了。男女主的分开不是因为OCD,而只是因为不爱了——我相信OCD患者是可以和非患者在一起的。nn难道得了OCD就不配爱与被爱吗?nnOCD是会让恋爱更加波折,但是爱情本身难道就不波折了吗?OCD,正是所谓的“不合适”的分手借口。nn优点。一星给美术和iPhone的画幅设计。n还有因为我超喜欢男女主的设定——小偏执的、“奇怪的”、格格不入的人。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去**的世界》,那你应该能懂。nn配色很舒服。房间陈设、角色造型很舒服。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女主服药自杀的那段转换角色的转场是不是用了什么特效?有点晃眼睛,跳戏了,个人认为不适合全片的整体美术风格。nn画幅太可爱了叭。开始是正方形,后来变成iPhone左边空一条的设计。正方形是强迫症的必须,而当这个精彩的世界向OCD患者打开,当OCD突然好了,人眼前的世界缓缓拉来,变得宽阔(且不规则)。这个设计超棒。
如果分手是我们必定的结局,不要再找什么“我们不合适。”的借口了,直接告诉我——“不爱了。”吧。
这是第一部用iPhone手机拍摄的华语电影(长片),不知道这个噱头是否为影片争取到金马奖提名的关键,也不知道这是否对影片的票房有所贡献。我觉得影片最吸引之处在于其背景完美映射出新冠疫情时期里的社会面貌,以及疫情期间人与人彼此交往的微妙心态。也许这并非影片拍摄的初衷,但是剧本的细节让人恍惚回到去年疫情爆发时的景象:空荡荡的街道、戴上口罩手套和身穿防护服的男女主角、极少出门而宅在家中的日常生活、频繁洗手和清洁家具的强迫症等等,这些描绘难免令人心有余悸。
这种外部环境并非引致角色心理障碍的元凶,但是去年好几部电影都在此层面上有过出色的暗示:阿莫多瓦《人类的呼声》中的女主角因长期独自困在家中而陷入对恋人的激烈反应,希腊诡异浪潮新片《苹果》描述了一种未知的疾病在整个城市里蔓延,导致人们突然丧失记忆。
意想不到地,这部《怪胎》与希腊诡异浪潮作品有一些惊喜的交集,其主题更与《龙虾》有不谋而合的探讨:是否两人要有共同点才能维持长久的爱情?影片前半段用略带幻想和童真奇趣的笔触勾勒出两个怪胎之间爱情的轮廓,方形的画幅设计可谓出奇地精准,一边指涉两人身患的强迫症,画面上的家具和场景呈现出对称的构图;另一边则暗示两人是不被世俗所理解的边缘群体。他们在相遇和相识的过程中共同对抗着危险肮脏的世界,努力维护着洁净的生活空间和习惯,并最终坠入爱河。
这对边缘男女的爱情延续了《龙虾》的核心主题:性格、习惯乃至缺点上有共同之处的两人才能维持完美的爱情。遗憾地,后半段退回到烂俗的出轨话题。导演利用画幅变形的手法(从方形变为宽银幕)暗示男主角摆脱了强迫症,重回生活正轨,却无意中打破了两人的情感平衡。但是剧本却没有深挖下去,而是沦为狗血连续剧的男人出轨情节,稍为模糊了爱情话题的探讨。
从这个剧本来看,维系两人关系的关键似乎并非在于强迫症,而是其中一方是否有定力免受外界的诱惑。这种通俗剧的表达使前半段建立起的妙趣感消失殆尽,尽管最后采用男女视点互换、重新演绎一遍出轨情节带来反转,但是这种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手法没能深化主题,只能回到人性自私和善变的惯用套路上,或用片中的一句台词简单概括:爱的时候,所有对方的缺点都是优点;不爱的时候,那些缺点都将成为致命伤。n
尽管后半段没能承接上前半段的惊艳,也暴露出创作者欠缺对爱情主题的深刻思考,但这部处女作依然彰显出导演廖明毅的功力,不论形式还是节奏感都有其新颖独到之处,这位导演的前途不可小觑。
我不想讨论这部电影的形式,有人喜欢,也有人觉得俗套,总会有人在电影里找到他讨厌地方,也有人专看电影的优点。nn我很看重电影的内容,对于设备技术和电影技法上的缺点,我的宽容度还是很高的,再好的剧组也拯救不了一个烂剧本。nn我很喜欢这部电影讨论的主题,“是不是只有条件平等两个人才能相爱?”nn男女主都患有OCD(神经性强迫症),在正常人眼里,他们就是“怪胎”,都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也正因为OCD两人才相遇相爱,彼此能够互相理解、包容,一起努力对抗OCD。就像所有的爱情电影一样,开始都是那么的美好和甜蜜,男女主都沉浸在爱情的滋润中,许下海誓山盟,矢志不渝!n可是,男主的OCD突然好了,症状全都消失了,不再有强迫症了,可以外出了,可以工作了,也可以接触到正常的女孩了,所以裂变就这么来临了!nn可想而知,女主有多么的痛苦,两人只得不欢而散。nn女主在痛苦中无法自拔,一个夜里她进去奇幻的梦境中,醒来发现回到了过去,同时康复的人是她自己,而不是男主。女主瞬间意识到,接下来会发生的事,她会不会也抛弃男主呢,在这样的假设中影片结束。n其实男主有没有康复呢?男主看见鸽子OCD便康复,从这里开始,之后的剧情已经是奇幻的手法了,导演只是在假设,如果其中一个人康复,会是怎么样呢?先假设男主,然后假设女主!nn假设的结果并不乐观,他们还是分开了。他们在一起是因为都患有OCD,因为“异于常人”,因为“平等”,所以两个“怪胎”才能在一起,而其中一个好了,“平衡”被打破了,爱情也随之破碎。nn在患有OCD的情况下,两人被看成怪物,可是,对于我们这些没有OCD的所谓的正常人,真的正常吗?我们都是患有各种奇奇怪怪毛病的“怪物”!我们都像片中的男女主一样,寻找着和自己一样患有“OCD”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相爱,只有这样才能包容,只有这样才能平衡、平等!这不就是当代社会的现状吗?nn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有很多身份,不同的工作,相异的能力,乱七八糟的喜好,混乱不堪的习惯,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所以因为这些差异两个人真的就不能在一起吗?n在可笑的条件平等下,才能有包容,有爱情,同样,导演在影片最后也展示出了,变心的男主OCD又复发了,所以这个平等的条件又被打破了,他的新女友惊恐的看着他,从她的表情上就能知道,她绝对不会包容这个怪胎男友,是啊,谁包容你啊,包容你奶奶个卷!nn电影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品,她把生活中人们忽略的,不敢正视的矛盾,在荧幕上放大,赤裸裸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抬起头来吧,大家!别老谈那些吃喝玩乐,车子孩子房子银子,也该思考一下人生了,你为什么不幸福?不是因为这些,是因为没有相爱,没有包容,是因为我们都是各种各样的怪物,根本不存在完全的条件平等!!!!我们都是在自欺欺人!nn每个人从电影里看出来的东西不尽相同,我不管别人看出来什么,反正这就是我的想法,这也不是什么影评,只是我情绪发泄的随想而已!
我可太喜欢这类古古怪怪、又可可爱爱的电影了,瞧这高饱和度的大面积色块,这令强迫症愉悦的对称构图,多少有些韦斯安德森的影子,但和《布达佩斯大饭店》那种欧式童话感觉还不太一样,情绪上有些《大狗民》的清爽味儿,总之,透露着一种有趣的神经质。
可惜只有前半段维持住了这种荒诞活泼,后半程情绪整个down掉,直到最后也没拔起来,与我看完预告、点开影片前,期待的轻喜剧有些落差,情感上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总体评分4星★★★★
这部电影看似讲了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男主女主偶然相遇,因为共同点相爱,接着其中一方失去这个共同点,最后是两人面临分开的开放性结尾。不过借由OCD这个外壳,外加男女主的演技也一直在线,前半场从相遇到相爱相处的过程看起来还蛮有意思的。
但是故事后半段情感冲突后就开始狗血,女主人设还怪怪的。前面基本是女主主动“表白”,牵引感情线和情节线(提出交往、展示人体模特工作、提出洁癖挑战、合照时牵对方手),一副明朗敢爱的样子,男主就主动了一回(提出同居),而当男主OCD痊愈,两人情感矛盾出现时,女主又是偷看手机又是隐忍又是跟踪,我都纳闷好几回,就这性格怎么还不搬出去?结果一搬回去就自杀了,看得我一阵气。
是,之前是埋伏笔说女主有自杀倾向,是,人的确可以既敏感又明朗,可总觉得缺乏人物性格内核应该具备的统一性。
简而言之,就是作为一个电影的主要角色,统一的内核,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勇敢”——用以推动情节,或者是“不勇敢”——用以反衬另一种勇敢的选择或者跟进剧情,女主这前后的反转,看起来有些令人费解。
紧接着下一段关于女主的设定也不喜欢,换女主病好的时候,为啥还是男主那个当编辑的工作,她跟图书出版社啥关系就升职加薪了?好敷衍的设定啊,为啥就不能是画家?她家里不是有一副很大的画像吗,就不能是她得病后有什么绘画障碍,只能当人体模特接近艺术工作,病好了回画室当老师什么的?人物背景丰满一点啦。
再说两次分手后相遇的场景,男方病好说不认识对方时就一副绝情的样子,女方病好说不认识对方就于心不忍的表情,不知道为什么看起来也有些不爽。
还有结尾,为啥就不能欢快一点呢,我真挺期待两个人一起好起来的,但是两人一块病好,貌似又不能体现想要讨论的话题了。那不一起病好也可以处理得欢脱荒诞一些啊,另有一个同路人,或者臆想出一个同伴一起疯,再或者直接魔幻掉,都比悲悲戚戚好,总之被这样荒诞开场吸引的我,就想要看到一个快乐的结局。
哎电影我还是蛮喜欢的,怎么讲这么多不喜欢的地方,大概是因为可惜呐,离满星的喜爱就那么一步之遥,国产韦斯安德森近在咫尺啊!
我觉得这部电影想要讨论的主题可能并不是爱情,因为在我看来男女主之间也根本不是爱情,只是一种“同病相怜”。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两个丑得很特别的人,本来各自丑着,碰见对方之后,发现一样丑得很特别,交流一番经验发现“你懂我!”,就惺惺相惜在一起了,结果不论其中哪一个整了容,正常了就马上抛弃另一个,这能叫爱情吗?剩下那一个声嘶力竭让对方丑回来的心态,有美好在里面吗?
从状态上讲,就是“正常”>“一起难过”>“独自难过”呗。
所以本片的“OCD”只是一种隐喻,类比那些被人类拿来充当情感工具的一种条件,比如影片中间,电视里面播报类似新冠病毒爆发的新闻。
那么影片中“同病相怜”的情感就可以这样理解:当人们面对某种险境时,孤独中的危机感总会更强烈,这时候有一个人陪着自己,总好过独自面对恐惧,可在这基础上建立的情感关系,必然也会随着危险的远离而分崩离析。更普遍的情况是,这浮沙一样的爱情,有时候甚至不需要太大的危机,仅仅是孤独就足够它出现了。
从这个立意来看,本片的小清新面貌是不就立体起来了,不过隐喻虽好,形式上还是希望能再荒诞不羁一些,讲道理可以,必须让人从头笑到尾才行。
最近《做家务的男人》请到了新嘉宾,有洁癖的杨子姗和她老公吴中天。
其实对于我这种神经大条的人,“洁癖”是我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每一个进入杨子姗家的工作人员都需要挨个消毒,走以后她还要逐一清洁。
但其实真不是她“矫情”,如果不做这件事她会很难过,这世界真的是有各式各样的人。n
也许看完这两个人,你就会理解杨子姗——
怪胎
豆瓣:7.0
陈柏青患有严重的OCD,也就是神经性强迫症,而且患有非常严重的洁癖,
他需要不断重复一件事,才能安心,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生活。n
如果没有做到他就会很难受,这是自己无法控制的。
陈柏青每天早上7.30分起床。n
拿起手机关掉闹钟立刻起来,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
被子要叠成豆腐块,每颗牙齿要刷七次,一次也不能少。n
打开他的衣柜,都是清一色的同款T恤,而收拾好个人卫生后,他还要进行每天都浪费大半天完成的项目,清扫。n
不可以怠慢,每个地方都要一尘不染。
其实最开始陈柏青的症状并没有那么严重,他只是特别喜欢洗手。n
但慢慢的,这种洗手的频率越来越多,甚至只要他一紧张,就需要不停的洗手。
而这,似乎就是强迫症的开始。n
每个月的十五号,是陈柏青的苦难日,
因为这一天他需要走出舒适圈,出门,陈柏青要把所有外出需要办的事都在这一天解决。
什么交房租、水电费、看医生、超市采购...
而每次出门陈柏青都会全副武装,手套、防护服、口罩,这就是陈柏青日复一日让人崩溃的生活。
直到他遇见了她,一个和陈柏青有着相同OCD的女孩,遇见她的那一刻,陈柏青仿佛在茫茫人海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她叫陈静,同样患有OCD,并且她需要不断去超市偷东西来满足自己的OCD,如果没有做,她会觉得很难受。
他们在那一刻,达到了共鸣,
唉,原来你也是耶~
于是惺惺相惜的两个“怪胎”很快在一起,这是意料之中的结局,
为了能在一起他们在自己OCD边缘不断试探,比如吃路边摊、捡垃圾、或者拥吻...n
为了减少外出,两人也很快的搬到一起同居。
而刚在一起的两人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不断努力着,
该片是亚洲第一部用iPhone拍摄剧情长片,
导演廖明毅本次除了担任导演外,还兼任编剧、摄影与剪辑,但这个小成本的电影,却获得了国内外好评。
他成为了今年度台湾电影国际影展拿下最多奖项的影片。
意大利乌迪内远东影展获得观众票选水晶桑奖和紫桑奖;
富川奇幻影展拿下亚洲电影奈派克奖;
还获得加拿大奇幻影展观众票选奖以及纽约亚洲电影节评审团荣誉大奖。
而手机拍摄,从一开始陈柏青视角1:1正方形画幅,n
到陈柏青和陈静在一起后,改变视角的变成16:9的常规世界。
这种设定就很有趣,虽然不新奇,但也是一次工整的尝试。
这种改变,好像被框住的人,突然开阔的视野,
而陈柏青的OCD毫无征兆的消失了,他可以不带手套就拾起地上的泥土。
他开始不局限于和陈静一起待在家里,也不局限于每个月一天的出门采购,他想方设法的出去,从一周一次到一周两次、三次...
甚至于到后来的出去上班,应酬、一宿一宿不回家。
以及找到了可以正常交往、拥吻的出轨女朋友。
而陈静却依旧每天呆在家里,日复一日的重复清洁、打扫、整理,
只是原本两个“怪胎”变成了一个“怪胎”。n
陈柏青开始指责陈静的“怪”受困于牢笼,他自己想有拥有正常的生活,对于自己的出轨,他振振有词。
原本爱情里的平衡被打破后,分手只是迟早的事。
我们在斥责陈柏青渣男、玩弄感情、朝三暮四时,导演忽然给这段关系来了一个反转,还是刚遇见的美好,刚开始的两个“怪胎”。
而这一次痊愈的是陈静,所有的故事像是重演一遍,
在陈静的脑海里演练了一次,这一次同样无法避免的分手。
“该结束了吗?在我做这一切伤害他的事之前。”
这是电影结束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留在我心里久久挥不去的沉痛,
一段关系最重要的是平衡和步伐一致。n
无论夫妻还是伴侣,很多时候都是人生路上的同行者。
我们需要大体的步伐一致,只有这样才不会把任何一方落下,而落下的一方往往痛苦不已,以为是不是你把我丢弃了,以为我只要站在原地你就会等我。n
而这种差距久了,远了,就再也弥补不了了。
其实你无法责怪任何一方,有时候一段感情达到一个临界点,已经不爱了所有的弥补都变得无力、苍白。
相爱的时候所有的缺点都是优点。n
不爱了所有的优点,都变成缺点。
“爱情里没有先知,也没有怪胎,只要有爱,相爱的怪胎们见怪不怪;没有了爱的单数才沦为怪胎。”
塞古罗港使命
趣事
萌犬好声音2
齐木楠雄的灾难真人版
至尊三雄
来日方长
落魄的乡镇发廊老板刘更生,在妻子王艳花去世后陷入...
播放指数:996℃
两星给故事。好歹讲完整了,但是有点为了凑一个悲剧而拍的意味。n先讲缺点。n为什么故事没给三星?因为中心主旨跑偏了。男女主的分开不是因为OCD,而只是因为不爱了——我相信OCD患者是可以和非患者在一起的。nn难道得了OCD就不配爱与被爱吗?nnOCD是会让恋爱更加波折,但是爱情本身难道就不波折了吗?OCD,正是所谓的“不合适”的分手借口。nn优点。一星给美术和iPhone的画幅设计。n还有因为我超喜欢男女主的设定——小偏执的、“奇怪的”、格格不入的人。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去**的世界》,那你应该能懂。nn配色很舒服。房间陈设、角色造型很舒服。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女主服药自杀的那段转换角色的转场是不是用了什么特效?有点晃眼睛,跳戏了,个人认为不适合全片的整体美术风格。nn画幅太可爱了叭。开始是正方形,后来变成iPhone左边空一条的设计。正方形是强迫症的必须,而当这个精彩的世界向OCD患者打开,当OCD突然好了,人眼前的世界缓缓拉来,变得宽阔(且不规则)。这个设计超棒。
如果分手是我们必定的结局,不要再找什么“我们不合适。”的借口了,直接告诉我——“不爱了。”吧。
这是第一部用iPhone手机拍摄的华语电影(长片),不知道这个噱头是否为影片争取到金马奖提名的关键,也不知道这是否对影片的票房有所贡献。我觉得影片最吸引之处在于其背景完美映射出新冠疫情时期里的社会面貌,以及疫情期间人与人彼此交往的微妙心态。也许这并非影片拍摄的初衷,但是剧本的细节让人恍惚回到去年疫情爆发时的景象:空荡荡的街道、戴上口罩手套和身穿防护服的男女主角、极少出门而宅在家中的日常生活、频繁洗手和清洁家具的强迫症等等,这些描绘难免令人心有余悸。
这种外部环境并非引致角色心理障碍的元凶,但是去年好几部电影都在此层面上有过出色的暗示:阿莫多瓦《人类的呼声》中的女主角因长期独自困在家中而陷入对恋人的激烈反应,希腊诡异浪潮新片《苹果》描述了一种未知的疾病在整个城市里蔓延,导致人们突然丧失记忆。
意想不到地,这部《怪胎》与希腊诡异浪潮作品有一些惊喜的交集,其主题更与《龙虾》有不谋而合的探讨:是否两人要有共同点才能维持长久的爱情?影片前半段用略带幻想和童真奇趣的笔触勾勒出两个怪胎之间爱情的轮廓,方形的画幅设计可谓出奇地精准,一边指涉两人身患的强迫症,画面上的家具和场景呈现出对称的构图;另一边则暗示两人是不被世俗所理解的边缘群体。他们在相遇和相识的过程中共同对抗着危险肮脏的世界,努力维护着洁净的生活空间和习惯,并最终坠入爱河。
这对边缘男女的爱情延续了《龙虾》的核心主题:性格、习惯乃至缺点上有共同之处的两人才能维持完美的爱情。遗憾地,后半段退回到烂俗的出轨话题。导演利用画幅变形的手法(从方形变为宽银幕)暗示男主角摆脱了强迫症,重回生活正轨,却无意中打破了两人的情感平衡。但是剧本却没有深挖下去,而是沦为狗血连续剧的男人出轨情节,稍为模糊了爱情话题的探讨。
从这个剧本来看,维系两人关系的关键似乎并非在于强迫症,而是其中一方是否有定力免受外界的诱惑。这种通俗剧的表达使前半段建立起的妙趣感消失殆尽,尽管最后采用男女视点互换、重新演绎一遍出轨情节带来反转,但是这种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手法没能深化主题,只能回到人性自私和善变的惯用套路上,或用片中的一句台词简单概括:爱的时候,所有对方的缺点都是优点;不爱的时候,那些缺点都将成为致命伤。n
尽管后半段没能承接上前半段的惊艳,也暴露出创作者欠缺对爱情主题的深刻思考,但这部处女作依然彰显出导演廖明毅的功力,不论形式还是节奏感都有其新颖独到之处,这位导演的前途不可小觑。
我不想讨论这部电影的形式,有人喜欢,也有人觉得俗套,总会有人在电影里找到他讨厌地方,也有人专看电影的优点。nn我很看重电影的内容,对于设备技术和电影技法上的缺点,我的宽容度还是很高的,再好的剧组也拯救不了一个烂剧本。nn我很喜欢这部电影讨论的主题,“是不是只有条件平等两个人才能相爱?”nn男女主都患有OCD(神经性强迫症),在正常人眼里,他们就是“怪胎”,都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也正因为OCD两人才相遇相爱,彼此能够互相理解、包容,一起努力对抗OCD。就像所有的爱情电影一样,开始都是那么的美好和甜蜜,男女主都沉浸在爱情的滋润中,许下海誓山盟,矢志不渝!n可是,男主的OCD突然好了,症状全都消失了,不再有强迫症了,可以外出了,可以工作了,也可以接触到正常的女孩了,所以裂变就这么来临了!nn可想而知,女主有多么的痛苦,两人只得不欢而散。nn女主在痛苦中无法自拔,一个夜里她进去奇幻的梦境中,醒来发现回到了过去,同时康复的人是她自己,而不是男主。女主瞬间意识到,接下来会发生的事,她会不会也抛弃男主呢,在这样的假设中影片结束。n其实男主有没有康复呢?男主看见鸽子OCD便康复,从这里开始,之后的剧情已经是奇幻的手法了,导演只是在假设,如果其中一个人康复,会是怎么样呢?先假设男主,然后假设女主!nn假设的结果并不乐观,他们还是分开了。他们在一起是因为都患有OCD,因为“异于常人”,因为“平等”,所以两个“怪胎”才能在一起,而其中一个好了,“平衡”被打破了,爱情也随之破碎。nn在患有OCD的情况下,两人被看成怪物,可是,对于我们这些没有OCD的所谓的正常人,真的正常吗?我们都是患有各种奇奇怪怪毛病的“怪物”!我们都像片中的男女主一样,寻找着和自己一样患有“OCD”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相爱,只有这样才能包容,只有这样才能平衡、平等!这不就是当代社会的现状吗?nn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有很多身份,不同的工作,相异的能力,乱七八糟的喜好,混乱不堪的习惯,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所以因为这些差异两个人真的就不能在一起吗?n在可笑的条件平等下,才能有包容,有爱情,同样,导演在影片最后也展示出了,变心的男主OCD又复发了,所以这个平等的条件又被打破了,他的新女友惊恐的看着他,从她的表情上就能知道,她绝对不会包容这个怪胎男友,是啊,谁包容你啊,包容你奶奶个卷!nn电影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品,她把生活中人们忽略的,不敢正视的矛盾,在荧幕上放大,赤裸裸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抬起头来吧,大家!别老谈那些吃喝玩乐,车子孩子房子银子,也该思考一下人生了,你为什么不幸福?不是因为这些,是因为没有相爱,没有包容,是因为我们都是各种各样的怪物,根本不存在完全的条件平等!!!!我们都是在自欺欺人!nn每个人从电影里看出来的东西不尽相同,我不管别人看出来什么,反正这就是我的想法,这也不是什么影评,只是我情绪发泄的随想而已!
我可太喜欢这类古古怪怪、又可可爱爱的电影了,瞧这高饱和度的大面积色块,这令强迫症愉悦的对称构图,多少有些韦斯安德森的影子,但和《布达佩斯大饭店》那种欧式童话感觉还不太一样,情绪上有些《大狗民》的清爽味儿,总之,透露着一种有趣的神经质。
可惜只有前半段维持住了这种荒诞活泼,后半程情绪整个down掉,直到最后也没拔起来,与我看完预告、点开影片前,期待的轻喜剧有些落差,情感上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总体评分4星★★★★
一、关于少的那颗星
这部电影看似讲了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男主女主偶然相遇,因为共同点相爱,接着其中一方失去这个共同点,最后是两人面临分开的开放性结尾。不过借由OCD这个外壳,外加男女主的演技也一直在线,前半场从相遇到相爱相处的过程看起来还蛮有意思的。
但是故事后半段情感冲突后就开始狗血,女主人设还怪怪的。前面基本是女主主动“表白”,牵引感情线和情节线(提出交往、展示人体模特工作、提出洁癖挑战、合照时牵对方手),一副明朗敢爱的样子,男主就主动了一回(提出同居),而当男主OCD痊愈,两人情感矛盾出现时,女主又是偷看手机又是隐忍又是跟踪,我都纳闷好几回,就这性格怎么还不搬出去?结果一搬回去就自杀了,看得我一阵气。
是,之前是埋伏笔说女主有自杀倾向,是,人的确可以既敏感又明朗,可总觉得缺乏人物性格内核应该具备的统一性。
简而言之,就是作为一个电影的主要角色,统一的内核,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勇敢”——用以推动情节,或者是“不勇敢”——用以反衬另一种勇敢的选择或者跟进剧情,女主这前后的反转,看起来有些令人费解。
紧接着下一段关于女主的设定也不喜欢,换女主病好的时候,为啥还是男主那个当编辑的工作,她跟图书出版社啥关系就升职加薪了?好敷衍的设定啊,为啥就不能是画家?她家里不是有一副很大的画像吗,就不能是她得病后有什么绘画障碍,只能当人体模特接近艺术工作,病好了回画室当老师什么的?人物背景丰满一点啦。
再说两次分手后相遇的场景,男方病好说不认识对方时就一副绝情的样子,女方病好说不认识对方就于心不忍的表情,不知道为什么看起来也有些不爽。
还有结尾,为啥就不能欢快一点呢,我真挺期待两个人一起好起来的,但是两人一块病好,貌似又不能体现想要讨论的话题了。那不一起病好也可以处理得欢脱荒诞一些啊,另有一个同路人,或者臆想出一个同伴一起疯,再或者直接魔幻掉,都比悲悲戚戚好,总之被这样荒诞开场吸引的我,就想要看到一个快乐的结局。
哎电影我还是蛮喜欢的,怎么讲这么多不喜欢的地方,大概是因为可惜呐,离满星的喜爱就那么一步之遥,国产韦斯安德森近在咫尺啊!
二、关于电影的主题
我觉得这部电影想要讨论的主题可能并不是爱情,因为在我看来男女主之间也根本不是爱情,只是一种“同病相怜”。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两个丑得很特别的人,本来各自丑着,碰见对方之后,发现一样丑得很特别,交流一番经验发现“你懂我!”,就惺惺相惜在一起了,结果不论其中哪一个整了容,正常了就马上抛弃另一个,这能叫爱情吗?剩下那一个声嘶力竭让对方丑回来的心态,有美好在里面吗?
从状态上讲,就是“正常”>“一起难过”>“独自难过”呗。
所以本片的“OCD”只是一种隐喻,类比那些被人类拿来充当情感工具的一种条件,比如影片中间,电视里面播报类似新冠病毒爆发的新闻。
那么影片中“同病相怜”的情感就可以这样理解:当人们面对某种险境时,孤独中的危机感总会更强烈,这时候有一个人陪着自己,总好过独自面对恐惧,可在这基础上建立的情感关系,必然也会随着危险的远离而分崩离析。更普遍的情况是,这浮沙一样的爱情,有时候甚至不需要太大的危机,仅仅是孤独就足够它出现了。
从这个立意来看,本片的小清新面貌是不就立体起来了,不过隐喻虽好,形式上还是希望能再荒诞不羁一些,讲道理可以,必须让人从头笑到尾才行。
最近《做家务的男人》请到了新嘉宾,有洁癖的杨子姗和她老公吴中天。
其实对于我这种神经大条的人,“洁癖”是我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每一个进入杨子姗家的工作人员都需要挨个消毒,走以后她还要逐一清洁。
但其实真不是她“矫情”,如果不做这件事她会很难过,这世界真的是有各式各样的人。n
也许看完这两个人,你就会理解杨子姗——
怪胎
豆瓣:7.0
陈柏青患有严重的OCD,也就是神经性强迫症,而且患有非常严重的洁癖,
他需要不断重复一件事,才能安心,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生活。n
如果没有做到他就会很难受,这是自己无法控制的。
陈柏青每天早上7.30分起床。n
拿起手机关掉闹钟立刻起来,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
被子要叠成豆腐块,每颗牙齿要刷七次,一次也不能少。n
打开他的衣柜,都是清一色的同款T恤,而收拾好个人卫生后,他还要进行每天都浪费大半天完成的项目,清扫。n
不可以怠慢,每个地方都要一尘不染。
其实最开始陈柏青的症状并没有那么严重,他只是特别喜欢洗手。n
但慢慢的,这种洗手的频率越来越多,甚至只要他一紧张,就需要不停的洗手。
而这,似乎就是强迫症的开始。n
每个月的十五号,是陈柏青的苦难日,
因为这一天他需要走出舒适圈,出门,陈柏青要把所有外出需要办的事都在这一天解决。
什么交房租、水电费、看医生、超市采购...
而每次出门陈柏青都会全副武装,手套、防护服、口罩,这就是陈柏青日复一日让人崩溃的生活。
直到他遇见了她,一个和陈柏青有着相同OCD的女孩,遇见她的那一刻,陈柏青仿佛在茫茫人海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她叫陈静,同样患有OCD,并且她需要不断去超市偷东西来满足自己的OCD,如果没有做,她会觉得很难受。
他们在那一刻,达到了共鸣,
唉,原来你也是耶~
于是惺惺相惜的两个“怪胎”很快在一起,这是意料之中的结局,
为了能在一起他们在自己OCD边缘不断试探,比如吃路边摊、捡垃圾、或者拥吻...n
为了减少外出,两人也很快的搬到一起同居。
而刚在一起的两人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不断努力着,
该片是亚洲第一部用iPhone拍摄剧情长片,
导演廖明毅本次除了担任导演外,还兼任编剧、摄影与剪辑,但这个小成本的电影,却获得了国内外好评。
他成为了今年度台湾电影国际影展拿下最多奖项的影片。
意大利乌迪内远东影展获得观众票选水晶桑奖和紫桑奖;
富川奇幻影展拿下亚洲电影奈派克奖;
还获得加拿大奇幻影展观众票选奖以及纽约亚洲电影节评审团荣誉大奖。
而手机拍摄,从一开始陈柏青视角1:1正方形画幅,n
到陈柏青和陈静在一起后,改变视角的变成16:9的常规世界。
这种设定就很有趣,虽然不新奇,但也是一次工整的尝试。
这种改变,好像被框住的人,突然开阔的视野,
而陈柏青的OCD毫无征兆的消失了,他可以不带手套就拾起地上的泥土。
他开始不局限于和陈静一起待在家里,也不局限于每个月一天的出门采购,他想方设法的出去,从一周一次到一周两次、三次...
甚至于到后来的出去上班,应酬、一宿一宿不回家。
以及找到了可以正常交往、拥吻的出轨女朋友。
而陈静却依旧每天呆在家里,日复一日的重复清洁、打扫、整理,
只是原本两个“怪胎”变成了一个“怪胎”。n
陈柏青开始指责陈静的“怪”受困于牢笼,他自己想有拥有正常的生活,对于自己的出轨,他振振有词。
原本爱情里的平衡被打破后,分手只是迟早的事。
我们在斥责陈柏青渣男、玩弄感情、朝三暮四时,导演忽然给这段关系来了一个反转,还是刚遇见的美好,刚开始的两个“怪胎”。
而这一次痊愈的是陈静,所有的故事像是重演一遍,
在陈静的脑海里演练了一次,这一次同样无法避免的分手。
“该结束了吗?在我做这一切伤害他的事之前。”
这是电影结束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留在我心里久久挥不去的沉痛,
一段关系最重要的是平衡和步伐一致。n
无论夫妻还是伴侣,很多时候都是人生路上的同行者。
我们需要大体的步伐一致,只有这样才不会把任何一方落下,而落下的一方往往痛苦不已,以为是不是你把我丢弃了,以为我只要站在原地你就会等我。n
而这种差距久了,远了,就再也弥补不了了。
其实你无法责怪任何一方,有时候一段感情达到一个临界点,已经不爱了所有的弥补都变得无力、苍白。
相爱的时候所有的缺点都是优点。n
不爱了所有的优点,都变成缺点。
“爱情里没有先知,也没有怪胎,只要有爱,相爱的怪胎们见怪不怪;没有了爱的单数才沦为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