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FrankDrakeCarolynPorcoJohnCasaniLawrenceKraussTimothyFerrisEdwardStoneNickSaganLarrySoderblomCharleyKohlhaseFranBagenalJamesF.BellFrankLocatellSuzanneDoddJonLombergHeidiHammel
类型:纪录片记录导演:埃默·雷诺兹 状态:正片 年份:2017 地区:其它 语言:英语 豆瓣ID:27021900热度:961 ℃ 时间:2024-08-15 13:54:02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这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吗?120亿英里外,一艘小型宇宙飞船正离开我们的太阳系,进入太空深处。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这样做的人造物体。在其心脏内,一个钚发生器正在慢慢死去,在航海家号上的灯最终熄灭之前,这个钚发生器可能还会工作十年。但是这个小飞船将会继续旅行数百万年,携带一个承载地球上生命的记录和图像的黄金唱片。十有八九,旅行者会比人类和我们所有的造物都长寿。这可能是唯一标志我们存在的东西。也许有一天一个外星人会发现它并好奇。航海家号的故事是人类成就的史诗,是个人戏剧,几乎是奇迹般的成功。1977年秋,相隔16天发射的两个航海家号太空探测器克服了所有的困难,躲过了无数次险险,近40年后继续在难以想象的距离上传播革命性的信息。他们用比现代助听器还少的计算能力,在一次革命性的旅程中解开了我们太阳系的惊人秘密,这一旅程就像首次环球航行和人类首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一样。在这部充满力量、诗意和电影特色的纪录片中,《最远的距离》颂扬了这些宏伟的机器,建造它们的男男女女,以及推动它们走得比任何人所希望的更远的愿景。从一个难以驾驭的星球出发,这些先驱者在黑暗中平静地航行着——这是人类创造力和人类想象力未开发极限的永恒见证。充满激情的有机故事讲述与人,图像,档案和意见交织在一起的大胆和brio使最远的是一个真正的电影规模的冒险。
再说说金唱片。我们不免担心发送“坐标”后,或许歌者会在遥远的未来看到金唱片并向地球发来二向箔,又或者三体人会来到地球寻觅新的宜居地。但是,就旅行者的速度而言,这一切即便发生,那时的人类也很难说依然存在。乐观地看,金唱片将人类文明大概率永远地保留,直至宇宙尽头。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有外星人看到它,看到地球文明的一隅,赞叹于人类的智慧,甚至向地球发送友好的信号,而那一刻,至少我们不再孤独。nn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渺小的人类文明发送了更为渺小的金唱片,它是一粒尘埃,也是一粒种子,或许有一天会生根发芽,新的奇迹从此诞生。仅此一点,旅行者值得我们永远牵挂。
效率很低的影片,有一半谈的是金唱片,另外就是航行的实况录像。
旅行者号上,管平湖的《流水》,听到了太让我感动了。这是77年卡尔.萨根决定的,也是立刻尼克松总统出的,同意出钱,20亿美元一克。金唱片的主意引起了巨大的嫉妒,踏踏实实做科学食物的事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全让金唱片占了风头。金唱片上还放了100张照片。
如果我们把这部影片想成是一张金唱片,他可没有装载足够多的信息,很多是废话和重复的景象。
话说回来,投放旅行者号这样的人造卫星,在上一次的176年前被杰弗逊总统否掉了。
在30分钟的时候出现了木星的放大照片,里面有一个300年的巨大红色风暴,能够放得下三个地球,这让所有的人感到兴奋,因为你在收看木星风暴直播。还能听到口哨的声音,那是闪电。林达在一颗小卫星爱奥上发现了活火山,喷发达到200公里。
金唱片上还有座头鲸的叫声,还有55种人类打招呼的声音,这是卡尔萨根所在的康奈尔大学录制的。这种信息有点像推特,简单有效。
1980年秋旅行者第1次观测土星。
旅行者2号观察天王星。发现了很丑陋,很没有规则的卫星米兰达。挑战者号爆炸。
1990年卡尔萨根决定把旅行者1号的镜头调转过来,给太阳系拍一张全家福,他发现了在光照下的地球就是一个小蓝点。“再考虑一下那个圆点。就在这里。这就是家。那就是我们……地球在广阔的宇宙舞台上是一个非常小的舞台……在我看来,也许没有比这个遥远的世界形象更能证明人类自负的愚蠢。对我来说,它强调了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更加友好和富有同情心地对待彼此,并且保护和珍惜这个淡淡的蓝点,这是我们所知道的唯一的家。”
我的补充:
2012年8月25日,旅行者1号的数据显示,它已经成为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比历史上任何人或任何东西都要走得更远”。
2018年11月5日,旅行者2号的数据表明它也进入了星际空间。本影片一点都没提到,因为是庆祝40周年,所以没来得及。
一部十分“硬核”的关于旅行者号计划的纪录片,却比很多科幻题材影视作品更具浪漫主义色彩。跳出冷战思维下太空竞赛的视角来看待旅行者号计划,真的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
虽然在爱因斯坦的理论里,时间和空间是纠缠不分割的,但在我十分有限的认知里,时间似乎是一个更为玄妙的概念。2012年旅行者号离开太阳系之后,它和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遥远了,太过遥远以至于人们只能用笼统的“remote”来形容。
而当数千年数万年甚至数亿年人类文明毁灭之后,旅行者号还是会漂泊在银河系中某个remote的空间中,载着那张金唱片等待着另一个文明的探索者来打捞。
一位科学家说他拒绝使用拟人化的修辞来称呼旅行者号。即便如此,很多情感都被寄托在那件冰冷的机器上,甚至很多科学家们的一部分也存在于那件机器上。某种无法阐述清楚的求知与渴望随着机器渐行渐远,漂浮在空旷的太空里,这件事本身就很让我动容。
以往我看完电影之后总喜欢向内解释,将某些表达升华一番。这也许是中式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吧。但这次看完这部纪录片,只剩一种朦胧的伤感和发自内心的赞美。
请记住2017年10月16日,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刻之一。
因为在这一天,天文学家们第一次真正看到了“引力波”。
人们在激动之余,才真正理解了爱因斯坦的伟大。这个物理界的泰斗,早在一百年前,在没有任何高精尖黑科技的年代里,爱因斯坦用他的大脑和笔下的公式,就通过广义相对论证明了宇宙中引力波的存在。
抛去那些聱牙诘屈的学术论文,引力波之所以能够让人类最高智慧的这批科学家兴奋,甚至让小学文凭毕业的更多吃瓜群众们在互联网上陷入群体狂欢,或许是因为《三体》这部经典科幻小说这些年在大众文学中的意外流行。
不去管黑暗森林法则、不去想宇宙社会学,用最简单的文本去概括《三体》的内容,刘慈欣用人类最终走向灭亡的故事讲述了一件事:地球文明是如何同地外文明进行高效的信息沟通。
这种被证实可以全宇宙无死角全频段覆盖的沟通方式,就是“引力波”。
无独有偶,和叶文洁在红岸基地利用太阳为天线向全宇宙广播地球坐标类似的手法,诺兰在《星际穿越》中尝试了一种全新的视觉呈现,就像是少儿绘本一样,形象直观的解释了引力波在超远距离以及不同维度下的信息传递。
不同的是,《三体》中叶文洁不明白重要事情说三遍的道理,面对“不要回复”警告的无视,导致整个太阳系最终走入降维攻击的浩劫;而《星际穿越》里女儿收到穿越时空的求助,她的回复不仅将父亲从虚无之境中解脱,更是拯救了全人类的命运。
可以说,在观测到引力波之后,这个由于时空涟漪产生的美妙又玄幻的力量,将成为人类揭开未知奥秘的重要途径。不论它是希望开启的一扇窗口,还是潘多拉魔盒的一道缝隙,以人类生来就有的好奇心,我们已经无可避免的走入了未来已经写好的结局。
除了探讨这些我们凭借肉眼看不到的神秘力量,小侠我更想为大家推荐另一部探索宇宙奥秘的纪录片电影——
最远的地方。
上世纪70年代,“旅行者”号探测器升空,义无反顾地驶入了无尽的宇宙旅途。在其搭载的金属名片之上,科学家们以图形的形式描绘了太阳系以及地球的位置、男女人体模型,还有我们熟知的查克·贝瑞演唱的金曲。
时至今日,摇滚巨星逝去,这首歌曲却已在寂寞无声的星辰大海里整整吟唱了40年。以人类寿命为标准来判断,这无疑是一段漫长的岁月,但相比4万年才可能抵达第一颗恒星的旅行者,却真的只是弹指一挥间。
站在二十一世纪向回看去,这种发射探测器的行为,在宇宙的空间尺度中,甚至还远不如冷兵器时代相隔万里的人们往天空中放飞一只信鸽。
再打个更通俗的比喻,这就好比向太平洋扔出一个漂流瓶,别人收不收到是一回事,再扔回去等你收到,哪怕忽略几率大小,这样慢吞吞的沟通速度,人类想要依靠“旅行者”号来找朋友,真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哪怕不去比较科技手段的先进与落后,这种向外太空主动传递人类隐私的行为,在接受过《三体》普及教育后的人类来看,简直形同一种慢性自杀。
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在“旅行者”中写道:我们把这个讯息投放到银河系的二千亿颗星里,要是其中一个文明捕获旅行者探测器并明白唱片里收录的内容,那么期望总有一天,我们可以联合成为一个银河系文明。这张唱片代表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决心与我们的善意在这个浩翰的宇宙。
这份让世界充满爱的宣言,真的有可能是人类的遗言。
然而当时的科学家们在“旅行者”号发射后难掩心中的激动,因为这一次的远行并非拍脑袋的冲动,而是真正百年一遇的机遇。
确切的说,是176年一遇,这是太阳系中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整齐排列,可以充分利用行星间引力弹弓效应的最佳时刻。
176年前,刚刚进入十九世界的人类还在研究木质帆船;
176年后,“旅行者”已经迫不及待的驶向了星辰大海。
时至今日,仍有人怀疑耗资巨大的“旅行者”号飞向未知黑暗深处的意义。正如很多人质疑引力波对于人类的作用。
没错,如果我们的眼光只聚焦于狭义的生存,那么旅行者号以及引力波对我们日常的吃喝拉撒睡没有任何的意义。很可能因为国家加大了科学经费投入,削减其他领域的投入,甚至还会降低我们的经济生活水平。
但只要我们把眼光稍微抬高那么几度,仰望星空的时候,你会渐渐明白它们的终极意义:宇宙坐标下广义生命的意义。
也许在176年后,我们已经可以熟练的通过引力波和远在银河系另一端悬臂的生命进行无时差的信息沟通。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对于科学家来说,这句话真的一点也不煽情。
唯有这样,我们才会最终知道:
地球究竟是人类困守的唯一家园,还是人类踏向宇宙的希望摇篮。
当然也可能是还没踏出半步,就被地外文明勒死的摇篮。